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主要经济区域集团
- 格式:ppt
- 大小:4.26 MB
- 文档页数:24
世界主要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发展的状况及其分析世界主要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发展状况及其分析如下:1. 欧盟(European Union,EU):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欧盟以欧元区为核心,在经济贸易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欧盟通过建立内部市场和共同外部政策,实现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
然而,面临英国脱欧等挑战,欧盟仍需深化合作,并应对经济增长放缓等问题。
2. 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APEC是一个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和自由贸易的论坛。
亚太地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
然而,亚太地区仍面临不均衡发展和贸易保护主义等挑战,需要深化经济一体化,推动自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3.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AFTA):NAFTA是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间的贸易协定。
该协定使三个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大幅增强,但也存在贸易不平衡和劳工环境标准等问题。
近年来,美国政府决定重新谈判该协定,并于2020年签署了美墨加协定(USMCA)。
4. 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CO):SCO是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组成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该组织旨在推动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区域安全。
随着新成员加入和与其他国家的合作,SCO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总体而言,世界主要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自由贸易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给这些集团带来了挑战。
未来,各集团应加强合作,深化经济一体化,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讲义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已成为一种显著的趋势。
区域集团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这种合作形式旨在加强区域内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提高经济竞争力,实现共同发展。
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历程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
早期的区域经济合作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50 年代。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是区域集团化的重要开端。
它由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六国组成,旨在整合成员国的煤炭和钢铁资源,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0 世纪 60 年代,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相继成立,与欧洲煤钢共同体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
这一阶段,区域集团化的重点在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商品、人员、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重要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相继成立。
进入 21 世纪,区域集团化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合作领域也不断拓展,涵盖了贸易、投资、金融、科技等多个方面。
二、世界主要的经济区域集团1、欧洲联盟(EU)欧洲联盟是目前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集团。
它不仅实现了商品、服务、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还在货币、财政等政策方面进行了深度协调。
欧元的诞生是欧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成果,极大地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
欧盟的不断扩大和深化,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在国际贸易、气候变化等全球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2、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组成。
该区域集团的成立旨在促进三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得三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迅速增长。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产业转移导致的就业岗位流失等。
3、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涵盖了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众多经济体。
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和经济全球化
(1)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主要有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
①欧盟是由发达国家组成的;合作程度最高,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治一体化过渡。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体现了南北合作,由大国主导。
③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范围最广、规模最大;各国差异最大;松散性、开放性,合作程度较低。
学#科网
(2)经济全球化
①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科技发展的推动;交通和通讯手段进步,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局势相对稳定。
②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资本在全球的流动,实质是发达国家新一轮资本的全球扩张。
突出人自身,突出人的作用。
(2)文艺复兴肯定人和人性,强调人的价值。
(3)宗教改革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力,提倡个人宗教信仰的自由,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4)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的旗帜,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科学、自由、平等,反对特权等。
1.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1)建立:1944年,44个国家召开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2)组成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45年成立,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
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平衡等。
②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WB):1945年成立,成立初期宗旨是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3)内容: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保持固定的汇率和比价。
(4)作用①积极作用:有利于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促进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消极作用:它确立了美国在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成为美国经济扩张的工具。
2.关贸总协定(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1)背景:贸易保护主义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及美国积极的倡导。
(2)成立:1947年,英、法、美、中等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4)实质:它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也不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实际上起到了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5)影响: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标志: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标志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影响①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为美国的对外扩张和确立霸主地位提供了条件。
②在客观上,也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
[学考真题对练]1.(2018·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倡导“削减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组织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贸易组织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联合国B[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
【教材解读】区域性经济集团的特点及其内部关系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战后出现的新现象,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加强,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组织上通常表现为区域性经济集团。
所谓区域性经济集团,一般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通过正式的协定或条约而建立的共同经济机构。
这些目标一般包括:促进地区专业分工,发展规模经济,实现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消除贸易障碍,扩大地区市场容量,增进地区内部经济的依存关系,达到成员国之间的互利互惠和共同发展,并加强它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等。
区域性经济集团的特点目前世界上的区域性经济集团主要有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联盟等。
这些区域性经济集团虽然发展水平不同、组织形态各异,但是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第一,区域性经济集团是政府间的、官方性质的组织。
这种集团是由国家直接出面,通过缔结国际条约或协定而建立的,与跨国公司或民间组织越出一国范围,进行国际化活动有明显区别。
第二,区域性经济集团是一种有形的、契约性的组织,有自己的组织和机构,通过签订共同遵行的准则、协定,共同管理区域经济。
第三,区域性经济集团可行使部分主权。
为了协调区域内经济发展,集团往往要求成员国各自让渡部分主权。
在此基础上通过共同机构制定共同经济政策,并对每个成员国进行直接的、强制性的约束。
其它经济组织则没有这些特征。
第四,区域性经济集团所涉及的往往包括成员国关税、贸易、金融、货币以及工农业政策等各方面的协调合作。
这一点有别于部门或产品联合组织,后者只涉及一两个经济部门或某一种产品,如石油输出国组织。
第五,区域性经济集团除了经济领域的合作外,往往还包括政治、外交、军事、社会、科技等方面的政策协调与合作。
第六,区域性经济集团与世界性经济集团相比,在规模上有明显区别。
区域性经济集团的参加国往往是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而世界性经济集团则是面向世界各国,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