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课件之经济作物
- 格式:docx
- 大小:31.86 KB
- 文档页数:12
经济作物区经济作物又称技术作物、工业原料作物。
指具有某种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物。
广义的经济作物还包括蔬菜、瓜果、花儿等园艺作物。
经济作物通常具有地域性强、经济价值高、技术要求高、商品率高等特点,对自然条件要求较严格,宜于集中进行专门化生产。
发展状况世界上一些主要经济作物如棉花、甜菜、甘蔗、麻类及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集中化与专门化程度均较高。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下,逐步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并根据“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原则,调整作物布局,建设各种经济作物的商品基地,促进了各类经济作物全面发展。
主要经济作物分类一、纤维作物按其用途分为:二、油料作物三、糖料作物一、纤维作物:纤维作物是纺织工业的原料。
在我国有棉花、蚕茧和麻类等。
蚕桑,即养蚕与种桑。
是古代农业的重要支柱。
桑树属桑科桑属,为落叶乔木。
桑叶呈卵形,是家蚕的饲料。
花期4月;果熟5-7月。
我国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
种桑养蚕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桑树的培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
在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桑、蚕、丝、帛等字形。
到了周代,采桑养蚕已是常见农活。
春秋战国时期,桑树已成片栽植。
桑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卵是胚胎发生、发育形成幼虫的阶段,幼虫是摄取食物营养的生长阶段,蛹是从幼虫向成虫过渡的变态阶段,成虫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的生殖阶段。
整个世代只幼虫期摄食,并为蛹和成虫期的生命活动积贮营养。
亚麻:亚麻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天然植物纤维,距今已有1万年以上的历史。
亚麻起源于近东、地中海沿岸。
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瑞士湖栖居民和古代埃及人,已经栽培亚麻并用其纤维纺织衣料,埃及各地的“木乃伊”也是用亚麻布包盖的。
亚麻是纯天然纤维,由于其具有吸汗、透气性良好和对人体无害等显著特点,越来越被人类所重视。
亚麻也是油料作物,亚麻油含多量不饱和脂肪酸,故用来预防高血脂症和动脉粥样硬化。
第十二章甘蔗第一节概述一、甘蔗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甘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糖料作物之一,成熟的蔗茎含糖量(蔗糖)11%~17%或更高。
目前,世界上消费的食糖,有60%是以甘蔗为原料加工制成的甘蔗糖,其余40%是以甜菜为原料制成的甜菜糖。
我国目前的食糖结构中,甘蔗糖约占90%,甜菜糖约占10% 。
甘蔗在我国除了少数作水果生食外,绝大多数作为制糖工业原料用于生产蔗糖。
蔗糖的用途很广泛,除可作食品直接食用外,在食品、轻纺、化工、国防和医药工业上也有广泛用途。
甘蔗制糖过程中产生的蔗渣、废蜜和滤泥等副产品,经综合开发利用可生产出各种工业产品和生活上的需要品,如蔗渣可用于造纸、纤维板、糠醛外,还是糖厂的重要能源;糖蜜可制酒精、酵母、甘油、柠檬酸和干冰;滤泥可提取蔗蜡、蔗脂、甾醇、乌头酸和叶绿素,也可以制作复混肥的原料或直接作有机肥使用,甘蔗副产品综合利用好的企业,副产品综合利用产生的利润超过制糖所产生的利润。
近年来,甘蔗作为一种高产的可再生生物能源作物,用全茎生产酒精作为汽车燃料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甘蔗生产中产生的大量蔗叶、蔗梢(鲜重占原料蔗重的12%~20%)和制糖副产品蔗渣、糖蜜、滤泥,在农业上是畜类和鱼类的优质饲料和食用菌类的优质基质;也是有机肥的重要来源。
甘蔗的商品率很高,发展蔗糖生产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其经济效益看,蔗糖生产的税收比较高,是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
如2010/2011年榨季,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1520万亩(广西糖谢资料),收获面积1503.01万亩(农业厅的资料,下同),进厂原料蔗总量5675.50万吨,混合糖总产量694.83.万吨,农民种蔗收入281.36亿元,税收38亿元左右。
另据有关资料报道,广西全区有21个县(市、区)的财政收入一半来自糖业税收;全区有56个县(市、区)种植甘蔗,1200多万人口以种植甘蔗为主要经济来源,全区49个贫困县中有36个仍主要靠种植甘蔗收入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种蔗养活了广西1/3的农村人口。
三、林木和果树
教材分析
树木和果树一节是本章重点内容,本节以常见的果树和林木等身边事为引线,通过认识各种植物的形态来了解我们身边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该节的重点和难点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
学生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多数学生认为松子是果实,学生对果实和种子的概念模糊不易区分。
设计理念
通过学生的参与、动手解剖桃的果实以了解果实的形成及与种子的区别。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识别当地的林木和果树。
2.概述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基本特征。
情感性目标:
1.关注身边的植物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
2.关注我国的珍惜裸子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状况。
技能性目标:
1.运用实验和观察的基本方法识别植物各器官的形态和结构。
2.尝试植物调查的一般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本节课提前准备松树的果球,最好也能准备好雄球花和雌球花或其标本;桃花可以在春天采集,也可用75℅的酒精浸泡备用;桃的果实可以在市场买到。
如果不好找,也可以用其他典型的被子植物的花或果实代替。
教学过程。
经济作物生物:2.3《经济作物》教案(冀教版七年级上)一、粮食作物教材分析《粮食作物》是第三节《经济作物》中的开始部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节以粮食与人类的关系为主线,以学生常见的小麦为代表,通过认识小麦的形态结构引导学生来了解粮食作物的特征以及类型。
粮食作物是人类种植栽培的主要对象,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它们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许多适合学生观察、探究的内容,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展开各种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粮食作物及其与人类密切关系等知识的理解,近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根、叶脉的类型及花和果实(对于果实在本节内容中有所介绍,学生通过阅读便可以掌握)的基本知识,可以通过对小麦植株的观察,总结出根系、叶形、叶脉、果实的类型以及花的各部分的数目。
因为学生们对粮食作物接触的较多,兴趣浓厚,所以可以发动学生去搜集一些有关粮食与健康、粮食新品种的资料并互相进行交流。
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总结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 1.说出当地常见的粮食作物及其种类。
2.概述单子叶植物的主要特征,并学会判断单子叶植物。
3.列举粮食作物的新品种及其与人类密切关系。
技能性目标 1.运用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识别植物各器官的形态。
2.拟定探究小麦各部分结构特点的程序。
情感性目标 1.认同互相帮助、协调配合的团体协作精神。
2.关注现代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准备:(1)小麦的完整植株显微镜小麦的挂图(花、种子等)(2)让学生查阅关于粮食作物的新品种以及栽培手段的相关资料。
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建议新课引入:展示多媒体课件(常见的一些粮食作物)讲述:粮食是我们的食物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每天都能遇到它,但是你们认为什么是粮食作物呢?总结:粮食作物是指可供人类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作物的统称。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我们今天就对小麦进行探究,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粮食的认识。
总结:(幻灯片展示,也可以用板书展示)根系:须根系叶脉:平行脉叶形:披针形花:雌蕊1枚雄蕊3枚果实:颖果种子的胚:1片子叶提问:小麦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单子叶植物,根据小麦的特征来总结单子叶植物的特征。
总结:根系为须根系,叶脉是平行脉,花的各部分基数为 3,种子的胚具有一片子叶。
提问:除小麦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粮食作物?幻灯展示:本地常见的粮食作物讲述:粮食除了供人类食用外,还有其它一些用途。
讲述:粮食问题是制约人类发展的首要问题。
我国以世界上7�G的土地,养活着世界上23�G的人口,为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问题做出了榜样。
讨论:北方地区主要有哪些粮食作物?交流各组的讨论结果。
讨论交流粮食作物的定义。
以小组为单位(四人一组)观察小麦的植株,组内讨论观察结果,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以便小组间交流。
讨论完毕后,各小组选代表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由学生自己对各组结论进行评价,从而得出最后结果。
学生讨论单子叶植物的特征。
各组讨论进行交流。
学生讨论并回答学生讨论不同粮食的食用部位和成分的不同之处,并将幻灯片所示粮食进行分类,从而了解粮食作物的几种常见类别。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粮食的其它用途还有哪些?学生交流课下查阅到的有关粮食新品种的信息以及新的粮食栽培方法。
课下作业:根据单子叶植物的主要特征,判断你身边的植物哪些属于单子叶植物?课外调查:调查当地主要粮食作物的种类及其产量。
由学生交流得出结论。
积极鼓励学生发言,不要过早指出正误,以学生的评价为主。
提示学生阅读“小辞典” 应该让学生自行观察。
在各组展示讨论结果时,由学生互相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注意要结合挂图进行总结教师应指出植物是根据种子的胚中子叶的数目进行分类的。
植物被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大类。
[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强调马铃薯可食用部分是植物的茎,并及时复习茎和根的区别尽可能让学生多举例,并发挥教师的辅助功能。
教师也可课下搜集一些资料以备使用。
二、蔬菜作物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以菜豆为例,介绍双子叶植物的特征,上一节《粮食作物》介绍了单子叶植物的特征,下一节《林木和果木》介绍被子植物特征,因此在知识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说明双子叶植物的基本特征,并区别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
教学难点探究花的结构学生分析(1)知识基础已具备单子叶植物特征的知识。
(2)技能基础已具备观察植物经验以及探究植物的尝试。
(3)在探究花的结构时,可能会出现困难。
(4)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对蔬菜有一定的了解。
设计理念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 1、识别蔬菜作物举例说明蔬菜作物的分类。
2、说明双子叶植物的特征,并区别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异同。
3、列举蔬菜作物的功能评价多种多样的蔬菜。
能力性目标 1、运用已有观察探究植物的技能,小组合作完成探究菜豆植物的任务。
2、尝试交流探究结果。
3、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辨周围植物。
情感性目标 1、体验丰富多彩的蔬菜作物,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建立献身科学的意识。
2、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及成功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准备 1、上网查阅下载科技农业动态。
2、实验材料每小组一株菜豆植物,(包括花、果实若干)。
解剖针、镊子、放大镜。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教师请学生列举平时所吃蔬菜,以及所吃部分属于植物的哪些器官。
学生活动:略。
教师活动:教师或教师请同学归纳蔬菜作物概念以及蔬菜作物分类。
(蔬菜作物是可供人们用餐的草本植物的总称。
根据蔬菜所吃器官的不同,可把蔬菜作物分为根菜类、茎菜类、叶菜类、花菜类、果菜类等)教师活动: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蔬菜作物》,我们将以蔬菜作物中最常见的菜豆为探究对象。
请同学回忆上节课探究小麦植物的过程。
学生活动:略教师活动:帮助学生补充完整。
探究了小麦的根、叶、花、果实、种子的特点、类别。
接下来,我们的任务是:运用上节课探究小麦植物的技能,小组合作完成探究菜豆植物的任务,记录探究结果,最后小组派代表交流结果。
分发实验用品。
学生活动:小组探究过程:此过程期间,教师巡视,个别问题个别讲解,共同问题,间断实验精细讲解。
此任务在探究花的结构时可能出现困难,教师可共同指导:先观察外部形态,再解剖内部结构。
解剖时,由外到内,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先观察特点再数数目。
学生活动:小组结果交流。
为了节约时间,小组之间纠正、补充即可,不必一一表达。
教师活动:交流完毕,抓住闪光点给予表扬。
最后,补充完整:根系:直根系。
叶脉:网状脉。
花:花萼合生,5瓣萼片;花冠为蝶形花冠(一片旗瓣、2片翼瓣、2片龙骨瓣),5片;雄蕊为2体雄蕊(9枚合生1枚离生)10枚,;雌蕊1枚。
基数为5。
果实:荚果。
种子:两片子叶。
教师活动:小麦的种子具有一片子叶因此小麦被称为单双子叶植物请同学分析菜豆属于什么植物?学生活动:双子叶植物。
教师活动:那么双子叶植物的根系、叶脉、花的基数、种子具有的子叶数分别是什么?学生活动:略教师活动:特别指出双子叶植物花的基数问题,给出白菜的花告诉学生也有许多双子叶植物植物花的基数是4。
那么请学生总结双子叶植物植物特征,学生活动:大多数根系是直根系,叶具网状脉,花的基数是5或4,种子的胚具有两片子叶教师活动:强调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具备此特征,但也有特殊。
请学生分析、归纳区别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异同。
不同点用表格列举。
学生活动:比较不同点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根系须根系须根系叶脉平行脉网状脉花的基数 3 5或4 种子一片子叶两片子叶比较相同点都具备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教师活动:由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相同点总结出概念,指出具备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的植物叫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它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植物。
教师活动:蔬菜作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我们小组讨论关于蔬菜的两个问题:1、蔬菜作物的作用。
2、列举新兴的蔬菜。
学生活动:组间交流、总结。
教师活动:请各小组公布结果。
] 学生活动:略教师活动:肯定学生,也可发布自己网上获得信息。
要求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教师活动: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学生活动:略教师活动:对整节课作出评价。
作业:探究你身边的一种蔬菜(如白菜)。
三、林木和果树教材分析树木和果树一节是本章重点内容,本节以常见的果树和林木等身边事为引线,通过认识各种植物的形态来了解我们身边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该节的重点和难点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
学生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多数学生认为松子是果实,学生对果实和种子的概念模糊不易区分。
设计理念通过学生的参与、动手解剖桃的果实以了解果实的形成及与种子的区别。
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 1.识别当地的林木和果树。
2.概述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基本特征。
情感性目标: 1.关注身边的植物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
2.关注我国的珍惜裸子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状况。
技能性目标: 1.运用实验和观察的基本方法识别植物各器官的形态和结构。
2.尝试植物调查的一般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准备本节课提前准备松树的果球,最好也能准备好雄球花和雌球花或其标本;桃花可以在春天采集,也可用75�G的酒精浸泡备用;桃的果实可以在市场买到。
如果不好找,也可以用其他典型的被子植物的花或果实代替。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春天来了,杨柳枝条吐出鲜绿的嫩芽,杏树、桃树的枝头绽开美丽的花朵,只有松树、柏树的枝端还挂着往年的球果。
你认识这些植物么?在这些植物中,你了解松和桃以及它们的果实么?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共同观察桃子和松子。
请同学们将桌上的桃子纵切开,区分以下果实和种子。
我们都知道桃子是果实,那桃子的果实是怎样形成的呢?花是怎样发育成果实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花的结构。
请同学们拿出桃花,将其纵剖,结合幻灯片(或挂图)观察胚珠的形态,以及胚珠外有什么结构?展示幻灯片(花是如何发育成果实的)。
请同学们根据幻灯片自己分析。
在桃子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它是果实。
松子和桃一样是果实么?它的结构又是什么样的呢?究竟是不是果实,我们一起通过雌球花和雄球花的结构来进行一下了解。
看书上它们的彩图(2-14松的球花)或手边的雌雄球花,来分析松果是如何形成的。
那么桃花是如何形成果实的呢?成熟的松球果,各个鳞片彼此分离开,每个鳞片上都生有两个裸露的胚珠发育而形成的种子,种子也是裸露的。
所以松的球果和桃的果实不一样。
松子是种子而不是果实。
象松这样根和茎都很发达,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胚珠裸露,没子房壁包被,适宜生活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中,凡具有这些特征的植物,叫做裸子植物。
而象桃这样具有真正的花、果实和种子,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着,种子外面有果皮包着,这样的植物我们称为被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