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高考练习题2009年高考理科综合(浙江卷)化学部分及其答案(超强纠错)
- 格式:doc
- 大小:455.50 KB
- 文档页数:7
2009年高考理科综合(浙江卷)化学部分及其答案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蛋白质、纤维、蔗糖、PVC、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B.氢键在形成蛋白质二级结构和DNA双螺旋结构中起关键作用C.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沼气的利用、玉米制乙醇都涉及到生物质能的利用D.石油、煤、天然气、可燃冰、植物油都属于化石燃料8.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5.6 L一氧化氮和5.6 L氧气混合后的分子总数为0.5 N AB.1 mol 乙烷分子含有8 N A个共价键C.58.5g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N A个氯化钠分子D.在1L0.1 mol·L-1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 N A9.已知单位体积的稀溶液中,非挥发性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越多,该溶液的沸点就越高,则下列溶液沸点最高的是A.0.01 mol·L-1的蔗糖溶液B.0.01 mol·L-1的CaCl2溶液C.0.02 mol·L-1的NaCl溶液 C.0.02 mol·L-1的CH3OOH溶液10.已知:25℃时,K sp[Mg(OH)2]=5.61⨯10-12,K sp[MgF2]=7.42⨯10-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5℃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B.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C.25℃时,Mg(OH)2固体在20 mL 0.01 mol·L-1氨水中的K sp比在20 mL 0.01 mol·L-1 NH4Cl溶液中的K sp小D.25℃时,在Mg(OH)2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为MgF211.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a-damascone可用于制作“香水”,其结构为:O,有关该化合物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13H20OB.该化合物可发生聚合反应C.1 mol该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19 mol O2D.与溴的CCl4溶液反应生成的产物经水解、稀硝酸酸化合可用AgNO3溶液检验12.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Li-ion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答案(全国2)理科综合(化学部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 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 1 C – 12 N – 14 O - 16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 1 C – 12 N – 14 O - 16一、 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 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 2O ,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4 B.1:5 C. 2:3 D.2:5 答案A【解析】设2m o lZ n 参与反应7.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 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 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答案D 【解析】胶体本身是不带电,只是其表面积较大,吸附了溶液中的离子而带了电荷,故A 项错;溶液中的溶质,要看能否电离,若是非电解质,则不导电,也即不会移动,B 项错;溶液中溶质粒子没有规律,C 项错;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D 项正确。
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第Ⅰ卷(选择题)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 1 C – 12 N – 14 O - 16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 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 1:4B.1:5C. 2:3D.2:5答案A【解析】设2molZn参与反应,因Zn无剩余,则最终生成了2molZn(NO3)2,显然含有4molNO3-,这部分是没有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HNO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2×n(Zn)=n(HNO3)×4,则n(HNO3)=1mol,即有1molHNO3被还原。
7. 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 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 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答案D【解析】胶体本身是不带电,只是其表面积较大,吸附了溶液中的离子而带了电荷,故A项错;溶液中的溶质,要看能否电离,若是非电解质,则不导电,也即不会移动,B项错;溶液中溶质粒子没有规律,C项错;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D项正确。
8.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B. 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 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D. 向Na2 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结晶析出答案D【解析】CaCO3与CO2反应生成Ca(HCO3)2,再加入NaHCO3是没有现象的,A项错;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仅生成NaHCO3,无CO2气体放出,B项错;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其中NaHCO3的物质的量多,与足量HCl反应时,放出的CO2多,C项错;D项,发生的反应为:Na2CO3 + CO2 + H2O =2NaHCO3↓,由于NaHCO3的溶解性较小,故有结晶析出,正确。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14页,选择题部分1至5页,非选择题部分6至14页。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共126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选择题部分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K 39 Mn 55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用动、植物成体的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都需用2CO 培养箱B .都须用液体培养基C .都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D .都可体现细胞的全能性2.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A .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B .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C .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D .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B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 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C .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D .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 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4.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 .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B .2CO 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6126O HC 分解成2CO 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C .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D .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5.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示意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材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14页,选择题部分1至5页,非选择题部分6至14页。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共126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选择题部分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K 39 Mn 55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用动、植物成体的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都需用2CO 培养箱B .都须用液体培养基C .都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D .都可体现细胞的全能性2.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A .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B .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C .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D .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B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 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C .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D .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 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4.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 .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B .2CO 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6126O HC 分解成2CO 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C .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D .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5.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示意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材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本试卷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巾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写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 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夂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 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O16 Na 23 S 32 K39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NaOH 溶液后加热既有气体放出又有沉淀生成的一组是A .Ba 2+、NO 3-、NH 4+、Cl -B .Ca 2+、HCO 3-、NH 4+、AlO 2-C .K +、Ba 2+、Cl -、HSO 3-D .Mg 2+、NH 4+、SO 42-、K +答案:D7.将15mL2mol·1L - Na 2CO 3 溶液逐滴加入到40ml0.5mol 1L -MCln 盐溶液中,恰好将溶液中的n M +离子完全沉淀为碳酸盐,则MCln 中n 值是A .4B .3C .2D .1 答案:B8.下列表示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A .2Al +2NaOH +2H 2O === 2NaAlO 2+3H 2↑B .2KMnO 4+HCOOK +KOH === 2K 2MnO 4+CO 2↑+H 2OC .MnO 2+4HCl (浓) △2+Cl 2↑+H 2OD .K 2Cr 2O 7+6FeSO 4+7H 2SO 4=== Cr 2(SO 4)3 +3Fe 2(SO 4)3 +K 2SO 4+7H 2O答案:B9.现有乙酸和两种链状单烯烃的混合物,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a ,则碳的质量分数是A .(1)7a - B .34a C .6(1)7a - D .12(1)13a -答案:C10.用0.10m1·L -1的盐酸滴定0.10m1·L -1的氨水,滴定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A .c(NH 4+)>c(CI -),c(OH -)>c(H +)B .c(NH 4+)>c(CI -),c(OH -)=c(H +) C . c(CI -)>c(NH 4+),c(OH -)>c(H +)D .c(CI -)>c(NH 4+),c(H +)> c(OH -) 答案:C 11.为了建言某含有NaHCO 3杂质的Na 2CO 3样品的纯度,现将ν逆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2w g ,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A .211845331w w w -B .12184()31w w w -C .211734231w w w -D .2111158431w w w - 答案:A12.A .既可以与Br 2的CCl 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在光照下与Br 2发生取代反应B .Imol 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3molNaOH 反应C .即可以催化加氢,又可以使酸性KMnO 4溶液退色D .既可以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NaHCO 3溶液反应放出CO 2气体答案:D13.下图表示反应X(g)4Y(g)+Z(g), △H<0,在某温度时X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 第6min 后,反应就终止了B. X 的平衡转化率为85%C. 若升高温度,X 的平衡转化率将大于85%D. 若降低温度,ν正和ν逆将以同样倍数减小3答案:B27.(15分)浓H 2SO 4和木炭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 2SO 4(浓)+C △CO 2↑+2H 2O +2SO 2↑请从下图中选择用所需的仪器(可重复选择用)组成一套进行该反应并检出反应产物的装置。
2012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
第I 卷为必考题,第II 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本试卷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a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 选择题答案使用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 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5. 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相对原子质量:O 16 S 32 Na 23 M 27第I 卷(选择题 共108分)本卷共18小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酶体能合成水解酶用于分解衰老的细胞器B.中心体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完成倍增C.液泡内细胞液的浓度升高导致植物细胞质壁分离D.叶绿体中基粒和类囊体扩展了捕获光能的膜面积2.下列有关信息传递过程的示意图,错误的是A.小肠黏膜----→促胰液素----→胰岛B.胚芽鞘尖端----→生长素----→胚芽鞘尖端下部C.雌蛾----→性外激素----→雄蛾D.传出神经末梢突触小体----→神经递质----→肌肉或腺体释放 产生 作用于 作用于 作用于释放 产生 作用于3.环孢霉素A是一种能抑制T细胞增殖的药物,它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因此环孢霉素A可用于A.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B.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C.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D.治疗艾滋病4.右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装置,锥形瓶装有正常生长的酵母菌及足量培养液,试管装有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从阀门通入的空气已去除CO2,实验过程其它条件适宜。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本试卷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巾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写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 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夂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 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O16 Na 23 S 32 K39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NaOH 溶液后加热既有气体放出又有沉淀生成的一组是A .Ba 2+、NO 3-、NH 4+、Cl -B .Ca 2+、HCO 3-、NH 4+、AlO 2-C .K +、Ba 2+、Cl -、HSO 3-D .Mg 2+、NH 4+、SO 42-、K +答案:D7.将15mL2mol·1L - Na 2CO 3 溶液逐滴加入到40ml0.5mol 1L -MCln 盐溶液中,恰好将溶液中的n M +离子完全沉淀为碳酸盐,则MCln 中n 值是A .4B .3C .2D .1 答案:B8.下列表示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A .2Al +2NaOH +2H 2O === 2NaAlO 2+3H 2↑B .2KMnO 4+HCOOK +KOH === 2K 2MnO 4+CO 2↑+H 2OC .MnO 2+4HCl (浓) △2+Cl 2↑+H 2OD .K 2Cr 2O 7+6FeSO 4+7H 2SO 4=== Cr 2(SO 4)3 +3Fe 2(SO 4)3 +K 2SO 4+7H 2O答案:B9.现有乙酸和两种链状单烯烃的混合物,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a ,则碳的质量分数是A .(1)7a - B .34a C .6(1)7a - D .12(1)13a -答案:C10.用0.10m1·L -1的盐酸滴定0.10m1·L -1的氨水,滴定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A .c(NH 4+)>c(CI -),c(OH -)>c(H +)B .c(NH 4+)>c(CI -),c(OH -)=c(H +) C . c(CI -)>c(NH 4+),c(OH -)>c(H +)D .c(CI -)>c(NH 4+),c(H +)> c(OH -) 答案:C 11.为了建言某含有NaHCO 3杂质的Na 2CO 3样品的纯度,现将ν逆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2w g ,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A .211845331w w w -B .12184()31w w w -C .211734231w w w -D .2111158431w w w - 答案:A12.A .既可以与Br 2的CCl 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在光照下与Br 2发生取代反应B .Imol 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3molNaOH 反应C .即可以催化加氢,又可以使酸性KMnO 4溶液退色D .既可以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NaHCO 3溶液反应放出CO 2气体答案:D13.下图表示反应X(g)4Y(g)+Z(g), △H<0,在某温度时X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 第6min 后,反应就终止了B. X 的平衡转化率为85%C. 若升高温度,X 的平衡转化率将大于85%D. 若降低温度,ν正和ν逆将以同样倍数减小3答案:B27.(15分)浓H 2SO 4和木炭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 2SO 4(浓)+C △CO 2↑+2H 2O +2SO 2↑请从下图中选择用所需的仪器(可重复选择用)组成一套进行该反应并检出反应产物的装置。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14页,选择题部分1至5页,非选择题部分6至14页。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共126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选择题部分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K 39 Mn 55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等边三棱柱静止在水平放置的斜面上。
已知三棱柱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的倾角为o30,则斜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 A .23mg 和21mg B .21mg 和23mg C .21mg 和21μmgD .23mg 和23μmg 答案A 【解析】受力如图所示,mg 0mg F o N 233cos ==,mg mg f o 2130sin == 15.氮原子核由两个质子与两个中子组成,这两个质子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库伦力和核力,则3种力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 .核力、万有引力、库伦力B .万有引力、库伦力、核力C .库伦力、核力、万有引力D .核力、库伦力、万有引力 答案D【解析】核力是强力,它能将核子束缚在原子核内。
万有引力最弱,研究核子间相互作用时万有引力可以忽略16.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放置3个电荷量均为q ()0>q 的相同小球,小球之间用劲度系数均为0k 的轻质弹簧绝缘连接。
当3个小球处在静止状态时,每根弹簧长度为0l 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若不考虑弹簧的静电感应,则每根弹簧的原长为A .20225l k kq l +B .202lk kq l - C .20245l k kq l - D .20225l k kq l - 答案C【解析】第三个小球受三个力的作用,它们的关系是()220222l q K K x k l q +=,得20245l k Kq x = 202045l k Kq l x l l -=-=F 23F 1317.如图所示,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有一质量为m 、阻值为R 的闭合矩形金属线框abcd 用绝缘轻质细杆悬挂在O 点,并可绕O 点摆动。
2009年高考理综(浙江卷)化学部分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蛋白质、纤维、蔗糖、PVC、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B.氢键在形成蛋白质二级结构和DNA双螺旋结构中起关键作用C.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沼气的利用、玉米制乙醇都涉及到生物质能的利用D.石油、煤、天然气、可燃冰、植物油都属于化石燃料8.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5.6 L一氧化氮和5.6 L氧气混合后的分子总数为0.5 N AB.1 mol 乙烷分子含有8 N A个共价键C.58.5g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N A个氯化钠分子D.在1L0.1 mol·L-1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 N A9.已知单位体积的稀溶液中,非挥发性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越多,该溶液的沸点就越高,则下列溶液沸点最高的是A.0.01 mol·L-1的蔗糖溶液B.0.01 mol·L-1的CaCl2溶液C.0.02 mol·L-1的NaCl溶液 C.0.02 mol·L-1的CH3OOH溶液10.已知:25℃时,K sp[Mg(OH)2]=5.61⨯10-12,K sp[MgF2]=7.42⨯10-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5℃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B.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C.25℃时,Mg(OH)2固体在20 mL 0.01 mol·L-1氨水中的K sp比在20 mL 0.01 mol·L-1 NH4Cl 溶液中的K sp小D.25℃时,在Mg(OH)2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为MgF211.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a-damascone可用于制作“香水”,其结构为:,有关该化合物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13H20OB.该化合物可发生聚合反应C.1 mol该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19 mol O2D.与溴的CCl4溶液反应生成的产物经水解、稀硝酸酸化合可用AgNO3溶液检验12.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Li-ion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
它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的高分子材料。
这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Li-e-=Li+B.充电时,Li0.85NiO2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C.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D.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仅用AgNO3溶液便可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B.重结晶时,溶液冷却速度越慢得到的晶体颗粒越大C.乙酸与乙醇的混合液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D.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待测氢氧化钠溶液时,水洗后的酸式滴定管未经标准液润洗,则测定结果偏低26.(14分)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生成物省略。
C、D是由X、Y、Z中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在周期表中X的原子半径最小,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
D为无色非可燃性气体,G为黄绿色单质气体,J、M为金属,I有漂白作用,反应①常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的化学式________,C的电子式________。
(2)比较Y与Z的原子半径大小________>_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________,举出该反应的一个应用实例________。
(4)已知F溶于稀硝酸,溶液变成蓝色,放出无色气体。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表明:气体D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晶莹透明的晶体N,其结构中原子的排列为正四面体,请写出N及其2种同素异形体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5分)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
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化学方程式如下:催化剂2NO+2CO 2CO2+N2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表:时间/s 0 1 2 3 4 5c(NO)/mol·L-1 1.00×10-3 4.50×10-4 2.50×10-4 1.50×10-4 1.00×10-4 1.00×10-4 c(CO)/ mol·L-1 3.60×10-3 3.05×10-3 2.85×10-3 2.75×10-3 2.70×10-3 2.70×10-3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1)在上述条件下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则反应的ΔH ________0(填写“>”、“<”、“=”)。
(2)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度v(N2)=________。
(3)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4)假设在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转化率的是________。
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B.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D.缩小容器的体积(5)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
实验编号T/℃NO初始浓度/ mol·L-1CO初始浓度/mol·L-1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m2·g-1Ⅰ280 1.20×10-3 5.80×10-382Ⅱ124III 350 124①请在空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
②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上表中的三个实验条件下混合气体中NO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图,并标明各条曲线的实验编号。
28.(15分)单晶硅是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
通常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含铁、铝、硼、磷等杂质),粗硅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反应温度450~500 ℃)四氯化硅经提纯后用氢气还原可得高纯硅。
以下是实验室制备四氯化硅的装置示意图。
相关信息如下:a.四氯化硅遇水极易水解;b.硼、铝、铁、磷在高温下均能与氯气直接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c.有关物质的物理常数见下表:物质SiCl4BCl3AlCl3FeCl3PCl5沸点/℃57.7 12.8 —315 —熔点/℃-70.0 -107.2 ———升华温度/℃——180 300 162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装置A中g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装置C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装置E中的h 瓶需要冷却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装置E中h瓶收集到的粗产物可通过精馏(类似多次蒸馏)得到高纯度四氯化硅,精馏后的残留物中,除铁元素外可能还含有的杂质元素是_______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
(4)为了分析残留物中铁元素的含量,先将残留物预处理,使铁元素还原成Fe2+,再用KMnO4标准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氧化还原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5Fe2++MnO4-+8H+5===5Fe3++Mn2++4H2O①滴定前是否要滴加指示剂?_________(填“是”或“否”),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
②某同学称取5.000g残留物后,所处理后在容量中瓶中配制成100 mL溶液,移取25.00 mL试样溶液,用1.000×10-2mol·L-1KMnO4标准溶液滴定。
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20.00 mL,则残留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
29.(14分)苄佐卡因是一种医用麻醉药品,学名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它以对硝基甲苯为主要起始原料经下列反应制得: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B、C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2)用1H核磁共振谱可以证明化合物C中有___________种氢处于不同的化学环境。
(3)写出同时答合下列要求的化合物C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E、F、G除外)_______。
①化合物是1,4一二取代苯,其中苯环上的一个取代基是硝基②分子中含有结构的基团注:E、F、G结构如下:(4)E、F、G中有一化合物经酸性水解,其中的一种产物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写出该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5)苄佐卡因图(D)的水解反应如下:化合物H经聚合反应可制成高分子纤维,广泛用于通讯、导弹、宇航等领域。
请写出该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7-13:B D C B C D B26.(14分)(1)Cu2(OH)2CO3[Cu(OH)2·CuCO3]或CuCO3H O H(2)C>O(3)CH 2OH(CHOH)4CHO +2Cu(OH)2CH 2OH(CHOH)4COOH +Cu 2O ↓+2H 2O (4)3Cu 2O +14HNO 3=6Cu(NO 3)2+2NO ↑+7H 2O (5)金刚石、石墨、富勒烯(C 60)或碳纳米管等 医学上可用这个反应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
27.(15分)(1)< (2)1.88×10-4 mol ·L -1·s -1(3)5000 (4)C 、D(5)①Ⅱ:280、1.20×10-3、5.80×10-2III :1.20×10-3、5.80×10-2②如下图:28.(15分)(1)MnO 2+4H ++2Cl -Mn2++Cl 2↑+2H 2O (2)平衡压强 浓硫酸 使SiCl 4冷凝 (3)Al 、P 、Cl(4)①否;KMnO 4溶液自身可作指示剂 ②4.480% 29.(14分)(1)A :COOHNO 2B :CH 3CH 2OHC :COOCH 2CH 3NO 2(2)4(3)NO 2CH 2CH 2OCHONO 2CHOCHO CH 3NO 2CH 2CH 2COHONO 2CH -COHO CH 3(4)NO 2OCCH 2CH 3O +H 2OH+NO 2OH+CH 3CH 2COOH△(5)NH 2COOHn催化剂CNH On H 2O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