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朝六家”:施闰章和宋琬年辈最早,并称“南施北宋”。施长于五言,风格温和,涉及民生疾苦;宋则擅写七言,诗风雄健,偏重个人境遇的描写和自我情感的抒发。

比他们稍后的是王士禛和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王士禛标榜神韵,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数十年,影响最大;朱彝尊早年诗作内容充实,多为唐调,后来转而学宋,以学力、才藻见长,为清诗中的浙派的领袖。

并称为“南查北赵”的查慎行、赵执信可以说是朱、王对应关系的延续。就社会关系来说,查是朱彝尊的表弟,赵则是王士禛的甥婿。就诗学观点而言,查慎行在朱彝尊学宋的基础上公开标举宋诗,以苏轼、陆游为效法对象,气求调畅,词务清新,在清初学宋诗人中成就最高;赵执信则对王士禛的诗学理论不以为然,主张取法晚唐,自写性情,诗思清新峭拔,有时也伤于刻露。

“岭南三大家”:“岭南三大家”之称缘于稍后的王隼取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诗合刻为《岭南三家集》。陈恭尹字元孝,广东顺德人,明亡后出游四方,晚年归家,以诗文自娱,自称罗浮布衣,有《独漉堂集》,其诗感时怀古,抒发亡国之悲,间或表达矢志复明的决心,激昂盘郁,长于七律,《邺中》《读秦记》等,是所谓“人无数篇”的名作。梁佩兰字芝五,号药亭,曾仕清朝,诗多酬赠与写景,七古苍凉伉爽,《易水行》《养马行》等写社会民情,寄有深意,能独开生面。有《六莹堂集》。

虞山诗派:主要成员有冯舒、冯班、钱曾、钱陆灿等人。这个诗派的代表人物是冯班,曾师从钱谦益,其主张主要有:

①反对七子、竟陵和严羽《沧浪诗话》,著《钝吟杂录》专摘严羽以禅喻诗之谬。

②沉丽细密,锤炼藻绘,抒发故国悲痛,婉而多讽。如《题友人〈听雨舟〉》《有赠》。

③以标榜李商隐而自张一军,势力颇大。

“梅村体”:指的是清初吴伟业的一种诗体风格。以明清易代的史实为题材,反映社会变故,感慨朝代兴亡;吸取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写法,侧重叙事写人,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晚唐温、李的风情韵致及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代表作《圆圆曲》《永和宫词》等。成为古代叙事诗新的高峰。后人取吴伟业之号,称之为“梅村体”。)

“梅村体”的主要艺术特征有:

第一,融元、白叙事诗的善于铺排和初唐四杰的才藻缤纷、李商隐的色泽浓丽于一炉,并引进史传文章、明代传奇的曲折变化的叙述手法,使其歌行既沉郁苍凉,又气势磅礴,既笔意纵横,又韵致深曲,在古代叙事诗里独具一格。

第二,语言以华美清丽见长,声律以和谐谨严称擅。它辞藻绚丽,工于设色,律度严整,尤擅转韵,同时注意偶句与散句的间错并用,重视音调和色彩的调和匀称,故能做到开阖自如,音色并妙。

第三,多以人物的命运浮沉为线索,叙写实事,同时在人物的身世遭遇和荣辱变迁中又牵合着家国兴替,绾系着一代史实,这样,就使得梅村体在题材、格式、韵味等方面都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规范。

总之,“梅村体”叙事诗约百首,如《永和宫词》《萧史青门曲》《鸳湖曲》《圆圆曲》《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等,把古代叙事诗推到新的峰,对当时和后来的叙事诗创作起着示范的作用。受吴氏的影响,在其家乡太仓产生了娄东诗派。

江左三大家:是中国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三人的合称。三人皆由明臣仕清,籍贯都属旧江左地区,诗名并著,故时人称江左三大家。顾有孝、赵澐选其诗为《江左三大家诗抄》9卷。有康熙帝刊本。

“神韵说”:王士祯论诗以“神韵”为宗,“神韵”即风神韵味。神韵说在理论上着重继承了唐司空图《诗品》的“韵外之致”说(“冲淡”、“自然”、“清奇”)、严羽的“妙悟”“兴趣”说,提倡“兴会”“神到”,而以“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和“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诗的最高境界;在创作实践上,则主要奉王孟韦柳等人的山水田园隐逸闲适之作为典范。神韵说要求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发挥含蓄蕴藉、言尽意不尽的特点,从而加强诗歌消遣娱乐功能。神韵说注重诗歌的整体效果,这显然是对明代前后七子支离破碎的拟古模仿和公安、竟陵两派的肤浅轻率的救弊补偏,但它易流为空调、掩却性灵,也促进了诗坛脱离严肃沉重的人生的倾向,有其偏颇之处。

“格调说”:清代中期沈德潜的诗论。一是强调诗人的性情要合乎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儒家诗教,诗歌创作要中正平和、委婉含蓄。二是强调写诗须讲究格律声调:“诗贵性情,亦须论法”,要写得含蓄、蕴藉、委婉,提倡学古,但反对拟古。“格调说”对“神韵说”空疏浅陋的弊病有所补救,但它维护传统“诗教”,基本属封建正统派诗论。

“肌理说” :翁方纲的论诗主张。认为主张“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志言集序》)“肌理”源于杜甫《丽人行》“肌理细腻骨肉匀”之句,包括义理与文理:义理为“言有物”,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合乎儒家道德规范的思想与学问;文理为“言有序”,指诗律、结构、章句等作诗之法。其肌理说也就是要求以学问作为作诗的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思想和文辞谐和,做到外表空灵,内容质实。翁方纲的本意在于以学问考证的质实,补救神韵、格调之失,有可取之处,但实际上却引导诗人脱离现实,从故纸堆中寻找诗材。后来的学人之诗和宋诗运动,都由翁氏的肌理说推动而来。

“性灵说”:袁枚的论诗主张。性灵派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性情以外本无诗”,“自把新诗写性情”,就是要在诗中表现诗人独特个性,“作诗不可无我”,认为“诗有性情而后真”。这是性灵说审美价值的核心;其次是“才华”:“诗人无才,不能役典籍、运性灵”,艺术构思中的灵机与才气、天分与学识要结合并重。既反形式主义,又反拟古主义,体现了一种革新精神,有一定进步意义,成为乾嘉诗坛上最活跃最有成就的诗派。但是,它也有缺乏深刻社会内容的局限性。

阳羡词派:形成于顺治中期,极盛于康熙二十年,余波及于康熙后期。以陈维崧为其领袖,因其籍贯是江苏宜兴(古称阳羡)而得名。阳羡词派竭力推重词体,把词的本体功能提高到与诗、经、史同样的地位。继承《诗经》和白居易“新乐府”精神,“拈大题目,出大意义”,反映明末清初的国事,是阳羡派的基本特点,尤其崇尚苏、辛之词,词情激烈,骨力遒劲,“以豪情抒悲愤”是其风格特征。与陈风格相近的曹贞吉、孙枝蔚、吴本嵩、潘眉等一大批词人被称为“阳羡派”。编有《今词苑》、《荆溪词初集》、《瑶华集》等词选。

浙西词派:是以浙西六家为核心的一词派。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岸登及其本人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渐西词派”之名。以朱彝尊为领袖,浙派宗法南宋,标举“清空”、“醇雅”,以婉约为正宗,注重词的格律,主张宗法姜夔、张炎。具有古雅峭拔的格调,疏淡清远的意境,严谨和谐的音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