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看星座》 苏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20.05 KB
- 文档页数:3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3篇)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 生物有不同的性状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个体。
过程与方法● 提高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协同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教学难点】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教学准备】为全班准备:几个相貌特征组合成的性状图、班级相貌特征统计表、四张相同的头部相貌轮廓图。
为每组准备:班级相貌特征统计表。
为每个学生准备:白纸、记号笔。
【教学过程】导读:猜猜老师描述的是班上哪个学生?为什么毫不费力就猜到了?二、自主探究:1.观察我们的不同1)在小组中选择两个人,观察他们的眼睛、鼻子、嘴巴和眉毛,看看他们看起来有什么不同。
2)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预设:通过观察对比,我们会发现,就某一外貌特征而言,人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比如两个人都是双眼皮,而另一个人是单眼皮。
)2、做一次班级相貌普查1)与同学合作,对照下图,观察我们的眼皮,前额发际,耳,下颌等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把调查的结果填入下表中,先小组内互相观察,统计,再汇总成全班表格性状人数性状双眼皮单眼皮有耳垂无耳垂前额V发尖前额平发际下颌中央有沟下颌中央没沟舌头能向内卷曲舌头不向内卷曲2)讨论:我们的长相独特吗?结合单眼皮和双眼皮的特点,有耳垂的和没有耳垂的,会有多少种不同长相的人?3)上表中每个人的特点都不一样。
如果结合起来会有多少种情况?结合了多少种人?4)如果考虑更多的外貌特征,会有多少种不同长相的人?我们班能找到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吗?全世界都能找到一模一样的人吗?三、拓展活动:猜猜描述的是哪位同学的特点?(根据眼睑、额头发际线、耳垂、下颌骨等特征猜测)四、课外延伸:回家观察父母及亲人的外貌特征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道滑轮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能产生的具大作用。
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任教六年级两个班的科学。
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
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
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等。
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关于“显微镜下的世界”的内容,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认识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我们的地球”主要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物质在变化”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探索宇宙”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问,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
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
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三、教学基本目标1、科学探究: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
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
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2课《观察星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察星空》是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2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星空,了解天体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教材内容包括星星的种类、恒星、行星、卫星等,同时介绍了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宇宙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星空的观察和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知识面,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星星的种类、恒星、行星、卫星等基本天体知识;学会使用望远镜观察星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宇宙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基本天体知识,学会使用望远镜观察星空。
2.难点:对星空的深入观察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星空,了解天体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心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讲授法:教师讲解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和天体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望远镜、星空图、星星模型等。
2.学具:笔记本、笔、望远镜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星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宇宙,激发学生对星空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星星的种类、恒星、行星、卫星等基本天体知识,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组成。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使用望远镜观察星空,记录所观察到的星星,并尝试区分恒星、行星、卫星等。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分享观察心得,让学生在交流中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星空中的奥秘,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欲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观察星空的记录表,并撰写观察心得。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4_探索宇宙》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4.4_探索宇宙》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
通过学习,让学生对宇宙有更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宇宙的相关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的知识点和探索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
2.培养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3.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组成和恒星、行星等的天体特点。
2.探索宇宙的方法和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宇宙的相关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和实例:准备与宇宙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2.教学视频:准备宇宙探索的相关视频,用于呈现和讲解。
3.实验器材:准备星座卡片等实验器材,用于实践操作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对宇宙产生兴趣,并提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索宇宙”。
2.呈现(10分钟)播放宇宙探索的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在观看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由哪些部分组成?恒星和行星有什么特点?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星座卡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星座的特点。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分析星座的形成和特点。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宇宙探索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宇宙探索的成果。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4_探索宇宙》苏教版_(1)一. 教材分析《4.4_探索宇宙》这部分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宇宙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宇宙也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宇宙的深入了解还不够,需要通过教学来进一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同时,学生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探索欲望,这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
2.难点:对宇宙的理解和探索,如何正确地观察和描述宇宙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法帮助学生观察宇宙现象,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宇宙模型、观测工具等。
2.教学环境:教室、科学实验室、观测场地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关于宇宙的谜语,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使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
同时,展示一些宇宙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宇宙。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使用观测工具,观察宇宙现象,并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回答一些关于宇宙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探索宇宙,如何解决宇宙中的问题。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4单元第12课《观察星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4单元第12课《观察星空》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星空,了解天体的运动和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观察、记录、分析的基础上,掌握天文学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星空有好奇心,但星空观测涉及到一些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天文现象,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可能对天文知识有较深的了解,而有的学生可能对此一无所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星空的基本知识,知道天体的运动和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望远镜观察星空,培养观察、记录、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天文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星空的基本知识,了解天体的运动和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理解天体的运动和分布规律,学会使用望远镜观察星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分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望远镜等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星空知识和天体运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星空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基本知识:讲解星空的基本知识,包括星座、恒星、行星等,让学生了解天体的分类。
3.天体运动:讲解天体的运动规律,如地球自转、公转,引导学生理解昼夜更替和四季变换的原因。
4.观察实践:引导学生使用望远镜观察星空,记录观测到的天体,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5.分析讨论:分组讨论观测到的星空现象,分析天体运动的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6.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观测任务,激发学生对天文科学的兴趣。
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2课《观察星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2课《观察星空》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夜空中的星星、星座、银河等天体的观察和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宇宙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具体的天文知识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丰富。
此外,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于户外观察活动较为感兴趣,这为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夜空中的星星、星座、银河等天体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望远镜观察星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夜空中的星星、星座、银河等天体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使用望远镜观察星空,并学会简单的天文观测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望远镜等设备,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夜空中的星星、星座、银河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宇宙,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讲解夜空中的星星、星座、银河等天体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奥秘。
3.实践:指导学生使用望远镜观察星空,学会简单的天文观测方法。
4.讨论:学生进行观察心得的交流,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感受。
5.总结:概括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观察星空的重要性和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1.板书内容:夜空中的星星、星座、银河等天体的基本知识。
2.设计理念:通过板书,使学生对夜空中的天体有更直观的认识,方便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1.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本单元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对事物进行细致观察的能力,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2、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能用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3、了解细菌和病毒的主要特点及对人的作用,以及认识到细胞是生命体的根本单位;4、能够进行简单的探究性实验,并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和绘制简单图表;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开展的,并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1、能够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用图画和语言描述;2、对病菌有初步的了解,认识一些种类,知道它们的正、反两方面。
在本单元的第一课中,我们将进行水滴里的生物的观察活动,通过观察水样,引出显微镜的观察活动,并用显微镜寻找并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
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并观察牙缝和木质菜板上的微生物,激发学生探究微生物的兴趣。
在本单元的第二课中,我们将通过做酸奶来认识细菌的存在,并了解细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以及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同时,我们还要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增进健康生活和养成良好惯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亲身体验探索微观世界的快乐,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步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中研究,共同进步。
2、观察洋葱表皮结构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的结构,引导学生发现细胞的存在。
让学生画出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并进行标注。
3、探究细胞的基本单位引导学生认识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介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让学生了解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4、体验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让学生了解探索生命奥秘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知识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5、稳固研究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回答问题:细胞是什么?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是什么?为什么探索生命奥秘很重要?如何利用所学知识搭建生命体的“积木”?2、引导学生了解现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看星座》教学案例
兰德洪
一、教材分析
《看星座》这一课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的第三课,本课以引领学生看夜空、认星座,建一个“星座”模型来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涉及星座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星座,第二部分建立自己的“星座”。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知未知的科学领域。
但他们的认知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有效的观察、探究,借助星空图片和视频发现规律,从而在前概念的基础上构建科学概念。
三、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星座。
认识北斗星、北极星、大熊星座、小熊星座,能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
能够通过建立“我的星座”的方式认识天空的主要星星和星座。
能够在夜空亲自观测星星。
体会到观测星空需要恒心和毅力,科学需要持之以恒。
四、教学重点:看夜空,认星座。
难点: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星空电子图。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太阳系的家族成员,今天,让我们的视野走出太阳系去看看。
(出示“银河系”视频)每当我们仰望星空,看着那一颗颗璀璨的星星,我想任谁都会情不自禁地浮想联翩,当你凝视着这星星辉映成一片的银河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交流观星感受:
生:天空中有无数颗星星。
生:星星好像在对我们眨眼睛。
生:每一颗闪闪发亮的小星星都是恒星。
师:是的,茫茫宇宙无穷无尽,宇宙中有无数的星星。
出示投影讲解:银河和恒星。
(银河资料)
师:这下我们明白了银河的组成,原来那一颗颗小星星就是一个个巨大无比的恒星,那为什么在我们看来却那么小呢?
生:因为星星都离我们很远,所以看上去它们都很小。
【评析】通过震撼、有趣又生活化的“银河系”视频情景导入,引发学生探究星空的兴趣,从而引出要研究的问题。
2.观察探究,解决问题,学习星座知识
出示“电子星空图”。
师:天空中繁星点点,这些数不清的星星,他们看起来眨呀眨的,我们怎样才能把天空中的星星区分开来观察呢?
生讨论:【评析】此处安排了分钟的讨论,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一次古人观测星空时,把星空划分区域观测的过程。
生:把相近的星星连起来观察。
生:把那些亮的星星连成一片。
生:把天空中的星星划分成一个个区域,这样观察起来就不会看了很乱了。
师:同学们刚才的回答都很好,古人为了更好地把夜空中的星星区分和观测,把天空中的星星分成个区域,称为星座。
每一个星座中的恒星可以连成不同的图形。
古代人发挥想象,就用神话中的人物或动物为星座命名。
你们知道哪些星座呢?
生: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双鱼座等。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这些星座不仅有趣,每一个星座还有一个独特神奇的故事呢!(师出示视频——天蝎座的故事。
)
师:你们知道哪些星座的传说呢?(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关于星座的故事资料。
)
师:这些星座的神奇故事着实令人着迷!当我们凝望冬夜的星空,一定会找到这样两只可爱的熊星座,他们就是——大熊和小熊座。
(出示星空电子图)
3.师指导观察探究
出示——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一部分,而北极星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星。
北斗七星是比较好找的了,那么北极星怎么就找到了?
生:小组合作学习(师提供研究记录纸),生探究活动。
学生观察二者的位置关系,尝试在纸上勾勾画画。
小组汇报方法。
生总结:北斗七星勺口两颗星向勺口方向延长线的倍距离位置就是北极星的所在。
引导认识北极星和北斗七星一年四季的位置关系。
师:现在正是秋季,如果这几天夜里观察星空,你预测一下,北斗七星和北极星的位置
将是什么样?
生:昨晚我和爸爸看到北斗七星了,北斗七星的斗柄好像对着西边。
师:好,如果现在(秋天)天气晴朗的话,请大家一定记得今天晚上观察,把我们看到
的北极星和北斗星的
样子画在书上页。
(师出示——北斗七星四季图,展现北斗七星绕北极星旋转的图案)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北斗七星一年四季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师:你们觉得什么原因使北斗七星一年四季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呢?
生:我觉得是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生:我觉得是地球的公转形成的。
师:北斗七星一年四季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是我们的观察视角变了造成的。
【评析】美丽的星星提供人们无限的遐想,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夜空中最常见的北斗七星和
北极星的一年四季位置关系的变化。
4.自由活动,巩固应用
引导学生观察建立自己的星座。
师:其实,满天的星星是大自然的赐予,他们属于
我们每一个人。
所以,在我们了解了星座的知识后,我想每个同学都想拥有、建立一个自己
的星座吧!那么请大家从星空图去观察星空吧!观察好后建立自己的星座,给他命名。
生活动,建立自己的星座。
【评析】建立“我的星座”能提高学生学习星星的兴趣和关心星星的程度,有效地保持了学
生学习星座的热情。
5. 课后拓展
师:在观察的过程中,你和同学一定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
(投影出示问题):①一年四季中,星星是运动的,而运动有什么规律?②怎么才能知
道是不是同一颗星星?③怎样才能确定一颗星星的颜色、位置、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