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与中药 作业
- 格式:docx
- 大小:13.31 KB
- 文档页数:2
道教的道家医学和养生保健术道家医学和养生保健术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深受道教思想的影响,强调以自然法则为依据,通过调整身心与自然的关系来维护健康和长寿。
本文将从道家医学和养生保健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和根本目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道家医学的基本原理道家医学的基本原理源自道家哲学的思想,强调天人合一、顺应自然。
道家认为,人的身体和自然环境是相互联系的,人体内部的经络和生命活动受制于自然环境的变化。
因此,道家医学的基本原理是以养生为主,强调预防为主,注重调整身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二、道家医学的常用方法道家医学的常用方法包括药物疗法、饮食疗法和锻炼疗法等。
药物疗法以中药为主,注重药物的阴阳平衡和五行调和,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机制来治疗疾病。
饮食疗法强调根据自然规律选择适合个体的食物,比如根据四季变化选择食材,坚持五谷杂粮的搭配,以达到滋补身体、预防疾病的效果。
锻炼疗法包括太极、气功等,通过调整呼吸、舒缓身心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三、道家医学的根本目的道家医学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健康和长寿。
道家认为,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和病痛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与自然法则的背离所致。
因此,道家强调以天人合一的观念来调整身心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整饮食、锻炼和心态来修正身体的不平衡,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在实际运用中,道家医学和养生保健术常常与其他医学理论和疗法相结合,强调“因势利导”,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道家认为,健康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需保持身心的和谐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因此,道家医学注重内外兼修,强调修身养性和修养禅定的方法,以达到身体、心灵和精神的和谐发展。
总结起来,道家医学和养生保健术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顺应自然、调整身心的关系,以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在实践中,道家医学常常与其他医学理论和疗法相结合,以达到个体化的治疗效果。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重要流派,道教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涉及诸多方面,包括养生和养生方式。
道家养生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本文将介绍道教的养生理念、养生方式以及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一、道教的养生理念1.自然与和谐:道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法则,保持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只有与自然相和,才能追求健康与长寿。
2.养生与养性:道教注重修养,追求身心的调和与自我完善。
通过修养身心,提高个体的自然能量,从而达到长寿和健康的目的。
3.内养为主:道家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通过内心的修炼和控制,达到对身体的养生。
相信通过内外调和才能真正达到健康和长寿。
二、道教养生方式1.养生饮食:道教强调饮食的调理与养生。
宜选择清淡自然的食物,尽量少食用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推崇素食,主张植物性食物对身体更有益。
同时,注重进食时间的规律和节制,不过度贪食。
2.养生功法:道家养生功法多种多样,包括太极拳、气功、黄庭内外诸多修行方法等。
这些功法总结了道家对身体和内在能量的理解和运用,通过练习可以达到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3.养生保健:道教通过各种方式保持身心健康,如草木养生、拜神保健、禅修静心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调整身心状态,远离疾病和不健康的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道教养生的益处1.提升免疫力:道教注重平衡身体的阴阳,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方式提高免疫力,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2.延年益寿:道家强调内在的修炼和调养,相信良好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延年益寿。
通过内外兼修,改善机体功能和调整身体的平衡,达到长寿的目的。
3.平衡情绪:道家注重调整情绪的平衡,通过修炼和调养来达到平静、安宁的境界。
能够帮助人们抵御各种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四、结语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以其独特的理念和实践方法,对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内外调和以及内心修炼,人们能够实现身体的健康与长寿。
道家养生药方【下】道家流传下来的药方有什么呢?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道家药方大全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道家药方大全1.“筑基”饮按:道家“三练实功”之一,乃“练精化气”,日“小成筑基”。
精,是人身之本。
练精须养精,养精须固精,精乃元气之母,精盛气方壮,精充神方旺;练精须补精,固精须保精,积得一分精,方得一分力,故,精为命之宝,善养生者,当先宝其精。
练精之要,在于身,安身之要,在于食。
“筑基饮”,善养精气。
习练道家气功,当先养其内,养内须先养精气。
以食养内,方可育精益气,精气得养,方能使元气升华。
饮方:胡桃二十四个、莲子二十一个、枸杞子三十五个、桑椹子四十八个。
方义:胡桃,补肾而固精;莲子,养心而补脾;枸杞子,益精气而强筋骨;桑棋子,滋肝肾而健步履。
胡桃、莲子、枸杞子、桑椹子之食味,人心、肺、肾、脾、肝五经,食物精微,得以滋养五脏之气,人之精气,方生相依相成之益。
饮法:将胡桃、莲子、枸杞子、桑椹子,共置于瓷罐或瓦锅之内,加水两茶杯,煎成一茶杯半,文火煎之,早、晚分四次饮用。
2.“养胎”饮按:道家“三练实功”之二,乃“练气化神”,日“中成养胎”。
神,为命之魂。
神气交融,可化生生命之旺盛生机,气与神相合,则可强化元气而生化元神,神气相生相依,元气方得贯通周身。
道家“三练实功”,乃以养气为中心,以练气为枢纽。
元气充足,元神方足,人之气衰,身必弱,人之气滞,身必病,气乃命蒂,收得一分气,方得一份宝。
故,养生之道,贵在养气。
“养胎饮”,善养神气。
习练道家气功,先宜养乎内,其次发乎外。
养内,须先食养,发外,当以食补。
以食为本,以气为基,神气方会融贯形神。
饮方:桂圆肉三十二个,百合一两、鲜山药三两,花生米四十九粒。
方义:桂圆,养心而益脾;百合,养肺而润喉;山药,宁心神而补劳伤;花生,健脾胃而益肺气。
桂圆、百合、山药、花生之食味,人心、肺、脾经,使气血之输布,得以强化,使心血、肺气得以滋养,使脾气之运化得以旺盛,从而,令人之精气化生神气而得彰。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道家十大养生方法是道家传统的保健保养方式,是继承和传承了中国古代养生文化,与中医和太极拳等养生技术相互配合,达到身体健康和长寿的效果。
以下是关于道家十大养生方法的10条详细描述:1. 静坐养神:道家养生讲究调整身心,静坐养神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法。
静坐养神的核心在于调整呼吸和意念。
通过静坐培养身心平衡和内心安宁,让身体得到放松,达到治疗和调养身体的作用。
2. 五禽戏:五禽戏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方式,它是一种用模仿禽鸟动作的方式进行的锻炼。
此举动可以调节呼吸,增强体力和呼吸系统的运动量,它适合中年人以上的人们,特别是为关节、肌肉、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帮助。
3. 水疗:水疗就是利用水的热和冷来治疗身体的方法。
道家认为,水是五行之一,有通达经脉、排毒、活血、保健补肾等功效。
早晨起床用温水漱口,可以养肝护肾,低压,早上用凉水洗脸,可以养肺润肤,保持皮肤的湿度。
4. 行走静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忙碌和疲劳,行走和静坐可以帮助我们调节身心疲劳,释放压力。
尤其是在户外行走,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增强体质,保持身心健康。
5. 古琴演奏: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它既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也可以作为养生的一种手段。
古琴演奏需要注重身心的调整和呼吸的协调,有调理心情、降低血压、安定情绪等好处。
6. 药膳调理:药膳是兼有保健保养功效的食物,它可以滋养和修复身体,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药食同源的理念不仅仅是滋补身体,还包含了精神层面的养生观念,如快乐、幸福、思考和修行等。
7. 医理养生:道家的医理养生认为,一个人的生命长度和生活的质量是由四个因素决定的:先天质量、后天环境、饮食习惯和修行养生。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身体和修行强化个人的内部心态,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生命延续。
8. 按摩推拿:指用手的力量,按摩、揉捏、推拿、瘦脸等手法配合如针灸、耳穴按压、拔罐、火罐等方式对人体的经络、穴位以及软组织等进行按摩,来达到平衡人体气血,调整人体器官机能的保健方法。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养生保健有着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道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身心灵的平衡与和平。
养生是道教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将介绍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借鉴道教的养生智慧。
第一种养生之道:养身之功道家强调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通过调养气血,保持身心的平衡。
道教的阴阳学说认为人体内的阴阳要保持平衡才能健康。
养生功法包括各种养生保健体操、气功和养生食疗等。
例如,太极拳作为一种常见的养生功法,通过慢跑的动作和深呼吸来达到调节身心的效果。
另外,在饮食方面,道教养生饮食偏素,注重与自然和谐,追求平衡营养的摄入,以保持身体的机能正常化。
第二种养生之道:养心之术道教注重心灵的修养。
通过养心的方式,道教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养心术包括冥想、修行和静坐等修行方法。
冥想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和精神力量,使心灵更加宁静;修行则强调修行者的境地和品德的提升;静坐是一种闭目养神的修行方法,通过意识觉知来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放松。
养心之术有助于消除内心的杂念和负面情绪,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和心灵的平静状态。
第三种养生之道:养性之法道教强调保持人的性情之间的和谐。
养性之法包括性情调理和性爱养生等方面。
性情调理指的是通过调节情绪和性格,达到平衡身心的目的。
性爱养生则通过性生活调节阴阳平衡,达到滋养身体和延年益寿的效果。
道教讲究男女性爱的和谐与和顺,有适度、安全、和睦的性生活有助于保持身心的健康与活力。
第四种养生之道:养神之法道教强调人的意识和精神的修养。
养神之法包括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等方面。
文化修养包括读书学习、修身养性,通过研读经典和哲学思考提升个人的修养境界;艺术修养则强调欣赏艺术、参与艺术创作,通过艺术来调节情绪与心灵,达到养神的效果。
道教认为,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素质,使人的心志更加坚定和豁达。
第五种养生之道:养道之法道教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超越自我、与道合一的境界。
道家养生功法及药功秘练道家隐仙派{剑仙派}北派第三代传人(掌门弟子)张熙耕;法号:张云风,道号:“终南药师”。
因为终南山太极拳的门规甚严,轻易不许外漏,很多人对张熙耕的名字很陌生。
张药师对隐仙派武术和医术毕生追求,经常用道家医术治病救人,施舍财物,使许多绝症患者,尤其是贫困患者的绝大多数人转危为安,恢复健康,被人称为“北方药侠”。
张熙耕性格和善,虽然武艺高强,却为人随和,与人为善。
即使比武也点到为止,照顾别人情面,不在人家徒弟面前比武,他说,决不能打人家饭碗。
东北人称他为:“关东药侠”。
一九九八年终南山道家隐仙派原始太极拳法在北京成立,会长由第三代传人骆巨方担任(骆巨方是北京白云观安声远道长的徒弟),副会长由终南山隐仙派{剑仙派}北派第三代传人张熙耕担任,并且任总教练之职。
道家隐仙派{剑仙派}北派第三代传人张熙耕,现任中国国际医药保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际医药保健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高级医药学咨询师,国家高级医药学咨询师注册培训师;中药师;中医师;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
终南山道家隐仙派{剑仙派}北派第三代传人,道家医药传承人,道号“终南药师”;绰号:北方药侠”,“关东药侠”,民间人称“张药师”,他师承道家北派一代宗师“紫霞真人”高虎臣(曾任李鸿章的贴身保镖和保健医)的亲传弟子张道成为师,潜心学习道家武功和医药。
张药师武艺高强,与人为善,在中药炮制方面,秘方治疗疑难杂症具有道家独特的技艺。
张熙耕,现今常住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谷金仙观。
法名张高元,道号:药师道人。
其第二个恩师是湖北省武当山金顶三天门八仙庵道家全真龙门派第二十六代传人,有道家神医之美誉的唐崇亮道长。
(1870——1985)张道长是唐崇亮的关门弟子。
其师兄窦高寒,号称道家“神针”。
张高元号称道家“神医”。
张道长多次在国内外中医·药论坛及世界性养生大会上发表论文,受到广泛关注。
道家主张遵循自然法则,按照自然规律处理问题,这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的一种表现形式。
道家养生延寿方明方贤传。
一名“三仙丸”。
本方药为补益脾肾之剂,重在温肾壮阳。
适宜于中老年人脾肾阳虚,耳聋目昏,夜尿频多,阳事不兴,食少纳差者服用;阴虚者或阳盛者忌服。
《奇效良方》:“何首乌、小茴香,川椒(炒)、川楝子(取肉)、牡蛎(煨)、白姜(炮),各一两;苍术(泔浸一宿),香附各二两。
右为细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用盐汤送下,小肠气用霹雳酒送下。
歌曰:一乌二术三茴香,更加椒楝牡香姜,善治耳聋并目暗,能调荣卫壮元阳,元阳壮后精神爽,久服令人寿命长,又疗妇人脾血疾,空心日午用盐汤。
”八仙添寿丹方明张时彻传。
其功能滋肾填精,降火益智,适宜于中老年平素阴虚火旺,须发早白,健忘失眠,腰膝痠痛者服用。
《摄生众妙方》:“何首乌六两用竹刀切片,用瓦甑蒸,蒸时用黑豆五升,一层豆一层药,蒸一时取出晒干,如此九次,豆烂换好者曝干备用;川牛膝六两;山茱萸肉、柏子仁、知母、黄柏、当归各四两;败龟板四两,酥炙。
右同为极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空心酒送下三十丸,七日后添十丸,至七十丸止。
忌烧酒、萝卜辛辣之物。
此药能乌须发,壮筋骨,调荣卫,久服延年。
”九转黄精丹方清宫秘传治劳除伤、延年益寿良方。
《清宫秘方大全》:“治男妇一切不足之症,五劳七伤,诸虚百损,能安五脏,固精壮神,开胃健脾,多进饮食,脾肾双补,大有水火既济之功。
如老年之人,常服此药,多进饮食,腰腿有力,种子身轻,益寿延年。
如幼年无病之人,常服此药,壮筋骨,去劳伤,发胖身体,到老健壮。
如妇人血衰,瘦弱无乳,但服此药,既养血生乳,能受孕安胎,及临产之时,子母健壮,常服此药,永不小产。
不论胎前产后,俱可常服,有益无损。
如小儿先天不足,短乳瘦弱,脾虚不思饮食,一岁吃三、四丸,服十数次。
体壮者不可服。
治酒色过度,或先天不足,阳衰下痿,下元虚冷,夜梦遗精,盗汗,阴虚动火。
男妇伤肾,腰腿疼痛,下淋流白,精滑无子。
男妇脾虚胃弱,血虚心跳。
男妇稀屎痨,或肚腹不调常泄,另有膏药贴脐,即愈。
道教与中国传统医学道家养生与中医养生的相互渗透道教与中国传统医学的相互渗透中国传统医学和道家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其发展历程中互相渗透、相互借鉴,形成了独特的养生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以道教与中国传统医学的相互渗透为主线,探讨二者的关系及其对中国人的养生观念和实践的影响。
一、道教的养生理论与实践道教养生强调“养生不坐室,归于自然”,主张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外和谐。
道教养生的核心观念在于追求长寿与永恒的生命。
道家强调修身养性,注重内省思考,通过修炼心性和身体来实现养生的目的。
在道教养生中,道家通过炼丹、养神、戒煎、行禅等方式来达到调养身体、增加寿命的目的。
道教的养生理论与实践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饮食方面,道家主张不嗜肉食,注重清淡饮食,倡导植物性食物的摄入。
在运动方面,道家强调柔和的体育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这些运动方式能够调养身心,使人体得到放松和舒缓。
此外,道家还认为定期疗养是心理和身体健康的保障,通过山水及自然环境的观赏来达到休息和恢复的目的。
二、中国传统医学的养生理论与实践中国传统医学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医学体系,包括中医和中草药学两个主要部分。
中医强调“以整体观念治病”,讲究阴阳平衡和五脏调和的原则。
中国传统医学的养生理论和实践是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注重人体的整体健康和平衡。
中医养生的核心观念是“防病于未病”,即通过科学的调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养生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在饮食方面,中医讲究药膳食疗,通过合理搭配食物来调节脏腑功能,保持机体的平衡。
在运动方面,中医主张适度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这些运动方式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三、道教与中国传统医学的相互渗透道教与中国传统医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养生理论和实践方面有着深入的交流和渗透。
首先,道教的养生理论对中国传统医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道家养生二十种方法道家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养生保健,追求身心健康。
道家养生方法博大精深,其中包括了许多实用的养生方式,下面就为大家介绍道家养生的二十种方法。
一、均衡饮食。
道家养生强调饮食的均衡,主张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避免过多摄入油脂和糖分,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和营养均衡。
二、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是道家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够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保持身心健康。
三、调节情绪。
道家主张保持心情愉快,不要过分焦虑和紧张,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
四、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良好的作息习惯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道家主张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
五、避免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会损害身体健康,道家养生主张适度劳逸结合,不要过度劳累,要学会适时放松。
六、保持心态平和。
心态平和对身心健康至关重要,道家主张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不要过分执着和焦虑。
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道家主张远离不良习惯,如烟酒等,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八、适时放松身心。
适时放松身心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道家主张适时放松身心,保持心情愉快。
九、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室内空气清新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道家主张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十、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良好的环境卫生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道家主张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整洁,避免环境污染。
十一、适度晒太阳。
适度晒太阳对身体健康有益,道家主张适度晒太阳,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增强免疫力。
十二、保持心态开阔。
心态开阔对身心健康非常重要,道家主张保持心态开阔,不要过分执着和狭隘。
十三、保持适当的社交活动。
适当的社交活动对身心健康有益,道家主张保持适当的社交活动,拓展社交圈子,促进心情愉快。
十四、注重自我调理。
道家主张注重自我调理,通过饮食调理、运动调理、心理调理等方式,保持身心健康。
八宝鸡汤材料:1. 中药:党参10g、茯苓10g、炒白术10g、灸甘草6g、熟地15g、白芍10g、当归15g、川芎7.5g。
2. 食材:肥母鸡1只(约1500g)、猪肉1500g、猪杂骨1500g、葱100g、生姜50g。
做法:1. 先将中药装入洁净纱布袋中,用清水浸一下。
2. 鸡肉、猪肉、、洗净,猪杂骨洗净打碎,生姜拍破。
3. 鸡肉、猪肉、药袋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去掉浮沫,加入生姜、葱,用文火煨炖到鸡肉熟烂时,捞出生姜、葱、药袋。
4. 鸡肉、猪肉切条,按量装入碗中加入药汤,再加少许盐就可。
功效:具有气血双补之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等症状。
大枣粥材料:大枣10枚、粳米100g、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粳米、大枣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烧开,再用文火熬烂,再加入冰糖汁,搅拌均匀,盛碗内服用。
功效:具有健肺益气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贫血、胃虚少食等症状。
山楂金银花汤材料:干山楂片15g、金银花30g、蜂蜜4匙。
做法:1. 将山楂片洗净去核,放入锅中。
加水煮开后,改用文火煨,并加入金银花,炖10分钟。
2. 加入蜂蜜,调匀,去渣饮汁。
功效:山楂有破气散瘀之功效,金银花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两种一同用,适用于风寒感冒患者。
枸杞肉丝材料:枸杞30g、瘦猪肉500g、青笋100g、猪油100g、芝麻油15g、水豆粉30g、酱油10g、料酒、白糖、食盐、酒、味精各少许。
做法:1. 将瘦猪肉洗净,去掉筋膜,切成长7cm的丝。
2. 青笋切成同样长的丝,枸杞洗干净。
3. 将炒锅烧热,用油滑锅,放入猪油后将肉丝、笋丝同时下锅滑散,放入料酒,再放入白糖、酱油、食盐、酒、味精。
4. 炒匀后投入枸杞,然后倒入芝麻油即可。
功效:具有滋肝补肾、瞑目、抗老益寿的功效,适用于体弱乏力、贫血昏花、视物模糊、肾虚、阳痿、腰痛等症状。
黄芪乌骨鸡:材料:黄芪60g、乌骨鸡21只。
做法:1. 将乌骨鸡去毛和内脏,切块,放炒锅中与黄芪共炖。
道教养生药方道教养生药方延年益寿方1.住年方以八月值成日取莲实(一名芡实,一名莲花),九月值成日取鸡头(初根名茭与鸡头)实,阴干百日,捣等分。
值成日以井华水,服方寸匕。
满百日,壮者不复老,老者复壮。
若为不然,以药别食鸡雏,百日即知验。
2.牛乳服食方牛乳味甘平无毒,大能补五劳七伤,一切诸虚不足等症。
久服补气血,悦容颜,滋润皮肤,清热除烦躁,解渴润肺,止虚劳咳嗽,失音吐红,骨蒸劳热,盗汗遗精,赢瘦不堪之形。
久服强筋骨,延年益寿。
用犍纯黄牛乳,不拘多少,水牛勿用。
先人磁锅内,待滚三五沸。
再将上上极熟晚米,用河水先浸泡一日,临用时淘洗干净,再人牛乳锅内。
软硬厚薄随得意,宜取起乘热服之为妙,必须旋蒸旋食。
此养生延年第一服食之方。
3.长寿丹首乌二两核桃三两麦冬一两熟地两半故纸六钱砂仁三钱杜仲八钱天冬一两生姜三钱上药八味,共研细末,以猪脂半斤,和为丸。
服一月精神强健,黑发延年,非他方药可比,每服三钱。
4.彭祖麋角丸培理身心,益寿延年。
麋角炙黄一对槟榔各取末二两上二味另捣通草秦艽人参菟丝子另捣酒浸肉苁蓉去腐酒浸甘草各二两上药研末,先把前二味煎半时辰,至稠粥状,熄火,少待热气散。
即将余六味药末纳入搅和,少待渐冷渐粘稠。
作丸如梧桐子大,空腹黄酒或葡萄酒送服三十丸。
早晚各一次,以后日加一丸,至每次五十丸为度。
百日忌房。
养生助道方1.避暑丹雄黄细研水飞白石脂细研水飞丹砂光明者研细曲滩黄泥里烧水飞如轻粉磁石生捣水飞去赤右并等分,各飞研,更如法同研令乳入,以炼白松脂为丸,如小豆大。
空心以汤下丸,三两服后可以衣裘,并无炎气相逼。
此术曾奉懿宗皇帝修合,服食有功效后又与司勋土朗中修合,颇有神验,无能知者。
2.避寒丹雄黄赤石脂粘舌者水飞丹砂光明者干姜右四味等分,飞研如曲,炼蜜并白松脂丸,如桐子大。
每日空心酒下四丸,十日止。
一冬不寒冷,不著棉衣,可以赤体于水中行坐。
此上二术神仙所述,宜敬重秘之。
3.助道金丹助道金丹,《仙佛合宗语录》称曹还阳老师授,此方出自陈希夷祖师,方勒于华山石碑。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健康保健道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和宗教信仰体系,其中养生和健康保健一直是道教修行的重要内容。
道家养生注重身心的和谐,追求长寿、健康和内在的平衡。
本文将探讨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健康保健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道教对健康的关注。
一、阴阳平衡道教的核心概念之一是阴阳平衡,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力量构成。
在养生和健康保健中,道教追求身体内外的阴阳平衡,通过调整饮食、作息和行为习惯来实现。
1. 饮食调理:道教饮食主张清淡、素食为主,追求阴阳的平衡。
平时多食用蔬菜、水果、谷物等纯净的食材,避免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
道教信徒还注重食物的色彩搭配和烹饪方式,倡导绿色、红色和白色食物的搭配,以达到身体内部阴阳的平衡。
2. 作息规律:道教提倡按照自然界的规律来调节作息时间。
早睡早起、遵循自然节律有助于身体的阴阳平衡。
同时,道教注重呼吸调理,推崇深呼吸和自然呼吸的练习,以增强气血循环和身体能量的平衡。
3. 行为修养:道教倡导顺应自然,遵循道德伦理道德准则,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教信徒常常从修心养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层面来维护内心的平衡,避免情绪的波动和消耗。
二、炼丹术道教修炼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炼丹术,通过内丹炼制和服用来提升身体的健康和延长寿命。
炼丹术认为人体内部有五脏六腑和经络系统,而内丹则是通过炼制和吸收天地之气来提升脏腑的功能和经络的畅通,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炼丹术的核心思想是强调精气神的培养,通过丹药的炼制和服用,以及内功的修炼来提升身体的能量和活力。
道教信徒常常利用炼丹术的方法来调理内脏,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三、气功练习道教修炼和养生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气功练习。
气功是一种通过调节呼吸、身体姿势和意念来调整和运用身体内部能量的方法。
道教将气功作为修炼的重要手段,通过气功练习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和促进气血循环。
在道教气功练习中,道士会教导一系列的动作、呼吸和冥想练习,以增强气血的流动和身体的能量感应。
道家养生二十种方法道家养生,强调“养生须知天人合一”,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道家养生理论中,提出了许多养生方法,下面将介绍其中的二十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饮食调养,道家认为饮食是养生的基础,主张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避免过度饮酒。
2. 气功养生,通过练习太极拳、气功等运动,调和气血,增强体质。
3. 静坐养生,通过静坐冥想,调整心态,舒缓身心,增强抵抗力。
4. 按摩养生,按摩穴位,促进气血流通,调整脏腑功能。
5. 药膳养生,选用中药食材,炖煮成药膳,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
6. 穴位保健,按摩穴位,促进经络畅通,调和阴阳。
7. 禅修养生,通过禅修,修身养性,净化心灵,增强意志力。
8. 草药养生,采用中草药,泡水喝或熬汤服用,调理脏腑功能。
9. 水疗养生,利用水的温热、冷热等特性,进行水疗保健,促进血液循环。
10. 拔罐养生,通过拔罐,促进经络畅通,排除体内湿气。
11. 足浴养生,用草药水泡脚,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调整体内阴阳平衡。
12. 饮水养生,每天保持足够的饮水量,促进代谢,排除体内毒素。
13. 艺术养生,欣赏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陶冶情操,调整情绪。
14. 瑜伽养生,通过瑜伽练习,增强身体柔韧性,调整呼吸,舒缓压力。
15. 太极养生,练习太极拳,调和气血,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16.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心态,不悲不喜,平和处世,减少心理压力。
17. 水果养生,多吃新鲜水果,补充维生素,增强免疫力。
18. 茶道养生,饮茶有益健康,清热解毒,提神醒脑。
19. 步行养生,多走路,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保持健康。
20. 睡眠养生,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充分休息,恢复体力,增强抵抗力。
以上就是道家养生二十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道家养生强调调整身心,顺应自然,注重预防保健,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
*导读:道教继承了我国古代神仙思想;长生不死,修真成仙,成为道教的主要思想和修炼目的,因此道教十分重视医药和养生之术。
本文介绍了……道教继承了我国古代神仙思想;长生不死,修真成仙,成为道教的主要思想和修炼目的,因此道教十分重视医药和养生之术。
本文介绍了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人在医药学方面的成就,并从服食、辟谷、导引、行气、房中五个方面论述了道教的养生健身之术,辨析了其中的科学因素与虚妄夸诞之说。
文章认为,道教在医药和养生方面有不少科学的有价值的东西以及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应珍视这份文化遗产,加以发掘和整理,剔除其虚妄迷信因素,发扬其科学内容。
生死问题是人生哲学上的重大问题。
生必有死,虽是辨证发展的必然规律,但人的欲望总是希望延年益寿,尤其是剥削阶级的最高统治者,总是希望长期保持富贵荣华、骄奢淫逸的生活,贪婪地追求长生不死。
春秋时代,齐景公就说过:古而不死,其乐若何?(《左传》昭公二十年)战国时,出现了一批方士,为了迎合王公贵族求长生的心理,于是编造出海上有长生不死之药的谎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齐国的方士徐福等上书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许多仙人都住在那里,如能到达,可以求得神仙和不死之药。
公元前21年9秦始皇派徐福领着数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
公元前21年5秦始皇又派方士韩终等求仙人不死之药。
(《史记秦始皇本纪》)经过几年,花了不少的人力和物力,结果一无所获。
汉武帝时,方士李少君对武帝说用丹砂可以炼出黄金,以黄金为饮器则益寿,可以见到蓬莱岛上的神仙,于是武帝派遣方士入海求安期生等仙人。
齐国的方士公孙卿又对汉武帝讲黄帝乘龙上天的事,武帝听了深为羡慕说: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
(《史记封禅书》)秦皇汉武所迫切追求的就是成仙不死。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继承了古代的神仙思想。
《抱朴子》曰:生可惜也,死可畏也。
(《地真》)故长生不死,成为神仙是道教的主要思想,也是道教的修炼目的。
为了修仙长生,首先得却病延年,而医药的作用也在治病防病,延长人的寿命,因此医药成为仙道修炼的必要手段。
道家秘传养生功道家秘传养生功据说是由武当山内家拳的创始人张三丰所创。
此功法结合了中医阴阳五行平衡和奇正相生学说。
整套动作简单易学,有利于强身健体。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道家秘传养生功,希望你喜欢!道家养生功人体内的左肾为阳,右肾为阴。
左肾司六腑之功能,右肾辖五脏之运行。
肾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xu)、滋润、濡(ru)养、激发等作用。
肾中之元气,又叫元精,是生命的原动力。
肾虚则生命力减弱,各种疾病会接踵而来。
肾生精,精生髓,髓壮骨,髓通脑,脑为髓海。
肾亏则髓空,髓空则骨软,骨软则腰膝酸麻,牙齿脱落,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颈椎神经痛,甚至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反应迟钝,精力下降,脱发皮皱等现象。
肾阳虚衰,男人表现为阳痿、早泄、遗精;女人则带下不止,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等。
中医认为,肾亏是人体疾病的根源,许多内脏疾患的治疗,应从补肾入手。
中医还有个歌诀:“肝病先调肾,肾病先调肺,肺病先调脾,脾病先调心,心病先调肝”。
可见个脏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体自身补肾法,就是外劳宫补肾法。
具体方法是:每晚临睡前将两手背紧靠腰部,仰卧于床上,5-10分钟后,其热感会逐渐传遍全身。
开始时,双掌被腰压住会出现麻胀现象,3-5天后即可适应消除,双腿会感到轻松灵活。
常酗酒的人,脑门还会渗出汗珠,有的腰部会出汗。
这是因为人的两手外劳宫紧贴二肾后,双掌的热量直接温煦了二肾,将肾内虚寒之气逼出,通过运行,变成汗水排出体外。
尤其是晚上10点半至11点,是亥时尾、子时头,此刻地气最旺,地气通过内劳宫吸入,穿过外劳宫直接注入二肾,伴随二掌的热量和五行之气,温煦了二肾。
不论是晚上,还是白天,只要你躺在床上,坚持两手背紧贴两肾半小时,便可收到奇效。
这个方法对过度疲劳、精神不好,睡眠不足的人效果最管用。
道家的修炼养生之道第一,是“吃”的内容、形式,素食为好,烹饪以粥为善。
在道书《积功归根五戒》中提出的第一戒律就是不得杀生,第二戒是不得荤酒,所以道士的饮食习惯是食素。
中医中药道家传统养生延寿法打老儿丸据传很久以前,有一年轻女子,持一木棍,沿街追打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
路人见此,无不愤然,竞相前来质问:年轻人好不懂孝道,欺一花甲老人于杖下,理法所不容也!再看地上的老者,却噤若寒蝉,片言不发。
此时便听那女子道:“此吾儿,责之何妨?”众人不禁哗然。
但看老者却对那女子道:“小儿自今以后定遵母命,断不再惹您老生气了。
”众人听毕,甚异之。
原来,那“年轻”女子,实际已年逾百岁,因久服家传秘制药丸,以致容颜不老,虽愈百岁,仍如花信年华。
而被追打者,却是其儿。
因不听母劝,不肯续服药丸,结果七十多岁便须发皆白,老态龙钟。
为此,母亲十分气愤,常责打儿子,逼他坚持服药,以缓衰年。
路人听后,皆俸此女为神,纷纷请赐药方。
她也毫不吝啬,将此延寿秘方尽告于众。
这便是打老儿丸的方名由来。
后经流传,此方至今已有多个版本。
方中药物种类与配伍比例也不尽相同,据传先后经华佗,明朝太医院十三科,明末名医郭敬海等人各有增减,而原方早已无处找寻。
今且摘录《清太医院配方》中的仙人还少丹,就是前文说的“打老儿丸”以供参考。
熟地黄120克;山萸肉90克;巴戟天60克;牛膝60克;五味子60克;茯苓90克;褚实子60克;枸杞子60克;小茴香60克;肉苁蓉60克;杜仲60克;远志60克;菖蒲60克。
将这些药品研为细末,加蜂蜜制成药丸,每丸9克,每次服1丸,每天早晚各服一次。
空腹时用淡盐水服用,或者是温白水服用。
原方中记载:“两肾为先天之根本,脾为后天之根本,根本有伤,则诸症悉作。
故未老而先衰,此药滋补元阳固根本,则人虽老而可还少矣。
”方中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格实子滋肾强精;肉苁蓉、巴戟天、小茴香温肾助阳;杜仲、牛我:膝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五味子敛肺固肾、益智安神;菖蒲、茯苓、远志益智安神。
群药相合是一个阴阳双补之剂,既能滋补肾阴,又能温助肾阳;不仅补肾,而且补肝养心。
本方药性平和,不温不燥、不寒不腻,在临床中对神疲乏力、五劳七伤、身体衰弱、阳事不举、小便无度、眼目昏花、腰膝疼痛、两脚麻冷、不能行走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1、具有大补元气作用的药物是()。
A、人参
B、虫草
C、珍珠
D、首乌
2、被喻为“九大仙草”之首的药物是()。
A、人参
B、虫草
C、苁蓉
D、石斛
3、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药物是()。
A、人参
B、灵芝
C、首乌
D、茯苓
4、中药中的“九大仙草”主要是由()用于养生的。
A、儒家
B、道家
C、农家
D、名家
5、具有温阳敬寒作用的药物是()。
A、石斛
B、首乌
C、雪莲
D、苁蓉
6、“千年润”是指()。
A、人参
B、灵芝
C、石斛
D、首乌
7、寄生在砍伐后松树根上的药物是()。
A、花甲茯苓
B、天山雪莲
C、百二十年首乌
D、深山灵芝
8、对人体“精气神”都有作用的药物是()。
A、首乌
B、灵芝
C、虫草
D、人参
9、“沙漠人参”是指()。
A、肉苁蓉
B、深山灵芝
C、天山雪莲
D、铁皮石斛
10、具有补益肺肾、化痰止咳作用的药物是()。
A、天山雪莲
B、花甲茯苓
C、海底珍珠
D、冬虫夏草
01-05题答案:A D C B C
06-10题答案:C A B A D
本次得分= 非主观题分数+ 主观题分数= 100.0 + 0.0 = 10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