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翻译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895.50 KB
- 文档页数:54
Chapter1----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1.第一章内容概述1)翻译的重要性(对翻译和翻译家的种种比喻):普希金------“人类精神的传递者。
”歌德------“世界上全部交际来往中最重要、最高贵的事业之一。
”理查兹------“整个宇宙中最为复杂的活动之一”人类自有语言交流以来,翻译活动也就一直相伴相随。
翻译不仅使得人类各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而且还帮助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文明的更高阶段发展。
2)从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宏观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1)对翻译或者翻译者总体或宏观的比喻;歌德------翻译家应是“忙碌的媒人”钱钟书------将翻译比作“做媒”《翻译、历史与文化》------把翻译比作婚姻翻译者还被比喻成“像一位雕塑家,用雕塑再现油画作品的形象”,也是“珍宝的发现者”或是“掘金者”。
在西方,翻译家数百年来也把自己的工作比喻成“把一个酒瓶里的酒倒到另一个酒瓶里去”,翻译并不是简简单单“倒酒”的机械动作,而是一个需要翻译者在艺术上有所倾注的复杂微妙的过程。
(2)从对翻译操作过程的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①把翻译比作渡河——船是要翻译的文本,领航者是翻译者,渡河的行程便是翻译的过程,河的两岸分别就是原语与译入语的文化。
②美国翻译家Margaret Sayers Peden把原作想象成一块方方正正的冰,翻译的过程就是这块冰的熔化过程。
这个比喻借用了自然科学对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描述,十分生动,也颇富揭示性。
③对翻译,另一种最新的、更具揭示性的比喻是“没有舞台的演出”。
④巴西翻译家——“食人者”对翻译者或者翻译的种种比喻尽管五花八门,但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它们基本上都是正面的,都包含对翻译者工作的褒扬,是确实还有少数比喻表达了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否定或批评;如“翻译即背叛者等”。
2)翻译的本质翻译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工具,在国与国之间、原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翻译不仅仅是文本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过渡,也是文本之间、文化之间的一种协商过程,是以翻译者为中间人进行交流和斡旋的过程;翻译不仅仅是一门涉及语符转换、意义传递的技巧或技艺,更是一项极富创造性、挑战性的活动,是“一种艺术,一种需要译者像画家、表演家”那样具有高超创作才能的艺术。
翻译概论Chapter1-2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及翻译的原则Chapter1----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1.第一章内容概述1)翻译的重要性(对翻译和翻译家的种种比喻):普希金------“人类精神的传递者。
”歌德------“世界上全部交际来往中最重要、最高贵的事业之一。
”理查兹------“整个宇宙中最为复杂的活动之一”人类自有语言交流以来,翻译活动也就一直相伴相随。
翻译不仅使得人类各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而且还帮助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文明的更高阶段发展。
2)从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宏观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1)对翻译或者翻译者总体或宏观的比喻;歌德------翻译家应是“忙碌的媒人”钱钟书------将翻译比作“做媒”《翻译、历史与文化》------把翻译比作婚姻翻译者还被比喻成“像一位雕塑家,用雕塑再现油画作品的形象”,也是“珍宝的发现者”或是“掘金者”。
在西方,翻译家数百年来也把自己的工作比喻成“把一个酒瓶里的酒倒到另一个酒瓶里去”,翻译并不是简简单单“倒酒”的机械动作,而是一个需要翻译者在艺术上有所倾注的复杂微妙的过程。
(2)从对翻译操作过程的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①把翻译比作渡河——船是要翻译的文本,领航者是翻译者,渡河的行程便是翻译的过程,河的两岸分别就是原语与译入语的文化。
②美国翻译家Margaret Sayers Peden把原作想象成一块方方正正的冰,翻译的过程就是这块冰的熔化过程。
这个比喻借用了自然科学对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描述,十分生动,也颇富揭示性。
③对翻译,另一种最新的、更具揭示性的比喻是“没有舞台的演④巴西翻译家——“食人者”对翻译者或者翻译的种种比喻尽管五花八门,但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它们基本上都是正面的,都包含对翻译者工作的褒扬,是确实还有少数比喻表达了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否定或批评;如“翻译即背叛者等”。
2)翻译的本质翻译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工具,在国与国之间、原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翻译不仅仅是文本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过渡,也是文本之间、文化之间的一种协商过程,是以翻译者为中间人进行交流和斡旋的过程;翻译不仅仅是一门涉及语符转换、意义传递的技巧或技艺,更是一项极富创造性、挑战性的活动,是“一种艺术,一种需要译者像画家、表演家”那样具有高超创作才能的艺术。
第一章翻译概论第一节中外翻译史简介四、课练习1. 东汉至唐宋时期。
2. 玄奘不仅译出了75 部佛经,而且还把老子的局部著作译成梵文,成为第一个向国外介绍汉语著作的中国人。
3. 20 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创了白话文学和白话翻译的新纪元,语言从文言正宗转为白话本位。
五四运动前后,东西方各国的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俄国和联的作品开始被介绍进来,《共产党宣言》等一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译文就发表在“五四〞时期,为中国后来的革命做了充分的理论和思想准备。
4. 圣经的翻译成为了西方翻译研究的重要源头之一。
5. 中外悠久的翻译历史已为我们积累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前人的翻译经验,借鉴吸收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理论、方法,以便继续提高我们的翻译水平,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课后练习〔一〕将如下段落译成中文:一百年前的今天:一些海鸥;北卡罗来纳州杀魔山海岸警卫队的三个队员;救生站以与一些本地人,见证了威尔帕·莱特(Wilbur Wright)和奥维尔·莱特(Orville Wright)兄弟的第一次机动飞机飞行。
1903 年12 月17 日,莱特兄弟第一次用比空气重的飞行器进展了有动力的持续飞行。
1932 年,90 英尺高的杀魔山顶立起了一座60 英尺高的花岗岩纪念碑,用以纪念这两个来自俄亥俄州代顿市的梦想家。
莱特兄弟来自于美国中部。
他们有着天空般广阔的眼界,也有着十分务实的作风。
1892 年,他们在俄亥俄州的代顿开创了自己的自行车企业:莱特自行车公司。
虽然在当时世纪之交的美国,有着数不清的自行车公司,但只有一个在造轮子的同时造出了翅膀。
当莱特兄弟在1903 年最终着眼于动力载人飞行器,他们成功地使世界变小了……〔二〕将如下段落译成英文:As Jia baoyu,Xue Baoqin,Xing youyan and Ping’er had birthdays on the same day,the young ladies held a hilarious drinking party in the hall of the peony garden for them. When it was Xiangyun’s turn to pose a verse amid a drinking game,she made fun of the service maids by saying,holding a duck head in hand,“This ya tou 〔referring to the duck head in hand〕is not that ya tou 〔referring to the service maids around,as both are homophones in Chinese〕,for this ya tou has applied no hair oil….〞Everybody roared with laughter. Some service maids protested,laughing,“You made fun of us,so you have to drink another cup. Let’s pour a full cup her….〞As the party went on drinkers’games continued with ceaseless laughter and people suddenly noticed that Xiangyun had disappeared. While they looked this way and that,a service maid rushed in laughing,“Young ladies. Hurry to have a look at the Lady Xiangyun. She’s sleeping on the stone bench over there.〞The group tiptoed over,and sure enough,saw Xiangyun sleeping soundly.Fallen flowers scattered on her body,her hair and her face. Her fan had dropped on the ground aside. Bees danced in the air around her. Under her head was a make-shift pillow of peony flowers wrapped with her handkerchief. Amid laughter service girls gently woke her up and helped her-she was still mumbling something drunkenly-get inside the room.第二节翻译的定义与性质四、课练习〔一〕将如下英文译成中文:1. 海蒂读过阿瑟的信后陷入了绝望之中。
大学英汉翻译教程第一章翻译概论[1]什么是翻译?[2]关于翻译教材的使用[3]关于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4]关于翻译课程教学语言[5]关于教学内容[6]关于作业[7]关于考勤和平时成绩[8]期末考试第一节翻译简史一、中国翻译简史1 中国翻译的起源我国的翻译历史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时期,《周礼》和《礼记》两书中出现了周王朝翻译官职的记载。
从周朝到汉朝翻译名称在今天看来,不尽相同,名称各异。
周朝——象胥、寄、象、狄、译、舌人和行人等。
秦朝——典客、典属国西汉——典客、大行令、大鸿卢和典乐东汉——客曹2 佛经翻译佛教创立于公元前六致五世纪的古印度。
我国的佛经翻译,从东汉桓帝末年(约公元160年)安世高译经开始,魏晋南北朝时有了进一步发展,到了唐代臻于极盛,北宋时已经式微,元以后则是尾声了。
佛经翻译主要有两部分人:一部分是从西方来中国的僧侣;另一部分是西行求经的中国僧侣(约四分之一回国)。
佛经大部分译自梵语,一部分译自西域语言。
佛经翻译的第一阶段(公元148年——316年)(东汉——西晋)最早的翻译家有西域高僧安世高和支娄加谶(chen)两人。
后有支谦和竺法护(约230-308)中国第一位去西方求法者是朱世行。
佛经翻译的第二阶段(公元317年——617年)(东晋——隋末)释道安(314-385)鸠摩罗什(350-409)佛经翻译的第三阶段(公元618年——906年)(唐朝全盛时期)玄奘(600-664)公元629年出国,到达印度的那烂驼寺,645年回到长安,历经17年,行程5万里,经历110国,共带回梵文经典657部。
译经75部,1335卷。
义净(635——713)齐州人(今山东历城县)3 元代的翻译活动成吉思汗以前,蒙古各部未见有文字通行,之后开始创制文字。
当时的笔译吏员称为译史,分为蒙古译史和回回译史,前者负责蒙汉翻译,后者负责蒙古语与波斯语的翻译。
元朝设有专门学校培养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