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汤、柏叶汤;
(14)祛湿剂如茵陈蒿汤、苓桂术甘汤、防己黄芪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
(15)润燥剂如麦门冬汤; (16)祛痰剂如皂荚丸、苓甘五味姜辛汤; (17)驱虫剂如乌梅丸; (18)疮痈剂如大黄牡丹汤。
2019/12/5
18
2.组方严谨精练,化裁灵活: 在组方用药时,原著既重视发挥单味药的功能,更
论》十六卷。
2019/12/5
3
2019/12/5
医圣祠
4
2019/12/5
5
(后因战乱
而散失。(竹简书写易损毁,门户之见传
播不广,不“留神医药”,不重视医药文
献整理)
2.散失期。西晋太医令王叔和经过广泛搜 集,将原书伤寒部分编成《伤寒论》十卷
以问答的形式,论述了疾病的病因、脉象、症状 及其治疗。
2019/12/5
12
三《金匮要略》的主要学术成就及基本论点
(一)建立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 诊疗体系
原著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脏腑经络学说为 理论依据,运用四诊八纲,建立了以病为纲,病 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
1.重视整体,脏腑经络为辨证的核心:
(一)学习目的 1.掌握杂病诊治规律,拓宽临床思路。 2.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诊治疑难病证的能力。 3.提高把握治疗疾病全过程能力以及阅读古医籍的
能力。 (二)学习方法 1.打好古文基本功,注意文法特点。 2.方证互测,前后联系。 3.联系《伤寒论》,结合临床实际。 4.对照“金匮要略教学大纲”,熟记重要条文。
2.据脉论理:
3.辨证论治:
4.治未病:
2019/152/.5 治病求本,重视人体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