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操作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3.66 MB
- 文档页数:146
河北钢铁集团九江线材有限公司九江电能公司第三发电厂锅炉运行操作规程编制:周志全审定:张传国批准:穆良2012年 9月发布2012年9月实施目录1. 总则12. 锅炉设备技术规范22.1主要内容与使用范围22.2锅炉设备规范及辅机23. 锅炉机组的启动53.1启动前的检查53.2启动前的准备工作63.3锅炉水压试验103.4安全门定坨113.5冷态滑参数启动113.6热态滑参数启动133.7定参数启动133.8锅炉并汽144. 锅炉机组的运行与调整15 4.1锅炉正常运行时的参数控制15 4.2锅炉运行调整164.3锅炉排污174.4自动装置的使用185. 锅炉机组的停止185.1停炉前的准备195.2滑参数停炉195.3定参数停炉195.4停炉后防腐206. 锅炉机组故障处理216.1紧急停炉条件216.2申请停炉条件216.3紧急停炉操作216.4锅炉满水226.5锅炉缺水226.6锅炉水位不明236.7汽水共腾246.8 汽包水位计损坏246.9 水冷壁损坏256.10省煤器损坏256.11过热器损坏266.12锅炉蒸汽、给水管道破裂26 6.13给水压力下降276.14给水管道冲击、振动276.15蒸汽管道冲击、振动286.16锅炉灭火286.17可燃物在烟道燃烧296.18炉墙损坏306.19负荷骤减306.20负荷骤增316.21 380V 电源中断316.22 10KV 电源中断316.23仪表电源中断及仪表损坏32 6.24两台吸风机同时跳闸326.25两台吸风机运行、一台吸风机跳闸33 6.26两台送风机同时跳闸336.27两台送风机运行、一台送风机跳闸336.28风机故障347. 锅炉保护定值357.1 1#锅炉保护定值357.2 2#锅炉保护定值35锅炉设备运行规程本规程是参照《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部颁《锅炉运行规程》、制造厂家、设计院的说明书、现场实际系统及有关资料编写的。
生产工序操作规程模板生产工序操作规程一、目的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生产工序的操作规范化,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生产工序操作人员。
三、操作规程1. 操作人员须经过相应的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相应的生产工序。
2. 操作人员在进入生产工序操作区域前,应穿戴好相关的工作服和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工作帽、工作鞋、手套、口罩等,确保个人卫生和安全。
3. 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应检查所使用的设备和工具是否正常,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4. 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工序操作步骤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改变工序顺序或者省略任何环节。
5. 操作人员应注意工序操作过程中的每一步骤,确保操作正确无误。
6. 操作人员应注意操作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如避免发生危险物品泄漏、防止火灾等。
7. 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和保养所使用的设备和工具,并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其正常运行。
8. 操作人员应及时向上级汇报工序操作过程中的任何异常情况,如设备故障、质量问题等。
9. 操作人员应保持操作区域的清洁和整洁,及时清理产生的废料和垃圾,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
10. 操作人员应遵守所在工厂的安全生产规定,不得私自翻越围栏、闯入禁区等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
四、相关要求1. 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习惯,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进行违规操作。
2. 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提升自身操作水平。
3. 操作人员应积极参与工序操作改进工作,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4. 操作人员应遵守工序操作安全规定,注意防护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五、违规处理对于违反操作规程的人员,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警告、扣工资、培训学习等。
六、附则1. 本操作规程的解释权归公司所有,如有需要,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2. 本操作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供生产工序操作人员参考和执行。
总结: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生产工序的操作规范化,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专业技术资料分享医院感染操作流程目录第一篇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4.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第二篇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5.ICU建筑布局和设施管理6.I CU的环境管理7.ICU的人员管理8.ICU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9.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0.接台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1.洁净手术室空气净化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2.无陪护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13.产房医院感染管理14.婴儿保温箱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15.新生儿沐浴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6.新生儿配奶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7.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18.血液透析室(中心)建筑布局与设备设施管理19.血液透析室(中心)人员管理20.血液透析机维护与消毒标准操作规程21.血液透析治疗区环境及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22.血液透析室(中心)水处理系统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3.血液透析器和滤器复用管理24.血液透析浓缩液配制管理25.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26.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27.硬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28.内镜清洗剂选择标准操作规程29.口腔科清洗消毒间管理30.牙科综合治疗椅医院感染管理31.口腔手机清洗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32.消毒供应中心(CSSD)管理33.消毒供应中心(CSSD)建筑管理34.消毒供应中心(CSSD)设备、设施管理35.消毒供应中心(CSSD)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标准操作规程36.消毒供应中心(CSSD)耗材管理37.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回收标准操作规程38.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机器清洗标准操作规程39.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手工清洗标准操作规程40.新启用器械清洗标准操作规程41.生锈器械清洗标准操作规程42.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病原体污染器械(器具)物品清洗标准操作规程43.超声波清洗机使用标准操作规程44.消毒供应中心(CSSD)清洗效果检测标准操作规程45.清洗消毒器(机)清洗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46.复用手术器械包装标准操作规程47.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标准操作规程48.无菌物品储存与发放管理49.无菌物品下送标准操作规程50.物品灭菌失败召回标准操作规程51.外来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52.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53.隔离病房设计及管理54.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55.织物清洗与消毒管理第三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方法56.标准预防57.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策略58.感染性体液污染的仪器(设施)及环境处置原则59.安全注射60.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61.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62.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63.保护性隔离标准操作规程64.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65.医务人员洗手标准操作规程66.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67.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68.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69.面部防护用品使用标准操作规程70.隔离衣、防护服使用标准操作规程第四篇职业防护与生物安全71.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72.术中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73.血液和体液皮肤黏膜暴露防护标准操作规程74.个人防护装备(PPE)穿脱次序标准操作规程75.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选用标准操作规程76.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标准操作规程77.实验室生物安全实施标准操作规程78.实验室操作生物危害防护标准操作规程79.实验室意外事件或事故处理标准操作规程80.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生物安全管理81.微生物标本运送标准操作规程82.生物安全柜标准操作规程第五篇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83.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84.痰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85.手术部位感染标本采集及运送标准操作规程86.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标准操作规程第六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87.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标准操作规程88.内科及儿科领域抗菌药预防性应用标准操作规程8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90.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标准操作规程第七篇耐药菌监测、预防与控制91.细菌耐药监测标准操作规程92.多重耐药菌(MDROs)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93.艰难梭菌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第八篇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管理94.消毒药械管理95.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管理96.医院常用液体消毒剂使用标准操作规程第九篇医院环境清洁、消毒与监测97.环境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98.手部微生物学监测标准操作规程99.自制医疗用水微生物学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00.消毒液质量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01.环境清洁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02.医院空调系统管理与维护103.医院空气净化消毒器(机)使用标准操作规程104.医院洁净系统医院感染管理105.医院建筑修缮感染管理106.环境清洁标准操作规程107.环境消毒标准操作规程108.无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第十篇医疗废物与污水管理109.污水处理标准操作规程110.医疗固体废物处理标准操作规程第十一篇医院感染病例监测111.全院综合性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12.医院感染横断面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九江市人民医院电脑打印病历的管理规定目录一、电脑打印病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医师工作站的操作规程二、电脑病历书写录入管理规定三、电脑录入病历的最低要求四、电脑录入病历流程管理五、电脑打印病历“拷贝”现象的管理规定总则:根据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广西卫生厅《病历书写规范手册》的要求,以《桂平市人民医院运行及归档病历质量考评、处理标准和评价办法》(附表十七),及《桂平市人民医院住院架上病历快速评估和处罚标准》(附表十八)为病历书写质量及运转质量的督查标准及管理依据。
病历是由医生或其他医务人员亲自或在其指导下记录完成的关于特定个体健康情况的信息资料,包括病人一般资料、入院记录、首次病程记录、日常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疑难病历讨论、术前讨论、死亡病历讨论、会诊记录、术前小结、手术计划、手术记录、术后首次病程记录、阶段小结、交(接)班记录、转出(入)记录、出院记录等均是针对病人个体本次住院及与本次住院相关的身体健康情况的医疗检查、诊断、病情分析、治疗、处理及观察的具体的个体化的记录,真实记录病情发生、发展变化、治疗转归的完整过程,同时真正成为衡量医院管理水平和各个等级医师及护士专业水平的标准。
由于病历是病情诊疗全过程的客观原始的记录,所以,医疗纠纷、伤残处理以及社会上的一些公诉案的调查,都要以病历记录作为评议、处理或判明责任的根据具有重要的法律作用,不确切的记录在司法处理过程中医生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和刑事责任。
因此,严格杜绝违背“执业医师法”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不负责任,弄虚作假的现象,严格杜绝违背病人真实情况的错误拷贝,严格杜绝违背正确记录医疗处理过程、手术过程原则的虚假拷贝,严格杜绝违背查房、病例讨论事实过程的没有针对性讨论的查房意见及诊治意见的不适当拷贝。
一、电脑打印病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医师工作站的操作规程1、录入操作统一管理,采用计算机打印病历纸,按统一设定的打印摸版进行书写和打印。
其病历纸张及书写格式固定统一,运行的医师工作站电子打印病历统一使用准16K(19.6×27.5CM),宋体11号字,行距1.5倍,不可更改。
收球和发球操作规程1.1.1收球操作规程图6.5.1收球流程图1.检查和准备1.1根据公司指令,执行操作,经某天然气有限公司调控中心批准后进行操作;1.2进出气量和场站压力达到清管方案要求;1.3全面检查场站收发球设施,场站工艺设备操作灵活,密封性好;球过指示器能正确指示;1.4用氮气对收球筒进行置换;1.5收发球筒排污、放空系统畅通,确保放空阀和排污阀全关;1.6检查快开盲板灵活、严密,应在收球作业前放入缓冲球;1.7压力表完好、量程合适;场站仪器仪表能准确检测和显示数据;1.8作业人员经清管作业培训和安全培训;劳保着装,戴安全帽和护目镜等;1.9相关阀门开关灵活;1.10各类操作工具以及设备专用工具准备齐全、完好;作业人员经清管作业培训和安全培训;穿劳保服装、戴安全帽、护目镜等;1.11各种通讯(公网、内线、对讲机等)满足要求,工作状态稳定可靠。
2.操作内容和步骤1)九江站发出清管器后,站上组织人员做好收球准备;2)检查放空阀和排污阀是否全关;3)接到清管器已通过上游最后一个阀室检测点的通知后,倒收球流程。
接收姑塘分输站清管器示意图如图 6.6.1所示;4)打开HMV20201旁的球阀,再缓慢打开HMV20201,当压力平衡后,打开球筒进口阀ROV20205,关闭ROV20212,计算清管器速度,随时检查、监听清管器是否到达;5)当清管器通过站通球指示器YG1,进入收球筒后,打开ROV20212,关闭HMV20201和HMV20201旁的球阀;6)依次打开UTV20206、UTV20205进行放空,压力降为0.5MPa后,依次关闭放空阀UTV20205、UTV20206,打开排污阀DCV20201、DCV20203和DCV20202、DCV20204;7)球筒排污至压力为零后,关闭排污阀DCV20202、DCV20204和DCV20201、DCV20203,打开注水阀向筒内注水;8)打开快开盲板,取出清管球,取出清管器;9)清除球筒内污物,清洗球筒和快开盲板,涂润滑脂后关闭快开盲板,拧紧安全销;10)清扫场地,填写记录、向调控中心汇报收球结果情况,若是泡沫清管器,对清管器进行称重,并做好记录;11)恢复通球指示器,收回工具。
操作人员操作规程操作人员操作规程是确保工作安全、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文件。
操作人员在进行各种操作工作时,必须遵守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人身安全。
下面是对操作人员操作规程的详细说明。
一、操作前准备1. 确认操作任务:在进行任何操作前,操作人员必须仔细阅读相关文件和工作任务要求,明确具体操作内容和目标。
2. 安全检查:操作人员应自觉进行安全检查,包括检查所使用的设备是否完好,工作区域是否整洁清晰,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
二、操作规范1. 统一操作程序:操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必须按照统一的操作程序进行。
不得擅自改变操作步骤或顺序。
2. 熟悉操作要点:操作人员应熟悉所操作的设备或工具的使用方法、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确保正确操作,避免因不当操作导致的意外事故。
3. 注意操作环境: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周围环境,确保没有其他人员或物品妨碍操作,并保持操作区域的整洁和安全。
4. 防护措施:对于存在安全风险的操作,操作人员应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手套等,并严格遵守防护措施的使用规范。
5. 操作记录: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做好详细的操作记录,包括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操作结果等,以备后续工作的参考。
三、应急处理1. 意外事故:如果在操作中发生意外事故,操作人员首先应确保自身安全,然后立即向上级汇报,并按规定协助进行事故处理和调查。
2. 故障处理: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现设备或工具发生故障,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故障排查和处理。
如无法自行解决,应及时上报相关人员,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四、操作结束1. 清理整理:操作结束后,操作人员应对工作区域进行清理整理,检查设备和工具的状态,妥善保管好操作记录和相关文件。
2. 总结反思:操作人员应对本次操作进行总结反思,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提高今后的操作工作质量和效率。
操作人员操作规程是保证操作人员安全和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操作规程的正确使用流程及操作示范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无论是简单的家务活动,还是复杂的工业生产,都离不开各种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就像是一张详细的地图,指引着我们在特定的任务中,以正确、安全、高效的方式完成工作。
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地使用操作规程,并进行准确的操作示范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是为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确保操作人员安全以及提高工作效率而制定的一系列详细的操作步骤和规范。
它涵盖了从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到具体的操作过程,再到操作后的清理和维护等各个环节。
在使用操作规程之前,我们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对操作环境的检查,确保工作区域整洁、安全,没有障碍物和危险因素。
同时,要对所需的工具、设备和材料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性能正常,并放置在易于取用的位置。
以组装一台电脑为例,在操作前,我们需要确保工作台上干净整洁,没有杂物干扰。
检查螺丝刀、钳子等工具是否齐全且完好,准备好电脑的各个零部件,如主板、CPU、内存、硬盘等,并确认它们的型号和规格与组装要求相符。
接下来,就是仔细阅读和理解操作规程。
这一步至关重要,不能马虎。
要逐字逐句地阅读,确保对每一个步骤和要求都有清晰的认识。
对于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查阅相关资料或请教专业人士,千万不能一知半解就开始操作。
还是以组装电脑为例,操作规程中可能会详细说明如何安装 CPU,要注意针脚的方向,避免损坏;如何安装内存,要对准插槽并轻轻按下,听到“咔哒”声表示安装到位等。
只有完全理解了这些步骤和注意事项,才能进行正确的操作。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步骤进行。
遵循先后顺序,不能随意跳过或更改步骤。
每完成一个步骤,都要进行检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
比如在组装电脑时,先安装CPU 和内存,然后安装主板到机箱内,接着连接电源线、数据线等。
每完成一步,都要检查零部件是否安装牢固,连接是否正确。
在操作过程中,还要注意安全事项。
修改记录页过氧化氢浓缩岗位操作规程本操作规程适用于乐山双氧水有限公司3万T/年的过氧化氢装置产品浓缩岗位的操作和维护。
本工艺规程是依据九江石化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施工版)以及有关设备供货厂商的操作规程进行编制的,作为操作人员的基本指南,实际生产时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订。
为确保装置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管理和操作人员不仅要透彻地理解装置工艺的自身特性,而且要严格遵守本操作规程规定的操作程序。
1、原料和产品规格1.1原料指标1.2公用工程指标1.2产品指标符合GB1616-2003压力:0.3Mpa温度:常温双氧水浓度:50%(wt%)2、主要设备一览表3、总体工序说明在真空条件下将低浓度过氧化氢溶液部分蒸发于蒸发器底部得到浓缩过的技术级(TG)过氧化氢产品,蒸出的过氧化氢和水的混合蒸汽进入精馏塔,其中水分和易挥发杂质由塔顶蒸出,于塔底部得到浓缩过的化学级(CG)过氧化氢产品。
工艺管道仪表图号为AL090901-3105-01来自稀品工段的低浓度过氧化氢溶液先被贮存在稀品槽(V201)内。
精馏塔(T201)所用的回流液事先被制备。
由纯水站来的纯水流入回流液槽(V203),同时,从物料添加口向该槽内加入一定量的高效复合稳定剂,然后用回流液泵(P203A/B)循环使搅拌均匀后暂留槽内备用。
待开车一定时间并得到了比较干净的塔顶凝液后,则可以塔顶凝液代替纯水用于配制回流液,以降低纯水的消耗。
此时可将通过凝液液封槽(V204)的凝液流入回流液槽(V203)。
27.5%的稀品通过泵P201A/B从V201槽打至降膜蒸发器E201。
介质先经一次预热器E202,温度从30℃预热至39℃再到降膜蒸发器。
进入蒸发溶液在蒸发器(E201)内下降的过程中被管间来自蒸汽喷射器(J201A/B)的混合蒸汽连续加热、部分蒸发,剩余的液体馏分包含所有的非挥发物、酸性物质、大部分的TOC和全部的稳定剂分子,上述物质通常被认定为杂物,此液体馏分(技术级TG)在降膜蒸发器(E201)的底部被收集,通过循环泵P204A/B 输出。
xx大成制药有限公司
一般生产区地漏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编制部门:
生产技术部编号:
SOP-WS007-00
起草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复制数:6批准日期执行日期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生产技术部、质量管理部、口服液剂分发部门车间、颗粒剂车间、粉散预混剂车间、中药提取车间
1.目的
建立一般生产区地漏清洁标准操作规程,使一般生产区地漏的清洁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2.依据
农业部《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02年修订)。
3.范围
一般生产区地漏。
4.责任
工段班长、操作人员、保洁员、QA员。
5.内容
5.1清洁工具:
塑料桶、揩布
5.2清洁剂
清洁剂:
洗涤剂
5.3清洁程序:
5.3.1先用饮用水冲洗地漏盖板及地漏周围,再清除地漏阻网上的废物,擦去地漏周围的污迹,完毕后将盖子盖严,防止废水、废气倒灌。
九江大成制药有限公司
5.3.2如有不易洗去的污垢,可用洗涤剂擦拭,擦拭干净后,再用饮用水冲洗干净。
5.3.3清洁后及时填写《地漏清洁记录》。
5.4清洁时间:
5.4.1每周清洁一次。
九江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加强九江地区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2. 适用于九江区域内所有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及餐饮服务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食品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2. 明确各级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三、食品安全标准与规范1. 严格遵守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
2. 定期更新和完善食品安全操作规程。
四、食品采购与储存1. 建立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制度,确保来源可追溯。
2. 食品储存应符合卫生要求,防止交叉污染。
五、食品加工与销售1. 加工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从业人员需持有健康证明。
2. 销售食品应明码标价,不得销售过期或变质食品。
六、食品安全检查与监督1. 定期进行食品安全自检和第三方检查。
2.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进行记录。
七、食品安全事故处理1. 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报告和处理流程。
2.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八、培训与宣传1. 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的培训。
2. 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九、记录与档案管理1. 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档案,记录日常监督检查、培训、事故处理等情况。
2. 档案应定期整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十、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食品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对违反本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上述内容,确保制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九江公司操作规程拟制:占长林(安全生产部)审核:皮金龙(安全副总)批准:刘艳根(总经理)目录一、通用类操作规程 (4)1.压力表操作规程 (4)2.双金属温度计操作规程 (8)3.压力变送器操作规程 (12)4.温度变送器操作规程 (17)5.移动式可燃气体检测仪操作规程 (21)6.高空作业操作规程 (23)7.密闭空间操作规程 (26)8.四氢噻吩检测仪操作规程 (31)9.灭火器操作规程 (33)10.变配电室操作规程 (37)11.发电机操作规程 (40)12.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操作规程 (43)二、城市门站操作规程 (47)1.场站启停(送气、停气)操作规程 (47)2.切换工作路操作规程 (50)3.场站调压操作规程 (54)4.场站停气、降压作业操作规程 (58)5.场站放空操作规程 (61)6.场站排污操作规程 (63)7.电动球阀操作规程 (65)8.手动球阀操作规程 (71)9.节流截止放空阀操作规程 (75)10.闸阀操作规程 (79)11.涡轮流量计操作规程 (84)12.燃气过滤器操作规程 (89)13.燃气加臭设备操作规程 (92)14.燃气加臭控制器操作规程 (97)15.SCADA系统维护操作规程 (100)三、管网操作规程 (112)1.管线巡检操作规程 (112)2.中、低压钢管带压作业操作规程 (114)3.中、低压PE管带压作业操作规程 (117)4.气体臵换操作规程 (119)四、管道设备安装操作规程 (121)1.地下燃气管道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121)2.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131)3.潜水泵、电动抽水泵安全操作规程 (132)4.移动式空压机安全操作规程 (133)5.手动葫芦安全操作规程 (136)6.安全员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37)7.汽车驾驶员安全操作规程 (139)8.PE管热熔焊接操作规程 (141)9.PE电熔焊机操作规程 (143)一、通用类操作规程1.压力表操作规程1.1工作原理压力表主要有以下零部件组成:接头、弹簧管、封口片、机芯、连杆、表盘(刻度盘)、指针、密封圈、表壳。
被测量压力经过接头进入到弹簧管内部,在压力或者真空作用下,弹簧管产生弹性形变,引起弹簧管末端位移,其位移通过机械传动机构(连杆和机芯)进行放大,传递给指示装臵,再有指针在表盘声偏转指示出压力或者真空值。
由于表壳采用密封结构,表壳内灌充阻尼液(一般为甘油或者甲基硅油),使指针和机芯均浸泡在游液中,在仪表工作环境有激烈振动时,可以减轻指针的摆动,并可润滑传动部件,减少零件磨损,延长使用寿命,还有利于仪表指示的观察。
图1.1.1 压力表1.2 操作前的工作准备1.2.1 工具的准备防爆扳手、堵头、生料带、喷壶等。
1.2.2 工作准备(1)穿戴劳保用品,包括防静电服,静电鞋、安全帽等;(2)检查手机等易引发静电设备是否已放臵在安全区域,检查作业周边的环境是否安全,是否满足作业条件;(3)进站前触摸在静电释放设施上释放静电;(4)检查防爆扳手、堵头等是否携带齐全;(5)检查压力表针型阀处于关闭状态。
1.3操作规程1.3.1 压力表的安装(1)确认周围环境不存在危险因素(如天然气泄漏),将封盖物拿开,检查管道接头里是否有脏物,可以打开根部阀吹扫,然后关闭根部阀。
(2)开始安装压力表(注意:连接管道的仪表接头一定要用扳手固定住,以免松动导致天然气泄漏),可用生胶带缠或螺纹胶涂在压力表的接头上可提高密封效果,利用活接头的可转动性调整好压力表的位臵,紧的力度不需要太大。
(3)紧固后缓慢打开取压阀,用可燃气体检测仪检查有无漏气,安装后观察测量值是否正确。
1.3.2 压力表的拆卸(1)确认工艺流程,拆下压力表不会影响正常生产,并得到安生部领导同意后方可进行工作。
(2)关闭取压阀,打开放散口进放散完毕,然后用2个防爆扳手拆卸。
(注意:连接管道的仪表接头一定要用扳手固定住,以免松动导致天然气泄漏。
)(3)拆下后用洁净物品将管道上的仪表接口封盖住以免杂物落入接口内部。
1.3.3 压力表附件的更换(1)压力表根部阀的更换①放空待更换根部阀的相应管段;②待微正压时拆开与根部阀相连的压力表转换接头;③拆下旧的根部阀,安装新的根部阀;④对管段缓慢充压并随时检漏;⑤安装与根部阀相连的转换接头及压力表;⑥缓慢打开根部阀进气阀,观察压力表的示值并检漏。
1.4维护保养1.4.1 示值检查(1)关闭压力表进气阀,打开泄放阀,泄去压力表内压力;(2)关闭泄放阀;(3)缓慢打开压力表进气阀,给压力表充压直到示值稳定;(4)对压力表各连接部位检漏,发现漏点及时处理;(5)检查压力表示值是否与同条件下压力变送器的值相符。
1.4.2 压力表的校验(1)校验过程依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52-1999弹簧管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和真空表进行校准;(2)检定记录依据计量检定规程JJG52-1999规定的格式填写;(3)经检定合格或检修合格的压力表贴上合格证后,安装到现场。
1.5常见故障及处理表1.1.1 压力表常见故障及处理1.6风险分析及削减措施表1.1.2 压力表风险分析及削减措施2.双金属温度计操作规程2.1 工作原理双金属温度计是利用不同金属膨胀系数不同的原理。
由于热膨胀系数不同,双金属片在测量温度时,两面的热胀冷缩程度不同,其弯曲程度发生改变,带动指针指向刻度盘上的读数,显示被测物质的温度。
双金属温度计适用于测量中低温的现场检测仪表,可用来直接测量流体的温度。
图1.2.1 双金属温度计2.2 操作前的工作准备2.2.1工具的准备防爆扳手、堵头、生料带、喷壶等。
2.2.2工作准备(1)穿戴劳保用品,包括防静电服,静电鞋、安全帽等;(2)检查手机等易引发静电设备是否已放臵在安全区域,检查作业周边的环境是否安全,是否满足作业条件;(3)进站前触摸在静电释放设施上释放静电;(4)检查防爆扳手、堵头等工具是否携带齐全。
2.3操作规程2.3.1 双金属温度计的拆卸(1)确保拆下温度计不会影响正常生产,并得到安生部负责人同意后才可进行工作;(2)确认周围环境不存在危险因素(如天然气泄漏),用防爆扳手拆卸;(注意:连接管道的仪表接头一定要用扳手固定住,以免松动。
)(3)拆下后用堵头将管道上的仪表接口封盖住,以免杂物落入;(4)安装双金属温度计,注意不得拧表头;(5)观察温度计工作情况是否正常。
2.3.2 双金属温度计套管更换(1)放空需要更换套管的双金属温度计所在管段;(2)拆下需更换套管中的双金属温度计;(3)拆下待更换套管,安装新套管;(4)对管段缓慢充压并随时检漏;(5)温度计套管中加注适量导热油。
2.3.3 操作注意事项(1)仪表应按照设计要求垂直安装,搬运装接时应避免振动和碰撞;(2)仪表应在规定环境要求内使用;(3)仪表在测量温度时,不得超过仪表测量温度范围使用;(4)在测量粘度腐蚀性较大介质和剧变的波动压力时,应添加隔离装臵和缓冲装臵;(5)仪表必须经常保持清洁,不用时应妥善保管。
长期使用后达不到标准规定的要求,应立即修理更换仪表,不得继续使用。
2.4 维护保养为了保证双金属温度计的测量精度和使用寿命,应定期地对双金属温度计运行情况进行检查。
(1)目视检查双金属温度计各部件有没有损伤、腐蚀现象。
如发现产生腐蚀的附着物,应清除干净;(2)双金属温度计各部件装配要牢固,不得松动,不得有锈蚀;(3)温度计所用表头的玻璃或其它透明材料应保持透明,不得有妨碍读数的缺陷或损伤;(4)温度计上的刻线、数字和其它标志应完整、清晰、正确;(5)与站控机上相应温度变送器的示数进行对比;(6)仪表应每年定期进行强制检定一次,如发现故障,应及时修理。
2.5常见故障及处理(1)安装后,如果出现泄漏,应重新安装,并检漏;(2)如果在安装过程中出现螺纹损坏,应对螺纹进行维修,如果无没维修,应更换温度计;(3)如果温度计防护玻璃损坏,应进行更换;(4)如果指示不能归零,应对其零点进行调整;(5)若出现不能指示数值,应拆下来进行检查。
2.6 风险分析与削减措施表1.2.1 双金属温度计风险分析及削减措施3.压力变送器操作规程3.1 工作原理压力变送器用于测量液体、气体或蒸汽的液位、密度和压力,然后将压力信号转变成4-20mADC信号输出。
主要有电容式压力变送器和扩散硅压力变送器,陶瓷压力变送器,应变式压力变送器等。
介质压力直接作用于敏感膜片上,分布于敏感膜片上的电阻组成的惠斯通电桥,利用压阻效应实现了压力量向电信号的转换,通过电子线路将敏感元件产生的毫伏信号放大为工业标准信号。
图1.3.1压力变送器3.2 操作前的工作准备3.2.1 工具的准备防爆扳手、螺丝刀、管钳、生料带、内六角、万用表、喷壶等。
3.2.2 工作准备(1)穿戴劳保用品,包括防静电服,静电鞋、安全帽等;(2)检查手机等易引发静电设备是否已放臵在安全区域,检查作业周边的环境是否安全,是否满足作业条件;(3)进站前触摸在静电释放设施上释放静电;(4)检查防爆扳手、管钳等工具是否携带齐全。
3.3操作规程3.3.1 运行(1)运行前的检查①按端子接线图检查信号线连接是否正确;②接通变送器供电电源;③在控制室用HART通讯器进行零点和满度调校。
(2)压力变送器的运行缓慢的打开截止阀,变送器即投入使用。
(3)差压变送器的运行①打开平衡阀;②缓慢打开高压侧截止阀;③关闭平衡阀;④最后缓慢地打开低压侧截止阀,变送器即投入使用;⑤用肥皂水之类液体检查过程接口等连接处的气体是否泄漏。
3.3.2 停止(1)压力变送器的停止。
①缓慢地关闭截止阀,变送器即处于停止状态。
(2)差压变送器的停止。
①缓慢地关闭高压侧截止阀;②打开平衡阀;③缓慢地关闭低压侧截止阀;④关闭平衡阀,变送器即处于停止状态。
(3)关闭变送器供电电源。
3.4维护保养与检定3.4.1 日常保养与检定为了保证变送器的测量精度和使用寿命,应定期地对变送器运行状态进行检查。
(1)外观检查目视检查变送器各部件有没有损伤、腐蚀现象。
如发现产生腐蚀的附着物,应清除干净。
(2)密封压盖和O型环的检查变送器为防水,防尘结构,应确认密封压盖和O型密封环有无损伤和老化,另外,不许有异物附着在螺纹处。
(3)导压管的泄漏检查用肥皂水检查过程接口有没有气体的泄漏。
(4)仪表应每年定期进行强制检定一次,如发现故障,应及时修理。
3.4.2部件的更换如果变送器需要更换部件,应先切断主电源,将仪表从管线拆下后移至仪表间进行更换或者维修。
3.5注意事项(1)压力变送器应按照设计要求垂直安装,搬运装接时应避免振动和碰撞。
(2)压力变送器应在规定环境温度及介质温度范围内使用。
(3)压力变送器在测量稳定负荷时,不应超过测量上限的2/3;测量波动压力时,不应超过测量上限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