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广场坡度竖向设计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3
要掌握的数据一、消防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
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
2.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
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小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12m消防回车场。
(考虑到车行方便,及景观效果一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
回车场模式见下图(m)。
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
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m*12m,高层建筑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L”形“T”形“O”形注:图中下限值适用于小汽车(车长5m,最小转弯半径6m);上限值适用于大汽车(车长8~9m,最小转弯半径10m)二、车道1.道路纵坡居住区道路纵坡控制坡度(%)道路类型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L≤200m≤L≤600m非机动车道≥≤L≤50m≤L≤100m步行道≥≤≤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为坡长。
在地形坡度较大的个别困难地段,道路纵坡极限值不宜大于11%,其坡长不大于80m,路面应由防滑措施。
2.道路纵坡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
人行道横坡为%~%3.道路宽度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双车道:W=~(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7米)单车道:W=~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4.转弯半径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道路内路牙最小半径):车长不超过5米的三轮车、小型车。
园林竖向设计的原则与任务其主要涉及的事物有:竖向设计的一般原则以及竖向设计的基本步骤,竖向设计的任务及其目的园林竖向设计应与园林绿地总体规划同时进行。
在设计中,必须处理好自然地形和园林建筑工程中各单项工程(如园路、工程管线、园桥、构筑物、建筑等)之间的空间关系,做到园林工程经济合理、环境质量舒适良好、风景景观优美动人。
这是园林竖向设计的基本工程目标所在,而不仅仅是安排若干竖向标高数字以及使土方平衡的问题。
一、园林竖向设计的一般原则竖向设计是直接塑造园林立面形象的重要工作。
其设计质量的好坏,设计所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高低,设计的艺术水平如何,都将对园林建设的全局造成影响。
因此,在设计中除了要反复比较、深入研究、审慎落笔之外,还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设计原则。
1功能优先,造景并重进行竖向设计时,首先要考虑使园林地形的起伏高低变化能够适应各种功能设施的需要。
对建筑、场地等的用地,要设计为平地地形;对水体用地,要调整好水底标高、水面标高和岸边标高;对园路用地,则依山随势,灵活掌握,只控制好最大纵坡、最小排水坡度等关键的地形要素。
在此基础上,同时注重地形的造景作用,尽量使地形变化适合造景需要。
2.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对原有的自然地形、地势、地貌要深入分析,能够利用的就尽量利用;做到尽量不动或少动原有地形与现状植被,以便更好地体现原有乡土风貌和地方的环境特色。
在结合园林各种设施的功能需要、工程投资和景观要求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局部的、小范围的地形改造3.因地制宜,顺应自然造园应因地制宜,宜平地处不要设计为坡地,不宜种植处也不要设计为林地。
地形设计要顺应自然,自成天趣。
景物的安排、空间的处理、意境的表达都要力求依山就势,高低起伏,前后错落,疏密有致,灵活自由。
就低挖池,就高堆山,使园林地形合乎自然山水规律,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同时,也要使园林建筑与自然地形紧密结合,浑然一体,仿佛天然生就,难寻人为痕迹。
景观常用规范及尺度整理一、居住区道路规范1.道路宽度:1.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1.2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1.3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1.4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1.5 双车道:W=6.0~9.0m(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7米)单车道:W=3.5~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1.6 轮椅通过:W≥1.50m,轮椅交错:W≥1.80m。
1.7 尽端式道路的长度: L<120.0m,1.8尽端回车场: S>12.0mx12.0m。
1.9 人行道人行道宽:不小于1m,并按照0.5的倍级递增。
路牙要求:车行与人行道之间路牙地面高度在100~200之间;人行与草坪之间宜0~120。
2.道路横坡: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1.5%-2.5%。
人行道横坡为1.0%-2.0%3.转弯半径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道路内路牙最小半径)6.0m:车长不超过5米的三轮车、小型车。
9.0m:车长6-9米的一般二轴载重汽车、中型车。
12.0m:车长10米以上的的铰接车、大型货车、大型客车等大型车。
基地出入口转弯半径应适量加大。
4.道路与建筑物间距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的最小距离(m)表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2.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边缘之路面边线;当小区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缘。
3.建、构筑物无组织排水,则为散水边缘至道路边缘。
二、消防通道设计规范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的居住区内宜设有消防车道,其转弯半径不应小于6m高层(指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消防车道设计要求:1.高层住宅的周围应设有环形车道,其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2m(有些地方是9米)。
园林景观常规尺⼨(消防车道、⼈⾏道、停车场、踏步与坡度、空间尺度)景观设计要掌握得数据⼀、消防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于4m。
转弯半径不应⼩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不应⼩于4m,供消防车操作得场地坡度不宜⼤于3%。
0o1S2uG。
2、⾼层建筑得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
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层建筑外墙宜⼤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于120m,应设置不⼩于12m*12m消防回车场。
(考虑到车⾏⽅便,及景观效果⼀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
回车场模式见下图(m)。
cLbw2s0。
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
多层建筑群回车场⾯积不应⼩于12m*12m,⾼层建筑回车场⾯积不宜⼩于15m*15m,供⼤型消防车得回车场不宜⼩于18m*18m。
IPIhCyf。
“L”形“T”形“O”形注:图中下限值适⽤于⼩汽车(车长5m,最⼩转弯半径6m);上限值适⽤于⼤汽车(车长8~9m,最⼩转弯半径10m)tXk838A。
⼆、车道1、道路纵坡1、1居住区道路纵坡控制坡度(%)道路类型最⼩纵坡最⼤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纵坡机动车道≥0、2≤8、0L≤200m≤5、0L≤600m⾮机动车道≥0、2≤3、0L≤50m≤2、0L≤100m步⾏道≥0、2≤8、0≤4、0注:1、摘⾃《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2、L为坡长。
1、2在地形坡度较⼤得个别困难地段,道路纵坡极限值不宜⼤于11%,其坡长不⼤于80m,路⾯应由防滑措施。
VsvN3nE。
2、道路纵坡机动车、⾮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1、5%~2、5%。
⼈⾏道横坡为1、0%~2、0%3、道路宽度3、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于20m。
3、2 ⼩区级道路:路⾯宽6、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得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得不宜⼩于14m;⽆供热管线得不宜⼩于10m;wT8KVUr。
广场坡度场地排雨水一、人工排水系统(一)地表雨水排除方式自然排水暗管排水明沟排水(便宜、技术简单)(二)场地排水坡度自然地面、人工地面(详表——摘自《建筑设计资料集》)例:0.3%≤粘土地面≤5%绿地:适宜坡度0.5%~1.0%广场兼停车场:适宜坡度0.2%~0.5%(三)场地排水方案1、建筑物标高和道路标高的协调关系(1)一般道路标高比地坪标高底0.25~0.30m,场地雨水通过道路两侧排除。
(2)建筑物低于道路时,散水处设明沟或暗沟2、绿地部分需要排除的地表水,适宜坡度0.5%~1.0%。
不超过10%的坡道宜于人活动和草皮生长。
3、广场和停车场(1)广场设计坡度——0.3≤平原地区≤1%停车场——最小坡度0.3%。
平行通道方向纵坡≤1%,横坡≤3%(2)与广场相连的道路——0.5~2%,困难时≤7%与停车场相连的道路——0.5~2%,困难时≤7%(3)积雪寒冷地区广场——≤6%(且出入口处设置≤2%的缓坡)(4)广场、停车场,符合下列情况,宜采用划区分散排水方式a、单向尺寸大于或等于150米b、地面纵坡≥2%且单向尺寸大于或等于100米4、体育运动场地(1)体育场a、每分钟排除10.8mm/平米b、三个排水分区——跑道横坡1%、2%,纵坡应≤1%(2)矩形场地排水坡形式:双坡式、横坡式、纵坡式、斜坡式排球场——0.5%羽毛球场——草皮≥2%,混凝土≥0.83%篮球场地——混凝土≥0.83%网球场——非透水型0.83%,透水型0.3~0.4%5、挡土墙二、排水沟(涵洞)设计流量计算三、常见排水设施布置(一)雨水口1、积水点的判断,图4-60交叉口雨水口分布。
2、一个雨水口汇水面积约2500~5000平米3、道路雨水口间距根据不同纵坡的规定(见表——摘自《建筑设计资料集》)例:道路纵坡0.3~0.4时,雨水口间距30~40米(二)排水沟1、梯形沟2、矩形沟(最常用)沟深≥200,沟宽≥400,纵坡≥0.3%四、场地防排洪城市重要程度分类(按人口)5.3 竖向5.3.1 建筑基地地面和道路坡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2%,地面坡度大于8%时宜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2 基地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8%,其坡长不应大于200m,在个别路段可不大于11%,其坡长不应大于8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5%,其坡长不应大于600m;横坡应为1%~2%;3 基地非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3%,其坡长不应大于5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2%,其坡长不应大于1OOm;横坡应为1%~2%;4 基地步行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8%,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4%,横坡应为1%~2%;5 基地内人流活动的主要地段,应设置无障碍人行道。
园林景观常规尺⼨(消防车道、⼈⾏道、停车场、踏步与坡度、空间尺度)要掌握的数据⼀、消防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于4m。
转弯半径不应⼩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不应⼩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于3%。
2.⾼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
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层建筑外墙宜⼤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于120m,应设置不⼩于12m*12m消防回车场。
(考虑到车⾏⽅便,及景观效果⼀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
回车场模式见下图(m)。
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
多层建筑群回车场⾯积不应⼩于12m*12m,⾼层建筑回车场⾯积不宜⼩于15m*15m,供⼤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于18m*18m。
“L”形“T”形“O”形注:图中下限值适⽤于⼩汽车(车长5m,最⼩转弯半径6m);上限值适⽤于⼤汽车(车长8~9m,最⼩转弯半径10m)⼆、车道1.道路纵坡居住区道路纵坡控制坡度(%)道路类型最⼩纵坡最⼤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纵坡机动车道≥≤L≤600m⾮机动车道≥≤L≤50m≤L≤100m步⾏道≥≤≤注:1.摘⾃《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为坡长。
在地形坡度较⼤的个别困难地段,道路纵坡极限值不宜⼤于11%,其坡长不⼤于80m,路⾯应由防滑措施。
2.道路纵坡机动车、⾮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
⼈⾏道横坡为%~%3.道路宽度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于20m。
⼩区级道路:路⾯宽~;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于14m;⽆供热管线的不宜⼩于10m;组团路:路⾯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于10m;⽆供热管线的不宜⼩于8m;宅间⼩路:路⾯宽不宜⼩于;双车道:W=~(场地主⼲道双车道宽度,⼩型车双车道最⼩宽6⽶,⼤型车双车道最⼩宽7⽶)单车道:W=~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4.转弯半径机动车最⼩转弯半径:(道路内路⽛最⼩半径):车长不超过5⽶的三轮车、⼩型车。
景观设计坡度规范⼤全⼀些关于坡度的资料来源:徐姝妮的⽇志道路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0.3.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道路类别最⼩纵坡最⼤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纵坡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步⾏道≥0.5 ≤8.0 ≤4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机动车混⾏的道路,其纵坡宜按⾮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 ⼭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8.0.4.1 车⾏与⼈⾏宜分开设置⾃成系统;8.0.4.2 路⽹格式应因地制宜;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8.0.4.4路⾯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8.0.5.1⼩区内主要道路⾄少应有两个出⼊⼝;居住区内主要道路⾄少应有两个⽅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数应控制,其出⼊⼝间距不应⼩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于4m×4m消防车通道。
⼈⾏出⼝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通道;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不宜⼩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8.0.5.3进⼊组团的道路,既应⽅便居民出⾏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应设置为残疾⼈通⾏的⽆障碍通道。
通⾏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于2.5m,纵坡不应⼤于2.5%;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于120m,并应设不⼩于12m×12m的回车场地;8.0.5.6当居住区内⽤地坡度⼤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车的坡道;8.0.5.7在多雪严寒的⼭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柔性路⾯;8.0.5.8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建筑物、构筑物的最⼩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道路边缘⾄建、构筑物量⼩距离(m)表8.0.5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区路组团路及宅间⼩路建筑物⾯向道路⽆出⼊⼝⾼层5 多层3 3 3 2 2 有出⼊⼝- 5 2.5建筑物⼭墙⾯向道路⾼层4 多层2 2 2 1.5 1.5 围墙⾯向道路1.5 1.5 1.5 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区路、组团路及宅间⼩路的边缘指路⾯边线。
结合场地的自然地形特点、平面功能布局与施工技术条件,在研究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之间的高程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土方量,因地制宜地确定建筑、道路的竖向位置,合理地组织地面排水、有利于地下管线的敷设,并解决好场地内外的高程衔接。
竖向设计的基本任务:• 进行场地地面的竖向布置• 确定建、构筑物的高程• 拟定场地排水方案• 安排场地的土方工程• 设计有关构筑物①满足建、构筑物的使用功能要求②结合自然地形、减少土方量③满足道路布局合理的技术要求④解决场地排水问题⑤满足工程建设与使用的地质、水文等要求⑥满足建筑基础埋深、工程管线敷设的要求地形图——地形测绘图(1:500、1:1000)(0.05-1.00等高线)(50-100m纵横坐标网)建设场地的地质条件资料场地平面布局——场地内的建、构物场地道路布置场地排水与防洪方案地下管线的情况填土土源与弃土地点设计说明书、竖向布置图、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土方图平坡式:台阶式:自然地面坡度划分:平坡、缓坡、中坡、陡坡、急坡1、台阶式1)台阶式布置:台阶的尺寸:需要宽度、容许宽度容许的宽度:B=(175~180)× H填 / i地-i整一般整平坡度应在0.5%——2%2)台阶的高度:相邻台阶之间的高差称为台阶高度。
台阶高度主要取决于场地自然地形横向坡度和相邻台阶之间的功能关系、交通组织及其技术要求。
台阶高差一般以3.0——4.0m为宜(最高4.0——6.0m),以免道路坡道过长、交通组织困难并增加挡土墙等支挡结构工程量。
台阶高度也不宜过低,一般不小于1.0m。
3)相邻台阶的连接方式:边坡处理和挡土墙:边坡:4)按降雨量划分台阶高度:5)两个的关系:护坡是建筑在边坡上的附属工程,是起保护边坡不被雨水冲刷或边坡绿化作用的,而挡土墙是为了保护高路基减少放坡或保护河道等作用,它们之间没有特别的关系,有的护坡底角(力点)作用在挡土墙上,它们可以是单独的,也可以两两相帮衬,但护坡必须在边坡上。
三、竖向布置的任务:1.选择建筑地坪标高和广场等的标高及其连接关系。
2.确定道路标高和坡度。
3.拟定场地排水系统,保证地面排水通畅,不积水。
4.确定场地平土标高,计算土石方填、挖工程量,力求填挖总量最小,并接近平衡5.合理布置竖向设计必要的工程设施(挡土墙、护坡等)和排水构筑物(排水沟、排洪沟、截洪沟等)。
我国现行的相关规范与标准主要有: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2、《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3、《防洪标准》第一节竖向设计的基本知识一、场地设计地面形式计成平坡式、台地式及混合式。
1)当自然地形坡度小于8%时,可采用平坡式布置。
2)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时,可采用台地式布置。
台地高度以为1.5~3.0m,台地之间应设挡土墙或护坡联系。
3)采用混合式布置时,台地的划分应与场地的功能和使用性质相协调。
下图为平坡式:下图为台地式:二、设计地面与自然地面的连接·边坡边坡是一段连续的斜坡面。
为了保证土体和岩石的稳定,斜坡面必须具有稳定的坡度,称为边坡坡度,一般用高宽比表示。
·挡土墙挡土墙是主要承受土压力,防止土体塌滑的墙式构筑物,多用砖、毛石和混凝土建造。
当设计地面和自然地形之间有一定高差时,或处在不良地质处,或者易受水流冲刷导致坍塌滑动的边坡,当采用一般铺砌护坡不能满足防护要求时,或者用地受限制地段,宜设置挡土墙。
下图为重力式挡土墙:·建筑物与边坡或挡土墙的距离要求高度大于2m的挡土墙和护坡的上缘与建筑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其下缘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99)挡土墙和护坡上、下缘距建筑2m,已可满足布设建筑物散水、排水沟及边缘种植槽的宽度要求。
但上、下缘有所不同的是上缘与建筑物距离还应包括挡土墙顶厚度(高差大于1.5m时,应在挡土墙或坡比值大于0.5的护坡顶面加设安全防护设施),种植槽应可种植乔木,至少应有1. 2m以上宽度,故应保证3m。
1总则 1.0.1为规范城市⽤地竖向规划基本技术要求,提⾼城市规划质量和规划管理⽔平,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于各类城市的⽤地竖向规划。
1.0.3城市⽤地坚向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1安全、适⽤、经济、美观; 2充分发挥⼟地潜⼒,节约⽤地; 3合理利⽤地形、地质条件,满⾜城市各项建设⽤地的使⽤要求; 4减少⼟⽯⽅及防护⼯程量; 5保护城市⽣态环境,增强城市景观效果。
1.0.4城市⽤地坚向规划根据城市规划各阶段的要求,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制定利⽤与改造地形的⽅案; 2确定城市⽤地坡度、控制点⾼程、规划地⾯形式及场地⾼程; 3合理组织城市⽤地的⼟⽯⽅⼯程和防护⼯程; 4提出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景观的规划要求。
1.0.5城市⽤地竖向规划除执⾏本规划外,尚应符合国家现⾏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城市⽤地竖向规划verticalplanningonurbanfield 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道路交通、地⾯排⽔、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的综合要求,对⾃然地形进⾏利⽤、改造,确定坡度、控制⾼程和平衡⼟⽯⽅等⽽进⾏的规划设计。
2.0.2⾼程elevation 以⼤地⽔准作为基准⾯,并作零点(⽔准原点)起算地⾯各测量点的垂直⾼度。
2.0.3⼟⽯⽅平衡equalofcutandfill 在某⼀地域内挖⽅数量与填⽅数量平衡。
2.0.4防护⼯程protectionengineering 防⽌⽤地受⾃然危害或⼈为活动影响造成⼟体破坏⽽设置的保护性⼯程。
如护坡、挡⼟墙、堤坝等。
2.0.5护坡slopeprotection 防⽌⽤地⼟体边坡变迁⽽设置的斜坡式防护⼯程,如⼟质或砌筑型等护坡⼯程。
2.0.6挡⼟墙retaining 防⽌⽤地⼟体边坡坍塌⽽砌筑的墙体。
2.0.7平坡式tinyslopestyle ⽤地经改造成为平缓斜坡的规划地⾯形式。
2.0.8台阶式stagestyle ⽤地经改造成为阶梯式的规划地⾯形式。
景观设计要掌握的数据一、消防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
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2。
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
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
小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12m消防回车场.(考虑到车行方便,及景观效果一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
回车场模式见下图(m)。
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m*12m,高层建筑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L"形“T”形“O”形注:图中下限值适用于小汽车(车长5m,最小转弯半径6m);上限值适用于大汽车(车长8~9m,最小转弯半径10m)二、车道1.道路纵坡1.1居住区道路纵坡控制坡度(%)道路类型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2≤8。
0L≤200m≤5。
0L≤600m非机动车道≥0。
2≤3。
0L≤50m≤2.0L≤100m步行道≥0.2≤8.0≤4.0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2.L为坡长。
1.2在地形坡度较大的个别困难地段,道路纵坡极限值不宜大于11%,其坡长不大于80m,路面应由防滑措施。
2。
道路纵坡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1.5%~2.5%。
人行道横坡为1.0%~2。
0%3.道路宽度3.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3。
2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
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3。
3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3.4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
道路景观
1设计原则:
1.1明确的导向性:通过道路的尺度、路面质地、材料色彩的选择强调道路级别。
1.2强化观景视线: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交叉口设置绿地环岛,内种植物,形
成重要的视线焦点。
1.3便捷的连通性:休闲性人行步道、园道串连花台、亭廊、水景、游乐场等,
1.4形成休闲空间的有序展开。
2道路类别:
宅间小路1独立的人行休闲步道,
2与绿地间为缘石
3在单元入口处扩大为场地
道路宽度1.5米2.1下表:道路断面参考图
3道路材料
4道路装置
4.1道牙
4.2边沟
4.3路障、车档
4.4隔离带、环岛
4.5减速装置
4.6入口装置
4.7竖向设计:
坡度:。
要掌握的数据一、消防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
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
2.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
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小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12m消防回车场。
(考虑到车行方便,及景观效果一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
回车场模式见下列图(m)。
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
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m*12m,高层建筑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L形〞“T形〞“O〞形注:图中下限值适用于小汽车(车长5m,最小转弯半径6m);上限值适用于大汽车(车长8~9m,最小转弯半径10m)二、车道1.道路纵坡居住区道路纵坡控制坡度(%)道路类型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L≤200m≤L≤600m非机动车道≥≤L≤50m≤L≤100m步行道≥≤≤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标准设计标准? (GB50180—93)(2002年版)为坡长。
在地形坡度较大的个别困难地段,道路纵坡极限值不宜大于11%,其坡长不大于80m,路面应由防滑措施。
2.道路纵坡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
人行道横坡为%~%3.道路宽度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双车道:W=~(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7米)单车道:W=~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4.转弯半径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道路内路牙最小半径):车长不超过5米的三轮车、小型车。
有关社团副团长工作设想关于社团副团长的工作设想一、常规工作如竞选成功,我会从下面工作展开。
(1)观摩、学习竞选期间回顾总结自己各方面经历及经验。
学习其他竞选者的优点长处。
总结工作设想。
(2)暑假-9月:新上任部长角长总结工作设想。
(3)9月:社团纳新20__级的学生将成为新一届外语协会的基础,将是外语协会开展的活动的主要对象。
尽可能地将20__级优秀新生纳入社联之中,便于活动的开展。
首先要让新生了解社联,社联开展的活动作于他们课余生活的一项补充,是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另外,会员缴的会费将成为外语协会的主要经费来,所以,纳新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外语协会的活动是否有足够的群众基础。
(4)10月初-12月:各语角协会自行开展常规活动这一段时间主要是针对20__级院内外新生开展,活动重点进行加强干事之间的友谊、了解外语、了解外语协会以及各语角的活动,熟悉语角主要活动内容。
另一方面向其他院新生介绍外国文化,外国语言,同时加强与外教的交流,展现外国语学院的文化。
(5)总结工作重点是角长会长进行上学期的工作总结,汲取经验教训。
在下学期的活动有所进步。
第二学期(6)2月-3月:各语角协会开展常规活动(7)3月-4月:外语文化艺术节准备及开展“外语艺术文化节”及开幕式闭幕式是第二学期的工作重点,外语艺术文化节旨在展示外语艺术及文化,展示学院学生风采,进一步激发各语教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积极打造优秀的活动,同时不断提社团活动的层次和水平,也为广大同学充分展示和锻炼自我,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此次“外语艺术文化节”活动计划持续二个月左右,以便有更充足的时间策划、准备。
在老牌如日语角“动漫配音大赛”,英语角“歌曲大赛”“图片文化展”等节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活动的展开。
(8)4月底:总结工作总结工作包括:评选年度社团“优秀协会”、“优秀社团干部”、“优秀社团团员”等;期末做好各部门的学年工作总结。
(9)5月底:换届选拔工作换届工作是外语协会的重中之重,各协会会长是社团联合会的主心骨,社团联合会开展各项活动的主要负责人,选取有上进心、责任心,敢于承担的同学担任会长,是社团联合会工作组织运行的第一步。
居住区设计规范第一部分住宅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一. 总平面设计1. 间距1.1 建筑平面搭接错位时,h值(净尺寸)不宜大于2.4m,以免影响采光。
2. 消防2.1 总图中应做好消防车道及消防车登高面设计,注意人车分流;当消防车道下面为地下室时,结构应考虑消防车总重300KN荷载。
2.2 登高面2.2.1 登高面宜在用地红线内解决,条件限制时可利用绿化带作登高面,但绿化带下应设硬地,并按消防车总重300KN计算。
2.2.2 当建筑物凹入处进深不大于4m(净宽)时,该凹入范围可计入1/4周边长度算作登高面;如凹槽宽度不大于2.5m(净宽),该宽度可不计入建筑周边总长度。
2.3 消防车道2.3.1 高层建筑周围宜设环形或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18m×18m回车场。
2.3.2 消防车最小转弯半径:高层12m,多层9m。
2.3.3 消防车道最小宽度:登高面处6m,其它处4m。
2.3.4 消防车道的坡度:登高面≯1%,其它处≯7%。
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1500mm转弯半径:12m(小区道路转弯处保证视线通透,种植灌木时高度应小于0.6 m,其枝叶不应伸入至路面空间内)万科集团园林景观设计细则一、总体设计要求1 整体规划注重形成项目地貌,同时考虑的土方平衡。
2 要重点考虑小区内部之重点部位,如销售厅周边、会所周边及小区主入口等设计。
3 景观设计师要与建筑师进行充分的合作与沟通,配合建筑设计院对建筑立面风格设计、土方工程量、护坡、基础处理等提出合理化建议。
4 设计必须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发展商的预算范围内,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武汉地区的实际状况:当地树种、当地材料、施工水平等因素,不应选用过于昂贵的装饰材料及过于繁琐的施工工艺,力争用较低的价格获得优良的效果。
处理地型尽可能减少挡土墙的出现,减低其工程造价,并能提出巧妙构思解决高差问题。
5 项目环境设计适当考虑无障碍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常用规范摘抄一、《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第条硬底人工水体旳近岸2.0m范围内旳水深,不得不小于0.7m,达不到此规定旳应设护栏。
无护栏旳园桥、汀步附近2.0m范围以内旳水深不得不小于0.5m。
第条溢水口旳口径应考虑常年降水资料中旳一次性最高降水量。
第条护岸顶与常水位旳高差,应兼顾景观、安全、游人近水心理和防止岸体冲刷。
第条园路宽度宜符合表5.1.2旳规定。
园路宽度(m)表第条园路线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物、铺装场地及其他设施结合,形成完整旳风景构图;二、发明持续展示园林景观旳空间或欣赏前方景物旳透视线;三、路旳转折、衔接通顺,符合游人旳行为规律。
第条主路纵坡宜不不小于8%,横坡宜不不小于3%,粒料路面横坡宜不不小于4%,纵、横坡不得同步无坡度。
山地公园旳园路纵坡应不不小于12%,超过12%应作防滑处理。
主园路不适宜设梯道,必须设梯道时,纵坡宜不不小于36%。
第条支路和小路,纵坡宜不不小于18%。
纵坡超过15%路段,路面应作防滑处理;纵坡超过18%,宜按台阶、梯道设计,台阶踏步数不得少于2级,坡度不小于58%旳梯道应作防滑处理,宜设置护栏设施。
第条常常通行机动车旳园路宽度应不小于4m,转弯半径不得不不小于12m。
第条园路在地形险要旳地段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第条通往孤岛、山顶等卡口旳路段,宜设通行复线;必须沿原路返回旳,宜合适放宽路面。
应根据路段行程及通行难易程度,合适设置供游人短暂休憩旳场所及护栏设施。
第条通行车辆旳园桥在正常状况下,汽车荷载等级可按汽车-10级计算。
第条非通行车辆旳园桥应有制止车辆通过旳措施,桥面人群荷载按3.5kN/m2计算。
第条作用在园桥栏杆扶手上旳竖向力和栏杆顶部水平荷载均按1.0 kN/m 计算。
第条游览、休憩、服务性建筑物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与地形、地貌、山石、水体、植物等其他造园要素统一协调;二、层数以一层为宜,起主题和点景作用旳建筑高度和层数服从景观需要;三、游人通行量较多旳建筑室外台阶宽度不适宜不不小于1.5m;踏步宽度不适宜不不小于30cm,踏步高度不适宜不小于16cm;台阶踏步数不少于2级;侧方高差不小于1.0 m旳台阶,设护栏设施;四、建筑内部和外缘,凡游人正常活动范围边缘临空高差不小于1.0 m处,均设护栏设施,其高度应不小于1.05 m;高差较大处可合适提高,但不适宜不小于1.2 m;护栏设施必须结实耐久且采用不易攀登旳构造,其竖向力和水平荷载应符合本规范第条旳规定;五、有吊顶旳亭、廊、敞厅,吊顶采用防潮材料;六、亭、廊、花架、敞厅等供游人坐憩之处,不采用粗糙饰面材料,也不采用易刮伤肌肤和衣服旳构造。
竖向设计注意事项1设计基本要求1、室内地坪应高于室外地坪,当因地形或景观设计需要,无法满足要求时,应及时通知甲方协调处理或增加防水、截水等措施,避免室内返水、受潮。
2、小区出入口、建筑出入口和周边园路的竖向关系,是否做到雨水外排。
当建筑出入口平台形式与联系路面地坪标高有冲突时,应结合实际调整入户台阶、残疾人坡道的设计形式,并应及时通知甲方及建筑院。
3、居住区内地库顶板绿化覆土层厚度不能随意更改,大面积花园的微地形设计、局部堆坡应满足结构预留荷载。
4、当地库顶板覆土及荷载指标无法达到景观设计理想值时,方案设计应重点考虑其可实施性,植物设计需重点考虑抗风能力、生长力及所需覆土深度及根系的穿透力,不宜设计超出地库结构承载水平的景观构筑物或大型乔木,当必须设置时,构筑物基础或乔木土球尽可能落于地库柱点位置,其次为主梁位置,同时与结构工程师协商解决方法。
2设计控制要点1、居住区内地库顶板上设计的泳池、亭、台等大型构筑物应复核,满足原结构设计荷载要求。
2、地库四周临界线尽可能不设计跨地库顶板硬质场地、硬质水池、景观构筑物等设施,避免因地基不均沉降导致地面硬质景观设施开裂。
3、部分地区(如深圳)对人防全埋的特殊要求,不允许随意降低人防范围边界场地标高,该部分的随意修改可能导致设计返工,审查难以通过。
3设计常见问题1、道路坡度设置不合理,同时不满足规范要求,不符合行人和车辆的安全要求。
2、建筑物底层入口竖向标高设计不适宜,导致室外地面水回流。
3、居住区地库顶板之上的微地形设计,高低起伏变化太大,超过顶板结构设计荷载要求,对地库顶板造成破坏。
4、居住区地库顶板之上构筑物荷载过大,超过设计范围,对地库顶板造成破坏。
5、跨地库顶板设置硬质场地、硬质水池、景观构筑物等设施,导致因地基不均沉降发生硬质景观设施开裂▲ 流线型的挡土墙添增了场地的优雅气息。
▲ 毛石挡土墙设计解决高差的同时,营造粗犷美。
▲ 台阶结合阶梯式种植营造简洁纯粹的景观。
汽车道路坡度:常用0.3%-6.0%,最大8%
消防车道坡度:常用0.3%-6.0%,最大9%(登高面2%)轮椅坡道:常用0.3%-6.0%,最大8%
自行车专用道坡度:常用0.3%□-1.5%,最大5%
步行道坡度:常用0.3%-8.0%,超过8%改为台阶
停车场坡度:常用0.3%-1.0%,最大5%
广场坡度:常用0.3%-1.0%,最大2%
运动场坡度:常用0.2%-0.5%,最大1.5%
中、高乔木种植:57%(30度)
草坪修剪作业面:33%
草皮坡面最大坡度:100%(45度)
景观坡度竖向设计规范
广场坡度——场地排雨水
一、人工排水系统
(一)地表雨水排除方式
自然排水
暗管排水
明沟排水(便宜、技术简单)
(二)场地排水坡度
自然地面、人工地面(详表——摘自《建筑设计资料集》)
例:0.3%≤粘土地面≤5%
绿地:适宜坡度0.5%~1.0%
广场兼停车场:适宜坡度0.2%~0.5%
(三)场地排水方案
1、建筑物标高和道路标高的协调关系
(1)一般道路标高比地坪标高底0.25~0.30m,场地雨水通过道路两侧排除。
(2)建筑物低于道路时,散水处设明沟或暗沟
2、绿地
部分需要排除的地表水,适宜坡度0.5%~1.0%。
不超过10%的坡道宜于人活动和草皮生长。
3、广场和停车场
(1)广场设计坡度——0.3≤平原地区≤1%
停车场——最小坡度0.3%。
平行通道方向纵坡≤1%,横坡≤3%
(2)与广场相连的道路——0.5~2%,困难时≤7%
与停车场相连的道路——0.5~2%,困难时≤7%
(3)积雪寒冷地区广场——≤6%(且出入口处设置≤2%的缓坡)
(4)广场、停车场,符合下列情况,宜采用划区分散排水方式
a、单向尺寸大于或等于150米
b、地面纵坡≥2%且单向尺寸大于或等于100米
4、体育运动场地
(1)体育场
a、每分钟排除10.8mm/平米
b、三个排水分区——跑道横坡1%、2%,纵坡应≤1%
(2)矩形场地
排水坡形式:双坡式、横坡式、纵坡式、斜坡式
排球场——0.5%
羽毛球场——草皮≥2%,混凝土≥0.83%
篮球场地——混凝土≥0.83%
网球场——非透水型0.83%,透水型0.3~0.4%
二、常见排水设施布置
(一)雨水口
1、积水点的判断,图4-60交叉口雨水口分布。
2、一个雨水口汇水面积约2500~5000平米
3、道路雨水口间距根据不同纵坡的规定(见表——摘自《建筑设计资料集》)
例:道路纵坡0.3~0.4时,雨水口间距30~40米
(二)排水沟
1、梯形沟
2、矩形沟(最常用)沟深≥200,沟宽≥400,纵坡≥0.3%
三、场地防排洪
城市重要程度分类(按人口)
1建筑基地地面和道路坡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1、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2%,地面坡度大于8%时宜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1.2、基地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8%,其坡长不应大于200m,在个别路段可不大于11%,其坡长不应大于8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5%,其坡长不应大于600m;横坡应为1%~2%;
1.3、基地非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3%,其坡长不应大于5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2%,其坡长不应大于1OOm;横坡应为1%~2%;
1.4、基地步行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8%,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4%,横坡应为1%~2%;
1.5、基地内人流活动的主要地段,应设置无障碍人行道。
注:山地和丘陵地区竖向设计尚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2、建筑基地地面排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2.1、基地内应有排除地面及路面雨水至城市排水系统的措施,排水方式应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确定,有条件的地区应采取雨水回收利用措施;
2.2、采用车行道排泄地面雨水时,雨水口形式及数量应根据汇水面积、流量、道路纵坡长度等确定;
2.3、单侧排水的道路及低洼易积水的地段,应采取排雨水时不影响交通和路面清洁的措施。
3、建筑物底层出入口处应采取措施防止室外地面雨水回流。
广场坡度:0.3-3% (最好0.5-2%)
排水坡度绿地:适宜坡度0.5%~1.0%
广场兼停车场:适宜坡度0.2%~0.5%(0.5%正常情况下,汽车没有手刹最大坡度)
停车场:与车道方向平行纵坡1%,与车道方向垂直横坡3%
残疾人轮椅基地通行坡度:最好小于2.5%且大于2.5米宽
建筑物之间详细竖向布置指建筑物室内、外地坪,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地坪标高的确定。
应引导室外雨水顺利排除,避免室外雨水流入建筑内,以保证建筑物之间交通良好。
场地建筑至道路坡度最好为:1%-3%,一般允许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