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矿山典型的事故案例分析(图+文)
- 格式:doc
- 大小:3.11 MB
- 文档页数:11
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第二节典型案例介绍案例一:2005年3月31日喀啦沁旗金峰萤石矿老洞积水淹没巷道,造成8人死亡的事故。
一、基本情况喀喇沁旗金峰萤石矿为集体企业,隶属于喀喇沁旗王爷府镇经委。
该矿持有采矿许可证、营业执照、火工产品证,无矿长安全资格证。
日伪时期,探明该矿并进行开采,取名为哑巴沟萤石矿。
解放后,该矿区被内蒙古四监狱接管,更名为“内蒙古自治区春华萤石矿”,并一直开采到1986年。
之后,四监狱把采矿权移交给原大西沟乡经委,并于1991年申请办理了《喀喇沁旗大西沟萤石矿采矿许可证》。
2001年9月,大西沟乡、上瓦房乡、王爷府镇合并后,该矿由现在的王爷府镇政府接管。
该矿现有职工28名(均为当地农民工)。
该矿从2004年1月开始做生产前的准备工作,修复原四监狱开拓的哑巴沟竖井与斜井,并于2004年8月22日从455米标高掘进运输巷道,截止到事故发生前共掘进了260多米巷道。
二、事故原因与性质(一)直接原因该矿三中段以上的一支脉与三号脉采空区间的岩体突然垮落,落入三中段以下的积满水的采空区内,造成采空区水面急剧上升,快速涌入运输巷内,致使运输全部淹没,运输巷内的作业人员或被淹溺而死或被冲击物砸死。
(二)间接原因1、进行运输巷施工前,企业没做设计,没有按规定测绘井上、井下工程对照图,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生产措施,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2、2003年9月30日变更矿区范围(从0、1657平方公里扩大到0、987平方公里)与2005年1月20日变更企业名称并扩大生产能力(从0、20万吨/年扩大到0、50万吨/年)两次变更采矿许可证,都没有按办理变更手续的规定编制开发利用方案与落实安全措施;3、该矿未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未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未组织制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4、该矿区内采矿秩序混乱。
在金峰萤石矿取得采矿权的矿区范围内,还有9家个体矿主非法开采;5、喀喇沁旗人民政府根据自治区与赤峰市对深化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工作的布置,于2004年10月份制定了《喀喇沁旗深化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案》,明确旗安监局与国土资源局开展非煤矿山采空区的调查工作,通过调查“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避免造成重大损失”。
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总17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第二节典型案例介绍案例一:2005年3月31日喀啦沁旗金峰萤石矿老洞积水淹没巷道,造成8人死亡的事故。
一、基本情况喀喇沁旗金峰萤石矿为集体企业,隶属于喀喇沁旗王爷府镇经委。
该矿持有采矿许可证、营业执照、火工产品证,无矿长安全资格证。
日伪时期,探明该矿并进行开采,取名为哑巴沟萤石矿。
解放后,该矿区被内蒙古四监狱接管,更名为“内蒙古自治区春华萤石矿”,并一直开采到1986年。
之后,四监狱把采矿权移交给原大西沟乡经委,并于1991年申请办理了《喀喇沁旗大西沟萤石矿采矿许可证》。
2001年9月,大西沟乡、上瓦房乡、王爷府镇合并后,该矿由现在的王爷府镇政府接管。
该矿现有职工28名(均为当地农民工)。
该矿从2004年1月开始做生产前的准备工作,修复原四监狱开拓的哑巴沟竖井和斜井,并于2004年8月22日从455米标高掘进运输巷道,截止到事故发生前共掘进了260多米巷道。
二、事故原因和性质(一)直接原因该矿三中段以上的一支脉与三号脉采空区间的岩体突然垮落,落入三中段以下的积满水的采空区内,造成采空区水面急剧上升,快速涌入运输巷内,致使运输全部淹没,运输巷内的作业人员或被淹溺而死或被冲击物砸死。
(二)间接原因1、进行运输巷施工前,企业没做设计,没有按规定测绘井上、井下工程对照图,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生产措施,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2、2003年9月30日变更矿区范围(从平方公里扩大到平方公里)和2005年1月20日变更企业名称并扩大生产能力(从万吨/年扩大到万吨/年)两次变更采矿许可证,都没有按办理变更手续的规定编制开发利用方案和落实安全措施;3、该矿未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未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未组织制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4、该矿区内采矿秩序混乱。
非煤矿山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图文)-------白刚1排土场坍塌事故事故经过2008年7月某曰,某大型露天矿采矿车间排土运输司机李某,8.40左右运输当班第一排土车次到排土场,现场不见无指挥员,李某未下车直接倒车到排土眉线卸车,当大箱举升到最大角度时,后轮突然下沉,汽车翻滚到排土坡面下部,当即车毁人亡。
事故原因1.司机李某违反操作规程作业,没有下车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在排土眉线附近存在几条裂缝危险的情况下,强行卸车,后轮站立地失稳,导致事故发生。
2.指挥员未按时到岗,现场安全监督与指挥失职。
防范措施1.严格执行隐患排查制度。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3.强化职工劳动纪律。
2雷击爆炸事故事故经过2007年7月某曰下午,某采石场进行爆区第二次装药作业,即装前两排炮孔(第一次装药已于2天前完成,装的是后两排炮孔),现场作业共7人,当装到下午5.00左右时天下雨,爆破员请示矿主要求停止作业,矿主强令继续作业并要求快速完工,装药作业又继续进行,5.30时矿区东南方向突发雷响,装药区当即爆炸,7人被炸当场死亡。
事故原因1.雷击电雷管起爆网路爆炸(当时允许),导致事故发生。
2.第一次装药(预装药)严重违反当地公安部门有关规定。
3.下雨天气下强行装药作业,严重违反《爆破安全规程》规定。
防范措施1.严格执行《爆破安全规程》和当地公安部门有关规定。
2.做好天气预报收听工作。
3.取缔电雷管起爆,改为非电导爆管雷管起爆。
3尾矿库溃坝事故事故经过某铁矿对其尾矿库进行清库作业,采用液压挖掘机挖掘,汽车运输。
至2011年8月某曰,清库作业已一周有余,当日下午2时左右,挖掘机司机发现站立地面出水,挖掘机开始逐渐下沉,司机试图将挖掘机行走到安全地点,所有操作无济于事,下沉速度越来越快,挖掘机越陷越深,司机只好逃离。
几分钟后,尾矿库溃坝,尾砂泥浆顺山沟而下,掩埋下游村庄部分大区域,导致12人死亡。
事故原因1.清库作业导致清淘区干滩尾砂液化,进而发生尾矿库溃坝事故。
非煤矿山事故案例1.某采石场经过合法审批,各类证件齐全,开采作业也比较规范,有关部门还准备将其树为典型。
汪某兄弟是该采石场的爆破员、安全员,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2006年5月8日上午11时左右,采石场爆破工人、安全员汪某兄弟与点工周某、邓某等4人在该采石场一个坛口进行爆破作业。
雷管引火后,4人撤离现场,但炸药没有立即爆炸。
工人们随后返回爆破点,但未按规定程序先灌水便实施二次引爆,结果一处哑炮突然爆炸,汪等4人来不及撤离,被压埋在乱石堆下。
最终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万余元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企业应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
(√)2.某采石场是个体工商户。
采石场雇佣村民韩某驾驶拖拉机在采石场运送石料。
2009年3月17日,韩某到采石场工作的第二天,在采石场驾驶拖拉机超载石料,经采石场陡坡时,坡度很陡,路面凹凸不平,韩某操作失误,致使车辆翻车,被车上滑下的料石砸中头后部,当时韩某没有戴安全帽,经抢救无效死亡。
根据上述描述,请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采石场的道路坡度、宽度、转弯半径和路况应符合设计和规程要求。
(√)3.某采石场是一家开采大理岩的个体工商户,共有职工12人。
采石场是露天大理岩矿山,边坡顶部存在裂隙未被及时发现,2009年7月17日晚,该矿区下了一场暴雨,经过大雨对边坡冲击后,致使岩石松动,7月18日上午8点30分,该矿5名工人在边坡下方作业时,发生塌方,塌方体掩埋造成4人死亡。
根据上述事实,导致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边坡失稳坍塌。
(√)4.某采石场是一家开采建筑石料用花岗岩的村办集体企业,共有职工15人。
采石场开采建筑石料用花岗岩,采用浅孔凿岩爆破。
2007年5月19日该矿的爆破员当天请假没有上班,矿长安排没有爆破证的两名凿岩工实施装药爆破。
10点50分凿岩完毕,两名凿岩工实施爆破作业,装药时使用钢钎捣药,发生爆炸,造成1人当场死亡,另1人送至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非煤矿山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图文)
-------白刚
1排土场坍塌事故
事故经过
2008年7月某曰,某大型露天矿采矿车间排土运输司机李某,8.40左右运输当班第一排土车次到排土场,现场不见无指挥员,李某未下车直接倒车到排土眉线卸车,当大箱举升到最大角度时,后轮突然下沉,汽车翻滚到排土坡面下部,当即车毁人亡。
事故原因
1.司机李某违反操作规程作业,没有下车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在排土眉线附近存在几条裂缝危险的情况下,强行卸车,后轮站立地失稳,导致事故发生。
2.指挥员未按时到岗,现场安全监督与指挥失职。
防范措施
1.严格执行隐患排查制度。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3.强化职工劳动纪律。
2雷击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
2007年7月某曰下午,某采石场进行爆区第二次装药作业,即装前两排炮孔(第一次装药已于2天前完成,装的是后两排炮孔),现场作业共7人,当装到下午5.00左右时天下雨,爆破员请示矿主要求停止作业,矿主强令继续作业并要求快速完工,装药作业又继续进行,5.30时矿区东南方向突发雷响,装药区当即爆炸,7人被炸当场死亡。
事故原因
1.雷击电雷管起爆网路爆炸(当时允许),导致事故发生。
2.第一次装药(预装药)严重违反当地公安部门有关规定。
3.下雨天气下强行装药作业,严重违反《爆破安全规程》规定。
防范措施
1.严格执行《爆破安全规程》和当地公安部门有关规定。
2.做好天气预报收听工作。
3.取缔电雷管起爆,改为非电导爆管雷管起爆。
3尾矿库溃坝事故
事故经过
某铁矿对其尾矿库进行清库作业,采用液压挖掘机挖掘,汽车运输。
至2011年8月某曰,清库作业已一周有余,当日下午2时左右,挖掘机司机发现站立地面出水,挖掘机开始逐渐下沉,司机试图将挖掘机行走到安全地点,所有操作无济于事,下沉速度越来越快,挖掘机越陷越深,司机只好逃离。
几分钟后,尾矿库溃坝,尾砂泥浆顺山沟而下,掩埋下游村庄部分大区域,导致12人死亡。
事故原因
1.清库作业导致清淘区干滩尾砂液化,进而发生尾矿库溃坝事故。
严重违反《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和《矿山安全生产法》。
2.企业主要领导安全生产意思淡薄,违章指挥。
防范措施
1.强化企业全员有关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学习,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
2.建立健全尾矿库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尾矿库安全作业规程,并严格执行。
4井下火灾事故
事故经过
2013年3月某日,某地采金矿,井下用钢材替换井筒木支护作业。
共2人,焊工韩某,监护人李某。
下午1时开始,刚开始1个小时内李某在现场,后期升井均在地面,作业期间韩某未对作业地点下部可燃物采取防火措施,晚上8时停止作业,简单经检查后下班。
次日早6.30时左右,竖井口冒烟,井下发生火灾事故,因窒息当场死亡11人。
事故原因
1.焊工韩某未对现场下部可燃物采取任何防火措施,焊珠落入下部木支护材料缝隙内,引燃衬木导致火灾发生。
2监护人李某脱岗,未履行现场监督职责。
3.未履行井下用火管理制度。
防范措施
1.加强对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3.严格执行井下用火管理制度。
事故经过
某地采金矿,单绳提升,已近一年半未对钢丝绳和竖井罐道进行检修。
2009年12月某曰,有3人乘罐下井,当罐笼下降到深度到倒数第二中段停车时,突然发生钢丝绳断裂,罐笼坠落到竖井底部,坠落深度48m,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事故。
事故原因
矿山未按规定国家有关规定,对钢丝绳、罐道防坠装置进行安全检查和维修,钢丝绳、罐道防坠装置年久失修,造成事故发生。
防范措施
1.建立健全提升系统安全管理、检查及维修制度。
2并严格执行《重要用途钢丝绳》规范和提升系统安全管理、检查及维修制度。
事故经过
某地采金矿,进行探矿掘进作业,2005年2月某曰,凿岩组张、韩2人在凿岩作业前对掘进面和周围安全情况进行了简单检查,认为没问题,凿岩作业2小时后,韩某到巷道墙侧休,休息点顶板突然冒落一大块岩体,韩某当场被砸死亡,操作凿岩机的张某受轻伤。
事故原因
张、韩2人对工作面安全情况检查的不彻底,未能发现松动状态的大块岩体,加之凿岩震动影响,发生岩体冒落,导致事故发生。
防范措施
1.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对确实不能解决的及时上报矿山主管部门和领导。
2. 严格执行矿山各级安全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高处坠落事故
事故经过
某地采金矿,井下搬运炸药作业,2003年1月某曰,爆破工富某搬运箱药,当行至420m中段矿石溜井口时,因瞭望不周,不慎坠入溜井,当场死亡。
事故原因
1.爆破工富某疏于行走路线安全瞭望,造成坠事故。
2.矿石溜井口未设照明、安全围栏及格筛。
防范措施
1.加强对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2.严格执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在溜井口等设置照
明、安全围栏及格筛等安全设施。
3. 严格执行各级安全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8坍塌事故
事故经过
2016年2月某曰,某采石场,采场工作面排险作业。
挖掘机司机开动挖掘机,面对坡面上的浮石直接搬动,作业15分钟时,坡面约90平米(200立方)岩体坍塌,塌落岩石完全掩埋了挖掘机主机,司机当场死亡。
事故原因
1.挖掘机司机对作业安全条件检查的不彻底,未能发现坡面上的岩体已处于临界坍塌状态,在挖掘机作业扰动影响下,造成坍塌事故。
2 矿山未能严格执行隐患排查制度。
防范措施
1.加强对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3.严格执行隐患排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9机械伤害事故
事故经过
2007年4月某曰,某采石场矿,进行破碎设备检修作业。
机修工进入圆筒筛检修前将配电室总开关断开,但配电室未上锁未悬挂警示牌,也无人现场监护。
此时准备进行电焊作业,电焊工(无证)进入配电室先挨个将分闸闭合,发现电焊机仍无电,随即将总闸闭合,此时机修工刚刚爬出上半身,圆筒筛转动,将机修工身体剪断,当场死亡。
事故原因
1.电焊工无证上岗,违章操作,造成事故发生。
2 圆筒筛检修时配电室未上锁(人员监护)未悬挂警示牌。
防范措施
1.电焊工持证、安全培训合格后上岗。
2.加强对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3.严格执行停电工作票、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非煤矿山部分习题
1.《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国标号是:GB16423
2.《爆破安全规程》国标号是:GB6722
3.什么是坡顶线:台阶坡面与上部平台相交成的线。
4.什么是坡底线:台阶坡面与下部平台相交成的线。
5.什么是开采要素:工作台阶高度、工作台阶坡面角、最小工作平台宽度。
6.()是露天矿、小型露天采石场普遍使用的开采顺序,安全性最高。
由上至下水平分台阶开采
7.非煤地采矿山主要危险因素是什么:(要求回答八个以上)
冒顶与片帮、提升与运输危害、放炮与火药爆炸、中毒与窒息、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危害、废石场坍塌、机械与车辆伤害、火灾、水危害、起重伤害、压力容器爆炸、自然灾害
8.每个矿井至少应有()独立的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安全出口的间距应不小于()m。
两个 30
9.主扇应有使矿井风流在()min内反向的措施。
当利用轴流式风机反转反风时,其反风量应达到正常运转时风量的()以上。
lO 60%
10.非煤地下矿山当任一主接地极断开时,在其余主接地极连成的接地网上任一点测得的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Ω。
2
11.片帮事故分析
事故经过
某地采铁矿,掘进运输巷道作业,白班凿岩工(2人)在当班作业期间发现距离掌子面6米处一侧巷道岩壁鼓涨并出现裂缝,交接班时,白班凿岩工只向接班凿岩工
(2人)交代了未完成炮眼情况,交接班记录未写明岩壁鼓涨并出现裂缝的安全隐患情况,白班凿岩工升井后未向有关部门或领导报告该安全隐患情况,直接下班。
接班凿岩工仅对掘进面和附近进行了检查后,便开始凿岩工作,工作约3小时后,二人在鼓涨岩壁附近休息,岩壁突然片帮,造成一死一重伤事故。
分析事故直接、间接原因:
1.直接原因:
接班凿岩工未对作业现场安全情况进行彻底检查,未能发现岩壁鼓涨并出现裂缝的隐患,并在该处附近休息,岩壁片帮导致事发生,违反了操作规程。
2.间接原因:
白班凿岩工未向接班凿岩工交代岩壁鼓涨并出现裂缝的安全隐患情况,也未在交接班记录上写明该安全隐患情况,违反了交接班制度有关规定。
白班凿岩工升井后未向有关部门或领导报告该隐患情况,违反了矿山安全管理制度或其他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