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卫星系列介绍
- 格式:pptx
- 大小:13.75 MB
- 文档页数:15
海洋卫星详细资料大全海洋卫星(Ocean satellite)是主要用于海洋水 *** 素的探测,为海洋生物的资源开放利用、海洋污染监测与防治、海岸带资源开发、海洋科学研究等领域服务,设计发射的一种人造地球卫星。
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包括4颗海洋水色卫星、2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2颗海陆雷达卫星,加强对黄岩岛、钓鱼岛及西沙群岛全部岛屿附近海域的监测。
基本介绍•中文名:海洋卫星•外文名:Ocean satellite•主要用于:海洋水 *** 素的探测•类型:人造地球卫星•用途:海洋科学研究等领域服务定义,特点,用途,发展历程,中国规划,发展目标,水色卫星,动力环境,环境综合,发展情况,监视卫星,大事记,定义卫星海洋遥感技术在海洋资源,环境,减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海洋卫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世界各国的海洋卫星和以海洋观测为主的在轨卫星已有30多颗。
海洋卫星海洋卫星是地球观测卫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气象卫星和陆地资源卫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高档次的地球观测卫星,包括军用海洋监视卫星、综合性的海洋观测卫星、各种专用的海洋学研究卫星等。
特点利用海洋卫星可以经济、方便地对大面积海域实现实时、同步、连续的监测,它已被公认为是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
海洋卫星与陆地卫星和气象卫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海洋卫星(1)海洋环境要素探测要求大面积、连续、同步或准同步探测。
(2)海洋卫星可见光感测器要求波段多而窄,灵敏度和信噪比高(高出陆地卫星一个数量级)。
(3)为与海洋环境要素变化周期相匹配,海洋卫星的地面覆蓋周期要求2~3天,空间解析度为250~1000m。
(4)由于水体的辐射强度微弱,而要使辐射强度均匀,具有可对比性,则要求水色卫星的降交点地方时(发射视窗)选择在正午前后。
(5)某些海洋要素的测量,例如海面粗糙的测量、海面风场的测量,除海洋卫星探测技术外,尚无其他办法。
用途海洋卫星有六个方面的用途。
海洋二号卫星2011年8月16日6时57分,中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海洋二号卫星(HY-2)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海洋二号卫星是继海洋一号A卫星和海洋一号B卫星之后,中国成功发射的第三颗海洋卫星。
国家海洋局早在2001年即开始开展海洋二号卫星的关键技术预研和卫星综合立项论证工作,2007年1月海洋二号卫星工程获得国家的立项批复。
海洋二号卫星是中国最为复杂的对地遥感卫星之一,它集主、被动微波遥感器于一体,实现同时对地观测,电子兼容性复杂,对地天线多达16副,且卫星具有中国遥感卫星中最高精度的测定轨能力,通过采用GPS、多普勒测定轨系统(DORIS)和激光测距三种精密定轨手段,使轨道的确定精度达到厘米量级。
海洋二号卫星在轨运行之后,将与在轨运行中的海洋一号卫星相互配合,分别以微波、光学两种观测手段,将海洋动力环境监测与海洋资源探测相结合,构成空间立体监测系统。
海洋二号卫星的研制,推动了中国卫星研制技术和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其成功发射及投入使用,必将进一步完善我国海洋立体监测体系,大幅提升中国对地观测卫星的调查和监测能力。
海洋二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负责研制。
此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44次发射。
[1]海洋二号卫星发射现场2010年2月24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海洋二号卫星整星转正样阶段评审会。
来自国防科工局、总装备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五院、航天八院、中科院空间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卫星中心等有关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会议。
会上成立了以徐福祥总师为组长的专家评审组,评审组听取了航天五院进行的HY-2卫星初样研制和质量总结报告及HY-2卫星正样设计报告,并对相关材料进行了审查。
经讨论和质疑,评审组认为HY-2卫星按研制技术流程完成了初样阶段的研制工作,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设计并得到了验证,质量和技术状态受控,质量问题已按标准归零,技术状态更改符合要求,因此一致同意HY-2卫星整星转正样阶段通过评审。
海洋卫星文章来源:中国网时间:2012-09-07打印|纠错|发表评论|官方微简介20世纪,随着对海洋观测的要求越来越高,卫星不受气候、区域、地理环境条件限制,具有飞机、岸站和浮标等传统观测手段所没有的优势,能够大面积、步、多要素地进行观测和测量,手段相结合,可形成较好的海洋立体观测。
因此,观测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海洋观测的主导手段之一。
海洋卫星类别早在1962年美国进行了载人“水星”号(MERCURY)试验飞行,第一次从160m 高空观测海洋,拍摄了海洋照片,开创了从太空探测海洋的新纪元。
迄今,国际上发射了许多颗海洋卫星,大体上可分为三类:(1)海洋水色卫星主要用于探测海洋水色要素,如叶绿素浓度、悬浮泥沙含量、有色可溶有机物等,此外也可获得浅海水下地形、海冰、海水污染以及海流等有价值的信息。
美国于1997年8月发射的SeaStar卫星是一例,此外,还有其他多颗这样的卫星。
(2)海洋地形卫星主要用于探测海表面拓扑,即海平面高度的空间分布。
此外,还可探测海冰、有效波高、海面风速和海流等。
美法合作于1992年8月发射的TOPEX/Poseidon卫星和GFO 卫星是目前最精确的海洋地形探测卫星。
此外,美国EOS计划将于2002年和2007年发射Laser ALT-1和ALT-2,可用于精确测量陆表和冰面地形。
(3)海洋动力环境卫星主要用于探测海洋动力环境要素,如海面风场、浪场、流场、海冰等,此外,还可获得海洋污染,浅水水下地形、海平面高度信息。
欧洲空间局(ESA)于1991年7月和1995年4月相继发射的ERS-1和ERS-2是这类卫星中最具代表性的。
此外,除了海洋卫星以外,还有不少海洋探测器搭载的卫星,但功能不外乎海洋水色、海表拓扑和海洋动力环境等方面内容。
海洋卫星探测的特点由于海洋环境与陆地、大气环境不同,它是占地球面积70.8%的不断运动着的水体,因而不仅在光谱域特性不同,而且在空间域和时间域的要求也有明显差别。
主要卫星数据及特征1. NOAA卫星NOAA卫星是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第三代实用气象观测卫星,第一代称为“泰罗斯”(TIROS)系列(1960-1965年),第二代称为“艾托斯”(ITOS)/NOAA系列(1970-1976年),其后运行的第三代称为TIROS--N/NOAA系列。
NOAA的轨道是接近正圆的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为870千米和833千米,轨道倾角为98.9°和98.7°,周期为101.4分钟。
NOAA的应用目的是日常的气象业务,平时有两颗卫星运行。
由于一颗卫星可以每天至少可以对地面同一地区进行两次观测,所以两颗卫星就可以进行四次以上的观测。
NOAA携带的探测仪器主要有高分辨率辐射计(AVHRR/2)和泰罗斯垂直分布探测仪(TOVS)NOAA(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隶属于美国商业部,其主要职能是负责管理全球海洋、大气、空间、太阳等数据的收集和相关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科学研究,为美国社会及大众提供相关服务。
特别是制作灾害性天气警报、制作海洋、大气图表,引导海洋及沿海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研究改善维持人类生存的环境策略,及提高人们对环境的了解。
NOAA于1970年10月正式成立,成为联邦政府机构仅仅只有三十三年的历史,但其发展还是相当迅速的。
NOAA由包括国家天气局NWS(National Weather Service),相当于我国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NOS(National Ocean Service), 国家渔业局NMFS(National Marine Fisheries Service), 国家环境卫星数据信息局NESDIS(N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 Data and Information S ervice), 和NOAA研究机构NR(NOAA Research)五个主要机构提供相关服务,此外与NOAA合作的观测人员组成了一个超过一万人的网络,主要由全国的志愿者构成,这些人员也都通过专门培训,其观测的数据已经成为美国气候观测资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来自NWS,美国海军、空军、FAA及世界其他各国气象部门的资料一起存放在北卡全球最大的气候数据中心NCDC(国家气候数据中心)。
地球资源卫星数据一、Landsat卫星1.卫星概况美国NASA的陆地卫星(Landsat)计划(1975年前称为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 ),从1972年7月23日以来,已发射8颗(第6颗发射失败)。
目前Landsat1—4均相继失效,Landsat 5仍在超期运行(从1984年3月1日发射至今)。
Landsat7于1999年4月15日发射升空。
Landsat8于2013年2月11日发射升空,经过100天测试运行后开始获取影像。
ndsat卫星参数:陆地卫星的轨道设计为与太阳同步的近极地圆形轨道,以确保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获得中等太阳高度角(25°一30°)的上午成像,而且卫星以同一地方时、同一方向通过同一地点.保证遥感观测条件的基本一致,利于图像的对比。
如Landsat4、5轨道高度705km.轨道倾角98.2°,卫星由北向南运行,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卫星每天绕地球14.5圈,每天在赤道西移159km,每16天重复覆盖一次,穿过赤道的地方时为9点45分,覆盖地球范围N81°—S81.5°。
ndsat卫星的传感器:(1) MSS:多光谱扫描仪,5个波段。
(2) TM :主题绘图仪,7个波段。
(3) ETM+:增强主题绘图仪,8个波段.(4) OLI:陆地成像仪,9个波段.(5) TIRS:热红外传感器,2个波段.4. landsat数据系列4.各传感器的波谱分辨率(1)MSS传感器的波谱分辨率:(2)TM传感器的波谱分辨率:(3)ETM+传感器的波谱分辨率:(4)OLI传感器的波谱分辨率:(5)TIRS传感器的波谱分辨率:二、Spot卫星数据1. Spot卫星概况SPOT系列卫星是法国空间研究中心,(CNES)研制的一种地球观测卫星系统,至今已发射SPOT卫星1-6号,1986年已来,SPOT已经接受、存档超过7百万幅全球卫星数据,提供了准确、丰富、可靠、动态的地理信息源,满足了制图、农业、林业、土地利用、水利、国防、环保地质勘探等多个应用领域不断变化的需要。
海洋卫星的历史与常用传感器参数信息1、历史自美国1978年6月22日发射世界上第一颗海洋卫星Seasat-A以后,苏联、日本、法国和欧洲空间局等相继发射了一系列大型海洋卫星。
这些卫星一般搭载有光学遥感器(如水色扫描仪、主动区微波遥感器、散射计、SAR等)和被动式微波遥感器等多种海洋遥感有效载荷,可提供全天时,全天候海况实时资料。
按用途分,海洋卫星可分为海洋水色卫星、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海洋综合探测卫星。
能研制和发射海洋水色卫星的国家有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韩国等。
1997年8月1日,美国航天局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专用海洋水色卫星SeaStar。
美国计划自SeaStar 起,进行20年时序全球海洋水色遥感资料的连续积累。
1999年1月27日,中国台湾省委托美国研制并发射一颗低轨道(600km)水色卫星ROCSAT-1,星上有效载荷为6通道水色遥感器(OCI)2002年5月和2007年4月,中国海洋水色卫星海洋一号A和海洋一号B分别成功发射,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海洋二号预计于2009发射,海洋综合探测卫星海洋三号也已进入预先研究阶段。
利用卫星遥感器测量海洋动力环境的构想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提出,70年代得以实施。
发射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法国。
美国的GEOSAT系列卫星和TOPEX/Poseidon系列卫星具有代表性。
1991年,欧洲空间局发射ERS-1卫星,星上装有微波散射计、雷达高度计和微波辐射计等遥感器,主要目的是开展卫星测量海洋动力基本要素,为用户进行业务服务及为世界大洋合作研究项目提供业务服务参数(包括海面风场、大地水准面、海洋重力场、极地海冰的面积、边界线、海况、风速、海面温度和水气等)。
散射计风速测量精度为2m/s或10%、风向精度为±20°;高度计的测高精度为3cm;辐射计测量海面温度精度为±5K。
ENVISAT-1卫星是ERS卫星的后继星,2001年底发射,是一颗有轨对地观察卫星,将进行为期5年的对大气海洋、陆地、冰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