对糖尿病与胰腺癌关系的新认识及进展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3
《胰腺癌与糖尿病及不同浓度胰岛素、血糖的相关性研究》篇一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胰腺癌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浓度胰岛素、血糖水平在胰腺癌患者中的变化。
通过综合文献分析、临床病例回顾和实验室数据对比,对相关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引言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常伴随着胰岛素和血糖水平的变化。
同时,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密切相关。
因此,探讨胰腺癌与糖尿病及不同浓度胰岛素、血糖的相关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根据已有文献,胰腺癌患者常伴有糖尿病的发生率增高,而糖尿病患者的胰腺功能受损也可能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
关于不同浓度胰岛素和血糖水平在胰腺癌患者中的变化,已有研究表明,胰腺癌患者常出现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等现象。
这些变化可能与肿瘤对正常胰腺组织的压迫、浸润以及肿瘤细胞对胰岛素的消耗等因素有关。
三、临床病例回顾选取近五年内我院收治的胰腺癌患者50例,进行病例回顾分析。
通过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胰岛素及血糖水平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相关性研究。
结果显示,胰腺癌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癌症患者;同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和血糖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
四、实验室数据对比对实验室检测的胰岛素和血糖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胰腺癌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同时,随着病情的恶化,患者的胰岛素水平逐渐降低。
此外,不同分期的胰腺癌患者之间,其胰岛素和血糖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
五、讨论根据临床病例回顾和实验室数据对比结果,我们认为胰腺癌与糖尿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胰腺癌患者由于肿瘤对正常胰腺组织的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增高,进而影响患者的血糖水平。
同时,糖尿病患者的胰腺功能受损也可能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
此外,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和血糖水平在胰腺癌患者中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可以作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胰腺癌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分析作者:马尊良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第6期马尊良山东省鱼台县人民医院内分泌肿瘤科,山东济宁 272300[摘要] 目的通过探讨胰腺癌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为胰腺癌的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98例糖尿病和96例胰腺癌患者的病情特点,研究胰腺癌与糖尿病两者之间的关联性。
结果 T2DM患者胰腺癌发生率远高于正常人群,且发生胰腺癌后,糖尿病并无明显加重。
结论糖尿病可能是是胰腺癌的病因之一,对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定期对腹部做B超检查,以增加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关键词] 胰腺癌;糖尿病关系;早期诊断[中图分类号] R58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062(2015)03(b)-0071-01胰腺癌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在全身恶性肿瘤中所占比例约为1%~4%,胰腺癌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治疗效果差,5年生存率在实施根治性切除术的情况下只有10%~25%,药物治疗只能维持生命半年左右。
其发病隐匿,早期不易发现,并且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因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目前,医学界尚未对胰腺癌与糖尿病的关系形成一致的结论,但多数认为糖尿病是胰腺癌的致病原因之一[1]。
该研究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间该院收治的398例糖尿病和96例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胰腺癌的早期发现提供依据。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①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该院诊治住院的398例糖尿病和96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在糖尿病患者中男性292例,女性106例,胰腺癌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31例,年龄43~78岁。
②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所选病例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进行综合性比较分析,研究二者之间的关联性。
2结果①胰腺癌患者中并发糖尿病者为18例(18.8%), 糖尿病患者中并发胰腺癌18例(4.5%),其中男性为12例,女性为6例,18例患者均无糖尿病家族史,患者糖尿病先于胰腺癌发生,糖尿病病程长于5年者为6例,短于2年者为7例,糖尿病初诊与胰腺癌诊断时间间隔为3个月~24年,平均6.7年。
糖尿病与胰腺癌关系的探讨(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李军辉,沙焕臣,马清涌,王连才,郭坤,刘晗,黎韡【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关系,高血糖对胰腺癌组织内神经的影响。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8年3月诊治的胰腺癌患者51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血糖升高组和正常血糖组,进行各项指标比较;并对手术切除组织标本进行神经相关指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表达差异。
结果各项指标中,高血糖组更容易出现精神差(P0.05);有糖尿病史的患者中,血糖得到控制的手术切除率和疼痛出现率明显增高(P0.05);免疫组化表现,两组亦有差异。
结论明确有糖尿病史的胰腺癌患者,积极控制血糖有利于提高根治性手术率,高血糖可使胰腺癌神经发生改变,可能参与了神经浸润的发生。
【关键词】胰腺癌;糖尿病;神经浸润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abetes and pancreatic cancer and the role of hyperglycemia in the nerves distributed in pancreatic cancer. Methods We madea retrospective case control study of 513 pancreatic cancer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1999 and March 2008. They were divided into euglycemia group and hyperglycaemia group, and various index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m. Expressions of protein gene product 9.5 (PGP9.5) and myelin P0 protein (MPP) were analyz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formalin fixed radical cured pancreatic cancer specimens from 81 pancreatic cancer cases and 10 normal pancreas tissue cases as controls. Results More cases had the symptom of weariness in hyperglycaemia group compared with euglycemia group (P0.05). The frequency of radical operation and pain was higher when the level of blood glucose was controlled within the normal range in the cases with the history of diabetes mellitus (DM) (P0.05). The frequency of strong PGP9.5 staining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hyperglycaemia group than in euglycemia group and normal control group (P0.05) whereas the expression of MPP was the opposit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P0.05). Conclusion Controlling blood glucose within the normal level can help increase the rate of radical operation in pancreatic cancer cases with hyperglycaemia. Hyperglycemia can alter the nerve fibers in pancreatic cancer, which may effect the perineural infiltration in pancreatic cancer.KEY WORDS: pancreatic cancer; diabetes mellitus; perineural infiltration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肿瘤。
对糖尿病与胰腺癌关系的新认识及进展综述
2014年09月02日09:57来源:临床肝胆病杂志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内科何相宜袁耀宗
数年来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与胰腺癌关系密切,近年来的多项临床回顾性研究以及分子机制研究使人们对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新发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关系,胰腺癌与糖尿病相互关联的分子基础等。
本文就该进展作如下综述。
一、流行病学提示糖尿病与胰腺癌关系密切
众多研究显示胰腺癌患者发生糖尿病比率高,由于各文献差异,比率为4%~65%不等。
由于糖尿病的隐匿性,在这些研究中糖尿病发生率依赖于患者自诉,因此发生率偏低。
而对胰腺癌患者前瞻性筛查糖尿病或以检测空腹血糖为标准的研究中发现,伴发糖尿病发生率高达45%~75%。
Pannala等采用空腹血糖和既往服用糖尿病药物为筛查标准,发现512例胰腺癌患者中糖尿病发生率为47%,是年龄匹配的非癌症人群(7%)的7倍。
Aggarwal等2013年的研究显示胰腺癌伴发糖尿病发生率高达68%,且高于肺癌、乳腺癌、结肠癌伴发糖尿病比率。
目前众多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发生胰腺癌的风险增加,并且不同病程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胰腺癌风险亦不同。
目前已有多项荟萃分析提示糖尿病患者发生胰腺癌风险较高(相对危险度为1.94)。
虽然随着糖尿病持续时间的延长,发病风险逐渐降低,但长病程糖尿病仍然是独立于吸烟、肥胖以外的胰腺癌危险因素。
二、新发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关系
如上述,随着糖尿病发生时间缩短,其发生胰腺癌的相对危险度反而增加,且胰腺癌相关糖尿病大多为新发糖尿病。
Pannala等的一项数据显示,约40%的胰腺癌确诊患者同时存在高血糖或糖尿病,若将葡萄糖耐量异常者纳入后则接近80%,其中大多数是36个月以内的初发糖尿病。
笔者的研究亦取得了相似结果,即44.7%的胰腺癌患者伴有糖尿病,其中2/3为新发糖尿病。
对我国人群最近的研究也取得了类似结果:糖尿病在胰腺癌中有较高的患病率(34.63%),且多为新发糖尿病。
在胰腺癌伴有糖尿病的患者中,约74.56%的患者在癌症确诊前2年内才发生糖尿病,而仅有5.9%的患者糖尿病病史超过10年,显著低于正常人群(8.8%)。
最近的一项回顾研究也显示在胰腺癌中有45%的患者伴发糖尿病(256/540),而在这些糖尿病患者中超过半数为2年内的新发糖尿病(150/250)。
基于此有学者提出新发糖尿病可能是胰腺癌的早期表现,可能作为胰腺癌早期诊断的线索。
以新发糖尿病或长期糖尿病突然加重作为首要症状诊断的胰腺癌,预后好于因其他症状就诊的胰腺癌患者,因此如能以新发糖尿病早期诊断胰腺癌将有可能使患者生存获益。
然而由于新发糖尿病患者发生胰腺癌比率低,目前缺乏有效的筛查手段,需要合适的策略提高筛查效率。
三、伴发糖尿病的胰腺癌患者的转归和对胰腺癌预后的关系
按照糖尿病发生的长短,其转归和对胰腺癌预后的影响不一。
部分胰腺癌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情况有所好转。
来自笔者及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显示,胰腺癌切除术后,41%~57%的术前伴有新发糖尿病患者血糖可恢复,而伴长期糖尿病者术后血糖无明显改善。
近来多项研究报道了糖尿病影响胰腺癌的预后,但结论尚有争议。
多数研究提示胰腺癌伴糖尿病患者预后较差,少数提示糖尿病状态与胰腺癌预后无关甚至伴糖尿病患者预后更佳。
笔者课题组研究还发现,不同状态糖尿病对于胰腺癌术后各方面有着不同的影响。
长期糖尿病是胰腺癌预后不良因素,而新发糖尿病术后血糖恢复则为预后保护因素,因此血糖状态可能是影响胰腺癌预后的因素。
四、糖尿病治疗与胰腺癌
目前抗糖尿病药物的使用十分广泛,常用的有双胍类、磺脲类、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和噻唑烷二酮类(TZDs)。
这些药物主要的作用机制有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如二甲双胍、TZDs),减少肝脏内源性葡萄糖的产生(二甲双胍),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磺脲类药物)。
目前已有不少研究提示,不同的抗糖尿病药物对糖尿病与胰腺癌相互关系的影响亦不同。
数个临床前和观察性研究表明,抗糖尿病药物(ADMs)可能会改变胰腺癌的风险。
以往回顾性分析提示胰岛素应用可能增加胰腺癌风险,二甲双胍应用可能减低其风险。
一项台湾研究显示二甲双胍服用者胰腺癌发生率减低(相对危险度为0.15)。
Wang等于2014年发表了一项荟萃分析也得到了相似结果,二甲双胍服用者发生胰腺癌相对危险度为0.65。
2013年ASC0会议报道MD Anderson肿瘤中心对2000~2009年胰腺癌伴发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显示服用二甲双胍与延长中位生存期相关(分别为16.6 v 11.5个月,相对危险度为0.67)。
二甲双胍参与胰腺癌的机制可能为二甲双胍能破坏胰岛素受体和G蛋白偶联受体(GPCRs)信号通路。
笔者通过分析二甲双胍处理的胰腺癌细胞miRNA变化,发现二甲双胍上调miR—26a或其他分子,有效地抑制胰腺癌细胞的生长。
长期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的患者其发生胰腺癌的危险性可能增高。
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使用胰岛素或类似物可使胰腺癌发病风险增加,相对危险度为4.99和2.52。
最近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服用磺脲类药物使胰腺癌发病风险增加70%,其他抗糖尿病药物不影响胰腺癌发病风险。
五、糖尿病与胰腺癌关联的分子基础
糖尿病与胰腺癌致病机制的关系尚未完全明了。
糖代谢异常促进胰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可能包括糖代谢异常引发的血糖升高,外周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异常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受体通路活化,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等机制,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的增殖。
笔者通过比较伴与不伴糖尿病的胰腺癌患者组织中蛋白表达差异谱,
发现REG Iα在伴有糖尿病的胰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且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在进一步体内体外实验中证实,REG Iα可促进胰腺癌细胞株的增殖,并提高胰腺癌细胞的成瘤性。
REG Iα是一种调节胰岛β细胞的生长因子,不仅参与炎症反应,而且还参与诸多胃肠道肿瘤的发生。
因此推测REG Iα可能在胰腺癌和相关糖尿病的致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可能成为伴发糖尿病的胰腺癌治疗潜在靶点。
综上所述,长期糖尿病是胰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新发糖尿病可能帮助早期诊断胰腺癌,而抗糖尿病药物的不同选择可能影响胰腺癌发生概率,对糖尿病促进胰腺癌分子机制的研究也有助于寻找胰腺癌治疗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