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水害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1)
- 格式:pptx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38
历年来煤矿水灾事故案例分析总结一、引言煤矿水灾事故是指由于煤矿井下水文地质条件不合理或管理不善,导致井下水灾发生的事故。
这类事故不仅给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也对煤矿生产和环境保护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历年来煤矿水灾事故进行案例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为今后的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经验教训。
二、案例分析1. 案例一:某煤矿水灾事故事故概述:该煤矿位于山西省某县,事故发生在2015年6月。
事故原因是由于煤矿井下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导致井下积水严重,进而引发水灾事故。
事故共造成10人死亡,20人受伤。
事故分析: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该煤矿井下排水系统缺乏必要的检修和维护,导致排水设备失效,无法及时排除井下积水。
同时,煤矿管理人员对排水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2. 案例二:某煤矿水灾事故事故概述:该煤矿位于河南省某市,事故发生在2018年9月。
事故原因是由于煤矿井下巷道支护不力,导致井下积水冲垮巷道支护,引发水灾事故。
事故共造成8人死亡,15人受伤。
事故分析:调查发现,该煤矿井下巷道支护存在严重缺陷,支护材料质量不合格,且施工质量监管不到位。
在水灾发生时,巷道支护无法承受水压,导致支护垮塌,煤矿工人被困。
三、事故原因分析1. 设计不合理:部分煤矿井下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导致排水设备失效,无法及时排除井下积水。
2. 管理不善:部分煤矿管理人员对排水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3. 巷道支护不力:部分煤矿井下巷道支护存在严重缺陷,支护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质量监管不到位。
四、事故教训和对策1. 加强设计审查:煤矿井下排水系统的设计应经过严格审查,确保合理可行。
2. 强化管理措施:煤矿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排水系统的管理,定期检修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3. 提高巷道支护质量:煤矿应加强对巷道支护的监管,确保支护材料质量合格,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案例|神华集团乌海能源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案例分析1.事故单位简介骆驼山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井田面积,保有储量亿吨,设计生产能力150万t/a,主要开采煤层为9、16煤层,9煤层厚度约3m,16煤层厚度约;矿井采用斜井—立井混合开拓方式,采用综合机械化开采;事故发生时矿井处于二期建设工程阶段,事故发生地点是16煤回风大巷掘进工作面,底板为泥岩、炭质泥岩,底板下距奥灰层的距离平均为34米;2.事故经过据承建单位陕西煤建公司掘进队杨某回忆,7时30分,在9煤工作面的杨某等16名工人下班走到停车场时,发现停车场水深约30公分,且不到一分钟时间水位就上涨到1米后来估算本次事故涌水量起初时最大达万m3/h;发现异常后,他们立即撤回作业面并向调度室汇报了情况;在调度室指挥下, 杨某等人顺着回风巷道往立井方向跑,但到了立井发现并无可供攀爬的设施;这时一个大浪袭来,8名工人顿时没了身影,剩下8名抓住木板等物漂浮,在水中坚持了四个小时后获救;事故发生时井下作业人员共有77人,其中46人升井38人紧急撤离,8人获救,31人被困井下12人在距地面189m的9煤作业面,19人在距地面289m的16煤作业面;事故发生后,经过14天、2万多人次的救援,生还45人,死亡32人;本次救援累计施工钻孔20个,进尺5874m,排水144万m3,对陷落柱进行注浆堵水共注入浆料8384m3; 3.事故原因16煤回风大巷掘进工作面遇煤层下方隐伏陷落柱,在承压水和采动应力作用下,承压水突破隔水带形成导水通道,导致奥灰水从煤层底板涌出,造成此次事故;4、事故教训1.煤矿企业和煤矿建设施工单位要认真贯彻煤矿防治水规定,要采用适合本矿井的物探、钻探等手段,查明矿井范围内的隐伏导水构造及地下含水层基本情况,准确掌握矿井水患情况;对受采掘影响的隐伏导水构造要及时处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采掘工作面物探不能代替钻探,存在异常必须进行打钻探放水;发现有透水预兆时,必须立即撤出受威胁区域的所有人员;2.全面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要根据矿井主要水害类型和可能发生的水害事故,制定水害应急救援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储备足够的抢险排水设备和材料,并每年进行1次救灾演练;3.煤矿企业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让职工了解矿井存在的水害威胁类型,及发生水害水害事故时的应急处置方式;其实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职工的自保和互保能力;。
煤矿事故案例解析引言煤矿事故是一种常见但极为严重的工业安全问题,经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通过对煤矿事故案例的解析,可以深入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煤矿事故案例为例,分析其原因,探讨事故预防措施。
案例一:排水系统故障导致煤层突水案例描述某煤矿的排水系统存在漏水问题,但相关部门并未及时修复。
在连续降雨的情况下,大量水渗入煤层,导致煤层突水,给矿工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原因分析1.排水系统的维护保养不及时:煤矿排水系统是防止矿井积水的重要设施,如果排水系统长期存在漏水问题却不进行修复,就容易导致排水能力下降,无法及时排除井下积水,从而增加煤层突水的风险。
2.对降雨的预警不足:煤矿管理部门对于降雨的预警不足,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导致无法在降雨来临前对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修,增加了突发事故的发生概率。
预防措施1.加强排水系统的维护保养工作:定期对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修,及时修复漏水问题,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2.建立降雨预警机制:与气象部门合作,建立科学可靠的降雨预警机制,及时获取降雨信息,提前做好矿井的防水工作,减少突发事故的发生。
案例二:煤粉气体爆炸引发火灾案例描述某煤矿的煤粉气体泄漏引发了一次严重的爆炸事故,火灾瞬间蔓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原因分析1.煤矿通风系统不完善:煤粉气体泄漏主要是由于煤矿通风系统的不完善,导致气体积聚在矿井中。
一旦有火源或者静电火花引发火灾,就会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
2.煤矿安全管理不完善:煤矿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缺陷,没有进行有效的煤粉气体泄漏监测和预警,缺乏及时采取措施的能力。
预防措施1.完善煤矿通风系统:对煤矿通风系统进行改造和优化,确保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加强对通风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2.建立煤粉气体监测预警系统:引入煤粉气体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煤矿中的煤粉气体泄漏问题,以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煤矿水害事故典型案例分析1. 引言随着世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煤矿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来源,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煤矿水害事故一直是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一大难题。
煤矿水害事故不仅给矿山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对矿工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本文将通过对一个典型的煤矿水害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引发该事故的原因以及防范措施。
2. 案例背景该矿是一座位于中国山东省的大型煤矿,拥有较高的产能和复杂的地质环境。
该矿主要采煤方式为井下采煤,地下水位较高,且矿井附近存在多处地下水渗漏点。
这种地下水渗漏严重影响了采煤工作面的正常生产,导致矿井的安全风险不断增加。
3. 事故原因分析3.1 地质环境复杂该煤矿所处地质环境复杂,存在较多的地下水渗漏点。
由于地下水的不断渗入,使得矿井内水位持续上升,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此外,地质环境复杂还导致矿井内水流方向不明确,进一步增加了事故的隐患。
3.2 矿井管理不善矿井管理的不善也是导致该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缺乏有效的水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矿方无法及时了解到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同时,矿井内的抽水设备老旧,无法满足持续运行的要求,进一步加剧了地下水位的上升。
3.3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也是导致问题的重要原因。
矿井内的一些工人对于水害事故的危害认识不足,忽视了水害防治的重要性。
工人们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始终保持警惕,对矿井内水位的变化缺乏及时观察和上报。
4. 事故后果该煤矿发生的水害事故给矿山带来了严重后果。
事故导致矿井内水位急剧上升,矿井内的工作面被淹,无法正常生产。
不仅导致了煤矿的产能大幅下降,还给矿工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
5. 防范措施为了防止矿井水害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5.1 地质探测在煤矿选址阶段,应对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全面、准确的探测。
通过勘探手段,了解地下水位、水流方向等信息,为矿山后续的防范措施提供依据。
5.2 加强矿井管理矿井管理是防范水害事故的关键。
煤矿水害事故案例目录1. 煤矿水害事故概述 (2)1.1 事故定义及危害 (3)1.2 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4)1.3 水害事故类型 (4)2. 典型煤矿水害事故案例 (5)2.1 案例一 (6)2.2 案例二 (8)2.3 案例三 (9)3. 事故案例分析 (10)3.1 案例一分析 (11)3.2 案例二分析 (12)3.3 案例三分析 (14)4. 煤矿水害预防措施 (15)4.1 加强地质勘探工作 (16)4.2 完善防水设施 (18)4.3 制定应急预案 (18)4.4 加强员工培训 (20)5. 案例分析之应对措施与教训 (21)5.1 应对流程与措施 (22)5.2 教训总结与反思 (24)5.3 改进措施与建议 (25)6. 煤矿水害事故调查与处理 (26)6.1 事故调查流程 (28)6.2 事故责任认定与处理 (29)6.3 事故报告与通报 (30)7. 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要求 (32)7.1 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33)7.2 行业标准与规范 (34)7.3 地方政策要求 (35)1. 煤矿水害事故概述煤矿水害事故是由于煤矿工作环境中水的存在及其对安全生产构成的重大威胁而发生的。
在这些事故中,水能够以多种形式出现,例如地表水、地下水和矿井内的积水,这些水通过锈蚀、软化煤矿结构或形成冲击力强大的水流,对煤矿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降水量增加,特别是暴雨季节,地表径流汇入矿井,带来额外的水压负荷。
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疏干排水参数不适应采动的影响,导致间隙性雨水渗透造成突水。
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不足,工作人员在水害事故发生时的应对能力欠缺。
矿产资源是支撑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煤矿水害事故的频发严重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矿井设施的连续运作以及环境安全。
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建立科学的水害防治体系、严格执行水害防治措施、进行全天候的水文地质监控和制定周密的应急预案均是必不可少的。
才能有效地减少煤矿水害事故的发生,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生产环境。
2020~011年煤矿透水事故案例2020~2020年煤矿水害事故多发,给受灾矿井和职工生命财产带来极大损失,给煤矿企业和伤亡职工家庭带来严峻灾难和无尽痛楚。
为汲取事故教训,强化职工的水害防治意识,做好公司所属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特搜集了2020年以来全国煤矿要紧透水事故案例。
各矿依照本矿实际,安排对职工进行案例教育。
搜集的要紧透水案例如下:案例一:山西朔州市中煤金海洋元宝湾煤矿透水事故事故情形:2020年9月16日14时37分,位于山西朔州市山阴县的中煤金海洋元宝湾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已造成10人遇难。
目前,剩余1名被困人员仍在紧急搜救中。
抢险指挥部表示,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绝不舍弃救援的尽力。
案例二: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曾家沟煤矿透水事故事故情形:2020年8月29日,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曾家沟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10人死亡,有2人下落不明。
该矿为整合主体矿井,正在进行技术改造。
事故缘故:该矿违法组织生产,违规开采边界煤柱,打透相邻矿井采空区,致使积水涌入。
案例三: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恒太四井透水事故事故情形:2020年8月23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恒太四井发生透水事故,当班下井45人,事故发生后19人平安升井,26人被困井下。
经全力以赴、想方设法组织科学施救,成功救出22名被困人员,发觉1人遇难,有3人下落不明。
该矿于2007年被关闭,该矿属于停产待整合矿井。
事故缘故:该矿在非法开采进程中,打通了周边废弃矿井,致使老窑积水涌入。
要紧问题:一是该矿在待整合且生产系统不完善的情形下非法组织生产;二是平安生产制度不落实,没有执行探放水规定;三是平安监管不到位,冲击非法违法生产方法不力。
案例四: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桑树坪煤矿透水事故事故情形:2020年8月7日,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韩城矿业公司桑树坪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全矿井被淹。
事故缘故:与该矿相邻的禹昌煤矿(乡镇资源整合矿)11号煤层底板发生突水,通过采空区进入桑树坪煤矿北二采区,在280大巷密闭墙处溃入矿井。
XX煤矿透水事故案例分析XX煤矿透水事故案例分析2004年4月30日,乌海市海南区鑫源煤矿发生一起特大透水事故,造成13人死亡,2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87.5万元。
一、矿井概况(一)矿井由来与企业性质乌海市海南区鑫源煤矿,原名宁夏大学煤矿,位于乌海市桌子山煤田公乌素矿区,矿井始建于1993年,1994年建成投产,原企业性质为集体企业。
1996年1月30日,该矿名称变更为宁夏大学服务总公司公乌素联营煤矿。
2000年,在换发全国统一《采矿许可证》期间,该矿又更名为乌海市海南区鑫源煤矿,煤矿负责人为冯斌。
2002年6月,冯斌将该矿转让给张勇。
2003年8月,张勇又将该矿出让,魏连、刘权有、王守成、张虎生等四人共同出资(魏连占40%的股份,刘权有、王守成、张虎生各占20%的股份)将鑫源煤矿整体购买,并组成董事会,魏连任董事长,其它3人为董事,煤矿名称仍为乌海市海南区鑫源煤矿,企业经济性质实为股份制。
2003年12月29日,鑫源煤矿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了《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注册的投资人为刘权有,经济类型为个人独资企业。
该矿持有《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矿长刘权有经培训持有《安全资格证书》,为“四证”齐全矿井。
(二)矿井基本情况鑫源煤矿实为股份制企业,组织结构为董事会领导下的矿长负责制模式。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王守成、张虎生二位股东不懂煤矿生产管理,所以煤矿一些重大安全生产事项都由董事长魏连和矿长刘权有商定,具体的安全管理由矿长刘权有负责。
2004年2月9日,魏连、刘权有等人将鑫源煤矿生产承包给杨兴德和孔祥火,签订了生产承包合同(但该合同未经公证部门公证),按照合同规定,承包方每出一吨煤,矿方支付其28元,设备投入、维修,以及伤亡事故等费用均有承包方自己负责。
煤矿的销售、财务、对外联系等均由矿方负责,孔祥火和何云才等人对井下生产及安全进行管理。
实际上井下带班队长由杨兴德雇用的何云才、何云志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