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中考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302.00 KB
- 文档页数:8
《湖心亭看雪》复习《湖心亭看雪》复习笨笨猪《湖心亭看雪》复习卷[翻译解词]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是日更(gng)定矣,余挐(ro)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是日]这天。
[更(gng)定]初更以后。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挐(ro)]通“桡”,撑。
[拥]穿着/带着。
[毳(cu)衣]皮衣。
雾淞(sng)沆砀(hngd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雾淞(sng)] 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hngdng)]白气弥漫的样子。
[一白]全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一痕]一道痕迹。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fi)。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焉得]哪能。
[更]还。
拉余同饮。
余强(qing)饮三大白而别。
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强(qing)] 尽力。
[白]酒杯。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客此]在此地客居。
客,客居,寄居。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舟子]船夫。
[内容]本文是清代张岱写的一篇游记。
12.湖心亭看雪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描绘了一幅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从听觉入手,描绘出一幅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寒冬静默图;作者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与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境相同;写出大雪纷飞,一片寂静)的句子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3.“独”字用得精妙,展示出作者不随俗流、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的句子是:独往湖心亭看雪。
4.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举目皆白的景象(写水天交融、白雪皑皑;形容湖上雪光水气,一片弥漫,从总写的角度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景象;总写湖山夜雪全景图)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6.文中采用白描手法,化大为小,寥寥几笔,突出景物的特征,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把景物写意山水画(用白描手法描写湖上景物悠远脱俗,创造出一种恬淡清雅的意境)的句子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7.使用数量词表现出景物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的句子是: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8.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余强饮三大白而别.9.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含蓄表达文章主旨;“痴”字是文眼,以舟子的话结尾,具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借舟子的话来点明作者看雪的痴态;议论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的感情;做人做事,必须要有一种执着、痴迷的精神,就会想到文中的一句。
衬托出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问题探究第一段: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明确:作者仍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抒发其怀念故国的深情。
12.湖心亭看雪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描绘了一幅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从听觉入手,描绘出一幅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寒冬静默图;作者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与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境相同;写出大雪纷飞,一片寂静)的句子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3.“独”字用得精妙,展示出作者不随俗流、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的句子是:独往湖心亭看雪。
4.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举目皆白的景象(写水天交融、白雪皑皑;形容湖上雪光水气,一片弥漫,从总写的角度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景象;总写湖山夜雪全景图)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6.文中采用白描手法,化大为小,寥寥几笔,突出景物的特征,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把景物写意山水画(用白描手法描写湖上景物悠远脱俗,创造出一种恬淡清雅的意境)的句子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7.使用数量词表现出景物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的句子是: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8.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余强饮三大白而别.9.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含蓄表达文章主旨;“痴”字是文眼,以舟子的话结尾,具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借舟子的话来点明作者看雪的痴态;议论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的感情;做人做事,必须要有一种执着、痴迷的精神,就会想到文中的一句。
衬托出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问题探究第一段: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明确:作者仍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抒发其怀念故国的深情。
1. 文学常识、主题。
2. 词语解释和词义辨析。
3. 重点句的默写、翻译。
4. 文意理解及拓展迁移。
一、文学常识速记《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明末清初的张岱。
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文学名著。
被称为“都市诗人”。
二、字音字形辨析更(gēng)定拥毳(cuì)衣崇祯(zhēn)雾凇(sōng)沆砀(hàng)(dàng)余舟一芥(jiè)铺毡(zhān)对坐余挐(ná)一小船喃喃(nán)三、重点实词识记1. 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消失。
2. 是日更定是:这。
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
3. 挐一小船挐:撑(船)。
4. 拥毳衣炉火毳cuì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毳,细毛。
5.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
雾凇,雾气和水气。
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蒸发上升的水气。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6. 上下一白一白:全白。
7. 惟长堤一痕惟:只。
8. 芥jiè:小草。
引申为细微的事物。
这里指船。
9. 铺毡对坐坐:相对10.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哪里。
更:还。
11.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痛快。
白:指酒杯。
别,告别。
12. 客此客:客居。
13. 及下船及:等到。
14. 喃喃nán:小声地不断念叨。
四、一词多义1. 是:①是日更定矣(这)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2. 更:①是日更定矣(初更以后,晚八点左右)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3. 一:①余挐一小舟(一只)②上下一白(全)4. 白:①上下一白(白色)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5. 焉: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疑问代词,哪里)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语气助词,“啊”)五、词类活用1. 大雪.三日(名词作动词,下大雪)2. 是金陵人,客.此(名词作动词,客居)3. 与余舟一芥.(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4. 上下一.白(数词作副词,全,都)六、古今异义1. 余.住西湖古:我。
九(上)语文期中文言文复习之《湖心亭看雪》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成绩____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大雪.三日()(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是.日更定矣()(4)是.金陵人()(5)余拏.一小舟()(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7)是金陵人,客.此()(8)湖中人鸟声俱绝.()(9)雾凇沆砀..()(10)拥.毳衣炉火()(11)三大白.()(12)上下一.白()(13)焉得更.有此人()(14)是日更.定矣()(15)惟.长堤一痕()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湖心亭看雪》复习收藏到手机转发评论2010-06-13 16:16《湖心亭看雪》复习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作者,是明末清初人,少为富贵子弟,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明亡后不仕,人山荐书以终。
其作品主要有《》《》(了解即可)等。
二、词语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更完的时候,即凌晨)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拥cuì()衣炉火雾sōng()沆砀余舟一jiè()铺zhān()对坐3、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①是日更()定②强()饮三大白③莫说相()公痴④铺()毡对坐⑤余拏()一小舟⑥雪淞沆()砀()⑦拥毳()衣炉火⑧有两人铺毡()对坐4、辨析下列多义词。
(1)更:是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白: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而: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余强饮三大白而别()(4)一:惟长堤一痕()上下王一白()(5)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雕栏相望焉()(古代夜间记时单位,每更约两小时;还。
白色;酒杯。
但是;表承接。
一道;全。
和;和……一起。
哪能;句末语气助词。
)5、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三、翻译。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5)、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6)、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