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与儿童的年龄特征
- 格式:ppt
- 大小:820.50 KB
- 文档页数:10
儿童文学的本质及特征本质审美是儿童文学的本质。
儿童文学也是儿童文学作家按照美的规律、运用适应儿童的艺术手段而创作的,以反映儿童生存于其中的现实生活的美丑属性,表现儿童文学作家对现实生活美丑属性的审美意识(情感、趣味、观点、理想),呈现为儿童乐于接受的、有优美形式的艺术形象体系,以激起儿童读者的美感,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小读者多样的审美要求,引导小读者提高审美的能力、趣味和情操。
一句话,儿童文学从本质上说是“供儿童审美的文学”(刘绪源语)。
儿童文学的特征儿童文学的特征包括儿童文学的年龄特征、民族特征和艺术特征。
(一)儿童文学的年龄特征儿童文学的年龄特征,是指作为儿童文学创作的反映对象和接受对象的儿童心理特征。
1.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特征心理学上把人在3岁至15岁这一阶段划为儿童期。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进行思维的生理结构和反应机能正处在不断发展和趋向健全的变化过程中,使儿童心理出现了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型到定型的趋向,并具有了不同年龄阶段各自明显的特征。
一般把儿童时期划分为三个阶段:3岁到6岁的学龄前期,也称幼儿期;7岁到11岁的学龄初期,也称童年期;12岁到15岁的学龄中期,也称少年期。
在幼儿期,儿童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注意力不易集中和持久;有意想象开始发展,但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已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以及同一些概括性的道德标准相联系的道德感;语言和理解力正处于发展阶段。
童年期是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提高;抽象思维与各种心理过程的有意性和自觉性在发展;个性倾向、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在增长,自觉运用道德意识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逻辑思维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但集体意识有待发展,而且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常常从表面现象出发,对客观事物愿意表态;求知欲在增强,甚至“醉心于那种对他们距离很远的东西”。
这一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书面语言、电子传媒介入的结果。
1.幼儿期(0-3岁):在这个阶段,孩子的阅读主要是通过听故事来进行的。
他们喜欢听父母或其他成人给他们讲故事,将故事情节和角色进行模仿和表达。
幼儿期的孩子主要接触一些简单的文字和图画书,并通过触摸、翻阅和借助成人的指导来了解图画书中的内容。
这个阶段的阅读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
2.学龄前期(4-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学习拼音和文字,并逐渐掌握一些简单的阅读技巧。
他们喜欢通过翻阅图书和简单的文字来了解世界,例如认识各种事物、学习数字和形状等。
学龄前期的孩子还喜欢听故事,但会更加关注故事情节和角色,并开始提问、讨论故事的内容。
这个阶段的阅读目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拓宽他们的视野。
3.小学阶段(7-12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能,能够独立阅读各种文字。
他们开始接触各类儿童文学作品,例如童话故事、神话传说和科普读物等。
小学阶段的孩子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并开始形成自己的阅读品味和阅读偏好。
阅读对他们来说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也是一种娱乐和放松的方式。
这个阶段的阅读目的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青少年期(13-18岁):在这个阶段,孩子通过阅读进一步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并开始思考和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
他们开始接触各类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和社会科学读物等,通过阅读来了解人类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现象。
青少年期的孩子会选择更多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并开始有选择地阅读一些优秀的学术著作。
阅读对他们来说是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重要途径。
这个阶段的阅读目的是提高孩子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阅读特点,家长和教育者可以更好地指导孩子的阅读,为他们提供合适的书籍和阅读材料,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此外,家长和教育者还应该关注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培养他们对阅读的热爱,让阅读成为他们终身受益的习惯。
儿童文学分类儿童文学是指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它的特点是语言简单易懂,内容生动有趣,形式多样,能够引起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培养情感,塑造性格,启迪智慧,成为儿童成长的重要支撑。
儿童文学的分类有很多种,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
1.按读者年龄分儿童文学可以按读者年龄分为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和青少年文学三类。
幼儿文学是指针对0-3岁儿童的文学作品,主要内容是一些简单的故事、儿歌、童谣、图画书等。
这些作品的语言简单、形式生动,以图画为主,音乐为辅,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发展语言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儿童文学是指针对4-12岁儿童的文学作品,主要内容是各种故事、童话、寓言、诗歌、科普读物等。
这些作品的语言精炼、情节生动,能够引起儿童的兴趣,让他们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历史、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青少年文学是指针对13-18岁青少年的文学作品,主要内容是各种小说、诗歌、散文、传记、科幻小说等。
这些作品的内容更加深入、复杂,能够满足青少年对于成长、情感、人生等方面的需求,帮助他们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世界,培养他们的价值观、信仰和人生观。
儿童文学可以按照文学形式分为童话、寓言、故事、诗歌、科普读物、漫画等。
童话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是指以幻想、神话、传说等为素材,通过夸张、象征、寓言等手法,表达对于人生、人性、美好的追求和探索。
童话的作者包括安徒生、格林兄弟、巴布亚克等。
寓言是一种讽刺、警示的文学形式,是指通过动物、植物、物品等为载体,表达对于现实社会中某些问题的批判和讽刺,以及对于道德、价值、人性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寓言的作者包括伊索、拉封丹、莱布尼茨等。
故事是一种通俗易懂的文学形式,是指通过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表达对于生活、情感、人性等方面的观察、感悟和思考。
故事的作者包括安徒生、莫泊桑、契诃夫等。
诗歌是一种抒情、形象的文学形式,是指通过音乐、节奏、意象等手法,表达对于自然、人生、情感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儿童文学知识点儿童文学是指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其内容和形式都需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下面将介绍几个关于儿童文学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领域的作品。
一、适合不同年龄段的阅读材料儿童文学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段和认知水平,可以分为幼儿文学、少儿文学和青少年文学。
幼儿文学主要适合3-6岁的孩子,内容简单易懂,图文并茂,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
少儿文学适合6-12岁的儿童,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涵盖了各种题材和形式的作品。
青少年文学适合12岁以上的青少年,内容更加深刻,涉及到更多的社会问题和情感体验。
二、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简单明了,符合儿童的阅读水平和心理特点;2.题材丰富多样,涵盖了童话、寓言、诗歌、小说等形式;3.内容积极向上,弘扬美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4.注重情节的连贯性和节奏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阅读兴趣。
三、儿童文学作品的经典代表儿童文学作品中有许多经典代表作,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格林童话的《灰姑娘》、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价值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儿童文学的发展和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四、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儿童文学作为孩子的启蒙读物,对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儿童文学作品,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他们的视野和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综上所述,了解儿童文学的知识点对于家长和教育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这些介绍,大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儿童文学作品,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心理。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美好的儿童文学世界中茁壮成长。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阅读特点
一、0-3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语言敏感期和理解能力发展期,他们迫切需要大量的交流,但表达能力尚待发展,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也不会很长。
此时,选择阅读材料应注重语言简单、内容直观的读物,如一些基础认知类的图书。
二、3-6岁:孩子在这个阶段的语言能力有明显提高,他们开始对文字产生兴趣,并喜欢重复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
同时,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常常会将动物、物品拟人化,并热衷于为故事中的角色配音。
此时,选择具有重复句式和明确因果关系的图书对他们来说较为适合,例如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和科普读物。
三、6-8岁:在这个阶段,孩子的阅读状态开始变得稳定,他们可以更加专注于阅读,并开始对故事中的细节产生敏锐的观察力。
同时,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也逐渐提高,开始理解并分析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因此,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阅读材料,如一些经典的儿童文学和历史故事等。
四、8-12岁:孩子在8岁以后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已经相对较强。
他们开始对不同主题和类型的书籍产生兴趣,并能够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此时,可以逐渐引导他们接触一些更为复杂的文学作品,如小说、传记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共读的方式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这些书籍所传达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总的来说,孩子的阅读特点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和方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儿童文学(literature for children)是为少年儿童专门创作的文学作品。
这类文学作品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通常由成人编写,深层动机主要是重现童年或教育儿童。
儿童文学包括婴儿文学、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等不同层次的读者对象,涵盖了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多种体裁。
儿童文学的读者群体为0到18岁的未成年人。
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在身心特征、思维特征和社会化特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儿童文学又分为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三个层次。
幼年文学主要针对0-5岁的学前儿童,内容上着重阐述初步的道德观念或某些必备的知识,具有浓郁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表现形式主要以图为主,图文并茂,体裁主要包括儿歌、小诗、图画故事、生活小故事、连环画和短小的童话等。
童年文学主要针对6-12岁的小学生读者,主题方面要单一、浅近、具体、明朗,富于教益。
人物形象多是有理想、有追求、勇于开拓进取,具有奉献精神的先进的成人形象或儿童形象。
情节要生动单纯,具有浓重的故事性,结构要紧凑完整,语言要生动有趣。
少年文学主要针对12-18岁的青少年读者,作品主题和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涉及成长、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内容,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儿童文学是为少年儿童量身定制的,旨在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水平,以及愉悦儿童身心,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第三节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特征在儿童文学的世界里,每一个篇章都是独一无二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可以引导、教育和娱乐儿童。
而在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特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特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首先,儿童文学的编写需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征。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阅读需求。
例如,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注意力较短暂,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尚未完全发展。
因此,幼儿文学的特点是语言简单,情节简洁明了,并辅以生动的插图。
这样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故事的内容。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认知能力和阅读兴趣逐渐提高。
应该使用更加复杂的语言和情节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学龄前儿童对于中长篇小说可能兴趣不大,他们更喜欢短篇的故事和图画书。
这种类型的儿童文学通常有较多的插图,以帮助儿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当儿童进入小学时,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不断提高。
这时候的儿童文学可以更加注重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
适合小学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可以包含一些复杂的主题,如友谊、成长和社会问题等。
同时,作者应该尊重儿童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来引导儿童对于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思考和理解。
进入青少年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他们可以阅读更加复杂的文学作品,探索更大的世界。
在这个阶段,适合他们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应该包含更多的情感和思考的元素。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困惑和矛盾,并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另外,儿童文学不仅要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还应该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求。
儿童是活泼好动的,他们喜欢有趣的故事和有趣的人物。
因此,儿童文学作品应该注重故事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作者可以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多样的情节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让他们沉浸在故事的世界中。
总之,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特征是密不可分的。
儿童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应该充分考虑儿童的认知能力、阅读需求和兴趣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