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X线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5.29 MB
- 文档页数:36
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诊断分析【摘要】x线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简单又方便检查方法,也可用于显示早期病变表现,对软组织肿胀观察很好,早期骨侵蚀观察较好,关节间隙观察在切线位才可见关节面,有时位置不正,可误为狭窄,应予注意。
【关键词】类风湿性;x线;诊断分析【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167-01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早期患者的关节x 线检查除软组织肿胀和关节腔渗液外一般都是阴性。
关节部位骨质疏松可以在起病几周内即很明显。
关节间隙减少和骨质的侵蚀,提示关节软骨的消失,只出现在病程持续数月以上者。
半脱位,脱位和骨性强直后更后期的现象。
当软骨已损毁,可见两骨间的关节面融合,丧失原来关节的迹象。
弥漫性骨质疏松在慢性病变中常见,并因激素治疗而加重。
无菌性坏死的发生率特别在股骨头,亦可因用皮质类固醇治疗而增多。
笔者收集整理该病的x线影像资料,旨在提高对本病正确诊断。
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以来在我院经过x线确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历资料40例,男15例,女25例。
年龄24岁-68岁,病程半年至15年不等。
临床表现关节肿胀、关节疼痛、晨僵、皮下结节等症状。
2 x线摄影结果2.1 软组织改变:软组织肿胀32例,以掌指关节、腕关节居多,其中双膝关节肿胀2例,表现为关节脂肪垫受压移位、变形,右肘关节肿胀2例,表现肘部后脂肪垫移位,病程较长者,关节周围软组织位线缩小,以尺骨茎突处明显。
2.2 骨质改变:骨质疏松,出现于近指(趾)关节骨端,掌(跖)骨端40例,整个骨干疏松28例,膝关节、肘关节、颈椎各2例,表现为关节面毛糙不规则,皮质中断或呈小锯齿状囊状小透亮区,以距关节较远处较多,以腕关节改变较明显,而在肩关节以肱骨大结节处较表现明显,在膝关节表现为股骨髁间凹、髁间嵴。
关节面下囊状透亮区,在关节边缘可见增生性改变,颈椎以上部颈椎改变明显,表现枢椎齿状突毛糙,小关节面钩椎关节毛糙、模糊,在跟骨结节处出现囊状侵蚀。
藏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与治疗摘要:风湿性关节炎是一个常见的、多发性的疾病。
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
藏族世居高原,潮湿、寒冷,加之生活、习俗上一些习惯,使得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类疾病更为常见。
但作为传统医学的藏医药对该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尝试藏药浴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与治疗。
关键词:藏医;类风湿性关节炎;认识;治疗一、藏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藏医学认为人体的物质基础由隆、赤巴、培根三大元素构成,这三大元素同时也是维持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能量和基础。
在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下,三大元素在人体内保持协调和平衡的相互关系。
当由于某种原因,三者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出现过于兴盛或衰微的情况时,则三大元素将由生理性变成了病理性的东西,而分别出现隆的病态、赤巴的病态和培根的病态。
在治疗上,藏医学通过对三者进行调整,使其恢复到原来的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使机体重新达到健康的水平。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藏医中称为“真布”病,在《四部医典》中将“真布”病分为六种:即从发病部位可分为肢节真布(肉痹)、骨真布(骨痹)、脉络真布(脉痹)、筋腱真布(筋腱痹);从疾病的性质可分为黑型真布(热痹)、白型真布(寒痹)两种,属“黄水病”、“培根局斜尔症”等范畴。
藏医认为,“真布”是由黄水病变引起,其病理机制为三胃火失衡、糟粕入肝,进而影响变色赤巴功能,使未完全分离的血液进入胆囊,导致黄水遍于全身,并在关节淤积。
当外界气候阴潮时,加重了机体的水湿之气,引起类风湿性疾病发作。
二、藏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症状分总症状与具体症状两种。
1.总症状:身体长期发冷,皮肤与肌肉有麻木感,面部油腻,头部及髋骨与腰部皆疼痛,身体无力,懒惰,多汗,关节骨肉有灼热感,筋络僵硬,活动时特别疼痛,呻吟,小便呈赤色,脉象沉细而数。
2.具体症状。
寒性“真布”病主症:起初乏力而食欲不振,各处肌腱疼痛,活动受限,指关节等小关节肿胀疼痛伴有热感,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逐渐活动受限。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诊疗指南
1 【制定规范的依据】
《临床诊疗规范—关节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2【概述】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能引起全身性关节损害的慢性
结缔组织疾病。
主要病理变化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血管翳形成,软骨和软骨下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强直和功能丧失,大部分患者的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并可有关节外其他器官与组织受累的表现。
目前多认为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3 【诊断】
3.1 典型表现
3.1.1好发于中年女性。
好发于手足小关节,尤其是
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及跖趾。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评价标准一、诊断标准:1. ACR(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诊断标准:(1)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
(2)至少三个关节区的关节炎:关节肿痛涉及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共14个关节区中至少3个。
(3)手关节炎。
关节肿胀累及近端指间关节,或掌指关节,或腕关节。
(4)对称性关节炎。
同时出现左、右两侧的对称性关节炎(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跖趾关节不要求完全对称)。
(5)皮下结节。
(6)RF阳性(所用方法在正常人的检出率<5%。
(7)手和腕关节X线片显示骨侵蚀或骨质疏松。
注:表中1-4项必须持续超过6周,符合表中7项中至少4项者可诊断为RA 但是,不除外符合标准者合并另一种疾病的可能性。
2. 国内诊断标准(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1988):①症状:以小关节为主,多为多发性关节肿痛或小关节对称性肿痛(单发者须认真与其他鉴别,关节症状至少持续6周以上),晨僵。
②体征:受累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功能受限,或畸形,或强直,部分病例可有皮下结节。
③实验室检查:RF(类风湿因子)阳性,ESR血沉)多增快。
④X线检查:重点受累关节具有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所见。
对具备上述症状及体征的患者,或兼有RF阳性,或兼有典型X线表现者均可诊断。
并有如下分期:①早期:绝大多数受累关节有肿痛及活动受限,但X线仅显示软组织肿胀及骨质疏松。
②中期:部分受累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受限,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及不同程度骨质腐蚀。
③晚期:多数受累关节出现各种畸形或强直,活动困难,X线片显示关节严重破坏、脱位或融合。
3. ACR/EULAR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风湿病防治联合会,2010)新标准:冀节受累血淸学【至少需要1采》(0-3^)0RF和ACPA均阴性02-1M大关节1FJF和/缺(:册底漓度阳件2小天廿{椁成车伴太黄节受累)2RF和/或ACPA高橋度處过正常垃3儕以上)阳性34 7叶小黄节佛敢甲侔大黄节曼JS)3冋0牛关节【至少一节小天节哽累)ZA5益性时相反应物(至少需要1条}需裁(0-1^)龊狀持读时间CRPM ES RHjiEB0<6ffl0CRP 或ESRJfl 高11总得分6分以上可确诊RA注:名词解释:①受累关节数:指评价时压痛和肿胀的关节数但不包括DIP、第一腕掌关节、第一跖趾关节;②关节大小的定义:中大关节指肩、肘、膝、髋、踝;小关节指MCP PIP、第一指间关节、跖趾关节2-5及腕;③滴度的定义:高滴度阳性指RF或抗CCP K体中至少1项高于正常上线3倍或以上;低滴度阳性指RF 或抗CCP抗体中至少1项高于正常上线但不超过正常上线3倍.二、评价标准: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评估方案,因此可以说对疾病的活动性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来加以衡量,但是总的原则是一致的,即炎症程度、骨侵蚀的加剧和功能的快速减低均提示病情处于活动状态。
类风湿关节炎的肘关节X线表现陈一平;朱建英【期刊名称】《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2页(P562-563)【作者】陈一平;朱建英【作者单位】313000 浙江湖州,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313000 浙江湖州,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进行性关节破坏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关节影像学检查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病情评估十分重要,其中X 线检查简便、价廉,可快速且整体地显示关节病变如关节旁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关节间隙狭窄、骨侵蚀、关节半脱位或强直畸形等,目前仍是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影像学评估首选的影像学检查[1]。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20%~50% 肘关节受累[2],本次研究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肘关节X线表现。
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0 年1月至2014年8月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8例,均符合1987 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3],其中男性11例、女性27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51.06±15.32)岁,病史 0.5~28年,平均(11.20±7.25)年。
排除其他非类风湿关节炎、肌腱韧带损伤、关节外伤(新鲜或陈旧)等患者。
临床均表现为肘关节疼痛、肿胀或功能受限。
1.2 方法采用d6000 DR机进行X线检查(由美国GE生产),管电压60~68 KV,管电流160 mA。
34例为标准肘关节正侧位摄片;4例因关节强直,保持自然位摄片。
32例为单侧肘关节摄片,6例为双侧摄片。
X线片由两位高年资医师分别诊断,并严格按照1987 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进行分期,若结果有分歧,由两人协商确定最终分期。
2.1 3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肘关节X线表现Ⅰ期7例(18.42%),X线未见明显骨质异常或关节端的骨质疏松;Ⅱ期15 例(39.47%),X线见骨质疏松伴关节面侵蚀,少数病例关节面下见小囊状骨质破坏,有13例关节间隙出现不同程度狭窄;Ⅲ期12例(31.58%),X线见关节面明显骨质破坏,关节面下较多囊状骨质破坏,有5例关节半脱位;Ⅳ期4例(10.53%),X线见纤维性强直或骨性强直。
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练习题一、选择题A1型题1. 类风湿关节炎最常受累的关节是:A.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B.远端指间关节C.颞额关节D.膝、髋、踝关节E.颈椎小关节2.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皮肤损害部位是:A.颈部B.暴露部位C.胸部D.腹部E.下肢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皮肤护理哪一项是错误的:A.常用清水清洗B.忌用碱性皂液C.忌用化妆品D.避免阳光照射E.10℃冷水湿敷4.鼓励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缓解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的目的是:A.保持关节功能位B.防治疾病活动C.延缓关节破坏D.减少晨僵发生E.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废用7.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最早表现为:A.疼痛B.肿胀C.晨僵D.半脱位E.强直8.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期最重要的护理是:A.观察病情变化B.给营养丰富的饮食C.指导关节治疗锻炼D.避免寒冷、潮湿等诱因E.按医嘱服药9.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描述,下列不妥的是:A.主要侵犯小关节尤其是手关节B.清晨关节疼痛和僵硬较下午轻C.双手近端指关节呈梭性肿胀D.晚期关节僵硬,畸形E.30%~40%病人可出现干燥综合征10.以下不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要求的是:A.床单应清洁干燥B.床上应阳光充足C.病室空气流通D.病室内温度18~20℃E.病室内湿度50%~60%11.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A.感染性疾病B.自身免疫性疾病C.传染性疾病D.遗传性疾病E.以上都不是12.SLE皮肤损害最常见的是:A.环形红斑B.瘀点、瘀斑C.蝶形红斑D.荨麻疹E.玫瑰疹14.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X线检查中最具诊断价值的检查部位是:A.手指和肩关节B.腕关节和肩关节C.手指和腕关节D.肘关节和膝关节E.肩关节和肘关节1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处于活动期的关节外主要表现是:A.疼痛B.关节畸形C.关节肿胀D.类风湿结节E.功能障碍16.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饮食应注意忌食:A.芹菜、香菜B.高蛋白C.营养丰富D.易消化E.低盐17.类风湿性关节炎手指畸形的突出表现为:A.匙状指B.杵状指C.梭状指D.锤状指E.蜘蛛指18.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脱发护理不正确的是:A.向患者说明脱发不是永久的B.用假发改善形象C.梅花针针刺头皮D.温水洗头每日2次E.避免染发、卷发、烫发19.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最常见的自身抗体是:A.抗核抗体B.抗单链—DNA抗体C.抗双链—DNA抗体D.抗Sm抗体E.类风湿因子A2型题1.邢女士,22岁,患系统性红斑狼疮2年,鼻梁及面颊两侧呈蝶形水肿性红斑。
住院医师(风湿免疫科)题库及答案(一)题型:单选题所含章节: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外脊柱关节病、系统性血管炎、炎性肌病和系统性硬化症、痛风1.下述哪种疾病主要累及肾小球A.干燥综合征B.类风湿关节炎C.骨关节炎D.系统性红斑狼疮E.多发性肌炎答案:D解析:几乎所有的SLE均可累及肾脏,主要是引起肾小球基膜的改变而引起狼疮肾炎。
而干燥综合征及类风湿关节炎多造成肾间质或肾小管的损伤;骨关节炎和多发肌炎本身较少累及肾脏。
2.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子宫肌瘤C.抗磷脂综合征D.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抗磷脂综合征E.重叠综合征答案:D解析:3.有助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是A.RFB.抗SPR抗体C.抗ds-DNA抗体D.抗SSA(RO)抗体E.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答案:C解析:抗ds-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特异性强4.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肺脏受累中,最常见的为A.胸膜炎B.间质性肺炎C.急性狼疮肺炎D.肺动脉高压E.肺栓塞答案:A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肺脏受累中,最常见的为胸膜炎。
5.女,26岁,反复口腔溃疡、颜面部皮疹3年,化验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尿蛋白(+),ANA1:640,C3减低;目前最恰当的诊断是A.系统性红斑狼疮B.混合结缔组织病C.重叠综合征D.复发性口腔溃疡E.白塞病答案:A解析:育龄女性,口腔溃疡、颜面部皮疹,尿蛋白(+),ANA1:640,c3减低;目前最恰当的诊断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6.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异性最高的自身抗体是A.抗SSA抗体B.类风湿因子C.抗核抗体D.抗ds-DNA抗体E.抗Sm抗体答案:E解析: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异性最高的自身抗体是抗Sm抗体。
7.狼疮性肾炎的活动病理是A.细胞性新月体肾炎B.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肾小球微小病变D.纤维性新月体肾炎E.增生硬化性肾小球病变答案:A解析:狼疮性肾炎的活动病理是细胞性新月体肾炎。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常规一、定义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类以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其特征的症状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个周围性关节的慢性炎症病变。
二、诊断【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1关节表现(1)晨僵:关节较长时间不运动后出现活动障碍、僵硬。
(2)关节肿胀:常呈对称性,以手、近端指间关节和腕部受累者最为多见。
(3)关节痛及压痛:常为对称性、持续性,时轻时重。
疼痛的关节往往伴有压痛。
(4)节畸形:常见为手指尺侧偏斜、屈曲畸形,天鹅颈样畸形等。
(5)特殊关节:①颈椎的可动小关节及周围腱鞘受累,出现颈部疼痛、僵硬;②肩、脆关节:最常见的症状是局部痛和活动受限;③颜颌关节:讲话或咀嚼时疼痛加重,严重者有张口困难。
(6)关节功能障碍:按轻重程度分为以下4级:I级:能正常地进行各种工作和日常活动;H级:能正常地进行各种日常生活活动和某些特定工作,其他工作受限;HI级:能进行一般的□常生活活动,不能胜任工作;IV级:各种日常生活和工作活动均受限。
2关节外表现(1)类风湿结节:常见部位为关节伸面、受压部位或经常受到机械摩擦处。
(2)类风湿血管炎:可累及大、中、小血管,导致多种临床表现。
(3)肺部病变:①肺间质病变,是最常见的肺病变;②结节样改变,出现单个或多个结节;③胸膜炎,胸膜积液。
(4)心脏病变:心包受累最为常见。
(5)血液系统病变:贫血,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血小板增多常见于活动性RA。
FeIty综合征是指类风湿关节炎者伴有脾大、中性粒细胞减少,有的甚至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6)肾脏病变:与淀粉样变、血管炎和药物有关。
(7)神经系统病变:①脊髓受压;②周围神经病变。
(8)胃肠道病变:多与服用抗风湿药物有关。
(二)辅助检查1血常规有轻至中度贫血。
活动期血小板增高,白细胞及分类多正常。
2红细胞沉降率是RA中最常用来监测炎症或病情活动的指标。
3C反应蛋白增高说明病情的活动性。
4自身抗体:⑴类风湿因子(RF):多数患者有高水平类风湿因子,滴度与病情的活动性和严重性呈比例,但需排除慢性感染、其他结缔组织病和正常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