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形第三课时说课稿(成才杯比赛一等奖)
- 格式:ppt
- 大小:5.79 MB
- 文档页数:20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说课稿)鹤壁市淇县实验学校李文玲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三课时。
我将从说课标,析教材;析学情,设方法;讲流程,展板书三方面来说课。
一、说课标,析教材1、课标要求: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教材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此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
本节内容,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乃至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本节放在了讲述中国自然地理各章节之首。
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中国自然地理以及高中地理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特征,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初步说明中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2)培养读图析图能力和自学、合作、探究能力;(3)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重点难点:把地势特征分布落实在地图上,在课标要求中很重要,所以我把中国的地势特征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人地关系”的研究是地理学科的主要内容,加上八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不能很好的把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现象与书本知识相连接,因此我把中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析学情,设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读图析图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自身特质和学校条件,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积分法”两种教法和“读图分析法”、“三步提问法”、“列表比较法”三种学法。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2. 掌握中国的主要地形类型,如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等;3. 理解中国地形对气候、水资源和人类活动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2. 中国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1. 中国地形对气候、水资源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 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和投影仪;2. 地图和图片资料;3. 学生练习册和教材。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中国的地理位置在哪里?有哪些国家与中国接壤?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理位置对一个国家有什么影响?Step 2 地形特点介绍(15分钟)1.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中国的地形图,并简要介绍中国的地形特点:中国地势高低起伏,呈现出多样的地形类型。
2. 分别介绍中国的主要地形类型:a. 山脉:中国有众多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脉等。
山脉对气候和水资源有重要影响。
b. 高原:中国的高原主要有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土地肥沃,适合农牧业发展。
c. 平原:中国的平原广阔,如华北平原、长江平原等。
平原地区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d. 盆地:中国有许多盆地,如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等。
盆地地区多为内陆,气候干燥,资源丰富。
e. 丘陵:中国的丘陵分布广泛,丘陵地区多为丘陵山地,适合林业和旅游业发展。
Step 3 地形对气候、水资源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对气候有什么影响?地形对水资源有什么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3. 教师出示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如何利用地形资源进行经济建设?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逐组点评。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引言概述:中国地形丰富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河流、湖泊等各种地貌类型。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分别阐述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形成原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地理环境。
正文内容:一、高山地形1.1 高山地形的特点: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多、植被稀疏。
1.2 形成原因:1) 构造运动: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青藏高原构造带,地壳运动导致高山地形的形成。
2) 风化侵蚀: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使得部分地区的山地逐渐升高形成高山地形。
3) 冰川作用: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也是高山地形形成的重要原因。
二、平原地形2.1 平原地形的特点: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2.2 形成原因:1) 河流冲积:长期的河流冲积作用使得河流两岸的沉积物逐渐堆积形成平原地形。
2) 海岸沉积:海洋侵蚀和沉积作用也是平原地形形成的原因之一。
3)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引起地壳的隆起或下沉,形成了一些大面积的平原地形。
三、丘陵地形3.1 丘陵地形的特点:地势起伏、土壤疏松、植被茂盛。
3.2 形成原因:1) 风化侵蚀: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使得山地逐渐被侵蚀形成丘陵地形。
2) 水力侵蚀:河流的冲刷和侵蚀作用也是丘陵地形形成的原因之一。
3)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引起地壳的抬升或下沉,形成了一些丘陵地形。
四、盆地地形4.1 盆地地形的特点:地势低洼、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
4.2 形成原因:1)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引起地壳的下沉,形成了一些盆地地形。
2) 河流冲积:长期的河流冲积作用使得河流两岸的沉积物逐渐堆积形成盆地地形。
3) 海岸沉积:海洋侵蚀和沉积作用也是盆地地形形成的原因之一。
五、河流和湖泊5.1 河流的特点:流域广阔、水量丰富、对农业和交通具有重要意义。
5.2 湖泊的特点:湖泊众多、分布广泛、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总结:综上所述,中国地形的多样性是由构造运动、风化侵蚀、冰川作用、河流冲积和海岸沉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中国的地形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地形多样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地理景观和多样的地貌类型。
本文将从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地貌类型和地理意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东北与俄罗斯接壤,北界蒙古国,西北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相连,南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西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接壤,西与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相连。
二、地形特点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总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点。
东部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南部以丘陵和平原为主,北部以平原和沙漠为主。
三、地貌类型1. 山地中国的山地分布广泛,主要有长白山、昆仑山、天山、秦岭、太行山、华山等。
其中,长白山是中国最北的火山山脉,昆仑山是中国最长的山脉,天山是中国最高的山脉。
2. 平原中国的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其中最有名的是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平原。
这些平原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是中国的粮食基地。
3. 高原中国的高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其中最著名的是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的地势险峻,气候寒冷,是世界上重要的水源和牧区。
4. 盆地中国的盆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其中最著名的是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
这些盆地地势低洼,气候干燥,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区。
四、地理意义1. 自然资源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山地和高原地区富含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铜、锌等。
平原和盆地地区适宜农业发展,是中国的粮食和棉花等农产品主产区。
2. 水资源中国地形复杂,河流众多,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和交通要道,为中国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3. 生态环境中国地形多样,拥有丰富的生态环境。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地理条件复杂多样的国家,拥有广袤的土地,多样的地形特征。
本篇说课稿将介绍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河流等方面。
二、山脉中国地理上的主要山脉有五岳、秦岭、太行山、大别山、南岳、华山等。
其中,五岳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岳之首,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这些山脉保护了中国的东方平原,形成了中国的自然屏障。
三、高原中国的高原主要有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
青藏高原是中国和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平均海拔高达4000米以上。
它被誉为"世界屋脊",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水资源储备。
内蒙古高原则位于中国的北部,地势相对较低,但仍有独特的地貌景观和资源。
四、平原中国的平原主要有东北平原、北方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东北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平原,主要由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构成。
北方平原则位于长江以北,是我国农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区域之一。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五、盆地中国的盆地众多,其中包括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等。
四川盆地是中国最大的盆地,位于四川盆地中部,被山脉环绕,地势相对较低,属于典型的向内流域。
塔里木盆地则位于新疆西部,被喀喇昆仑山脉和天山山脉环绕,地势高于海平面。
鄂尔多斯盆地和吐鲁番盆地分别位于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地势相对较低,气候干燥。
六、河流中国有众多重要的河流,其中包括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和黑龙江等。
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流经11个省市,对于中国的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意义重大。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有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的美称,对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七、结语中国作为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地形特征,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通过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一、说课目标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了解中国地形的形成原因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对中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说课重点中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和形成原因。
三、说课难点中国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安排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起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量。
2. 学习地理位置(10分钟)介绍中国地理位置,包括东、南、西、北四面环海,与14个国家接壤等内容。
通过图片和地图的展示,让学生对中国地理位置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 探索地形特征(15分钟)介绍中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包括高原、山地、平原、盆地、丘陵、台地等。
通过对不同地形特征的示意图和实例的讲解,让学生对中国地形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4. 讨论地形形成原因(20分钟)引导学生思量不同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包括地壳运动、气候、水文等因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量能力。
5. 分析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农业、交通、居住等方面。
通过图片和实例的展示,让学生对地形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6. 总结归纳(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地形的多样性和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积极参预地理学习,培养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图片展示等。
六、教学资源准备中国地图、地形示意图、图片资料、案例分析材料等。
七、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和参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地形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量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地理练习题,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教学延伸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考察活动,亲身体验中国地形的多样性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地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地理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和地理分区,并能够通过地图和图表等形式进行地形的描述和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 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河流、湖泊等地貌要素;2. 掌握中国的地理分区,包括东部沿海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等;3. 能够通过地图和图表等形式进行地形的描述和分析,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说课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和地理分区,并能够通过地图和图表等形式进行地形的描述和分析。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能够进行相关的思量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地图、图表等;2. 教学素材:中国地形图、中国地理分区图、相关的地形图片和数据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中国地形图,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河流、湖泊等地貌要素。
引导学生思量:中国的地形特点是什么?地形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2. 学习地形特点(15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中国地形图和相关的地形图片,让学生观察地形特点,并进行描述和分析。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河流、湖泊等地貌要素的分布和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思量这些地貌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山脉对交通和农业的影响等。
3. 学习地理分区(15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中国地理分区图,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分区,包括东部沿海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等。
引导学生了解各个地理分区的地形特点和人口分布情况,并进行相关的思量和分析。
4. 地形描述和分析(15分钟)通过展示地图和图表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地形的描述和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地貌要素分布和人口分布情况,并进行相关的思量和分析。
例如,东部沿海地区的平原地形适宜农业发展,导致人口密集;而西北地区的高原和沙漠地形条件恶劣,人口分布较为希少。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关于中国地形的说课。
中国地形的多样性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以及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将以中国地形的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主线,通过多媒体展示、地图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地形。
二、分析课程标准根据《中小学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本课程将重点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中国地形的特点,理解地形形成的原因,认识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同时,本课程还将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地图分析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中国地形的特点,包括高原、山地、平原、盆地等。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中国地形形成的原因,了解地壳运动、气候和水文等因素对地形的影响。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地形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中国地形的特点,并理解地形形成的原因。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分析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工业和交通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形特点,提出问题:“中国的地形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中国的地形如此多样?”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中国地形的特点,包括高原、山地、平原、盆地等。
同时,讲解地形形成的原因,如地壳运动、气候和水文等因素对地形的影响。
3. 地图分析(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张中国地形图。
要求学生根据地图上的地形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回答问题:“这个地区的地形特点是什么?地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这个地形对人类活动有何影响?”4. 小组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5. 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不同地区的案例,如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北方平原的农业发展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国的地形是世界上最复杂和多样化的之一。
从东部的平原到西部的高山,中国的地貌景观非常丰富多样。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地形特征,包括其主要的平原、山脉、高原和丘陵地带。
同时,还将探讨这些地形特征对中国人民生活的影响。
首先,中国的东部是一个广阔而肥沃的平原地区,主要包括华北平原、长江平原和珠江平原。
这些平原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基地,也是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这些平原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为农业提供水源,并为中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条件。
其次,中国的西部是世界上一些最高的山脉之一。
喜马拉雅山脉是中国的西部边界,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
中国的西部还有其他著名的山脉,如昆仑山、天山和秦岭。
这些山脉对中国的气候和水资源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们阻挡了来自西方的寒冷气流,为中国的东部提供了温暖的气候。
同样,这些山脉也是重要的水源,为中国的大江大河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源。
除了高山,中国还有一些广阔的高原地带。
西藏高原是中国境内最大的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
尽管这个地区的气候严寒,但它仍有一定的适应性物种和文化。
中国的内蒙古高原也是一个重要的高原地区,它在中国北部向蒙古国延伸,并且有丰富的草原资源。
最后,中国还有一些丘陵地带,分布在全国各地。
比如,中国的南方地区有很多丘陵,如广东丘陵和福建丘陵。
这些丘陵地带的地势较为起伏,有利于水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地形条件为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水源。
这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之一。
其次,高山和高原地带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为中国的工业和城市发展提供了支持。
此外,丘陵地带的地势起伏促进了旅游业和生态保护。
总之,中国的地形多样化,既决定了其丰富的资源,又给人民生活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了解和研究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深入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至关重要。
八上地理中国的地形教案一等奖《八上地理中国的地形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八上地理中国的地形教案一等奖[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熟悉这首歌曲,每当听到这歌声,我们就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祖国。
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的基本情况。
首先来看一下我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读图回答](请学生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1、读出我国所跨的经度范围(73oE—135oE)和纬度范围(4oN—53oN),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根据刚才所读出的数据,我国跨过了哪几个时区(东五区至东九区)?包括哪几个热量带(北温带和热带,其中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这样的纬度位置对我国的气候和农业等方面有什么影响?3、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4、(读世界政区图或亚洲政区图)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哪些亚洲国家位于太平洋的西岸?5、这样的海陆位置对于我国的气候、海洋事业的发展、与海外各国的交往、与陆上邻国交往等方面有什么好处?[读图回答](请学生读“中国的疆域示意挂图”)1、找到我国的四至点,并由教师具体介绍四至点所在的位置。
(最南端在4°N附近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漠河以北、53°N附近,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最东端在135°E多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最西端在73°E附近,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2、请学生用直尺量一下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计算一下实际距离。
(约5000千米)3、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0千米,请学生计算我国南北的距离。
(约5500千米)4、从你量算的结果来看,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我国的范围很大)?你能说出我国的面积吗?我国在面积上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于世界第三位,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