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设计与实践(第二版)第11章路由算法与实验
- 格式:ppt
- 大小:1.82 MB
- 文档页数:3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GBN和路由算法姓名:房皓学号:13410801 教师:尹辉GBN模拟实验1.实验目的运用java编程语言实现基于Go-Back-N的可靠数据传输软件。
2.实验意义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能够对可靠数据传输原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3.实验背景Go-Back-N的有限状态机模型表示如下图所示:(a)(b)图为Go-Back-N的有限状态机模型(a)发送端(b)接受端4.实验步骤(1)选择java编程语言编程实现基于Go-Back-N的可靠数据传输软件。
(2)在实际网络环境或模拟不可靠网络环境中测试和验证自己的可靠数据传输软件。
5.实验环境(1)实验语言:JAVA(2)实验平台:Eclipse(3)引用库函数:随机(Random)库、计时库(Timer)6.类概览与描述(1)Sender类:继承于Thread(线程)类,模拟发送方的一切功能,主要功能函数有:A.Public void run()——启动函数,标识开始发送数据包B.Sender()——构造函数,分配并初始化窗口值C.Public void getack(in tack)——ACK接收函数,接收接收方返回的ACK并进行验证是否为期待的ACK值(若不是,则重发)D.Public void time()——定时器函数,初始化定时,计时并记录超时与否的状态(2)Receiver类:继承于Thread(线程)类,模拟接收方的一切功能,主要功能函数有:A.Public void run()——启动函数,标识开始等待并接收数据包B.Void Receive(int data,Sender s)——数据包接收函数,功能强大!主要包括:接收数据包,验证数据包,判断与丢弃数据包,发送ack等(3)Timers类:继承于TimerTask(计时器)类,具有自定义定时与超时提醒的功能,主要功能函数有:A.Public void run()——启动函数,标识开始计时(这里预设的是2秒的时间),超时后提醒并且停止计时器B.Public Timers()——构造函数,清0计时器,等待下一次启动(4)GBN类:继承于Thread(线程)类,是主函数类,具有本程序的核心功能,这里先作一部分简单介绍,主要函数功能有:A.Static void senddelay(int x) throwsInterruptedExceptionPublic Timers()——随机延迟函数,模拟数据包发送传输过程中的随机延迟,常用延迟值分别为:300ms, 750ms, 1200ms,3000ms等B.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IO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主函数,功能强大,主要包含以下几大方面:①开启发送端与接收端(包括计时器)②超时或者ACK不匹配等情况导致的发送方重新发送数据包③(第一次)发送当前窗口内的数据包④随机函数模拟数据包发送过程中的丢包情况⑤实时更新与显示当前窗口内的数据包情况⑥统计每一个数据包被发送过的次数(含重发)并最终显示出来C. static void OutputWindow(Sender s) ——输出当前窗口状态函数。
网络工程教程第2版课程设计一、概述本课程设计是基于《网络工程教程第2版》的教材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深入理解网络工程的相关知识和应用技术。
本课程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实验环境搭建、基础网络配置和网络应用服务部署。
二、实验环境搭建1. 虚拟机安装本次实验我们使用虚拟机进行操作,可以选择使用VMware或VirtualBox。
首先需要安装虚拟机软件,可以在官网下载对应版本的软件。
安装时注意选择合适的软件版本并进行相关配置。
2. 虚拟机系统安装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是CentOS7操作系统,可以在官方网站下载镜像文件。
在虚拟机中新建虚拟机,选择使用本地安装ISO镜像文件进行操作系统安装。
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分区和进行必要的网络设置。
3. 系统配置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一些系统配置,包括安装必要的软件包、配置网络、添加用户等。
具体步骤可以参考官方文档或相关资料。
三、基础网络配置1. IP地址配置在网络配置中,首先需要进行IP地址配置。
我们可以通过ifconfig命令查看本机的IP地址,也可以通过修改配置文件/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进行修改。
2. DNS配置DNS(域名系统)可以将域名映射为IP地址,便于我们进行网络连接。
我们可以使用阿里云等社会化平台的公共DNS,也可以在本地安装DNS服务。
3. 路由器配置路由器是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可以进行路由控制和数据转发。
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开源路由器软件OpenWRT进行配置。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路由器配置前需要学习相关的路由原理。
四、网络应用服务部署1. Web服务器部署Web服务器是最常用的网络应用服务。
学生可以通过Apache或Nginx等开源软件进行部署和测试。
2. FTP服务器部署FTP服务器可以进行文件传输和管理,方便我们进行文件共享。
学生可以使用vsftpd等软件进行FTP服务器的部署和测试。
路由器的安装与调试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实验项目路由器的安装与调试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姓名学号成绩日期一、实验目的本实验主要用来练习静态路由、缺省路由配置,验证静态路由、缺省路由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设备2台路由器、2台PC机,2条直连线、1条交叉线三、实验拓扑四、实验步骤(1)配置路由器的基本参数通过Boson NetSim中的工具栏按钮“eRouters”选择“R1”并按照下面的过程进行路由器基本参数的配置:Router>enableRouter#conf tRouter(config)#host R1R1(config)#ena se c1R1(config)#line vty 0 4R1(config-line)#pass c2R1(config-line)#int eth 0R1(config-if)#ip add 192.168.1.1 255.255.255.0R1(config-if)#no shutR1(config-if)#int se 0R1(config-if)#ip add 10.0.0.1 255.0.0.0R1(config-if)#no shutR1(config-if)#endR1#copy run start通过Boson NetSim中的工具栏按钮“eRouters”选择“R2”并按照下面的过程进行路由器基本参数的配置:Router>enableRouter#conf tRouter(config)#host R2R2(config)#ena se c1R2(config)#line vty 0 4R2(config-line)#pass c2R2(config-line)#int eth 0R2(config-if)#ip add 192.168.2.1 255.255.255.0R2(config-if)#no shutR2(config-if)#int se 0R2(config-if)#ip add 10.0.0.2 255.0.0.0R2(config-if)#clock rate 64000R2(config-if)#no shutR2(config-if)#endR2#copy run start(2)配置pc机基本参数通过Boson NetSim中的工具栏按钮“eStations”选择“Host 1”并按照下面的步骤配置Host 1的相关参数:键入“回车键”继续。
网络工程技术与实验教程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实践掌握网络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对网络工程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1. 网络工程基础知识•网络工程概述•OSI七层模型•TCP/IP协议族•网络设备2. 网络配置•网络拓扑结构•IP地址和子网掩码•网络设备基础配置3. 网络服务•常见网络服务介绍•DHCP服务器的配置•DNS服务器的配置•FTP服务器的配置4.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概述•防火墙的配置•VPN的配置5. 实验内容•实验1:网络设备的基本操作•实验2:基础网络配置实验•实验3:DHCP服务配置实验•实验4:DNS服务配置实验•实验5:FTP服务配置实验•实验6:防火墙配置实验•实验7:VPN配置实验三、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主要讲解网络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网络配置、网络服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实践操作主要是通过实验来深入理解网络工程技术的实际操作方法。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设计采用综合考核的方式。
评分分为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两个方面,其中理论考试占比60%,实验操作占比40%。
理论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实验操作采用实验报告的方式,考核内容包括实验操作方法、操作结果以及实验总结等。
五、参考文献1.李莉、吕春波、贾衡编著.《计算机网络》,第7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2.赵杰编著.《网络技术基础教程》,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3.叶向阳编著.《网络安全基础教程》,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本文档仅为网络工程技术与实验教程课程设计的参考文献,如需了解具体内容,请参考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网络工程与技术》实验指导书路由器实验广东茂名学院网络工程教研室陈晓龙陈亦琨2009.10实验一路由器介绍及基本配置 (3)实验二静态路由配置 (6)实验三 RIP路由协议配置 (8)实验四单臂路由下的VLAN配置 (9)实验一路由器介绍及基本配置一、实验目的1.学习路由器的基本连接和配置方法,了解路由器在网络互连中的作用;2.学习局域网互连、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连的方法,了解构建小型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3.熟悉华为路由器特性;4.掌握华为路由器基本配置方法。
二、实验内容(一)通过Console口配置路由器1.通过Console口配置QuidwayR系列中低端路由器2.掌握Console口方式配置路由器3.实验环境: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了路由器的硬件结构,任何类型的路由器都提供Console接口供用户配置使用。
最简单的配置环境如图1所示,用Quidway路由器随机携带的标准Console线缆的水晶头一端插在其Console口上,另一端的9针接口插在PC 机的COM口(串口)。
图1 通过Console口配置路由器4.实验步骤:(1) 按照图1所示完成PC机和路由器之间的物理连接(2) 在PC上创建超级终端;Windows系统一般都在附件中附带超级终端软件。
在创建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如下参数:选择对应的串口(coml或com2);配置串口参数。
串口的配置参数如下:单击“确定”按钮即可正常建立与交换机的通信。
(3) 如果路由器已经启动,按Enter键即可进入路由器的系统视图;(4) 若路由器没有启动,则打开路由器电源,屏幕显示路由器的整个启动过程,启动完成后,同样进入系统视图。
(5) 在路由器系统视图下,命令提示符为:[Quidway](6) 此时用户可以切换视图,下面列举了进行视图切换的命令。
[Quidway][Quidway]interface serial0 ;进入串口配置视图[Quidway-Serial0]quit ;退出串口配置视图[Quidway]rip ;启动RIP路由协议,同时进入RIP配置视图waiting...RIP is turning on[Quidway-rip]可以用Ctrl-+z直接返回到系统视图。
《网络工程》实验报告一、交换实验第一部分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与管理实验目的掌握交换机各种操作模式的基本区别,理解交换机不同模式间的切换方法。
背景描述小李是某家公司新入职的网管,负责网络中心的设备管理工作。
公司内部网络产品是全系列的华为网络产品,小李需要熟悉它们。
因此首先要登陆配置交换机,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命令行操作。
技术原理交换机的基本方法分为两种: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
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 端口管理交换机属于带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不占用交换机的网络端口,第一次配置交换机必须利用Console端口进行配置。
通过Telnet、拨号等方式属于带内管理。
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用户模式<Quidway>系统模式[Quidway]端口模式[Quidway-Ethernet0/1]实验设备Swithc_5728 1台;PC 1台;交叉线一根实验拓补结构实验步骤用ensp创建拓扑图了解交换机命令行进入系统模式(sys)进入交换机端口视图模式(int G0/0/1)返回到上级模式(quit)帮助信息(如?、co?)命令简写(如qu)命令自动补全(Tab补全命令)快捷键(ctrl+c中断测试,ctrl+z返回用户视图)reboot重启。
(用户模式下)修改交换机名称(sysname X)dis cu 查看配置相关配置<Huawei>sys[Huawei]int g0/0/1[Huawei-GigabitEthernet0/0/1]<Huawei>sys[Huawei]sysna[Huawei]sysname X[X]dis cu<X>save第二部分交换机的端口配置和Telnet登录配置实验目的掌握交换机基本信息的配置管理。
背景描述第一次在设备机房对交换机进行了初次配置后,你希望以后在办公室或出差时也可以对设备进行远程管理。
现要在交换机上做适当配置。
技术原理配置交换机的管理IP地址(计算机的IP地址与交换机管理IP地址在同一个网段);在2层交换机中,IP地址仅用于远程登录管理交换机,对于交换机的运行不是必须,但是若没有配置管理IP地址,则交换机只能采用控制端口console进行本地配置和管理。
计算机网络第十一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掌握基本帧中继的原理和配置方法。
二、实验过程:先实现实验的拓扑图,如下图:在绘制完实验拓扑图后,可以将其保存并装入 Boson NetSim 中开始实验配置。
通过 Boson NetSim 中的工具栏按钮“eRouters”选择“R1”并按照下面的过程进行帧中继的配置:Router>enableRouter#conf tRouter(config)#host R1R1(config)#ena se c1R1(config)#line vty 0 4R1(config-line)#pass c2R1(config-line)#int se 0R1(config-if)#ip add 192.168.0.1 255.255.255.0R1(config-if)#encapsulation frame-relayR1(config-if)#no shutR1(config-if)#endR1#copy run start通过 Boson NetSim 中的工具栏按钮“eRouters”选择“R2”并按照下面的过程进行帧中继的配置:Router>enableRouter#conf tRouter(config)#host R2R2(config)#ena se c1R2(config)#line vty 0 4R2(config-line)#pass c2R2(config-line)#int se 0R2(config-if)#ip add 192.168.0.2 255.255.255.0R2(config-if)#encapsulation frame-relayR2(config-if)#no shutR2(config-if)#endR2#copy run start测试帧中继选择路由器 R1 并按下面过程配置、测试帧中继:R1#show frame-relay mapR1#show frame-relay pvcR1#show frame-relay lmiR1#ping 192.168.0.2四、心得体会:通过这次试验,掌握基本帧中继的原理和配置方法。
实验二路由选择算法模拟实验一、实验目的1.理解路由选择算法实现原理,加深对网络层功能的理解;2.掌握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算法中路由表形成过程及其对路由选择的影响;二、实验内容1.熟悉模拟软件的运行环境及操作方法;2.调整参数,分析路由表变化情况,理解路由算法。
三、实验原理1.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算法基本原理如下:(1)初始化,对于每节点G,对所有它直接连接的目的地N,路由表中的项用三元组(N,G,0)表示,即从节点G到目的节点N无需经过转发。
(2)节点G定期发送它的路由表给相邻节点,更新信息中对应着每一个目的地N,用一个三元组来表示(N,V,D),即到目的地N的路由上的下一节点为V,G到N的距离为D。
(3)节点G收到G’送来的路由信息,对于更新信息中给出的每个目的地,在G的路由表中查找相对应的表项,设它为(N,V,D),而更新信息中的三元组为(N,V’,D’),C为节点G和G’之间的距离。
如果找不到相应的表项,则在G的路由表中增加一项(N,G’,D’+C);(4)如果V=G’,则G中路由表对应的表项更新为(N,G’,D’+C);否则,比较D’+C和D:如果D’+C<D,则G中表项更新为(N,G’,D’+C)否则G中表项保持原状,仍为(N,V,D)。
2.网络拓扑结构图3.信息格式: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号`源IP地址`源端口号`控制`数据控制:"M"-数据帧;"GetR"-请求邻居路由器回送距离表,无数据域;"R"-数据内容为距离表。
四、实验仪器计算机45台、集线器4台、网卡45块、网线条、软盘若干。
五、实验步骤1.将模拟软件拷贝到计算机硬盘,熟悉模拟软件的运行环境及界面,察看帮助文件。
2.运行配置好的模拟环境,分析路由表情况,并与算法相比较,得出结论。
3.调整距离值,重新计算路由表,分析路由表情况,得出结论。
六、实验数据与分析1、普通路径分析(1)首轮计算路由表1分析:路由2到其本身的距离为0,到路由1、3、4的距离分别为4、2、6,由于与除路由1、3、4外的其他路由都未直接连接,所以延时显示为>100的数值。
实习报告:路由技术实习一、实习背景和目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路由技术成为了计算机网络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路由技术,提高自己在网络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选择了路由技术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和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路由协议的配置和调试、以及路由技术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1.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在实习的第一周,我学习了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通过使用命令行界面,我熟悉了路由器的启动模式、接口配置、路由配置等基本操作。
我还了解了如何设置路由器的访问密码、重启路由器以及查看路由器的状态信息等。
2. 路由协议的配置和调试在实习的第二周,我学习了路由协议的配置和调试。
我了解了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协议RIP和OSPF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如何配置路由器的路由协议、调整路由优先级、设置路由过滤器等。
我还学会了如何使用路由器命令行界面进行路由表的查看和调试。
3. 路由技术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在实习的第三周,我学习了路由技术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我参与了一个实际的网络项目,负责配置和调试路由器,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和互联。
通过这个项目,我了解了路由器在网络中的作用,掌握了路由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三、实习收获和总结通过这次路由技术实习,我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路由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我了解了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熟悉了路由协议的配置和调试技巧。
我还学会了如何将路由技术应用于实际网络中,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和数据转发。
在实习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例如,在配置路由协议时,我曾经遇到过路由表更新不及时的问题。
通过与同事的讨论和查阅资料,我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并成功解决了问题。
总的来说,这次路由技术实习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实践经验。
我不仅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路由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还锻炼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我相信这次实习对我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实习报告十一静态路由第一篇:计算机网络实习报告十一静态路由实验十一静态路由一.实验目的掌握通过静态路由方式实现网络的连通性二.实现功能实现网络互连互通,从而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递三.实验环境两台路由器,两台PC机,连接线若干四.实验内容步骤1.在路由器Router1上配置接口的IP地址过程:进入接口F0的配置模式,配置路由器接口F0的IP地址172.16.1.1 掩码:255.255.255.0,并且开启路由器fastethernet0接口。
进入接口F1的配置模式,配置路由器接口F1的IP地址172.16.2.1 掩码:255.255.255.0,并且开启路由器fastethernet1接口。
然后通过show ip interface brief语句验证路由器接口的配置。
步骤2.在路由器Router1上配置静态路由。
过程:通过ip route 172.16.3.0 255.255.255.0 172.16.2.2配置,并且通过show ip route来验证。
步骤3.在路由器Router2上配置接口的IP地址和串口上的时钟频率。
过程:进入接口F0的配置模式,配置路由器接口F0的IP地址172.16.3.2 掩码:255.255.255.0,并且开启路由器fastethernet0接口。
进入接口F1的配置模式,配置路由器接口F1的IP地址172.16.2.2 掩码:255.255.255.0,并且开启路由器fastethernet1接口。
然后通过show ip interface brief语句验证路由器接口的配置。
步骤4.在路由器Router2上配置静态路由。
过程:通过ip route 172.16.1.0 255.255.255.0 172.16.2.1配置,并且通过show ip route来验证。
步骤5.测试网络的互通性。
过程:通过ping 172.16.3.22语句从pc1 ping pc2,可观察到通信正常。
网络互联及路由器技术教程与实训第二版课程设计课程简介《网络互联及路由器技术教程与实训第二版》是一门针对计算机网络和路由器技术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旨在为初学者提供全面的网络知识,包括网络拓扑、协议、地址、子网掩码、路由器等技术,同时结合实际操作进行实践,帮助学生掌握实际技能。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掌握以下技能:•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概念•掌握 TCP/IP 协议的核心技术和应用•熟悉网络拓扑和局域网的技术特点•掌握互联网的基础构建和原理•学会使用路由器的功能和配置课程大纲1.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基本概念–OSI 参考模型和 TCP/IP 协议2.TCP/IP 协议–IP 协议和地址的分配–TCP/UDP协议和端口的使用3.局域网和网络拓扑–局域网的特点和分类–网络拓扑和传输介质4.互联网的构建和原理–网络互联的基础设施和协议–互联网的域名系统和路由选择协议5.路由器的功能和配置–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基础功能–路由器的配置和管理6.实践操作–使用网络模拟器进行实验–配置和管理网络设备课程教材本课程采用《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原书第7版)》及《路由器实践指南》作为教材,其中前者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 TCP/IP 协议技术,后者则主要介绍路由器的基础原理和配置方法。
课程实验本课程的实验主要采用网络模拟器进行,包括以下实验:1.使用 Wireshark 抓包分析网络数据2.配置局域网和 VLAN 的技术3.配置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方法4.实现 NAT 和端口转发的功能5.配置远程登录和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报告等2.期中考试(30%):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期末考试(40%):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应用能力授课方式本课程采用以讲授为主,实验为辅的授课方式,同时兼顾理论和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熟悉路由器的不同命令行操作模式,了解单臂路由的配置方法,并能够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
二、实验内容1.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2. 单臂路由配置3. 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实现三、实验环境1. 硬件环境:Cisco Packet Tracer 6.2sv 模拟软件,一台PC,一台路由器(如Router2811),交叉线,配置线。
2.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如Windows 10),Cisco Packet Tracer 6.2sv。
四、实验步骤1.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1)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添加一台路由器(如Router2811)和一台PC。
(2)通过Console线缆连接PC和路由器的控制台端口。
(3)打开PC的终端模拟器,按照以下步骤进入路由器配置模式:- 连接到路由器的控制台端口。
- 输入命令“enable”进入特权模式。
- 输入命令“configure terminal”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4)进行以下基本配置:- 设置路由器的主机名:`hostname 路由器名称`- 配置路由器的接口:`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配置接口的IP地址:`ip address IP地址子网掩码`- 配置默认网关:`ip default-gateway Default-Gateway-IP`(5)保存配置:`write memory`2. 单臂路由配置(1)在Packet Tracer拓扑图中添加一台交换机(如Switch2960)和两台PC。
(2)将路由器的FastEthernet0/0接口连接到交换机的FastEthernet0/1接口。
(3)在交换机上创建VLAN,并为每台PC分配相应的VLAN。
(4)在路由器上配置单臂路由:- 进入接口配置模式:`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配置VLAN成员:`switchport mode access`- 配置VLAN ID:`switchport access vlan VLAN-ID`(5)在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configure terminal`- 添加静态路由:`ip route 目标网络子网掩码下一跳IP地址`3. 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实现(1)在交换机上配置VLAN间路由:-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configure terminal`- 配置路由协议:`router rip`- 配置路由器ID:`router-id 路由器ID`- 配置VLAN路由:`network VLAN-ID`(2)在PC上配置默认网关:- 进入PC的网络连接设置。
网络路由设计实验报告网络路由设计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设计网络路由,了解网络路由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掌握网络路由的配置和管理方法。
实验原理:网络路由是指将数据包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的过程。
网络路由使用路由协议和路由器等设备来选择最佳路径,并进行数据包转发。
实验内容:1. 设计网络拓扑结构: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一个网络拓扑结构,包括多个主机和多个路由器。
2. 配置路由器:对每个路由器进行配置,包括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
3. 配置路由协议:使用路由协议(如OSPF、RIP等)配置路由器间的通信和路径选择。
4. 测试连通性:通过ping命令测试各主机之间的连通性,检查路由配置是否正确。
实验步骤:1. 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并搭建实验环境。
2. 配置路由器:对每个路由器进行配置,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等。
3. 配置路由协议:选择并配置适当的路由协议,使路由器能够选择最佳路径。
4. 测试连通性:通过ping命令测试各主机之间的连通性,检查路由器配置是否正确。
5. 优化路由设置:根据测试结果,对路由器进行优化配置,提高网络路由的效率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经过配置和测试,网络路由设计得到了验证。
各主机之间能够正确地进行通信,数据包能够按照设定的最佳路径进行转发。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网络路由的原理和实现方式。
网络路由对于数据包的传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合适的路由配置和路由协议的选择,能够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效率。
在实验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地调整路由设置来提高网络的连通性。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调试,我对网络路由的配置和管理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网络安全期末复习题型:1、选择、判断、简答(45%)2、分析题(55%)注:如有发现错误,希望能够提出来。
第一章引言一、填空题1、信息安全的3个基本目标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此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目标是:合法使用。
2、网络中存在的4种基本安全威胁有:信息泄漏、完整性破坏、拒绝服务和非法使用。
3、访问控制策略可以划分为:强制性访问控制策略和自主性访问控制策略。
4、安全性攻击可以划分为: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
5、X.800定义的5类安全服务是: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保密性、数据完整性、不可否认性。
6、X.800定义的8种特定的安全机制是:加密、数字签名、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认证交换、流量填充、路由控制和公证。
7、X.800定义的5种普遍的安全机制是:可信功能度、安全标志、事件检测、安全审计跟踪和安全恢复。
二、思考题2、基本的安全威胁有哪些?主要的渗入类型威胁是什么?主要的植入类型威胁时什么?请列出几种最主要的威胁。
答:基本的安全威胁有:信息泄露、完整性破坏、拒绝服务、非法使用。
主要的渗入类型威胁有:假冒、旁路、授权侵犯。
主要的植入威胁有:特洛伊木马、陷门最主要安全威胁:(1)授权侵犯(2)假冒攻击(3)旁路控制(4)特洛伊木马或陷阱(5)媒体废弃物(出现的频率有高到低)4.什么是安全策略?安全策略有几个不同的等级?答:安全策略:是指在某个安全区域内,施加给所有与安全相关活动的一套规则。
安全策略的等级:1安全策略目标;2机构安全策略;3系统安全策略。
6.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的区别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区别:被动攻击时系统的操作和状态不会改变,因此被动攻击主要威胁信息的保密性。
主动攻击则意在篡改或者伪造信息、也可以是改变系统的状态和操作,因此主动攻击主要威胁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和真实性。
主动攻击的例子:伪装攻击、重放攻击、消息篡改、拒绝服务。
被动攻击的例子:消息泄漏、流量分析。
9、请画出一个通用的网络安全模式,并说明每个功能实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