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水文地质学讲义引言
- 格式:ppt
- 大小:3.17 MB
- 文档页数:56
煤矿水文地质勘探技术分析与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煤矿水文地质勘探技术一直是煤矿勘探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煤矿水文地质勘探技术是指利用水文地质原理和现代科技手段对煤矿区域进行勘探,以获取地下水文地质信息、确定矿床构造形式、预测煤矿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环境,为煤矿安全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煤矿水文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对煤炭资源的调查评价、矿井建设和矿山水文水文地质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煤矿勘探的深入和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煤矿水文地质勘探技术也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
通过运用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水文地质勘探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可以提高煤矿勘探效率,降低勘探风险,保障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旨在对煤矿水文地质勘探技术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在煤矿勘探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为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1.2 研究意义煤矿水文地质勘探技术的研究意义非常重大。
水文地质勘探技术可以帮助煤矿勘探工作人员更准确地了解矿区地下水文地质情况,为矿区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通过水文地质勘探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煤矿勘探和开采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风险,提高工作安全性。
研究在煤矿水文地质勘探技术方面的发展,还可以为矿区的资源管理、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深入研究煤矿水文地质勘探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煤矿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资源合理利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它的选择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本文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来进行煤矿水文地质勘探技术的分析与研究。
我们对目前煤矿水文地质勘探技术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整理,系统地总结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这一步是为了建立煤矿水文地质勘探技术的基础知识框架,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我们结合理论分析和实地调研的方法,对煤矿水文地质勘探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通过实地勘探和数据收集,我们了解了目前煤矿水文地质勘探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深入剖析。
矿床水文地质地下水对采矿有比较大的威胁,是水害或水患。
因此,矿床水文地质是把地下水作为需防治和排除的对象而加以研究的。
矿坑涌水及突水是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常遇见的一种水患,会给井巷开拓和回采工作带来困难,需耗巨资建立防排水工程、增加采矿成本;超过排水设备能力的大型突水(突水点峰值流量超过lm3/s),还会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和整个矿井的淹没。
矿床突水事例:1、2001年7月17日发生在广西南丹矿的特大矿山突水事故造成了8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8000余万元。
2、1984年6月3日开滦煤田范各庄矿发生的突水,在世界采矿史上是空前的。
突水发生后仅21小时就将年产3×106t煤的范各庄矿全部淹没,根据淹没体积测算,突出高峰期(11小时)的平均涌水量为34.22m3/s,分别是国外最大突水量(南非西德律方天金矿:7m3/s)和我国历史上最大突水量(山东淄博北大井:7.4m3/s)的数倍。
3天后又淹了吕家坨矿,之后陆续涉及唐家庄矿与赵各庄矿。
3、2005年吉林省蛟河煤矿突水死亡39人以及广东梅州淹矿等。
由于受到突水淹矿威胁使得我国大量的固体矿产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
仅就煤炭资源而言,目前我国北方主要的矿务局,有130余个矿井受水威胁,随着向深部开采,水压不断增加,突水灾害威胁日趋严重。
北方岩溶地区的煤炭矿床约有150多亿吨储量,铁矿床约有8亿多吨储量,因受水的威胁而难于开采。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能源与矿产的相对紧缺日显突出,因此加强矿床水文地质工作,不仅能够保证能源与矿产开发的安全,相对能够极大地提高我国的能源与矿产资源的储量,意义十分重大。
本章以讲授矿床水文地质为主,侧重于自然状态下的矿床充水条件的探讨、矿井涌水量的预测,兼顾某些矿井水文地质的内容以及矿区环境地质等内容。
第一节矿床类型与矿床开采一、矿床类型矿床是指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具有开采价值(品位、储量)的含矿地质体。
按其成因可分为:岩浆矿床、沉积矿床、变质矿床、。
绪论一、矿山水文地质与水文地质学矿山水文地质是建立在水文地质学基础上,水文地质学是以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包括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的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而矿山水文地质则是研究地下水与矿产资源开发有关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科学。
它是在研究地下水埋藏分布特征和运动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在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如何有效地防治地下水对矿产资源开发的危害,如何合理地利用地下水资源。
二、矿山水文地质的基本任务矿山水文地质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和解决地下水对矿山生产的危害及预防治理方法、矿区地下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与水资源保护等。
1.矿山水害的防治我国矿产资源丰富,自然地理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以开发煤炭资源为例,当煤炭资源受到地下水威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煤炭资源的开发。
当地下水进入矿井中,轻则恶化生产劳动环境,增加吨煤成本,重则危害矿井安全,甚至淹没井巷、造成人身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对于位于岩溶水位以下煤层,在煤炭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地下水的威胁更为严重。
对于以地下开采矿产资源为主的矿区,一个重要的矿山问题就是矿井突水危害。
凡是在矿井建设和生产地过程中,当井巷、工作面与含水层、地表水体或含水的裂隙洞、溶洞、陷落柱、构造破碎带等接近或沟通时会发生矿井突水危害,水源包括有地表水与地下水,因为在矿井生产时,地表水与地下水都可能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矿井中,当涌水量小于矿井排水能力时,地下水形成稳定的降落漏斗,而当涌水量超过矿井最大排水能力时,就造成矿井水灾,矿井突水决定于矿井水文地质与采掘现场条件,一般在突水发生前都有征兆出现,如果熟悉掌握这些征兆,对于可能即将发生地突水事故以及及时采取对策措施,保证矿业开采人员的安全意义重大。
当发生矿井突水事故时,则需要制定方案,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水措施。
包括地面防水与井下防水两大类,可以通过大量疏排水,即疏干降压、矿井排水、注浆堵水,设立截水沟、整铺河床,河流改道,井下探放水等措施联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