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 格式:docx
- 大小:26.53 KB
- 文档页数:2
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的急性闭塞引起的心脏肌肉缺血和坏死。
AMI的治疗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其中药物治疗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常用于心脏疾病治疗的药物,具有降低胆固醇、改善血管功能、预防心脏疾病等多种作用。
关于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仍然存在争议。
本文将对此进行讨论,并探讨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在AM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意义。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现状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较高发病率和致死率的严重心血管疾病。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要任务是迅速恢复阻塞性血栓溶解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心肌坏死,改善患者的预后。
降低胆固醇是治疗AMI的重要措施之一,而他汀类药物正是用来降低胆固醇水平的药物。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而降低胆固醇的合成,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
他汀类药物已经成为循证医学中心推荐的治疗AMI的重要药物之一。
二、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效果比较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一直备受关注。
过去的研究表明,较高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可以更好地降低LDL-C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关于在AMI早期患者中应用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是否存在更好的应用效果,目前仍然存在争议。
三、临床意义和展望针对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在AMI早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于一些高风险患者,如多血管病变、严重心肌梗死和高脂血症等,高剂量他汀类药物可能更为适宜;而对于一些低风险患者,如单支血管病变、轻度心肌梗死和低脂血症等,低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可能更为合适。
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型他汀类药物,如Rosuvastatin和Pitavastatin等,这些药物在降低胆固醇水平方面可能具有更好的效果。
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
他汀类药物作为降脂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对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了他们的作用机制、优势和局限性。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应用效果存在差异。
结论部分总结了这些比较研究的结果,并指出了临床启示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助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关键词】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他汀类药物、剂量、应用效果、比较研究、优势、局限性、临床启示、展望、进一步研究。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自1967年第一次实施冠脉介入治疗以来,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手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包括溶栓疗法、冠脉支架植入等。
尽管治疗手段不断更新,AMI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很高,且重复发生AMI的危险性也较大。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主要药物之一,其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HMG-CoA还原酶,使LDL-C水平降低,进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在AMI早期治疗中,他汀类药物也被广泛应用,以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关于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在AMI早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的研究还相对有限,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在AMI患者中的应用是否存在差异尚不明确。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在AMI早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参考。
通过对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的比较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各剂量药物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为临床医生选择最适合患者的他汀类药物剂量提供依据。
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应用的效果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需要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来恢复心肌功能。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在PCI治疗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所帮助。
本文将从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结果以及潜在的机制等方面探讨他汀类药物在PCI治疗术前应用的效果。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常用的降脂药,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降低胆固醇合成,从而减少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同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
他汀类药物还具有多种其他药理作用,如抑制血管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减轻血小板聚集等,这些作用都可能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PCI治疗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效果一直备受关注。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一项名为MIRACL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30天内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风险。
类似的结果也在其他临床试验中得到了验证,证实了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积极效果。
一些研究还发现,他汀类药物的效果可能与其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关。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伴有明显的炎症反应,而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保护心肌。
他汀类药物还可以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谨慎。
一些研究表明,过度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增加肌肉损伤的风险,甚至引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在应用他汀类药物时,医生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水平,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发生。
他汀类药物在PCI治疗术前应用的时间窗口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的疗效探讨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的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自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对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05例,随后采取等量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三组,即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以及低剂量组,每组各35例。
高剂量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钙80mg/日,中剂量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钙40mg/日,低剂量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日。
观察两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
结果:在治疗后的1周后,高剂量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的情况显著优于中、低剂量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30d后,c反应蛋白水平无显著变化,且高剂量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中、低剂量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取高剂量他汀类药物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的疗效显著,但是会影响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对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无影响。
【关键词】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6-0024-02【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sis of different doses of statin therapyfor early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2015.10 to 2017.10 in our hospital 10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then take the principle of randomly divided the patients into three groups: high dose group. The middle dose group and low dose group, 35 cases in each group. High dose atorvastatin calcium 80mg,middle dose group was given atorvastatin calcium 40mg, low dose atorvastatin calcium 20mg.Observation of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evel in two patients The level of 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and c-reactive protein.Results After 1 week of treatment, the level of c reactive protein in high dos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low dose group (P<0 05),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c reactive protein level after 30 days of treatment.ConclusionHigh dose statins are used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Early death treatment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but it affects the patient's LDL level and has no effect on the level of 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Key words】Different doses;Statin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Early treatment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疾病的常见病因为激动、暴饮暴食、吸烟、酗酒以及寒冷刺激等,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胸骨后疼痛,对于该种疾病的治疗,一般采取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而根据大量数据显示,采取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效果不同,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分析。
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共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
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瑞舒伐他汀钙治疗。
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的存活率及再次心性事件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再次心性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存活率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瑞舒伐他汀钙;效果引言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以中老年人为高发人群[1]。
心前区剧烈疼痛是该症的临床表现,患者常有濒死感,且可急性发作,若救治不及时,极易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
瑞舒伐他汀钙属于一种他汀类第三代调脂药,有着较显著的稳定斑块及抗炎功效[2]。
为了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治疗药物,我院对80例患者中的部分患者给予了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作如下具体报告。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抽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0例。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范围48~80岁,平均年龄65.3±2.1岁。
参照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范围46~78岁,平均年龄62.3±2.2岁。
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前区疼痛、濒死感等临床表现。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与介入治疗,包括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
每天10mg,入院2天内服用,连续服用3个月以上,若病情允许可长期服用。
1.3观察项目随访1年,对两组患者的存活率、心力衰竭、心绞痛及在此心肌梗死发生率进行记录;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痛、胃肠不适及肌痛等副作用。
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科室收治的4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比1的配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行10mg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实验组行20mg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依从性、NT-proBN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实验组疗效高,P<0.05。
实验组NT-proBNP水平低,P<0.05。
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用药依从性,且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钙;冠心病合并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安全性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的发病率近年来呈持续递增的趋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1-[1]。
冠心病伴高脂血症起因复杂,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有着病程周期长、治疗难度大、易复发的特征,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并不等于完全治愈,仍需要后续的遵循医嘱进行服药,以降低出院后的复发率[2]。
基于此,本文对比分析了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科室收治的4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比1的配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行10mg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实验组行20mg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依从性、NT-proBN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
实验组男12例,女8例,平均(60.01±6.58)岁,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平均(60.56±6.47)岁,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对照组行10mg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10mg/次,1次/d,持续服用12周。
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摘要】本文探讨了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首先介绍了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然后详细阐述了本研究的设计、对象和方法。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中具有不同的应用效果。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重要发现,并探讨了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
展望部分指出了今后研究中的潜在方向和挑战。
本研究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和优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他汀类药物、剂量、效果比较、药理作用、临床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临床意义、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降低胆固醇水平的药物,已经被证实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益处。
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中,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在应用效果上是否具有差异,以及如何选择最佳剂量,尚需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应用效果比较的研究逐渐增多。
一些研究显示,高剂量他汀类药物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从而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和扩展。
也有一些研究认为,在急性期给予高剂量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增加出血和其他不良事件的风险,因此在选择药物剂量时需谨慎权衡利弊。
针对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指导临床实践并优化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评估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对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希望探讨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中的最佳用药方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临床治疗中他汀类药物的分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
治疗组在发病后起予辛伐他汀20 mg 1次/d,持续6个月,对照组未用辛伐他汀,其他常规治疗相同。
结果治疗组心血管死亡、再次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
结论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危险的发生,减少梗死后心绞痛和再次梗死的发生。
【关键词】辛伐他汀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7-0153-02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已成为造成我国人群死亡的第三大疾患。
现已证实血脂代谢异常是其主要发病机制,所以,降血脂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极其重要,降血脂治疗不仅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还可以使斑块消退。
近代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可以大幅度降低血脂水平,而且还有独立于降血脂以外的血管保护功能,给患者带来明显的益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辛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
1、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l2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确诊的心肌梗死患者。
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心脏病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
入选病历共82例,肝肾功能均正常,男52例,女30例;平均年龄60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合并高血压病l8例,合并糖尿病5例;对照组40例,合并高血压病l5例,合并糖尿病4例,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自发病起每晚口服辛伐他汀20 mg,持续6个月,对照组未用任何他汀类药物,其他均按常规治疗如溶栓、抗凝、扩张冠状动脉、抗心律失常、控制血压、持续心电监护、止痛、吸氧等。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病例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门诊随访6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再次梗死及复发性心绞痛出现的情况。
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1. 引言1.1 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也被称为心肌梗死或心梗。
它是由于冠状动脉突发性完全阻塞导致心肌局部缺血坏死引起的突发性心脏血管事件。
通常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所致。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包括剧烈的胸痛、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冷汗等。
这种情况需要紧急就医处理,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可导致心肌坏死,危及患者生命。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通常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和心肌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来确立。
治疗方面包括溶栓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抗凝治疗等。
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以及定期体检、健康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
及时干预和治疗能够有效减轻心肌梗死的损害,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2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他汀类药物是一类常用于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他们通过抑制羟甲戊酸还原酶而降低胆固醇合成,从而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
在心血管疾病方面,他汀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情况,包括预防冠心病、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和改善预后。
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冠心病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他们还可以通过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来保护内皮功能,改善血管壁的功能,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稳定。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他汀类药物也被广泛应用。
研究表明,及早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以减少心肌梗死后的心肌损伤,改善预后。
他们还可以通过减少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保护心肌免受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已经得到充分验证,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正确选择和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1.3 研究背景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所致。
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炎性反应心功能的影响瑞舒伐他汀钙片是一种常用的降脂药物,它主要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来降低血脂,从而达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常常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引起血栓形成阻塞了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坏死。
瑞舒伐他汀钙片在治疗这一疾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改善血脂水平,还能对炎性反应和心功能产生影响。
瑞舒伐他汀钙片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来阻断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低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瑞舒伐他汀钙片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而对于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及时恢复血流对于挽救心肌组织尤为重要。
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钙片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可以加速冠脉再灌注和缩小梗死范围,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除了降脂作用外,瑞舒伐他汀钙片还具有抗炎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瑞舒伐他汀钙片可以通过抑制炎性细胞的活化和迁移,减少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稳定斑块的破裂。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这种抗炎作用可以减轻梗死后的炎症反应,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有利于保护心肌组织和改善心功能。
除了对炎性反应的影响外,瑞舒伐他汀钙片还对心功能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钙片不仅可以保护心肌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损害,还可以促进血管内皮功能的恢复,改善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
一些临床试验证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后,心功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降低。
瑞舒伐他汀钙片在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它不仅可以通过降脂作用改善血脂水平,减少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还可以通过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保护心肌组织,改善心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纳入我院200例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结果:他汀类
药物与常规药物联合治疗组效果、心功能改善两级的时间、左室射血分数、六分
钟步行试验相比较常规药物治疗组更好,P<0.05。
他汀类药物与常规药物联合治
疗组药物副作用和常规药物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他汀类药物联合
常规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缩短治疗时间。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临床效果
老年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比例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需要及时
给予有效治疗[1]。
本研究纳入我院200例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急性心肌
梗死患者。
随机数字表分组,常规药物治疗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常规药物
治疗,他汀类药物与常规药物联合治疗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他汀类药物联
合常规药物治疗,分析了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纳入我院200例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组,其中,常规药物治疗组年龄61岁-80岁,平均65.25±2.89岁。
男64例、女36例。
他汀类药物与常规药物联合治疗组年龄62岁-81岁,平均65.45±2.96岁。
男61例、女39例。
常规药物治疗组、他汀类药物与常规药物联合治疗组基本资料可比。
1.2方法
常规药物治疗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
他汀类药物与常规
药物联合治疗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他汀类药物联合常规药物治疗。
他汀类
药物选择阿托伐他汀钙片,剂量是每次服用20mg,每天1次,治疗3个月。
1.3指标
比较常规药物治疗组、他汀类药物与常规药物联合治疗组效果;心功能改善
两级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六分钟步行试验;药物副作用。
显效:左室射血分数、六分钟步行试验改善70%以上,症状体征消失;有效:左室射血分数、六分钟步行试验改善30%-70%;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
效果=
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2]。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5.0软件进行x2、t检验, 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效果
他汀类药物与常规药物联合治疗组有更高的疗效,P<0.05。
常规药物治疗组
显效36例,有效43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79(79.00)。
他汀类药物与常规
药物联合治疗组显效59例,有效3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95.00)。
2.2左室射血分数、六分钟步行试验
治疗前常规药物治疗组、他汀类药物与常规药物联合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
六分钟步行试验相近,P>0.05;治疗后他汀类药物与常规药物联合治疗组左室射
血分数、六分钟步行试验变化幅度更大,P<0.05。
治疗之前,常规药物治疗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六分钟步行试验(m)分别是31.21±0.12、260.12±43.24,治疗之后常规药物治疗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六分钟步行试验(m)分别是43.18±0.21、353.21±62.14。
治疗之前,他汀类药物与常规药物联合治疗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六分
钟步行试验(m)分别是31.53±0.15、261.52±43.12,治疗之后他汀类药物与常规药物联合治疗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六分钟步行试验(m)分别是52.61±0.23、443.15±72.34。
2.3心功能改善两级的时间
他汀类药物与常规药物联合治疗组心功能改善两级的时间8.68±1.24d更短,
常规药物治疗组则是15.21±1.34d,P<0.05。
2.4药物副作用
他汀类药物与常规药物联合治疗组药物副作用和常规药物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很可能导致动脉高度狭窄或甚至闭塞,引起急性心肌梗
死心绞痛发作,因此,调节患者血脂水平和控制炎症是缓解症状的有效方法。
常
规药物可改善心肌代谢功能,疏通冠状动脉,改善动脉壁环境。
而他汀类药物可
达到上述调脂和抗炎等作用[3-4],可减少体内总胆固醇的合成,使外周血中的低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从而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将其联合常规药物可进一步
控制血脂,改善心功能。
本研究中,常规药物治疗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他汀类
药物与常规药物联合治疗组则采取他汀类药物联合常规药物治疗。
结果显示,他
汀类药物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和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缩短治疗时间。
参考文献:
[1]樊心旺.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效果的影响[J].吉林医
学,2019,40(04):783-784.
[2]韩艳波,苗青,刘颖,李雪丹,庞晓.两种他汀类药物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效果对比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04):153.
[3]刘婷,成小凤.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社区
医师,2018,34(35):24-25.
[4]张晓飐.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
合理用药探索,2018,15(12):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