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减震器结构原理详解

汽车减震器结构原理详解

汽车减震器结构原理详解
汽车减震器结构原理详解

汽车减震器结构原理详解

每次讲到汽车悬架的减震器,我总是举上面提到的例子,到目前为止,多数人还认为在反弹后要经过几次反复车身才能趋于稳定,这样的减震器效果是好的。事实上这是错误的,当我们压下车身并松开后,在弹簧力作用下车身要反弹,反弹后趋于稳定的减震器效果是好的。

为什么呢?

先要搞清楚汽车减震器起什么作用?有人会说了,当然起减震作用。又问减震器给什么部件减震?你可能回答当然是给车身减震。实际上减震器给弹簧减震,看看下面的图就明白

了!

汽车悬架中减震器和弹簧组合安装图

在汽车悬架中,减震器总是和弹簧配合使用,当我们压下车身的一角时,实际压缩的是弹簧,同时相应的摆臂摆转。当松开车身后,在弹簧力下车身要反弹,此时减震器对弹簧的反弹起到阻尼作用,即在反弹后趋于稳定。如果没有减震器,弹簧在反弹后会再次被压缩再反弹,表现为车身多次反弹后趋于稳定。所以说减震器是为汽车悬架的弹簧在反弹时起到阻尼减震的作用。

汽车减震器结构图

(汽车行业)汽车避震系统

(汽车行业)汽车避震系 统

舒适性是轿车最重要的使用性能之壹。舒适性和车身的固有振动特性有关,而车身的固有振动特性又和悬架的特性相关。所以,汽车悬架是保证乘坐舒适性的重要部件。同时,汽车悬架做为车架(或车身)和车轴(或车轮)之间作连接的传力机件,又是保证汽车行驶安全的重要部件。因此,汽车悬架往往列为重要部件编入轿车的技术规格表,作为衡量轿车质量的指标之壹。 汽车悬架包括弹性元件,减振器和传力装置等三部分,这三部分分别起缓冲,减振和力的传递作用。从轿车上来讲,弹性元件多指螺旋弹簧,它只承受垂直载荷,缓和及抑制不平路面对车体的冲击,具有占用空间小,质量小,无需润滑的优点,但由于本身没有摩擦而没有减振作用。减振器指液力减振器,是为了加速衰减车身的振动,它是悬架机构中最精密和复杂的机械件。传力装置是指车架的上下摆臂等叉形刚架、转向节等元件,用来传递纵向力,侧向力及力矩,且保证车轮相对于车架(或车身)有确定的相对运动规律。 汽车悬架的形式分为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俩种:非独立悬架的车轮装在壹根整体车轴的俩端,当壹边车轮跳动时,影响另壹侧车轮也作相应的跳动,使整个车身振动或倾斜,汽车的平稳性和舒适性较差,但由于构造较简单,承载力大,目前仍有部分轿车的后悬架采用这种型式。 独立悬架的车轴分成俩段,每只车轮用螺旋弹簧独立地安装在车架(或车身)下面,当壹边车轮发生跳动时,另壹边车轮不受波及,汽车的平稳性和舒适性好。但这种悬架构造较复杂,承载力小。现代轿车前后悬架大都采用了独立悬架,且已成为壹种发展趋势。独立悬架的结构分有烛式、麦弗逊式、连杆式等多种,其中烛式和麦克弗逊式形状相似,俩者都是将螺旋弹簧和减振器组合在壹起,但因结构不同又有重大区别。烛式采用车轮沿主销轴方向移动的悬架形式,形状似烛形而得名。特点是主销位置和前轮定位角不随车轮的上下跳动而变化,有利于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麦克弗逊式是绞结式滑柱和下横臂组成的悬架形式,减振器可兼做转向主销,转向节能够绕着它转动。特点是主销位置和前轮定位角随车轮的上下跳动而变化,这点和烛式悬架正好相反。这种悬架构造简单,布置紧凑,前轮定位变化小,具有良好的行驶稳定性。所以,目前轿车使用最多的独立悬架是麦弗逊式悬架。 关于麦弗逊悬架,车坛历史上仍有这么壹段记载。麦弗逊(Mcpherson)是美国伊利诺斯州人,1891年生。大学毕业后他曾在欧洲搞了多年的航空发动机,且于1924年加入了通用汽车X公司的工程中心。30年代,通用的雪佛兰分部想设计壹种真正的小型汽车,总设计师就是麦弗逊。他对设计小型轿车非常感兴趣,目标是将这种四座轿车的质量控制在0.9吨以内,轴距控制在2.74米以内,设计的关键是悬架。麦弗逊壹改当时盛行的板簧和扭杆弹簧的前悬架方式,创造性地将减振器和螺旋弹簧组合在壹起,装在前轴上。实践证明这种悬架形式的构造简单,占用空间小,而且操纵性很好。后来,麦弗逊跳槽到福特,1950年福特在英国的子X公司生产的俩款车,是世界上首次使用麦弗逊悬架的商品车。麦弗逊悬架由于构造简单,性能优越的缘故,被行家誉为经典的设计。 现代轿车的悬架都有减振器。当轿车在不平坦的道路上行驶,车身会发生振动,减振器能迅速衰减车身的振动,利用本身的油液流动的阻力来消耗振动的能量。当车架和车轴相对运动时,减振器内的油液会通过壹些窄小的孔、缝等通道反复地从壹个腔室流向另壹个腔室,这时孔壁和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内的分子间的摩擦形成了对车身振动的阻力,这种阻力工程上称为阻尼力。阻尼力会将车身的振动能转化为热能,且被油液和壳体所吸收。人们为了更好地实现轿车的行驶平稳性和安全性,将阻尼系数不固定在某壹数值上,而是能随轿车运行的状态而变化,使悬架性能总是处在最优的状态附近。因此,有些轿车的减振器是可调式的,将阻尼分成俩级或三级,根据传感器信号自动选择所需要的阻尼级。 为了提高轿车的舒适性,现代轿车悬架的垂直刚度值设计得较低,用通俗话来讲就是很"软",这样虽然乘坐舒适了,但轿车在转弯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会产生较大的车身倾斜角,直接影响到操纵的稳定性。为了改善这壹状态,许多轿车的前后悬架增添横向稳

汽车转向电动机工作原理及转向系统概述

汽车转向电动机工作原理及转向系统概述 汽车上配置的转向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一种是机械式液压动力转向系统;(2)一种是电子液压助力转向系统;(3)另外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一、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 1、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 Power Steering,简称EPS,它利用电动机产生的动力协助驾车者进行动力转向。EPS的构成,不同的车尽管结构部件不一样,但大体是雷同。一般是由转矩(转向)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电动机、减速器、机械转向器、以及畜电池电源所构成。 2、主要工作原理:汽车在转向时,转矩(转向)传感器会“感觉”到转向盘的力矩和拟转动的方向,这些信号会通过数据总线发给电子控制单元,电控单元会根据传动力矩、拟转的方向等数据信号,向电动机控制器发出动作指令,从而电动机就会根据具体的需要输出相应大小的转动力矩,从而产生了助力转向。如果不转向,则本套系统就不工作,处于standby(休眠)状态等待调用。由于电动电动助力转向的工作特性,你会感觉到开这样的车,方向感更好,高速时更稳,俗话说方向不发飘。又由于它不转向时不工作,所以,也多少程度上节省了能源。一般高档轿车使用这样的助力转向系统的比较多。

由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只需电力不用液压,与机械式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相比较省略了许多元件。没有液压系统所需要的油泵、油管、压力流量控制阀、储油罐等,零件数目少,布置方便,重量轻。 而且无“寄生损失”和液体泄漏损失。因此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各种行驶条件下均可节能80%左右,提高了汽车的运行性能。因此在近年得到迅速的推广,也是今后助力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 有一些汽车冠以电动助力转向,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纯电动的助力转向,它还需要液压系统,只不过由电动机供油。传统的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油泵由发动机驱动。 为保证汽车原地转向或者低速转向时的轻便性,油泵的排量是以发动机怠速时的流量来确定的。而汽车行驶中大部分时间处于高于怠速的速度和直线行驶状态,只能将油泵输出的油液大部分经控制阀回流到储油罐,造成很大的“寄生损失”。 为了减少此类损失采用了电动机驱动油泵,当汽车直线行驶时电动机低速运转,汽车转向时电动机高速运转,通过控制电动机的转速调节油泵的流量和压力,减少“寄生损失”。 二、机械式液压动力转向系统

减震器工作原理详解

汽车悬架知识专题:减震器工作原理详解 悬架系统中由于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振动,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悬架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减振器,为衰减振动,汽车悬架系统中采用减振器多是液力减振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车桥间受振动出现相对运动时,减振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振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振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振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振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在油液通道截面和等因素不变时,阻尼力随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增减,并与油液粘度有关。 减振器与弹性元件承担着缓冲击和减振的任务,阻尼力过大,将使悬架弹性变坏,甚至使减振器连接件损坏。因面要调节弹性元件和减振器这一矛盾。 (1) 在压缩行程(车桥和车架相互靠近),减振器阻尼力较小,以便充分发挥弹性元件的弹性作用,缓和冲击。这时,弹性元件起主要作用。 (2) 在悬架伸张行程中(车桥和车架相互远离),减振器阻尼力应大,迅速减振。 (3) 当车桥(或车轮)与车桥间的相对速度过大时,要求减振器能自动加大液流量,使阻尼力始终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以避免承受过大的冲击载荷。 在汽车悬架系统中广泛采用的是筒式减振器,且在压缩和伸张行程中均能起减振作用叫双向作用式减振器,还有采用新式减振器,它包括充气式减振器和阻力可调式减振器。

1. 活塞杆; 2. 工作缸筒; 3. 活塞; 4. 伸张 阀;5. 储油缸筒; 6. 压缩阀;7. 补偿阀; 8. 流通阀;9. 导向座;10. 防尘罩;11. 油 封 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示意图 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工作原理说明。在压缩行程时,指汽车车轮移近车身,减振器受压缩,此时减振器内活塞3向下移动。活塞下腔室的容积减少,油压升高,油液流经流通阀8流到活塞上面的腔室(上腔)。上腔被活塞杆1占去了一部分空间,因而上腔增加的容积小于下腔减小的容积,一部分油液于是就推开压缩阀6,流回贮油缸5。这些阀对油的节约形成悬架受压缩运动的阻尼力。减振器在伸张行程时,车轮相当于远离车身,减振器受拉伸。这时减振器的活塞向上移动。活塞上腔油压升高,流通阀8关闭,上腔内的油液推开伸张阀4流入下腔。由于活塞杆的存在,自上腔流来的油液不足以充满下腔增加的容积,主使下腔产生一真空度,这时储油缸中的油液推开补偿阀7流进下腔进行补充。由于这些阀的节流作用对悬架

汽车减震器设计

摘要 减振器是汽车悬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件,特别是磁流变减振器,其良好的阻尼可调性,技术发展与理论研究早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论文对减振器及其试验进行了分析和概述,根据国家机械工业部标准的要求选取了传感器、试验台,减振器等试验部件和设备。主要任务是设计一个减振器试验台,试验台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便于采集信号进行磁流变减振器的阻尼特性试验,文中主要对立柱、横梁、托盘等重要部件进行了多次的改进和分析,同时对横梁及其连接螺栓、圆柱销等重要部件的受力进行了校核。设计采用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采集信号,通过计算机对信号进行处理得出磁流变减振器的示功特性、速度特性、温度特性等特性曲线。该减振器试验台同时可进行四分之一悬架试验。 关键词:试验装置;磁流变减振器;阻尼特性;

目录 1汽车悬架及减振器 1.1汽车悬架系统的概述 (1) 1.2汽车悬架的分类 (1) 1.3减振器的概述 (3) 1.3.1被动液阻减振器技术的发展 (5) 1.3.2可调阻尼减振器技术的发展 (7) 1.4磁流变减振器 (10) 1.4.1 磁流变液及其特征 (11) 1.4.2磁流变减振器的工作原理 (12) 1.4.3磁流变减振器的构造及工作示意图 (14) 1.4.4磁流变阻尼器在悬架系统中的应用和发展情况 (16) 2.磁流变减振器试验 2.1汽车振动系统对减振器特性的要求 (19) 2.2磁流变减振器试验内容和意义 (20) 2.3磁流变减振器试验方法及试验系统 (23) 2.3.1示功试验 (23) 2.3.2速度特性试验 (24) 2.3.3温度特性试验 (25) 2.3.4试验系统 (26) 3.实验装置的设计 3.1振动台等设备的选取 (27) 3.1.1减振器 (27) 3.1.2振动台 (27) 3.1.3力传感器 (27) 3.1.4导轨的选用 (30) 3.1.5位移传感器 (30) 3.1.6螺栓及螺钉 (31) 3.2立柱的设计 (32) 3.3托盘的设计 (33)

汽车转向系统工作原理

汽车转向系统工作原理 本文包括: 我们知道,当转动汽车方向盘时,车轮就会转向。这是一种因果关系,不是吗?但是,为了使车轮转向,方向盘和轮胎之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运动。 在本文中,我们将了解两种最常见的汽车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齿条齿轮式转向系统和循环球式转向系统。随后,我们将介绍动力转向,并了解一些有趣的转向系统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大多源于人们对汽车省油功能的需求。不过,让我们先看一下让汽车转向所必须执行的操作。这并不像您想像的那么简单! 当汽车转向时,两个前轮并不指向同一个方向,对此您可能会感到奇怪。

要让汽车顺利转向,每个车轮都必须按不同的圆圈运动。由于内车轮所经过的圆圈半径较小,因此它的转向角度比外车轮要大。如果对每个车轮都画一条垂直于它们的直线,那么线的交点便是转向的中心点。转向拉杆具有独特的几何结构,可使内车轮的转向角度大于外车轮。 转向器分为几种类型。最常见的是齿条齿轮式转向器和循环球式转向器。 齿条齿轮式转向系统 作者:Karim Nice (本文为博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违者必究。) 推荐到: 本文包括: 齿条齿轮式转向系统已迅速成为汽车、小型货车及SUV上普遍使用的转向系统类型。其工作机制非常简单。齿条齿轮式齿轮组被包在一个金属管中,齿条的各个齿端都突出在金属管外,并用横拉杆连在一起。

小齿轮连在转向轴上。 转动方向盘时,齿轮就会旋转,从而带动齿条运动。 齿条各齿端的横拉杆连接在转向轴的转向臂上(请参见上图)。 齿条齿轮式齿轮组有两个作用: ? 将方向盘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车轮转动所需的线性运动。 ? 提供齿轮减速功能,从而使车轮转向更加方便。 在大多数汽车中,一般要将方向盘旋转三到四周,才能让车轮从一个锁止位转到另一个锁止位(从最左侧转到最右侧)。 转向传动比是指方向盘转向程度与车轮转向程度之比。 例如,如果将方向盘旋转一周(360度)会导致车轮转向 20度,则转向传动比就等于360除以20,即18:1。比率 越高,就意味着要使车轮转向达到指定距离,方向盘所需 要的旋转幅度就越大。 但是,由于传动比较高,旋转方 向盘所需要的力便会降低。 一般而言,轻便车和运动型汽车的转向传动比要小于大型 车和货车。 比率越低,转向反应就越快,您只需小幅度 旋转方向盘即可使车轮转向达到指定距离。这正是运动型 汽车梦寐以求的特性。 由于这些小型汽车很轻,因此比 率较低,转动方向盘也不会太费力。 有些汽车使用可变传动比转向系统,在此系统中,齿条齿轮式齿轮组的中心与外侧具有不同的齿距(每厘米的齿数)。 这不仅能提高汽车转向时的响应速度(齿条靠近中心位置),还能减少车轮在接近转向极限时的作用力。

液压减震器发展及工作原理之欧阳歌谷创作

一、减震器的发展历史 欧阳歌谷(2021.02.01) 减震器从出现到今天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最早车辆的减震系统由弹簧构成,虽然弹簧可以减轻路面冲击,性能较可靠,但它容易产生共振现象。在 1908年,世界第一台液压减震器研制成功,它用隔板将橡胶制成节流通道分为两部分,通过油液与节流通道摩擦,达到减震目的。之后,在20世纪30年代,摇臂式减震器得到普遍应用,工作压力在l0MPa 20MPa之间,但结构复杂、易损坏、体积大,最终被淘汰。二战之后,简式液压减震器取代了摇臂式减震器,其成本低,寿命长,但容易出现充油不及时的问题,若充油不及时,会影响减震效果,产生噪音与冲击。直到20世纪50年代,充气式减震器的出现解决了以上的问题,在双筒内充入低压0.4MPa~0.6MPa的氮气可以解决充油不及时的问题。同时单筒式充气减震器也开始发展,其采用浮动活塞的结构,使充入的氮气形成2.0MPa2.5MPa的高压气体,性能优于双筒式减震器,而且质量轻、性能好,但其成本较高。 油压减振器是铁道机车车辆上的一个重要部件。由于机车车辆的车轮与钢轨面之间是钢对钢的接触,因此,车轮表面的不规则和轨道的不平顺都直接经车轮传到悬挂部件上去,使机车车辆各部分高频和低频振动。如果这种振动不经过减振器来衰减,就会降低机械部件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恶化运行品质。油压减

振器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尤其近年来我国铁路进入一个飞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在铁路跨越式发展政策的指引下,我国铁路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二、减振器的基本结构大体相同,主要区别是: ( 1 )活塞的行程以及接头的安装尺寸不同; ( 2 )GS H、GYAW、G OH 3 种水平布置的减振器多了橡胶囊; ( 3 )GY AW、GOH的节流阀与另外3种不同。 基本结构见图 41、图 42 ,G S V、GS H、GYAW 图略。 1——上接头2——橡胶球较3——销轴4——防尘罩组成5——活塞杆6——防尘圈7——压盖;8——密封圈;9——油封圈;10——螺盖;11——0型密封圈 12——密封圈 13——活塞 14——节流阀弹簧 15——调节螺钉 16——压缩阀(一)17——压缩阀(二)18——回油阀片19——回油阀座20——底阀座21——弹簧螺盖22——底阀座弹簧23——底阀压缩阀24——油缸25——储油罐26——液压油27——拉伸阀(一)28——拉伸阀(二) 29——导承 图41 一系垂向简振器 1——上接头2——橡胶球较3——销轴4——防尘罩组成5——活塞杆 6——防尘圈 7——压盖 8——密封圈9——油封圈 10——螺盖11——0型密封圈 12——密封圈13——活塞 14——节流阀弹簧 15——调节螺钉 16——压缩阀(一) 17——压缩阀(二)18——回油阀片 19——回油阀座20——底阀座 21——弹

悬架用减振器设计指南设计

悬架用减振器设计指南 一、功用、结构: 1、功用 减振器是产生阻尼力的主要元件,其作用是迅速衰减汽车的振动,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增强车轮和地面的附着力.另外,减振器能够降低车身部分的动载荷,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目前在汽车上广泛使用的减振器主要是筒式液力减振器,其结构可分为双筒式,单筒充气式和双筒充气式三种. 导向机构的作用是传递力和力矩,同时兼起导向作用.在汽车的行驶过程当中,能够控制车轮的运动轨迹。 汽车悬架系统中弹性元件的作用是使车辆在行驶时由于不平路面产生的 振动得到缓冲,减少车身的加速度从而减少有关零件的动负荷和动应力。如 果只有弹性元件,则汽车在受到一次冲击后振动会持续下去。但汽车是在连 续不平的路面上行驶的,由于连续不平产生的连续冲击必然使汽车振动加剧, 甚至发生共振,反而使车身的动负荷增加。所以悬架中的阻尼必须与弹性元 件特性相匹配。 2、产品结构定义 ①减振器总成一般由:防尘罩、油封、导向座、阀系、储油缸筒、工作缸筒、活塞杆构成。 ②奇瑞现有的减振器总成形式:

二、设计目的及要求: 1、相关术语 *减振器 利用液体在流经阻尼孔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液体分子间的摩擦形成对振动的阻尼力,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进而达到衰减汽车振动,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提高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的一种装置。 *阻尼特性 减振器在规定的行程和试验频率下,作相对简谐运动,其阻力(F)与位移(S)的关系为阻尼特性。在多种速度下所构成的曲线(F-S)称示功图。 *速度特性 减振器在规定的行程和试验频率下,作相对简谐运动,其阻力(F)与速度(V)的关系为速度特性。在多种速度下所构成的曲线(F-V)称速度特性图。 *温度特性 减振器在规定速度下,并在多种温度的条件下,所测得的阻力(F)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为温度特性。其所构成的曲线(F-t)称温度特性图。 *耐久特性 减振器在规定的工况下,在规定的运转次数后,其特性的变化称为耐久特性。 *气体反弹力 对于充气减振器,活塞杆从最大极限长度位置下压到减振器行程中心时,气体作用于活塞杆上的力为气体反弹力。 *摩擦力

汽车减震技术应用介绍

汽车减震技术应用介绍 一、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一)、功能 1、降低动力总成振动向车身的传递 2、衰减由于路面激励引起的动力总成振动衰减由于路面激励引起的动力总成振动 3、控制动力总成位移和转角 (二)、设计目标 1、系统的最高阶固有振动频率应小于发动机工作中的最小激振频率的动机工作中的最小激振频率的00.717717倍倍

2、系统的最低阶固有振动频率应大于发动机怠速动机怠速00.55阶激振频率阶激振频率 3、尽可能多的实现各自由度间的解耦 4、系统在系统共振频带内应有较大的阻尼值 5、动力总成在诸如汽车起步、制动、转向的特殊工况下位移值不能超过允许取值 (三)、前驱横置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常见布局形式 * 三点支承加扭转支撑杆 1、优点:悬置布置方便,便于安装

2、缺点:跳动与发动机扭矩有关跳动与发动机扭矩有关,纵摇与跳动相关纵摇与跳动相关,悬置载荷变化较大悬置载荷变化较大,对副车架的共振和冲击振动敏感 * 低扭矩轴系统 1、优点:悬置布置方便,便于安装,跳动与纵摇及扭矩分离良好 2、缺点缺点:纵摇模态和发动机转动较难平衡纵摇模态和发动机转动较难平衡,对副车架共振和冲击振动敏感对副车架共振和冲击振动敏感 * 平衡扭矩轴系统

1、优点:跳动和纵摇几扭矩解耦性良好 2、缺点缺点::纵横模态和发动机转动之间调整较难纵横模态和发动机转动之间调整较难,悬置布置及连接较难悬置布置及连接较难 * 纯扭矩轴系统纯扭矩轴系统 1、优点:跳动和纵摇及扭矩完全解耦 2、缺点::悬置布置连接困难悬置布置连接困难,特别对于手动变速箱特别对于手动变速箱 (四)、动力总成悬置结构特点 * 长方形液压悬置

减震原理

摩托车减震器的分类以及工作原理 为了缓和与衰减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因道路凹凸不平受到的冲击和震动,保证行车的平顺性与舒适性,有利于提高摩托车的使用寿命和操纵的稳定性,摩托车上均设置有减震器装置。本文拟对常见的减震器结构类型、工作原理,以及减震器油的技术要求和如何调配、更换等进行探讨,供广大摩托车用户和车迷朋友们参考。 一、减震器的分类 减震器有许多种类,摩托车中绝大多数采用筒式减震器,只有极少数采用钢板弹簧结构。筒式减震器的型式和品种很多,大体上有以下几种类型: 1、根据安装位置分,有前减震器和后减震器; 2、按结构形式分,有(a)伸缩管式前*液力减震器(这是目前摩托车中使用最多的前减震器);(b)摇臂式减震器;(c)摇臂杠杆垂直式中心减震器;(d)摇臂杠杆倾斜式中心减震器。 3、按油缸工作位置分,有(a)倒置式减震器(即油缸位置在上方,活塞杆在下方);(b)正置式减震器(油缸位置在下方,活塞杆在上方)。 4、按工作介质分,有(a)弹簧式减震器;(b)弹簧—空气阻尼式减震器(因空气的阻尼力有限,减震效果也不太理想,一般只用于速度不高的轻便摩托车作后减震器);(c)液力阻尼式减震器;(d)油—气组合式前*减震器。(e)充氮气液压减震器。 5、按衰减力方向分,有(a)单向作用减震器;(b)双向作用减震器。 6、按负载调节式分,有(a)弹簧初始压力调节式;(b)气簧式;(c)安装角度调节式。 世界各国摩托车厂家在相互竞争中,对摩托车的前悬挂装置和后悬挂装置的设计,投入较大且十分考究,采用了更为新颖的变直径和变节距的弹性元件,如油压阻尼器、油—气调节装置、负载调节装置、摇臂杠杆式中心减震装置等先进结构。这些新技术的普及,能迅速衰减因车速、负载及多种路况变化所带来的冲击和震动,将振抗自动地调节到最佳的技术状态,极大地改善了摩托车的减震性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摩托车乘骑的适应性、舒适性、平稳性和安全性。 二、液压阻尼减震器的工作原理 液压式减震器是目前摩托车使用最为普遍的减震器,现简要介绍其工作原理。 1、液压阻尼式后减震器 液压式减震器的结构同吸入式泵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只是液压减震器的钢体上端是封闭的,而阀门上留有小孔。当后轮遇到凸起的路面受到冲击时,缸筒向上移动,活塞在内缸筒里相对往下移动。此时,活塞阀门被冲开向上,内缸筒腔内活塞下侧的油不受任何阻力地流向活塞上侧。同时,这一部分油也通过底部阀门上的小孔流入内、外缸筒之间的油腔内。这样就有效地衰减了凹凸路面对车辆的冲击负荷。而当车轮越过凸起地面往下落时,缸筒也会跟着往下运动,活塞就会相对于缸筒向上移动。当活塞向上移动时,油冲开底部的阀门流向内缸筒,同时内缸筒活塞上侧的油经活塞阀门上的小孔流向下侧。此时当油液流过小孔过程中,会受到很大的阻力,这样就产生了较好的阻尼作用,起到了减震的目的。 2、伸缩管式前*液力减震器 伸缩式前*同前轮和车架是连在一起的,它既起到一部分骨架支撑作用,又起到减震器的作用。随着柄管和套管之间的相互伸缩,前*内的油经设置在隔壁的小孔流动。当柄管压缩时,随着柄管的移动(如图1所示),B室里的油受压后经柄管上的小孔流向C室。同时经自由阀流向A室。油液流动时,受到的阻力衰减了压缩力。当压缩行程快到极限时,柄管末端的锥形油封片就会插上,从而封闭了B室内油的通路。此时,B室油压激剧上升,使其处于被封闭的状态,这样就限制了柄管的行程,有效地防止前*上的可动零件之间的瞬间机械碰撞。 在柄管伸张(即反弹)时,A室内的油经设在前*活塞上部(靠近活塞环附近)的小孔流向C室。此时,油液流动所受到的阻力衰减了伸张力。当伸张行程快到极限时,反弹弹簧的伸长吸收了振动能量,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油经前*活塞下部的小孔补充到B室,为下一次的工作做好了准备。 三、减震力调节器及防点头装置 1、减震力调节器

汽车减震器结构图

悬架系统中由于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振动,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悬架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减振器,为衰减振动,汽车悬架系统中采用减振器多是液力减振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车桥间受振动出现相对运动时,减振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振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振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振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振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在油液通道截面和等因素不变时,阻尼力随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增减,并与油液粘度有关。 减振器与弹性元件承担着缓冲击和减振的任务,阻尼力过大,将使悬架弹性变坏,甚至使减振器连接件损坏。因面要调节弹性元件和减振器这一矛盾。 (1) 在压缩行程(车桥和车架相互靠近),减振器阻尼力较小,以便充分发挥弹性元件的弹性作用,缓和冲击。这时,弹性元件起主要作用。 (2) 在悬架伸张行程中(车桥和车架相互远离),减振器阻尼力应大,迅速减振。 (3) 当车桥(或车轮)与车桥间的相对速度过大时,要求减振器能自动加大液流量,使阻尼力始终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以避免承受过大的冲击载荷。 在汽车悬架系统中广泛采用的是筒式减振器,且在压缩和伸张行程中均能起减振作用叫双向作用式减振器,还有采用新式减振器,它包括充气式减振器和阻力可调式减振器。

1. 活塞杆; 2. 工作缸筒; 3. 活塞; 4. 伸张阀; 5. 储油缸筒; 6. 压缩阀; 7. 补偿阀; 8. 流通阀; 9. 导向座;10. 防尘罩;11. 油封 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示意图 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工作原理说明。在压缩行程时,指汽车车轮移近车身,减振器受压缩,此时减振器内活塞3向下移动。活塞下腔室的容积减少,油压升高,油液流经流通阀8流到活塞上面的腔室(上腔)。上腔被活塞杆1占去了一部分空间,因而上腔增加的容积小于下腔减小的容积,一部分油液于是就推开压缩阀6,流回贮油缸5。这些阀对油的节约形成悬架受压缩运动的阻尼力。减振器在伸张行程时,车轮相当于远离车身,减振器受拉伸。这时减振器的活塞向上移动。活塞上腔油压升高,流通阀8关闭,上腔内的油液推开伸张阀4流入下腔。由于活塞杆的存在,自上腔流来的油液不足以充满下腔增加的容积,主使下腔产生一真空度,这时储油缸中的油液推开补偿阀7流进下腔进行补充。由于这些阀的节流作用对悬架在伸张运动时起到阻尼作用。

弹簧减震器结构图解

弹簧减震器结构图解 独立悬架与非独立悬架示意图 a. 独立悬架 b. 非独立悬架 独立悬架如图所示,其两侧车轮安装于断开式车桥上,两侧车轮分别独立地与车架(或车身)弹性地连接,当一侧车轮受冲击,其运动不直接影响到另一侧车轮。非独立悬架如图所示。其两侧车轮安装于一整体式车桥上,当一侧车轮受冲击力时会直接影响到另一侧车轮上。 钢板弹簧 1-卷耳2-弹簧夹3-钢板弹簧4-中心螺栓 钢板弹簧可分为对称式钢板弹簧和非对称式钢板弹簧,对称式钢板弹簧其中心螺栓到两端卷耳中心的距离相等如图(a),不等的则为非对称式钢板弹簧如图(b)。钢板弹簧在载荷作用下变形,各片之间因相对滑动而产生摩擦,可促使车

架的振动衰减,起到减振器的作用。 扭杆弹簧 扭杆弹簧一般用铬钒合金弹簧钢制成。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上的摆臂2与车轮相连。当车轮跳动时,摆臂绕扭杆轴线摆动,使扭杆产生扭转弹性变形,从而使车轮与车架的联接成为弹性联接。 空气弹簧 空气弹簧主要用橡胶件作为密闭容器,它分为囊式和膜式两种,工作气压为0.5~1Mpa。这种弹簧随着载荷的增加,容器内压缩空气压力升高,使其弹簧刚度也随之增加,载荷减少,弹簧刚度也随空气压力减少而下降,具有有理想的变刚度弹性特性。 油气弹簧简图

油气弹簧以气体(化学性质不太活泼的气体-氮)作为弹性介质,用油液作为传力介质。简单的油气弹簧(如图4-62(a)所示)不带油气隔膜。目前,这种弹簧多用于重型汽车,在部分轿车上也有采用的。 1-活塞杆2-工作缸筒3-活塞4-伸张阀5-储油缸 筒6-压缩阀7-补偿阀8-流通阀9-导向座-10-防 尘罩11-油封 横向稳定器的安装

汽车发动机曲轴扭振减振器设计

1前言 1.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传动系扭转振动是汽车的主要振动形式之一, 会直接影响到汽车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和汽车的乘坐舒适性。一些汽车新技术的应用(如轻量化、柴油发动机在轿车上的推广和低转速大扭矩发动机的应用等)使得限制扭振减振变得愈发困难。传统的汽车扭振减振措施是在离合器从动盘上安装扭振减振器,简称CTD。由于离合器从动盘受其空间尺寸的限制,弹性元件刚度大、减振器相对转角小、设计尺寸小,从而使得CTD振动传递率较大, 隔振效果很差,尤其是在低速区几乎没有明显的隔振作用。由于自身的不足, CTD很难满足人们日渐提高的乘坐舒适性的要求, 最典型的取而代之的扭振减振器是双质量飞轮式扭振减振器(简称DMF)。所说的DMF,就是将发动机飞轮分成两部分, 并在中间用扭转减振器连接。这样, 扭转减振器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便可以布置在较大的空间内, 因此减振器相对转角较大, 可以将刚度设计得很小,发动机传递到变速箱上的扭振波动便被有效的隔离了。 1.2扭振减振器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DMF扭转减振器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因为其克服了CTD扭转减振器的不足之处, 因此有效地降低传动系的扭转振动, 使汽车的减振降噪技术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1984年,日本一家汽车公司在一款涡轮增压柴油机汽车上首次安装了DMF。该公司装备的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振器基本沿用离合器从动盘式扭转减振器的形式,但是它的采用成为双质量飞轮式扭振减振器发展史上的起点。第二年底,德国宝马公司将DMF装备在宝马324D上, 该车当时被誉为世界上最安静的柴油车。随后,宝马公司推出的系列车型上相继采用DMF并获得用户的广泛认可。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国外DMF研制的产品已基本趋于成熟,在期间有大量的专利产品和专业研究论文出现, DMF的产量也急剧增长。 在我国国内也颇为重视对DMF减振器的研究, 早在十年之前,一些高校、汽车公司以及科研单位就开始在DMF领域进行探索和研究,这为DMF国产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因为DMF对平衡精度要求较高的原因,各零件的配合精度、同轴度及尺寸公差要求较为严格,但是受制造加工水平和一些关键工序的限制,迄今为止DMF在国内还没有进入批量生产阶段。现在被装配于国内中高档轿车的DMF,几乎都是从国外进口。 1.3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减震器原理

减振器原理 一.工作原理 减振器功能 对因路面不平或驾驶条件差而引起向车身传递的振动进行阻尼。 快速消除由地面引起的轴和车轮的振动,保证车轮随时抓地,从而保证车辆的转向和刹车功能。 减振器在一方面必须支持汽车的安全行驶功能,比如抓地、刹车和加速等。另一方面,为获得最大可能的舒适度,它又必须尽可能地把振动的传递降低到最低水平。 工作原理 悬架系统中由于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振动,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悬架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减振器,为衰减振动,汽车悬架系统中采用减振器多是液力减振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车桥间受振动出现相对运动时,减振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振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振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振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振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在油液通道截面不变时,阻尼力随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增减而增减,并与油液粘度有关。 弹性元件和减振器承担着缓冲击和减振的任务,阻尼力过大,将使悬架弹性变差,甚至使减振器连接件损坏。因面要调节弹性元件和减振器这一矛盾:(1) 在压缩行程(车桥和车架相互靠近),减振器阻尼力较小,以便充分发挥弹性元件的弹性作用,缓和冲击。这时,弹性元件起主要作用。 (2) 在悬架伸张行程中(车桥和车架相互远离),减振器阻尼力应大,迅速减振。 (3) 当车桥(或车轮)与车桥间的相对速度过大时,要求减振器能自动加大液流量,使阻尼力始终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以避免承受过大的冲击载荷。二.独立悬架原理 悬挂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悬架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 独立悬挂系统是每一侧的车轮都是单独地通过弹性悬挂系统悬挂在车架或车身下面的。其优点是:质量轻,减少了车身受到的冲击,并提高了车轮的地面附着力;可用刚度小的较软弹簧,改善汽车的舒适性;可以使发动机位置降低,

汽车前减震器座设计指南

前减震器座设计指南

前减震器座设计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定义了前减震器座设计工作的内容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轿车、SUV 等新车型开发的下车身减震器座设计校核工作。 2 术语和定义 动刚度: 结构在特定的动态激扰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3 前减震器座的功能 3.1 减震器座连接前纵梁、轮罩上边梁及前围,是机舱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3.2 减震器座通过弹簧和减震器,不但承受发动机、底盘、车身、货物和乘客的质量,还承受汽车行驶中由于车速、路面激励造成的动载荷,以及减震器撞击限位块造成的冲击载荷。因此其可靠性不仅关系到整车能否正常运行,而且还关系到整车安全性。 4 前减震器座结构介绍 前减震器座结构通常由前轮罩和减震器安装板组成,如图1。 图 1 5 配合零件的料厚关系 减震器座相互配合焊接零件的料厚关系应满足表1要求:相邻零件料厚比不大于3;三层板焊接,两端零件料厚比不大于2。

表 1 6 前减震器座结构分类 6.1 轮罩上端翻边与减震器安装板安装面周圈Z 向焊接,同时轮罩上端与减震器安装板翻边侧向周圈 焊接,结构断面如图2,车型图片如表2所示。 图 2 表 2 -/1.2 -/1.0 -/2.5 -/2.3 焊点

-/1.0 -/2.8 6.2 轮罩上端与减震器安装板翻边侧向周圈焊接。结构如图3,车型图片如表3所示。 图 3 DC04/1.0 SAPH440/2.5

6.3 轮罩与减震器安装板连接结构如5.1或5.2所述,增加了流水槽与左右减震器座焊点连接,结构如 图4,车型图片如表4。 图 4 DC04/1.0 -/1.2 SAPH440/2.5 -/2.5 DC04/0.7 -/1.4 名爵 / 流水槽

液压阻尼减震器的工作原理

液压阻尼减震器的工作原理 Tag:减震器,隔震器,减震,隔震,钢 液压式减震器是目前摩托车使用最为普遍的减震器,现简要介绍其工作原理。 1、液压阻尼式后减震器 液压式减震器的结构同吸入式泵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只是液压减震器的钢体上端是封闭的,而阀门上留有小孔。当后轮遇到凸起的路面受到冲击时,缸筒向上移动,活塞在内缸筒里相对往下移动。此时,活塞阀门被冲开向上,内缸筒腔内活塞下侧的油不受任何阻力地流向活塞上侧。同时,这一部分油也通过底部阀门上的小孔流入内、外缸筒之间的油腔内。这样就有效地衰减了凹凸路面对车辆的冲击负荷。而当车轮越过凸起地面往下落时,缸筒也会跟着往下运动,活塞就会相对于缸筒向上移动。当活塞向上移动时,油冲开底部的阀门流向内缸筒,同时内缸筒活塞上侧的油经活塞阀门上的小孔流向下侧。此时当油液流过小孔过程中,会受到很大的阻力,这样就产生了较好的阻尼作用,起到了减震的目的。 2、伸缩管式前*液力减震器 伸缩式前*同前轮和车架是连在一起的,它既起到一部分骨架支撑作用,又起到减震器的作用。随着柄管和套管之间的相互伸缩,前*内的油经设置在隔壁的小孔流动。当柄管压缩时,随着柄管的移动,B室里的油受压后经柄管上的小孔流向C室。同时经自由阀流向A室。油液流动时,受到的阻力衰减了压缩力。当压缩行程快到极限时,柄管末端的锥形油封片就会插上,从而封闭了B室内油的通路。此时,B室油压激剧上升,使其处于被封闭的状态,这样就限制了柄管的行程,有效地防止前*上的可动零件之间的瞬间机械碰撞。 在柄管伸张(即反弹)时,A室内的油经设在前*活塞上部(*近活塞环附近)的小孔流向C室。此时,油液流动所受到的阻力衰减了伸张力。当伸张行程快到极限时,反弹弹簧的伸长吸收了振动能量,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油经前*活塞下部的小孔补充到B室,为下一次的工作做好了准备。 三、减震力调节器及防点头装置 1、减震力调节器 根据道路状况和摩托车上负荷的大小,需要对摩托车乘坐的缓冲程度进行调节。减震力调节器主要有凸轮式、螺旋式及气压式和油压式,最常见的是凸轮式。 凸轮式调节器在减震器本体上焊接制动器处装一个波纹阶梯的圆筒凸轮,转动凸轮进行调节。这种结构最简单,且价格低,因而被广泛采用。不过,也有通过拨动手柄来改变凸轮位置进行调节的。 2、防点头装置 防点头(即防俯冲)装置的作用是根据制动力的大小自动减轻制动时俯冲的影响,以及获得舒适的制动感。该机构装在前*下部。前轮受到冲击及轻微制动时,前*管内的油沿着中细箭头的方向流动。紧急制动时,利用制动钳的动作制动钳的销(即活塞)介入,从而堵住减震器油的通路,油从活塞上的油路通过孔阀回到内油管,孔阀的通道比减震器受冲击动作时的油路小,油的流动受到限制,防俯冲装置使减震器受到压缩时的阻尼增大,俯冲得到有效控制。这时,由于制动力的作用,前面的负荷增加,由于制动钳的作用,俯冲力就和阀的挤压力相平衡,即使在动作中受到路面的冲击,由于正常的油路还通着,也可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CN209820319U】一种汽车发动机减震器支架综合位置度检具【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502289.5 (22)申请日 2019.04.15 (73)专利权人 苏州优尼昂精密金属制造有限公 司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经济开发 区大连东路98号 (72)发明人 何敏  (74)专利代理机构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代理人 张明立 徐蓓 (51)Int.Cl. G01B 5/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汽车发动机减震器支架综合位置度检 具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包括检具底板,所述底板上方一 左一右设置两块侧板,所述左右两块侧板为凸字 状侧板,侧板的中间部分分别被左销和右销贯 穿,左销和右销外侧贴合侧板的位置设有底板 套,所述侧板的顶部设有盖板,一左一右两个盖 板分别被螺纹检测销上下贯穿,螺纹检测销与盖 板上部连接处设有盖板套,所述螺纹检测销位于 盖板下方的部分侧面设有位置度检测销,两根位 置度检测销之间设有两根基准销,其中一根为主 基准销,另一根为辅基准销,底板上表面还设有 两个压钳座,所述压钳座连接快速压钳,上述主 基准销和两根位置度检测销与底板连接处设置 底板套,辅基准销与底板连接处设置削扁套,底 板上表面远离基准销的一侧设有一排安放座。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CN 209820319 U 2019.12.20 C N 209820319 U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209820319 U 1.一种汽车发动机减震器支架综合位置度检具,包括检具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方一左一右设置两块侧板,所述左右两块侧板为凸字状侧板,侧板的中间部分分别被左销和右销贯穿,左销和右销外侧贴合侧板的位置设有底板套,所述侧板的顶部设有盖板,一左一右两个盖板分别被螺纹检测销上下贯穿,螺纹检测销与盖板上部连接处设有盖板套,所述螺纹检测销位于盖板下方的部分侧面设有位置度检测销 ,两根位置度检测销之间设有两根基准销,其中一根为主基准销,另一根为辅基准销,底板上表面还设有两个压钳座,所述压钳座连接快速压钳,上述主基准销和两根位置度检测销与底板连接处设置底板套,辅基准销与底板连接处设置削扁套,底板上表面远离基准销的一侧设有一排安放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检具底板上表面设有一排七个安放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具,其特征在于,压钳座设在基准销与位置度检测销之间。 2

汽车转向系统工作原理

汽车转向系统工作原理 我们知道,当转动汽车方向盘时,车轮就会转向。为了使车轮转向,方向盘和轮胎之间发生了许多复杂的运动。最常见的汽车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齿条齿轮式转向系统和循环球式转向系统。 当汽车转向时,两个前轮并不指向同一个方向。 要让汽车顺利转向,每个车轮都必须按不同的圆圈运动。由于内车轮所经过的圆圈半径较小,因此它的转向角度比外车轮要大。如果对每个车轮都画一条垂直于它们的直线,那么线的交点便是转向的中心点。转向拉杆具有独特的几何结构,可使内车轮的转向角度大于外车轮。转向器分为几种类型。今天讲述的的是齿条齿轮式转向。

齿条齿轮式转向系统已迅速成为汽车、小型货车及SUV上普遍使用的转向系统类型。其工作机制非常简单。齿条齿轮式齿轮组被包在一个金属管中,齿条的各个齿端都突出在金属管外,并用横拉杆连在一起。 小齿轮连在转向轴上。转动方向盘时,齿轮就会旋转,从而带动齿条运动。齿条各齿端的横拉杆连接在转向轴的转向臂上(参见上图)。 齿条齿轮式齿轮组有两个作用: ?将方向盘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车轮转动所需的线性运动。 ?提供齿轮减速功能,从而使车轮转向更加方便。 在大多数汽车中,一般要将方向盘旋转三到四周,才能让车轮从一个锁止位转到另一个锁止位(从最左侧转到最右侧)。 转向传动比是指方向盘转向程度与车轮转向程度之比。 例如,如果将方向盘旋转一周(360度)会导致车轮转向 20度,则转向传动比就等于360除以20,即18:1。比率 越高,就意味着要使车轮转向达到指定距离,方向盘所需 要的旋转幅度就越大。但是,由于传动比较高,旋转方 向盘所需要的力便会降低。 一般而言,轻便车和运动型汽车的转向传动比要小于大型 车和货车。比率越低,转向反应就越快,您只需小幅度 旋转方向盘即可使车轮转向达到指定距离。这正是运动型 汽车梦寐以求的特性。由于这些小型汽车很轻,因此比 率较低,转动方向盘也不会太费力。 有些汽车使用可变传动比转向系统,在此系统中,齿条齿轮式齿轮组的中心与外侧具有不同的齿距(每厘米的齿数)。这不仅能提高汽车转向时的响应速度(齿条靠近中心位置),还能减少车轮在接近转向极限时的作用力。

液压减震器的工作原理

液压减震器的工作原理 减震器主要有弹簧和阻尼器两个部分组成,弹簧的作用主要是支撑车身重量,而阻尼器则是起到减少震动的作用。 阻尼”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各种阻力的影响,能量逐渐衰减而运动减弱的现象”。阻尼器就是人造的物体运动衰减工具。 为了防止物体突然受到的冲击,阻尼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汽车的减震系统,还有弹簧门被打开后能缓缓地关闭等等。 阻尼器的种类很多,有空气阻尼器、电磁阻尼器、液压阻尼器等等。我们车上使用的是液压阻尼器。 大家知道,弹簧在受到外力冲击后会立即缩短,在外力消失后又会立即恢复原状,这样就会使车身发生跳动,如果没有阻尼,车轮压到一块小石头或者一个小坑时,车身会跳起来,令人感觉很不舒服。有了阻尼器,弹簧的压缩和伸展就会变得缓慢,瞬间的多次弹跳合并为一次比较平缓的弹跳,一次大的弹跳减弱为一次小的弹跳,从而起到减震的作用。 液压阻尼器利用液体在小孔中流过时所产生的阻力来达到减缓冲击的效果。 图一红圈中是活塞,它把油缸分为了上下两个部分。当弹簧被压缩,活塞向下运行,活塞下部的空间变小,油液被挤压后向上部流动;反之,油液向下部流动。 不管油液向上还是向下流动,都要通过活塞上的阀孔。油液通过阀孔时遇到阻力,使活塞运行变缓,冲击的力量有一部分被油液吸收减缓了。

下面是压缩行程示意图,表示减震器受力缩短的过程。图二为活塞向下运行,流通阀开启,油缸下部的油液受到压力通过流通阀向油缸上部流动。 图三为活塞向下运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压缩阀开启,油缸下部的油液通过压缩阀流向油缸外部储存空间。图中红色大箭头表示活塞运动方向,红色小箭头表示油液流动方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