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仪器分析第三章(含练习题)
- 格式:ppt
- 大小:4.31 MB
- 文档页数:101
1、从分离原理、仪器构造及应用范围上简要比较气相色谱及液相色谱的异同点。
答:二者都是根据样品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相互作用力的差别进行分离的。
从仪器构造上看,液相色谱需要增加高压泵以提高流动相的流动速度,克服阻力。
同时液相色谱所采用的固定相种类要比气相色谱丰富的多,分离方式也比较多样。
气相色谱的检测器主要采用热导检测器、氢焰检测器和火焰光度检测器等。
而液相色谱则多使用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及电化学检测器等。
但是二者均可与MS等联用。
二者均具分离能力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沸点太高的物质或热稳定性差的物质难以用气相色谱进行分析。
而只要试样能够制成溶液,既可用于HPLC分析,而不受沸点高、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量大的限制。
2、液相色谱中影响色谱峰展宽的因素有哪些? 与气相色谱相比较, 有哪些主要不同之处?答:液相色谱中引起色谱峰扩展的主要因素为涡流扩散、流动的流动相传质、滞留的流动相传质以及柱外效应。
在气相色谱中径向扩散往往比较显着,而液相色谱中径向扩散的影响较弱,往往可以忽略。
另外,在液相色谱中还存在比较显着的滞留流动相传质及柱外效应。
3、在液相色谱中, 提高柱效的途径有哪些?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答:液相色谱中提高柱效的途径主要有:(1).提高柱内填料装填的均匀性; 减小粒度;选择薄壳形担体;(2).改进固定相(3).选用低粘度的流动相(4).适当提高柱温其中,减小粒度是最有效的途径。
4、液相色谱有几种类型?它们的保留机理是什么? 在这些类型的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答::液相色谱有以下几种类型:液-液分配色谱; 液-固吸附色谱;;离子交换色谱; 离子对色谱; 空间排阻色谱等其中;液-液分配色谱的保留机理是通过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多次分配进行分离的。
可以分离各种无机、有机化合物。
液-固吸附色谱是通过组分在两相间的多次吸附与解吸平衡实现分离的.最适宜分离的物质为中等相对分子质量的油溶性试样,凡是能够用薄层色谱分离的物质均可用此法分离。
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答:(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第三章光学分析法导论1.解释下列名词:(1)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2)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3)统计权重和简并度;(4)分子振动光谱和分子转动光谱;(5)禁戒跃迁和亚稳态;(6)光谱项和光谱支项;(7)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8)拉曼光谱。
答:(1)由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由分子的各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
(2)当原子受到外界能量(如热能、电能等)的作用时,激发到较高能级上处于激发态。
但激发态的原子很不稳定,一般约在108 s内返回到基态或较低能态而发射出的特征谱线形成的光谱称为原子发射光谱;当基态原子蒸气选择性地吸收一定频率的光辐射后跃迁到较高能态,这种选择性地吸收产生的原子特征的光谱称为原子吸收光谱。
(3)由能级简并引起的概率权重称为统计权重;在磁场作用下,同一光谱支项会分裂成2J+1个不同的支能级,2J+1称为能级的简并度。
(4)由分子在振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振动光谱;由分子在不同的转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转动光谱。
浙江省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仪器分析(三)试题课程代码:0785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提高仪器性能的关键是A.提高仪器的自动化程度B.降低仪器制造的成本C.降低仪器的噪声D.提高仪器的信噪比2.原子发射光谱法可以适合承担下列哪种检测任务?A.某城市中的如氰化物、硫化物等呈气态的大气污染物检测B.某电子厂排出废水中的镉、镍等重金属检测C.某农贸市场蔬菜中的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D.某血清样品中的乙肝疫苗抗体检测3.下列关于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的特点错误的是A.选择性好。
一般不需化学处理即可直接进行分析B.准确度较高。
一般激发源,相对误差5-10%,ICP<1%C.试样用量少,测定范围广,可测定70余种元素,适合分析有机物及大部分非金属元素D.一般只用于元素总量分析,无法确定物质空间结构和官能团及元素的价态和形态分析4.下列哪种部件不属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空心阴极灯B.(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C.单色器D.光电倍增管5.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结构流程正确的是A.空心阴极灯→单色器→原子化器→检测器B.空心阴极灯→原子化器→单色器→检测器C.空心阴极灯→单色器→原子化器→单色器→检测器D.ICP→原子化器→单色器→检测器6.物质吸收光辐射后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这是由于A.分子的振动B.分子的转动C.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D.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跃迁7.红外光可引起物质的______能级跃迁。
A.分子的电子能级的跃迁,振动能级的跃迁,转动能级的跃迁B.分子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C.分子振动能级及转动能级的跃迁D.分子转动能级的跃迁8.荧光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是A.氙灯B.硅碳棒C.激光D.碘钨灯9.在质谱图中各条谱线表示一个离子峰,且质谱图的横坐标表示离子的质荷比(m/e),那么下列离子峰中哪一个m/e最大?A.分子离子峰B.碎片离子峰C.亚稳离子峰D.重排离子峰10.反相色谱中最常用的“万能柱”料为______柱,简称“ODS”柱,即若干烷基的硅烷键合硅胶填料制备而成,可完成HPLC70~80%的分析任务。
仪器分析各章练习题第一章:基本概念和测定方法1. 仪器分析的定义和分类仪器分析是利用仪器设备进行化学分析的方法。
根据测量原理和仪器特点,仪器分析可以分为光谱法、电化学法、质谱法、色谱法等多种分类。
2. 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温度和湿度是仪器分析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高温和湿度会影响样品的性质和仪器的精度,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控制好环境条件。
3.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是指对仪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评定和估计的过程。
数据处理则是对测量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和统计的过程。
准确的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够提高测量结果的可信度。
第二章:电化学分析1. 电解质的溶解度和电导性电解质的溶解度和电导性是电化学分析中需要关注的重要参数。
溶解度和电导性的大小与电解质的浓度和离子迁移速度有关,在电化学分析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测定和分析。
2. 电极和电池的基本原理电极是电化学分析中起关键作用的工具,可以分为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
电池则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两个半反应和通过电子传递产生电流的过程。
3. 电位的测定和电动势的应用电位是电化学分析中常用的测量参数,可以通过电动势方法进行测定和分析。
电动势方法可以用于测量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溶液的pH值等。
第三章:光谱分析1. 分子和宇宙中的光谱光谱分析是通过分析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发射等特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在光谱分析中,可以利用不同的波长和频率的光与样品相互作用,得到样品的光谱信息。
2. 原子和分子的能级结构原子和分子的能级结构是光谱分析的基础。
原子和分子的能级结构决定了它们与光的相互作用过程。
通过测量样品在不同波长或频率下的光谱,可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浓度。
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是常用的光谱分析技术。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可以用于分析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基团,而核磁共振光谱可以用于分析物质的核性质和化学环境。
第四章:质谱分析1. 质谱仪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质谱仪是一种测量样品中各种离子的相对丰度和质量的仪器。
仪器分析第三章练习题.docA.改变固定液的种类B.改变栽气和固定液的种类C.改变色谱柱温D.改变固定液的种类和色谱柱温 D.电化学检测器 (B) A. 检测 B. 记录 C.色谱柱 D.进样器 A. 组分与流动 B. 组分与固定C.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D.组分与组分 A.荧光检测器 B.示差折光检测器 C.电导检测器 D.紫外吸收检测器17、在液相色谱中, 不会显著影响分离效果的是()改变固定相种B. 改变流动相流第三章高效液相色谱复习题一、选择题1、在液相色谱法中,提高柱效最有效的途径是()A 提高柱温B 、降低板高C 、降低流动相流速D 、减小填料粒度2、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柱子的选择性,可以进下列那种操作()5、对聚苯乙烯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分级分析,应采用下述哪一种色谱方法?()A.离子交换色谱法B.液.固色谱法C. 空间排阻色谱法D.液?液色谱法 6、在液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A. 示差折光检测器B.极谱检测器C.荧光检测器 7、用离子交换色谱分析阴离子时,保留时间的顺序为AF >cr>NO3->so 42- B .SO 42->NO 「>cr>F c.cr>F>so 42 >No 3- D . NO 3 >F > cr>so 42- 8、用液相色谱法分离长链饱和烷炷的混合物,应采用下述哪一?种检测器?()A. 紫外吸收检测器B.示差折光检测器C.荧光检测器D.电化学检测器10、在液相色谱法中,按分离原理分类,液固色谱法属于()A.分配色谱法B.排阻色谱法C.离子交换色谱法D.吸附色谱法 11、在高效液和色谱流程中,试样混合物在()中被分离。
14、在液相色谱中,某组分的保留值大小实际反映了哪些部分的分子间作用力()16、在环保分析中,常常要监测水中多环芳炷,如用高效液和色谱分析,应选用下述哪种检波器(C. 改变流动相配比D.改变流动相种类18、高效液相色谱仪中高压输液系统不包括()A.贮液器B.高压输液泵C.过滤器D.梯度洗脱装置E.进样器20、H PLC与GC的比较,可以忽略纵向扩散项,这主要是因为()A.柱前压力高B.流速比GC快C.流动相的黏度较大D.柱温低21、在高效液相色谱中,色谱柱的长度一般在()范围内A. 10?30cmB.20 ?50cmC.1 ?2mD.2 ?5m22、液相色谱适宜的分析对象是()A.低沸点小分子有机化合物B.高沸点大分子有机化合物C.所有有机化合物D.所有化合物24、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时,不要求混合物中每一个组分都出峰的是()A.外标标准曲线法B.内标法C.面积归一化法D.外标法25、在正相色谱中,若适当增大流动相极性则()A.样品的k降低,tR降低B.样品的k增加,tR增加C.相邻组分的a增加D对%基本无影响26、液相色谱的曲线()A.与气相色谱的一样,存在着RmB.H随流动相的流速增加而下降C.H随流动相的流速增加而上升D.H受u影响很小27、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善分离的选择性,下列措施()是有效的A.改变流动相种类B.改变固定相类型C.增加流速D.改变填料的粒度29、吸附作用在下面哪种色谱方法中起主要作用()A.液一液色谱法B.液一固色谱法C.键合相色谱法D.离子交换法30、在液相色谱中,提高色谱柱柱效的最有效途径是()A.减小填料粒度B.适当升高柱温C.降低流动相的流速D.增大流动相的流速31、如果样品比较复杂,相邻两峰间距离太近或操作条件不易控制稳定,要准确测量保留值有一定困难时,可选择以下方法()定性A.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B.加人已知物增加峰高的办法定性A.毛细管气相色谱法B. 高效液相色谱C.气相色谱法D.超临界色谱法1、高效液相色谱中技术类似于气相色谱中的程序升温,不过前者续改变的是流动相的 ,而不是温度。
第二章气相色谱分析习题答案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借助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
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载气系统:包括气源、气化净化和气体流速控制部件。
除去水、氧等有害物质,使流量按设定值恒定输出。
进样系统:包括进样器、气化室。
作用时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
色谱柱和柱箱:包括温度控制装置。
作用是分离样品中的各组分。
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器、放大器、检测器的电源控温装置。
从色谱柱流出的各组分,通过检测器把浓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经过放大器放大后送到数据处理装置得到色谱图。
记录及数据处理系统:将检测到的电信号经处理后,并显示。
3.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缩短,(2)固定相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4)相比减少,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为什么?答: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因为分配系数只与组分的性质及固定相与流动相的性质有关。
所以:(1)柱长缩短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2)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4)相比减少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4.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增加,(2)固定相量增加,(3)流动相流速减小,(4)相比增大,是否会引起分配比的变化?为什么?答:k=K/β,而β=V M/V S,分配比除了与组分,两相的性质,柱温,柱压有关外,还与相比有关,而与流动相流速,柱长无关.故:(1)不变化,(2)增加,(3)不改变,(4)减小5.试以塔板高度H做指标,讨论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解:提示:主要从速率理论(vanDeemerequation)来解释,同时考虑流速的影响,选择最佳载气流速.P13-24。
(1)选择流动相最佳流速。
《仪器分析》习题及课后答案色谱法习题一、选择题1.在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 )A.保留值B.峰面积C.分离度D.半峰宽2.在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 )A.保留时间B.保留体积C.半峰宽D.峰面积3. 良好的气-液色谱固定液为 ( )A.蒸气压低、稳定性好B.化学性质稳定C.溶解度大, 对相邻两组分有一定的分离能力D. (1)、(2)和(3)4. 在气-液色谱分析中, 良好的载体为 ( )A.粒度适宜、均匀, 表面积大 (2)表面没有吸附中心和催化中心C.化学惰性、热稳定性好, 有一定的机械强度D. (1)、(2)和(3)5. 试指出下列说法中, 哪一个不正确? 气相色谱法常用的载气是 ( )A.氢气B.氮气C.氧气D.氦气6.在液相色谱中,范第姆特方程中的哪一项对柱效的影响可以忽略()A.涡流扩散项B.分子扩散项C.流动区域的流动相传质阻力D.停滞区域的流动相传质阻力7.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A.H2B.HeC. ArD.N28.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 )A.浓度型检测器B.质量型检测器C.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D.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9. 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 )A.H2B.HeC.ArD.N210.含氯农药的检测使用哪种色谱检测器为最佳?( )A.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B. 热导检测器C. 电子捕获检测器D. 火焰光度检测器11. 某色谱柱长1m时,其分离度为1.0,问要实现完全分离(R=1.5),色谱柱至少应为多长:A. 1.5mB. 2.25mC. 3mD. 4.5m12. 气相色谱检测器中,通用型检测器是:A. 热导池检测器B.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C. 火焰光度检测器D. 差示折光检测器13.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下列操作哪种是正确的:A.先开载气,后开桥电流, 先关载气,后关桥电流B. 先开桥电流,后开载气, 先关载气,后关桥电流C. 先开载气,后开桥电流, 先关桥电流,后关载气D. 先开桥电流,后开载气, 先关桥电流,后关载气14. 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分析试样中铅、镉等金属离子的含量A. 气相色谱法B.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C. 可见分光光度法D. 伏安法15. 分析农药残留,可以选用下列哪种方法:A. 电位分析法B. 原子吸收光谱法C. 原子发射光谱法D. 气相色谱法16.载体填充的均匀程度主要影响()A.涡流扩散B分子扩散 C.气象传质阻力 D.液相传质阻力17.在色谱分析中,柱长从 1m 增加到 4m ,其它条件不变,则分离度增加( )A. 4 倍B. 1 倍C. 2 倍D. 10 倍18.试指出下述说法中, 哪一种是错误的? ( )A.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可以进行定性分析B. 根据色谱峰的面积可以进行定量分析C. 色谱图上峰的个数一定等于试样中的组分数D.色谱峰的区域宽度体现了组分在柱中的运动情况19. 色谱体系的最小检测量是指恰能产生与噪声相鉴别的信号时 ( )A 进入单独一个检测器的最小物质量B 进入色谱柱的最小物质量C 组分在气相中的最小物质量D 组分在液相中的最小物质量20.柱效率用理论塔板数n或理论塔板高度h表示,柱效率越高,则:A.n越大,h越小;B.n越小,h越大;C.n越大,h越大;D.n越小,h越小;21..如果试样中组分的沸点范围很宽,分离不理想,可采取的措施为:A.选择合适的固定相;B.采用最佳载气线速;C.程序升温;D.降低柱温22.要使相对保留值增加,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采用最佳线速;B.采用高选择性固定相;C.采用细颗粒载体;D.减少柱外效应二、填空题1.色谱分析中,根据进行定性分析,根据进行定量分析。
仪器分析练习题及答案第2章气相色谱分析一.选择题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A保留值B峰面积C分离度D半峰宽2.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A保留时间B保留体积C半峰宽D峰面积3.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其效果最好?()A H2B He C Ar D N24.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A浓度型检测器B质量型检测器C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D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5.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A H2B He C Ar D N26、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的差别。
A.沸点差,B.温度差,C.吸光度,D.分配系数。
7、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原则。
A.沸点高低,B.熔点高低,C.相似相溶,D.化学稳定性。
8、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
A.调整保留值之比,B.死时间之比,C.保留时间之比,D.保留体积之比。
9、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B.外标法;C.面积归一法。
10、理论塔板数反映了()。
A.分离度;B.分配系数;C.保留值;D.柱的效能。
11、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12、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A.改变固定相的种类B.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C.改变色谱柱的柱温D.(A)、(B)和(C)13、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
A.没有变化,B.变宽,C.变窄,D.不成线性14、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15、分配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与温度有关;B.与柱压有关;C.与气、液相体积有关;D.与组分、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在仪器分析课程中,习题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解答习题,学生可以加深对仪器分析原理和应用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然而,有时候习题的难度较大,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惑,不知道如何解答。
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的答案,并解释一些解题思路和方法。
1. 习题:某仪器的检测极限为10 ng/mL,如果样品的浓度为8 ng/mL,该仪器能否检测到?答案: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检测极限为10 ng/mL,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该仪器能够检测到大于等于10 ng/mL的样品浓度。
因此,对于样品浓度为8 ng/mL的情况,该仪器无法检测到。
解题思路:检测极限是指仪器能够可靠检测到的最低浓度。
在本题中,检测极限为10 ng/mL,意味着仪器只能检测到大于等于10 ng/mL的样品浓度。
如果样品浓度低于检测极限,仪器将无法检测到。
2. 习题:某仪器的分析误差为±2%,如果测得样品A的浓度为50 mg/L,那么实际浓度的范围是多少?答案: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分析误差为±2%,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测得的样品浓度的实际范围是在测量值的基础上加减2%。
对于样品A的浓度为50 mg/L的情况,实际浓度的范围是50 mg/L ± 2% = 50 mg/L ± 1 mg/L。
解题思路:分析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在本题中,分析误差为±2%,意味着测得的样品浓度的实际范围是在测量值的基础上加减2%。
因此,对于样品A的浓度为50 mg/L的情况,实际浓度的范围是50 mg/L ± 2% = 50 mg/L ± 1 mg/L。
3. 习题:某仪器的线性范围为10-100 mg/L,如果测得样品B的浓度为120 mg/L,该仪器的测量结果是否准确?答案:根据题目中给出的线性范围为10-100 mg/L,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该仪器只能准确测量在10-100 mg/L范围内的样品浓度。
第三章离心技术与离心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离心现象2.重力沉降3.沉降速度4.扩散现象5.解释 R·C·F6.解释沉降系数7.K 系数8.最大转速9.最大离心力10.最大容量11.调速范围12.温度控制范围13.工作电压14.电源功率二、选择题【A 型题】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最佳答案)。
1.物体在离心力场中表现的沉降运动现象是指()A.向心现象B.离心现象 C.离心力 D.向心技术E.失重现象2.应用离心沉降进行物质的分析和分离的技术称为()A.向心现象B.离心现象 C.离心技术 D.向心技术 E.失重现象3.实现离心技术的仪器是()A.电泳仪B.离心机 C.色谱仪 D.生化分析仪 E.显微镜4.当物体所受外力小于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作()A.向心运动B.匀速圆周运动C.离心运动D.变速圆周运动E.保持不动5.利用不同的粒子在离心场中沉降的差别,在同一离心条件下,通过不断增加相对离心力,使一个非均匀混合液内大小、形状不同的粒子分布沉淀的离心方法是()A.差速离心法B.速率区带离心法C.等密度区带离心法D.高速离心法E.超速离心法6.在强大离心力作用下,单位时间内物质运动的距离称为()A.沉降运动B.重力沉降D.离心技术E.向心力作用7.在介质中,由于微粒的热运动而产生的质量迁移现象,主要是由于密度差引起的,这种现象称为()A.数量极移动B.扩散现象C.细胞悬浮D.分离沉降E.重力场作用8.相对离心力是()A.在离心力场中,作用于颗粒的离心力相当于地球重力的倍数B.在离心力场中,作用于颗粒的地球重力相当于离心力的倍数C.在离心力场中,作用于颗粒的离心力与地球重力的乘积D.在离心力场中,作用于颗粒的离心力与地球重力的和E.在离心力场中,作用于颗粒的离心力与地球重力的差9.单位离心力场下的沉降速度是指()A.向心速度B.离心速度C.沉降系数D.上浮速度10.沉降系数与样品颗粒的质量或密度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质量和密度越大,沉降系数越大B.质量越小,沉降系数越大C.质量或密度与沉降系数无关D.密度越大,沉降系数越小E.质量和密度越小,沉降系数越大11.利用样品中各组份的沉降系数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称为()A.差速离心法B.等密度区带离心法C.超速离心法D.高速离心法E.沉降平衡离心法12.密度梯度离心法又称为()A.分离离心法B.组份分离法C.区带离心法D.低速离心法E.高速离心法13.差速离心法和速率区带离心法进行分离时,主要的根据是不同样品组份的()A.密度 B.重力 C.沉降系数 D.体积 E.形状14.在梯度液中不同沉降速度的粒子处于不同的密度梯度层内形成几条分开的样品区带,达到彼此分离的目的,这种方法是()A.差速离心法B.密度梯度离心法C.速率区带离心法D.等密度区带离心法E.分析离心法15.根据样品组份的密度差别进行分离纯化的分离方法是()A.差速离心法B.密度梯度分析离心法C.速率区带离心法D.等密度区带离心法E.分析离心法16.Percoll 分离液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的分离方法属于()A.差速离心法B.速率区带离心法C.等密度区带离心法D.分析离心法E.分析超速离心法17.速率区带法要求样品粒子的密度与梯度液柱中任一点密度的关系必须是()A.大于 B.大于等于 C.等于 D.小于等于 E.小于18.下列转头标识代表固定角转头的是()A.FA B.V C.SW D.CF E.Z19.等密度区带离心法对样品进行分离和纯化主要是利用不同的()A.质量 B.密度 C.沉降系数 D.体积 E.分子大小20.等密度区带离心法对于密度梯度液柱的要求是()A.液柱顶部的密度明显小于样品组份的密度,液柱底部的密度明显大于样品组份的密度B.液柱顶部的密度明显大于样品组份的密度,液柱底部的密度明显大于样品组份的密度C.液柱顶部的密度明显小于样品组份的密度,液柱底部的密度明显小于样品组份的密度D.液柱顶部的密度明显大于样品组份的密度,液柱底部的密度明显小于样品组份的密度E.液柱顶部的密度明显等于样品组份的密度,液柱底部的密度明显等于样品组份的密度21.低速离心机可达到的最大转速是()A.1000B.4000C.6000D.10000E.2000022.高速离心机可达到的最大转速是()A.5000B.10000C.15000D.20000E.2500023.超速离心机可达到的最大转速是()A.10000B.30000C.50000D.80000E.10000024.高速离心机由于运转速度高,一般都带有()A.自动控制装置B.平衡控制装置C.低温控制装置D.室温控制装置E.速度可调装置25.下列属于低速离心机部件的是()A.真空系统B.冷凝器 C.离心转盘 D.水冷却系统 E.透光池26.国际上对离心机有三种分类法,分别是按用途分、按转速分和()A.按复杂程度分B.按结构分C.按时间分D.按功能分E.按体积分27.离心机按转速分类,分为高速离心机、低速离心机和()A.分析离心机B.细胞涂片离心机C.超速离心机D.冷冻离心机E.台式离心机28.表示从转轴中心至试管最外缘或试管底的距离的转头参数是()A.Rmin B.Rmax C.RPMmax D.RCFmax E.RCFmin 29.表示从转轴中心至试管最内缘或试管顶的距离的转头参数是()A.RPMmax B.Rmax C.Rmin D.RCFmax E.RCFmin 30.表示转头的最高安全转速的转头参数是()A.RPMmax B.RCFmin C.Rmin D.Rmax E.RCFmax 31.为了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沉降特性和结构,使用了特殊的转子和检测手段,以便连续监测物质在一个离心力场中的沉降过程,这种离心机称为()A.制备离心机B.制备超速离心机C.制备高速离心机D.分析超速离心机E.普通离心机32.测定生物大分子的相对分子重量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A.差速离心法B.沉降速率法C.沉降平衡法D.速率区带离心法E.沉降平衡法33.分析生物大分子中的构象变化采用的方法是()A.差速离心法B.沉降速率法C.沉降平衡法D.速率区带离心法E.分析超速离心法34.低速离心机的相对离心力可达()A.2500g B.7500g C.15000g D.20000g E.30000g 35.高速离心机的相对离心力可达()A.49000g B.59000g C.69000g D.79000g E.89000g 36.超速离心机的相对离心力可达()A.410000g B.510000g C.610000g D.710000g E.810000g 37.不同的离心方法选择的离心时间不同,对于差速离心法来说是()A.某种颗粒完全上浮的时间B.某种颗粒处于离心管中央的时间C.某种颗粒完全沉降到离心管底部的时间D.全部组份在离心管中形成各自独立存在的区带,但没有沉降在离心管底部E.全部组份沉降在离心管的底部38.不同的离心方法选择的离心时间不同,对于等密度梯度离心而言是()A.某种颗粒完全上浮的时间B.某种颗粒完全下沉的时间C.全部组份颗粒完全到达各自的等密度点的平衡时间D.全部组份沉降在离心管的底部E.某种颗粒处于离心管的中央的时间【X 型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仪器分析是化学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利用各种仪器设备来测定物质的组成和含量。
课后习题是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的答案示例,供参考。
习题1:简述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的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基于物质的原子蒸气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来测定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
当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
每种元素的原子都有其特定的吸收谱线,这些谱线对应于原子内部电子跃迁时的能量差。
通过测定这些特定波长光的吸光度,可以定量分析样品中相应元素的含量。
习题2:解释色谱法中“色谱峰”的概念。
色谱峰是指色谱图中,由于样品中的不同组分在色谱柱中移动速度不同,导致分离后在检测器上产生的信号强度变化的图形。
色谱峰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提供关于样品组分的定性和定量信息。
色谱峰的宽度、高度和面积与样品中相应组分的浓度和色谱柱的分离效率有关。
习题3:红外光谱法(IR)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是什么?红外光谱法是一种用于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重要手段。
通过测定分子中化学键的振动频率,可以识别不同的官能团。
每种官能团都有其特征的吸收频率,这些频率对应于分子中特定化学键的振动模式。
红外光谱图上的峰位和强度可以提供关于分子结构的信息。
习题4:质谱法(MS)如何实现对分子质量的测定?质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分子离子的质量和电荷来确定分子质量的技术。
在质谱分析中,样品分子首先被电离成离子,然后这些离子被加速并进入磁场。
不同质量的离子在磁场中的偏转角度不同,通过测量这些角度,可以确定离子的质量。
质谱法特别适用于分析未知化合物的分子质量。
习题5:简述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气相色谱(GC)的主要区别。
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GC)都是色谱分析技术,但它们在应用和原理上有所不同。
HPLC通常使用液体作为移动相,适用于分析不易挥发或热不稳定的样品。
而GC使用气体作为移动相,特别适合于分析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
2018年⾃考《仪器分析(三)》试题及答案2018年⾃考《仪器分析(三)》试题及答案⼀、选择题1.在含羰基的分⼦中,增加羰基的极性会使分⼦中该键的红外吸收带( )(1) 向⾼波数⽅向移动(2) 向低波数⽅向移动(3) 不移动(4) 稍有振动2. 红外吸收光谱的产⽣是由于( )(1) 分⼦外层电⼦、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2) 原⼦外层电⼦、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3) 分⼦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4) 分⼦外层电⼦的能级跃迁3. ⾊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器多⽤( )(1) 电⼦倍增器(2) 光电倍增管(3) ⾼真空热电偶(4) ⽆线电线圈4.⼀种能作为⾊散型红外光谱仪⾊散元件的材料为( )(1) 玻璃(2) ⽯英(3) 卤化物晶体(4) 有机玻璃5.⼀个含氧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在3600~3200cm-1有吸收峰, 下列化合物最可能的是( )(1) CH3-CHO (2) CH3-CO-CH3(3) CH3-CHOH-CH3 (4) CH3-O-CH2-CH36. Cl2分⼦在红外光谱图上基频吸收峰的数⽬为( )(1) 0 (2) 1 (3) 2 (4) 37. 光电倍增管不能⽤于下列哪种光谱的检测? (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2) 分⼦荧光谱(3) 红外光谱(4) 原⼦吸收光谱8.下列哪种跃迁产⽣拉曼散射光谱? ( )(1)原⼦外层电⼦的跃迁(2)分⼦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3)分⼦外层电⼦的跃迁(4)原⼦内层电⼦的跃迁9.⽤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有机物结构时, 试样应该是( )(1) 单质(2) 纯物质(3) 混合物(4) 任何试样10 以下四种⽓体不吸收红外光的是( )(1)H2O (2)CO2 (3)HCl (4)N211. 红外光谱法, 试样状态可以是( )(1) ⽓体状态(2) 固体状态(3) 固体, 液体状态(4) ⽓体, 液体, 固体状态都可以12. 傅⾥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的⾊散元件是( )(1)玻璃棱镜(2)⽯英棱镜(3)卤化盐棱镜(4)迈克尔逊⼲涉仪⼆、填空题1. ⽤488.0nm波长的激光照射⼀化合物, 观察到529.4nm和452.7nm的⼀对拉曼线. 前者是__________线, 强度较_____; 后者是__________线, 强度较______. 计算的拉曼位移是____________cm-1.2. 在分⼦的红外光谱实验中, 并⾮每⼀种振动都能产⽣⼀种红外吸收带, 常常是实际吸收带⽐预期的要少得多。
仪器分析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章思考题解答第三章思考题解答1.从分离原理、仪器构造及应用范围上简要比较气相色谱及液相色谱的异同点。
解:二者都是根据样品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相互作用力的差别进行分离的。
从仪器构造上看,液相色谱需要增加高压泵以提高流动相的流动速度,克服阻力。
同时液相色谱所采用的固定相种类要比气相色谱丰富的多,分离方式也比较多样。
气相色谱的检测器主要采用热导检测器、氢焰检测器和火焰光度检测器等。
而液相色谱则多使用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及电化学检测器等。
但是二者均可与MS等联用。
二者均具分离能力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沸点太高的物质或热稳定性差的物质难以用气相色谱进行分析。
而只要试样能够制成溶液,既可用于HPLC分析,而不受沸点高、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量大的限制。
2.液相色谱中影响色谱峰展宽的因素有哪些? 与气相色谱相比较,有哪些主要不同之处?解:液相色谱中引起色谱峰扩展的主要因素为涡流扩散、流动的流动相传质、滞留的流动相传质以及柱外效应。
在气相色谱中径向扩散往往比较显著,而液相色谱中径向扩散的影响较弱,往往可以忽略。
另外,在液相色谱中还存在比较显著的滞留流动相传质及柱外效应。
3. 在液相色谱中, 提高柱效的途径有哪些?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解:液相色谱中提高柱效的途径主要有:1.提高柱内填料装填的均匀性;2.改进固定相减小粒度; 选择薄壳形担体; 选用低粘度的流动相;适当提高柱温其中,减小粒度是最有效的途径.4. 液相色谱有几种类型?它们的保留机理是什么? 在这些类型的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解:液相色谱有以下几种类型:液-液分配色谱; 液-固吸附色谱; 化学键合色谱;离子交换色谱; 离子对色谱; 空间排阻色谱等.其中;液-液分配色谱的保留机理是通过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多次分配进行分离的。
可以分离各种无机、有机化合物。
液-固吸附色谱是通过组分在两相间的多次吸附与解吸平衡实现分离的.最适宜分离的物质为中等相对分子质量的油溶性试样,凡是能够用薄层色谱分离的物质均可用此法分离。
仪器分析习题(附答案)1. 仪器分析法的主要特点是(D )A. 分析速度快但重现性低,样品用量少但选择性不高B. 灵敏度高但重现性低,选择性高但样品用量大C. 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准确度高D. 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选择性高2. 仪器分析法的主要不足是(B )A. 样品用量大B. 相对误差大C. 选择性差D.重现性低3. 下列方法不属于光分析法的是( D )A. 原子吸收分析法B. 原子发射分析法C. 核磁共振分析法D. 质谱分析法4. 不属于电分析法的是( D )A. 伏安分析法B. 电位分析法C. 永停滴定法D. 毛细管电泳分析法5. Ag-AgCl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取决于电极内部溶液中的( B )。
A. Ag+活度B. C1-活度C. AgCl活度D.Ag+和C1-活度之和6. 玻璃电极使用前,需要( C )。
A. 在酸性溶液中浸泡1 hB. 在碱性溶液中浸泡1 hC. 在水溶液中浸泡24 hD. 测量的pH不同,浸泡溶液不同7. 根据氟离子选择电极的膜电位和内参比电极来分析,其电极的内充液中一定含有( A )。
A. 一定浓度的F-和Cl-B. 一定浓度的H+C. 一定浓度的F-和H+D. 一定浓度的Cl-和H+8. 测量pH时,需要用标准pH溶液定位,这是为了( D )。
A. 避免产生酸差B. 避免产生碱差C. 消除温度的影响D. 消除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的影响9. 玻璃电极不包括( C )。
A. Ag-AgCl内参比电极B. 一定浓度的HCl溶液C. 饱和KCl溶液D. 玻璃膜10. 测量溶液pH通常所使用的两支电极为( A )。
A. 玻璃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B. 玻璃电极和Ag-AgCl电极C. 玻璃电极和标准甘汞电极D. 饱和甘汞电极和Ag-AgCl电极11. 液接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B )。
A. 两种溶液接触前带有电荷B. 两种溶液中离子扩散速度不同所产生的C. 电极电位对溶液作用的结果D. 溶液表面张力不同所致12. 离子选择性电极多用于测定低价离子,这是由于(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