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等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儿童文学美学特征[汇编] 儿童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不仅具有一般文学的美学特征,还具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
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天真烂漫的美学特质儿童文学的受众主要是儿童,因此,其作品必须具有能够吸引儿童的特点。
儿童的天真烂漫是他们最珍贵的品质之一,也是儿童文学最为显著的美学特质。
在儿童文学中,天真烂漫的美学特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简单的世界观:儿童的世界观是简单的,他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一面,而忽视了其他更为复杂、更为深入的方面。
在儿童文学中,作者通常也会采用这种简单的世界观,通过简单的语言和情节来描绘世界,让儿童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直接的情感表达:儿童的情感表达往往是直接而强烈的,他们不会掩饰自己的情感。
在儿童文学中,作者通常也会采用这种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通过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描写来表达情感,让儿童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3.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通常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能够创造出一些成年人无法想象的事物。
在儿童文学中,作者通常也会采用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一些独特的形象和情节,让儿童读者更容易被吸引。
二、幽默诙谐的表现手法儿童文学中通常会使用一些幽默诙谐的表现手法,这些手法不仅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还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幽默诙谐的表现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夸张的描绘:儿童文学中常常使用夸张的描绘手法,通过对形象、情节、语言等方面的夸张处理,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这种夸张的描绘不仅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还能够让儿童读者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内涵。
2.反常理的情节:儿童文学中常常使用反常理的情节来制造幽默效果,这种反常理的情节往往会让儿童读者感到惊讶或疑惑,从而产生强烈的印象。
3.巧妙的语言游戏:儿童文学中常常使用巧妙的语言游戏来制造幽默效果,这种语言游戏通常会利用语言的双关、谐音、歧义等特性来产生幽默感。
三、丰富多变的艺术形式儿童文学的艺术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不同的艺术形式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审美需求。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儿童文学是一种有机的审美性的结构,所以它是很注重审美性的。
总的来说,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 纯真。
也就是说相信和认可生命中美好善良这一点,对世界上的人和物都抱有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
2. 稚拙。
我理解为是一种天真无邪的童趣,也就是说总是抱着很简单的思想看待事物,不会把事情想得那么的复杂,时常给人一种活泼可爱的感觉。
3. 欢愉。
顾名思义就是让人觉得开心快乐,给人一种发自内心的轻松的愉悦感。
4. 变幻。
个人理解为是一种不合乎常理的变化,如魔法,变身,飞天等等。
但是这种变幻却让人接受和向往。
5. 质朴。
我觉得在儿童文学中可以表现在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
也就是说它所描写的事情是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场面,还有,就是它所用的语言并不十分华丽,就是一些简单文字的组合,总的来说就是平时,朴素的语言。
下面,我就以儿童文学的代表作《小红帽》为例,浅谈一下它所表现出来的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1. 质朴:我们都知道小红帽的故事很简单,就是讲述小红帽在给外婆送糕点的路上被大灰狼欺骗了,最后在猎人的帮助摆脱了大灰狼的故事。
就从这个故事描写的内容来看,就体现出了儿童文学质朴的文学特质。
因为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小朋友在回家或者去玩的路上遇到动物的事情是很正常的,所以觉得故事很朴素。
另外,故事的语言都很平实,就是用一些简单的陈述句来组成一个故事,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去思考每个词所表达的意思,只要一看就会明白它在讲什么。
2. 纯真:小红帽在去奶奶家的路上遇到大灰狼,大灰狼跟她说话,小红帽她一点也不觉得害怕,还礼貌地跟大灰狼回答了大灰狼所有的问题。
在途中,大灰狼故意延长时间叫小红帽欣赏路边的花朵,不要一直顾着往前走。
小红帽她看到森林的花真的很美,于是就走到了森林的深处去摘花了,她根本没想到大灰狼会去吃掉她奶奶,她心里还想着摘一朵花送给奶奶让奶奶高兴高兴。
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帽她很纯真,相信大灰狼也是善良的人。
举例说明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儿童文学是指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它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下面我将从不同方面举例说明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1. 简单明了的语言:儿童文学通常使用简单明了、容易理解的语言。
例如,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小红帽》中,作者用简洁的句子描绘了小红帽的形象和故事情节,使儿童能够轻松理解。
2. 生动形象的描写:儿童文学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帮助孩子们形成对事物的直观印象。
比如,杨红樱的小说《十万个为什么》通过丰富的插图和生动的文字描述,向孩子们介绍了各种知识和科学原理。
3. 寓教于乐的特点:儿童文学往往以寓教于乐为目的,通过有趣的故事和角色塑造,向孩子们传递知识和价值观。
例如,《小王子》这本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小王子的冒险经历,传达了关于友谊、爱和成长的重要观念。
4. 引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儿童文学常常通过奇幻的情节和角色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比如,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系列中,通过虚构的世界和科技设定,让孩子们开阔了想象力,并且启发了对科学和未来的思考。
5. 轻松愉快的情绪:儿童文学常常以轻松愉快的情绪为主线,让孩子们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举个例子,刘春华的绘本《皮皮鲁与鲁西西》中,通过可爱的动物形象和幽默的故事情节,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获得快乐。
6. 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的题材和内容:儿童文学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选取适合他们年龄段的题材和内容。
比如,蔡志忠的绘本《倩倩和小鸟》以小女孩倩倩的视角,讲述了她与小鸟之间的友谊故事,符合儿童对友情和亲情的需求。
7. 音韵和节奏感:儿童文学常常使用韵律感强的语言,通过押韵、重复和节奏感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比如,罗贯中的古代小说《三国演义》中,虽然是一部成人文学作品,但其中的歌谣、对联和战鼓声等形式,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大的乐趣。
8. 幽默和笑料:儿童文学常常运用幽默和笑料,通过搞笑的情节和对话,让孩子们开怀大笑。
比如,卡麦隆的系列儿童小说《马小跳》中,主人公马小跳的搞怪行为和幽默对白,让孩子们忍俊不禁。
1、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这几方面。
儿童文学的稚拙美既表现在内容上,也表现在形式上。
从内容上看,儿童文学的稚拙美主要表现为儿童心理、生活中的稚拙美情态和形态。
稚拙美也表现在儿童文学的形式方面。
从广义上说,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字、语言组合和叙述方式的变化可以产生一种稚拙感,其情节构成方式的变化也能带来一种稚拙的形式感。
稚拙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美学特质,构成的是大巧若拙、浑然天成的艺术精致,是儿童文学具有的一种很高的美学境界。
3、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民间文学到现代文学发展历程。
4、新媒介:广义上的新媒介则是与印刷媒介相对的概念,它包括了电视、电影、电脑、手机等出现于印刷媒介之后的各种现代媒介。
对儿童文学来说,包括电视、电影、网络、手机等在内的现代媒介环境共同构成了对传统印刷媒介环境的冲击,进而影响到儿童文学创作、传播和接受的各个层面,使之呈现出与印刷时代完全不同的景观。
5、文本特征:故事性、语言特点、插图。
故事性是指文学作品中完整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形成的叙事特质。
悬念是叙事性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有的创作技巧,是作家在情节发展中所铺设的悬而待解的疑端。
6、语言特点:形象性、间接性、音乐性、叙述性。
7、儿歌与儿童诗的异同:相同点:(1)同属诗歌;(2)都讲究押韵,注重语言的音乐性和情绪上的节奏感。
不同点:(1)儿歌讲究顺口自然“俗味”儿童诗注重炼字,情感的纯度具“雅趣”;(2)儿歌重言押韵,可诵可唱,人称“米格律体”,而儿童诗的语言形式较自由,重情感表现和意境营造,人称“自由体”。
(3)儿歌亲切、幽默、诙谐的风格、而儿童诗则重情。
(4)儿歌直于歌唱嬉戏,具娱乐和游戏的享用功能,儿童诗更适于欣赏,讲求精神性的消费。
8、儿歌是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于低幼孩子聆听吟唱的简短的“歌谣体”诗歌。
9、童话分为传统童话和现代童话。
孩子文学的美学特征导言孩子文学是特殊为孩子创作和阅读的文学类别,它以其奇特的美学特征呈现给读者。
本文旨在探讨孩子文学的美学特征,揭示其与其他文学类别的差异,并分析这些特征对孩子阅读习惯和心理进步的重要意义。
一、简易明了的语言表达孩子文学在语言表达方面具有简易明了的特点。
对于孩子来说,精通和理解较为复杂的语言可能存在困难,因此孩子文学通常接受简易、直接的语言,以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这种简易明了的语言能够援助孩子建立起对故事的认知框架,并且激发他们的爱好和阅读欲望。
此外,孩子文学还屡屡使用生动形象的描写,以增强孩子的感官体验和想象力,使他们更好地融入故事世界中。
二、亲近和关怀的情感表达孩子文学在情感表达方面突出了亲近和关怀的特征。
孩子处于身心进步的关键阶段,他们对情感的体验和表达尤为敏感。
因此,孩子文学屡屡关注孩子的心里世界,通过情感的表达和转化来塑造深度人心的主人公形象。
这种情感表达不仅有助于孩子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感,还能援助他们理解和同情他人的情感,培育爱和照顾他人的美德。
通过与作品中的角色共情,孩子能够培育出良好的情感共鸣能力,并且在阅读中收获幸福和成长。
三、丰富多样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孩子文学具有丰富多样的主题和人物形象,旨在启发孩子的沉思和想象力。
孩子文学的主题可以涵盖友谊、成长、家庭、冒险等方面,这些主题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孩子文学能够援助孩子沉思这些主题,并且在情节的转折中培育他们的裁定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孩子文学还可以创设出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有助于孩子培育对不同性格类型的理解和尊重,培育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品味。
四、乐观正面的价值取向孩子文学在价值取向方面重视乐观正面的传递。
孩子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阶段,因此孩子文学通过描写和展示一系列乐观正面的品质和行为来引导孩子进步健康的价值观。
这些品质和行为包括友善、英勇、正直、乐观等。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主要有:
1、充满稚气的童真美。
童趣是表现童真的最佳形式。
童趣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既表现在形象的刻画上,又贯穿在作品的情节中,还融注于语言的运用上。
2、形象刻画的单纯美。
以单纯的文学形象,积极乐观的主题引导儿童正确地认识人生、社会和世界,以帮助儿童树立自信乐观的人生信念。
这就铸成了儿童文学形象刻画单纯美的艺术品格。
3、情节推动的动态美。
儿童文学作品的情节要与儿童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相吻合,儿童文学情节的动态美,往往呈现出一种单纯的、活泼的、连续的动态推进形式,且情节推进的速度较快。
4、画面展示的明朗美。
鲜亮明朗,富于色彩,是儿童文学的又一美学特征。
儿童文学画面的明朗美,主要依赖于作者在运用语言时,对词汇色彩的把握。
儿童文学作家通过对作品中不同角色颜色的描摹和因时空变化对场景所引起的明暗效果的描述,把词汇的潜在功能发挥到最大限度,向小读者奉献色彩亮丽、动静分明、声色和谐的艺术图景。
5、驰骋想象的奇异美。
想象是儿童的天赋和本能。
想象的奇异美在儿童文学的艺术表现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⑴就作品的内容而言,它可以引导孩子们在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过程中,使对立的双方造成强烈的反差。
⑵就作品的形式而言,想象的奇异美可以促成儿童文学不同体裁独特的审美品格。
诗歌、小说、童话、寓言……都因想象的介入而异彩纷呈。
⑶就作品的魅力而言,想象的奇异美大大提升了儿童文学的艺术品位。
由于想象的奇异美,使儿童文学具有了独特的荒诞性,这种荒诞性造成了儿童文学离奇的情节和无穷的趣味,使小孩乃至成人捧腹不已。
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它们所产生的久远的艺术生命力,无时不在证明着其较高的艺术品位。
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以口语化的韵语来叙事表情的一种短歌,它是人生最早接触的一种文学样式。
儿歌的特征有:
1、单纯性。
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力求单纯,舍弃一切过于复杂、深奥的成分,做到让幼儿一听就懂,易于把握和记忆。
2、形象性。
儿歌不管是写人叙事,还是状物绘景,总是尽量从各方面给予具体、生动、形象的描绘,以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活动。
3、游戏性。
幼儿的生活中,游戏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儿歌的游戏成分就自然会成为一种必然要求。
儿童往往是且歌且舞,且歌且戏,故儿歌十分讲究动态的设计。
4、音乐性。
儿歌能琅琅上口,易记易诵,音乐性强是其重要特点,这主要表现在韵律和节奏等外在形式方面。
童话的特征有:
1、幻想——童话的基本特征
童话的幻想是从故事的几个基本因素去表现自己的独性。
一是地点二是人物三是情节四是时间
2、荒诞是童话必不可少的美学品格
荒诞是作家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变异甚至将生活的真实故意大幅度进扭曲,使现实中的实际现象具有非常离奇古怪、玄妙无比的形式。
3、拟人、夸张、象征是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段
童话中拟人化的角色往往取得双重身份,它们似人非人,似物非物,因此,作品既要象征性地赋予其深刻的“人性”,又要适当地保留、突出其部分“物性”。
童话的夸张不能失实,要建立在真实的现实基础上。
象征是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最大程度的概括力和表现力来表现某一思想、某一事件或某一现实的特征。
幼儿童话中象征义应该趋于单一、明确、浅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