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位-对外汉语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对外汉语方位词教学(一)外汉语方位词教学是汉语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方位词是指描述空间和方位的词语,例如前面、后面、左边、右边等。
正确认知和准确应用方位词对于外汉语学习者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涉及到很多实际应用,如方向,位置,行进路线等等。
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如何教授方位词便成为了教学者的首要问题。
一、教学方法外汉语方位词教学应该以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展开。
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好是从简单的词汇开始,如前面、后面、左边、右边等。
逐渐引导学生掌握更复杂的方位描述语言,如“在…旁边”、“紧靠…”等等。
应该将语言与具体的场景结合起来,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二、重点难点方位词在汉语中有很多,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对于不同的学生,他们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和困惑。
例如,一些学生可能会用左边和右边弄混,另一些学生可能不知道一些方位词的中文含义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教学者应该适时给予帮助。
可以通过反复强调、案例演示和较为简单易懂的运用状况提高对于方位词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在外汉语方位词教学中,可以将方位词分为定位方位词和描述方位词两大类。
定位方位词是用来定位位置的词语,如上面、下面、中间等。
描述方位词则是用来描述相对位置的词语,如前面、后面、左边、右边等。
教学者可以首先教授这两大类方位词,通过简单的语境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方位词与位置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关于如何运用方位词。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地图或实体位置来进行教学。
例如,可以在教室或者校园里走一圈,让学生实际观察和运用方位词描述环境,从而掌握方位词的准确运用。
总之,外汉语方位词教学需要结合实际应用场景,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和应用方位词。
同时,教学者应该针对学生的困惑和问题来针对性的给予帮助和指导。
通过多维度、多方式的教学和实践活动,逐步让学生掌握准确的方位词。
对外汉语教学中方位词“内”“外”的偏误分析作者:林俊楠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01期摘要:方位词,顾名思义,是表示方向或位置的词,在现代汉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逐步发展,方位词又作为属性比较复杂、比较特殊的词进入我们的视野,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基于前人对方位词的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本人决定对汉语中“内”“外”两个方位词进行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方位词内外偏误分析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1-0037-02一、总述方位词是生活中用来表示空间范畴的一类词,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口语和书面语当中,具有很深远的研究意义。
众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比如褚泽祥《现代汉语方所系统研究》[1]、齐沪扬《现代汉语空间问题研究》[2]等等都对方位词的语义、语用、语法和使用方面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会存在一些比较实际、脱离理论的问题,出现一些偏误,所以我在文章中针对“内”“外”这组词的分布情况、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产生偏误及原因还有隐喻性的问题展开的一系列分析及总结。
二、方位词“内”“外”的基本意义及其分布情况(一)方位词“内”的基本意义及分布情况内,指内部,里头,里面;内脏、内心;男子的妻子等。
属于会意文字。
方位词“内”的分布很广泛,一是基本用法,即直接与词或短语构成“X内”的结构。
如“车内”“工厂内”等。
二是方位词“内”可以与介词“在”“从”“向”“朝”等构成“在……内”“从……内”“向……内”“朝……内”的结构。
最后,方位词直接跟在介词或其他词语后面表示方向。
例如“朝/往/向内”等。
(二)方位词“内”的意义总结“内”的本意是内部、里面,同时可以用来表示时间义、空间义、范围义、指代义、进程义以及界限义等等。
用法十分广泛,根据史料记载,方位词“内”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而后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历史演变,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含义,但是它的语义语用功能方面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最新资料推荐------------------------------------------------------第二讲:方位(对外汉语)2nd lesson: Directions (position prepositions) and more 一:句子 Sentences 我在你的前面他在她的后面这个在那个的左边往右拐往左拐到那里,需要很远吗?到那里,坐车大约需要多长时间?我去那里方便吗?学校在国际酒店的北边教学楼在食堂的南边太阳在东边升起宿舍楼在餐厅的西边二:单词 Words 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近远时间路程打车坐公交车几路车超市医院商场体育馆游乐场公园咖啡厅酒吧饭店约会逛街购物唱歌(K 歌)三:常见的水果 The common fruits 苹果香蕉梨西瓜芒果葡萄柚子甘蔗榴莲火龙果红枣山竹圣女果哈密瓜草莓蓝莓蔓越莓四:市面上卖的肉和蔬菜 The common meant and vegetables 猪肉牛肉鸡肉鱼肉龙虾海参鲍鱼芹菜西红柿豆角茄子西兰花娃娃菜大白菜菠菜油1 / 2菜黄瓜辣椒土豆豆腐五:让嘴巴变得甜一点 Make your mouth sweet (say some sweetwords) 谢谢你哦!你真是个好人!你好漂亮!你今天看起来很不错哦!我喜欢你的头发,衣服,鞋子你的品味很好!认识你很开心,我很愿意和你交朋友。
恩!很好吃!你的厨艺太棒了!六:中国情诗 Popular Chinese Poems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断章》卞之琳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一代人》顾城。
对外汉语教学中口语方位教案此文和大家讲的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口语中的方位教案。
课前热身:告诉学生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方位”,解释这个词。
然后复习表示方位的词语,用向全班提问的方法,已经学过表示方位的词语有:前、后、左、右、上、下、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北、西南、里、外、旁边、附近、对面。
这些词语都是学生很熟悉的词语,引导他们很容易地说出来,加强对本节课学习的信心。
然后让学生回想自己家里有什么东西,逐步引导说出客厅、卧室、厕所、厨房、桌子、椅子、沙发、电视等名词。
听说练习:放一段录音,关于学生中心在宿舍对面的对话(或者由老师有感情地表演出)。
问学生都听到了什么词语或者句子,是否知道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然后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根据对话画出学生中心的方位图。
由于学生朗读对话速度很慢,所以其他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理解和画图。
然后根据学生的描述在黑板上画出学生中心的方位图,并让学生说出对话中的其他信息。
然后把这段对话的文字材料发给学生,让他们通读全文,看看黑板上的方位图是否画对。
根据本班同学的水平帮助他们理解这段话的详细内容。
例如“中心”、“不完全对”、“新搬的”、“展览”、“什么?你会宿舍?”等。
确定全班同学都明白这段对话后,让学生两个一组练习对话,看看哪一组表演的对话最有感情。
(先选择喜欢表演的同学进行对话,有很好的娱乐课堂的效果。
)应用训练:首先学新词语,主要包括:中心展览健身房套房卧室厕所洗澡间厨房图平面图过道冰箱微波炉书架羡慕等句型练:1、离……远例如:我家离学很远。
食离教室不远。
曼谷离巴提雅远吗?2、早知道……就(不)……例如:早知道不喜欢看电影,我就不请看了。
早知道不下雨,我就去逛街了。
3、“什么东西在哪儿”转换成“哪儿有什么东西”例如:的汉语书在厨房里。
电话不在客厅里。
今天的报纸在哪儿?4、“哪儿是什么”转换成“哪儿有什么”和“什么在哪儿”例如:他新搬的宿舍对面是健身房。
教学内容:指路,方向方位(前边,后边,左边,右边,往前走,往左转,往右转等)
教学对象:初级,欧美,年龄8至16岁。
教学时间:1课时(40-45分钟)
教学目标:对象初步掌握各方向方位的说法,所有学生能听懂指令,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基本正确说出指令。
对汉字暂不做要求(或日后再学习)。
教学要求基础:已掌握一定的建筑物名称,例如学校,医院,超市,银行等。
教学材料:课堂必要教具(桌椅,黑板,粉笔等),一个球(或类似物体),一条手绢。
教学步骤:
1. 学生椅子排列成圈状。
学生围坐。
教师站在中间。
教师一边做示范一边说:“球(或任何学生已经学过的物体名称)在我的前边。
球在我的后边。
球在我的左边。
球在我的右边。
” 慢速重复若干次以后,学生自然能理解“前边,后边,左边,右边”的意思。
2. 请一位学生(例如Tom)站到中间,教师说指令:“球在Tom前边”,Tom需要将球置于自己前边。
如果他做得对,其他学生需要予以肯定,做错了也需要指出。
以此类推。
请几位学生轮流上来做。
3. 请两位学生上来比赛。
此时不再采用球。
只需要用手指示方位即刻。
两位学生闭起眼睛(以防互相抄袭)。
教师说一个包含方位词的句子,例如:“学校在前边!”,学生手指前边。
看谁先做出来,就算获胜。
以此类推。
做了几次之后,可以请下面在座的同学来喊口令,视学生原有水平而定,如果原来水平较高,可以喊整个句子,如果原来水平很低,只要喊出方位词“前边”等就可以了。
4. 教师一边做示范一边说:“往前走”,自己往前走一步。
“往左转”,自己往左转身。
慢速重复几次,学生就会明白。
可能有学生对于“前边”和“往前走”的区别不太明白,教师可以适当解释,“前边”是静态的,“往前走”是动态的。
(先用动作解释,学生仍不明白,则可以辅以适当的学生母语)。
5. 教师用学生的母语(英语)声情并茂地讲一个故事(此步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和教学设计目标而定,年龄较小的孩子适用,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视情况而省略;有些学校的教学要求是尽量不说英语,则省略,有些学校允许说英语,则可以讲):有一天Tom去看望住在森林里的朋友Jerry。
但是他走进漆黑的森林后迷路了。
他正在害怕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小仙女,对他说:“往前走”,于是Tom往前走,小仙女说“往左转”,于是Tom往左转,然后⋯⋯哈哈,他找到了Jerry的家!
〔教师一边说故事,一边在事先站在台上的学生身边做动作,例如说到“漆黑的森林”时,教师突然拿出一条手绢系住该学生的眼睛;说到“小仙女说”的时候,教师声音放轻,显得神秘,故作附在该学生耳边说话的样子,但要保证全班都能听到;说到“Tom就往前走”时,如果该学生本身没有自然做出反应,教师就在背后轻推其一下,示意其往前走一步。
以此类推。
学生很快就能明白教师的意图,并且都会积极踊跃尝试。
〕
6. 教师自己先充当小仙女若干次,引导台上的学生走到指定的“朋友”家(就是某个坐在台下的学生)。
如果时间允许,并且学生对该指令已经比较熟悉时,教师可以选择基础较好的学生来充当小仙女,事先告诉其要走到哪个“朋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