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设计与实践(第三版)夏靖波章 (9)
- 格式:ppt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2
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2、路由表3、园区网广域网远程连接4、10M 基带信号 500m5、86、网段中继设备第1、2、57、PVC SVC8、租用专线业务帧中继业务话音/传真业务9、分段管理灵活安全性10、144kbit/s 64kbit/s B 16kbit/s D11、隧道技术12、3013、带宽时延信道可信度信道占用率最大传输单元二、问答题1、分层设计的原则有两条:网络中因拓扑结构改变而受影响的区域应被限制到最小程度;路由器应传输尽量少的信息。
2、核心层设计应该注意:不要在核心层执行网络策略;核心层的所有设备应具有充分的可达性。
3、汇聚层设计目标有:隔离拓扑结构的变化;通过路由聚合控制路由表的大小。
4、绘制网络拓扑结构图时注意:选择合适的图符来表示设备;线对不能交叉、串接,非线对尽量避免交叉;终结处及芯线避免断线、短路;主要的设备名称和商家名称要加以注明;不同连接介质要使用不同的线型和颜色加以注明;标明制图日期和制图人。
5、ATM论坛规定了恒定比特率、实时可变比特率、非实时可变比特率、不指明比特率和可用比特率等5种服务类型。
6、划分VLAN的方式有基于端口划分VLAN;基于MAC地址划分VLAN;基于协议规则划分VLAN;基于网络地址划分VLAN。
7、减少wlan网络覆盖时的工程建设成本(利用现有的基站架高)、同时减少网络规划费用8、1. QOS【流控技术领域】 2. 数据缓存【数据缓存技术领域】 3. 传输协议优化【协议优化技术领域】 4. 数据压缩9、开放性原则可扩展性原则先进性与实用兼顾原则安全与可靠原则可维护性原则。
10、(1)园区网是网络的基本单元,是网络建设的起点,它连接本地用户,为用户联网提供了本地接入设施(2)园区网较适合与采用三层结构设计,通常规模较小的园区网只包括核心层和接入层,分布层被划入了核心层,尤其是在交换网络中是如此考虑的(3)园区网对线路成本考虑较少,对设备性能考虑的较多,追求较高的带宽和良好的扩展性(4)园区网的结构比较规整,有很多成熟的技术,如以太网、快速以太网、FDDI,也有许多新兴的技术,如吉比特以太网、ATM 网和WLAN等11、虚拟专用网(VPN)是一种采用隧道技术在公共网络上建立专用逻辑通信的连接方式,被广泛用于远程访问和企业Intranet/Extranet中。
2023年网络工程专业考研书目2023年网络工程专业考研书目:1. 《计算机网络》(第7版)作者:谢希仁编著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2.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7版)作者:Andrew S. Tanenbaum,David J. Wetherall,高飞译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3.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2版)作者:谢希仁编著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4.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4版)作者:谢希仁编著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5. 《TCP/IP协议》(第4版)作者:W.Richard Stevens,Bill Fenner,Andrew M. Rudoff ,韩旭陈昆锋译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6. 《TCP/IP详解·卷1:协议》(第2版)作者:W.Richard.Stevens,韩旭译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7. 《TCP/IP详解·卷2:实现》(第2版)作者:Gary R.Wright,W.Richard Stevens,杨小强译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8. 《TCP/IP详解·卷3:TCP事务协议》(第2版)作者:W.Richard Stevens,李建中盛春译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9. 《计算机网络基础》作者:TANENBAUM A S,JAMIESON K,李冲编著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10. 《网络工程师试题详解》作者:王永军,李绍文,蔡劲松编著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11. 《网络安全》作者:羊跃波,吴文斌编著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12. 《CCNA初级网络工程师教程》(第3版)作者:李清华编著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13. 《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作者:高飞编著出版社:北航出版社14. 《网络编程:UNIX网络编程第一卷》(第3版)作者:W.Richard Stevens,Bill Fenner,Andrew M. Rudoff,李林编译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15.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应用》作者:邱志云,黄建,张云辉等编著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16.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作者:师琳,王廷民,韩杰编著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17. 《网络安全与管理》作者:邓建国等编著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18. 《计算机网络协议分析》作者:Michael J. Fischer,Richard E. LeBlanc Jr.,陈磊译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19. 《自顶向下方法:计算机网络》(第7版)作者:James F. Kurose,Keith W. Ross,陈向群译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6版)作者:James F. Kurose,Keith W. Ross,过维善等编著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网络工程实践》课程设计任务书《网络工程实践》课程设计任务书谭文学一、设计目的网络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必做的集中实践性环节之一,是学习完《网络工程实践》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
其目的在于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得到较系统的技能训练,从而巩固和加深对网络编程的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独立动手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设计要求1、必须独立完成设计任务,严禁抄袭或找人代做等行为,一经发现成绩以不及格记。
2、课程设计期间要严格遵守学习纪律,遵守作息时间,不得迟到、早退和旷课,课程设计期间缺勤1/3及以上者,成绩以不及格记。
3、课程设计报告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①使用学院统一印制的《课程设计报告专用纸》,采用黑色墨水工整书写,自己的源程序打印在课程设计报告专用纸一样大小的打印纸上,并配上封面(格式附后)装订成册;②全部内容打印在A4打印纸上,并配上封面装订成册。
4、课程设计完毕应提交如下设计成果:课题名称_姓名1_姓名2_姓名3.docx);文字描述不少于3500字(源代码不包含在内)的纸质课程设计报告(要求正文内容格式为宋体小四,1.5倍行距,小标题为黑体四号,课程设计报告交纸质文档,每个人一份课程设计报告,要求报告格式规范,结构完整,报告内容不能雷同,雷同者将发回重写)。
5、题目来自《网络课程设计案例精编(第二版)》的,必须在原来基础上增加1-2个功能(由自己决定)。
三、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课程设计报告分以下几部分:1、封面2、目录3、系统描述:介绍所开发系统的功能和解决的问题;4、分析与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功能模块划分;⏹数据库结构描述(题目设计数据库的需要);⏹系统详细设计文档(类的划分及相互关系,系统或模块的流程图)⏹各个模块的实现方法描述(关键代码);⏹测试数据及期望结果;5、系统测试:系统关键功能的运行截图,凡课题与数据库相关的表中记录不得少于5条。
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第三版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Network Engineering and System Integration)已成为当代计算机信息领域的重要课程之一。
由于我国信息化实施的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是培养信息化人才、促进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和推进产业升级的重要课程。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工程师,本课程作为计算机信息领域必修课程之一,每年都会进行一次课程设计活动。
二、设计目的和任务1. 设计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网络工程设计能力,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能力培养和实际应用相结合。
2. 设计任务(1)需求分析在设计中,请结合实际生产中的需求,阐述项目的目标、背景、功能模块等,并详细设计出项目的流程图。
(2)选题确定确定一项适合当前学生能力的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主题。
(3)设计方案根据需求分析和选题确定,设计出相应的网络工程设计方案。
(4)系统实现根据设计方案,完成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的对应实现,并进行功能测试。
(5)撰写设计报告编写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相关的技术文档,包括设计报告、测试报告等,说明设计的目的、方案、实现过程以及系统测试结果。
三、设计内容和方法1. 设计内容•编程技术:学员要求掌握MVC架构编写,要求达到十年工作经验水平。
•设计要求:完成一个网络工程项目,包括需求分析与设计、系统开发、系统测试和编写项目报告等环节。
•设计规模:参与设项目,拥有良好的英文技术阅读能力。
•设计时间:2018年12月至 2019年5月•设计分工:小组、个人或者异地协作2. 设计方法设计方法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步骤:•熟悉课程内容及对应的相关技术。
•搜集相关的参考文献,学习相关技术的优缺点,挖掘出设计的可行性。
•根据需求分析和选题确定,设计出相应的网络工程设计方案。
•根据设计方案,完成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的对应实现,并进行功能测试。
《网络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计算机学院)设计课题: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数字化校园 网络 1302 班XXX XXX XXX日期:2015 年 11 月 19 日目录第一章 引 言 ..........................................................................................................................................1 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设计要求 ..................................................................................................................1 第三章 需求分析及设计原则 ..................................................................................................................23.1 需求分析: ...........................................................................................................................................2 3.1.1 用户需求分析 ...............................................................................................................................2 3.1.2 业务需求 ........................................................................................................................................2 3.1.3 管理需求 ........................................................................................................................................2 3.1.4 可靠性和安全性需求 ....................................................................................................................23.2、设计原则 ............................................................................................................................................3 3.2.1 加强领导,注重管理 ...................................................................................................................3 3.2.2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3 3.2.3 合作开发,结合实际 ...................................................................................................................3 3.2.4 注重应用,加强培训 ...................................................................................................................3第四章 拓扑结构规划 ..............................................................................................................................3 4.1 网络结构示意图 ...................................................................................................................................3 4.2 网络功能设计 ......................................................................................................................................4 4.2.1 设备配置: ....................................................................................................................................5第五章 综合布线设计 ............................................................................................................................20 5.1 综合布线的结构示意图: ................................................................................................................20 5.2 系统结构设计描述 ............................................................................................................................20 5.3 在施工中注意事项 ............................................................................................................................21第六章 服务器的配置 ............................................................................................................................23 6.1 服务器的搭建 ................................................................................................................................23 6.2 服务器群集的搭建 ........................................................................................................................27第七章 设计总结体会 ............................................................................................................................28 参考文献 .......................................................................................................................................................29第一章 引 言随着学校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很多学校已经逐渐开始将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过程向电子 化方向发展,校园网的有无以及水平的高低也将成为评价学校及学生选择学校的新的标准 之一,此时,校园网上的应用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网路工程原理与实践第一章填空:1.网络工程的整个建设阶段分为规划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行维护阶段。
2.系统集成的定义是这样的,根据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或子系统的要求把更多的产品和技术验明并连接入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的过程。
整个系统集成包括软件集成,硬件集成和网络系统集成。
3.网络工程监理是指在网络建设过程中,给用户提供建设前期咨询,网络方案论证,系统集成商的确定和网络质量控制等一系列的服务,帮助用户建设一个性价比最优的网络系统。
4.OSI/RM网络体系结构的7层模型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5.在网络各层的互联设备中,中继器在物理层,集线器在物理层,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交换机既可以在数据链路层,也可以在网络层,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
6.中继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受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放大,以延伸网络的传输距离提供物理层的互联。
7.集线器是双绞线以太网对网络进行集中管理的最小单元,遵循CSMA/CD控制方式。
集线器是一个共享设备,其实质是一个多端口的中继器,使用一台16个接口的10Base-T Hub组网,每一个接口分配的频带宽度是10/16Mbits。
集线器的类型有级联和堆叠。
8.交换机可以非常良好的代替集线器和网桥,是现在局域网中最经常采用的设备。
它的交换技术包括直通交换,存储转发和无碎片直通方式3种类型。
在这3中方式中不需要进行差错检测的是直通交换,转发帧速度最慢的是存储转发。
9.路由器主要由下面个部分组成:路由引擎、转发引擎、路由表、网络适配器和路由器端口,路由器主要功能是在广域网上提供最短和最优;同时还能提供包括最高带宽路径查找、包转发功能、包过滤功能、组播等高级网络数据控制功能;此外,路由器还肩负着服务质量、数据加密和流量控制、拥塞控制、计算等网络管理中非常重要的职能。
10.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11.云计算主要有三种类型:IaaS 、PaaS 和SaaS ,分别代表基础架构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和软件即服务。
重庆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综合课程设计报告班级:2012级通信1班学号:631206040126姓名:曹敏实验所属课程:通信网规划与设计实验室(中心):软件与通信实验中心指导教师:蒲树祯目录第1章绪论 (1)第2章需求分析 (1)2.1学校概况 (2)2.2总体需求目标 (2)2.3环境分析 (3)2.4主机系统的需求 (7)第3章总体设计 (7)3.1设计原则和依据 (8)3.2网络技术的选择 (9)3.3划分子网 (9)3.4网络结构设计 (10)第4章逻辑设计 (11)4.1网络拓扑结构 (11)4.2 IP地址规划与VLAN划分 (12)第5章物理设计 (13)5.1综合布线目标 (13)5.2设计依据 (14)5.3具体实现 (14)5.3.1工作区子系统 (14)5.3.2设备区子系统 (14)5.3.3管理间子系统 (15)5.3.4垂直干线子系统 (15)5.3.5建筑群子系统 (15)5.4设备选型 (16)5.4.1网络设备 (16)5.4.2监控设备 (17)5.4.3广播设备 (18)第6章总结 (19)参考文献 (20)摘要随着经济的腾飞、科技发展,信息起越来重要作用。
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
在如今的教育领域,信息化程度高低已成为衡量一所学校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和学生择校的标准之一,也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先进的信息化平台,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实现高水平教学和管理,也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校园安全提供了保障。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的具体需求,并根据实际环境设计了一个基于校园网的信息管理和应用网络系统。
实现了校内教学楼、教工宿舍、学生宿舍、图书馆、食堂门卫等场所的计算机安全、高速可靠互连以及监控广播功能。
关键词:校园网、拔山中学第1章绪论随着教育现代化和信息步伐的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架设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