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能量代谢
- 格式:ppt
- 大小:536.50 KB
- 文档页数:48
运动生理学第五章物质与能量代谢第五章物质与能量代谢一、名词解释物质代谢: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
能量代谢: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储存与利用。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
吸收:小分子营养物质经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舒缩活动,将食物磨碎,并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将食物不断地向消化道远端推送。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来完成,消化液中所含的各种消化酶能分别将糖类、脂肪及蛋白质等物质分解成小分子颗粒。
基础代谢: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代谢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食物热价:物理热价、生物热价氧热价:每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热量。
呼吸商: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CO2量与所消耗的O2量之比。
代谢当量:运动时耗氧量与安静时耗氧量的比值。
糖酵解(无氧代谢):不需氧、产生乳酸,供能速率快、产生能量少(只为有氧氧化的5%)有氧氧化:需氧、彻底分解,供能速率较慢、产生能量较多。
被动脱水: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由于气温、运动强度及运动持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产生程度不同的水分丢失。
主动脱水:为了达到降低体重的目的,赛前采用人工手段,如使用利尿剂等,人为地造成机体脱水。
复水:为改善和缓解脱水状况所采服习:人体对高温或低温环境所产生的由不适应到适应的生理过程,称为对气候的服习。
辐射散热: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体表传向周围环境。
传导散热:热量一点点地从体表传递给与他直接接触的物体(如水和其他人)。
对流散热:热量在机体与体表周围的空气之间的传递。
凉爽的微风会引起体表周围空气的流动并导致体热散失。
蒸发散热:体热随体表水分蒸发而散失。
正常情况下,每日通过皮肤和肺脏散失的液体量大约为600ml。
二问答题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① 消化道平滑肌的兴奋性比骨骼肌低;② 消化道平滑肌在体外适宜环境内,仍能保持良好的节律性运动;③ 消化道平滑肌经常保持一定的紧张性收缩,以维持消化道的形状和位置,并使消化道管腔保持一定的基础压力,产生平滑肌的收缩活动;④ 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较大的伸展性,从而使消化道能够容纳几倍于自己原初体积的食物;⑤ 消化道平滑肌对电刺激不敏感,而对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特别敏感。
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代谢(1)概念: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的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特点:一般都需要酶催化,在水环境中进行,反应条件温和,一般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和储存。
(3)地位: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对细胞代谢的理解(1)!(2)(3)从性质上看,细胞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
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化学反应,与此同时伴随着相应的能量变化。
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而能量是物质运输的动力。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相伴而生,相互依存。
(4)从方向上看,细胞代谢包括同时进行、对立统一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相互依存,同化过程中有物质的分解、能量的释放,异化过程中有物质的合成、能量的储存。
同化作用为异化作用的进行提供物质和能量基础,而同化作用进行所需的能量又靠异化作用来提供。
(5)从实质上看,细胞代谢是生物体活细胞内所进行的有序的连锁的化学反应。
应特别注意只有活细胞内进行的化学反应才是有序的,死细胞内虽然也进行着化学反应,但是无序的,所以不属于细胞代谢的范畴。
(6)从意义上看,细胞代谢的过程完成了细胞成分的更新,而细胞成分的更新正是生化反应造成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变的结果。
在细胞代谢的基础上,生物体既进行新旧细胞的更替,又进行细胞内化学成分的更新,最终表现出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
酶的作用原理(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2)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途径,其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4)酶在代谢中仅起到催化作用,本身化学性质和质量均不发生变化。
酶在进行催化作用时,首先与底物(即反应物)结合,形成不稳定的中间产物,中间产物再分解成酶和产物,因此可反复起催化作用。
酶的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合成原料—氨基酸核糖核苷酸合成场所核糖体细胞核(真核生物)实验验证实验组|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是否出现紫色反应待测酶液+吡罗红染液是否呈现红色对照组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反应已知RNA溶液+吡罗红染液出现红色生理功能}具有生物催化作用作用原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1)(2)凡是活细胞都可产生酶(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等除外),只有内分泌细胞才可产生激素,所以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但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