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方位词教学.
- 格式:ppt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26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
2. 培养学生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基本的方位词,能够正确地描述物体位置。
难点:灵活运用方位词,准确地描述物体位置。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图片,如小鸟、汽车、房子等,用于引导学生描述物体位置。
2. 准备一个玩具,如小熊,用于实地演示方位词。
3. 准备一首儿歌,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桌子、椅子等,初步感受方位词。
2. 教学方位词:教师向学生介绍上、下、左、右、前、后这几个方位词,并用图片和实物进行演示。
3. 学生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用所学方位词描述图片中的物体位置。
4. 游戏环节:教师组织学生玩“抓小熊”游戏,引导学生运用方位词。
五、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所学方位词,并试着用方位词描述家中的物品位置。
2.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一幅“我家在哪里”的画作,用所学方位词标注家中的物品位置。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完成的作业,观察学生对方位词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进行方位词抢答游戏,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增强他们的直观感受。
2. 针对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3. 鼓励学生多练习,多开口表达,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六、教学内容:1.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上、下、左、右、前、后方位词的掌握。
2. 引入更多复杂的方位词,如里、外、中间等。
3. 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方位词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更多方位词,如里、外、中间等,并能够灵活运用。
难点:在实际情境中,准确地使用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
八、教学准备:1. 准备一个教室模型,标记出各个方位词,用于实地教学。
对外汉语方位词教学(一)外汉语方位词教学是汉语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方位词是指描述空间和方位的词语,例如前面、后面、左边、右边等。
正确认知和准确应用方位词对于外汉语学习者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涉及到很多实际应用,如方向,位置,行进路线等等。
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如何教授方位词便成为了教学者的首要问题。
一、教学方法外汉语方位词教学应该以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展开。
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好是从简单的词汇开始,如前面、后面、左边、右边等。
逐渐引导学生掌握更复杂的方位描述语言,如“在…旁边”、“紧靠…”等等。
应该将语言与具体的场景结合起来,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二、重点难点方位词在汉语中有很多,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对于不同的学生,他们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和困惑。
例如,一些学生可能会用左边和右边弄混,另一些学生可能不知道一些方位词的中文含义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教学者应该适时给予帮助。
可以通过反复强调、案例演示和较为简单易懂的运用状况提高对于方位词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在外汉语方位词教学中,可以将方位词分为定位方位词和描述方位词两大类。
定位方位词是用来定位位置的词语,如上面、下面、中间等。
描述方位词则是用来描述相对位置的词语,如前面、后面、左边、右边等。
教学者可以首先教授这两大类方位词,通过简单的语境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方位词与位置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关于如何运用方位词。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地图或实体位置来进行教学。
例如,可以在教室或者校园里走一圈,让学生实际观察和运用方位词描述环境,从而掌握方位词的准确运用。
总之,外汉语方位词教学需要结合实际应用场景,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和应用方位词。
同时,教学者应该针对学生的困惑和问题来针对性的给予帮助和指导。
通过多维度、多方式的教学和实践活动,逐步让学生掌握准确的方位词。
小班言语教案优秀篇《学习方位词》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并理解方位词“上、下、左、右”。
2. 培养学生用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方位词“上、下、左、右”,并能用它们来描述物体位置。
难点:灵活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在不同位置。
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卡片,卡片上画有不同物体,如小鸟、大象、桌子等,这些卡片将被用来进行方位词的练习。
2. 环境准备:教室里需要有一些能够用来表示方位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方位词“上、下、左、右”,并解释它们的意义。
2. 邀请学生起来,用动作表示这些方位词。
二、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通过示例,向学生展示如何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巩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三、游戏活动(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找位置”游戏,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给出的方位词,找到相应的物品。
2. 学生轮流扮演教师的角色,组织其他学生进行游戏。
四、小组讨论(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需要讨论如何用方位词描述一组物品的位置。
2. 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巩固对方位词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游戏和讨论中的收获。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方位词“上、下、左、右”的基本意义,并能用它们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通过游戏和小组讨论等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到教室的不同位置,如桌子旁、椅子旁等,让学生用方位词描述自己的位置。
2. 学生分组,每组需要用方位词描述组内成员的位置。
七、家庭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用方位词描述它们的位置,如“电视在桌子的左边”,“沙发在房间的右边”等。
教案编辑专员:《学习方位词》适用年级:小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方位词“上、下、左、右”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方位词“上、下、左、右”的用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正确运用方位词。
2. 培养学生用方位词描述较远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如小鸟、大象、桌子等,用于引导学生描述物体位置。
2. 教学场地准备:教室或活动室。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方位词“上、下、左、右”,并解释它们的含义。
2. 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理解方位词的含义。
例如,举起右手,说:“这是右上角。
”二、基本概念(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用“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2. 教师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方位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游戏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找位置”游戏,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找到相应的位置。
2. 教师引导学生用“上、下、左、右”描述自己的位置。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代表,其他组员用“上、下、左、右”描述代表的位置。
2. 每个小组轮流转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代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复述方位词“上、下、左、右”的含义。
2. 教师鼓励学生在家中和家长一起运用方位词,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家庭作业,让学生家长参与,巩固学生对方位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方位词描述更复杂的位置关系,如前后、内外等。
六、实践活动(15分钟)活动内容: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小导游”活动,每个学生扮演一个小小导游的角色。
2. 学生需要用所学的方位词向其他同学介绍教室或学校内的各个部位,如“这是我们教室的左边,那里是我们的操场,右边是我们的图书馆。
对外汉语教学中方位词教学的策略探究对外汉语教学中方位词教学的策略探究摘要:方位词因其在语法属性和语义功能上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其成为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外国学生在习得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问题。
本文基于教学方法给对外汉语方位词的教学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建议,以期对汉语方位词教学提供有效的实践依据,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习得水平。
关键词:对外汉语方位词教学策略一、留学生学习方位词产生的偏误类型分析1.语音方面的偏误。
在现代汉语词汇一书中列出的双音节化,将会对同其组合的方位词之间有一定影响。
例如说:(1)如上所述,我们了解到了代沟的成因与处理办法。
举例句子(1)中的真正运用方式是“如上”,就是由于未曾理解词汇音节相应的韵律组合的规律进而出现了用词偏误。
2.语义方面的偏误。
留学生对扩展含义有一定的学习认知以后,因为会受到来自于母语结构词语或者是目标语规定太过于普遍的影响。
比如说,了解到“上衣”便制造出对应的“下衣”进而表达裤子。
并且还有部分是和用“上、左、下、右”当作是语素搭配的词汇间的分析。
如下面这些举例句子:(2)以上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到,团队合作才是属于处理问题的最好办法。
单单只是看例句(2),“以上”几乎未曾发现错误,不够综合文章里面的实际情况,前面文章只存在了一个故事,因此利用“上面”较为合理,“以上”是用来归纳前面文章若干个事例的。
3.语法方面的偏误。
鲁健骥于《国外人学习汉语的词汇语法偏误研究》一书当中表示,对于外汉语教学相应的语法课程存在两种形式,在这当中的词语类型(含有形容词、助词、连词等虚词)运用,含有短语、构架等。
鲁健骥把偏误全体分成是遗漏、误加、误带、错序。
我们同样能把偏误依据这种方式进行划分。
(4)猫趴在地。
(遗漏)(5)如此一来时间太久,上下便会产生代沟。
(误代)在(4)例句中,遗漏了“上”字,在(5)例句中把“上下”不正确的表示成“上下两代人”,“上下”能代表上下级别,不过若是未曾规定具体条件,便无法代表两代人的。
课堂教学教案
日期:2012、11、5 授课人:李琳琳课程名称方向
教学对象高二
教材名称《中国语1》
学时分配一学时(40分钟)
教学内容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
教
学
使学生能够辨别方位。
并熟练说出对应的方位词。
目
的
和
要
求
重
点
辨别方位——A在B的(东南西北)边。
与
难
点
多媒体、板书
教具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
同学们大家好,下面我们开始上课啦!
二.新课讲练36’
1.在黑板上画出三个方位图,分别是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前后,标好拼音。
2.学生记下后,领学生反复练习读四次,包括两次慢的,注重发音的练习,两次加速练习,帮助学生强化记忆。
3.看PPT先通过北极熊,南极企鹅,日出日落,让学生分别了解北、南、东、西。
4.练习说方位,先读一遍生词,问学生们邮局,医院,商店是什么意思。
朴老师帮助解释,学生们理解词语意思。
做了几组练习,A在B的(东、南、西、北)边。
5.练习左右前后,先让同学说左在韩语里怎么说,右,前,后等,然后连续说出四个方位词,大家用韩语表达。
6.全体起立,做方位练习游戏,先依次递增做五次前后左右上下拍手游戏。
然后我随即说方位,如:左右左上
同学们快速反应。
7.学生熟悉后,请同学到前面来说命令,下面学生做动作;再学生做动作(连续4-5个)下面同学说方位;最后作相反动作,练习结束后请同学们坐下。
8.翻开课本,学生自己读一遍12课课文,我再领读一遍课文。
三.本课小结3’
再复习一遍方位。
对外汉语方向词句子教学内容:指路,方向方位(前边,后边,左边,右边,往前走,往左转,往右转等)教学对象:初级,欧美,年龄8至16岁。
教学时间:1课时(40-45分钟)教学目标:对象初步掌握各方向方位的说法,所有学生能听懂指令,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基本正确说出指令。
对汉字暂不做要求(或日后再学习)。
教学要求基础:已掌握一定的建筑物名称,例如学校,医院,超市,银行等。
教学材料:课堂必要教具(桌椅,黑板,粉笔等),一个球(或类似物体),一条手绢。
教学步骤:1.学生椅子排列成圈状。
学生围坐。
教师站在中间。
教师一边做示范一边说:“球(或任何学生已经学过的物体名称)在我的前边。
球在我的后边。
球在我的左边。
球在我的右边。
”慢速重复若干次以后,学生自然能理解“前边,后边,左边,右边”的意思。
2.请一位学生(例如Tom)站到中间,教师说指令:“球在Tom 前边”,Tom需要将球置于自己前边。
如果他做得对,其他学生需要予以肯定,做错了也需要指出。
以此类推。
请几位学生轮流上来做。
3.请两位学生上来比赛。
此时不再采用球。
只需要用手指示方位即刻。
两位学生闭起眼睛(以防互相抄袭)。
教师说一个包含方位词的句子,例如:“学校在前边!”,学生手指前边。
看谁先做出来,就算获胜。
以此类推。
做了几次之后,可以请下面在座的同学来喊口令,视学生原有水平而定,如果原来水平较高,可以喊整个句子,如果原来水平很低,只要喊出方位词“前边”等就可以了。
4.教师一边做示范一边说:“往前走”,自己往前走一步。
“往左转”,自己往左转身。
慢速重复几次,学生就会明白。
可能有学生对于“前边”和“往前走”的区别不太明白,教师可以适当解释,“前边”是静态的,“往前走”是动态的。
(先用动作解释,学生仍不明白,则可以辅以适当的学生母语)。
5.教师用学生的母语(英语)声情并茂地讲一个故事(此步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和教学设计目标而定,年龄较小的孩子适用,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视情况而省略;有些学校的教学要求是尽量不说英语,则省略,有些学校允许说英语,则可以讲):有一天Tom去看望住在森林里的朋友Jerry。
对外汉语教学中方位词 内 外 的偏误分析林俊楠(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四平136000)㊀㊀摘要:方位词ꎬ顾名思义ꎬ是表示方向或位置的词ꎬ在现代汉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ꎮ随着认知语言学的逐步发展ꎬ方位词又作为属性比较复杂㊁比较特殊的词进入我们的视野ꎬ引起了我们的关注ꎮ基于前人对方位词的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ꎬ本人决定对汉语中 内 外 两个方位词进行详细的论述ꎮ关键词:方位词内外偏误分析中图分类号:H195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1-0037-02㊀㊀一㊁总述方位词是生活中用来表示空间范畴的一类词ꎬ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口语和书面语当中ꎬ具有很深远的研究意义ꎮ众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全面的研究ꎬ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ꎮ比如褚泽祥«现代汉语方所系统研究»[1]㊁齐沪扬«现代汉语空间问题研究»[2]等等都对方位词的语义㊁语用㊁语法和使用方面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论述ꎮ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会存在一些比较实际㊁脱离理论的问题ꎬ出现一些偏误ꎬ所以我在文章中针对 内 外 这组词的分布情况㊁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产生偏误及原因还有隐喻性的问题展开的一系列分析及总结ꎮ二㊁方位词 内 外 的基本意义及其分布情况(一)方位词 内 的基本意义及分布情况内ꎬ指内部ꎬ里头ꎬ里面ꎻ内脏㊁内心ꎻ男子的妻子等ꎮ属于会意文字ꎮ方位词 内 的分布很广泛ꎬ一是基本用法ꎬ即直接与词或短语构成 X内 的结构ꎮ如 车内 工厂内 等ꎮ二是方位词 内 可以与介词 在 从 向 朝 等构成 在 内 从 内 向 内 朝 内 的结构ꎮ最后ꎬ方位词直接跟在介词或其他词语后面表示方向ꎮ例如 朝/往/向内 等ꎮ(二)方位词 内 的意义总结内 的本意是内部㊁里面ꎬ同时可以用来表示时间义㊁空间义㊁范围义㊁指代义㊁进程义以及界限义等等ꎮ用法十分广泛ꎬ根据史料记载ꎬ方位词 内 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期ꎬ而后历经两汉㊁魏晋南北朝㊁唐宋元明清历史演变ꎬ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含义ꎬ但是它的语义语用功能方面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ꎮ(三)方位词 外 的基本意义及分布情况外ꎬ指外部ꎬ外边ꎬ外面ꎻ外表ꎻ所属之外的ꎻ关系疏远的等等ꎮ属于会意文字ꎬ左半部 夕 指晚上ꎬ右半部 卜 是占卜的意思ꎮ在晚上进行占卜ꎬ表示远处有大事发生ꎮ这个 远处 就属于 外 ꎮ方位词的基本用法是直接与词或短语构成 X外 的结构ꎮ如 车窗外 门外 等ꎮ其次有一种特殊的句式结构 除 外 ꎬ用来加强句式ꎬ或表示排除ꎮ再次ꎬ 外 可以前置于X构成 X外 ꎬ如 外观 外面 外貌 等ꎮ最后ꎬ 外 的动词义项已经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渐渐消失ꎮ(四)方位词 外 的意义总结外 «说文解字»中写道 外ꎬ远也 ꎮ指离参照区域较远的地方ꎬ或与内部空间相对应的外部空间ꎮ它的使用同样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ꎬ与处所㊁距离等词语搭配使用ꎬ而后历经丰富和发展ꎮ 外 的语义范围要小很多ꎬ而且 外 的防伪义特征比较明显ꎮ如处所㊁距离等ꎮ三㊁方位词 内 外 的隐喻义问题认知语言学提出ꎬ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ꎬ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ꎬ是人们认识㊁思维㊁经历甚至行为的基础ꎮ在这方面经常会出现一些让大家倍感困扰的问题ꎮ本人就此问题在文章中做了一些论述ꎮ由 内 外 的方位意义映射到不同方面形成了不同的隐喻义ꎮ(一)时间隐喻义一些时间词和方位词 内 外 搭配ꎬ用来表示一段时间ꎮ如:(1)三日内 指3天的时间这一时间段(2)八小时外 现多用来指工作时间以外的时间段ꎬ等等ꎮ(二)范围隐喻义方位词 内 外 还可以用于一些抽象范围㊁概念当中ꎮ如:(3)心内㊁脑内㊁眼内 有时在句中用来表示虚指的抽象的情感ꎬ主观意识范围ꎮ(三)亲属关系隐喻义受宗法制度的影响ꎬ亲属关系的远近及差别在称谓中的体现则用到 内 外 ꎬ如 外祖母 外祖父 外甥 内人 等等ꎮ四㊁外国留学生在方位词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偏误分析(ErrorAnalysis)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ꎬ研究其来源ꎬ揭示学习者中介语体系ꎬ进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ꎮ我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ꎮ[3] (一)语法方面的偏误根据所产生的偏误的性质ꎬ鲁健骥[4]将外国留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的语法偏误划分为四大类:1.遗漏偏误指学习者在语言实际应用中出现的忘记使用方位词的现象ꎬ导致句子不通顺ꎬ表达不明确ꎮ如: (1)我坚持在这段时间跑步ꎮ改正:我坚持在这段时间内跑步ꎮ(2)他说他家住在百公里的一个小城市ꎮ改正:他说他家住在百公里外的一个小城市ꎮ例句1中添加的 内 体现的是在表示时间范围时出73对外汉语教学中方位词 内 外 的偏误分析㊀㊀作者简介:林俊楠ꎬ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ꎮ现的遗漏现象ꎬ例句2中添加的 外 体现的是 外 的数量意义ꎬ表达的是距离概念ꎮ2.误加偏误指学习者在语言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在本不该添加方位词的地方加了方位词的现象ꎮ出现的原因多为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泛化ꎮ如:(3)小明在美国内ꎮ改正:小明在美国ꎮ例句3中的情况属于误加ꎬ需要将 内 去掉句子才会通顺ꎮ美国是处所名词ꎬ后面不需要加方位词ꎮ3.误代偏误指学习者在语言实际运用过程中ꎬ由于对方位词运用的语法规则不熟悉ꎬ导致在意义㊁用法等方面相似的方位词使用上出现了错用的现象ꎮ如:(4)方明参加了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ꎬ并在此项考试内获得了优异的成绩ꎮ改正:方明参加了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ꎬ并在此项考试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ꎮ4.错序偏误涉及句子的综合运用问题ꎬ这种偏误出现概率很小ꎬ因此不做过多论述ꎮ(二)语音语义方面的偏误1.语音方面的偏误大多数表现在方位词的韵律搭配方面ꎮ当方位词 内 外 前加上 以 之 后会构成 以内 之外 类型的合成方位词ꎮ这类方位词多用于书面语ꎬ属于比较正式的格式ꎬ但也有特殊情况ꎬ这便涉及句中的语体色彩ꎮ2.语义方面的偏误主要表现为留学生的造词现象ꎮ汉语的意合性很强ꎬ所以留学生经常会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目的语知识以及语义ꎬ造出新的词或短语ꎬ而这种词或短语在汉语中是不存在的ꎮ五㊁产生偏误的原因分析主要通过三方面进行论述:(1)母语的负迁移:学生在不熟悉目的语的规则的条件下ꎬ只能依赖所掌握的母语知识ꎮ母语负迁移体现在目的语语音的学习中ꎬ主要表现为ꎬ学习者用第一语言的语音规律来替代第二语言的语音规律ꎮ(2)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泛化:主要是由于学习者在学习新的语言过程中受到目的语的影响ꎬ产生的过度泛化ꎬ即学习者将自己所学到的目的语知识ꎬ用类推的方式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ꎮ而学习者所套用的语言规则往往是片面的ꎬ不完整的ꎬ所以导致了偏误ꎬ比如:希望祖国在往后的日子蒸蒸日上ꎮ(3)语言外部原因:教材编排的不合理是一方面原因ꎬ在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材中对于 内 外 的解释和辨析都比较简单ꎬ甚至并没有作出解释说明ꎮ这点要求教师在讲解近义方位词时ꎬ及时将 内 外 提出并予以重视ꎮ六㊁结语内 外 属于方位词中的单纯方位词ꎬ主要的功能就是来指示空间方位ꎮ本文主要围绕单纯方位词 内 外 进行讨论ꎬ主要从方位词 内 外 的意义及其分布㊁隐喻义㊁对称性以及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会出现的偏误及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ꎮ以上就是我的结论ꎬ由于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不足㊁篇幅的限制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不足ꎬ对所选的论题的研究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ꎮ而且方位词 内 外 出现的时间很早ꎬ发展的时间较长ꎬ对于二者的研究还任重道远ꎬ希望随着以后的更加深入的学习研究ꎬ能对此问题提出更深入㊁更有意义的见解ꎮ责任编辑:韩㊀丹(上接第39页)时间取向分为过去导向㊁现在导向和未来导向ꎮ中国是一个过去导向的国家ꎬ而美国是一个未来导向的国家ꎮ(1)勿忘历史!(新闻知识ꎬ2006:8)(2)今天我们自强不息ꎮ(ZhangMingxinꎬ2004:95)广告传达了中国精神ꎬ警戒人们铭记历史ꎮ在美国ꎬ他们认为将来比现在更重要ꎬ更有希望ꎮ如:Withoutgeographyꎬourchildrenaren treadyfortheworld.That swhywecreatedmywonderfulworld.com.4.人类活动取向成为 和 做 是由克拉克洪和斯多特贝克提出的ꎮ 存在 取向和 做 取向刚好相反ꎬ中国人强调 以不变应万变 ꎬ属于存在取向ꎮ如下公益广告便体现了中国 存在 的活动取向ꎮ如ꎬ君当如兰ꎬ幽谷长风ꎬ宁静致远ꎮ(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ꎬ2001:397)与中国相比ꎬ 做 导向的文化价值观是美国的主导文化ꎮ如:(1)Whathaveyoudoneforyourmarriage? (2)Givethemahandꎬandthenyourtimemakesaworthylife.(ZhangMingxinꎬ2004:285)第一则广告号召人们及时采取举措保卫婚姻ꎬ第二则广告则要求人们用实际行动关爱艾滋病人ꎬ这都体现了美国 做 的活动导向ꎮ三㊁结语公益广告影响着文化价值的塑造和传播ꎮ本文讨论了中美公益广告文化价值观的异同ꎮ由于研究的时间及篇幅的限制ꎬ本文也存在很多不足ꎮ比如ꎬ提供的公益广告例子相对较少ꎬ在后续研究中应该增加广告例子的数量ꎬ使结论更加有说服力ꎮ参考文献:[1]HofstedeꎬG.(2001).Culture sconsequences Comparingvaluesꎬbehaviorsꎬinstitutionsandorganizationsacrossnations.ThousandOaksꎬCA:Sagepublications. [2]段伟.英汉广告语言中的文化差异[J].商业现代化ꎬ2011(12):29-34.[3]林红升.中美广告标语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ꎬ2007.[4]马丽.传播文化对广告主题传播的影响[J].新闻界ꎬ2006(1).[5]张才宏.从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性看公益广告翻译[J].当代传播ꎬ2012(11):105-106. [6]赵路.中西公益广告的跨文化比较[J].当代传播ꎬ2012(1):38.责任编辑:韩㊀丹83现代交际 2018年1期。
对外汉语方位词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
整体流程:
活动时间:45分钟
活动对象:中级汉语学习者
活动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汉语方位词的使用,并加深对方位词的理解。
活动环节详细描述:
1. 活动开场(5分钟)
- 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课堂主题,生动有趣的汉语方位词学习之旅,并解释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 方位词游戏(15分钟)
- 老师邀请学生参与一个方位词游戏,在教室内设置几个不同的场景,如书桌上、椅子下、窗户旁等,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口头指令用汉语方位词表达出该场景的具体位置,如:“书桌上有一本书。
”学生应该回答:“书在书桌上。
”这个游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方位词的使用,同时增加他们的汉语口语能力。
3. 方位词小故事(15分钟)
- 老师准备一则有趣的小故事,内容围绕使用方位词的情境展开,如“小明去图书馆借书,他找了半天,原来书在书架的最底层。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不断引导学生回顾和掌握方位词的正确使用。
4. 情景对话表演(10分钟)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段简短的情景对话,要求对话中要充分运用方位词进行描述。
比如在超市购物时如何用方位词描述商品的位置,或者在学校的描述教室内物品的位置等等。
每组表演完毕后,其他同学可以提出改进建议,并与老师一同进行评价和点评。
5. 活动总结(5分钟)
- 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简单总结,并强调方位词的重要性和实际运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和应用。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在参与互动中既能愉快地学习方位词的使用,同时也可以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增强彼此的交流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