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

语文园地一指导方案

教学目标

1. 借助“交流平台”,学习仔细揣摩句子,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重点)

2. 借助“词句段运用”,积累词语,能通过词语感悟城乡生活

的不同。通过例句,学会用优美的词句描写风光景色。( 重点)

3. 通过“日积月累”,感受作者在词中赋予梅花的品质和精神,在欣赏感悟中积累诗词。( 重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关于词的资料。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交流平台”

1. 导学: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语言文字也是有情感的。作者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藏在语言文字中,打开书本,快速在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中找一找这些“有情感”的句子。

(1) 学生小组合作,在书中画出相关语句。

(2) 交流自己所画的语句。

2. 过渡:有几个小朋友也找到了这样的句子,看看和你找的是否一样。

3. 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两个句子。

(1) 读一读书上的两个小朋友找到的“有情感”的句子。

(2) 指名分角色朗读。

(3) 说一说这些句子在文中出现的位置,并说说他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借助关键句体会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

4. 小组交流:你们有没有在课外阅读中读到过这样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1) 说说自己在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其他句子。

(2) 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上台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1. 课件出示第一题。

(1) 指名读题:读一读,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繁华璀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火辉煌

肥沃静谧炊烟袅袅依山傍水鸡犬相闻

(2) 正音并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 导学:这两组词语有什么不同?根据给出的词语,小组交流

发现的这两行词语的规律。

第一行词语都是用来描写城市生活的;第二行词语都是用来描写乡村生活的。

(4) 你眼中的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能不能用上两

三个词语来说说?

(5) 小组交流:从第一行词语中选出几个词语说说城市的生活,

然后从第二行词语中选出几个词语说一说乡村的生活。

(6) 汇报交流,指名补充。

2. 课件出示第二题。

(1) 指名读题:读句子,再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

(2) 指名读句子,思考这两段话分别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 田园风光和沙滩美景)

(3) 全班交流:作者是怎样把风光写具体的?( 抓住典型事物,运用优美的词语。)

(4) 思考:我们还可以运用哪些手法把景物描写得具体生动?

(5) 仔细观察下面三幅图片,思考:这三幅图片分别描画的是哪

里的景色?图中有哪些事物?

(6) 指名描述图片内容,互相补充。

(7) 选择其中的一幅图片,试着写一写。

(8) 生仿写片段。

(9) 全班交流:学生上台交流,互相点评。

三、课内总结: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布置作业

1. 继续和同学交流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

2. 摘抄“交流平台”中的两个关键句子。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本单元,我们认识了不少文人,你还记得他们吗?能不能背一句他的诗句,或者简单介绍一下他?

二、学习“日积月累”

1. 出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2. 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3. 指名读,齐读。

4. 了解词牌名、词的题目。

5. 全班交流:你理解这首词的意思吗?

师出示相关图片,学生结合图片理解词的意思。

6. 你最喜欢哪一句?能不能说说为什么?

引导学生感悟词句的意境,结合词句意境谈自己的感受。

7. 运用多种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8. 试着背诵。

三、拓展延伸

1. 过渡:老师这里还有毛泽东的另一首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一下吧!

2. 课件出示《沁园春·长沙》。

3. 指名学生读词、正音。

4. 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四、背诵“日积月累” 中的词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共7篇)

篇一:小学语文教学案编写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案编写要求 一、设计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 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2.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教学内容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学 习基础。 3.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分析和设计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突出,教材分析、深入,能对 教材进行精心加工、准确确定教学内容,体现用“教材教”的理念。 4.开发和使用的教学资源符合教学学需要,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二、结构内容: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要求分课时写出课时目标,特别要具体写出本课时的知识点、能力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表述要具体、准确) (四)、教学过程 注意教学案与教案的区别。教学案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写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环节、也要写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形式、方法、方式、内容。同时还要写出相应的设计意图。 三、教学案文本格式要求: 课题四号黑体,正文小四号宋体,小标题加粗小四号宋体,行距统一为固定值22磅,a4版面,边界默认。 四、教学案结构图表: 《课题》教学案 单位:年级:设计者:时间:联系电话 小学语文教学实录、反思编写要求 1.教学实录请用戏剧剧本形式编写(教师投影、板书,学生活动,学生状态、课堂气氛等用舞台提示标识)。实录应原汁原味、具体详尽地呈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可以在关键处有针对性的加入自己的感受和点评,有条件的请参照网上或其他资料。 2.每个教学实录后均需附不少于200字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要求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梳理出成功处,并对不足处提出改进的做法。 3.内容、格式 《课题》课堂教学实录 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年级×册《××》 执教时间:×年×月×日 执教班级:××学校×年级×班 执教老师:××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4.教学实录文本要求: 课题四号黑体,正文小四号宋体,小标题加粗小四号宋体,舞台说明语言用括号标注,小四号楷体(gb2312),行距统一为固定值22磅,a4版面,边界默认。 说明:1.文件:一个课题建一个word文档,依次排列为:教学案(2课时)、教 学实录、教学反思; 5.命名:文件以课题+单位+作者命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神 话的兴趣。 2.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的收获,提升对神话的认识。 3.会认9个生字,熟读识字中的词语。 4.熟读“语句段运用”中的词语和句子,感受神话的魅力。 5.熟读并背诵古诗《嫦娥》,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提升对神话的认识,熟读并背诵古诗《嫦娥》,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师:这么多充满魅力的神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 神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吧。 2、指名读书上“交流平台”里的对话。 3、说说他们通过本组神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4、回顾读过的神话故事,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5、全班交流。 二、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课件展示) 花圃花卉花蕊 玫瑰茉莉牡丹海棠 2、读生字: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花的名字? 三、语句段运用 1、读词语: 腾云驾雾上天入地神机妙算各显神通 三头六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刀枪不入 2、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哪些人物或是故事呢? 3、小组讨论,集思广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 4、学生汇报交流结果,老师加以补充。 5、读句子: ①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 降,变成了地。 ②当阿波罗驾着太阳车从天空驰过的时候,普罗米修斯跑到太阳 车那里,从喷射着火焰的车轮上,拿取了一颗火星,带到人间。 ③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 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6、感受想象的神奇。 7、在你读过的神话故事中,有过让你感到神奇的情节吗? 8、小组交流故事情节。

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观察校园一处景物再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在观察中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 3.置身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事先布置学生去实地观察校园一处景物,提出观察的基本要求。 2.观察后认真思考,怎样把景物写具体写出特定,要把观察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走,我们去春游》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长江平湖,森林公园、乡村田园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去春游好吗?今天我们就要商量商量,怎样才能快乐、安全、有意义地春游。 二、读题,明白要求。 1.自读课题,弄清说话的主题是什么。(春游计划) 2.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 (1)时间、地点。 (2)准备工作。 (3)开展的活动。 3.除了书上提到的这几个方面,你觉得还有必要说清楚什么。(自由补充) 三、分组讨论,填写表格。 1.交代讨论要求: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制定春游的方案。 2.在讨论过程中要有与伙伴之间共同合作的精神,并能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建议,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 3.每一小组最后形成一致的意见。 4.小组可以自由组合。 5.小组内的成员要注意分工,如谁来主持,谁来负责记录,谁负责汇报等。 6.分组讨论,填写表格。 春游活动计划表

四、回报交流,形成方案。 1.各小组汇报,畅所欲言。 2.各小组评议,取长补短。 要求学生虚心听取各小组的汇报,并进行比较,推荐时要说出充分的理由,这是一个交际的场合。教师应针对学生交际时的语言是否规范、说得是否清楚加以点评。 3.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可爱的校园》习作教学 一、谈话引入,揭示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爱自己的校园。春天,花儿五彩缤纷;夏天,树草苍翠欲滴;秋天,凉风习习,树叶随风飞舞,像一只只蝴蝶……冬天雪花漫天飞舞……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观察一些景物,然后,拿起你手中的笔,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一定是一篇好文章。 二、出示内容,明确要求。 我们都爱自己的校园,它也许像一座美丽的花园,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它也许仅有几座平房,几棵老树,一个小操场。不管怎样,在可爱的校园里,我们都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日子。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一下,再把观察到的按一定顺序写下来。注意把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 如果不想写校园里的景物,也可以写别处的景物,或者写发生在校园里的难忘的事。 1.读一读,梳理内容——校园的一处景物;别处的景物;发生在校园的一件事。 2.想一想,明确要求——顺序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三、指导选材,言之有物。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多,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 1.回忆观察。回忆自己在校园里观察的见闻感受。比如校园的草地、小花园、假山、美丽的小花坛、常去的葡萄架、内容丰富的宣传栏、形象生动的雕塑等,你选择哪种景物呢?从中选择自己喜爱又熟悉的具有特色的景物作为描写对象。 2.交流见闻。学生讲述自己观察到的见闻感受,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引导。 3.提出要求——典型:写一处景物,选择最美的、自己观察得最仔细的;新颖: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 四、交流汇报,取长补短。 1.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构思,在交流中得到启发。 2.提出自己在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生探讨。 五、点拨技巧,言之有法。 1.了解观察顺序。 无论是观察名山大川,还是观察校园或校园的一角,都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有哪些顺序呢?一是以时间推移为序,可以按一年四季的变化来写,也可以写某一段时间的景色变化;二是以空间方位为序,可以采用由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空间方位顺序来描写景物;三是移步换景为序,即随着观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精品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用已掌握的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认识9个生字,会读8组字词,会背对联,了解形容词与描写景物名词的搭配特点。 2.会按照“我发现燕子的尾巴像……”的句式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 4.通过收集描写春天的词句、展示有关春天内容的书法作品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5.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自主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会读8组字词,能准确搭配词语。 教学难点 准确搭配词语。 课前准备 春景课件、《小鸟小鸟》歌曲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仔细观察,看看图上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 2.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我发现燕子的尾巴像……”的句式说 一说自己的发现。 4.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比一比谁发现得多、谁说得好。 二、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利用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自读自认生字新词。 2.同桌互听互读,体会每组两个字在音、形、义方面的不同。 3.电脑出示生字,学生读字组词。 4.电脑出示句子,学生在读句子的过程中来分辨每组两个字的 不同。 (二)读读背背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读通顺,读流利。 2.教师示范读,学生注意倾听教师读时的节奏和语调。 3.师生对读,读时注意上联低缓,下联高而平。 4.指名读,齐读,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 (三)我会说 1.自己思考空白处应填哪些词语,教师指名说一说。 2.除了刚才填过的词语。还有哪些词语也很恰当?在小组内交流,看哪组填得又对又多。 3.展示各组的交流结果。 4.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一些这样的词语吗?找一找,读一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1、窃读记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书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重点感悟片段,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课前准备: 1、相关资料。 2、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二、细读课文,分析片段 三、感悟课文,体会主旨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二、合作探究,小组探究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三、老师带领体会课文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四、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语文园地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使他们善于观察动物。 2.能按一定顺序介绍动物某方面的特点,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写动物的文章,你能简单说说它们的特点吗?(白鹅高傲;白公鹅具有上将派头;猫性格古怪又淘气可爱;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2.为什么作者能如此了解它们呢?(因为作者喜欢这些动物,长 时间仔细观察它们,抓住了它们在生活中的特点。) 3.今天我们也来听你介绍你喜欢的动物,把它们的特点展示给大家,好吗? 二明确要求,小组练习 1.你喜欢什么动物?你了解它哪些方面的特点?(如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争斗、休息等)

2.小组练习,相互交流。 (1)想说同一种动物的同学组成一组。 (2)一个人说出动物某方面的特点,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给予补充。 (3)推选出一人将全组的交流情况向全班汇报。 三班内交流,评价指导 1.要求。 (1)介绍动物要清楚明白,语言大方得体。 (2)能抓住动物的特点,按顺序介绍。 (3)能表达出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4)听众认真听,听后评价。 2.同学交流,教师根据要求进行评价指导。 四教师小结 听了你们介绍的动物,老师又了解了不少动物的特点,使我更加喜爱动物。这都归功于你们喜爱动物,仔细观察,并能运用学过的表达方法,把动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述出来。我衷心感谢你们,让我们共同关爱动物,做动物的好朋友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 2.写一篇有关动物的习作。 教学过程 一明要求 1.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要抓住动物的特点具体介绍,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运用学过的表达方法。 (先总述后分述;明贬实褒;前后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方 法……) 二列提纲 中心: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顺序: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与同学交流从课文词句中体会到的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或想法。 2.积累与城市或乡村生活有关的词句,能选用词语说句子;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仿照例句写句子。 3.积累《卜算子·咏梅》。 ?教学重点 1.与同学交流从课文词句中体会到的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或想法。 2.积累《卜算子·咏梅》。 ?教学难点 积累与城市或乡村生活有关的词句;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并仿写句子。 ?教学策略 1.教学“交流平台”时,结合本单元课文,先总结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再在实际中运用。 2.“词句段运用”中的第一题由积累到运用;第二题主要先让学生读熟句子,在语境中体会描写田园生活的手法,再仿照例句写句子。 3.教学“日积月累”时,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词句读正确,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理解诗意,背诵这首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与同学交流从课文词句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或想法。 2.积累与城市或乡村生活有关的词句,能选用词语说句子。 ?教学过程 板块一回顾课文,交流方法

1.师导入: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哪些课文?(相机出示《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这些课文都是写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的。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呢?今天我们将在“语文园地”中揭开其中的奥秘!大家准备好了吗?(板书:语文园地) 2.交流平台。 (1)师过渡:首先我们来学习“交流平台”这一栏目的内容。让我们一起看看,在这个栏目里,几位同学要告诉我们什么秘诀吧! (2)师:自由朗读三位同学的话,你发现了什么? (3)生交流后师小结。(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有些词句特别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 ● ● 3.师指名结合课文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4.师:你还能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小组讨论交流) 示例1:“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示例2:“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谈感受的方法,增强对“从重点语句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语文素养的理解,加深印象,并运用到阅读中。 板块二认读词语,体会不同 师过渡:语文园地还藏着什么奥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词句段运用”吧! 1.指名认读,发现规律。(出示课件) (1)生自由读词语。 (2)师指名读词语,重点指导认读“璀、璨、沃、袅”。 (3)发现词语规律。 ①师引导生找一找:这两组词语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示例:第一行词语是描写城市生活的,第二行词语是描写乡下生活的。 ②师引导:你知道这些词语的含义吗?(课件出示词语意思) ③师: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 一、我的发现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辨一辨,从中发现规律——利用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在“我会读”中应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巩固,记住生字。在“我会写”中引导学生写出带有“木、月、艹、宀”偏旁的字,从中加以巩固和运用识字方法。 我会认 1、学生看拼音读字、读词,在词语中认读生字。 2、辩字形,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每组中两个字的异同。 3、组词语,区别每组两个字的意思。 4、书中的学习小伙伴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生字的呢?你能帮她告诉大家吗?(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或熟字减一减的方法。) 5、出示“我会认”中生字,读准字音。重点指导:翘舌音“支”,后鼻韵“龙”。 6、扩词练习。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扩词。 7、改变语境,在不同语境中巩固生字。 出示下列词语,学生认读。 我会写: 1、出示四组字引导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的相同点。回忆一下部首木字旁、月字旁、草字头代表的意思。 3、书中的学习小伙伴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字,你也能吗? 木字旁:树、林、枝、枫、样、杨、梅、柳 月字旁:明、肚、脸、胆、腿、脚、脑 草字头:草、花、蓝、苗、苹、苦、荷 宝盖头:宝、它、安、完、家、定 二、日积月累 我会读: 1、学生分小组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后全班进行读词训练。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3、交流词语的记忆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找出记住词语的好方法,全班交流,互相促进。 读读背背: 1、教师示范读。 2、轻声读儿歌,不认识的字,看看音节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品读,比一比谁读得有味道。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儿歌。 2、拓展 将收集的秋天的儿歌读给同学听或自己写一写儿歌展示给同学。 三、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是进行秋游的前期准备,主要是讨论去哪,要做些什么,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做事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培养学生创造力。激发学生想说的热情,能说清自己的计划和理由,并能用商量的口吻与别人交流。在交际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取长补短的好品质。 交际准备: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材第11册21课《古诗四首》 怀柔三小缐亚平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新课标的实施建议: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2.《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5.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正确理解把握教材。 《送孟浩然之广陵》选自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材第11册21课《古诗四首》. 共安排了四首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古诗所表达的是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篇深情寄托在动态的自然景物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交融在一起,含而不漏却余味无穷。 本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开元盛世,阳春三月,文人知己,江南名楼,繁华都会——这样的创作背景使盛唐诗人笔下的这次离别在感伤之外,更充满了少年人青春昂扬的气息,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色彩明丽,体现了盛唐独有的精神风貌。因此,在“送别诗”中独放异彩,是历来传颂的名篇。 (2)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既有经验进行分析,说明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对策。

四年级语文上 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 1.学习边读边想象,让课文中的情景在脑海中再现,把文字变成脑海中的具体形象。 2.读“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响彻云霄”和“低声细语、窃窃私语、鸦雀无声、悄无声息”等场面描写的词语,了解词语的意思,并想象词语所描绘的画面,找出每组成语的规律。 3.学习用表示时间的词语写一件事物。 4.能规范书写一段文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5.朗读《鹿柴》这首诗,了解诗的意思,并背诵。 重点 1.了解、积累成语,能发现两组词语的规律。 2.学会用表示时间的词语描述事物。 3.积累古诗《鹿柴》,了解诗的意思。 难点 学习边读边想象,让课文中的情景在脑海中再现,把文字变成脑海中的具体形象。 1.交流平台 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根据本单元文章中描写的场面想象画面。然后出示重点词语、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想象,学会让文字在脑海中形成画面。 2.词句段运用 第一题中首先了解成语的意思,并想象成语所描绘的画面。其次,找出两组成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第二题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加点词语,发现加点词语的相同点,并选择一件事物,用表示时间的词语进行描述。 3.书写提示 教学时,引导学生注意字的布局、字距等,让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 4.日积月累 教学时,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意思,并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能够当堂背诵。

1.预习提纲 (1)再次朗读本单元的课文,并根据文字在脑海中想象画面。 (2)借助工具书或上网查阅等方式了解“词句段运用”中的成语的意思,并根据成语的意思想象画面。 (3)尝试用“词句段运用”第二题中加点的词语造句。 (4)借助互联网了解王维的生平及作品,了解《鹿柴》这首诗的意思。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读课文,在脑海中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 2.积累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并想象成语所描述的画面。 3.学会用表示时间的词语描述事物。 一、激趣导入 谈话入题:同学们,请认真听下面的录音。(播放清晨树林中鸟儿鸣叫的录音)听了这段录音,你们想到了什么? 预设:这是一段清晨树林中鸟儿鸣叫的录音。听了鸟儿的鸣叫,我可以想象到鸟儿们刚“起床”时那种精神抖擞的劲头,可以想象鸟儿们再次见到朋友时的兴奋,可以想象鸟儿们看到日出时高兴的心情。 设计意图: 可以通过文字描述展开想象,也可以通过声音展开想象。播放录音,可以通过让学生描述听录音后想象到的内容,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激发想象 1.交流平台。

语文园地8【教案】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与同学交流阅读童话故事的感受;在具体的语境中感悟近义词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2.学习描写季节的句子,练习仿写。 3.学做有趣的书签,写上自己喜欢的格言。 4.积累名言。 ?教学重难点 1.在具体的语境中感悟近义词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2.学习描写季节的句子,练习仿写。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要结合本单元课文和课外阅读,感受童话的魅力,感受人物的真善美。 2.对于“词句段运用”第一题安排的两组句子,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读句子,体会口头语与书面语的不同,并尝试运用。对于第二题,先让学生读熟句子,体会句子是怎样描写冬天的,再照样子写一写其他季节。 3.“书写提示”教学时,先让学生看清提示要求,再按要求认真书写。 4.“日积月累”教学时,先让学生读熟名言,再通过查资料或与同学交流,大致了解名言的意思,引导学生背诵积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与同学交流阅读童话故事的感受。 2.在具体的语境中感悟近义词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3.学习描写季节的句子,并仿写。 ?教学过程 板块一交流平台 1.回顾本单元课文的内容,感知童话的特点。 (1)师:同学们,本单元选编的课文都是童话故事,通过对这几篇课文的学习,你们感受到童话的特点了吗?读读教材中的文字,我们再来讨论。(课件出示本单元童话相关的内容)(2)生分组讨论,简单记录讨论结果。 (3)师指名汇报,师生共同探讨“童话中的神奇想象”。 2.拓展延伸。 (1)师引导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同学们,我们读了不少童话故事,除了本单元学的这几篇童话故事,你还知道哪些童话故事呢?我们现在就来说一说,进一步感知童话、了解童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 一》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教学时间:6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来自己安排。 ◆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 ◆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的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习作 ◆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的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学生完成习作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完整版通用

语文园地四 1.能运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具体地介绍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积累词句,发现新的描写动物的方法。 3.明白待客之道,体会苏东坡的聪明、机智。 学习掌握透过字面深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加以运用。 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充实。 3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入 (播放“动物世界”录像) 提问:动物世界里的动物有趣吗?有哪些动物,它们长得什么样子? 小结:同学们介绍了录像里的这么多小动物,现在请同学将课前看到的动物也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提出说话要求

喜欢什么动物就说什么动物,抓住动物的特点把话说得通顺、连贯。但在交流中,请注意: 1.说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说,如外形是怎样的、脾气如何、吃什么食物,吃食物时有什么特点等等。 2.要围绕自己最喜欢的特点,表达出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三、自愿组合,小组练说 1.喜爱同一种小动物的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讲自己喜欢什么小动物,再讲它的外形、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和作用等。(讨论中鼓励学生质疑,特别是对某种小动物不太了解的同学,可以向喜欢这种小动物的同学咨询。) 2.各小组推荐成员,讲一讲喜欢的小动物。(①说说动物的外形。如眼睛、耳朵各有什么特点?②说说各种动物的叫声有什么不同?③说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作用。) 3.评一评,选出表现最优秀的一组。(从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普通话标准、表达完整、发言积极等方面评价。) 四、交际例文 王洁欣:我喜欢小白兔,它真是温顺极了。它有一身洁白的长毛,两只红红的眼睛,长长的耳朵因为四周的声音轻轻动着,三瓣嘴吃起胡萝卜来灵活极了,身后还有一个短短的小尾巴呢! 杨浩明:我喜欢小燕子,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它那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燕子是益鸟,还是春天的使者。 程于默:我喜欢小猫。小猫的身子软软的,毛茸茸的,捧在手心里感觉真可爱。小猫还会撒娇似的“喵喵”叫,用爪子洗自己可爱的小脸。我一看到小猫就喜欢,总忍不住摸摸它毛茸茸的小脑袋。 五、汇报评价 1.汇报提示。 (1)形式: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或表演,进行发言。 (2)内容: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优秀教案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练习转述,学会将听到的话转述给第三者听,要求将主要内容陈述清楚,意思表达完整。 2.习作介绍自己的乐园,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3.掌握体会文章作者情感的方法。会选择一幅图画照样子写句子。 4.读读背背,积累描写景物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1.习作介绍自己的乐园,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2.掌握体会文章作者情感的方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转述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生活中,人们常常请人把话转告给别人,这就叫“捎话儿”,也叫“转述”。转述应注意:转述别人的话,首先要听清,记准人家的话,别弄错;转述的时候,要把原话说清楚,说明白,不然就会耽误事。 2.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转述(板书:转述)。 二、指导方法 1.要想做一个优秀的转述者,必须做好哪两件事呢?(一个听,一

个说) 如何听:听别人讲话要集中,不随便插话,边听边思考。 如何说:要说普通话,学会用礼貌语言,说话声要响亮,态度自然大方。 2.小结 只要将意思说明确,注意不要太啰嗦,让听话人明白你的意思就算是一次成功的转述。 三、练习转述 1.出示课本上的通知,如果让你把这则通知内容转述给自己的家长,你该怎样说? 2.自由读通知,弄清通知的意思。 3.分小组进行练习。 4.指派小组到台前表演,大家评议。 评议要点:是否将通知内容清楚地告诉了“家长”;人物之间的交流语言是否文明礼貌。 四、实例练习 1.在生活中,除了转述通知,转述的内容还有很多。当对方需要你转述的内容很多,你没听清,或记不住时,怎么办?(记下要点)还可以怎么办?一下听不清怎么办?(请他再说一次) 2.师生合作表演 出示情景练习: 如果爸爸妈妈不在家,有人打电话来谈事,你能转告吗?(课件出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完整版通用

语文园地一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练习修改习作。 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习收集资料。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交际能力。 2.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1.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的习惯。 2.积累对联。 3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入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大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

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连忘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美景展示给大家吧。 二、交流步骤 1.启发谈话。教师启发学生回顾平时的生活经历,唤起对某一景物的回忆。例如,在放学路上,在公园里,在家里的庭院中,你有没有发现奇特的花草树木?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观,下雨时的天象……这些你都观察过吗?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出旅游时,看到过什么奇特的景象?通过师生之间无拘无束的对话,为口语交际创设宽松的情境,鼓励学生把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介绍给同学。 2.学生个人准备。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静心回忆一下,有哪些景物让自己感到惊奇,并思考怎样和同学交流。说清楚景物的特点,给大家带来惊奇的感觉。 3.小组内交流。组织小组成员轮流介绍,相互启发,相互提问,相互评价,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 4.指名试说,教师点评。根据各小组推荐,先让学生上台试说,然后教师根据发言情况作出点评。如,景物的特点说清楚了没有,说的内容是否给大家新奇的感觉,还有哪些内容需要补充得更具体。 5.全班交流。要求听的学生能提出问题,或对说的内容作补充;说的学生能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汇报交流,进行总结,并适时给予鼓励表扬。 三、延伸拓展 1.希望同学们把今天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2.办一期自然奇观展。 四、课堂小结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去欣赏那一幅幅瑰丽壮美的图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吧。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流程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流程 所谓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流程,就是指一节小学语文课的设计过程。它大致包括解读文本、设定目标、整合资源、过程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六方面的内容。 一、解读文本 “文本”就是指包含丰富教育资源的,可供学生、教师与之对话的阅读材料的总和。教学中的“文本”呈现形式,可以是由语言文字构成,如一篇课文,一部名著,甚至是一段文字或一句话;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如课文中的有关插图也是文本。 教师可按下面的步骤实现对文本的解读。 1.“走近”文本,即感觉文本,把握要旨。就要首先摸准作者的思路和思想,初步建立起对作品的感觉与认识。 2.“走进”文本,即感知文本,品味独特。品味文本内隐的独特意义,体验美的熏陶,真正地实现与文本的情感交流,讲究“披文入情”之理,追随“情动辞发”之境。 3.“走出”文本,即感悟文本,创生文化。这是对文本的深层次审视与重组、升华与提炼,是领悟内涵、发现理趣、挖掘本质的阅读活动。它要求教师不仅应从文本解读中创生问题、创生精神、创生个性,而且要以此为基础不断地去加工和创造新的发展空间,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将文本的解读延伸到动态的教学中,展开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元对话,体现其人文导向,创生文化精神,追求诗意的教学风景。 二、设定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和价值、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其中“知识和能力”属教学目标的基本层面,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考量教学效果的主要显性因素;“过程和方法”首次列入课程目标,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它是隐性的,但其作用极为重要。“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两个维度是要靠“过程和方法”来实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标准》突出强调的目标,内容是隐性的,而其形式是外显的,它是语文学习的动力,也是人的发展所必须的。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把内容与目标一一对应,将“三个维度”割裂开来,而是要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地落实“三个维度”的目标,使其既互相渗透又融为一体。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把学生当作是全面发展的、整体的人来看待,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制订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应遵循以下四条基本原则: 第一,教学目标设定要全面。 第二,教学目标设定要合理。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定位应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植根于文 本,不拔高、不牵强。 第三,教学目标设定要灵活。一方面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把教学目标定得太窄、太死,要具有灵活性;另一方面在教学中也要随机调整,甚至让学生参与到确定教学目标中来,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和学习过程中实际需要的变化,注意教学目标的生成性。 第四,教学目标设定要适当。即教学目标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还要考虑学生的差别,设层次性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时,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个体差异,按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顺序,安排教师教学和学生活动的层次。

一下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

语文园地四 文本分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安排的词语与人的身体部位有关,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字词句运用”安排了“读一读”,要求读好最常见的几类轻声词语,呈现了后缀为“子”的轻声词3个,叠词轻声词3个,还有其他类型的轻声词3个。学生可初步了解到某些音节在词语和句子中会失去它原有的声调,读得又轻又短。“书写提示”栏目中揭示了有“点”的字的书写笔顺规则,即“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先写点;点在右上方,后写点”。“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唐代诗人贾岛的诗作《寻隐者不遇》。这是一首问答诗,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表达了对隐者的无限仰慕之情。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通古诗,读出节奏,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和大人一起读”安排的《妞妞赶牛》是一首妙趣横生的绕口令,读来朗朗上口。可让孩子和大人一人一句轮读,边拍手边诵读,先慢读后快读,享受亲子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联系人体部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准确识记带有月字旁的字,提高识字效率。 2.能正确认读带有轻声音节的词语,发现轻声的一些规律,读好轻声。 3.正确、规范、整洁地书写“主、书、门、我”等带点的字,了解“点的位置不同,书写的顺序也不同”的笔顺规则,养成“一看二写三对照”的良好的书写习惯。 4.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古诗表现的美好意境。 5.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绕口令,边读边想象画面,读懂绕口令的内容,感受绕口令的情趣。 教学重点 1.认读并书写生字、词语。 2.积累古诗,体会美好意境;诵读绕口令,享受亲子阅 读的乐趣。 课 时 安 排 2课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语文园地 教 学 目 标 1.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能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并摘抄 下来。 2.运用一些写乡村和城市生活的词语。 3.读一读描写不同景物的句子,仿照图画写话。 4.朗读背诵并积累《卜算子·咏梅》。 教 学 重 点 1.回顾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方法,引导体会课内外 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背诵、积累丰富的语言,感知语文与 生活的联系,增强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 1.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同学们品读感悟。 2.积累一些反映乡下和城市生活的词语。 3.读句子,看图写话。 1.充分利用摘抄来引导学生交流方法,丰富积累。 2.朗读辨析、分类识记,写看图小作文。 一、交流平台 1.出示“语文园地”,检查学生的摘抄本,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大家还记得老师在每课的作业设计里都有一项是:摘抄自己喜欢的句段。现在,就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摘抄本,老师要看看你们谁把它“打扮”得最漂亮!(教师巡回检查,同桌也可以互相借阅)真不错!我在同学们的本子上发现了不少“宝藏”呢。现在,我们就把有些“藏品”拿出来晒晒,同学们交流一下,分享一下心得。 2.教师出示“交流平台”的句子,学生朗读并各抒己见。 过渡: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①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乡

下人家》) ②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天窗》) 讨论交流: 生1:我从句①中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美,还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对乡下人家自由闲适的生活的向往。 生2:我从句②中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3.教师点评,拓展交流。 过渡:这些句子和一般的写景句子不一样,它们很有特点,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在文中起到很好的点缀,甚至是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类句子也是我们去摘抄和积累的对象,以后同学们要多多地收藏这些“宝藏”。若同学们有兴趣,在所学的课文中还能找出这样的句子来,大家不妨再试一试。 (1)课件出示句子。看看下面的句子,你能体会出什么? ①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诗人闲适恬静的心情) ②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课件出示片段。读下面的片段,找出其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 明确:爸爸所说的话是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从第一句“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可知爸爸不仅介绍了白杨树高大挺秀的外形特点,同时也希望孩子们像白杨树一样做个正直、高尚的人;从第二句可知爸爸不仅介绍了白杨树那种“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扎根”的忠诚无私的精神,同时也希望孩子们像白杨树那样,哪儿需要他们,就到哪儿去工作、生活;从第三句可知爸爸不仅介绍了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同时也希望孩子们到新疆后能像白杨树一样不畏艰难。这些语句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4.交流、总结方法。 小结:一般说来,文中的抒情句、议论句、含义深刻的句子或反复出现的句子,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或想法。 二、词句段运用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及反思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及反思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习目标 1.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 3.能发现多音字的规律,正确掌握6个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4.认记8个生字,积累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谚语。 5.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 课前准备 1.介绍“智能机器人”的课件。画一画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的样子,并简单标注它的功能。 2.多音字注音卡片。 3.引导学生平时关心科技发展,做科技新闻剪报和科技知识卡片。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果园机器人》一课,知道机器人是那样聪明能干。在机器人的大家族里,有的可以进入险区,排除险情;

有的可以潜入深海,寻找宝藏;有的可以进入人体,查病治病……老师还知道同学们也想发明更加聪明能干的机器人。让我们先来给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取个名字好吗?(板书课题: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2.学生拿出设计好的图纸,为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取名。 二、创设情境,明确交际要求 1.机器人协会要举办“未来机器人”大赛,评出“最佳创意奖”。你们有没有信心去参赛,介绍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 2.我们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要想获奖应该怎样介绍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呢?大家讨论一下。 3.通过讨论明确:第一,对机器人的样子及本领的想象要既奇特又合理;第二,要说得清楚明白。 三、示范引路,感悟要领 1.要把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介绍得生动有趣,让评委爱听,还要把自己的想象说明白,让评委听清楚,是获奖的主要条件。怎样才能说清楚说生动呢?请大家来看一看。(播放课件,演示对一种智能机器人样子和功能的介绍) 2.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自由发言) 四、展开交际,多向互动 1.学生自由练说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重点说清它的样子和本领。 2.教师扮演评委,请一名学生扮演参赛者,师生合作演示说、评的交际过程。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并评选出组内的“最佳创意奖”(教师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