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舞蹈艺术与审美想象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舞蹈表演美学视域下的舞蹈意象与编创摘要:意象的表达,在舞蹈的编排和其它类型的艺术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从从艺术美学到艺术想象入手阐述其关系,其次在舞蹈表演审美视野中,探讨了“意”和“象”之间的关系。
最后,从有意意象、创造意象、典型塑造三个角度,对舞蹈编排中意象的表现进行了剖析,并从意象的表现、意象的创造、典型的塑造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指出意象的表现在作品中塑造个性化形象、营造诗化意境、深化作品内涵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最后,从形象在舞蹈编排中的延伸和加深,以及引起观众的联想和想象力,来探讨舞蹈编排中形象的表现。
关键词:舞蹈表演美学、意象、舞蹈编创、人体被视为舞蹈艺术的物质载体,也是舞蹈审美活动的逻辑起点。
而且,这个物质载体并不是身体和意识的分离,而是被人的意识所控制的整体。
因此舞蹈美学研究必须坚持身心一元论。
只有坚持身心一元论,才能准确地把握舞蹈艺术的本质,也能防止舞蹈训练向单纯技术性创作的道路上滑去。
对舞蹈表演美学中的从生命意识、宗教意识、象征意识、社会意识和美学意识三个方面来审视,以探寻舞蹈意象与创作的意义,将舞蹈美定义为"意识的肢体表现艺术"。
编导以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为载体,对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和精神内涵进行艺术化的构思、审美、凝练、组织、编排,最终形成了舞蹈的情绪,产生了深厚的意境,使之能抒发感情。
这是一种艺术的想象、想象和审美,经过艺术的加工和处理,它将作者的感情寄托在舞蹈的外部语言之中,将无形的、无法言喻的情绪通过舞蹈的身体语言表现出来。
是编导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艺术的追求,并且创作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感情和想象力,是一种抽象和具体的融合、一种感性和理性的融合。
玛丽·魏格曼曾说:“舞蹈是一种生动的语言,它是一种在真实世界上空飞翔的艺术灵感,它的目标是用更高的层次来表达人类内心情感的形象和比喻,并请求与他人交流。
最关键的是,这支舞需要直截了当地表达,而不是拐弯抹角。
论现代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第一,现代舞蹈的非规范性。
现代舞蹈摒弃了传统舞蹈的规范性和约束性,追求自由、多样化和个性化。
舞者在表现形式上不受限制,可以采用各种舞蹈技巧和肢体语言,展现出舞蹈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种非规范性的表现方式使得现代舞蹈更具个性化和前卫性,也更贴近当代社会和现代人的生活状态。
第二,现代舞蹈的实验性和创新性。
现代舞蹈常常以实验的态度探索舞蹈的可能性,突破传统舞蹈的局限性,融合多种艺术形式和元素,创造出全新的舞蹈语言和表现方式。
舞者在创作和表演过程中,常常涉及到不同的舞蹈技巧、音乐形式、视觉效果和舞台设计,从而使得现代舞蹈呈现出多样性和前卫性。
这种实验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使得现代舞蹈能够不断与时代和社会发展保持同步,成为当代艺术的一种前沿表现形式。
现代舞蹈的抽象性和表现性。
现代舞蹈常常以抽象的舞蹈形式表达情感、思想和情境,摒弃了传统舞蹈中那些具象的叙事和情节,追求舞蹈本身的表现效果和艺术意境。
这种抽象性的表现方式,使得现代舞蹈更加注重舞蹈动作和姿态的内涵和情感表达,更能够引发观众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营造出更为丰富和深刻的艺术体验。
第四,现代舞蹈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体验。
现代舞蹈在表达情感和思想上更为丰富和深刻,舞者通过肢体语言和舞蹈动作的组合,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情感和情绪。
观众在欣赏现代舞蹈时,常常能够感受到舞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从而与舞者产生情感共鸣和沟通。
在审美体验上,现代舞蹈常常能够引起观众的思考和想象,使他们在欣赏舞蹈作品时,能够产生更为深刻和丰富的艺术体验。
第五,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和美学表达。
现代舞蹈在肢体语言和身体表达上更为注重个性化和表现力,舞者通过身体的姿态、动作和肢体语言,表现出独特的美学魅力和审美效果。
现代舞蹈在追求舞蹈动作的极致表现和身体的极限状态的更能够展现出身体的生命力和美感,使得舞蹈作品更加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
现代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非规范性、实验性和创新性、抽象性和表现性、情感表达和审美体验、身体语言和美学表达等方面。
苏珊·朗格(1895-1985年)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美学家、在音乐、舞蹈、文学绘画等艺术领域也多有建树。
苏珊·朗格从艺术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对诸多的艺术问题进行了经验和哲学相结合的研究。
由于她在思维方式上的综合倾向,比如,她没有使自己的理论纠缠于表现与再现、情感与形象、形式与思想等概念的虚假对立之间,所以她的艺术理论表现出整合(整合了观念论和形式论)、超越(超越了模仿论和表现论)的特点,因而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一位美国的理论家说:“‘战后十年,在美国几乎没有一种哲学比苏珊·朗格所阐述的理论所占有更大的优势。
”这里,我们仅就她的舞蹈美学思想作一介绍和评价。
第一,关于舞蹈艺术的独立性长期以来,对于舞蹈艺术的本质,人们形成的观点是似是非的。
特别是在对舞蹈艺术的独立性的肯定上,就是一些舞蹈家或舞蹈理论家,也不能一贯而坚定地给予首肯。
苏珊是站在捍卫舞蹈艺术的独立性的立场上,对舞蹈艺术进行分析的。
但是,这又不是一个简单的立场问题,你必须用令人信服的理论来说明和分析。
首先,苏珊反对舞蹈在本质上是音乐的观点。
一些舞蹈家认为,舞蹈的灵魂是音乐,没有音乐的舞蹈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所以,有些人包括编舞家,认为从现成的音乐出发,可以将音乐翻译成舞蹈。
苏珊认为,那些从音乐向舞蹈的翻译都是不会成功的。
她又以邓肯为例,邓肯认为自己是在跳音乐,毫无疑问跳舞就是音乐的视觉性化身。
但是,邓肯对音乐和舞蹈的认识是极端个人性的、片面的。
苏珊非常正确地指出,混淆音乐和舞蹈界限的人,并不知道舞蹈和音乐作为两种不同艺术的特殊性。
从表现性的角度看,苏珊认为,“一场舞蹈并不因用了十分优美的音乐而理所当然地变得比原来更加优美一些。
在正常情况下,当这两种艺术结合在一起时,总是舞蹈吞并音乐,正如当音乐与诗词结合在一起时,音乐总是吞并诗词一样。
”①其次,苏珊反对将舞蹈看成是一种造型艺术。
人们可以在评论中说舞蹈造型怎样富有雕塑性,或者是活动的雕像。
舞蹈艺术审美及特点分析(6篇)第一篇: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摘要: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音乐节奏变化以及情感因素的配合而完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和艺术魅力。
舞蹈审美是判断舞蹈艺术作品好坏的标准,而舞蹈艺术在长时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
舞蹈创作者只有抓住了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并在题材和主题选择上实行创新,才能够最大化地发挥舞蹈艺术的魅力,增强舞蹈艺术的表现力。
关键词:舞蹈艺术;审美特征舞蹈表演结合了肢体语言、音乐节奏的变化以及丰富的情感因素,所以使得舞蹈艺术的体现丰富多样,也使得舞蹈艺术得以广泛传播。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体现了舞蹈作品的艺术高低,而为了更好体现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就要增强对艺术创作的创新力,无论是题材主题的选择,还是情感因素的融入,都需要标新立异,给予舞蹈艺术绝佳阐释。
一、舞蹈艺术的独创性独创性是舞蹈艺术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同时独创性也赋予整个舞蹈作品独立空间,要求舞蹈艺术的题材以及主题都必须能够体现出与众不同,能够体现出舞蹈艺术的新意。
这就要求作者在舞蹈艺术创作构思环节必须要重视创新,改变原有死板硬套的方法,突破固定的舞蹈艺术创作模式,只有创新才是舞蹈艺术得以永存的条件,并让舞蹈艺术获得更多人的欣赏,使得欣赏者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
另外,独创性还赋予舞蹈作品极强的延伸力。
站在舞蹈艺术本质的角度对美感实行分析,主要体现在舞蹈艺术新作品必须要在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这样才能够让广大观众对这个新作品产生良好的审美感受。
在一个舞蹈作品当中,主题思想是十分关键的,而在舞蹈创作手法的切入之下也更加真实而感人。
广大舞蹈工作者必须要秉承舞蹈艺术的创新精神,无论是在创作还是演绎方面都要体现出舞蹈艺术审美特征当中的独创性,让舞蹈的魅力真正绽放。
二、舞蹈艺术的抒情性抒情性是舞蹈艺术审美特征的一个关键点,也是拓宽舞蹈艺术范围的有效手段,无论是舞蹈的创作还是表演都要融入抒情性特征,这样才能够使得舞蹈艺术形式更加生动和独特。
中文摘要舞蹈是人类创造的较早的艺术形式之一,它的产生源于人类发现身体之能动性、美感的一种欣喜和疯狂。
舞蹈由于其形式上的特殊性,也较早的与宗教中的巫术结下不解之缘,人们通过身体的舞蹈沟通了人神,也实现了舞蹈的进一步发展成熟。
而人的身体作为舞蹈的最重要的媒介,一直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身体在舞蹈中的不同方式的运用促动了舞蹈史的不断发展进步。
同时,舞蹈的身体经由舞蹈的雕凿变得更具备形式美的价值,使得人类不断的审视自身的身体存在的形式、意义和权力。
舞蹈作为人类精神文化范畴的一个艺术门类,它忠诚地显现着人类生存的状态和自我完善的途径。
由于艺术存在相通性,现代的许多艺术门类和舞蹈一样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革,但这些变革不该将其视为历史的倒退和艺术的沉沦,静心观之,理解必然。
故而论文的主体分成四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身体——舞蹈与宗教结缘的纽带”,主要从早期巫术入手引发出对舞蹈艺术的创作媒介——身体的认识。
第二部分“舞蹈对于身体探求自身和谐的启示”,依据舞蹈对于身体塑造的要求及受舞蹈规范过的身体二者之间的关系来探求身体在舞蹈艺术及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舞蹈的救赎——身心的回归”,从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中认识到人类通过舞蹈艺术对于身体的认识过程及运用过程,同时,对苏珊·朗格的“舞蹈是虚幻的力的意象”进行分析与阐释。
第四部分“舞蹈变革引发的艺术与生活的思考”,从包括舞蹈在內的现代艺术创作的角度和反映内容上对于身体的运用程度和思考角度上分析艺术的发展和思考。
关键词:舞蹈艺术;身体;审美关系AbstractThe dance is one of earlier artistic forms which the human creates, it production source to the initiative comes from the human's body was found and the esthetic sense the body one kind joyful and its crazy. Dance because its form particularity, also because earlier has the indissoluble bond in the religious witchery, people have linked up the person and god through the body dance, and realized the dance further development to be mature. But person's body as the dance the most import media, it is continuously undertaking the extremely vital role; body has actuated the dance history unceasing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in dance different way utilization. Meanwhile, body through dance make the dances are many more formal beauty with the value constantly look at the human body makes its own form of existence, meaning and power.Dance as a human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the arts categories, demonstrate its loyalty to the state of human existence and the means of self-improvement. Because the artistic existence its interlinked, dance likes the many different modern art rapid changes are taking place, However, these changes should not be seen as a historical regression, and the decline of art, calmly thought, understanding inevitable. Therefore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main parts exposition. First chapter "the body -- dance and religious’ ties." mainly obtain from the early witchcraft initiates to dances artistic the creation medium - body understanding. Second chapter "to explore their own physical harmony inspiration for the dance." dance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physical shape of the body and by regulating danc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bodies in the art of dance and the importance of aesthetics. Third chapter "dance’s redeems - the body and mind return", from modern people's survival condition realized to the humanity through the dance regarding the body understanding process and the utilization process, simultaneously, "dance is the unreal strength image"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and the explanation to the Susan Langer. Fourth chapter "dance transformation initiation art and the life ponder ", the angle from dance to the modern art’s creation and the reflection content analyzes art regarding in the body utilization degree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ponder.Key words: dance art; body; esthetic relationsII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论中国古典舞及其意象舞蹈是一种人体文化,一种情感符号。
这种艺术形式以人体的姿态为物质载体,在肢体的运动中以时间占据空间的方式传达情感和思想的符号。
苏珊・朗格说:“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
”在舞蹈之中,这种知觉形式就是人体的肢体动作,情感就是寄托在这些知觉形式之中,这些知觉形式也即意象。
舞蹈是以人的肢体语言为媒介的动态艺术,连接舞者和观众之间的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最后留给观众的是一个综合的意象。
动作姿态的外在形态是直接可视的,是舞蹈外在的“象”,肢体语言所呈现的内容是间接的,是舞蹈的内涵,即“意”。
中国舞蹈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建构基石,通过外在肢体形态、动作传达内心情感,因此,这种外在形态、物质载体又具有很强的象征性。
1、中国古典舞蹈意象的营造舞蹈中各种肢体动作(简单的和复杂的)通过艺术的整合、加工,构建成具有审美意味的意象,并使之成为动作与情志合一的有机构成,其中,想象是中国古典舞蹈意象建构和欣赏的必要条件。
无论是在舞蹈艺术中,还是在其他艺术形式中,意象是审美认识和审美感情的心理复合体。
各种艺术中的审美意象的首要因素是艺术创作者内心的情感,而审美感情和审美认识在审美意象中集合在一起,融为一体。
我国古典美学中常说的情景交融、景随情迁就指的是审美感情和审美认识相结合而形成的审美意象。
这里的景或境并非生活中的实景,而是生活在人脑中的反映构成的情中之景,情也是浸在这种营造的景中之情。
然而,中国艺术强烈的抒情性、对象外之象、言外之意的强调,导致艺术创作者追求一种含不尽之意寓于有限之言的表达方式。
这样,无论在各种艺术形式中,意象的营造都要求对现实进行大胆的概括、提炼、抽象,使之成为能够容纳大量的信息内容。
在艺术中,意象这种知觉形式愈是具体,其指代愈是清晰,则意象所传达的信息量越少;而意象愈是模糊,则能够包含更多的信息。
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古典舞蹈也自觉地开始建构抽象化具有极强象征性意象的营造。
《舞赋》对舞蹈意境的描摹傅毅在《舞赋》提出“修仪操以显志兮,独驰思乎杳冥”、“游心无垠,远思长想”的看法。
“仪”具体指舞者的体态以及舞蹈动作的形态,“操”则指的是伴奏的音乐,即乐声。
“驰思”和“游心”则具体指艺术想象力以及审美想象力。
所以“修仪操以显志”的含义是:舞蹈动作的形态应该与伴奏的音乐一致,舞者的体态要与舞者的内心所想一致。
这也就说明了在乐舞表演中舞者、舞蹈动作及内心情感之间作为表现手段和审美对象的关系。
审美想象力指向的是审美中的意境感,指向的是舞蹈艺术的审美意境,包括表演和欣赏两个方面。
“气若浮云,志若秋霜”审美印象的实质正是一种由审美创作所通往欣赏中的审美意境。
“独驰思乎杳冥”、“游心无垠,远思长想”是专门针对心志说的,如果乐舞想要具备超凡的表现力,那么心志就需要进行无穷的想象。
舞者只要开始进行审美创作,就要根据舞蹈应该具备的意境进行思维的自由驰骋,进一步超越时空的限制,无边无际地充分进行艺术的想象。
《舞赋》中的“与志迁化,容不虚生”、“雍容惆怅,不可为象”则是关于审美想象力和审美意境的问题。
“容不虚生”指的是舞蹈不是一种单纯的形式,而是具备一定深度的形式,舞蹈的形式必须有所象,也就是能够反映心志,因此形式就是心志的外化表现。
“雍容惆怅,不可为象”中“不可为象”四字的指的是舞形与心志的关系是既可“有所象”又“不可为象”的。
“有所象”,是因为舞蹈艺术并不是一种审美意义上空洞的表现方式,它要求能够反映出舞者的心志和想象力;“不可为象”,则是指舞形与心志上并不能因为想象力的发挥而完全统一。
心志象于形,又不限于形,舞蹈往往有形外之意,需要“游心无垠,远思长想”,发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才能完全表现出舞者的心志。
我们能够从傅毅的观点中得知:乐舞之象不仅是一种形象,更是一种意象。
汉代舞蹈中丰富多彩的审美意象是气魄宏伟、波澜壮阔的汉代文化高潮的具体反映,达到了审美意境的层次。
《淮南子·说山训》有言:“求美则不得美,不求美则美矣。
试论宋代舞蹈的艺术特征和审美取向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时期,它在文化、艺术等方面
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
在这其中,宋代的舞蹈艺术也是值得一提的,它既有自身的艺术特征,也受到了审美取向的影响。
宋代舞蹈的艺术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宋代的舞蹈形
式非常多样化,包括了宫廷舞、民间舞、宗教舞等等。
其中,宫廷舞
呈现出端庄、优美、典雅的风格,民间舞则以活泼、热情、自由的形
式出现,而宗教舞则显得比较神秘和庄重。
其次,宋代的舞蹈技法精湛,特别是宫廷舞蹈,它严谨的舞蹈技法和华丽的服饰,展现了高超
的技巧与美感。
此外,宋代的舞蹈内容也比较广泛,既有历史传说、
神话传说等,还有生活场景、劳动场景等,涵盖面比较广阔。
宋代舞蹈的审美取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与秦汉时期强
调儒家思想的审美取向不同,宋代更注重艺术实践和审美感受。
其次,宋代的审美追求注重以人为本,体现出尊重人性和相互理解的精神。
最后,宋代的审美取向还体现在对自然和传统文化的尊重上,宋代的
舞蹈艺术中融入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和自然元素,如四季、动物、山水等,从而形成了一种融合与协调的审美。
总的来说,宋代的舞蹈艺术具有丰富多样的特征和审美取向,是
一种既有历史传承又体现创新的艺术形式。
对于今天的舞蹈艺术家们
来说,需要在继承传统文化和精髓的同时,注重创新和融合,不断创
造出具有时代意义的新艺术品。
审美意象在舞蹈作品中的作用与呈现摘要:舞蹈是一种依靠人体动作来诠释美的艺术形式,既可以通过舞台、灯光、服装、道具等外在表象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感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肢体动作语言、细腻丰富的思想情感,充分感受到作品所传递的审美意象,本文对于如何更好地进行审美意象在舞蹈作品中的作用与呈现展开理论归纳及个人感受总结。
关键词:审美意象;舞蹈作品创作;舞蹈专业修养;一、在舞蹈作品创造中审美意象的作用(一)审美意象表现在舞蹈题材与构思上首先舞蹈作品在创作时,需要较好的主题支撑舞蹈构思,以及合适的切入点去提炼主题,当题材选定后,真正的搭建开始,构思是舞蹈作品的框架建构,也是在舞蹈作品中的整体体现。
从创作背景,到设计动作语汇,再到最后的空间调度变化,这一系列是一个艺术创造的过程,过程中会经过反复、推敲、打磨,将编导大脑里抽象化的东西具体化,在构思和编曲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内容充盈又饱满,将审美意象价值在舞蹈作品中体现出来。
审美意象在舞蹈作品中的作用与呈现,通过两类来体现,一类是“灵魂、生命、张力”来表现舞蹈作品的深层哲理,具体指一段有情节、内涵、思想的情节舞;另一类则是从舞姿优美、身体连接、构图、画面等去体现的动作舞;(二)舞蹈作品与音乐一致性的审美意象音乐不具有可视性,所以只能借助音符来营造渲染一种真实可感的意象,通过音乐来唤醒观众对客观物象的想象,音乐的节奏舒缓、力度柔和等都能为观众提供无限遐想。
音乐元素是音乐意象的核心,等同于语言中的细胞,它是作曲者和编导所表现情感的结晶,它既能为观众提供音乐表象,又能提供联想内涵。
因此,舞蹈作品与音乐保持一致性是审美意象发展的原动力,它是舞蹈语汇与音乐语言的高度融合。
(三)审美意象对舞蹈专业修养的要求(1)动作的审美意象舞蹈艺术的本质不光有其“形”还兼具着表“情”的作用。
吴晓邦先生对于舞蹈本质有着精确的定义,他认为舞蹈动作是传递情感最直接的媒介,每一个动作背后的含义,富含着情感,演员只有在表演中准确的表达出,才能让观众获得编导想要传递的审美意象。
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舞蹈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视听艺术,具有多方面的审美特征。
本文将从舞蹈艺术的视觉效果、听觉效果和情感表现三个方面,探讨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舞蹈艺术的视觉效果舞蹈艺术的视觉效果是舞蹈作品给观众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
它包括舞者的形态、节奏和色彩等方面。
1、形态舞蹈艺术的形态是指舞者的身体动作、姿态和造型。
优秀的舞者往往能够运用自己的身体语言,传达出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在舞蹈作品中,舞者通过不断地变化身体姿态和造型,展现出身体的柔韧性和爆发力,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节奏节奏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者通过把握音乐的节奏,运用身体动作的快慢、轻重和幅度,表现出舞蹈作品的韵律和氛围。
在舞蹈中,节奏的变化往往代表着情绪的变化,舞者通过节奏的掌控,让观众感受到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
3、色彩舞蹈艺术的色彩是指舞者的服装、舞台设计和灯光等方面。
这些元素为舞蹈作品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情感基调。
例如,红色的舞服通常代表着热情、喜庆或愤怒等情感;灰色的舞服则传达出沉闷、抑郁或思考等情感。
二、舞蹈艺术的听觉效果舞蹈艺术的听觉效果是指舞蹈作品中的音乐、器乐和声响等元素。
这些元素为舞蹈作品增添了更多的艺术魅力。
1、音乐音乐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优美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等元素,为舞蹈作品提供背景音乐和情绪基调。
在舞蹈中,音乐能够激发舞者的情感,帮助舞者更好地表现出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同时,音乐也能够引导观众的情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舞蹈作品。
2、器乐器乐是音乐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舞蹈艺术的重要听觉效果之一。
器乐通过演奏各种乐器,为舞蹈作品提供不同的音乐氛围和情感基调。
在舞蹈中,器乐能够丰富舞蹈作品的听觉效果,让观众感受到更加立体的音乐体验。
同时,器乐也能够协助舞者更好地表现出舞蹈作品的情感和主题。
3、声响声响是舞蹈艺术中另一种重要的听觉效果。
它是指除了音乐和器乐之外的所有声音,如自然声响、动物叫声和人声等。
谈舞蹈审美中的意境美[摘要]意境是景与情的交融,客观的境与主观的意完美结合。
舞蹈是通过直观可感的,富有审美价值的,动态的人体来传情达意状物抒情的。
只有将创作者的主观情感灌注在舞蹈中,把“形”与“神”、“情”与“景”有机的统一,才能创造美的意境。
[关键词]舞蹈意境;意境美舞蹈是一种讲究意境和形式性很强的艺术。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交融,客观的境与主观的意完美结合。
生活美、自然美是美的客观存在形态。
那么舞蹈美则是对这种客观存在的主观评价和情感反映的产物。
它运用人体的动态语言来塑造形象、表情达意,因此而具有情感性、多义性、虚拟性和模糊性等特点,而且在特定的时空中可以转换和变异,所以它更强调调动欣赏者的创造性想象,引发出丰富的联想,以丰富情感、形神兼备的形象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并引发人们长久的思索和回味,让有限的形象,表达出无限的情、境。
舞蹈是通过直观可感的、富有审美价值的、动态的人体来传情达意状物抒情的。
如果这些动态不生动,无变化,不新颖,无美感,平淡无奇,那就失去了这门艺术独立存在的价值。
所以只有将创作者的主观情感灌注在舞蹈之中,把形与神、情与景有机的统一,才能创造美的意境。
每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都力求意境美。
舞蹈主要是依靠动作、姿态、步伐及整个身体的律动来抒发情感,表达意境。
人们之所以一遍又一遍竞相观看《天鹅湖》,实在是被这部舞剧的艺术魅力所吸引。
是那些美丽动人的舞蹈形象、丰富多彩的肢体语言、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以及富丽堂皇的舞美设计,和各种艺术因素完整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所产生的艺术美感,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人们,使其艺术魅力永存。
所以,在舞蹈中,意境美是舞蹈的灵魂。
一、舞蹈的本质美和意境的创造意境犹如诗、画,因此,要象诗那样感情激越、对比强烈;象画那样,注重神似、不求逼真、肖像。
力求用概括、夸张,甚至是抽象等手法来表现对象的气质、精神和作者的情感。
太实就没有了意境。
群舞《荷花赋》表现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意境;《黄土黄》表现了黄土高坡人的粗犷、奔放及对生活的渴求,震撼人心,催人向上。
⼀,舞蹈创作的童化少⼉舞蹈的创作主体是成⼈,表演主体和接收主体却是⼉童。
因此,少⼉舞蹈的创作主体要受其表演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制约,这就出现了少⼉舞蹈的童化问题。
少⼉舞蹈创作的童化,是指少⼉舞蹈的编导者必须以少⼉的⼼理状态、思维⽅式、审美追求、性格特征来校正⾃⼰,从⽽去观察、体验、凝炼表现⼉童⽣活。
少⼉舞蹈在创作的童化上,刻意追求“三童”。
1,童⼼的视⾓焦距少⼉舞蹈是少⼉⽣活的⾃我表现,它像⼀⾯多棱的反光镜,折射出⼀颗纯洁的童⼼,反映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与把握。
童⼼的视⾓焦距,也就是视⾓展开的出发点。
编舞前,确定童⼼的视⾓焦距颇为重要。
由点连线,由线及⾯,不仅可以制约少⼉舞蹈的表现内容,⽽点、线、⾯的联结,还可以确定少⼉舞蹈动律的内涵。
童⼼的视⾓焦距,是少⼉舞蹈创作之本。
因此,编导者对⼉童⽣活的审视⽬光,应该是童⼼的视⾓焦距。
荣获全国少⼉舞蹈⼀等奖的《⼩鸡⼩鸭》,在童⼼的视⾓焦距上,抓住了学龄前幼⼉的⼼理特征:从感知开始,⼀边动作,⼀边思维,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中,诱发丰富的想象⼒,其表现为喜欢摹仿,爱听童话,好做游戏等等。
舞蹈的编导抓住这⼀特征,把团结友爱这⼀主题,借助于⼩鸡⼩鸭相互帮助的童话,注⼊其中,将幼⼉的⼼理特征外化在⼩鸡⼩鸭的舞蹈动作中,为⼀种可视性的舞蹈语⾔,塑造⼀个完整的感⼈的形象。
整个舞蹈像是在做游戏,带有很强的⾃娱性,引起幼⼉的表演的极⼤兴趣。
⼩鸡⼩鸭的舞蹈动作摹仿,在象与不象之间,夸张其特点,使其舞蹈形象富有幼⼉的情感。
⼩鸡⼩鸭给幼⼉的启迪,实质上是幼⼉对⾃⼰童⼼的发现。
2,童真的情感辐射少⼉天真烂漫,活泼可爱,他们对周围的世界以真诚的情感相待。
他们的幻想,可以使太阳成为他家的公公,⽉亮成为他家的婆婆,彩云成为他家的姑姑,⽽他⾃⼰却成为这个家庭中的⼩天使。
⼩狗、⼩猫、⼩⼭⽺、⼩甲⾍都可以成为他的⼩伙伴,并与它们⼼灵相通,情感相连。
总之,⽆论是有⽣命的或⽆⽣命的,孩⼦们都能和它们对话、谈天、玩耍、把⾃⼰真诚的情感辐射到它们⾝上去,使它们有了灵⽓成为孩⼦们的情感世界。
舞蹈艺术概论舞蹈的审美特征
舞蹈艺术是一种以经过加工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塑造艺术形象的一门独立的艺术品作。
舞蹈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身体表现力:舞蹈是通过人体的姿势、动作、表情等方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
舞者需要运用身体语言来传达作品的内涵,使观众能够感受到舞蹈所表现的情感和意境。
2. 情感美:情感是舞蹈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
舞蹈作品通常表现了人类在情感方面的喜怒哀乐,通过舞者的表演,观众可以感受到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变化。
3. 节奏感:舞蹈通常与音乐相结合,具有较强的节奏感。
舞蹈作品中的动作、姿态和音乐节奏相互协调,共同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4. 技巧性:舞蹈作品通常具有较高的技巧性。
舞者需要通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掌握各种舞蹈技巧,如芭蕾舞的踢腿、转体等,以完成高难度的舞蹈动作。
5. 创新性:舞蹈艺术要求创作者在选取舞蹈题材和主题上标新立异,突破传统束缚,寻求新的表现手法和形式,以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舞蹈作品。
6. 想象力和审美意象:舞蹈作品通常具有较高的想象力和审美意象。
舞者和编导需要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将生活中的素材进行艺
术加工,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舞蹈形象。
7. 交融性:舞蹈艺术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如戏剧、音乐、绘画等,实现艺术的交融与互补,从而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
总之,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包括身体表现力、情感美、节奏感、技巧性、创新性、想象力和审美意象以及交融性等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舞蹈艺术独特的魅力。
1、对舞蹈本质的认识和把握是从事一切舞蹈工作的基础。
2、艺术是现实的模仿再现,艺术是人的情感表现。
3、艺术是通过动作、姿态、线条、色彩、声音、语言、文字等为表现手段,塑造出具体生动地、可被人感知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属性,表现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评价和审美理想的一种社会现象。
是人从审美角度来认识和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的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形式,是人对现实世界审美关系的集中表现。
4、舞蹈,艺术的一种。
人体本身是它的物质载体。
是经过提炼(典型化)、组织(节奏化)、美化(造型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
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以及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中人的情感意蕴,创造出可被人具体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作者——舞者(编导和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
舞蹈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通过连续的舞蹈动作过程、凝练的姿态表情和不断流动的地位图形(不断变化的画面),结合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蹈的艺术形象。
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舞蹈作为一种社会审美形态,起源于远古人类劳动生产(狩猎、耕作等)、战斗操练、性爱活动的模仿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祀活动和表现情感、思想、意识等内在的精神世界的需要。
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舞蹈艺术的审美社会功能是审美的愉悦性和审美的功利性的统一。
舞蹈也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开展文化娱乐、促进身心健康,具有广泛群众性的一种艺术形式。
5、杂技并不像舞蹈那样着重表现人物情感的发展过程,而是通过高难度的技巧表演,表现出一种概括性的勇敢、坚毅、智慧的品格力量。
因此,具有更多的观赏性的娱乐性。
舞蹈虽然也强调舞蹈动作具有一定的技艺性,舞蹈演员要具备跳跃、旋转、翻腾、柔软、控制等高难度的技巧能力,但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表现人物思想情感、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
艺术概论审美意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艺术与审美密不可分,审美意象则是艺术作品中最核心的元素之一。
审美意象是艺术作品通过形式、色彩、节奏等方式传达给观众的视觉、听觉、感知等美的形象和情感。
审美意象作为艺术作品的灵魂,承载着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情感表达,同时也引导着观众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艺术作品中的审美意象不仅体现了艺术家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代社会政治、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艺术和审美的关系,以及审美意象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审美意象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艺术作品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意义,进而提升自身的审美修养和文化素养。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文章结构是指文章内容的组织和安排方式,是确保文章逻辑清晰、条理清楚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以艺术概论和审美意象为主题,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概述本文的主题内容,介绍艺术和审美的基本概念,说明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引言部分的铺陈,让读者对整篇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分为三个小节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会探讨艺术的定义和作用,了解艺术是如何被界定和解释的,以及艺术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然后,我们将详细介绍审美的概念和重要性,从不同角度探讨审美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深入探讨艺术作品中的审美意象,探讨审美意象如何在艺术作品中被表达和传达,以及审美意象对观者的影响和感知。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前文进行总结,强调审美意象的重要性及艺术对审美意象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将展望艺术与审美意象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在当下社会背景下艺术与审美意象的新形式和新挑战。
通过结论部分的总结和展望,使读者对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引发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和探讨。
审美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说到审美情感,那可是极其主观的。
你看,两个不同的人看同一幅画,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一个人可能觉得这幅画真美,色彩鲜艳得像花园里的花;而另一个人可能会说,这些颜色简直就是乱七八糟,跟我的家里那个老电视机一样毫无美感。
审美情感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艺术中找到自己的声音,这种多样性真的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想想看,这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有的人爱吃甜,有的人爱吃咸,每个人的偏好都不一样,但这恰恰让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而艺术创作本身,就是一个表达情感的过程。
艺术家通过笔、颜料、声音,甚至是肢体语言,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传达给观众。
这种传递就像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
你看看,那些动人的音乐,背后的作曲家一定是在经历了什么,或者是在表达某种情感。
听到那种旋律,心里是不是有种莫名的触动?这就是审美情感的力量。
它让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作品,而是与观众之间产生了情感共鸣的桥梁。
艺术可以让人感到快乐、悲伤、激动,这种情感的变化,恰恰让我们更能理解和体验生活的丰富。
艺术创作中,审美情感还可以激励创作者去探索更深层次的主题。
想想吧,很多时候,艺术家通过他们的作品来探讨社会问题、文化冲突、个人经历。
没有审美情感的推动,这些主题可能就会被淹没在日常琐事中。
而正是这种情感,让艺术家在面对这些复杂问题时,能够找到一种独特的视角,把自己的看法融入到作品中。
这样的作品,往往能够引发观众深思,让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去思考自己的生活、社会,以及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
审美情感也能让艺术家们在创作时产生无穷的灵感。
灵感就像是秋天的雨,突然来临,淋湿了整个创作的世界。
艺术家们常常在某个瞬间,被生活的美好或悲伤所打动,然后就涌现出无数创作的念头。
这种感觉,真的是无与伦比。
正因为有了这种情感的激发,他们才会在画布上挥洒自如,或是把一个个音符编织成美妙的旋律。
想象一下,一个艺术家在阳光下,听着风吹过树梢的声音,突然灵感乍现,画出了令所有人惊艳的作品,那种美妙的瞬间,简直让人羡慕。
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艺术特征与审美价值首先,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艺术特征体现在其音乐的语言特点上。
黎锦晖的音乐作品以鲜明的节奏、简单的旋律和易于理解的歌词为特点,能够直击儿童的内心世界,富有亲和力。
他的音乐作品通常采用流行曲风,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这不仅符合儿童对快乐、活泼的音乐的喜爱,同时也能够引导儿童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和自由舞动。
例如他的歌曲《小苹果》、《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都成为儿童们喜欢的经典曲目。
其次,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艺术特征还表现在舞蹈的形态特征上。
黎锦晖的舞蹈编排常采用简单明了的动作,注重舞蹈的互动性和表达力。
他的舞蹈作品常常结合儿歌的歌词意境和节奏感,通过简单易懂的动作来表达歌词所描绘的情感和形象。
舞蹈的形态特征丰富多样,既可以是整齐划一的群舞,也可以是灵动的个人舞蹈,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够培养儿童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还能够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
最后,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艺术特征还表现在戏剧的表演特色上。
他的音乐舞蹈作品经常以戏剧化的形式出现,通过角色扮演、情感表达等手法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通过戏剧化的表现手法,他能够引导儿童投入到剧情中,体验戏剧的魅力,并借助音乐和舞蹈等元素将其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如他的舞台剧《跳跳手指家族》将舞蹈、音乐和戏剧的元素完美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儿童戏剧的全新形式,丰富了儿童的审美体验。
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审美价值也不容忽视。
首先,他的音乐作品具有宽容、欣赏和享受美的心理,可以激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
其次,他的舞蹈编排能够鼓励儿童自由表达和身体协调,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最后,他的戏剧化表演能够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倾听力,让儿童在参与表演中学会倾听、合作和理解。
总之,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
其音乐的简单易懂、舞蹈的形态丰富多样、戏剧的表演有趣生动,能够满足儿童对音乐、舞蹈和戏剧的需求,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简论舞蹈艺术与审美想象的关系
摘要:舞蹈这门艺术学科的在审美活动中涉及到诸多的心理因素,其中想象的地位非常重要。
在审美与想象中,想象是在情感的推动下,依照情感的逻辑进行的,这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情感是通过想象移入到客体之中的,主体在现实中无法得到满足的情感,在审美活动中通过想象可以得到满足。
另一方面,随着情感的变化,形象通过想象力而获得改变或夸大。
关键词:意象;自由性;情感性;创造性
Abstract: dance of the art of discipline in the aesthetic activities involving many psychological factors, among which imagine posi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aesthetic and imagination, imagination is in the push of emotion, according to the logic of emotion,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of two aspects: on the one hand, the emotional is through the imagination to move into the object, subject in reality cannot be satisfied of the emotion, in the aesthetic activities through the imagination can be met. On the other hand, along with the change of the emotion, the image through the imagination and get change or exaggerated.
Keywords: image; Freedom; emotionality; creative
引言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随之变得日益丰富多彩,人们的审美心理也在这场变革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市场经济大潮愈来愈猛烈地冲击着各种文化艺术门类。
有着古老而悠久历史的中国民间舞蹈也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它已无法涵盖被现代高度物质文明所扭曲的情感、被激烈的生活节奏所淹没的那份真我。
相反,科技越是发达,越是现代化,人们越是带着一种返璞归真的心理去看待事物。
我们不难看到,越是发达的国家,越是把本国古老的民族艺术文化视为珍宝,而舞蹈艺术它来源于生活,是自然和生活的真实反映,它总是能带给人们一种真实、清新而又质朴的感觉。
在我国,民间舞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为什么在高度现代化的强烈冲击下,中国的民族民间舞仍然有着如此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审美价值?探究其原因是与它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息息相关。
它来源于人们的生活与创造,同时又客观地反映生活;它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和民族内在传统文化特定的心理内涵。
一个民族的历史、个性、信仰、审美意识、文化底蕴等都会在一个民族的民间舞蹈中得到集中和形象的体现。
同时舞蹈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着,因而在现代生活中,中国的民间舞仍然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符合现代审美心理的需求。
舞蹈的审美想象特征
在舞蹈中想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原有的表象基础上深入体验,构成新形象即审美意象的过程,是理性和感性的产物。
在这个过程中,想象的创造性主要
表现在体验和构成意象上。
体验是对审美对象内在意蕴的理解,即对客体形象所表达的内容的把握。
客体的外在形式因其形象性可以被感官直接感知,但客体的意蕴是内在的,不能凭感官直接感受到,而必须通过感性的想象去体验,审美体验使审美主体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理解、把握审美对象的意蕴。
由于不同的审美主体有着不同的审美经验和不同的审美理想,因此在体验的过程中,主体需要发挥其独特的创造性,从而体验到不同的意蕴。
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舞蹈中的想象创造性还体现在审美意象的生成中。
什么是意象?指主观想象所创造的意识化的新形象。
当主体深入地把握到客体的意蕴时,其潜在的审美经验和记忆表象在主体的审美情感的驱使下与主体所体验到的客体的意蕴相结合,产生了一种新的符合主体审美理想的意象。
这里构建的意象与原有表象是“同型”的关系,但不是“同一”的关系,它是审美主体想象的创造性的结果。
关于舞蹈审美特点,每一时期都有所不同。
就说汉代舞蹈的审美特点吧,这一时期,随着经济的增长,财富的积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统治阶级的声色娱乐和奢侈铺张,提供了物质基础。
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技艺精湛出色舞蹈人才。
汉代提倡“独尊儒术”的思想,这一时期的审美也是独具一格,由于受到“百戏” [注释:百戏: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
秦汉时已有,汉代称“角抵戏”。
南北朝后称“散乐”。
唐和北宋时百戏十分流行。
北宋汴梁(今河南开封)每逢节日,举行歌舞百戏盛会。
元代以后,百戏节目有所发展,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后百戏这个词逐渐少用。
2《巾舞》:舞蹈中舞人大量使用道具长袖、长巾等。
]影响,舞蹈注重技艺结合,炫技往往是舞蹈的一部分。
这一时期代表性舞蹈2《巾舞》3《七盘舞》等,《七盘舞》,舞人在盘上飞舞,具有高难动作技巧。
舞蹈中大量使用长袖长巾等,丰富了舞蹈动作语汇,总体风格是开朗明丽清新。
古人将人们对天、地、人的认识和天、地、人相感应的理念进行了理论形态的总结和升华,即用“天人合一” 概括出人与自然之和谐关系的性质论述的如此精辟,充分证明了当时舞蹈艺术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的地位,以及人们对舞蹈艺术的
认识高度。
同时简洁透彻地阐明舞蹈是用人体的“形”,动作语言的“声”、舞动的“情”表现生活和情感。
如:“优美、英姿、丑态”都借助人的各种生动的形态来表现;又如同说话一样用人体把“凶猛、嬉笑、恐怖”表演的活灵活现;同样用人体把“悲悯、愤怒、和善”等内心情感表现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
从以上不难看出舞蹈以升华到艺术高度来表现人的思想情感。
“形、声、情”和谐运用到舞蹈中,更进一步突出了舞蹈的美学特色,而成为中国美学和哲学的重要内涵。
二、审美想象对于舞蹈艺术创作的作用与影响
“在一切心理要素中,惟有想象才是推动审美过程中的美感沿着不断深入的航线进发的实在力量。
”事实上,在审美过程中,是审美情感推动着审美活动的发生,但审美主体只有在情感的推动下,才会通过想象再现或创造审美意象去感
受并理解对象的美,没有审美情感的促使,想象就不能成为审美想象。
同时,审美想象因受到主体审美情感的推动,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可以高度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它可以超越时空、自由翱翔。
但这种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主体的审美经验作为条件。
具有不同主观条件的主体,对同一个审美对象所想象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不仅如此,审美想象活动受着审美对象本身的规定和制约,因为任何审美想象的目的,都是为了深切感受和领悟对象的美,因而审美对象的特征,诱导着审美想象的方向和范围。
叶朗将想象的特点归纳为自由性和情感性,认为想象具有情感性和自由创造性的特点,他们都见到了审美想象在情感的促使下自由驰骋的特点,但审美想象的自由性不是信马由缰的自由,它也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