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
- 格式:docx
- 大小:28.80 KB
- 文档页数:9
第一《工具和机械》单元科学知识要点班级姓名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
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即工具)。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它上面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轮越大,轴越小越省力。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滑轮位置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
所以说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2、弹簧测力计: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持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值。
第二《形状与结构》单元科学知识要点班级姓名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
2、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强。
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所以3、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只要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4、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受压力大的优点,而且各个拱足组成了一个圆,拱足间向外推的力相互牵制并抵消,就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六年级上册科学必考知识点六年级上册科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六年级上册科学的必考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下面按照不同的章节和主题,逐一介绍。
一、物质和能源1. 物质的分类:生物和非生物,常见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
2. 物质的性质: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硬度等。
3. 物质与能源:物体的运动、变化和发光都需要能源。
常见的能源有太阳能、电能、水能等。
二、机械与能量1. 力的作用: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对物体的运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任何物体都受到地球重力的作用。
3. 杠杆原理: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装置,可以通过杠杆来放大力的作用效果。
4. 能量的转化:能量可以转化为不同的形式,如:机械能、热能、光能等。
三、声音与光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水等介质传播。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状态,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3. 光的传播:光是看得见的电磁波,光可以在真空和透明介质中传播。
4.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在遇到不同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这些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
四、天体与地球1. 宇宙的组成:宇宙包括星球、恒星、星系等无数的天体。
2. 太阳系: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太阳旋转的九大行星以及其他小行星、卫星组成的。
3. 地球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球的两种运动方式,自转决定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公转决定了四季的更替。
4.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形的球体,它的赤道略微比两极地区长,呈现出一个椭球形状。
五、生物与环境1. 生物的特征: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动物则需要摄取食物。
2. 生物的分类:植物按照种子的不同特征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动物按照脊椎的有无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要求不同,不同的环境因素会对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影响。
一、工具和机械1. 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2.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用力点到支点大于阻力点到支点就省力,用力点到支点小于阻力点到支点就费力,用力点到支点等于阻力点到支点就不省力不费力。
3.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4.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作用是改变用力方向5.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作用是省力。
6.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省力。
7.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都可以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
8.自行车车把和脚踏板运用了轮轴、螺丝运用了斜面、刹车运用了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
二、形状与结构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力。
3.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都是立着安放的。
4.改变材料的形状,虽然减小了宽度但增加了厚度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5.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形成外推力,抵住外推力拱就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6.圆顶形、球形等是拱形的组合,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7.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8.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9.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三、能量1.通电导线能使磁针偏转,断电磁针恢复原位,说明电可以产生磁。
2.电磁铁是利用电流使铁芯磁化而产生磁力的装置,由铁芯和线圈组成。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特性。
3.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4.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最新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全册)一、生物1. 动物世界的多样性(1)按物种分类的基本特征- 哺乳动物:能分泌乳汁哺育幼崽- 鸟类:具有羽毛,能飞行- 爬行动物:皮肤干燥,有鳞片- 鱼类:有鳞片,具有鱼鳃进行呼吸- 两栖动物:生活在水陆交替的环境中(2)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模仿保护色- 变异适应- 迁徙和冬眠2. 生命在细胞中的体现(1)什么是细胞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可以自我复制,并完成与组织和器官的分化。
(2)细胞的组成细胞由细胞膜、质膜、细胞质、核仁、核膜、染色体等构成。
(3)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内各器官都有不同的功能,每个器官对细胞的生存至关重要。
二、物理1. 物理学基本概念(1)物理学基本概念——力- 力的概念- 力的单位- 力的分类- 力的作用效果(2)物理学基本概念——机械功与机械能- 机械功的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 机械能的概念,势能和动能- 能量转换和能量守恒定律2. 机械能与简单机械(1)简单机械- 杠杆- 轮轴- 滑轮- 楔子- 螺旋(2)机械能的应用- 斜面- 吊车- 滑板等三、化学1. 物质的组成(1)化学符号- 化学符号的种类- 化学符号的取名方法(2)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特征-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2. 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1)常见的化学现象- 萎叶恢复鲜活- 金属用火加热变色- 异香味- 酸碱反应(2)各种化学现象的解释-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四、地理1. 大自然中的水(1)水的自然分布- 海水- 冰川冰雪- 地表水- 地下水(2)大气圈和水循环- 大气圈的组成-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2. 人类的活动与水资源(1)大气污染对水资源的影响- 酸雨对水资源的危害-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危害(2)水污染对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影响- 水污染的类型及特点- 水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此为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包括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四个部分。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第一单元:观察与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做实验、观察结果、总结- 观察的方法和技巧:仔细观察、用量具测量、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 观察的对象:物体的特征、变化现象、生物、天体等第二单元:生物与非生物世界- 物体的特征: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生物的共同特征- 生物的生长和发育: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长、人的生长- 生物的需求:生物的呼吸、饮食、运动、休息等需求第三单元:物体的性质和变化- 物体的性质:形状、颜色、重量、硬度等- 物质的三态变化:液体的凝固、气体的液化、固体的熔化- 物质的混合和分离:溶解、过滤、蒸发等方法第四单元:空气和水- 空气的组成: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空气的性质:无形、无味、无色、有质量等- 水的性质:透明、无味、无色、有流动性等- 水的变化过程:蒸发、凝结、降雨等第五单元:能源与能量的转换- 常见的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化石能源等- 能源的转换:光能转换、机械能转换、电能转换等- 能量的守恒定律:能量在转换过程中不会消失,只会转化形式第六单元:电路与安全- 电的形成:摩擦产生静电、电池产生电流等- 完整的电路:电源、导线和用电器的连接- 安全用电:正确使用电器、防止电源短路和过载等安全知识第七单元:简单机械- 杠杆:杠杆的作用、杠杆的类别和应用- 轮轴:轮轴的作用、轮轴的应用和工作原理- 斜面:斜面的原理、斜面的作用和应用第八单元:生活中的光与阴影- 光的传播和阴影的产生:光的直线传播、物体遮挡光产生阴影等- 白光与光的颜色:白光的组成、颜色的反射和吸收- 镜子的作用与应用:镜子的反射作用、平面镜的特点和用途第九单元:地球与太阳-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公转和倾斜引起的季节变化- 星星与星座:星星的特点、星座的形成和应用第十单元:岁月更迭- 岩石的形成:岩石的种类、岩石的形成过程- 土壤的特性:土壤的组成、土壤的作用和保护土壤的方法- 化石的发现和应用:化石的定义、化石的形成和应用价值以上为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的复习要点,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科学复习指南六年级上册一、工具和机械。
1. 杠杆。
- 首先得知道啥是杠杆,就像跷跷板那样的东西。
它有一个支点,两边有用力点和阻力点。
省力杠杆呢,就是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长,比如说撬棍撬石头的时候,你用很小的力就能撬动大石头。
费力杠杆则相反,像镊子,你得费挺大劲儿才能夹起东西,因为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比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长。
还有等臂杠杆,像天平,两边的距离相等,不省力也不费力。
- 考试的时候可能会让你判断一个工具是哪种杠杆,你就看这三个点之间的距离关系就行啦。
2. 轮轴。
- 轮轴就像汽车的方向盘,由轮和轴组成。
当轮越大的时候,就越省力。
比如我们用螺丝刀拧螺丝,手握的那个粗的部分就是轮,细的部分就是轴。
如果把轮做的更大,拧螺丝就更轻松。
要是遇到轮轴相关的题目,你就想想是轮大还是轴大,轮大就省力。
3. 滑轮。
- 定滑轮,它的轴是固定不动的,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力的方向。
就像升旗的时候,我们往下拉绳子,旗子就往上升,这就是定滑轮改变了力的方向。
动滑轮呢,它的轴是跟着物体一起动的,动滑轮能省力,但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要是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就成了滑轮组,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在做滑轮相关的题时,要分清是定滑轮、动滑轮还是滑轮组,然后根据它们的特点来回答问题。
4. 斜面。
- 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就像我们走的斜坡。
斜面越平缓,也就是斜面越长的时候,就越省力。
比如说把一个很重的箱子搬到车上,如果直接抬上去很费劲,但是用一块木板搭成斜面,把箱子沿着斜面推上去就轻松多了。
考试的时候可能会让你比较不同斜面的省力情况,你就看斜面的长度和高度的比例,长度越长、高度越低的斜面越省力。
二、形状与结构。
1.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 不同形状的材料抗弯曲能力可不一样。
就拿纸来说吧,把纸平放着,它很容易就弯曲了,但是把纸折成“W”形或者“M”形,它的抗弯曲能力就大大增强了。
这是因为改变形状后,材料的厚度增加了。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复习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一、科学常识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
像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上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3.杠杆省力的秘密: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4.省力杠杆:钳子、剪刀、撬棍、开瓶器等;费力杠杆:筷子、镊子、钓鱼竿等。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扁担、跷跷板。
5.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
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
6.指导学生制作杆秤:首先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
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砣。
再用挂钩码的方法,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7.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因此,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8.轮轴的作用:在轮上用力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9.生活中的轮轴: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起子、扳手、门锁把手。
10.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11.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但能省力;滑轮组既能改变用力方向,又能省力;滑轮组的组数越多越省力;提起重物用几股绳子,就省几分之一的力。
12.生活中的滑轮:①定滑轮:旗杆顶部的轮子、窗帘上的轮子;②动滑轮:工地上提重物的轮子、井口上提水的轮子;③滑轮组:起重机、升降衣架。
13.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六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归纳六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涉及了多个领域,包括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物理科学等。
以下是对本册科学课程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复习。
一、生命科学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种子发芽的条件:水分、温度、光照。
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制造食物。
植物的生长周期:种子→幼苗→成熟植物→开花结果→种子。
动物的生命周期:昆虫的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
哺乳动物的生命周期:胎儿→出生→幼崽→成年。
生物多样性:生物的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科学研究。
二、地球与空间科学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板块构造理论:地球的地壳被分为多个板块,这些板块会相互碰撞、分开或滑动。
地球的自然现象:地震:由于地壳板块的移动导致。
火山:地壳中熔岩和气体通过裂缝或火山口喷出。
太阳与太阳系:太阳的结构与特点:核心、辐射区、对流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
太阳系的主要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物理科学力与运动:力的定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力的类型:推力与拉力。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热与能量: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凭空产生或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电与磁:静电现象:电荷的积累与释放。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
磁铁的性质:吸引铁质物体,有北极和南极。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与防治: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来源与影响。
环保措施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六年级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上册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方式
–根据物质的来源可分为自然界物质和人工合成物质;
–根据物质的形态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金属
–金属的性质:导电性好、延展性高、有光泽等;
–金属的用途:制作器具、建筑材料等。
•非金属
–非金属的性质:一般没有金属光泽、脆、不导电等;
–非金属的用途:制作绝缘材料、食用等。
三、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的结构
–由晶体管、电容器、电阻器等元件组成。
•集成电路的作用
–在电子产品中起到控制、信号传输等功能。
四、生物的组成
•生物的组成
–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
•生物体的特点
–可自主生长、代谢活动、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等。
五、生物的分类
•生物的分类方式
–分为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变形虫界和古细菌界等。
•生物之间的关系
–生物之间形成食物链、食物网等相互依存的关系。
六、灯的工作原理
•灯的原理
–灯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器具,主要有白炽灯、荧光灯和LED灯等。
•灯的结构
–通常由灯泡、灯丝、镇流器等部分组成。
以上便是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规律和解释现象的学科,六年级上册的科学学习内容涵盖了多个知识领域,包括物质的组成、能量的转化、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等等。
以下将对六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进行详细复习。
一、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
了解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与区别,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进行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2. 物质的性质:物质具有可见和不可见的性质。
了解燃烧、溶解、冻结等常见现象的产生原因和特点。
3. 热与温度:热是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式,温度是反映物体热量多少的量度。
了解热与温度的关系,以及热的传导、辐射和对流的特点。
4. 能源的利用:认识常见能源的来源,如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
了解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联系,提倡节约能源的行为。
二、生物的结构与功能1. 生物的基本组成:了解生物的组织结构,如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细胞组成了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等。
2. 呼吸系统:了解人体的呼吸系统构造和功能,明白呼吸的重要性和呼吸过程中氧气的作用。
3. 循环系统:认识人体的循环系统构造和功能,明白心脏的工作原理和血液的循环过程。
4. 消化系统:了解人体的消化系统构造和功能,明白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5. 分泌与排泄系统:认识人体的分泌与排泄系统构造和功能,如肾脏的作用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三、天地人与科技1. 地球与宇宙:认识地球的结构和特点,如地壳、地幔、地核等。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以及地球的四季变化。
2. 探索太空:了解宇宙的组成和宇宙人类探索的历程。
认识太阳系的组成,了解行星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3. 科技与社会:认识科技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明白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四、观察与实验1. 科学观察:学习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掌握观察的技巧和记录的要点。
逐步培养观察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2. 简单实验:了解简单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学习实验的记录和分析。
六年级上册复习要点一、我会填1.病毒可以分为三类:(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
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
2.腮腺炎、水痘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3.细菌按其基本形态分类,可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4.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5.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6.食物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
7.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又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8.真菌的种类很多,如(蘑菇)、(灵芝)、(青霉)等都属于真菌。
9.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10.识别有毒蘑菇的方法很多,如(一看颜色)、(二看形状)、(三看分泌物)、(四闻气味)。
11.(平菇)、(双孢蘑菇)、(环柄香菇)、(金针菇)、(猴头)、(灵芝)、(木耳)、(银耳)等都属于食用菌。
12.蘑菇的结构包括(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
13.想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的变化,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像蜡烛、木头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14.根据物体的变化方式进行分类:①捏橡皮泥②弯折铁丝③鸡蛋在醋中产生气泡④划着火柴⑤打碎玻璃⑥纸燃烧⑦冰融化⑧布制作成衣服⑨折叠纸玩具⑩铁生锈22.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的,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23.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24.从宏观上来讲,自然界的一切物体每时每刻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因此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5.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26.坐在向前行驶的船上,你会看到岸上的柳树在向(后)运动,这是以(船)为参照物。
27.在相同的时间内,走过的距离长,速度(快);走过的距离(短),速度慢。
28.当物体保持一定的速度沿直线运动时,时间越长,经过的距离(越长),时间越短,经过的距离(越短)。
29.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的性质。
当没有外力作用时,运动着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
30.所有的物体都具有(惯性)。
31.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等。
32.各种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
在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方式。
33.滚动里面有(移动)和(转动)。
34.(游泳)是生活在水里的动物适应水环境的运动方式。
35.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爬行)、(行走)、(奔跑)、(跳跃)。
36.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主要是(飞行)。
37.马是四肢运动的动物,四肢的常规运动方式是(对角线换步法),即(左前右后,右前左后)的交替循环。
38.古希腊学者托勒密认为:(地球)出在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
39.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这一学说又叫(太阳中心说)。
40.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论》的主要内容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等都在圆形轨道上(匀速)围绕(太阳)运行。
41.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着,这就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42.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
地球的这种运动叫(公转)。
43.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始终)保持不变。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
44.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生活经验把四季分成了(24)节气,并编写了《节气歌》。
45.月亮有时圆,有时缺。
人们所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46.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47.月球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发亮。
48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围绕(太阳)转。
49.日食发生时,太阳被遮挡的部分总是从(西)边开始,向(东)边移动,这说明遮挡的天体总是自(西)向(东)运行的。
50.月食时,总是月亮的(东)边先亏(变暗)。
51.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
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大致呈一条直线的时候,就会发生日食。
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就被(地球)挡住了,这时就会发生月食。
52.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十五)。
53.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初一)。
54.月球是个球体,距地球约(38.4万)千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
(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那么大。
55.月球的表面高低(不平),看上去(明亮)的部分是高山,看上去(阴暗)的部分是平原,还有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56.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向着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120℃)以上,背着太阳的一面温度则会达到(-180℃)以下。
57.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液态水),没有(生物)。
58.月球也有引力,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的多,只有地球引力的(1/6)。
59.(伽利略)开创了人类对月球科学探索的西安河。
60.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1.各种生物都必须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所以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62.大象生活在(丛林),北极熊生活在(北极),鲸生活在(海洋)里,骆驼生活在(沙漠)里。
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4.热带雨林的环境特点是(湿热),沙漠的环境特点是(干燥),北极的环境特点是(寒冷)。
63.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的环境越(相近),就越容易隐蔽自己。
有些动物,如变色龙,能改变身体的颜色,(适应)不同的环境。
64.青蛙的皮肤一般一般为草绿色,这样趴在草丛中就不容易被敌害发现。
这种适应环境的方式叫做(保护色)。
利用这种方式隐蔽自己的动物还包括(变色龙)、(蝗虫)等。
65.枯叶蝶的翅膀合起来时很像一片枯黄的树叶,它以此来隐藏自己。
这种适应环境的方式叫做(拟态)。
我还知道(竹节虫)也是这样的。
66.毒箭蛙用鲜艳的肤色来警告掠食者不要吃它,这种适应环境的方式叫做(警戒色)。
我还知道(刺蛾毛虫)也用了这种方式。
67.向日葵的头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转动,这种受光刺激而引起的生长弯曲现象叫做(向光性)。
68.植物的根向下生长的现象称为(向地性)。
植物的根还有几种生长反应:向着有肥料的地方生长,即(向肥性);在干旱土壤中根也会向着有水分的地方生长,即(向水性)。
69.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这是植物受到(地心引力)的刺激而引起的。
70.在一个生态环境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它们相互交错,就形成了(食物网)。
71.食物链一般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动物)终止。
72.受(鸡蛋)的启发,人们发明了表面弯曲、形如蛋壳的薄壳建筑结构。
73.在葱叶的启发下,人们发明了(钢管)。
74.在边缘有齿的茅草的启发下,鲁班发明了(锯子)。
75.昼夜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生活在地球上的植物一昼夜变化也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76.18世纪植物学家(林勒阿斯)对植物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发现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是(不相同)的,他还发现,同一地区的同类植物往往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开花。
77.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各种花开放的时间可能会发生(变化)。
78.喜鹊、燕子等动物喜欢在白天活动,夜幕降临时就回巢穴栖息,它们被称为(昼行性)动物。
猫头鹰等动物喜欢在夜里活动,被称为(夜行性)动物。
二、当好小法官1.病毒能够独立生存。
(×)2.预防病毒感染可以先注射疫苗。
(√)3.细菌和病毒一样,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4.细菌的繁殖速度很慢。
(×)5.细菌会促使动植物遗体不断地腐烂、分解,最终消失掉。
(√)6.夏天,鲜肉容易腐烂变质,这是由腐生细菌引起的。
(√)7.细菌能使人生病,因此,细菌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
(×)8.霉菌都是对人体有害的真菌。
(×)9.温度越高越有利于霉菌的繁殖生长。
(×)10.馒头放入冰箱就不会霉变。
(×)11.真菌对人类有利也有弊,我们应该合理地利用它们。
(√)12.衣服上长的“毛”、蘑菇、灵芝等都是真菌。
(√)13.蘑菇是一种真菌。
(√ )14.蘑菇颜色越鲜艳,味道越鲜美。
(×)15.雨后的清晨更容易采到蘑菇。
(√ )16.无毒蘑菇的分泌物通常清凉如水(个别为白色)。
(√ )17.蘑菇是从湿润的土壤中长出来的一种植物。
(×)18.蜡烛燃烧,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不会产生新的物质。
(×)19.木块燃烧后,不仅形态发生了变化,同时产生新的物质。
(√)20.泥塑或面塑,知识改变了泥或面的形态,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21.干燥的麦粒被煮熟后,形态不会发生变化。
(×)22.给食盐水加热,食盐水更清了。
(×)23.把食盐放在水中,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24.在一定的温度下,水在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是可逆的。
(√)25.蜡烛燃烧后,不能再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种变化是不可逆变化。
(√)26.铁放时间长了就会生锈。
(×)27.水是容易使铁生锈的物质之一。
(√)28.铁锈是一种棕红色的物质。
(√)29.铁用盐水浸泡过之后就不会生锈。
(×)30.牛奶的营养很丰富,早上起床后不用吃饭,只喝杯牛奶就可以了。
(×)31.牛奶不宜和酸的东西一块吃。
(√)32.牛奶和柠檬汁混在一起,既发生了形态的变化,又产生了新物质。
(√)33.牛奶煮的时间越长越好。
(×)34.牛奶中含有淀粉等多种营养成分。
(×)35.和牛奶相比,酸奶中的营养更有利于人体吸收。
(√)36.火车的运动方式包括移动、滚动等。
(√)37.直升机的运动包括移动、转动等。
(√)38.小风车上的各点可以围绕中心转动。
(√)39.把尺子一段用手按在桌上,用另一只手弹拨尺子的一端,尺子表现出的运动方式是振动。
(√)40.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41.鸡鸭鹅智慧在地上走,不会飞。
(×)42.昼夜变化对植物的生长、生活没有影响。
(×)43.“花钟”是指每一个钟点用一种花代替,把开花的时间表示在一个钟面形的花坛上。
(√)44.水中美丽的睡莲白天开放,夜晚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