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新版
- 格式:docx
- 大小:742.95 KB
- 文档页数:3
质量管理系统职能分派表管投企物幼商财人劳行党标准总理资业业托业务力政委服工内容经者发管管管服审资办办公会条款理代展理理理务计源公公司表部部部部部部部室室4质量管理系统★▲▲▲▲▲▲▲▲▲▲▲▲整体要求文件要求★文件控制▲▲▲▲▲▲▲▲★▲▲记录控制▲▲▲▲▲▲▲▲★▲▲5管理职责★▲▲▲▲▲▲▲▲▲▲▲▲管理承诺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质量目标★▲▲▲▲▲▲▲▲▲▲▲▲策划★★▲▲▲▲▲▲▲▲▲▲▲质量目标质量管理系统策划★▲▲▲▲▲▲▲▲▲▲▲职责、权限和交流★▲▲▲▲▲▲▲▲▲▲▲职责与权限管理者代表★内部交流★▲▲▲▲▲▲▲▲▲▲▲管理评审★▲▲▲▲▲▲▲▲▲▲▲▲6资源管理★资源供给人力资源★★★★★基础设备▲★工作环境▲★7产品实现★▲▲▲▲产品实现的策划与顾客相关的过程管投企物幼商财人行党标准劳总理资业业托业务力政委内容经者发管管管服审资服办办工条款公理代展理理理务计源公公会表部部部部部部部司室室与产品相关的要求确实▲★★★定与顾客相关的要求的评▲★★★审顾客交流▲▲★★★设计和开发▲★★★★采买▲▲★★★★生产和服务供给★★★★生产和服务供给的控制生产和服务供给过程的★★★★确认表记和可追忆性★顾客财富▲★▲▲产品防备8监督和丈量装置的控制★★★★丈量、剖析和改良总则★▲▲▲▲▲监督和丈量▲★★★★顾客满意内部审查▲▲▲▲▲▲▲▲★▲▲过程的监督和丈量★▲▲▲▲▲产品的监督和丈量★▲★★★★★▲不合格品的控制★▲★★★★▲数据剖析▲▲▲▲★改良★▲▲▲▲▲▲连续改良纠正举措▲▲▲▲▲★预防举措▲▲▲▲▲★★-------责任部门▲--------辅助部门。
ISO9001:2008内审员培训班下载报名表内训调查表
【课程描述】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已是现代管理发展的潮流,通过ISO9001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单位赢得这市场;拥有高素质的内部质量审核员是企业内部成功推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之一。
为更好的服務客户,降低成本,本公司推出本课程。
使学员能融会贯通ISO9000:2008标准及掌握企业企业内部审核的流程及技巧,为企业推动ISO9000:2008体系提供最佳动力。
【课程帮助】
如果你想对本课程有更深入的了解,请参考 >>> 德信诚ISO9000内审员相关资料手册
【课程对象】
企业管理人员、从事质量管理认证工作的人员、在QMS实施过程中承担内部审核工作的人员、有志于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
【课程大纲】
第一天
◆ ISO及ISO9000系列标准简介
◆ ISO9001:2008标准修订的背景与原则
◆ ISO9000:2005标准有关质量术语及定义
◆ 质量管理八原则
◆ ISO9001:2008标准条款讲解
◆ 2008版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和要求
第二天
◆ 质量审核 / 审核准备
◆ 查检表、年度审核计划编写练习
◆ 执行审核/审核技巧
◆ 不符合事项报告 / 审核报告
◆ 个案分析 / 审核练习
◆ 考试
8.1.2 内部审核程序章节号8.1.2
版本 1。
新版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引言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客户需求,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为了实现有效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需要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能分工,以确保每个责任人都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履行自己的职责。
本文将基于新版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一个职能分配表,明确不同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职能分配表质量管理部门1.负责制定和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指导文件等;2.负责监控和审核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及时提出问题和改进建议;3.负责组织和实施内部和外部质量审核,监控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4.负责处理客户和供应商的质量投诉,及时解决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5.负责组织和实施质量培训和技能提升活动,帮助企业员工不断提高质量意识和工作技能。
生产管理部门1.负责制定和实施生产计划,确保生产任务按时完成;2.负责组织和协调生产现场的调度、监控和优化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3.负责组织和实施生产现场的安全生产和环保工作,保障员工健康和环境安全;4.负责监控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及时处理不合格品和提出问题原因;5.负责对生产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良好运行和寿命。
采购管理部门1.负责采购物料和零部件,确保采购符合质量、成本和交期要求;2.负责与供应商的协调和沟通,确保供应商符合质量和合规要求;3.负责对采购项目进行评估和审查,制定和完善采购流程和标准;4.负责处理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纠纷,并提出改进方案;5.负责对采购项目进行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
财务管理部门1.负责企业的财务预算和成本控制工作;2.负责财务数据的收集和汇总,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数据分析支持;3.负责管理和控制企业的资金流动和风险管理;4.负责组织和实施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提供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议;5.负责与企业的外部财务合作和交流,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职能分配表
介绍
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要保障之一。
为了能够实现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运作,我们需要通过合理的职能分配和明确的工作责任,将企业内部的各项质量管理工作有序地分配给具体的责任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执行和运行。
本文档将介绍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职能分配表,以方便企业进行质量管理工作的分工和管理。
职能分配表
质量方针
•质量方针制定:公司总经理、品质部门
•质量方针发布:总经理
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制定:公司总经理、品质部门、各部门经理
•质量目标实施:各部门经理
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制定:品质部门、各部门经理
•质量计划调整:品质部门、各部门经理
质量控制
•生产过程控制:生产部门
•产品检验:品质部门、生产部门
•产品检测及不合格品处理:品质部门、生产部门
•关键特性管理:品质部门、产品设计部门
质量体系文件管理
•质量体系文件制定与审核:品质部门
•质量体系文件发布和培训:品质部门、各部门经理
内审
•内审制定:品质部门
•内审员安排:品质部门、各部门经理
•内审执行:内审员
外审
•外审准备:品质部门、各部门经理
•外审执行:品质部门、各部门经理、外审员
不合格品管理
•不合格品管理:品质部门、生产部门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品质部门、生产部门
质量管理体系的职能分配表旨在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企业质量管理工作,通过明确的职责和责任,使质量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进行,从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此外,企业还应该不断完善和优化质量管理体系,以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和企业的发展需求。
实验室管理体系要素要求岗位职能分配表●表示负责人或负责部门○表示相关人或部门▲表示归口管理部门十六、结果质量控制程序15。
1目的为保证检测、检测工作的正常实施,实现对检测过程的有效控制并对测试结果进行验证和对检测水平进行测试的内容和要求,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符合有关规程、规范、技术要求和本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特制定本程序。
15.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检测、检测项目及技术验证活动的全过程。
15。
3 职责(1)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对检测、检测过程和结果进行验证审核。
负责检测车间验证工作的组织实施.负责对车辆检测项目的检测工作进行计划和实施,组织测试人员对测试结果进行验证,并对测试人员的测试水平进行定期考核。
(2)质量负责人组织内部审核和监督检查,负责质量监督网成员对检测、检验过程和结果实施监督。
15。
4 程序15。
4.1 业务室受理检测、检验委托任务15。
4。
1.1业务室人员应熟悉本公司的检测项目和检测能力,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客户的要求。
15.4。
1.2开展检测、检验和工作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 具有有效的检测和检测资质;(2)具备有效的检测和检验规程、规范和标准(3) 检测、检验和仪器设备具有有效的检定或校准证书;(4) 检测、检验人员必须取得所从事的项目的上岗证;(5)具有检测、检验仪器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的环境条件和工作场所。
15.4。
1。
3 业务室根据检测、检测任务的性质及本公司的能力,与客户协商签署检测和检测委托合同。
15.4。
2检测和检验人员应按委托合同的要求选择检测和检验规程、规范和作业指导书。
15.4.3检测、检测的实施(1)检测的实施过程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及公司制定的《作业指导书》。
(2)检测的实施业务室将车辆移交检测车间(外观检测员或引车员),双方应做好车辆、附件及技术资料的交接。
(3)技术部人员准备好仪器设备、标准物质,保证其处于受控状态。
(4)检测人员根据检测要求,按有关检测方法标准进行试验。
好好学习社区更多免费资料下载:德信诚培训网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职能部门 体系要求管理层生产部 销售部 行政部 质检部 采购部 后勤部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 △ △ △ △ △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 △ △ △ △ △ △ 4.3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 △ △ △ △ △ △ 4.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 △ △ △ △ △ △ 5.1领导作用和承诺 ▲ △ △ △ △ △ △ 5.2质量方针▲ △ △ △ △ △ △ 5.3组织的岗位、职责的权限 ▲ △ △ △ △ △ △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 △ △ △ △ △ △ 6.2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 △ △ △ △ △ △ 6.3变更的策划▲ △ △ △ △ △ △ 7.17.1.1 总则 ▲ △ △ △ △ △ △ 7.1.2 人员 ▲ △ △ △ △ △ △ 7.1.3基础设施 △ △ △ △ △ △ ▲ 7.1.4过程运行环境 △ ▲ △ △ △ △ △ 7.1.5监视和测量资源 △ △ △ △ ▲ △ △ 7.1.6组织知识 △ △ △ ▲ △ △ △ 7.2能力 △ △ △ ▲ △ △ △ 7.3意识 △ △ △ ▲ △ △ △ 7.4沟通△ △ △ ▲ △ △ △ 7.5形成文件的信息 △ △ △ ▲ △ △ △ 8.1 运行策划和控制 △ ▲ △ △ △ △ △ 8.2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 ▲ △ △ △ △ 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 ▲ △ △ △ △ △ 8.4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控制 △ △ △ △ △ ▲ △ 8.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 ▲ △ △ △ △ △ 8.5.2标识和可追溯性△ ▲ △ △ △ △ △ 8.5.3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 △ △ ▲ △ △ ▲ △ 8.5.4防护△ ▲ △ △ △ △ △ 8.5.5交付后的活动 △ △ ▲ △ △ △ △ 8.5.6变更的控制△ ▲ △ △ △ △ △ 8.6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 △ △ △ △ ▲ △ △ 8.7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 ▲ △ △ △ △ △ 9.1.1总则 ▲ △ △ △ △ △ △ 9.1.2顾客满意 △ △ ▲ △ △ △ △ 9.1.3分析与评价 △ ▲ △ △ △ △ △ 9.2内审审核 ▲ △ △ △ △ △ △ 9.3管理评审 ▲ △ △ △ △ △ △ 10.1改进 总则▲ △ △ △ △ △ △ 10.2不合格与纠正措施 △ ▲ △ △ ▲ △ △ 10.3持续改进 ▲△ △ △ △ △ △注:▲ 表示主管部门:△表示协助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