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30
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人物传记系列:《明史·王守仁传》(详解)一、原文展示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弱冠举乡试,学大进。
顾益好言兵,且善射。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
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
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
守仁至,亲率锐卒屯上杭。
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
明年七月进兵大庾。
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斩六千有奇。
还至赣州,议讨浰头贼,独仲容未下。
横水破,仲容始遣弟仲安来归,而严为战守备。
守仁岁首大张灯乐,仲容信且疑。
守仁赐以节物,诱入谢。
仲容率九十三人营教场,而自以数人入谒。
守仁呵之曰:“若皆吾民,屯于外,疑我乎?”悉引入祥符宫,厚饮食之。
贼大喜过望,益自安。
守仁留仲容观灯乐。
正月三日大享,伏甲士于门,诸贼入,以次悉擒戮之。
余贼奔九连山。
山横亘数百里,陡绝不可攻。
乃简壮士七百人衣贼衣,奔崖下,贼招之上。
官军进攻,内外合击,擒斩无遗。
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
世宗深知之。
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
而大学士杨廷和与王琼不相能。
守仁前后平贼,率归功琼,廷和不喜,大臣亦多忌其功,因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
守仁不赴,请归省。
已,论功封特进光禄大夫,岁禄一千石。
时已丁父忧,屡疏辞爵,乞录诸臣功,咸报寝。
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
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旨。
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数年无所得。
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二、分段解析1、介绍传主:姓名、籍贯、科举、专长等。
★(原文)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弱冠举乡试,学大进。
顾益好言兵,且善射。
★(译文)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二十岁考中乡试,学业大进。
只是更喜欢谈论兵法,而且擅长射箭。
任务突破练13文言文翻译题一、(2021·广东普宁普师高级中学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
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
武王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
破殷,入商宫。
已杀纣,衅社..,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①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
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管叔..之中。
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乃践阼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
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
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
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
收殷余民。
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
诸侯咸服宗周。
成王七年三月,周公往营成周洛邑,卜居焉,曰吉,遂国之。
成王长,能听政。
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
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
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匔匔②如畏然。
周公归,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以诫成王。
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
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
”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③,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
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选自《史记·鲁周公世家》,有删节):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地。
“文言文翻译”专项练(留、删、换)一、“文言文翻译”语段对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鱼崇谅字仲益,其先楚州山阳人,后徙于陕。
幼能属文,弱冠,相州刺史辟为从事。
会魏帅杨师厚卒,建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州县之半以隶之。
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贺德伦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
明宗即位,秦王从荣表为记室。
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
清泰初,移华州。
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
三年,起为陕州司马。
仕晋,奉方物入贡,宰相荐为屯田员外郎、知制诰。
开运末,契丹入汴,契丹相张砺荐为翰林学士。
契丹主北归,留崇谅京师。
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
俄拜翰林学士。
(1)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贺德伦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
译文:(2)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
译文:参考答案:(1)魏郡的人感到不方便,裨校张彦以及部下,囚禁了节度使贺德伦归顺庄宗,鱼崇谅逃回陕州。
(“裨校张彦”“节度使”“贺德伦”“庄宗”“崇谅”“陕”翻译时应该保留)(2)汉祖进入京城,搜索出鱼崇谅接受的契丹的全部诏书,在朝堂焚毁,又任命他为知制诰。
(“汉祖”“崇谅”“契丹”“知制诰”翻译时应该保留;“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翻译时应该删除)参考译文:鱼崇谅字仲益,他的祖先是楚州山阳人,后来迁徙到陕州。
鱼崇谅年幼时善于写文章,二十岁时,相州刺史征召他为从事。
适逢魏帅杨师厚去世,以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一半的州县隶属于相州。
魏郡的人感到不方便,裨校张彦以及部下,囚禁了节度使贺德伦归顺庄宗,鱼崇谅逃回陕州。
明宗即位,秦王从荣上表推荐鱼崇谅为记室。
从荣被斩杀,由于连坐,鱼崇谅被除去官籍,流放庆州。
清泰初年,移到华州。
不久因从荣被允许在家乡安葬,于是放鱼崇谅回到陕州。
清泰三年,起用为陕州司马。
在后晋为官时,捧着土产进贡,宰相举荐他为屯田员外郎、知制诰。
开运末年,契丹进入汴梁,契丹宰相张砺举荐他为翰林学士。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翻译)第02课典型例题第02课典型例题一、《新高考2022级课程标准》第一册阅读了以下的文言文和完整的问题4~7。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度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日:“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摘自《宋史曾公良传》)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你不去参加锡宴是不虔诚的。
如果上帝有病,他会亲自去拜访。
安全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文言文翻译”专项练(调、补、变)一、“文言文翻译”语段对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
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民所爱。
母疾,弃官去。
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会稽太守。
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
征为将作大匠。
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
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
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己奉送。
”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1)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译文:(2)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译文:(3)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译文: 参考答案:(1)(会稽这个地方)山里的老百姓质朴敦厚,有的竟然从小到老都没有进过集市城镇,(他们)被官吏侵扰得很是(厉害)。
(“山民愿朴”前省略“会稽这个地方”,“颇为官吏所扰”前省略主语“他们”,且是“为……所……”的被动句,需要翻译成带“被”的语句)(2)别的太守在任时,派官吏到民间搜求财物,到夜里仍不停止,有时(扰得)狗叫一整夜,百姓也不得安宁。
(“发求”,委派官吏搜求;“绝”,停止;“或”,有时;“竟夕”,一整夜)(3)刘宠说:“我的政绩哪里能比得上您说的那样(好)呢?使父老们受苦受累了!”(“及”译为“比得上”,“勤苦”是偏义复词,偏在“苦”,且是使动用法,译为“使……辛苦”)参考译文:刘宠字祖荣,是东莱郡牟平县人。
刘宠年轻时随父亲学习,因精通经学被荐举为孝廉,授东平陵县令,因为仁爱惠民被吏民爱戴。
母亲患病,他弃官回家。
百姓送他,连道路也堵塞了,车子不能前进,于是他穿着便服悄悄地离开。
2021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翻译及鉴赏|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的给**位考生整理了2021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翻译及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ﻭ目前,高三的同学已经开始了高考第一轮复习,在这一阶段的复习当中,我们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会为我们今后的深入复习打下基础。
那么现在,就为大家搜集整理《2021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翻译及鉴赏》,帮助大家进行第一轮复习。
ﻭ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ﻭ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zhuì)栗(lì)。
其隙(xì)也,则施施(yíyí)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ﻭ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zhuó)榛莽,焚茅茷(fá),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jī)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rèn)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xiā)然洼然,若垤(dié)若,尺寸千里,攒(cuán)蹙(cù)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pǒu)塿(lǒu)为类。
悠悠乎与灏(hào)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shāng)满酌,颓(tuí)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文言文翻译必备知识(预习案)一、预习目标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二、翻译有方突破点一| 文言文翻译3原则”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求直译,即原文的字字句句都要落实到译文中。
译文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特点,最好表达方式也与原文保持一致。
只有难以直译或直译无法传达原文意思的时候,才适当考虑意译。
因此,文言文翻译必须遵循三大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字字落实即要求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2.直译为主即要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直接翻译,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
3.意译为辅即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来重新调整语序,使句意更通顺、流畅。
突破点二|文言文翻译“6字诀”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留”“换”“删”“补”“调”“变”。
1.留“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包括:(1)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2)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保留不译。
2.换所谓“换”,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替换文言词语。
在翻译文言语句时,替换法的运用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1)有些文言词语现在已经不用了,应换成现代词语,有些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不能独立使用应以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替换。
例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可译为“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其中“思”就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思考”替换了。
(2)通假字要换成本字,译成本字的意思。
例如:“距关,毋内诸侯”可译为“把守住函谷关,让诸侯进来”,其中的“距”就译成了本字“拒”的意思“把守”。
(3)古今异义词和偏义复词要换成相应的现代词语。
例如:“沛公居山东时”可译为“沛公居住在崤山以东时”,“山东”是古今异义词,翻译时就换成了“崤山以东”。
2021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及翻译题讲解附专题精练一、文言文概括分析题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经常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角度进行设误,“比对分析法”是解答此类试题最有效的方法。
(一)比对角度1.比对时间、地点2.比对人物3.比对关键词语4.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5.比对关系二、文言文翻译题1.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句句通顺。
2.翻译找准“四大”采分点:实词、虚词、句式、句意3.注意译准“4种特殊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多义词4.注意译准“5类句式”: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固定句5.熟悉“4类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6.熟悉“7类被动句”:类型例句“于”字句:谓语+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见”字句:见+谓语或:见+谓语+于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受”字句:受+谓语+于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为”字句:为+动词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为……所”“为所”句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被”字句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无标志句(意念被动句)①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②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7.熟悉“9类固定句式”:(1)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奈何?奈……何?怎么办?把……怎么办?怎么?为什么?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何所……?所……的是什么?如……何?对(把)……怎么办(样)?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与……相比,谁更……?何故?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2)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何……哉(也)?怎么能……呢?何……为?为什么要……呢?何必……呢?还要……干什么呢?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如之何……?怎么能……呢?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庸……乎?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不亦……乎?这不是……吗?……非……欤?……不是……吗?顾……哉?难道……吗?岂独……耶(乎、哉)?难道……吗?(3)表示感叹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一何何等,多么直……耳只是……罢了(4)表示揣度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无乃……乎(与)?恐怕……吧?只怕……吧?得无……耶?得无……乎?大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吗?其……欤!岂不是……么!……庶几……与(欤)?……或许……吧?(5)表示选择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与其……孰若……与其……,不如……其……邪(耶)?其……邪(耶)?是……呢,还是……呢?(6)表示陈述语气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无以、无从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有所……有……的(人、物、事),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无所……没有……的(人、物、事),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比及等到……的时候(7)表示假设关系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自非如果不是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8.表示转折关系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然而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虽然虽然这样,(但);即使如此(9)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何乃怎么这样既……又……又……又……且夫再说,而且是故所以,因此是以所以,因此,因而所谓所说的,所认为的未尝从来没有,不曾何者、何则为什么呢?谓之称他(它)是,说他(它)是;称为,叫作所以……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以故,以……故所以,因为……的缘故以……为……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作……,把……作(为)……以为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之谓叫作,就是,才算;这就叫作;就是,说的就是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终究,到……结局,到……时候附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