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 第五章 艺术分类与各类艺术审美特征
- 格式:ppt
- 大小:16.32 MB
- 文档页数:46
自考《美学》重要知识点:艺术的分类为帮助考生们掌握更多关于《审美》科目的知识点,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自学考试《美学》重要知识点:艺术的分类,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重点解析1.谈谈对艺术技巧作用的看法。
答:艺术操作也是艺术创造才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艺术意象的生产过程中,艺术操作一方面是意象生产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另方面又赋予意象以最终的形式符号,将意象孕育的成果物态化和物化为现实的可传达的艺术品。
表面看来,艺术操作纯然是一种外在的技艺,实际不然。
在艺术家准备表达、操作时,心中意象并不一定已非常清晰、完善,正是靠着表达和操作运动,艺术意象才逐渐鲜明、完整并得以最后定型、完成。
艺术操作既然是意象创造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深化,我们就应当重视艺术操作中的技能和技巧。
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艺术操作就是艺术技能与技巧的运用与发挥。
操作技能与技巧是艺术创作中不可逾越的环节。
然而,如果离开艺术意象的创作过程整体,孤立地追求操作技能与技巧,就会沦为匠艺。
比如有些广告画,就技能和技巧角度是符合“画”的要求的,然而其中缺乏艺术不可少的灵动与生气,所以算不上真正的艺术。
2.艺术分类的主要原则。
答:艺术类型的划分标准尽管千差万别,但仍有内在的规律可循。
从总体上来看,美学家们在划分艺术类型的时候,大致依据三种标准:第一种标准是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亚氏等的分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第二种标准是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莱辛把艺术分为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就是此类。
第三种标准则是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
有些美学家把艺术划分为静态艺术与动态艺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依据的就是这一标准。
3.各门艺术的审美特征。
答:把艺术分为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
空间艺术——建筑、雕塑、绘画。
时间艺术——音乐、戏剧。
建筑——主要是材料、形式结构与周围环境。
雕塑——是一种较为纯粹的艺术。
首先是物质材料,有着更严格的要求。
第五章美的具体形态优美作为美的一般形态,以和谐、协调、一致、均衡、统一为特点。
优美的本质属性是和谐。
在它的内涵中,必然和自由、主体与客体之间均处于协调和完善状态。
在外在形式上,它呈现为柔媚、优雅、纤巧、秀丽、飘逸、安宁、淡雅的美。
优美能给人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
从自然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社会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第一节优美和壮美一、优美和壮美:两种不同形态的美(1)优美优美作为美的一般形态,以和谐、协调、一致、均衡、统一为特点。
优美的本质属性是和谐。
在它的内涵中,必然和自由、主体与客体之间均处于协调和完善状态。
在外在形式上,它呈现为柔媚、优雅、纤巧、秀丽、飘逸、安宁、淡雅的美。
优美能给人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
从自然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社会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画面:依次出现:自然景色:杭州西湖人物形象:唐代舞俑、蒙娜丽莎、椅中圣母、维纳斯(2)壮美壮美也是一个和谐、自由的审美范畴。
它不同于优美的只是它的表现形态,它以雄浑、刚性、壮观、粗糙、怪异、迅疾、巨大为特点。
壮美的外在形式常突破或违背形式美的法则,给人以惊心动魄、振奋精神、开阔心胸、激情荡漾的审美感受。
画面:依次出现:掷铁饼者、高山大河、海洋二、优美和壮美的区别优美和壮美没有质的区别,但从量的方面可以作如下的区分。
1.空间形体的大与小。
2.时间上的疾速与缓慢。
3.量上的强与弱。
4.性质上的刚与柔。
5.式上的规则与奇特。
第二节崇高一、崇高的特点及审美特征崇高的特点是美处于主体与客体、自由与必然的矛盾激化中。
它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是一种不可阻遏的强劲的气势。
其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一种粗犷、激荡、刚健、雄伟、坚韧的特征。
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崇高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社会和艺术作品中。
画面:依次出现:自然中的崇高艺术中的崇高社会生活中的崇高二、崇高与壮美的联系和区别。
第一章绪论●美学及其对象●学习美学的意义●学习美学的方法第一节美学及其对象美学是研究现实美、艺术美和审美感受的科学。
一、美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1.人类审美意识萌芽于人类的生产劳动,人的审美意识是在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中萌芽和发展起来的。
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创造了美,发现了美,产生了对美的认识和反映,产生了审美意识和观念。
2. 古代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我国先秦时期“以和为美”的思想史伯:“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
“和六律以聪耳”;“物相杂故曰文”;“和五味以调口”。
以和为美,意即美是差异因素的协调统一,单一雷同不会有美。
★古希腊时期的“美是和谐”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就是和谐与比例”;赫拉克利特:“对立造成和谐”★孔子的“成于乐”、“游于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二、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提出与确立鲍姆嘉通是美学学科确立的奠基人把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来看待;第一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1750年正式出版美学专著,初步确立了美学的对象和任务。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美学观建立在科学实践观和唯物史观基础上;坚持了科学方法论原则三、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现实美、自然美天体宇宙、山水风光、朝霞彩虹、花草虫鱼、社会美人类的创造活动和成果、人物美。
●研究艺术美艺术美是现实美集中深刻典型的反映,是人们对现实审美关系的最高形式。
●研究主体的审美心理研究审美活动中的美感问题,研究审美知觉、审美联想和想象等等当代西方美学的“移情说”、“异质同构说”、“距离说”四、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美学和哲学区别:内容上各自对象范围不同;形式上一个高度抽象一个相对具体。
联系:一方面,哲学为美学提供方法论指导;另一方面,美学研究成果又推动哲学发展2. 美学与伦理学区别:对象不同联系:起初两者都包含在哲学中;美以善为基础;社会作用上两者相辅相成3. 美学与心理学区别:对象、范围不同联系:一方面,美学研究与发展要借助于心理学成果;另一方面,美学发展又促进心理学发展。
《美学》提纲绪论重点了解美学的定义,美学的研究对象以及中西美学史发展的主要线索。
一、人类审美发展史。
人类在远古时代即已具有审美意识。
中国古代的良诸、河姆渡文化(浙江)和汶山文化(山东)等考古发现,即说明史前时代的新石器时期,人类有了审美的表现。
从世界范围看,1879年在西班牙发现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壁画后,人们普遍认为:比较成熟的艺术在三万前的冰河时期就已经产生了。
人类从欣赏具体美的事物到形成较为抽象的美的观念,其重要标志是在语言文字中出现了“美”这一词。
二、中西美学发展史概要1.中国。
在古代《国语》中即已记载了当时人们对于美的看法。
中国古代第一个对美与善作出区别的是孔子(评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评武乐“尽美矣,未尽善也”)。
继孔子之后,孟子对共同美问题作了精辟的阐发:“口之于未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也”。
此外,老子的美丑相依相生的观点等,也对后来的美学史产生了组要影响。
2.西方。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根据“数的原理”来分析美,认为美在于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
但更为重要的是柏拉图对“美是什么”与“什么是美的”这两者的辨析。
柏拉图强调美学应回答“美是什么”的问题,这是美学的核心问题。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艺术美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1750年,鲍姆加登的《美学》一书出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美学的独立。
从此,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逐渐获得了学术界的公认。
三、美学就是研究美以及人对美的感受和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由此可见出,美学的研究对象有三:一是美的本质与特征,二是美感的本质和特征,三是美的创造的规律和类型。
四、美学的研究方法。
黑格尔增区分美学研究的经验方法和理论方法;其后费希纳归纳为“自上而下的美学”与“自下而上的美学”,称前者为“哲学的美学”,后者为“科学的美学”。
比较而言,19世纪以前,美学研究大多倾向于“哲学的美学”,而从19世纪后期开始,则转向“科学的美学”。
浅谈各艺术门类之间的审美特征作者:王飞燕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8期摘要: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
生活中不缺美好的事物,缺的只是我们没有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这些美好的事物。
不管艺术怎样分类,我们都不能把它们对立起来,因为所有的艺术门类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任何艺术也都是形式与内容、认识与情感、再现与表现的统一,不是只有一种形式和一种内容。
艺术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区别是相对的。
本文主要从艺术分类的意义、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两个方面出发,以横向和纵向为基准,来谈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这一切都离不开生活和艺术、现实美与艺术美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艺术;审美特征;表现艺术;再现艺术;语言艺术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4-0032-01恩格斯说:“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
”这句话提出了艺术典型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
就像各类艺术一样,不能孤立的把它们分开来看。
在中国,李泽厚先生也认为艺术是不可定义的,而民俗博物馆与艺术博物馆的展品经常混同,也说明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界线是异常模糊的。
艺术之所以难以界定,还由于现代派艺术作品的千奇百怪,不可捉摸……一位音乐家4分3秒的完全沉默,毫不弹奏,也称艺术品……所有这些,都使艺术和非艺术的划分非常困难。
①一、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审美性是艺术的一个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物,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是人所创造的,反映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然而只有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快感,具有审美价值或审美性的人类创造物,才能称作艺术品。
(一)表现的艺术1.建筑:建筑也是静态的表现艺术,和工艺品一样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
它通过对空间、比例、形体结构布局,以及装饰、色彩、图案等制造出一种情调,侧重于情感和意境的表现。
如巴洛克建筑强调实体与空间的运动感和豪华感,通过富丽的装饰,营造出一种舞台般的梦幻效果。
艺术的美学分类原则和各类艺术的美学特征为什么要从美学上对艺术进行分类?因各类艺术都有其不同的审美特性和审美规律。
研究分类就是要从特性和规律上认识各门艺术的特殊性,把握它们质的规律性。
这对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从创作上来看,有些作品之所以失败,原因之一就是它违背了本门艺术的特有规律。
如有的电视照搬话剧剧本的独白、对话,有的用音乐表现非常复杂的戏剧冲突和事件进程等,这都是混淆了各类艺术之间的区别,无视它们美学质的规定性而造成的。
所以从美学上对艺术进行分类探讨,就在于揭示出各类艺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寻找和发现它们的审美特性。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的实践。
怎样从美学上对艺术分类,分类的原则是什么?对艺术分类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原则,而对艺术作美学的分类,理所当然应以各类艺术的审美特性及特殊的审美效果为原则。
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对艺术进行分类,有助于认识艺术的特殊规律,有利于人们对各种艺术创作的指导。
并不否认分类上的主观任意性,这并不等于抹煞艺术分类的客观标准。
对艺术进行美学分类,就要从艺术作为审美活动这一事实出发。
从人类的审美活动看艺术的本质,应承认艺术既不是客观现实生活的机械反映或简单再现,也不是艺术家纯粹主观心灵的表现,而是客体的再现与主体表现的对立统一。
当然不同的艺术种类,对立双方往往是有侧重的。
如有的侧重于再现,即侧重如实地描写客观事物的形态,如电影、电视;有的侧重于表现,即侧重于表现主体、艺术家对客体的内心感受,如中国戏曲。
或者主体由于外物触发的情感活动。
据此差别,就可把艺术分为再现艺术和表现艺术两种。
这是依据创作过程中审美意识的特点及物化的形式、物化的方式所作的分类。
此外还可按创作所获结果的存在形式来分类。
因为这成果(艺术品)进入欣赏过程之后,由于其存在的形式的差别,就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任何艺术一旦作为成品出现,它们就在一定的时间中,一定的空间中存在。
但是由于它们构成艺术形象所依赖存在的物质材料的不同(物化的媒介不同),那么有的是依赖静态的方式并列地呈现于空间之中;有的则以动态的方式顺序而呈现于一定的时间之中。
艺术的美学分类原则与各类艺术的美学特征(一)为什么要从美学上对艺术进行分类?因各类艺术都有其不同的审美特性和审美规律。
研究分类就是要从特性和规律上认识各门艺术的特殊性,把握它们质的规律性。
这对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从创作上来看,有些作品之所以失败,原因之一就是它违背了本门艺术的特有规律。
如有的电视照搬话剧剧本的独白、对话,有的用音乐表现非常复杂的戏剧冲突和事件进程等,这都是混淆了各类艺术之间的区别,无视它们美学质的规定性而造成的。
所以从美学上对艺术进行分类探讨,就在于揭示出各类艺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寻找和发现它们的审美特性。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的实践。
怎样从美学上对艺术分类,分类的原则是什么?对艺术分类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原则,而对艺术作美学的分类,理所当然应以各类艺术的审美特性及特殊的审美效果为原则。
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对艺术进行分类,有助于认识艺术的特殊规律,有利于人们对各种艺术创作的指导。
并不否认分类上的主观任意性,这并不等于抹煞艺术分类的客观标准。
对艺术进行美学分类,就要从艺术作为审美活动这一事实出发。
从人类的审美活动看艺术的本质,应承认艺术既不是客观现实生活的机械反映或简单再现,也不是艺术家纯粹主观心灵的表现,而是客体的再现与主体表现的对立统一。
当然不同的艺术种类,对立双方往往是有侧重的。
如有的侧重于再现,即侧重如实地描写客观事物的形态,如电影、电视;有的侧重于表现,即侧重于表现主体、艺术家对客体的内心感受,如中国戏曲。
或者主体由于外物触发的情感活动。
据此差别,就可把艺术分为再现艺术和表现艺术两种。
这是依据创作过程中审美意识的特点及物化的形式、物化的方式所作的分类。
此外还可按创作所获结果的存在形式来分类。
因为这成果(艺术品)进入欣赏过程之后,由于其存在的形式的差别,就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任何艺术一旦作为成品出现,它们就在一定的时间中,一定的空间中存在。
美学原理之艺术的分类艺术的分类:亚里士多德:从艺术是摹仿现实的观点出发,将艺术加以分类,认为史诗、悲剧、喜剧等都是摹仿的艺术。
黑格尔:依据理念内容和情感形式相统一的原则,对艺术做出逻辑的历史的分类,即象征艺术、古典艺术、浪漫艺术三大类。
近代颇为流行的分类方法,有的从艺术存在的外部状貌出发,把艺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联合艺术。
有的从主体对艺术的感受出发,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想象艺术等。
根据作品的再现与表现,和所用的物质手段不同,可分为再现的艺术、表现的艺术、语言的艺术。
表现的艺术:工艺是一种表现的艺术。
建筑也是静态的表现艺术。
建筑本身虽然是静止的、不动的,但由于形体变化却呈现出流动感,好像音乐中的节奏、旋律一样,有序曲、有高潮、有尾声,形体高低错落,空间大小纵横。
就像歌德所说的,建筑是一种“冻结的音乐”。
音乐是一种动态的表现艺术,也叫表情艺术。
舞蹈和音乐一样,也是动态的表情或表演艺术。
再现的艺术:雕塑是静态的再现艺术。
绘画和雕塑一样。
绘画最基本的词汇是线条、色彩和构图。
摄影也是静态的再现艺术。
它的美是通过真实、优美的造型再现现实、反映生活,又被称为“瞬间艺术”。
戏剧是动态的再现艺术。
它是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工艺等多种艺术成份综合而成,所以又称综合艺术。
电影也是动态的再现艺术。
语言的艺术:文学。
美的形态(种类)——优美与崇高。
中国的传统美学亦称为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
我们平时所说的美一般是指优美。
优美的特点是,美处于矛盾的相对统一和平衡的状态。
它在形式上的特征表现为柔媚、和谐、安静、秀雅的美。
从美感上看,能给人以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
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微微风”。
如果说优美是主客体处于相对统一的状态的话,那么崇高的特点是,美处于矛盾的激化中。
它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是一种不可阻遏的强劲的气势。
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一种粗犷、激荡、刚健、雄伟的特征,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