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铜矿资源状况
- 格式:doc
- 大小:368.50 KB
- 文档页数:5
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考试试卷学号____201405197 _研究生姓名____贾建军____ 班级______ 2014 _____ 考试科目高等矿物加工工艺学考试日期________ ______ 课程学时_______ _______ 开(闭)卷________ ______题号分数阅卷人12345678910总分注意事项1、考生必须遵守考场纪律2、答题必须写清楚题号3、字迹要清楚,保持卷面整洁4、试题随试卷一起交回(试题写在黑板上时,答题时应抄写题目)我国铜矿资源特征与加工,利用现状分析贾建军(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西安 710000)摘要:铜是四大有色金属中较为重要的一种,被广泛的应用在国防工业、农业、机械制造、建筑材料等领域,是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必须的基础材料。
铜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和铜的氧化物、自然铜以及铜的硫化盐、碳酸盐、硅酸盐等类型矿物存在。
根据地质作用和矿床成因的不同可将铜矿床分为斑岩型、矽卡岩型、(火山)沉积变质型、基质—超基性铜—镍硫化物型、海相火山岩型、陆相火山岩型、海相沉积型、砂岩型、岩浆热液型九大类型。
我国铜矿资源相对贫乏,全国探明铜矿区1793个,探明铜基础储量2812万吨,主要分布于江西、内蒙古、云南、西藏、山西、安徽、甘肃、黑龙江和湖北等省份,但由于我国铜矿资源存在资源数量不少、品质不好,大矿少、小矿多,富矿少、贫矿多,便于开发利用的矿少、难以开发利用的矿多等先天禀赋,其开发利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针对铜矿石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选矿方法,单一硫化矿通常采用浮选法,难处理矿石会采用混合浮选法、优先浮选法或者结合重选、磁选以及湿法冶金等技术联合处理,随着矿石品位的不断降低,高效节能的选别设备、药剂开发、工艺的改进成为扩大资源利用量、提高铜精矿品位、增加矿山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铜矿资源的供给保障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着眼铜矿资源本身特征、资源禀赋、矿产分布以及加工利用现状的分析,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铜矿1、中国铜矿地理分布中国铜矿分布广泛,在已查明的矿产地除天津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
其中,江西、西藏和云南等3个省区的储量占全国铜矿储量的47.1%(以1996年底保有储量统计,下同)。
铜储量较多的还有甘肃、安徽、内蒙古、山西、湖北、黑龙江等6省区,储量合计2019.8万t,占全国铜矿储量的32.3%。
以上9省区的储量合计占全国铜矿总储量的80%。
从六大行政区分布来看,铜矿储量分布最多的是华东区、西南区,两大行政区的储量占全国铜矿总储量的60.9%,各大行政区的铜矿储量分布的比例:华北区11.4%、东北区6%、华东区31.4%、中南区9.8%、西南区29.5%、西北区11.9%。
从三大经济地带来看中国铜矿分布具有明显地域差异。
三大经济地带按《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卷(1993)划分: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12个省区市(未包括台湾省);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9省区;西部地带包括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共9个省区。
三大经济地带的储量分布比例:东部沿海地带9.1%,中部地带49.6%,西部地带41.3%。
中国铜矿分布图:2、我国铜资源的特点中国铜矿资源从矿床规模、铜品位、矿床物质组成和开采条件看,具有以下特点:(1)矿床规模小。
据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1987年颁布的“矿床规模划分标准”,大型铜矿为铜金属储量>50万吨,中型矿床10~50万吨,小型矿床<10万吨。
按此标准,我国大型铜矿床仅占2.7%,中型矿床占8.9%,小型矿床达88.4%。
储量>500万吨的矿床只有江西德兴铜厂矿床(524万吨)和西藏玉龙铜矿(650万吨)。
由于矿床储量规模先天不足,导致了开采规模偏小。
目前已开采的329个铜矿区所生产的铜精矿含铜金属量为56万吨,不及国外一个矿山的产量。
5I ndustry development行业发展中国铜矿资源的现状及潜力分析任彦瑛(河北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河北 承德 067000)摘 要:矿产资源是经过自然生态系统数以千年积淀而形成的一种重要资源,中国幅员辽阔、矿产资源丰富,人们对其的开采力度也不断加大,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铜矿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其被广泛应用在工业、农业和军事等领域。
当前中国铜矿的矿床规模小、伴生矿多、铜矿储量稳定,基本能达到开发和消耗平稳,但为满足中国快速增长的铜消费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依旧是依靠铜资源进口来解决。
为进一步明确中国铜矿的资源分布情况,本文通过简析中国铜矿资源现状,分析中国铜矿潜力,提出铜矿资源开发对策,在定量分析中国铜矿资源潜力区的基础上,为后期的铜矿资源开发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支持,以不断提高中国铜资源的开采效率。
关键词:中国铜矿;现状;潜力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01-0005-2 收稿日期:2021-01作者简介:任彦瑛,女,生于1985年,汉族,河北秦皇岛人,本科,矿产地质工程师,研究方向:矿产地质,资源勘查工程。
铜矿资源是金属矿产资源之一,其本身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因此有广泛地应用前景。
当前世界铜矿资源主要集中在南美洲的智利、秘鲁、美国等国家,从1996年至2013年世界铜储量成递增趋势明显,铜矿山产量也较稳定地持续增长。
据已有的调查资源显示,世界陆地铜资源量为16亿吨左右,目前已探明世界铜金属储量中的超大型铜矿有50多处,世界铜探明储量呈明显增长趋势,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全球铜储量增势明显。
其中,智利具有“铜矿王国”之称,其自身的铜矿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三分之一,是至今为止发现铜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产铜和出口铜数量最多的国家,而中国则为主要的铜矿进口国[1]。
中国铜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中国铜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铜消费国和第三大铜生产国。
铜是重要的工业金属,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力、交通、电子等领域。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用电量的增加,中国对铜的需求量逐年增长。
本文将分析中国铜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一、中国铜产业发展现状1. 铜产量稳居世界第三位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铜生产国,年产量稳居世界前列。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中国铜产量达到184.94万吨,比上年增长9.1%。
铜产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西南地区的铜矿开发和冶炼企业的生产提升。
2. 铜矿资源丰富,但贫矿资源占比较高中国地域广阔,铜矿资源丰富。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中国探明的铜矿储量超过3000万吨,其中贫矿资源占比较高。
这使得中国的铜生产成本较高,也增加了铜行业的环保压力。
3. 铜进口量居高不下尽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铜消费国,但由于铜矿资源较为有限,中国的铜进口量一直居高不下。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19年中国铜进口量为519.35万吨,比上年增长0.7%。
铜进口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铜矿矿石和铜精矿的进口。
4. 铜产业链健全中国的铜产业链较为完整,涵盖了从铜矿开采到铜深加工的各个环节。
中国拥有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铜冶炼企业,如中铝、宝钢等,这些企业在技术和资源优势方面具备较强的实力。
二、中国铜产业发展趋势1. 产能优化升级为了降低铜产业的环境压力,中国政府提出了优化升级产能的目标。
如降低传统冶炼企业的产能,加大环保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冶炼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能利用率等。
同时,中国也鼓励新建高效、环保的冶炼设施,以提高铜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2. 资源优化利用考虑到中国铜矿资源的有限性,未来中国将更加注重优化利用资源。
通过科技创新、改善采矿技术和增加矿山深度等方式,提高贫矿资源的开采效率和综合利用率。
此外,中国也将加强铜回收利用,提高废旧铜资源的再利用率。
3. 能源替代和绿色发展为了应对能源压力和减少环境污染,中国将加大对能源替代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如推广电炉冶炼技术、发展可再生能源等。
中国铜矿分布中国铜矿市场中国哪有铜矿铜矿分类及代表地区1.海相火山岩黄铁矿型铜矿床。
矿石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为主。
铜品位一般大于1%。
如中国甘肃白银厂﹑青海红沟等矿床。
2.超基性岩中的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
矿石矿物以黄铜矿﹑镍黄铁矿为主。
铜品位一般小于1%。
如中国甘肃金川﹑新疆喀拉通克等矿。
3.变质岩层状铜矿床。
矿石矿物以黄铜矿﹑斑铜矿为主。
铜品位一般大于1%。
如云南东川汤丹﹑山西中条山胡家峪等矿。
4.夕卡岩型铜矿床。
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
铜品位一般大于1%。
如安徽铜官山﹑江西城门山等矿。
5.斑岩铜矿床。
矿石矿物以黄铜矿为主。
铜品位一般小于1%。
矿床常为大﹑中型。
如江西铜厂﹑黑龙江多宝山﹑西藏玉龙、驱龙等矿。
6.砂岩型铜矿床。
矿石矿物以辉铜矿为主﹐其次为斑铜矿﹑黄铜矿等。
铜品位多大于1%。
如云南郝家河﹑四川大铜厂等矿。
铜的资源分布铜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0.01%,在个别铜矿床中,铜的含量可以达到3%~5%。
自然界中的铜,多以化合物即铜矿物存在。
目前,世界上已探明的铜约为3.5-5.7亿吨,其中斑岩铜矿约占全部的76%。
根据美国资源调查局2014年资料显示全球铜储量共约为6.9亿吨。
其中包括:智利1.9亿吨,澳大利亚0.87亿吨,秘鲁0.7亿吨,美国0.39亿吨,墨西哥0.38亿吨,中国0.3亿吨,俄罗斯0.3亿吨,印度尼西亚0.28亿吨,波兰0.26亿吨,赞比亚0.2亿吨,刚果(金沙萨)0.2亿吨,加拿大0.1亿吨,哈萨克斯坦0.07亿吨,其他国家0.9亿吨。
世界铜资源按区域和国家分布分别如下:区域分布:主要分布在北美、拉丁美洲和中非三地。
国家分布:世界铜资源主要集中在智利、美国、赞比亚、俄罗斯和秘鲁等国。
其中智利是世界上铜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铜金属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9%。
同时,智利是全球最大铜产国和出口国。
中国铜资源分布中国铜生产地集中在:华东地区,该地区铜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1.84%,其中安徽、江西两省产量约占30%,云南、内蒙古也是我国铜矿主要产区。
我国铜精矿市场现状分析一、概述铜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金属,在电力、建筑、交通、通信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而铜精矿是铜的原料,其市场供应和价格对于整个铜工业链条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我国铜精矿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二、市场供应我国铜精矿的市场供应主要依靠进口和国内开采两种渠道。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铜精矿的需求不断增长,供应压力逐渐增大。
尤其是在去年全球新冠疫情爆发的影响下,国际贸易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进口渠道受到一定影响。
国内铜精矿开采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其中内蒙古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铜精矿基地,但该地区的铜资源开采仍存在技术难题和环境问题。
此外,国内开采能力相对较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量。
三、市场价格铜精矿的市场价格主要受到国际铜价、市场供需状况和宏观经济影响等因素的影响。
在过去几年中,随着全球经济复苏,铜精矿价格出现了上涨趋势。
然而,由于短期市场波动和贸易争端等原因,铜精矿价格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环保政策的实施和对矿产资源的研究也对铜精矿价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环保政策的加强促使铜精矿开采和加工环节的成本增加,从而推动了铜精矿价格的上涨。
四、市场需求我国铜精矿的主要需求来自于冶炼和加工行业。
随着我国铜加工业的不断发展,对铜精矿的需求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特别是在电力、电子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需求增加,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铜精矿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
另外,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加,也对铜精矿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
五、发展趋势1.国内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我国政府将加强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以推动铜精矿市场的稳定发展。
2.提高铜精矿开采技术:国内铜精矿开采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需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提高开采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3.加强国内铜精矿交易市场建设:建立健全的国内铜精矿交易市场,促进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提高市场透明度和交易效率。
2024年铜矿市场发展现状摘要本文旨在分析当前铜矿市场的发展现状。
首先,介绍了全球铜矿资源的分布情况,并对各主要产铜国家进行了概述。
其次,探讨了国际铜矿市场的供需状况和价格走势。
最后,从经济、环境和技术等角度研究了铜矿市场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深入分析铜矿市场的现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铜矿资源的利用和发展方向。
1. 引言铜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金属,广泛应用于电力、交通、建筑和电子等领域。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铜矿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因此,研究铜矿市场的发展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2. 全球铜矿资源分布情况全球铜矿资源的分布非常广泛,主要集中在南美洲、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
其中,智利、秘鲁、中国是全球三大主要铜矿生产国。
智利的铜矿储量居世界前列,占全球总储量的约30%。
3. 主要产铜国家概述3.1 智利智利是全球最大的铜矿生产国,其铜矿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约30%。
智利丰富的铜矿资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者。
3.2 秘鲁秘鲁是全球重要的铜矿生产国之一,其铜矿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约10%。
秘鲁政府积极推动铜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吸引了众多投资者。
3.3 中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但国内铜矿资源供应不足,因此需要大量进口。
中国政府鼓励国内企业对境外铜矿资源进行投资和合作,以保障国内需求。
4. 国际铜矿市场供需状况和价格走势当前,国际铜矿市场供需平衡。
全球经济增长和新能源发展对铜的需求持续增加,但由于新开采铜矿项目的逐渐减少,铜矿供应出现短缺趋势。
铜矿价格受到市场供需关系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
5. 铜矿市场的挑战在铜矿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环保压力不断增加,铜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受到关注。
其次,铜矿资源逐渐枯竭,开采成本逐渐增加。
最后,技术创新和装备更新对铜矿开采提出了新的要求。
6. 铜矿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铜矿市场将面临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发展中国家对铜的需求将继续增长,将成为全球铜矿市场的重要推动力。
铜资源在中国的分布与开发潜力铜是一种重要的有色金属,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力、交通等多个领域。
在当今世界,铜资源供需紧张的情况下,了解中国的铜资源分布和开发潜力对于促进国内铜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国铜资源的分布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发潜力。
一、铜资源的分布特点中国拥有丰富的铜资源,其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域特点。
主要的铜资源分布于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是中国最重要的铜矿产区之一,这些地区的矿石储量丰富、品质优良。
西北地区的新疆和青海也拥有大量的铜资源,新疆尤以富含铜的独山子铜矿而闻名。
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区虽然铜矿储量相对较少,但也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二、存在的问题尽管中国拥有丰富的铜资源,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铜矿资源分布不均衡,出现了资源过度集中和地区之间的差距。
在开发重心偏向西南地区的同时,东北、华北等地区的铜矿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
其次,由于长期以来的大规模采掘和低水平开采,一些矿区面临着资源衰竭的风险。
同时,铜矿床深埋、含杂质多、地质条件复杂等问题也给开发带来一定的困难。
另外,环保压力增大、能源成本上升等因素也对铜矿的开采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三、开发潜力尽管面临许多问题,中国的铜资源开发仍然具有巨大潜力。
首先,中国政府一直重视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支持铜矿资源开发利用。
例如,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开展深部资源勘探,加强环境保护等。
其次,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铜消费国之一,对进口铜依赖较高。
提高国内铜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并替代进口,有助于降低对外部资源的依赖,保障国内铜供应。
此外,一些新兴技术的应用也为提高铜资源开采效率和降低成本提供了新的思路。
例如,智能采矿、矿山数字化等技术的引入可以提高矿石回收率和资源利用率。
总结起来,中国铜资源的分布特点区域性明显,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最为集中。
然而,铜资源的开发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包括资源不均衡、资源衰竭、环境压力等。
招专业人才上一览英才
中国铜矿地理分布
中国铜矿分布广泛,在已查明的矿产地除天津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
其中,江西、西藏和云南等3个省区的储量占全国铜矿储量的47.1%(以1996年底保有储量统计,下同)。
铜储量较多的还有甘肃、安徽、内蒙古、山西、湖北、黑龙江等6省区,储量合计2019.8万t,占全国铜矿储量的32.3%。
以上9省区的储量合计占全国铜矿总储量的80%。
从六大行政区分布来看,铜矿储量分布最多的是华东区、西南区,两大行政区的储量占全国铜矿总储量的60.9%,各大行政区的铜矿储量分布的比例:华北区11.4%、东北区6%、华东区31.4%、中南区9.8%、西南区29.5%、西北区11.9%。
从三大经济地带来看中国铜矿分布具有明显地域差异。
三大经济地带按《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卷(1993)划分: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12个省区市(未包括台湾省);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9省区;西部地带包括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共9个省区。
三大经济地带的储量分布比例:东部沿海地带9.1%,中部地带49.6%,西部地带41.3%。
2024年铜精矿市场分析现状铜精矿是一种重要的矿石资源,是铜的主要原料。
本文将对当前铜精矿市场的分析现状进行探讨,并对未来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1. 市场概述1.1 产地与产量铜精矿的产地分布广泛,主要包括智利、秘鲁、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
智利是全球最大的铜精矿生产国,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30%以上。
1.2 市场规模铜精矿市场规模庞大,需求量主要来自铜冶炼和加工行业。
近年来,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对铜精矿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 市场供需分析2.1 供应情况全球铜精矿的供应主要由矿山开采和矿业公司供应。
根据目前的供应情况来看,供应相对稳定,但由于矿山资源限制和环境问题等因素,供应压力逐渐增大。
2.2 需求情况铜精矿的需求主要来自铜冶炼和加工行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电力行业的发展,对铜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带动了对铜精矿的需求增长。
3. 市场价格分析3.1 价格波动因素铜精矿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全球经济形势、供需关系、金属市场走势等。
此外,政策变化、矿山事故等也会对价格产生影响。
3.2 价格走势近年来,由于供需关系的紧张和全球金属市场的波动,铜精矿价格呈现波动上涨的趋势。
但是,价格波动不稳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4. 市场竞争态势4.1 主要竞争者铜精矿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者包括智利的国际公司、秘鲁的矿业公司和中国的矿山企业。
这些竞争者在市场份额和技术能力上存在一定差距。
4.2 竞争优势竞争者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矿山资源储量、技术创新能力和成本控制等方面。
智利等国家拥有丰富的铜精矿资源,而中国的矿山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5. 市场发展趋势展望5.1 市场机遇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铜精矿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此外,电力行业的发展和新能源产业的兴起也将为铜精矿市场带来机遇。
5.2 市场挑战铜精矿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主要包括矿山资源的限制和环境问题、不稳定的价格波动以及竞争压力等。
中国铜矿资源状况,资源特点
一、资源状况
中国铜矿经过大规模地质勘查工作,截至1996年底累计探明储量7300万t(铜金属,下同),截至1996年底保有储量6243.6万t,其中A+B+C级储量2671.2万t。
查明矿产地910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100多处,已开发和近期待开发的矿床有90多个,见表3.7.3、图3.7.1(图中矿产地编号见表3.7.3)。
表3.7.3中国铜矿主要产地一览表
三、资源特点
中国铜矿资源从矿床规模、铜品位、矿床物质成分和地域分布、开采条件来看具有以下特点:
(1)中小型矿床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少据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1987年颁布的“矿床规模划分标准”,大型铜矿床的储量>50万t,中型矿床10~50万t,小型矿床<10万t。
超大型矿床,国内一般都按涂光炽的主张,将五倍于大型矿床储量的矿床称为超大型矿床。
按上述标准划分,铜矿储量大于250万t以上的矿床仅有江西德兴铜矿田(铜厂矿床524万t)、西藏玉龙铜矿床(650万t)、金川铜镍矿田(铜340万t)、东川铜矿田(500万t,包括原有探获储量和近年新增未上表的储量)。
在探明的矿产地中,大型、超大型仅占3%,中型占9%,小型占88%。
(2)贫矿多,富矿少中国铜矿平均品位为0.87%,品位>1%的铜储量约占全国铜矿总储量的35.9%。
在大型铜矿中,品位>1%的铜储量仅占13.2%。
(3)共伴生矿多,单一矿少在900多个矿床中单一矿仅占27.1%,综合矿占72.9%,具有较大综合利用价值。
许多铜矿山生产的铜精矿含有可观的金、银、铂族元
素和铟、镓、锗、铊、铼、硒、碲以及大量的硫、铅、锌、镍、钴、铋、砷等元素,它们赋存在各类铜及多金属矿床中。
在斑岩型铜矿床中,多数矿床共生钼,伴生金、银、铟、锗、铊、铼、镉、硒以及铂族元素;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铜镍共生,伴生钴、铂族、金、银、镓、锗、铊、硒、碲等;夕卡岩型铜及多金属矿床,铜、铁、铅、锌、钨等常共生在一个矿床中,并伴生钴、锡、钼、金、银、镓、锗、铼、镉、硒、碲等;海相火山岩型铜多金属矿床,铜、铅、锌和黄铁矿常共生产出,并伴生金、银、硒、镉、铟、铊、钼、钴等;沉积岩中层状铜矿床常伴生铅、锌、钛、钒、镍、钴、锡、金、银、汞、镓、锗、镉、铊、铀、钍、硒等。
在铜矿床中共伴生组分颇有综合利用价值。
铜矿石在选冶过程中回收的金、银、铅、锌、硫以及铟、镓、镉、锗、硒、碲等共伴生元素的价值,占原料总产值的44%。
中国伴生金占全国金储量35%以上,多数是在铜多金属矿床中,伴生金的产量76%来自铜矿,32.5%的银产量也来自于铜矿。
全国有色金属矿山副产品的硫精矿,80%来自于铜矿山,铂族金属几乎全部取之于铜镍矿床。
不少铜矿山选厂还选出铅、锌、钨、钼、铁、硫等精矿产品。
许多铜业公司、矿山企业通过综合评价、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回收共伴生组分取得巨大经济效益:
江西铜业公司所属矿山(德兴铜矿,永平铜矿、武山铜矿、东乡铜矿、银山铅锌铜矿、城门山铜矿)共伴生矿产储量共计:钼28万t、硫9000万t(矿石量)、金415t、银1.1万t、硒1万t、碲1万t、镓9000t、铼2900t、铊1400t、钴1.4万t、钯240t以及锑、铋、砷、钨、镍等。
仅就每年回收金、银及硫精矿产品的销售价值达2亿多元,约占全公司总销售收入的15%,是公司获取利润的重要来源。
1995年德兴铜矿回收的金、银十分可观,其产值占该矿总产值的20%以上。
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所属矿山共伴生矿产储量:硫2014万t(矿石量)、铁1471万t(矿石量)、伴生金78.1t、伴生银1123t以及若干量的钴、铋、镍、钼、镉、镓、锗、硒等。
该公司1995年生产铜精矿和铜金属的同时,综合回收硫精矿31万t、铁精矿44万t,从阳极泥中提炼的黄金、白银相当可观,从电解液和烟灰中回收若干量的硫酸铜、铟、铂、钯等。
1995年综合利用产值完成2.9亿元,占公司总产值的24%。
综合利用是该公司创利增效的重要途径。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所属的生产矿山,拥有丰富的铜、铁、金、银、钨、钼、钴、硫等共伴生矿产。
矿山生产铜精矿(含金、银)、铁精矿、硫精矿、钨精矿,冶炼方面除生产铜系列产品外,还综合回收硫酸、金、银、氟硅酸钠、硫酸锌、硫酸铜、铅铋合金、精硒等10余个产品。
1995年综合利用产品创产值4.54亿元,占该公司总产值的22%。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所属的矿山和冶炼厂生产伴生组分的产品有硫精矿、金、银、硒、镉等产品,从投产到1995年,累计生产有色金属冶炼产品192.08万t,黄金24.3t,白银913.2t,硫酸515万t,硫精矿3216万t。
1995年该公司综合利用实现产值4.58亿元,10年累计创产值27.65亿元。
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从1986~1995年三个矿山共生产伴生金3.3t、银22t、钴248t、硫25万t,产值共计1.76亿元,占矿山总产值的39%。
此外,还有两座尾矿库堆尾砂2000万t,含有铜、钴、镍、金、银等多种金属元素,其中含铜近万吨、银10t以上,这些暂难回收利用的资源已完好地保存起来,以备将来利用。
金川有色金属公司所属铜镍矿山拥有丰富铜镍钴铂资源。
铜镍共生并伴生金、银、硫、铂族金属和硒等稀散元素。
金川公司矿山、冶炼生产自1964年正式投产到1995年共
生产镍41.7万t、铜约20万t以及铂族金属与黄金近千公斤和钴、银、硫、硒等完成工业总产值232亿元,实现利税58.2亿元。
镍、铂族金属产量分别占全国的88%和90%以上,具有年产4万t镍、2万t铜、相应的钴和铂族金属、黄金、白银以及40万t硫酸的综合生产能力。
(4)坑采矿多,露采矿少目前,国营矿山的大中型矿床,多数是地下采矿,而露天开采的矿床很少,仅有甘肃白银厂矿田的火焰山、折腰山两个矿床,而且露天采矿已闭坑转入地下开采,露采的还有湖北大冶铜山口、湖南宝山、广东石 、德兴矿田的铜厂矿床南山区和云南东川矿田的汤丹马柱硐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