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金属材料
- 格式:ppt
- 大小:7.76 MB
- 文档页数:81
高中化学金属材料的教案
目标:了解金属的性质和应用,掌握金属材料的特点和分类。
一、引入问题:你身边有哪些金属制品?金属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内容:
1. 金属的性质: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硬度等性质。
2. 金属的应用:金属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 金属材料的分类:常见的金属元素和合金,如铁、铜、铝等。
三、学习方法:
1. 观察金属制品,了解金属的特点;
2. 实验验证金属的性质,比如金属导电性的实验;
3. 分组研究一个金属元素,了解其性质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2. 教师讲解金属的性质和应用,并举例说明。
3. 实验操作:进行金属导电性实验,观察结果并总结。
4. 小组讨论:分组研究一个金属元素,了解其性质和应用。
5. 总结:学生总结金属的特点和应用,进行讨论。
五、复习和作业:
1. 复习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2. 完成金属材料的分类练习。
六、指导建议: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操作等方式,加深对金属材料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
化学高中金属材料教案
主题:金属材料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特性、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一、导入
介绍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基本概念
1. 金属的性质:电导率高、导热率高、延展性好、硬度大等。
2. 金属离子的结构和性质。
3. 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
三、金属的制备方法
1. 金属的提炼:介绍熔融还原法、电解法等制备金属的方法。
2. 金属的精炼:介绍物理精炼和化学精炼的方法。
四、金属的应用技术
1. 金属材料在建筑、交通、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应用。
2. 金属材料的制作工艺和加工技术。
五、实验教学
设计与金属材料相关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金属的一些基本特性和应用。
六、课堂讨论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对金属材料的认识和想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七、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金属材料的理解和掌握。
八、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金属材料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鼓励学生深入了解金属材料。
高一必修一金属材料知识点一、金属的基本性质金属是一类具有良好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的物质。
金属的常见性质包括:金属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延展性,可以通过锻造、拉伸等方式加工成各种形状;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可以用于电线、电器和散热器等领域;金属具有良好的磁性,可以用于制造磁铁。
二、金属的结构金属的晶体结构通常是由一些金属离子或金属原子组成的。
金属晶体结构的特点是:金属晶体中的正离子或金属原子排列紧密而有序;金属晶体中的正离子或金属原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形成自由电子。
三、金属的热加工金属的热加工是指通过加热和塑性变形的方式来改变金属的形状和性能的过程。
常见的金属热加工方式包括:锻造、轧制、拉伸等。
锻造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进行冲压、锤击或挤压等力学加工的过程;轧制是指通过辊轧机将金属材料压延成板材、线材或其他形状的过程;拉伸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通过拉拔的方式将金属材料延长成丝材。
四、金属的合金合金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固溶体或组合物。
合金的产生可以提高金属的硬度、强度、耐热性和耐腐蚀性等性能。
常见的金属合金包括:铜合金、钢铁合金等。
合金的制备可以通过熔炼、铸造和淬火等方式得到。
五、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金属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生腐蚀。
腐蚀是指金属表面在化学或电化学作用下,逐渐被破坏和腐蚀的过程。
常见的金属腐蚀方式包括:氧化腐蚀、电化学腐蚀等。
为了防止金属腐蚀,可以采取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镀层、喷涂和热浸镀等;化学方法包括阴极保护和缓蚀剂等。
六、金属断裂与损伤金属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会出现断裂和损伤。
金属的断裂有韧性断裂、脆性断裂和疲劳断裂等。
韧性断裂指金属在一定载荷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并最终断裂的过程;脆性断裂指金属仅发生极小或无可见塑性变形而迅速断裂的过程;疲劳断裂指金属在反复载荷作用下逐渐出现裂纹并最终断裂的过程。
为了减少金属断裂和损伤,可以采取增加材料的韧性、改变金属的显微组织和提高金属的强度等方式。
高一化学金属知识点一、金属的性质金属是指一类具有光泽、导电、导热等性质的化学元素。
它们大多数能够形成正离子,而电子则以“电子云”的形式在金属中自由运动,形成金属键。
金属的性质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金属的导电性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这是因为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可以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移动。
电子在金属中的导电过程是通过电子与金属离子之间的碰撞来实现的。
2. 金属的导热性金属还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这是因为金属中自由电子的热运动引发了金属内部的热传导。
电子在金属中的再次散射使得热能得到了有效的传递。
3. 金属的延展性和塑性金属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塑性。
这是因为金属的原子不具备明确的排列规律,使得金属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移动和重组,从而可以拉长成线,或弯曲成不同形状。
4. 金属的光泽金属表面呈现出光亮的效果,这是由于金属对入射光的特殊反射和吸收性质所致。
正是这种反射和吸收,使得金属具有独特的光泽。
二、金属元素的分类根据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可以将金属元素分为两类。
1. 有色金属有色金属是指那些本身具有颜色的金属元素,如铜、铁、锌等。
这类金属往往在化合物中呈现出明显的颜色。
有色金属常常用于装饰、制造工具等方面。
2. 非金属非金属是指那些不具备明显金属特性的元素,如氢气、氧气等。
非金属耐热性低、难导热、难导电等特点使得它们在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上与金属有较大差异。
三、常见金属元素1. 铁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Fe。
它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机械制造等领域。
铁的特点是延展性和塑性强,同时具备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2. 锌锌的化学符号为Zn。
它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常用于制造镀锌铁皮等物品。
锌还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作用。
3. 铝铝的化学符号为Al。
铝具有轻质、耐腐蚀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等行业。
铝是一种优秀的导电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
四、金属的反应金属在与非金属或其他物质接触时,往往会发生化学反应。
高一化学金属材料笔记以下是高一化学金属材料部分的笔记,供您参考:一、金属的通性1. 物理性质:金属光泽、导电、导热、延展性。
2. 化学性质:金属与氧、酸、盐的反应。
二、金属的分类1. 轻金属:如钠、镁、钾等,特点为密度较小,硬度较低。
2. 重金属:如铜、铁、铅等,特点为密度较大,硬度较高。
3. 过渡金属:如铬、锰、铁等,特点为有多个化合价,且易形成配合物。
三、金属的氧化1. 氧化数:表示氧化程度的数值。
2. 氧化产物:金属与氧反应后的产物。
3. 金属的氧化性与还原性:金属的氧化性越高,其还原性越低;反之亦然。
四、金属的冶炼1. 热还原法:如用C、CO等还原剂还原金属氧化物,如炼铁。
2. 热分解法:如加热分解HgO得到Hg。
3. 电解法:如电解熔融的Al2O3得到Al。
4. 湿法冶金:利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进行金属提取和精炼。
五、合金1. 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 性质:硬度大、熔点低、色泽美观等。
3. 分类:按成分可分为钢和生铁;按制造方法可分为铸铁和锻铁。
4. 应用:广泛用于建筑、机械、汽车、电子等领域。
六、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 电化学腐蚀: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发生原电池反应而受到腐蚀。
防止方法有涂层保护、牺牲阳极法等。
2. 化学腐蚀:金属与非电解质直接接触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钢铁与酸反应。
防止方法有涂层保护等。
3. 合金腐蚀:合金中的不同组分之间发生电化学腐蚀或化学腐蚀。
防止方法有选择适当的合金成分、涂层保护等。
高中化学《金属材料》知识点总结一、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可分为纯金属和合金。
新型金属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金属结构材料。
1、合金(1)概念:合金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2)性能:合金具有不同于各成分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能或机械性能。
①熔点: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金属低②硬度和强度:合金的硬度比各成分金属大(3)易错点:①构成合金的成分不一定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也可以是金属与非金属,合金中一定含金属元素②合金的性质不是各成分金属的性质之和。
合金具有许多良好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各成分金属,不是简单加合;但在化学性质上,一般认为合金体现的是各成分金属的化学性质③并非所有的金属都能形成合金,两种金属形成合金,其前提是两种金属在同一温度范围内都能熔化,若一种金属的熔点大于另一种金属的沸点,则二者不能形成合金④合金一定是混合物⑤常温下,多数合金是固体,但钠钾合金是液体2、常见的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分类①黑色金属材料:铁、铬、锰以及它们的合金②有色金属材料: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及其合金(2) 黑色金属材料——钢铁①生铁:含碳量在2%~4.3%的铁的合金。
生铁里除含碳外,还含有硅、锰以及少量的硫、磷等,它可铸不可煅。
根据碳的存在形式可分为炼钢生铁、铸造生铁和球墨铸铁等几种②钢:含碳量在0.03%~2%的铁的合金。
钢坚硬有韧性、弹性,可以锻打、压延,也可以铸造。
钢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果按化学成分分类,钢可以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
碳素钢就是普通的钢,碳素钢又可以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低碳钢韧性、焊接性好,强度低;中碳钢强度高,韧性及加工性好;高碳钢硬而脆,热处理后弹性好。
合金钢也叫特种钢,是在碳素钢是适当地加入一种或几种,如锰、铬、镍、钨、铜等合金元素而制成的。
合金元素使合金钢具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性能,用于制不锈钢及各种特种钢③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3) 有色金属材料——铜和铝①铝及铝合金:Al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纯铝的硬度和强度较小,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通常用作制导线。
关于高一化学金属知识点归纳其实,不是化学太难,我们学习化学的第一步就是要熟悉课本的内容,将书上重要的知识点理解好。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一化学金属知识点归纳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高一化学金属知识点归纳金属的活动顺序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一、合金1.合金的定义合金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特性的物质。
2.合金的性能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它的各成分金属。
(1)多数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熔点。
(2)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硬度。
3.金属材料(1)黑色金属材料包括。
①生铁与钢? 生铁钢主要成分 Fe Fe 含碳量 2%~4.3% 0.03%~2% 含硫、磷量少量极少或没有硅、锰含量少适量②不锈钢普通钢中,加入、等多种元素,使其具有的特性。
(2)有色金属材料除以外的其他金属材料及其合金。
重要的有色金属有:镁、铝、金、银、铜、钛等。
思考合金是混合物,还是化合物?能否用实验来验证?合金属于混合物,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形成合金时,一般认为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成分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如钢的电化学腐蚀中,镁作负极被氧化,而其中的碳作正极。
二、(1)与O2Cl2的反应: ;③与S的反应:。
与盐反应与AgNO3的反应:FeCl3的反应:。
(3)与强氧化性酸反应①与浓硫酸反应:②与浓硝酸反应:③与稀硝酸反应:三、铜的冶炼:四、铜单质的用途:制作、日常生活用品等。
高一有关金属的化学方程式金属单质(Na,Mg,Al,Fe)的还原性2Na+H2===2NaH4Na+O2===2Na2O2Na2O+O2===2Na2O22Na+O2===Na2O22Na+S===Na2S(爆炸)2Na+2H2O===2NaOH+H22Na+2NH3===2NaNH2+H24Na+TiCl4(熔融)===4NaCl+TiMg+Cl2===MgCl2Mg+Br2===MgBr22Mg+O2===2MgOMg+S===MgSMg+2H2O===Mg(OH)2+H22Mg+TiCl4(熔融)===Ti+2MgCl2Mg+2RbCl===MgCl2+2Rb2Mg+CO2===2MgO+C2Mg+SiO2===2MgO+SiMg+H2S===MgS+H2Mg+H2SO4===MgSO4+H22Al+3Cl2===2AlCl34Al+3O2===2Al2O3(氧化)4Al(Hg)+3O2+2xH2O===2(Al2O3.xH2O)+4Hg4Al+3MnO2===2Al2O3+3Mn2Al+Cr2O3===Al2O3+2Cr2Al+Fe2O3===Al2O3+2Fe2Al+3FeO===Al2O3+3Fe8Al+3Fe3O4===4Al2O3+9Fe2Al+6HCl===2AlCl3+3H22Al+3H2SO4===Al2(SO4)3+3H22Al+6H2SO4(浓)===Al2(SO4)3+3SO2+6H2O(除此之外,高中生还应知道Al,Fe在冷,浓的H2SO4,HNO3中钝化,生成的氧化物非常的复杂,且理论尚有缺陷)Al+4HNO3(稀)===Al(NO3)3+NO+2H2O2Al+2NaOH+2H2O===2NaAlO2+3H22Fe+3Br2===2FeBr3Fe+I2===FeI2Fe+S===FeS3Fe+4H2O(g)===Fe3O4+4H2Fe+2HCl===FeCl2+H2Fe+CuCl2===FeCl2+CuFe+SnCl4===FeCl2+SnCl2(铁在酸性环境下,不能把四氯化锡完全还原为单质锡 Fe+SnCl2==FeCl2+Sn)金属氧化物1,低价态的还原性:6FeO+O2===2Fe3O4FeO+4HNO3===Fe(NO3)3+NO2↑+2H2O2,氧化性:Na2O2+2Na===2Na2O(此反应用于制备Na2O)MgO,Al2O3几乎没有氧化性,很难被还原为Mg,Al.一般通过电解制Mg和Al.Fe2O3+3H2===2Fe+3H2O (制还原铁粉)Fe3O4+4H2===3Fe+4H2O3,与水的作用: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 ↑(此反应分两步:Na2O2+2H2O===2NaOH+H2O2 ;2H2O2===2H2O+O2↑.H2O2的制备可利用类似的反应:BaO2+H2SO4(稀)===BaSO4+H2O2)MgO+H2O===Mg(OH)2 (缓慢反应)4,与酸性物质的作用:Na2O+SO3===Na2SO4Na2O+CO2===Na2CO3Na2O+2HCl===2NaCl+H2O2Na2O2+2CO2===2Na2CO3+O2Na2O2+H2SO4(冷,稀)===Na2SO4+H2O2MgO+SO3===MgSO4MgO+H2SO4===MgSO4+H2OAl2O3+3H2SO4===Al2(SO4)3+3H2O(Al2O3是两性氧化物:Al2O3+2NaOH===2NaAlO2+H2O)FeO+2HCl===FeCl2+3H2OFe2O3+6HCl===2FeCl3+3H2OFe2O3+3H2S(g)===Fe2S3+3H2OFe3O4+8HCl===FeCl2+2FeCl3+4H2O盐1,氧化性:2FeCl3+Fe===3FeCl22FeCl3+Cu===2FeCl2+CuCl2(用于雕刻铜线路版)2FeCl3+Zn===2FeCl2+ZnCl2FeCl3+Ag===FeCl2+AgClFe2(SO4)3+2Ag===2FeSO4+Ag2SO4(较难反应)Fe(NO3)3+Ag 不反应2FeCl3+H2S===2FeCl2+2HCl↑+S ↓2FeCl3+2KI===2FeCl2+2KCl+I2FeCl2+Mg===Fe+MgCl2TlCl3+2Ag===2AgCl+TlCl(铊、铅、铋的高价化合物都有强氧化性)2,还原性:2FeCl2+Cl2===2FeCl3SnCl2+Cl2===SnCl4(SnCl2有强还原性)3Na2S+8HNO3(稀)===6NaNO3+2NO↑+3S↓ +4H2O3Na2SO3+2HNO3(稀)===3Na2SO4+2NO↑+H2O2Na2SO3+O2===2Na2SO43,与碱性物质的作用:MgCl2+2NH3.H2O===Mg(OH)2↓ +NH4ClAlCl3+3NH3.H2O===Al(OH)3↓ +3NH4ClFeCl3+3NH3.H2O===Fe(OH)3↓ +3NH4Cl4,与酸性物质的作用:Na3PO4+HCl===Na2HPO4+NaClNa2HPO4+HCl===NaH2PO4+NaClNaH2PO4+HCl===H3PO4+NaCl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 ↑3Na2CO3+2AlCl3+3H2O===2Al(OH)3↓ +3CO2↑+6NaCl3Na2CO3+2FeCl3+3H2O===2Fe(OH)3↓ +3CO2↑+6NaCl3NaHCO3+AlCl3===Al(OH)3↓ +3CO2 ↑3NaHCO3+FeCl3===Fe(OH)3↓ +3CO2 ↑3Na2S+Al2(SO4)3+6H2O===2Al(OH)3↓ +3H2S ↑3NaAlO2+AlCl3+6H2O===4Al(OH)3 ↓ +3NaCl5,不稳定性: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NH4HCO3===NH3+H2O+CO2 ↑2KNO3===2KNO2+O2↑Cu(NO3)2===CuO+3NO2+O2 ↑2KMnO4===K2MnO4+MnO2+O2↑ (用于实验室准备氧气)2KClO3===2KCl+3O2 ↑2NaHCO3===Na2CO3+H2O+CO2 ↑Ca(HC O3)2===CaCO3+H2O+CO2 ↑CaCO3===CaO+CO2 ↑MgCO3===MgO+CO2↑H2SO3===H2O+SO2↑ThI4==高温==Th+2 I2↑(部分金属的碘化物高温下不稳定,分解反应用于提纯金属)2NH4ClO4==Δ==N2↑+2O2↑+Cl2↑+4H2O↑(高氯酸铵用作火箭助推物,分解产生的大量气体能推动火箭升空)2ClO2==加热或震荡==Cl2+2O2(二氧化氯不稳定,会爆炸性分解) 2BaO2==△==2BaO+O2↑(过氧化钡能在700℃分解)高一化学金属的腐蚀和保护期中考易错知识点1.金属腐蚀的本质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为金属阳离子,金属发生氧化反应。
有关高一化学金属知识点整理化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他能让你产生一个新的世界,寻找更美好的东西,尤其是金属物质。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高一化学金属知识点整理内容,欢迎使用学习!高一化学金属知识点整理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
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
三、A1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四、Na2CO3和NaHCO3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色态白色晶体细小白色晶体水溶性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热稳定性较稳定,受热难分解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与酸反应CO32—+H+HCO3—HCO3—+H+CO2↑+H2OHCO3—+H+CO2↑+H2O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与碱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反应实质:CO32—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反应实质:HCO3—+OH-H2O+CO32—与H2O和CO2的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CO32—+H2O+CO2HCO3—不反应与盐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Ca2++CO32—CaCO3↓不反应主要用途玻璃、造纸、制皂、洗涤发酵、医药、灭火器转化关系六、.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特点;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
高一化学金属重难点一、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纯金属(90多种),合金 (几千种)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3.2 金属材料思维导图常见考点考点一合金【例1-1】(2022·江苏·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一期末)下列关于合金的叙述正确的是A.铝合金硬度比纯铝小B.生铁是铁碳合金,钢是纯净的铁单质C.硬铝密度小、强度高,常用于制造飞机外壳D.不锈钢和钢都是铁合金,性质完全相同【答案】C【解析】A.合金的硬度比其任一组分都大,铝合金硬度比纯铝大,A错误;B.生铁是铁碳合金,钢的含碳量比生铁低,也是铁碳合金,B错误;C.硬铝密度小、强度高,常用于制造飞机外壳,C正确;D.不锈钢和钢都是铁合金,但其内部结构和组分不同,性质不相同,D错误;故选C。
【例1-2】.储氢合金是一种新型合金。
下列关于储氢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A.储氢合金是一类能大量吸收2H,并与2H结合成金属氢化物的材料B.储氢合金吸收2H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C.储氢合金NaAlH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4D.具有实用价值的储氢合金在室温下吸、放氢的速率快【答案】B【解析】A.储氢合金是一类能够大量吸收氢气,并与氢气结合成金属氢化物的材料.如镧镍合金,它吸收氢气可结合成金属氢化物,故A正确;B.氢气在储存过程中与金属反应生成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C.NaAlH中Na是+1价,Al是+3价,则H为-1价,故C正确;4D.储氢合金储氢量大、吸放氢速率快,所以可用于氢燃料汽车,故D正确;故选:B。
【一隅三反】1.(2022·广西桂林·高一期末)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A.不锈钢B.硬铝C.黄铜D.水银【答案】D【解析】A.不锈钢是铁合金,A错误;B.硬铝是铝合金,B错误;C.黄铜是铜锌合金,C错误;D.水银是金属汞,为金属单质,不是合金,D正确;答案选D。
2.下列关于新型合金材料说法不正确的是A.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H2形成金属氢化物,可作储氢材料B.钛合金生物相容性好,强度大,可作人造骨骼C.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碳合金,生铁的含碳量比钢的含碳量高D.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答案】D【解析】A.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H2,并与H2结合成金属氢化物,金属氢化物稍稍加热又容易分解,所以可用作储氢材料,故A正确;B.钛合金生物相容性好,强度大,常用作人造骨骼,故B正确;C.生铁是含碳量大于2%的铁碳合金,钢是对含碳量在0.02%~2%之间的铁碳合金的统称,生铁的含碳量比钢高,故C正确;D.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金属的熔点低,故D错误;答案为D。
铝 金属材料一、铝:1、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 硬度和密度小,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其导电性在银铜金之后 2、化学性质: 1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2Al+3Cl 22AlCl 3 4Al+3O 2 2Al 2O 3常温也可以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常用来解释为什么铝不容易生锈2 与酸反应:A 、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盐酸,稀硫酸等,生成氢气 2Al+6HCl===2AlCl 3+3H 2↑2Al+6H +=2Al 3++3H 2↑2Al+3H 2SO 4===Al 2SO 43+3H 2↑ 2Al+6H +=2Al 3++3H 2↑B 、与氧化性酸反应,发生钝化,即铝、铁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注意: ① 如果是稀硫酸或者是稀硝酸,则不会发生钝化② 如果是热的浓硫酸或者是热的浓硝酸,也不会发生钝化 3 与碱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 2Al+2NaOH+6H 2O===2NaAlOH 4+3H 2↑2Al+2OH –+6H 2O=2AlOH 4–+3H 2↑4 与盐反应:按照金属活动性顺序,发生置换反应 2Al+3Cu 2+===3Cu+2Al 3+5 与氧化物反应:发生铝热反应 2Al+Fe 2O 3Al 2O 3+2Fe注意事项:① 反应物铝和金属氧化物统称铝热剂② 铝热反应的实验现象为:发出耀眼的光芒、放出大量的热、有熔融物生成.③ 铝热反应常用于焊接铁轨和冶炼金属 二、氧化铝1、存在形式:氧化铝主要存在刚玉中,刚玉的主要成分是Al 2O 3 , A 、其中把含少量铬元素的刚玉称为红宝石; B 、含少量的铁和钛元素的刚玉称为蓝宝石.2、物理性质:白色固体、不溶于水、熔沸点高.3、化学性质:1 电解反应:电解氧化铝用于制取金属铝2Al 2O 3 ========= 2Al + 3 O 2 ↑ 2 两性氧化物即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反应 A 、氧化铝与酸反应: Al 2O 3+6HCl =AlCl 3+3H 2O B 、氧化铝与碱反应: Al 2O 3+2NaOH+3H 2O =2NaAlOH 4 三、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白色胶状物质, 不溶于水,强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和各种色素. 2、化学性质:1 不稳定性:氢氧化铝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AlOH 3 ===== Al 2O 3+2H 2O 这是工业上制取纯净氧化铝的方法.2 两性氢氧化物:A 、与酸反应:AlOH 3 + 3HCl= AlCl 3 + 3H 2OB 、与碱反应:AlOH 3 + NaOH =NaAlOH 43、制取:实验室一般用铝盐跟氨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铝 AlCl 3+3NH 3·H 2O === AlOH 3↓+3NH 4Cl电解△Al3+ + 3NH3·H2O === AlOH3↓+3NH4+注意:弱酸比如碳酸,弱碱比如氢氧化钠均不能使氢氧化钠溶解4、知识补充:四羟基合铝酸盐{AlOH4– }的性质:AlOH4–可以看成AlOH4–= AlOH3+OH–(1)与不能共存的离子:只要不能与氢氧根共存的离子,都不能与AlOH4–共存,比如:铁离子、铝离子、碳酸氢根等(2)铝盐可以跟四羟基合铝酸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Al3+ + 3AlOH4–=4 AlOH3↓(3)四羟基合铝酸盐也可以和酸反应,比如实验室也可以利用四羟基合铝酸盐跟二氧化碳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铝A、当CO2不足时,2AlOH4–+ CO2 = 2 AlOH3↓+H2O+CO32-B、当CO2过量时,AlOH4–+ CO2 = AlOH3↓+ HCO3-四、铝合金:1、合金的概念:金属跟金属,或者金属跟非金属通过加热融合而形成的混合物.2、合金的特征:两大一小1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金属大2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金属低3 合金的抗腐蚀性一般比组成它的金属强3、铝合金的优点:密度小、强度高、塑性好、易于成型等优点4、铝合金的用途:经常用于制造飞机构件,建筑业及电子行业等.五、金属材料:1、分类:分为黑色金属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1 黑色金属:黑色金属是指铁、锰、铬以及它们的合金2 有色金属:除黑色金属外所有的金属材料统称有色金属注意事项:① 黑色金属只是一种称呼,并不是说黑色金属都是黑色的② 黑色金属材料是人类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2、黑色金属—钢铁:1 铁的合金主要包括钢铁和生铁,其中生铁的含碳量比较高2 铁的使用经历了一个“铁—普通钢—不锈钢等特种钢”的演变3 不锈钢主要是在普通钢的基础上加入铬、镍等元素,不锈钢有很多类型,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其含铬量一般都大于12%.3、有色金属材料—金、银、铜1 金银铜的三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导电性:银>铜>金 导热性:银>铜>金 延展性:金>银>铜2 物理性质:金是黄色金属、银是银白色金属、铜是紫红色金属 其中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3 化学性质:金: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基本不与任何物质反应.银:银的化学性质也很稳定,除了跟硝酸、浓硫酸等少数氧化剂反应外,也基本不与其它物质反应铜:铜的化学性质相对比较活泼(1) 常温下,铜在干燥的空气中性质稳定,但是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被腐蚀,生成绿色的铜锈或者铜绿,方程式为: 2Cu+O 2+H 2O+CO 2====Cu 2OH 2CO 3(2) 铜在加热或者点燃的条件下,能与许多非金属反应:2Cu+O 2====2CuO 2Cu+S====Cu 2S(3) 铜及其化合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且转化时常伴着颜色变化4 CuO ======2Cu 2O + O 2↑ CuSO 4·5H 2O====CuSO 4+5H 2O ↑△ △△高温六、铝的图象问题总结:1、铝盐与氨水的反应由于产物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因此无论是铝盐里面加入氨水,还是氨水里面加入铝盐,反应都是一样的,因此图像也应该相同,具体如下所示:A、实验现象:加入试剂后,生成沉淀,沉淀不消失B、离子方程式:Al3+ + 3NH3·H2O === AlOH3↓+3NH4+1mol 3molC、图像:1 铝盐里面加入氨水:2 氨水中加入铝盐2、铝盐与强碱以氢氧化钠为例因为产物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因此往铝盐里面加入氢氧化钠,跟氢氧化钠里面加入铝盐,反应情况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图像也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具体如下所示:1 铝盐里面加入氢氧化钠A、实验现象:①先生成沉淀铝盐里面Al3+较多,加入OH-后生成AlOH3沉淀②沉淀消失AlOH3与OH-继续反应,生成〔AlOH4〕-B、离子方程式:① Al3+ + 3OH - = AlOH3↓ 1mol 3mol② AlOH3 + OH- = 〔AlOH4〕-1mol 1mol C、图像:D、习题:例1. 向30毫升1 mol/L的AlCl3溶液中逐渐加入浓度为4 mol/L的 NaOH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可能为A. 3mLB.C. 15mLD.例2 向含有a mol AlCl3的溶液中加入含b mol KOH的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可能是1a mol 2b mol 3 a/3 mol4b/3 mol 50 mol 64a-bmolA. 12456B. 1456C. 12356D. 135总结:a mol AlCl3与b mol NaOH反应,沉淀的物质的量的讨论情况:A、 b≤3a 时,先写离子方程式,计算沉淀时,要以不足的量来计算Al 3+ + 3 OH-==== AlOH3↓amol 3amol amol∨bmol b/3 mol所以当b≤3a 时,即氢氧化钠不足时,沉淀的物质的量为b/3molB、 3a<b<4a时,同样写离子方程式,然后判断哪个反应物不足,要以不足的物质来计算沉淀的质量.① Al 3+ + 3 OH-==== AlOH3↓amol 3amol amol∧即AlCl3不足bmol amol 此时沉淀应该以AlCl3来算②AlOH3 + OH- = 〔AlOH4〕-amol amolb-3amol b-3amol b-3amol 则生成的沉淀为a-b-3a=4a-bmol所以当3a<b<4a 时,此时沉淀的物质的量为4a-bmol C 、 当b ≥4a 时,沉淀的物质的量为02 往氢氧化钠溶液里面加入铝盐 A 、实验现象:① NaOH 溶液中出现沉淀,沉淀立即消失氢氧化钠溶液里面OH -较多,加入Al 3+后生成AlOH 3沉淀,沉淀马上又跟OH -反应② 继续滴加Al 3+后沉淀突然增多后不变Al 3+与〔AlOH 4〕-反应生成AlOH 3后,AlOH 3不消失 B 、离子方程式:① Al 3+ + 3OH - = AlOH 3↓ ,AlOH 3 + OH - = 〔AlOH 4〕- 1mol 1mol 1mol 1mol 1mol 3mol 1mol 1mol 即第一步发生 Al 3+ + 4OH - = 〔AlOH 4〕- ② Al 3+ + 3 〔AlOH 4〕- = 4 AlOH 3↓1mol 3 mol即加入的Al 3+要先花3mol 去跟OH -反应形成1mol 〔AlOH 4〕-,然后1mol Al 3+再跟1mol 〔AlOH 4〕-反应形成沉淀. C 、图像:3、Na〔AlOH4〕与CO2的反应:由于产物氢氧化铝不溶于碳酸,因此无论是Na〔AlOH4〕里面加入CO2,因此生成的沉淀应该不会消失,具体如下所示:A、实验现象:加入试剂后,生成沉淀,沉淀不消失B、离子方程式:当CO2不足时,2AlOH4–+ CO2 = 2 AlOH3↓+H2O+CO32-当CO2过量时,AlOH4–+ CO2 = AlOH3↓+ HCO3-C、图像:4、Na〔AlOH4〕与HCl的反应:因为产物氢氧化铝溶于盐酸,因此往Na〔AlOH4〕里面加入HCl,跟往HCl里面加入Na〔AlOH4〕,反应情况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图像也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具体如下所示:1 往Na〔AlOH4〕里面加入HClA、实验现象:① Na〔AlOH4〕溶液出现沉淀②继续滴加HCl,沉淀消失B、离子方程式:①〔AlOH4〕-+ H+ = AlOH3↓+H2O1mol 1mol② AlOH3+ 3H+ = Al3+ +3H2O1mol 3mol C、图像:2 往HCl 里面加入Na 〔AlOH 4〕: A 、实验现象:① HCl 溶液先出现沉淀,沉淀迅速消失 ② 继续滴加Na 〔AlOH 4〕,沉淀不变 B 、离子方程式:① 〔AlOH 4〕-+ H + = AlOH 3↓+H 2O AlOH 3+ 3H + = Al 3+ +3H 2O 即第一步的总反应为:〔AlOH 4〕-+ 4H + = Al 3+ +3H 2O ② Al 3+ + 3AlOH 4–=4 AlOH 3↓ C 、图像:5、向AlCl 3、MgCl 2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1实验现象:溶液中先出现白色沉淀,达最大值后继续滴加NaOH溶液沉淀部分溶解.2离子方程式: Al 3++3OH -=AlOH 3↓ Mg 2++2OH - =MgOH 2↓ AlOH 3+OH -=〔AlOH 4〕- 3 图像:。
高一化学金属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分类。
2. 掌握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学会根据金属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分类。
2.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2. 如何根据金属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
四、教学准备1. 收集各种金属材料的实物。
2. 准备相关的PPT课件。
3. 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进行金属性质的实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金属材料的实物,如铁、铝、铜等,引出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应用。
同时,提出问题:金属材料是由什么组成的?它们的性质是怎样的?由此导入新课的教学。
2. 讲解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分类讲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光泽、硬度、密度、导电性、导热性等。
同时,介绍金属材料的分类,包括黑色金属(如铁、钢)、有色金属(如铝、铜及其合金)等。
3. 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实验,观察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通过实验数据和图表,分析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分类之间的关系。
4. 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讲解金属与非金属性物质反应的性质,包括与氧气、酸、盐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现象。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金属腐蚀的现象和过程,进一步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5. 实际应用与保护讲解金属材料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根据金属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
同时,强调金属保护的重要性,包括防止腐蚀、采用合金等措施。
6. 课堂练习与思考提供一些习题,让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如如何根据金属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制造建筑物、如何处理废旧金属材料等。
7. 总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金属材料的性质、分类、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等。
布置作业,包括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和思考问题,以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实验演示、习题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分类,掌握了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并学会了根据金属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