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令狐采学

李敏

病例介绍:

普外科四病区35床黄**、男、60岁,住院号2582879。患者系“一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腹胀、腹泻、偶有便血,症状反复伴体重下降,纳差,四肢乏力”入院。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肠镜示乙状结肠癌。

应用解剖:

乙状结肠是位于降结肠与直肠之间的一段结肠,在盆腔内,起于降结肠下端,向下行于第三骶椎前方,中线两侧,止于直肠。乙状结肠的长度变化很大,短的13—15 cm,长的超过60cm,平均约25~ 40cm。过长的乙状结肠,特别是系膜的根部较窄时,易发生肠扭转。乙状结肠肠脂垂多而明显,腹膜包绕全部乙状结肠,并形成乙状结肠系膜,系膜在肠中部活动范围较大,向两端逐渐变短消失,故乙状结肠与降结肠和直肠相连处固定移动,中部活动范围较大,可降入盆腔,或高至肝下,也可移至右髂部。乙状结肠系膜呈扇形,系膜根附着于盆壁,呈“人”字形,由腰大肌内侧缘横过左侧输尿管及左髂外动脉,向上向内至正中线,然后在骶骨前方垂直向下,止于第三骶椎前面。乙状结肠平左髂嵴处接续降结肠,呈“乙”字形弯曲或“S”形弯曲,至第3骶椎前面移行为于直肠,正常人

除腹壁过厚者外,在左下腹可以触及,呈光滑、稍硬的圆桶状,粗细如蜡烛,小儿因年龄的不同而粗细不等,无压痛。乙状结肠可发生炎症和肿瘤,小儿少见。不能触诊时,可做乙状结肠镜检查。功能结肠有吸收.分泌.细菌消化与协助排粪作用.。左半结肠的动脉由肠系膜下动膜而来,有结肠左动脉和乙状结肠动脉。①结肠左动脉:在十二指肠下方,从肠系膜下动脉左侧发出,在腹膜后向上向外,横过精索或卵巢血管、左输尿管和腰大肌前方走向脾曲,分成升降两支。升支在左肾前方进入横结肠系膜,与中结肠动脉左支吻合,分布于脾曲、横结肠末端;降支下行与乙状结肠动脉吻合,沿途分支,分布于降结肠和脾曲。②乙状结肠动脉:发出后紧贴腹后壁在腹膜深面斜向左下方,进入乙状结肠系膜内分为升、降两支。升支与左结肠动脉的降支吻合,降支与直肠上动脉吻合,供给乙状结肠血液。分布在左半结肠的静脉有结肠左静脉、乙状结肠静脉和直肠上静脉共同汇入肠系膜下静脉,与肠系膜下动脉并行,经胰腺右方入脾静脉,最后流入门静脉。

手术适应症:

位于中部的乙状结肠癌。

手术相对禁忌症:

1.广泛的腹腔内粘连、合并易引起出血的基础疾病、重度肥胖等。

2.巨大肿瘤、晚期肿瘤尤其是严重侵犯周围组织、脏器的晚期肿瘤。

麻醉方式:

气管内麻醉。

手术体位:

改良截石位(左腿架起,右腿放平,臀部垫高)。

手术物品准备:

剖器、胸止、肠荷钳、LC、胃肠补充、保温杯、超声刀、手柄线、紫hem-o-lok钳、灯罩、电刀、吸引器头、吸引器皮条、冲洗器、50ml注射器、小纱布*2包、22#、11#刀片、成人套针、无菌敷贴*5个、10#双套管*1、乳胶管*1、引流袋*3个、32#胸引管*1个(作肛管引流)、荷包线、EC60A、金钉*1-2个、28#管状吻合器。

手术配合:

1.递11#刀片在脐孔上缘做10mm穿刺孔为观察孔,右侧髂前上棘内侧12mm

穿刺孔为主操作孔,左、右侧脐旁腹直肌外缘及左侧髂前上棘内侧各作5mm穿刺孔为辅助操作孔。

2.腹腔镜探查腹腔内有无广泛转移及肝脏等远处脏器转移,再探查了解肠系膜及系膜根部淋巴结肿大的情况、肿瘤位置及有无近端肠管梗阻表现。

3.游离乙状结肠,用肠钳将系膜展平并暴露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术者左手用肠钳提起乙状结肠系膜,用超声刀自髂嵴处打开系膜根部内侧浆膜,向上跨过右侧髂总动脉至腹主动脉右前方,最后到达肠系膜下动脉根部上方,向下沿该切除线打开

乙状结肠系膜根部内侧浆膜,直至直肠右侧侧腹膜。进入Toldt 筋膜下间隙、向下分离进入盆腔脏、壁层筋膜间隙向外侧稍作推进后,提起直肠上动脉,自根部离断肠系膜下动脉。沿根部腹主动脉前切开浆膜,距肠系膜下动脉根部1~1.5cm用超声刀剥离动脉外膜,再将动脉外膜连同周围淋巴结缔组织推向血管远侧,彻底清扫血管根部淋巴结,距根部约1.5cm置hem-o-lok 夹后离断血管。

4.注意保持腹后壁固有筋膜的完整性,避免输尿管和生殖血管损伤。向下游离直肠上段系膜,打开腹膜返折或离断结肠脾曲韧带和胃结肠韧带,切除肿瘤及肠段自根部向肠管分离乙状结肠系膜,直至完全游离距肿瘤下缘10cm乙状结肠用EC60A 离断肠管。

5.左下腹或耻骨联合上方作一4~5cm腹壁切口,将近侧肠管断端拉出体外分离切除标记肠管、系膜、血管及周围淋巴结,移去标本,置入28#吻合器砥钉座后放回腹腔,关腹。

6.重建气腹,远侧肠管用稀碘伏水灌洗,扩肛至指,吻合器自肛门进入,与吻合器砥钉座对接成功后,检查肠管有无扭转、张力后击发,置入肛管。

7.检查腹腔有无出血,置引流管,排出气体后,取出镜头及套管,缝合各穿刺孔,化疗药自引流管注射至腹腔。

洗手护士配合要点:

1.提前洗手上台,检查器械的组装是否完好,协助连接冷光源、镜头、气腹管、超声刀、电刀、吸引器。

2、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并监督他人执行。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敷料、器械等物品。

3、术中及时清除超声刀上的焦痂。妥善保管术中切下的标本。巡回护士配合要点:

1、准备好摆体位的体位垫,协助医生摆体位。

2、连接术中所用手术仪器,协助穿衣,与洗手护士认真清点物品,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保持输液通畅,及时填写各项记录单。

3、术中监督手术人员无菌操作,督促医生送检病理标本。手术体会: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是由于手术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多而精密、复杂,故要求洗手护士熟悉各种器械的性能和操作,熟悉手术步骤,准确传递,减少失误。

早期结肠癌治愈率可达%

早期结肠癌治愈率可达%

————————————————————————————————作者:————————————————————————————————日期:

早期结肠癌治愈率可达95% 访谈全文 InterView 结肠癌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第二 好大夫在线:汤教授您好,在讲解治疗之前请汤教授讲解一下什么是结肠癌。 汤坚强医生:结肠癌老百姓又称大肠癌,是指大肠粘膜在环境或遗传作用下发生大肠黏膜的恶性转化。现在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逐渐呈增高的趋势,大概每年新增的大肠癌病例有40万,年增长率5%,尤其在一些大城市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比如北京、上海,大肠癌已超过了胃癌成为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第一位,在整个恶性肿瘤里排名第二,仅次于肺癌。

在讲大肠癌之前,大家先了解一下肠道结构。如上图所示,中间的部分是小肠,外头一圈像一个门字形的结构是大肠,小肠末端的回肠通过回盲瓣开始连接大肠,大肠的结构包括阑尾、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最后通过齿状线连接肛门。 好大夫在线:是不是结肠癌在所有的大肠部位都会发生呢? 汤坚强医生:是。如果这个肿瘤长在盲肠的部位,就叫做盲肠癌;如果肿瘤长在升结肠部位就叫升结肠癌;长在横结肠部位就叫横结肠癌;依此类推还有降结肠癌、乙状结肠癌。 结肠癌怎么治:肿瘤分期说了算

好大夫在线:我们知道肿瘤在医学上是有分期的,那么结肠癌是怎么分期的呢? 汤坚强医生:现在的肿瘤分期多参照国际的分期标准,结肠癌的分期主要分为四期。分类的依据是肿瘤的侵润程度,有没有淋巴结转移或者远处转移。 结肠分四层结构,从里到外分别是黏膜、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如果肿瘤长在肠管里,侵犯了黏膜、黏膜下层或者肌层,但没有穿透整个肠壁,就叫一期结肠癌。如果肿瘤侵犯了肠壁的全层或者突破了浆膜,但是没有发生淋巴结转移这就是二期。三期指的是无论肿瘤侵犯到哪个深度,只要发生了淋巴结转移这就是肿瘤的三期。四期就是老百姓了解的晚期,即肿瘤发生了肝转移、肺转移或骨转移等,也就是说肿瘤已经扩散了,发生了远处转移,这就叫四期。 好大夫在线:是不是不同分期的肿瘤治疗方式也不一样?

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令狐采学 李敏 病例介绍: 普外科四病区35床黄**、男、60岁,住院号2582879。患者系“一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腹胀、腹泻、偶有便血,症状反复伴体重下降,纳差,四肢乏力”入院。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肠镜示乙状结肠癌。 应用解剖: 乙状结肠是位于降结肠与直肠之间的一段结肠,在盆腔内,起于降结肠下端,向下行于第三骶椎前方,中线两侧,止于直肠。乙状结肠的长度变化很大,短的13—15 cm,长的超过60cm,平均约25~ 40cm。过长的乙状结肠,特别是系膜的根部较窄时,易发生肠扭转。乙状结肠肠脂垂多而明显,腹膜包绕全部乙状结肠,并形成乙状结肠系膜,系膜在肠中部活动范围较大,向两端逐渐变短消失,故乙状结肠与降结肠和直肠相连处固定移动,中部活动范围较大,可降入盆腔,或高至肝下,也可移至右髂部。乙状结肠系膜呈扇形,系膜根附着于盆壁,呈“人”字形,由腰大肌内侧缘横过左侧输尿管及左髂外动脉,向上向内至正中线,然后在骶骨前方垂直向下,止于第三骶椎前面。乙状结肠平左髂嵴处接续降结肠,呈“乙”字形弯曲或“S”形弯曲,至第3骶椎前面移行为于直肠,正常人

除腹壁过厚者外,在左下腹可以触及,呈光滑、稍硬的圆桶状,粗细如蜡烛,小儿因年龄的不同而粗细不等,无压痛。乙状结肠可发生炎症和肿瘤,小儿少见。不能触诊时,可做乙状结肠镜检查。功能结肠有吸收.分泌.细菌消化与协助排粪作用.。左半结肠的动脉由肠系膜下动膜而来,有结肠左动脉和乙状结肠动脉。①结肠左动脉:在十二指肠下方,从肠系膜下动脉左侧发出,在腹膜后向上向外,横过精索或卵巢血管、左输尿管和腰大肌前方走向脾曲,分成升降两支。升支在左肾前方进入横结肠系膜,与中结肠动脉左支吻合,分布于脾曲、横结肠末端;降支下行与乙状结肠动脉吻合,沿途分支,分布于降结肠和脾曲。②乙状结肠动脉:发出后紧贴腹后壁在腹膜深面斜向左下方,进入乙状结肠系膜内分为升、降两支。升支与左结肠动脉的降支吻合,降支与直肠上动脉吻合,供给乙状结肠血液。分布在左半结肠的静脉有结肠左静脉、乙状结肠静脉和直肠上静脉共同汇入肠系膜下静脉,与肠系膜下动脉并行,经胰腺右方入脾静脉,最后流入门静脉。 手术适应症: 位于中部的乙状结肠癌。 手术相对禁忌症: 1.广泛的腹腔内粘连、合并易引起出血的基础疾病、重度肥胖等。 2.巨大肿瘤、晚期肿瘤尤其是严重侵犯周围组织、脏器的晚期肿瘤。

结肠癌病理知识

病理 (一)大体形态分型 1.肿块型结肠癌 2.浸润型结肠癌 3.溃疡型结肠癌 1.肿块型(菜花型、软癌)肿瘤向肠腔内生长、瘤体较大,呈半球状或球状隆起,易溃烂出血并继发感染、坏死。该型多数分化较高,侵润性小,生长较慢,好发于右半结肠。 2.侵润型(缩窄型、硬癌)肿瘤环绕肠壁侵润,有显著的纤维组织反应,沿粘膜下生长,质地较硬,易引起肠腔狭窄和梗阻。该型细胞分化程度较低,恶性程度高,出现转移早。好发右半结肠以远的大肠。 3.溃疡型肿瘤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肠壁外侵润,早期即可出现溃疡,边缘隆起,底部深陷,易发生出血、感染,并易穿透肠壁。细胞分化程度低,转移早。是结肠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好发于左半结肠、直肠。 (二)组织学分型 1.腺癌大多数结肠癌是腺癌,约占四分之三,腺癌细胞可辨认,排列成腺管状或腺泡状,按其分化程度可分为三级,Ⅲ级分化最差,细胞排列为片状或索条状。 2.粘液癌癌细胞分泌粘液,在细胞内可将细胞核挤到一边(状似戒指,有称作印戒细胞癌),在细胞外可见间质内有粘液以及纤维组织反应,癌细胞在片状粘液中似小岛状。分化低,予后较腺癌差。 3.未分化癌癌细胞小,形状与排列不规则,易侵入小血管及淋巴管,侵润明显。分化很低,愈后最差。 (三)临床分期 Ⅰ期(Dukes A期):癌局限于肠壁内

A0期:癌局限于粘膜 A1期:癌局限于粘膜下层 A2期:癌侵及肠壁肌层未穿透浆膜 Ⅱ期(Dukes B期):癌侵润至肠壁外 Ⅲ期(Dukes C期):伴有淋巴腺转移 C1期:近处淋巴转移(肠旁) C2期:远处淋巴转移(系膜) Ⅳ期(Dukes D期):已有远脏转移 (四)扩散转移 1.大肠癌扩散的特点一般沿肠管横轴呈环状侵润,并向肠壁深层发展,沿纵轴上下扩散较慢,且累及肠段一般不超过10公分。癌侵及浆膜后,常与周围组织、邻近脏器及腹膜粘连。 2.结肠癌的淋巴转移淋巴转移一般依下列顺序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的跨越转移。 (1)结肠淋巴结位肠壁脂肪垂内。 (2)结肠旁淋巴结位邻近结肠壁的系膜内。 (3)系膜血管淋巴结位结肠系膜中部的血管旁,也叫中间淋巴结组。 (4)系膜根部淋巴结位结肠系膜根部。 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的机率增多,如浆膜下淋巴管受侵,则淋巴转移机会更大。 3.血行转移一般癌细胞或癌栓子沿门静脉系统先达肝脏,后到肺、脑、骨等其它组织脏器。血行转移一般是癌肿侵犯至毛细血管小静脉内,但也有由于体检时按压瘤块、手术时挤压瘤体所致,甚至梗阻时的强烈蠕动皆可促使癌细胞进入血行。

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临床路径

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临床路径 一、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膀胱癌(ICD-10:C67) 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ICD-9-CM-3:57.71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1.病史。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4.膀胱镜检查+活检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1.适合行开放膀胱癌根治术。 2.能够耐受手术。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2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膀胱癌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拟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ICD-9-CM-3:57.71001) (六)术前准备≤7天。 1.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隐血试验;

(2)电解质、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X线胸片、心电图; (5)相关影像学检查; (6)膀胱镜检查+活检。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如B型钠尿肽(BNP)测定、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测定等)、肺功能、血气分析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和使用时间。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如可疑感染,需做相应的微生物学检查,必要时做药敏试验。 (八)手术日为入院≤8天。 1.麻醉方式:全麻和/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方式:开放膀胱癌根治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等。 4.输血:必要时。输血前需行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和交叉合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21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生化八项。 2.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结肠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临床路径

结肠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临床路径 一、结肠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结肠癌(ICD-10:C18)。 2.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ICD-9-CM-3:45.76008)。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年第一版)。 1.腹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贫血等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发现腹部肿物。 2.大便隐血试验多呈持续阳性。 3.影像学检查提示并了解有无器官和淋巴结转移。 4.纤维结肠镜检查明确肿瘤情况,取活组织检查作出病理诊断。 5.术前应判断是早期结肠癌还是进展期结肠癌,并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年第一版)。

根治手术(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进展期结肠癌,无远处转移,肿瘤条件允许或联合脏器切除可以根治的结肠癌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8结肠癌疾病编码,拟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2.术前评估肿瘤切除困难者可先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次评估,符合手术条件者可以进入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B超、心电图、腹部CT; (4)门诊或入院后完成结肠镜检查; (5)病理学活组织检查与诊断; (6)肿瘤标记物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超声内镜:评估肿瘤浸润深度; (2)消化道造影检查:了解结肠病变的形态和功能情况,有无结肠梗阻等情况; (3)存在心肺基础疾病或者老年体弱病人:术前肺功能、

早期结肠癌治愈率可达95

早期结肠癌治愈率可达95% 访谈全文 InterView 结肠癌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第二 好大夫在线:汤教授您好,在讲解治疗之前请汤教授讲解一下什么是结肠癌。 汤坚强医生:结肠癌老百姓又称大肠癌,是指大肠粘膜在环境或遗传作用下发生大肠黏膜的恶性转化。现在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逐渐呈增高的趋势,大概每年新增的大肠癌病例有40万,年增长率5%,尤其在一些大城市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比如北京、上海,大肠癌已超过了胃癌成为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第一位,在整个恶性肿瘤里排名第二,仅次于肺癌。 在讲大肠癌之前,大家先了解一下肠道结构。如上图所示,中间的部分是小肠,外头一圈像一个门字形的结构是大肠,小肠末端的回肠通过回盲瓣开始连接大肠,大肠的结构包括阑尾、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最后通过齿状线连接肛门。 好大夫在线:是不是结肠癌在所有的大肠部位都会发生呢? 汤坚强医生:是。如果这个肿瘤长在盲肠的部位,就叫做盲肠癌;如果肿瘤长在升结肠部位就叫升结肠癌;长在横结肠部位就叫横结肠癌;依此类推还有降结肠癌、乙状结肠癌。

结肠癌怎么治:肿瘤分期说了算 好大夫在线:我们知道肿瘤在医学上是有分期的,那么结肠癌是怎么分期的呢? 汤坚强医生:现在的肿瘤分期多参照国际的分期标准,结肠癌的分期主要分为四期。分类的依据是肿瘤的侵润程度,有没有淋巴结转移或者远处转移。 结肠分四层结构,从里到外分别是黏膜、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如果肿瘤长在肠管里,侵犯了黏膜、黏膜下层或者肌层,但没有穿透整个肠壁,就叫一期结肠癌。如果肿瘤侵犯了肠壁的全层或者突破了浆膜,但是没有发生淋巴结转移这就是二期。三期指的是无论肿瘤侵犯到哪个深度,只要发生了淋巴结转移这就是肿瘤的三期。四期就是老百姓了解的晚期,即肿瘤发生了肝转移、肺转移或骨转移等,也就是说肿瘤已经扩散了,发生了远处转移,这就叫四期。 好大夫在线:是不是不同分期的肿瘤治疗方式也不一样? 汤坚强医生:没错。确定肿瘤的治疗方式前需要给患者进行术前的分期,“术前分期”就是医生常说的“临床分期”,做完手术以后还有一个“病理学分期”(病理分期是肿瘤分期的“金标准”)。对于肿瘤患者术前分期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术前分期决定了不同的治疗方式。 以一期为例,一期大肠癌侵犯黏膜、黏膜下层还有部分肌层,如果这个肿瘤只长在黏膜层或者侵犯了一部分黏膜下层,但是肿瘤

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医学治疗)

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李敏 病例介绍: 普外科四病区35床黄**、男、60岁,住院号2582879。患者系“一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腹胀、腹泻、偶有便血,症状反复伴体重下降,纳差,四肢乏力”入院。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肠镜示乙状结肠癌。 应用解剖: 乙状结肠是位于降结肠与直肠之间的一段结肠,在盆腔内,起于降结肠下端,向下行于第三骶椎前方,中线两侧,止于直肠。乙状结肠的长度变化很大,短的13—15 cm,长的超过60cm,平均约25~ 40cm。过长的乙状结肠,特别是系膜的根部较窄时,易发生肠扭转。乙状结肠肠脂垂多而明显,腹膜包绕全部乙状结肠,并形成乙状结肠系膜,系膜在肠中部活动范围较大,向两端逐渐变短消失,故乙状结肠与降结肠和直肠相连处固定移动,中部活动范围较大,可降入盆腔,或高至肝下,也可移至右髂部。乙状结肠系膜呈扇形,系膜根附着于盆壁,呈“人”字形,由腰大肌内侧缘横过左侧输尿管及左髂外动脉,向上向内至正中线,然后在骶骨前方垂直向下,止于第三骶椎前面。乙状结肠平左髂嵴处接续降结肠,呈“乙”字形弯曲或“S”形弯曲,至第3骶椎前面移行为于直肠,正常人除腹壁过厚者外,在左下腹可以触及,呈光滑、稍硬的圆桶状,粗细如蜡烛,小儿因年龄的不同而粗细不等,无压痛。乙状结肠可发生炎症和肿瘤,小儿少见。不能触诊时,可做乙状结肠镜检查。功能结肠有吸收.分泌.细菌消化与协助排粪作用.。左半结肠的动脉由肠系膜下动膜而来,有结肠左动脉和乙状结肠动脉。①结肠左动脉:在十二指肠下方,从肠系膜下动脉左侧发出,在腹膜后向上向外,横过精索或卵巢血管、左输尿管和腰大肌前方走向脾曲,分成升降两支。升支在左肾前方进入横结肠系膜,与中结肠动脉左支吻合,分布于脾曲、横结肠末端;降支下行与乙状结肠动脉吻合,沿途分支,分布于降结肠和脾曲。②乙状结肠动脉:发出后紧贴腹后壁在腹膜深面斜向左下方,进入乙状结肠系膜内分为升、降两支。升支与左结肠动脉的降支吻合,降支与直肠上动脉吻合,供给乙状结肠血液。分布在左半结肠的静脉有结肠左静脉、乙状结肠静脉和直肠上静脉共同汇入肠系膜下静脉,与肠系膜下动脉并行,经胰腺右方入脾静脉,最后流入门静脉。 手术适应症: 位于中部的乙状结肠癌。 手术相对禁忌症: 1.广泛的腹腔内粘连、合并易引起出血的基础疾病、重度肥胖等。 2.巨大肿瘤、晚期肿瘤尤其是严重侵犯周围组织、脏器的晚期肿瘤。 麻醉方式: 气管内麻醉。 手术体位: 改良截石位(左腿架起,右腿放平,臀部垫高)。 手术物品准备: 剖器、胸止、肠荷钳、LC、胃肠补充、保温杯、超声刀、手柄线、紫hem-o-lok 钳、灯罩、电刀、吸引器头、吸引器皮条、冲洗器、50ml注射器、小纱布*2包、22#、11#刀片、成人套针、无菌敷贴*5个、10#双套管*1、乳胶管*1、引流袋*3个、32#胸引管*1个(作肛管引流)、荷包线、EC60A、金钉*1-2个、28#管状吻合器。

例乙状结肠癌

1例结肠癌术后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的护理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肠造口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 1 周内,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造口皮肤黏膜缝线处组织愈合不良,使皮肤与肠造口黏膜分离,并留下一个开放性的创面[1] 。我院于2015年1月收治了1例肠梗阻患者,行急诊手术,术后第6天发现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皮下脓肿。针对患者个体情况,确定治疗方案,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关键词】结肠癌、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护理、个案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60岁,2015年1月20日因“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及排便10天”入院,完善检查后诊断肠梗阻,当日急诊在全麻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降结肠造口术+肠减压术,术后诊断:乙状结肠癌并梗阻。组织病检结果:乙状结肠黏膜黏液腺癌。病理分期:Ⅲ期,T4aN1cM0。实验室检查结果:钾L,白蛋白L。术后第6天常规更换造口袋时发现造口10点钟方向有一包块,触之疼痛,造口周围皮肤发红,造口与皮肤衔接处异常红肿,考虑脓肿形成,拆线后发现造口6~12点钟方向皮肤黏膜分离,探入棉签上可见脓液。予脓腔清洗、清除黄色坏死组织,选择合适的敷料引流;造口周围皮肤处选用造口附件产品保护皮肤等处理;至术后11天引流量显著减少,达到出院标准,出院后在门诊随访换药。术后22天皮肤黏膜分离处完全愈合。 2 护理 评估 肠造口评估 正常肠造口微凸、红色、有光泽,肠造口黏膜与周围皮肤对合紧密,肠造口周围皮肤完整,颜色与正常皮肤相同[2]。该患者系降结肠单腔造口,造口形状不规则,大小为50mm×38mm,高于皮肤约,颜色红润,有光泽,轻度水肿。排便形状为不

成形稀便。肠造口6~12点方向皮肤与黏膜分离,其中8~11点钟方向可扪及一大小约2×3cm大小包块,质软,周围皮肤发红,皮温升高,有波动感,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数字化量表评分,为4分。 营养风险筛查 由于有营养风险比无营养风险的患者临床结局更多(如增加住院时间、感染发生率、病死率)[3]。为了配合造口治疗,我们运用NRS2002筛查工具对该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以便及时调整营养治疗方案。经评估,该患者营养状态受损情况3分、疾病严重程度2分、年龄0分,总分为5分。NRS2002总评分≥3 分(NRS 阳性),表明患者存在营养风险,应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心理评估 患者急诊入院手术,术后诊断为结肠癌,并行造口术,术后早期患者难以接受疾病和身体形象的改变,加之治疗所带来的经济负担使患者心理负担重、悲观消极,还未适应造口存在,即出现皮肤黏膜分离,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进行评分,为16分,心理焦虑抑郁。 处理 造口黏膜分离处理 第1次换药,拆除造口6~12点钟方向的缝线,可见6~12点钟方向全部分离,生理盐水清洗分离处,用头皮针(剪去针头)连接20ml空针用生理盐水手动加压冲洗脓腔,浸泡1分钟后用纱布吸干,可见75%腐肉,25%肉芽,深度为1-3cm。采用保守性锐器清创法 [4]去除创面坏死组织,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肠管。考虑分离处创面感染,选择爱康肤银离子填充至分离最深处。外层用防漏膏保护隔离,避免排泄物渗漏到分离处,加重感染。选择佩戴一件式造口袋,渗漏时随时更换。处理第2日,患者主诉疼痛明显减轻,评分为2分。造口袋内可见约100ml脓性渗液,伴腥臭味;揭除造口袋,6~12点钟方向皮肤黏膜分离,深度约为1-3cm,可见50%腐肉,50%肉芽,继续同前冲洗脓腔。生理盐水纱布引流条较之其他湿性

根治性膀胱全切

日期:2011年4月主讲人:赵娟 患者床号:17床姓名:胡恒英住院号:0648696 疾病诊断:膀胱肿瘤 简要病情:患者,胡恒英,女,56岁,因“膀胱肿瘤”收治入院,患者诉于半月前解无痛性肉眼血尿一次,无尿频,尿急,尿痛,发病后至南京市江宁医院就诊,行B超及膀胱镜检查示“膀胱肿瘤”,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收治入院,患者既往于2005,2007,2008年因“膀胱肿瘤”于南京市第一医院分别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分别予吡柔吡星、羟基喜树碱、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 讨论: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多数为移行上皮细胞癌。在膀胱侧壁及后壁最多,其次为三角区和顶部,膀胱肿瘤可先后或同时伴有肾盂、输尿管、尿道肿瘤。在国外,膀胱肿瘤的发病率在男性泌尿生殖器肿瘤中仅次于前列腺癌,居第2位;在国内则占首位。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3-4倍,年龄以50-70岁为多。本病组织类型上皮性肿瘤占95%,其中超过90% 系移行上皮细胞癌。膀胱肿瘤的病因至21世纪初尚没完全明确,比较公认的有: 1长期接触芳香族类的工种,如染料、皮革、橡胶、油漆工等,可出现较高的膀胱肿瘤发率2吸烟也是一种增加膀胱肿瘤发生率的原因。21世纪初发现的烟与膀胱肿瘤有明显关系,吸烟者比不吸的男人膀胱癌发病率高4倍 3体内色氨酸的代谢异常。色氨酸的异常代谢可产生一些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经过肝脏作用排泄入膀胱,由葡萄糖醛酸甙酶作用后,具有致癌作用。往往这些致癌物质在膀胱肿瘤病人的尿液中浓度明显增加。 4膀胱粘膜局部长期遭受刺激。如长期慢性的感染、膀胱结石的慢性刺激均可诱发膀胱肿瘤。而且腺性膀胱炎、粘膜白斑被认为是癌前期病变,可诱发癌变。 5近年来某些药物也可诱发膀胱癌。 6寄生虫病如发生在膀胱内,亦可诱发膀胱。 转移途径: 膀胱癌转移有多种形式,但常见的仍是直接浸润、淋巴转移及血行转移。 1.直接浸润膀胱癌可向膀胱周围邻近组织直接浸润转移。癌细胞穿透基底膜而进入粘膜下层,并且经常向肌层和膀胱外脂肪甚至外层腹膜浸润。晚期膀胱癌可发生盆腔周围浸润或远外转移。当肿瘤浸润到后尿道、前列腺及直肠时,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当肿瘤位于一侧输尿管口,引起输尿管浸润,可造成一侧输尿管扩张、肾积水。 2.血行转移膀胱癌的血行转移多发生在晚期,肿瘤侵及血管后,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可造成肝、肺、骨骼等处的转移。 3.淋巴转移膀胱肿瘤经淋巴途径转移是最常见的一种转移途径。首先通过肌层淋巴管,当肿瘤侵及膀胱壁淋巴管,使得有一部分病例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若肿瘤已扩展至膀胱壁个脂肪组织,则盆腔淋巴结几乎均有转移、并可能已经向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发展。肿瘤常转移到骼内、骼外、闭孔淋巴结群,或可到骼总淋巴结。 4.肿瘤细胞直接种植肿瘤细胞直接种植可以出现在手术过程中,术后在膀胱切口处或皮肤切口下发生肿块,约占10%。 治疗:

结肠癌(经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临床路径

结肠癌(经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临床路径 一、结肠癌(经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结肠癌(ICD-10:C18)。 2.行经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ICD-9-CM-3:17.360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年第一版)。 1.腹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贫血等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发现腹部肿物。 2.大便隐血试验多呈持续阳性。 3.影像学检查提示并了解有无器官和淋巴结转移。 4.纤维结肠镜检查明确肿瘤情况,取活组织检查作出病理诊断。 5.术前应判断是早期结肠癌还是进展期结肠癌,并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

2009年第一版)。 根治手术(经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进展期结肠癌,无远处转移,肿瘤条件允许或联合脏器切除可以根治的结肠癌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8结肠癌疾病编码,拟行经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2.术前评估肿瘤切除困难者可先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次评估,符合手术条件者可以进入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B超、心电图、腹部CT; (4)门诊或入院后完成结肠镜检查; (5)病理学活组织检查与诊断; (6)肿瘤标记物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超声内镜:评估肿瘤浸润深度; (2)消化道造影检查:了解结肠病变的形态和功能情况,

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手术记录

手术日期: 手术开始时间: 手术结束时间: 手术前诊断:乙状结肠ca;不全性肠梗阻;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 手术后诊断: 病理诊断:- 手术名称: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手术者: 助手: 护士: 麻醉方式:全麻 麻醉者: 手术经过:麻醉成功后,病人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取下腹正中切口,依次切开入腹;术中所见同下。向下牵拉横结肠,展开大网膜包裹小肠,并用一大纱布垫将其于盆腔隔开,自动拉钩拉开腹壁,显露盆腔。提起乙状结肠,切开其左侧腹膜,显露腹膜后组织,分离、切除左髂总动、静脉前的脂肪淋巴组织。分离乙状结肠系膜后,提起乙状结肠系膜,切开降结肠外侧腹膜,并游离至脾曲,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清扫淋巴结,钳夹切断,近端缝合结扎,并双重结扎。提起乙状结肠及系膜,用长剪刀推开骶前间隙,并断扎骶正中动静脉,近端双重结扎。向下游离直肠至肿瘤下方5厘米。在乙状结肠近侧端(踞肿瘤以上肠管约15厘米)切断肠管,近侧端荷包钳缝荷包,内置吻合器底针座后收紧荷包,远侧距肿瘤下方5厘米用闭合器闭合切断直肠,用吻合器经肛门将远侧直肠与近侧乙状结肠端端吻合,间断浆肌层包埋吻合口。检查乙状结肠无扭转,张力适中,温注射用水冲洗创面,行5-氟尿嘧啶1.25泡洗腹腔。检查无活动出血后,盆底置引流管一根,于右下腹戳孔引出固定,清点纱布器械无误,依次关腹。手术顺利,麻醉满意,术中出血不多,术后病人安返病房。 手术所见:肝脏表面光滑,未扪及结节,胆胰脾未见异常,腹膜光滑,未见转移灶,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肿瘤位于乙状结肠下段,约4.5*4*4cm大小,侵及浆膜层,肿瘤至肠腔狭窄,肠系膜下动脉旁及乙状结肠系膜扪及数枚肿大淋巴结,大网膜与下腹壁少许粘连,腹腔无腹水,余探查未见明显异常。 引流或填塞物种类及数目:血浆管一根 纱布类及器械数目是否清点:是 记录者: 记录时间:

结肠癌根治术

肠癌是指结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40岁~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800万人,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0%~15%。 病理生理 结肠癌的大体肉眼分型可分:肿块型(菜花型、软癌)、侵润型(缩窄型、硬癌)和溃疡型三种。其中溃疡型最为常见,好发于左半结肠,易发生出血、感染,并易穿透肠壁,转移较早。组织学分型包括:1、腺癌:约占四分之三。2、粘液癌:分化低,预后较腺癌差。3、未分化癌:分化很低,预后最差。 临床分期包括:Dukes A期:癌局限于肠壁内;Dukes B期:癌侵润至肠壁外;Dukes C期:伴有淋巴腺转移;Dukes D期:已有远处转移或广泛侵及临近脏器无法切除。 结肠癌转移的方式包括: 1、直接浸润:一般沿肠管横轴呈环状侵润,并向肠壁深层发展,沿纵轴上下扩散较慢。癌侵及浆膜后,常与周围组织、邻近脏器及腹膜粘连。 2、淋巴转移:是结肠癌的主要转移方式。一般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的跨越转移。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的机率增多,如浆膜下淋巴管受侵,则淋巴转移机会更大。 3、血行转移一般癌细胞或癌栓子沿门静脉系统先达肝脏,后到肺、脑、骨等其它组织脏器。 4、腹腔种植转移:癌细胞脱落在肠腔内,可种植到别处粘膜上,脱落在腹腔内,可种植在腹膜上。[2] 发病机制 各地资料显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各趋势,尽管大肠癌的确切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对肿瘤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使人们已从过去单一的物理致癌、化学致癌、病毒致癌、突变致癌学说上升到多步骤、多因素综合致癌理论。目前,人们已逐渐接受这种观点,即大肠癌的发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涉及多个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从流行病学的观点看,结肠癌的发病和遗传、环境、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方式有关。 1、环境因素:经研究证明,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大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关系。另外,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2、遗传因素:如果某人的一级亲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肠癌,他患此病危险性要比常人高8倍。大约1/4的新发病人有结肠癌家族史。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家族中患病率可达50%,如不治疗,10岁以后均有患结肠癌的可能。 3、大肠腺瘤:尸检材料研究发现,大肠腺瘤的发病情况与大肠癌基本一致。据统计,单个腺瘤的病人其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腺瘤者高5倍,多个腺瘤者比单个腺瘤患者高出1倍。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易发展成癌,恶变率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4、慢性大肠炎症:据报道,肠癌流行与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域呈正相关,一般认为,由于血吸虫而导致肠道的炎性改变,其中一部分会发生癌变。肠道的其他慢性炎症也有癌变的可能,如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最早期可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样症状,其中右半结肠癌时,多为腹痛不适或隐痛。早期结肠癌的症状开始时可为间歇性,后转为持续性。大便习惯的改变,也是属于早期结肠癌的症状表现之一。当右半结肠癌时表现为早期粪便稀薄,有脓血,排便次数增多,当结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