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课程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234.00 KB
- 文档页数:74
oracle数据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Oracle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包括表、字段、索引、约束等;2. 学会使用SQL语句进行数据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操作;3. 理解数据库的设计原则,能够完成简单的数据库设计;4. 了解数据库的安全性和事务管理。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使用Oracle SQL Developer等工具进行数据库操作;2. 能够编写基本的SQL查询语句,解决实际问题;3. 能够运用数据库设计原则,设计出结构合理、性能优良的数据库;4. 能够对数据库进行基本的维护和管理,确保数据安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4. 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认识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结合理论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Oracle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在本年级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和编程能力,对数据库有一定的了解,但实际操作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以实践操作为主,辅以理论讲解。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Oracle数据库概述- 数据库基本概念- Oracle数据库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Oracle数据库体系结构- 数据库物理结构- 数据库逻辑结构- 数据库内存结构3. SQL语言基础- 数据定义语言(DDL)- 数据操纵语言(DML)- 数据查询语言(DQL)- 数据控制语言(DCL)4. 数据库表操作- 表的创建、修改和删除- 表数据的插入、更新、删除和查询5. 约束和索引- 主键约束、外键约束、唯一约束等- 索引的概念、类型和创建方法6. 数据库设计- 实体关系模型- 关系数据库设计方法- 数据库规范化理论7. 数据库安全与事务管理- 用户权限管理-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事务的概念、特性及管理8. 实践操作- Oracle SQL Developer工具的使用- SQL语句编写和调试- 数据库设计案例分析与实现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1. Oracle数据库概述(1课时)2. Oracle数据库体系结构(2课时)3. SQL语言基础(4课时)4. 数据库表操作(4课时)5. 约束和索引(2课时)6. 数据库设计(4课时)7. 数据库安全与事务管理(3课时)8. 实践操作(6课时)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遵循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结合教材章节,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
第2章 Oracle数据库软件的安装与配置一、课题(包括章节序号)第2章 Oracle 11g数据库软件的安装与配置2.1 任务分解2.2 知识预备2.3 任务1:如何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安装与配置Oracle 11g服务器软件2.4 任务2:如何安装与配置Oracle 11g/10g客户端软件2.5 任务3:如何访问远程服务器2.6 技能拓展:在Linux下安装Oracle 11g服务器软件二、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Oracle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掌握 Oracle 11g数据库的安装方法和配置方法。
三、重点和难点分析1.要讲清楚Oracle的体系结构。
2.要讲清楚安装数据库的步骤。
3.要讲清楚Oracle的配置方法。
四、学时分配2.1 任务分解 0.2学时2.2 知识预备:Oracle 11g/10g版本介绍及体系结构 1 学时2.3 任务1:如何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安装与配置Oracle 11g服务器软件 1学时2.4 任务2:如何安装与配置Oracle 11g/10g客户端软件2.5 任务3:如何访问远程服务器2.6 技能拓展:在Linux下安装Oracle 11g服务器软件五、教学方法与措施采用PPT课件讲授本课程的知识,结合板书和例题来介绍本章的内容。
六、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课后作业:进入Oracle官方网站下载Oracle安装并配置软件。
七、理论与实验教学要点(具体内容见电子讲稿)1.Oracle11g/10g的版本;2.windows下安装与配置Oracle 11g服务器软件的方法;3.Oracle的网络配置。
八、教学小结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Oracle 11g数据库软件的安装和配置方法,达到学习本章的目的。
批注•下载Oracle安装软件需要使用FlashGet下载,否则解压后有文件损失,无法安装。
•安装程序包含2个压缩文件包,需都选中单击右键解压到相同的目录下。
oracle课程设计精编6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Oracle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熟练使用Oracle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和查询。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Oracle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架构和原理,包括数据库的创建、表空间的管理、表的创建和操作等。
2.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Oracle数据库管理工具,如SQL*Plus、SQL Developer等,进行数据库的创建、表空间的管理、表的创建和操作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Oracle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架构:包括数据库的定义、特点、优势以及Oracle数据库的版本和安装方法。
2.Oracle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包括数据库的创建、表空间的管理、用户和权限的管理等。
3.Oracle表的创建和操作:包括表的定义、列的数据类型、约束的添加、表的数据操作等。
4.Oracle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包括备份的类型、备份和恢复的原理和方法等。
5.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包括索引的创建和优化、查询的优化、表的分区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Oracle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架构和原理,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数据库的创建、表空间的管理、表的创建和操作等实际应用。
3.实验法: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Oracle数据库管理工具,如SQL*Plus、SQL Developer等,进行实际操作。
4.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使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Oracle数据库管理与应用》。
2.参考书:《Oracle数据库高级应用》、《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
关于oracle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Oracle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其体系结构。
2. 学会使用SQL语言进行基本的数据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
3. 掌握Oracle中的数据类型、约束和索引的使用。
4. 了解事务管理和数据备份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创建Oracle数据库和表,并进行有效管理。
2. 能够运用SQL语句进行复杂的数据查询,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掌握使用PL/SQL编写存储过程和触发器,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4. 能够对Oracle数据库进行简单的性能优化和故障排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数据保护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Oracle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并具备一定的数据库管理和维护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提高其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Oracle数据库概述- 数据库基本概念- Oracle体系结构2. SQL语言基础- 数据定义语言(DDL)- 数据查询语言(DQL)- 数据操纵语言(DML)- 数据控制语言(DCL)3. Oracle数据类型、约束和索引- 常见数据类型- 约束的创建与使用- 索引的创建与维护4. 复杂查询与子查询- 多表查询- 集合运算- 子查询及关联子查询5. PL/SQL基础- PL/SQL块结构- 变量、常量与数据类型- 控制结构- 存储过程与触发器6. 事务管理和数据备份- 事务控制语句- 数据备份与恢复7. Oracle性能优化与故障排查- 性能优化策略- 常见故障分析与排查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oracle简单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Oracle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结构;2. 学会使用SQL语句进行数据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3. 掌握Oracle数据库的表、索引、视图和序列的创建和管理;4. 了解数据库的安全性和事务处理。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创建和配置Oracle数据库环境;2. 能够运用SQL语句完成常见的数据操作;3. 能够通过编写简单的存储过程和触发器实现业务逻辑;4. 能够运用数据库工具进行性能优化和故障排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增强团队协作意识;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关注数据库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4. 培养学生遵循数据库规范,尊重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Oracle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具备实际应用能力的数据库技术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独立完成数据库的创建、管理和维护工作,为后续深入学习数据库相关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技术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Oracle数据库简介: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Oracle数据库的特点及应用场景,对应教材第一章。
- 数据库基本概念- Oracle数据库发展历程- Oracle数据库的特点2. Oracle数据库体系结构:讲解Oracle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包括物理结构、逻辑结构、内存结构等,对应教材第二章。
- 物理结构- 逻辑结构- 内存结构3. SQL语句基础:学习基本的SQL语句,包括数据查询、插入、更新、删除等操作,对应教材第三章。
- 数据查询- 数据插入、更新、删除- 约束和事务处理4. Oracle数据库对象:介绍表、索引、视图、序列等数据库对象的创建和管理,对应教材第四章。
《oracle课程设计精编》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Oracle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数据库的创建、管理和维护工作。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SQL语言、理解Oracle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方法;技能目标包括能够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能够配置和管理Oracle数据库实例,掌握备份和恢复数据库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Oracle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库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等。
2.SQL语言:包括基本语法、数据查询、数据操作、数据定义和数据控制等功能。
3.Oracle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包括数据库的创建、配置、备份和恢复等操作。
4.数据库性能优化:包括索引、分区、事务管理等技术的应用。
教学大纲将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每个章节都包含理论知识讲解和操作实践环节。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手操作数据库。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Oracle课程设计精编》。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数据库技术资料和案例分析。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和视频教程,辅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4.实验设备:提供计算机和Oracle数据库软件,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旨在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表现,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进行评估。
作业评估主要针对学生的练习和项目任务,通过检查学生的完成质量和创新性来进行评估。
Oracle数据库管理–教案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面向Oracle数据库管理员以及有意向进入这一领域的人士设计的,旨在帮助学员掌握Oracle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知识。
该课程包含Oracle数据库管理的各个方面,如安装、备份与恢复、性能优化、安全性等内容。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实现以下目标:•理解Oracle数据库架构及其工作原理。
•能够熟练使用Oracle数据库的基本管理工具。
•能够通过备份与恢复技术保障数据安全。
•能够进行Oracle数据库实例的性能优化。
•掌握Oracle数据库的安全管理。
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中理论学习包括案例分析、课堂讲解以及课后作业;实践操作则包括Oracle数据库安装、性能测试、备份与恢复等操作。
这些操作将通过虚拟环境进行,学员可以通过远程登陆方式实现。
教学内容第一章:Oracle数据库介绍•Oracle数据库的基本概念•Oracle数据库体系结构•Oracle数据库管理工具第二章:Oracle数据库安装•系统要求•安装准备工作•安装Oracle数据库第三章:Oracle数据库备份与恢复•备份策略•数据库备份方法•数据库恢复方法第四章: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SQL优化•硬件优化•Oracle数据库优化第五章:Oracle数据库安全性管理•Oracle数据库的安全特性•数据库用户管理•数据库的访问控制作业要求•提交安装Oracle数据库的操作过程与结果。
•设计一个数据库备份方案。
•调整某一SQL语句的执行计划,并详细说明该调整的过程与结果。
•根据安全管理需求,设计一个数据库用户管理方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将掌握Oracle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知识,具备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
在课程结束后,学员将获得继续深入学习以及应用Oracle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基础。
oracle数据库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Oracle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结构;2. 学会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操作;3. 掌握Oracle数据库的表、索引、视图等数据库对象的创建和管理;4. 了解数据库的安全性和事务处理。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使用Oracle SQL Developer工具进行数据库操作;2. 能够编写简单的SQL查询语句,提取所需数据;3. 能够创建数据库表、索引和视图,并进行基本的管理;4. 能够理解和应用数据库事务处理和安全性控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沟通和协作;3. 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激发继续学习的动力;4. 培养学生遵守数据库伦理规范,尊重知识产权,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实际操作为主,结合理论讲解,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编程能力,对数据库有初步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操作,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数据库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
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Oracle数据库概述- 数据库基本概念- Oracle数据库的发展历程- Oracle数据库的体系结构2. SQL语言基础- 数据类型与运算符- 基本SQL语法- 简单查询与复杂查询3. 数据库对象- 表的创建与管理- 索引的创建与应用- 视图的创建与使用4. 数据库操作- 数据插入、修改和删除- 数据查询优化- 事务处理与并发控制5. 数据库安全性- 用户与权限管理- 角色与概要文件- 数据库审计6. 实践教学- Oracle SQL Developer工具的使用- 案例分析与操作练习- 小组讨论与成果展示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章节进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oracel数据库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Oracle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Oracle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查询和维护。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数据模型、数据库结构、SQL语言等。
2.掌握Oracle数据库的安装和配置方法。
3.熟悉Oracle数据库的常见操作,如创建表、插入数据、查询数据、更新数据和删除数据等。
4.了解Oracle数据库的安全性和性能优化方法。
5.能够独立安装和配置Oracle数据库。
6.能够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管理和查询。
7.能够编写简单的存储过程和触发器。
8.能够对Oracle数据库进行性能调优和安全防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据库基础知识: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数据库结构等。
2.Oracle数据库安装与配置:讲解Oracle数据库的安装步骤、环境配置和客户端使用方法。
3.SQL语言:包括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操纵语言、数据查询语言和数据控制语言等。
4.数据库设计:介绍数据库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实体-关系模型、关系规范化等。
5.Oracle数据库高级操作:包括存储过程、触发器、事务管理、并发控制等。
6.数据库性能优化:讲解数据库性能调优的方法和技巧,包括索引、分区、缓存等。
7.数据库安全与防护:介绍数据库的安全性原则、访问控制和加密技术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数据库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Oracle数据库的操作技巧。
3.实验法:安排上机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目录第I部分 SQL语言与PL/SQL语言 (9)第1章数据库的概念与Oracle的安装 (9)1.1实体-关系模型 (9)1.2 关系数据库系统概述 (9)1.3 Oracle数据库历史与Oracle (10)1.4 Oracle数据库的安装 (11)1.5 本章小结 (14)第2章 SQL语言基础 (15)2.1 Oracle的数据类型 (15)2.2 SQL基本语法 (15)2.3 SQL*PLUS 工具和SQL*Plus工作单 (16)2.4函数 (17)2.4.1 单行SQL字符函数 (18)2.4.2 转换格式函数 (19)2.4.3 多行函数 (20)2.5本章小结 (20)第3章数据操作和数据库对象 (21)3.1 多表查询 (21)3.1.1 简单的两表查询 (21)3.1.2 三表查询和多表查询 (21)3.1.3 一些连接操作设置符号 (21)3.2 数据修改 (22)3.2.1 数据的插入 (22)3.2.2 数据的修改 (22)3.2.3 数据的删除 (22)3.3 事务控制命令 (22)3.4 表的创建与修改 (23)3.4.1 生成一个简单表 (23)3.4.2 表的重命名与删除 (24)3.5 视图 (24)3.6 其他数据库对象和数据字典 (25)3.6.1 索引(Index) (25)3.6.2 约束 (26)3.6.3 同义词 (26)3.6.4 过程、函数和包 (26)3.6.5 触发器 (27)3.6.6 数据字典 (27)3.7 本章小结 (27)4.1 PL/SQL简介 (28)4.2 PL/SQL块结构与用途 (28)4.3常量与变量 (29)4.3.1 变量声名 (29)4.3.2 常量 (29)4.3.3 单字符分界符和双符分界符 (29)4.3.3 标识符 (30)4.4 执行一个PL/SQL块 (30)4.7 游标 (31)4.8 出错处理 (32)4.9 本章小结 (33)第II部分 ORACLE数据库结构与管理 (34)第5章 Oracle的管理界面 (34)5.1 企业管理器 (34)5.2 Oracle Net Manager (34)5.3 登录方式 (35)5.4 启动和关闭数据库服务器 (35)5.5 配置系统初始化参数 (36)5.6 本章小结 (36)第六章 Oracle服务器的例程 (37)6.1 系统全局区 (37)6.1.1 数据库高速缓冲区 (37)6.1.2 共享存储区 (38)6.1.3 重做日志缓冲区 (38)6.1.4 Java存储区 (38)6.1.5 大型存储区 (38)6.1.6空池 (38)6.2进程全局区 (39)6.3用户全局区 (39)6.4 Oracle进程 (39)6.4.1 服务器进程 (39)6.4.2 后台进程 (40)6.4.3从属进程 (41)6.5 本章小结 (41)第7章 Oracle数据库的物理结构 (43)7.1 数据文件 (43)7.2 控制文件 (43)7.2.1 多路控制文件 (43)7.2.2 控制文件的生成 (44)7.2.3 查询控制文件信息 (44)7.3.1 管理重做日志文件 (45)7.3.2 日志转换(Log Switch) (45)7.3.3 检查点 (45)7.3.4 多路日志文件 (45)7.4 归档日志文件 (46)7.4.1 设置归档路径 (46)7.4.2 设置ARCHIVELOG/NOARCHIVELOG模式 (46)7.4.3 查询日志和归档信息 (47)7.5 本章小结 (47)第八章 Oracle数据库的逻辑结构 (48)8.1 表空间 (48)8.1.1 表空间管理 (48)8.1.2 管理数据文件 (50)8.1.3 数据文件信息查询 (50)8.2 数据块 (50)8.3 扩展区 (51)8.4 段 (51)8.4.1 数据段和索引段 (51)8.4.2 临时段 (52)8.4.3 回滚段 (52)8.5 本章小结 (53)第9章表、索引与约束 (54)9.1 数据库表创建 (54)9.1.1 生成一个简单表 (54)9.1.2 指定存储参数 (54)9.1.3 为表分区 (55)9.2 表管理 (55)9.2.1 指派与回收扩展区 (55)9.2.2 表重组 (55)9.3 表分析 (56)9.4 创建索引 (56)9.4.1 索引的分类与生成 (56)9.4.2 索引修改 (57)9.4.3 查询索引信息 (57)9.5 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 (57)9.5.1 约束的分类 (57)9.5.2 约束的创建 (57)9.6 本章小结 (58)第10章概要文件、用户权限与角色 (59)10.1 概要文件 (59)10.2 管理用户 (60)10.2.2 修改用户信息 (60)10.2.3 删除用户 (60)10.3 用户验证 (61)10.4 查询用户信息 (61)10.5 权限与角色 (61)10.5.1 对象权限 (61)10.5.2 系统权限 (62)10.5.3权限回收 (62)10.5.4角色管理 (62)10.6 本章小结 (63)第11章常用工具 (64)11.1 SQL*Loader (64)11.2 数据导入与导出 (64)11.2.1 用EXPORT导出数据 (64)11.2.2 用IMPORT导入数据 (64)11.2.3 表空间传输 (65)11.3 国家语言支持 (65)11.4 本章小结 (66)第三部分 ORACLE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67)第12章Oracle备份与恢复机制 (67)12.1 理解数据库备份 (67)12.2 冷备份与热备份 (68)12.3 归档备份与非归档备份对恢复的影响 (68)12.4 理解几种不同的恢复机制 (69)12.5 本章小结 (69)第13章非RMAN下物理备份与恢复实现 (70)13.1 数据库的冷备份 (70)13.2 数据库的热备份 (70)13.3 控制文件的备份 (70)13.4 几种不同的恢复方式 (71)13.4.1 非归档日志下的数据库恢复 (71)13.4.2 归档日志下对丢失部分数据文件的恢复 (71)13.4.3 丢失整个数据库情况下的恢复 (72)13.5非完全恢复 (72)13.5.1 基于Cancel的恢复 (72)13.5.2 基于Time的恢复 (72)13.5.3 基于SCN的恢复 (73)13.6 本章小结 (73)第14章逻辑备份与恢复 (74)14.1 使用逻辑备份与恢复工具 (74)14.2 数据库逻辑备份与恢复的实现 (74)14.3 使用Oracle企业管理器 (74)14.4 本章小结 (75)第15章Oracle恢复机制的补充 (76)15.1 并行恢复的实现 (76)15.2 控制文件的重建 (76)15.3 只读表空间的恢复 (77)15.4 本章小结 (77)第16章Oracle数据库恢复管理器和待命服务器 (78)16.1 RMAN简介 (78)16.1.1 Nocatalog 下连接RMAN (78)16.1.2 创建恢复目录 (78)16.1.3 管理恢复目录 (79)16.1.4 LIST和REPORT命令 (79)16.1.5 生成存储恢复管理器语句 (79)16.1.6 操作系统命令备份 (80)16.2 使用RMAN进行备份 (80)16.2.1 备份的分类与实现 (80)16.2.2 备份操作的调整 (80)16.3 使用RMAN进行还原与恢复 (80)16.3.1 数据文件的恢复 (81)16.3.2 表空间的恢复 (81)16.3.3 非归档日志下数据库的还原 (81)16.4 Oracle服务器的备用数据库(Standby Database) (81)16.4.1 考虑使用Standby Database (82)16.4.2 初始化参数的配置 (82)16.4.3 创建待命数据库 (82)16.5 本章小结 (83)第IV部分性能调整 (84)第17章性能调整概要 (84)17.1 调整目标与计划的制定 (84)17.2 调整内容 (84)17.3 常用调整工具 (85)17.4 本章小结 (85)第18章Oracle内容调整 (86)18.1 共享存储器调整 (86)18.1.1 调整库高速缓存与数据字典高速缓存 (86)18.1.2 共享存储区的“命中率” (86)18.1.3 提高共享存储区的性能 (87)18.2.1 存取区缓存管理机制 (87)18.2.2 测量高速缓冲区的性能 (88)18.2.3 提高缓冲区的性能 (88)18.3 重做日志缓冲区的调整 (89)18.3.1 测试日志缓冲区的性能 (89)18.3.2 提高日志缓冲区的性能 (90)18.4 本章小结 (90)第19章结构查询语句与应用程序设计调整 (91)19.1 TKPROF工具 (91)19.2 解释计划 (91)19.3 使用AUTOTRACE工具选项 (91)19.4 理解Oracle的最佳性能 (92)19.5 设置优化模式 (92)19.5.1 例程级优化模式 (93)19.5.2 会话级优化模式 (93)19.5.3 语句级优化模式 (93)19.6 应用程序的性能 (94)19.6.2 索引与聚簇来最小化I/O (94)19.7 OLTP和DSS系统的性能调整要求 (96)19.8 本章小结 (96)第20章物理I/O调整 (97)20.1 数据文件I/O的调整 (97)20.2 数据库写进程的调整 (97)20.3 段与数据块的调整 (98)20.4 检查点进程的调整 (98)20.5 归档日志进程的调整 (99)20.6 排序区的调整 (99)20.7 回滚段的调整 (100)20.7.1 回滚段的作用 (100)20.7.2 回滚段的种类 (100)20.7.3 回滚段I/O性能测试 (101)20.7.4 提高回滚段I/O性能 (101)20.8 本章小结 (101)第21章调整竞争 (102)21.1 锁 (102)21.1.1 数据锁 (102)21.1.2 字典锁 (103)21.1.3 死锁 (104)21.2 闩的调整 (104)21.3 Freelist的竞争 (105)21.4 本章小结 (105)22.1资源管理概况 (106)22.2 资源管理配置 (106)22.3 资源管理器的管理 (107)22.4 使用SQL*PLUS创建资源计划和使用者组 (107)22.5 本章小结 (107)第23章Oracle性能调整工具 (108)23.1 考虑使用Oracle Expert (108)23.2 Oracle Expert的使用 (108)23.2.1 设定范围 (108)23.2.2 收集统计 (110)23.2.3 复查 (111)23.2.4 生成建议案 (112)23.2.5 脚本的生成 (112)23.3 本章小结 (112)第5部分网络管理 (113)第24章Net Manager基本架构 (113)24.1 Oracle Net Manager功能简介 (113)24.2 Oracle 监听器 (113)24.3 概要文件 (113)24.4 网络服务命名 (114)24.5 Oracle Net Manager网络协议堆栈段 (114)24.5.1 典型的OSI协议通信栈 (114)24.5.2 Oracle Net Manager客户端/服务器中的堆栈 (115)24.6 Oracle连接管理器 (116)24.7 域 (117)24.8 本章小结 (117)第25章Oracle网络服务配置 (118)25.1 配置监听器 (118)25.2 本地命名服务器配置 (118)25.3 主机命名法 (119)25.4 Oracle命名服务器配置 (119)25.5 多线程服务器配置与网络安全 (119)25.5.1 多线程服务器配置 (119)25.5.2 高级网络安全 (120)25.6 本章小结 (120)第26章出错处理 (121)26.1服务器段异常处理 (121)26.2 命名服务器异常出理 (121)26.3 客户机异常处理 (121)26.5 NET8跟踪文件 (122)26.6 本章小结 (122)第I部分 SQL语言与PL/SQL语言第1章数据库的概念与Oracle的安装本章的学习目标:●了解实体-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当今流行的关系数据库以及Oracle数据库的优势●熟悉Oracle数据库服务器的安装过程1.1实体-关系模型模型是对过程和对象的抽象化,经过模型可以深入了解复杂系统的主要特征。
Oracle教案一、引言Oracle数据库系统是美国Oracle公司(甲骨文)提供的以分布式数据库为核心的一组软件产品,是目前最流行的客户/服务器或B/S体系机构的数据库之一。
作为一种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具有数据安全、完整性、一致性、并发性、易用性、可移植性、可调整性、高性能等特点。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习者掌握Oracle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操作方法及高级应用,为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理解Oracle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库、表、视图、索引、存储过程、触发器等。
2.掌握Oracle数据库的安装、配置、启动与关闭等基本操作。
3.学会使用SQL语句进行数据查询、插入、更新、删除等操作。
4.熟悉Oracle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方法,确保数据安全。
5.了解Oracle数据库的性能优化技巧,提高数据库运行效率。
6.掌握Oracle数据库的权限管理,保障数据库安全。
三、教学内容1.Oracle数据库概述(1)Oracle数据库发展历程(2)Oracle数据库特点(3)Oracle数据库体系结构2.Oracle数据库安装与配置(1)安装环境准备(2)Oracle数据库安装步骤(3)Oracle数据库配置3.Oracle数据库基本操作(1)启动与关闭数据库(2)创建、修改、删除用户(3)创建、修改、删除表空间(4)创建、修改、删除表(5)创建、修改、删除索引(6)创建、修改、删除视图4.SQL语句应用(1)数据查询(2)数据插入、更新、删除(3)事务处理(4)子查询与连接查询5.Oracle数据库备份与恢复(1)备份类型及策略(2)冷备份(3)热备份(4)逻辑备份与恢复6.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1)SQL优化(2)索引优化(3)存储过程优化(4)数据库参数调整7.Oracle数据库权限管理(1)用户权限管理(2)角色权限管理(3)系统权限与对象权限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讲解Oracle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操作方法等。
oracle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Oracle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数据库的安装、配置、管理和维护;掌握SQL语言的基本操作,包括数据定义、数据查询、数据更新和数据控制;了解数据库设计和性能优化的一般方法。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需要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掌握Oracle 数据库的安装和配置方法;熟悉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操作。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需要能够独立完成Oracle数据库的安装和配置;能够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的定义、查询、更新和控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库设计和性能优化。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需要培养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和热情,能够主动学习和探索;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遵守相关的伦理和法律规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Oracle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安装配置、SQL语言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库的设计与优化。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Oracle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安装配置–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Oracle数据库的安装和配置方法–Oracle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和组件2.SQL语言的基本操作–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操作–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查询语言(DQL)–数据更新语言(DML)–数据控制语言(DCL)3.数据库的设计与优化–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数据库性能优化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讲解,向学生传授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以及SQL语言的操作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据库的设计和优化方法。
3.实验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掌握Oracle数据库的安装和配置,以及SQL语言的操作。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和多媒体资料。
1.教材:选用《Oracle数据库管理与应用》作为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数据库知识。
oracle11g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Oracle 11g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2. 掌握Oracle 11g数据库的安装和配置方法;3. 学会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4. 掌握Oracle 11g数据库的表、索引、视图和存储过程的创建与管理;5. 了解数据库的安全性和事务处理。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完成Oracle 11g数据库的安装和配置;2. 能够运用SQL语言实现数据的基本操作;3. 能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数据库表、索引、视图和存储过程;4. 能够进行数据库的安全性设置和事务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2.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3. 增强学生的数据库安全意识,培养责任感;4. 使学生认识到数据库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提高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编程能力,对数据库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采用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感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Oracle 11g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Oracle 11g数据库概述: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Oracle 11g数据库的特点和体系结构,对应教材第一章。
- 数据库基本概念- Oracle 11g体系结构- Oracle 11g新特性2. Oracle 11g数据库安装与配置:讲解Oracle 11g数据库的安装步骤、配置方法,对应教材第二章。
- 安装Oracle 11g数据库- 配置网络监听器- 创建数据库实例3. SQL语言基础:学习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用法,进行数据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对应教材第三章。
orcle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Oracle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包括数据库的概念、结构、安装和配置,以及基本的数据库操作和管理。
同时,学生应该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数据库设计和维护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应该培养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认识到数据库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遵守数据安全和隐私的原则。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按照以下大纲进行:1.Oracle数据库概述:介绍Oracle数据库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场景。
2.Oracle数据库安装与配置:讲解如何在不同操作系统上安装和配置Oracle数据库。
3.数据库基本操作:包括创建表、查询数据、插入和更新数据等。
4.数据库管理:介绍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性能调优和安全控制等。
5.数据库设计:讲解如何设计合理的数据库结构和模式。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Oracle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据库知识。
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数据库,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适合的Oracle数据库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制作教学PPT和视频教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库操作和管理的知识。
4.实验设备:准备足够的计算机和Oracle数据库软件,供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以及小组讨论的贡献,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定期的作业,包括练习题和小项目,评估学生对Oracle数据库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