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课件之各种各样的材料
- 格式:docx
- 大小:23.08 KB
- 文档页数:4
第4课巍巍太行
课题
第4课巍巍太行
领域
造型.表现
教
学
目
标
1. 了解太行山的主要历史、地理及风土人情。
2. 能够根据自己对太行山的了解,创作一件绘画作品。
3. 深入感受祖国、家乡的美丽和可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
点
根据自己对太行山的了解,创作一件绘画作品。
教具准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复备
教学过程:
一、影视引入
1、《太行山上》影片片段,让学生感受太行历史的厚重与巍巍
二、太行风光与历史的呈现,让学生对太行山有一定的了解。
1、太行风景图片
2、太行历史故事图片
3、太行题材的佳作赏析
三、绘画创作
1、描绘太行山实际风貌
2、据图片和感受描绘想象中的太行山
四、太行风情展
学生作品完成后,布置一个“太行风情”展,在展览中,学生可以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重点描绘了哪些内容,通过自己的美术作品表达了对太行山怎样的感受?课堂的展示活动其实也是又一次的升华和提高学生感受的活动。
五、拓展
太行的历史文脉,体会太行的巍巍。
板书设计:
第4课巍巍太行
教后反思: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优品课件
第4单元 4.1 常见材料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2.能名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二)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2.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一些玩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检查学生带来的玩具。
让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是什么玩具?2.学生研究自己带来的玩具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1)教师说说研究的要求。
把各自带来的玩具合在一起,研究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4人小组共同研究,将研究的结果记在P85的表格中。
(2)用同样的方法研究教室里的物品以及你平时见过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可以下位到教室里的各个角落去研究。
3.小组汇报。
钢铁、不锈钢、塑料、木块、布、玻璃、纸……
4.指导学生将自己发现的这些材料分类,分类的标准学生自定。
(三)课后作业。
课后研究家里的物品都是些什么东西做成的?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八一南昌起义简介八一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并指派周恩来为起义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书记。
预定参加起义的部队有: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的二十军、十一军二十四师和十师一部、四军二十五师两个团,第五方面军的三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市警察武装,共两万余人。
7月27日,周恩来在南昌召开了有朱德、刘伯承、恽代英、彭湃、叶挺、聂荣臻以及江西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重要会议,成立了以刘伯承为参谋团长,周恩来、叶挺、贺龙为委员的参谋团,下设起义军总指挥部,由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
起义原定7月30日夜发动,后因张国焘的阻挠而延期。
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歼敌3000余人,缴获枪支5000余支,子弹100万余发,大炮数门,占领了南昌城。
当天上午,在南昌举行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部代表联席会议,通过了《中央委员宣言》,成立了由宋庆龄、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25人组成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通过了《八一起义宣言》等文件,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新旧军阀”、“实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号和政纲。
同时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以贺龙兼代总指挥。
旋因敌以重兵进攻南昌,中共前委决议根据中共中央的预定计划,起义部队于8月3日至6日先后撤离南昌,挥师南下,取道临川、宜黄、广昌,直奔广东潮汕地区。
这样做的目的,是准备同富有革命传统的广东东江地区农民起义军汇合,发动土地革命,进军广州,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并夺取出海口,取得共产国际的援助,重新举行北伐。
起义部队在江西瑞金、会昌打垮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堵截,然后经过福建的长汀、上杭和广东的大浦,于9月下旬占领了潮州、汕头,主力部队经揭阳向汤坑西进。
优品课件
优品课件之优秀习作秋游之桔园
江苏省无锡市东林小学四(1)班从龙头渚公园出来后,我们拿好剪刀和袋子去桔园采桔子。
哇,我可最爱吃桔子了!一路上好多同学都在对桔园进行幻想,有的想:桔园肯定是一块大平地,上面种着许多的桔树,桔树上长满又黄又大的桔子,而且很容易剪下来;有的想,桔园在山坡上,桔树很少,桔子又青又小。
哎,从他们的幻想中就能看出来有的同学们的不同性格。
到了目的地,答案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桔园是在山坡上的,桔树很多,很集中,但不知道为什么青色的桔子很大,而黄色的桔子却很小。
想了想,终于被我们想通了,那就是又黄又大的桔子早被人采了呗!当老师说才采桔子活动开始时,我们一组找了一棵桔子长的又黄有扁的桔树,因为扁的桔子好吃!我们几个人都跳起来去采桔子,但由于身高的不同,有的同学一跳就能抓到,有的同学跳了十几下也没抓到,象一只只小青蛙,这样就影响采桔子的速度了。
经过大家的商量,决定让有身高优势的同学去将树枝拉下,再让矮个子的同学剪下来,这个方法很快就看出成绩来了。
看了袋子里的桔子我们再也忍不住了,一个个都开始吃新鲜的桔子了,又酸又甜的桔子汁都流进了我们的口中,你吃吃我的桔子,我尝尝你的,我更是不放过这个机会。
不一会儿大家的肚子里装满了桔子,浑身沾满了桔子清香味道。
活动也接近尾声了,我们收起工具往回走了。
突然在一个下坡时我被周凯拌了一下,跌倒了,又把前面的薛程明也给带倒了,真是两个“难兄难弟”,同学们一阵暴笑,虽然有点糗但我们却还是很开心,全身运动嘛!带着我们的战利品和我们的欢声笑语结束了这次采桔子活动!这次活动让我体会到只要有责任心,大家互相帮助就能很好地完成一件事情。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长征精神解读党课材料:长征精神的五大要素和时代价值长征精神解读党课材料:长征精神的五大要素和时代价值毛泽东同志曾这样描述过长征:“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
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
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不多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
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
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能设想的。
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先哲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正是艰苦卓绝的历史环境塑造了长征精神,而长征精神又使红军跨越了千难万险,走到中华民族抗战前线。
一、长征精神的五大要素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长征,以战胜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这些,构成了长征精神的五大要素。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相关课件] 教学要求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4.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内容点析 1.民族民族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同一民族的居民具有共同的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
文化(语言、文字、风俗、宗教等)的差异是区分不同民族的主要标准和依据。
我国有56个民族。
2.景观图片:图1.14“多民族的大家庭” 这张图片的内容是:在国庆节期间,我国56个民族的代表,各自身穿本民族的服装欢聚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欢呼的景象。
这张照片充分展示了本节内容的主题──多民族的大家庭,形象地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和睦的、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
各民族在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许多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3.少数民族在我国的56个民族当中,汉族的人口数量最多,达到11.85亿(1990年),占全国总人口的91.6%;另外55个民族的人口都比较少,55个民族的人口总数为1.08亿,只占全国总人口的8.4%。
相对于汉族而言,这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这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这个概念只是表明这些民族的人数少,并没有其他的含义。
4.第16页活动1 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不同国家的民族构成是不同的。
既复习了日本和美国的民族特点,又反映出我国独特的民族构成,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民族特点的理解,同时也为下面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埋下伏笔。
本活动可以按两种方式展开,教师可以任选其中的一种。
方式一: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扮演(代表)三个不同的国家,每个“国家”陈述自己的民族现状,就此可以进行一场小辩论,讨论出不同的民族构成对各自国家有何种影响?方式二:列一张三国民族状况对比表,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并完成该表,了解中、日、美三国的民族构成特点。
第六课合奏好生活的乐章第六课合奏好生活的乐章第一框心中有他人教师寄语: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学习目标:情感目标:1、树立平等意识,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自傲,不自卑。
能力目标:学会与他人合作,在与他人发生矛盾时能进行换位思考,有效化解矛盾。
知识目标:1、知道每个人在人格上和法律地位上市平等的。
2、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掌握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时,解决矛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重、难点:重点: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难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习过程:环节一:问题探究:自主阅读教材上杨振宁与密尔斯合作的事例,并思考:1、密尔斯为什么愿意和杨振宁合作?是因为杨振宁比他的资历深吗?2、与人合作应注意什么?合作释疑:小组讨论以上问题,说出你的想法与大家交流分享。
环节二;1、感悟: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与同学相比,我的优势和劣势在那里?――――同学乐于助人,与他《她》相比,我的优势――――,我的不足――――。
――――――同学篮球技艺高超,与他《她》相比,我的优势――――――我的不足――――-――――――同学热爱学习,与他《她.>相比,我的优势――――――我的不足――――――――同学歌唱的好,与他《她》相比,我的优势――――――我的不足――――――。
2、问题探究:阅读教材70页的漫画(1)思考:你赞同哪位同学的做法?(2)说一说: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漫画所反映的现象?3、能力展示:把教材70页林冬一例编成舞台剧,即兴表演思考(1)如果你是林冬,此时的心里会有什么感受?(2)你认为应如何对待同学或比自己弱小的同学?环节三:问题探究:阅读教材71页“班长与学习委员、文娱委员发生不愉快”的事例,请思考:(1)浩然与学习委员、文娱委员发生不愉快的原因是什么?(2)你认为应如何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阅读71页晓明与李薇的故事,思考回答:如果自己是此时的李薇,心里是什么感受?身临其境:如果面对下列情况,说一说自己应该怎么办?(1)自己的同桌学习较差――――。
第五册《思想政治》各课主要知识点初二《思想政治》各课主要知识点01.青少年学习法律常识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P3~4页02.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核心分别是什么? P5页03.什么是法律? P11页04.法律的基本特征及其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P8~11页05.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是什么?法律一般都以什么形式出现?P9页06.什么是国家强制力?法律规则为什么必须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P10页07.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P12页08.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核心、原则、分别是什么? P13页09.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有何相同点?有何不同点? P13、16页10.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相互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P13~14页11.“无规矩不成方圆”揭示什么道理? P19页12.法律的特性是什么? P20页13.法律的规范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P20页14.我国有关治安行政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项法规是什么? P23页15.什么是公共秩序? P23页16.什么是公共安全?什么是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P26页17.什么是社会管理秩序? P29页18.中学生在禁毒斗争中应怎办? P32页19.我国现阶段一切工作的中心是什么? P37页20.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P38页21.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是全民所有制经济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P39页22.全民所有制经济也叫什么经济?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是什么? P39页23.经济活动中要遵守什么原则?每一项原则如何理解? P40~41页24.经济活动有哪些参与者?每种参与者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作用是什么?法律对他们分别作出什么规范要求? P42~44页25.什么是公共财产?P39页侵犯公私财产犯罪有哪几种表现? P44页26.破坏经济活动秩序有哪几种行为表现? P46页2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含义、表现、重要地位作用、任务分别是什么? P49页2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各方面内容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分别是什么?如何加强这些方面内容的建设? P50~52页29.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措施有哪几类?如何理解这几类措施的含义?P53页30.什么是环境?它包括什么内容?每种分类的环境分别指什么?P60~61页31.什么是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P62页32.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带来严重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63~64页33.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 P64页34.为何说环境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 P65页35.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基本内容? P69~70页36.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环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每方面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70~72页37.在环境问题上对当代中学生的要求是什么? P73~74页38.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谁? P83页39.《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P83~84页40.什么是家庭保护?其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P85页41.什么是学校保护?其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P87~89页42.什么是社会保护?其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P90~92页43.什么是司法保护?其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P92~94页44.未成年人尤其是中学生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P94~95页45.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如何分类? P99~101页46.什么是刑法? P103页47.什么是犯罪? P103页48.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最本质特征、法律标志、必然法律后果分别是什么?P103页49.什么是刑罚?刑罚如何分类?各类有何特点? P104~105页50.我国刑法的任务是什么? P106页51.什么是危害国家安全罪?它有哪些主要表现? P107页52.抢劫、盗窃等侵犯财产的犯罪活动有何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P109页53.中学生为什么不能参加赌博活动? P109页54.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有何区别和联系? P111~112页55.为什么说“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是很危险的? P113页5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分别是什么?P118页57.什么是法律效力? P117页58.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P117~119页59.为何说“宪法是最高的行为规则”? P120~123页60.各种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力,要做到哪些方面?P120~122页61.宪法一般通过哪三种方式规范公民行为? P123~124页62.什么是合法权利?什么是基本权利? P124页63.以宪法为核心的权利保障体制,主要内容包括哪两个方面? P125页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八年级语文上下册全册导学案(语文版)第一单元 1、巴东三峡(刘大杰) 2、周庄水韵(赵丽宏)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冯君莉) 4、*走进纽约(刘成章) 第二单元 5、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6、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等) 7、*生命之舟(梁家新等)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谭士珍. 第三单元 9、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10、*谈语言(王力) 11、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12、*懒惰的智慧(凯利) 第四单元 1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 14、范进中举(吴敬梓) 15、*选举风波(秦文君) 16、*山米与白鹤(贝特西?贝尔斯) 第五单元 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 18、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巴里. 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杨振宁) 第六单元 21、小石潭记(柳宗元) 2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3、*游恒山记(徐霞客) 24、*满井游记(袁宏道) 25、诗词五首第七单元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27、曹刿论战《左传》 28、*干将莫邪(干宝) 29、*劳山道士(蒲松龄) 30、诗词五首1、巴东三峡教师寄语:生命的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学习目标: 1、揣摩词义,理解文中关键句的含义。
2、抓住景物的特色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及表达手法的多变。
3、了解三峡,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丽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今天,让我们跟着作家刘大杰逆流而上,去欣赏一下三峡的秀丽风光。
二、明确目标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加点的字注音渺小()浣妆()滟()青葱()峰巅()玲珑() 2、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①巴东三峡巫峡长,。
② ,也有垂杨也有花。
③ ,生长明妃尚有村。
4.5 塑料4.5 塑料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造材料---塑料。
2、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在作用上对比。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的比较上教学课时:二个课时教学过程:一、活动1:认识塑料这种人造材料1、讲解并提出问题: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
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品是由塑料制成的。
2、学生思考后回答:桶、杯、汽车、电视、录音机、笔、水管等。
3、讲解:塑料的用途可真多呀!可以说塑料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材料。
那么塑料与普通的天然材料作用上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4、记录两种尺子的特性:塑料尺子木头尺子轻便透明防水耐磨二、活动2: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1、先预测:变软()变硬()不变化()2、实验:用热水分别倒入塑料杯和矿泉水瓶内,观察有什么变化?注意:小心别让热水烫着!3、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小结:――――――――――-――-。
4、判断自己的预测正确吗?5、关于塑料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要了解的――――――――――――。
三:活动3:戴手套把塑料手套和棉花手套分别戴在两只手上有什么感觉?结果:一个凉。
一个暧和。
一、认识新材料:二、谈谈对新材料的感受。
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把它写下来?三、活动四:小调查“白色污染”1、我家一星期使用塑料袋垃圾袋有几个,是怎么处理的?2、统计全班同学的家中一星期共使用塑料袋垃圾袋有几个?3、提出减少“白色污染”的有效建议。
四、参观塑料加工厂:了解塑料加工的全过程。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4.4 金属4.4 金属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金属的种类,了解不同金属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金属,通过实验研究不同金属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认识各种类型的金属,了解由它们的不同特性。
重点是做实验总结金属的性质。
教学准备:1、各种类型的金属段。
2、实验用的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师: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是常见材料。
在认识和研究了纸和布后,今天我们来认识和研究另一种材料――金属。
(板书课题:4 金属)一、想一想,说一说出示教材P47中的图片,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认真的想一想,同桌之间说一说,最后由小组长做记录,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金属制成的?人们为什么用金属制作它们?生:用金属制作的物品有厨房用具、高压电线、奖杯、常用工具等,因为它们比较耐用、可以导电、有光泽、锐利,所以用金属制作这些东西。
师:对,这些东西用金属来制作是利用了金属的一些特性,如坚固耐用、坚硬锐利等,下面我们就接下去研究一下金属的性质。
二、实验研究金属的性质1、光泽度实验。
(1)选择铁钉、粗铝丝、粗铜丝等材料;(2)用砂纸摩擦它们表面;(3)比一比,摸一摸,说说有什么发现。
(变光亮,有热度)总结:摩擦变亮、摩擦生热。
2、导热性实验把铝勺、塑料棒、木筷放在热水里,过3分钟后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塑料棒有一点热,木筷没有感觉,铝勺很烫)。
总结:铝勺导热快。
3、延展性实验(1)裁剪一段5厘米长的粗铝丝放在钢板上;(2)用铁锤敲打它,把圆形敲成扁形的;(3)用尺子量一量,有什么变化?(变宽、变长)总结:金属在受到外界压力时,形状可以发生变化,具有向外扩散的延展性。
讨论:通过以上的实验活动,我们来总结金属的性质:轻重、硬度、延展性、导热性。
金属还有其他一些性质,我们以后会学到。
学生填写实验记录单。
三、讨论师:想一想,根据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结合书本的资料,如果要制作锅、易拉罐、首饰,你会选择哪种金属?为什么?把讨论结果写在记录纸上。
-原始社会第一课: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教学重点和难点:1、原始,低下生产力决定着原始的生产关系。
2、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3、奴隶制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奴隶制到了后期,奴隶制生产关系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4、人类进入封建社会后生产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中国封建时代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5、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
6、资本主义代替封建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
7、资本主义历次科技革命的产生、主要标志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8、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说明追逐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生产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动机。
9、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没有改变。
10、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大趋势。
1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教学方法:设问法、较法、分析归纳法、列表图示法。
教时安排:8教学进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古代社会一、人类社会的童年�D�D原始社会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原始社会从事生产劳动的历程;理解、掌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懂得原始社会虽然没有剥削和压迫,但它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级阶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生产力的含义,生产关系的含义。
教学方法:解析法、比较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一)课前预习指导。
1、旧知识复习提示。
2、从历史课中了解人类起源于古猿,人类最早的社会是原始社会。
(二)预习、练习。
1、原始人从事生产劳动的历程有哪些?2、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含义各是什么?3、原始社会是不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制度?二、课内学习指导。
教学思路:围绕练习展开教学。
(关键在于教师的点拔)(一)新课教学。
1、低下的社会生产力。
(板书) 【读书指导】P4-5页。
(1)远古人类从事生产劳动的历程主要有哪些?(提问学生)石器火的使用畜牧业和农业的产生和发展(2)学生讨论“原始社会的生产状况怎样?” (3)什么是生产力?有哪些要素?(板书)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生产力。
火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知道火箭的工作原理,常识性了解三级火箭的结构,初步认识采用三级火箭发射的优越性.能力目标提高从信息中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有关火箭发展史的介绍和火箭应用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和热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教学建议教法建议本节为选学内容,建议提供有关的资料,学生阅读自学,列出学习提纲和思考题,主要学习的内容是:我国古代在火箭方面做的贡献、现代火箭的用途、火箭工作的简单原理、能量转化、火箭的种类及其特点、设计三级火箭的原因、三级火箭是如何提高效率的、我国的火箭发展状况、世界火箭的发展状况.还可以采用学生利用信息学习的方法教学,可以提出课题由学生设计研究方案,写出可行性方案,实验和实践,查阅资料,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估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学生小组团结协作完成设计的工作.教学设计方案火箭【课题】火箭【重难点】火箭的工作原理;设计三级火箭的原因和三级火箭是如何提高效率的.【教学过程设计】一.火箭的一般知识方法1、教师提供材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的内容要有:我国火箭的历史资料(要有关于神火飞鸦的资料);现代火箭的用途;火箭的原理;火箭的种类和各自的特点;我国火箭的发展状况;世界火箭的发展情况.学生学习了资料,应当回答一些问题,问题可以有:历史上最早的火箭是什么;简单叙述火箭的原理;火箭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火箭的种类;我国火箭的发展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实验探究和学生利用信息学习.提高学生信息的采集、处理能力.具体可行的方法有,教师可以制订多个课题,学生组织成小组选择某个课题,进行学习和研究.参考课题如下:查阅我国古代和世界早期关于火箭发展的资料;探究火箭的原理(可以用设计实验的方法探究,具体方法可以参考“火柴火箭”);查阅有关火箭的作用的资料.学生小组选择了某个课题,可以自行设计探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活动.本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师有较高的背景知识和应变能力.二.三级火箭方法1、教师提供资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的资料内容主要是三级火箭的设计思想、三级火箭是怎样工作的.学生通过学习回答一些问题:运载火箭的任务是什么,三级火箭是如何适应这种任务的,三级火箭的具体工作过程.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教师提供课题学生自行选择,课题有:火箭设计的发展历史;三级和多级火箭的工作原理和优点;火箭未来的发展前景预测.学生可以自行设计方案进行探究.方法同第一内容的方法2.【板书设计】第四节火箭一.火箭的一般知识1.我国古代的火箭:神火飞鸦2.火箭升空的原理3.火箭工作的能量转化: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4.火箭的种类二.三级火箭1.三级火箭的工作过程2.我国火箭的发展状况探究活动利用信息学习:关于火箭的知识【课题】关于火箭的知识【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活动流程】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参考方案】查阅火箭的有关历史资料,火箭的应用方面的知识,我国关于火箭的发展.【备注】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2、和其他成员交流,发现共性和差异.3、发现新问题.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各种各样的材料各种各样的材料 1 形形色色的材料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分析制作物体的材料类型并做记录。
2、把不同的物体按不同的材料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2、意识到有些材料的不可再生性,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和态度。
(三)科学知识目标:1、建立“材料”的概念。
2、知道可以把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重点: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分析制作物体的材料类型并做记录。
教学难点:把不同的物体按不同的材料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教师:观察记录表、橡胶、陶瓷、塑料、丝绸的历史资料。
学生:每人自带玩具及各种日常生活用品。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l 教学导入同学们,咱们身边的物体都是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制作的。
l 教学新课一、它是用什么做的 1、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或你带来的物品,它们各是用什么材料制造的? 2、学生分组活动,指名回答。
3、把这些物体按不同的材料分一分类。
4、学生分组讨论,并填写好观察记录表。
5、交流汇报。
6、小结:我们生活中的物品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制作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材料。
二、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1、观察棉花和石油这两种物体的材料棉布来自棉花,塑料来自煤和石油。
2、体会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区别。
人们把像棉花这样,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叫做天然材料;像塑料这样,由人类合成制造的材料叫做人造材料。
3、说说你知道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l 拓展延伸你对材料还有哪些问题?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尝试着解决问题,了解有关材料的更多知识。
板书设计及教学后记: 1 形形色色的材料 1、你知道哪些材料?塑料、玻璃、木材、橡胶、棉花 2、材料的分类:天然材料人造材料对于简单的特征明显的材料,学生分类很清楚,但有些不熟悉的学生就不能准确判断了,很多学生把材料和物品混为一谈。
教学后记: 2 我们的衣服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调查身边常见服装材料的种类。
2、能够运用多感官和工具探究服装材料的特点。
3、初步尝试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检测不同材料的特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2、感受到与人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服装材料,如棉、丝、毛、尼龙等。
2、知道服装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
教学重点:能调查身边常见服装材料的种类。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感官和工具探究服装材料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关于服装材料发展历史的资料,丝绸、棉布、尼龙布、毛料四种同样大小的服装材料,钩码、一次性杯、温度计、热水、放大镜、镊子。
学生:各式服装、手电筒、砂纸、剪刀、木块。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导入 1、P54 观察五幅不同时期服装的图片。
说说各个时期服装的材料。
2、随着科技的发展,服装是变化的,制作服装的材料越来越丰富。
教学新课一、调查了解服装衣料的材料组成。
1、拿出所带来的服装,查阅服装的标签说明。
2、分组填写调查记录表。
3、交流汇报。
4、请同学们说说:使用不同的材料织成的面料有什么好处?多种材料混合使用是否可以扬长避短?二、衣料的研究。
1、你想研究衣料的哪些特点?确定研究的问题。
2、分组讨论:对探究的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需要的材料、讨论分析实验结果的方法。
拓展延伸课后,对小组的研究计划再做修改。
第二课时教学导入教学新课一、衣料的研究。
1、交流汇报制定的实验计划。
如:实验一:将衣料蒙在手电筒上,用放大镜观察衣料的纹理。
实验二:把砂纸固定在桌上。
把衣料包在一个木块上,在砂纸上磨。
研究衣料的耐磨性。
实验三:用四个同样大小的杯子装上同样多和同样热的水,同时用不同的衣料包裹住。
一定时间后,同时测量四杯水的温度。
研究衣料的保暖性。
2、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并做好实验记录。
3、交流汇报。
4、小结。
二、选择衣料设计服装。
我们从事不同类型的工作、参加不同的活动通常需要穿上不同衣料制成的衣服。
观察 P57 图中不同的人穿的衣服各需要应用衣料的什么特点? l 拓展延伸我设计的未来服装。
长大了,你想做什么工作、参加什么活动?根据工作或活动的需要,使用合适的衣料设计一种未来的服装。
板书设计: 2 我们的衣服一、服装衣料的材料组成二、衣料的研究:纹理、耐磨性、保暖性三、设计的未来服装教学后记:3 纸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制定研究计划,再深入探究不同纸的各自特点。
2、能用简单器材做观察纸的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3、能模拟蔡伦造纸的过程造一张纸。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为保护森林资源,我们要节约用纸。
2、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3、体会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三)科学知识目标:知道生活中常见纸的一般特点和用途。
教学重点:知道生活中常见纸的一般特点和用途。
教学难点:能制定研究计划,再深入探究不同纸的各自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镊子,放大镜,同样大小的牛皮纸、报纸、复印纸、餐巾纸每组各一份,铁架台,钩码,大头针,双面胶,解剖盘,红水,蔡伦造纸的图片资料。
学生:各种纸制品,收集废纸或其他造纸原料,搅拌棒,棉布或过滤网,毛巾或旧报纸,一大堆书,胶水。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导入请同学们拿出所带的纸制品,进行展示。
教学新课一、提出问题。
1、欣赏、观察大家所带来的纸制品。
2、说说纸有哪些类型、用途及纸制品的优点。
二、研究纸的相同特点。
1、这节课我们着重研究纸的相同特点。
2、同学们运用感官认真观察,桌上的这几张纸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3、还可以通过以下下两种方法观察纸。
1)将纸片撕开,观察撕开的纸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2)把纸揉搓后展开,观察揉搓后的纸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注意:观察过程中要用放大镜,并把放大镜下纸纤维的样子画下来。
三、制定研究纸不同特点的研究计划。
1、关于纸,你有哪些问题?将它写下来。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选择吸水性和抗拉强度等特点进行板书。
3、每组选择一个想研究的问题,分组做好研究计划。
纸的研究计划第组研究的问题:我们的猜想:研究方法: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结论: 4、布置分组带好材料。
拓展延伸第二课时教学导入教学新课一、制定研究计划。
1、交流汇报各组制定的研究计划,并做适当的评价。
2、各组修改完善研究计划。
二、实验探究。
1、交代实验的注意事项。
2、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并做好实验记录。
3、交流汇报。
4、总结。
拓展延伸说一说,生活中的纸制品分别应用了纸的什么特点?第三课时教学导入请一位同学说说蔡伦造纸的方法。
教学新课一、学习造纸的方法。
1、大家从蔡伦造纸的活动中,提炼出造纸的方法。
选择树木、废纸等原料把原料捶捣或搅拌成纸桨把我们抄好的纸晒干二、自己造一张纸。
1、学生分组合作生动手造一张纸。
2、展示所造纸的原品。
3、说一说,我们自己制造的纸有什么特点? l 拓展延伸板书设计: 2 我们的衣服1.常见的服装材料有棉、丝、毛、尼龙等2.调查我们自己的衣服3.衣料的研究教学后记: 4 材料的应用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识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利用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材料发展的历史。
2、知道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
3、查找资料了解生活中处理可再生物质和不可再生物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教学难点: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材料发展史、材料的回收和利用的图片或资料。
学生:收集材料发展史、材料的回收和利用的图片或资料完整。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导入人类生产技术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发展,材料的开发和利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学新课一、阅读材料发展的历史。
1、学生阅读教材 P61 的史话材料。
2、教师做介绍、补充。
3、小结。
二、材料的回收利用。
1、请同学们阅读 P62 图片。
你认为下图中谁做得对吗?谁做得不对? 2、如果人类无节制地使用自然界中的材料而不知道回收利用,你认为会出现什么后果?3、小结:地球上可供人们利用的材料大部分是有限的。
我们要尽量使用可再生的材料,节约资源。
拓展延伸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新型材料。
板书设计: 4 材料的应用 1.材料是不断发展的. 2.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要节约使用. 3.材料的回收利用.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