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587.00 KB
- 文档页数:45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授课专业:2012级学前教育一、二班任课教师:肖玲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上课时数:2课时教学形式:讲授、讨论、其他教学目的:1.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2.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
3.掌握学前儿童学习科学教育的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学前儿童学习科学教育的特点教学难点:掌握学前儿童学习科学教育的特点教学内容:一、科学(一)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二)科学是一个动态过程(三)科学是一种世界观二、科学教育三、学前儿童科学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1.启蒙性2.全面性3.生活化4.探究性5.合作性6.多样性六、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1.3-4岁A、认识处于不分化的混沌状态B、认识带有模仿性,缺乏有意性C、认识带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D、认识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2.4-5岁A、好奇好问B、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表面的和简单的因果联系C、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公用和情境进行概括分类3.5-6岁A、有积极的求知欲望B、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比较内在、隐蔽的因果联系C、能初步的根据食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分类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1.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2.有利于儿童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发展3.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4.有利于儿童语言表达的发展5.有利于培养儿童关爱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教学反思:举例讲解,学生更感兴趣且易于理解。
第二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解读上课时数:2课时教学形式:讲授、讨论、其他教学目的:1.了解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2.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结构。
3.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具体内容。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具体内容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结构教学内容:一、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依据(一)身心发展规律(二)学科教育目标(三)学科学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四)社会发展的需要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结构(一)纵向目标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月目标、周目标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日目标(二)横向目标1.科学知识教育目标2.科学方法教育目标3.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具体内容1.科学情感态度内容2.科学方法的内容3.科学知识的内容教学反思:。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大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大纲说明1、本大纲适用于于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
2、本课程是一门以教学理论为依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结合实践来研究教学实践过程的学科。
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学科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方法,使学生能够引导和帮助儿童进行科学教学活动、科学教育实践。
从而也提升学生本身的素质和能力。
3、教学方法和手段(1)本课程教学就是理论和实践性都比较弱的学科,在教学中主要实行案例分析、课堂教学演练、探讨、活动设计、课堂教学参观等多种方法展开教学。
使学生掏出自己的活动设计方案展开活动课堂教学和活动指导。
(2)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基础理论知识主要以教师教授为主,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则需要学生扩散思维独立进行。
以活动的方式将教学的内容充分展开、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教学内容。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2、其任务主要就是通过自学幼儿教育儿童科学教育这门课程,掌控有关的专业知识。
幼儿教育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目的、环境创设、材料的挑选、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并使学生能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非政府中充分发挥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理解本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概念。
2、了解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发展现状。
3、认知幼儿教育儿童科学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和目标、内容、和基本意义。
4、掌控幼儿教育儿童科学活动的设计原则、方法和教学内容。
(二)能力目标:1、培育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回去分析和化解幼儿园中所碰到的实际问题。
2、能够运用学前科学教育的知识合理的设计、事实和评价幼儿园活动3、培养学生搜集相关信息,整理材料的能力和初步的学科研究能力(三)思想教育目标:1、培育学生具备较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与学识。
2、培育学生对于其教学对象幼儿教育儿童的爱好。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帮助学前儿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探索和理解科学、自然的原理和现象。
在学前科学教育中,教师需要持续介绍和示范科学概念的表达和操作,激发学习者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的创造性活动,并促进学生建立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学习的科学过程。
主要内容:
1、观察和分析:观察、分析对象,学习对象的基本特征。
2、实验:通过实践实验,熟悉和了解实验流程,增强实验的信心和能力。
3、探索:通过探索和体验,让孩子们运用观察、分析和实践来认识、分析事物,操作认识和分析这些物体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4、数学:让孩子们尝试用数学思维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理解科学概念,学习加强计算能力,熟悉数理关系,某些科学知识可以以数学形式表达出来。
5、比较:孩子们可以比较不同对象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并运用比较手段分析和思考,熟练掌握科学概念和技能。
6、回顾:在科学教育中,也应定期回顾,让学生复习和熟悉已学习的内容,深化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 1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丁金霞2012-02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科学与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与价值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历史沿革第一节科学与科学教育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教育一、什么是科学科学的涵义科学知识体系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一、什么是科学1.广义:泛指一切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1.狭义:仅指自然科学,或称为理科,与人文科学相对科学的涵义----汉语词典:科学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现代汉语词典:①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②合乎科学的一、什么是科学科学的涵义----汉语词典:科学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现代汉语词典:①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②合乎科学的对“科学”一词还可以从静态、动态的角度去理解。
从静态的角度看,“科学”即指“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以及人类自身认识的结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从动态的角度看,“科学”即指人们探索事物之间的关系、掌握客观规律的过程。
科学的涵义在中国,科学一词的意义相当于“格致之学”。
《礼记·大学》上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所谓格物,就是推究事物的道理。
对科学还有一种更广义的理解就是把科学看做是一种对待事物的基本态度与方法,与迷信、盲从相对立,即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2、科学知识体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研究对象:自然界、自然现象研究方法:逻辑方法和经验方法社会价值:关于自然的真理性认识,满足人类的好奇心;改造和利用自然,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社会科学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研究方法:在一定的定量分析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定性分析社会价值:探求社会运动规律、改造社会现实善和构建和谐合理的社会,是调节社会运行、提供决策咨询、协调社会关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人文科学研究对象:人自身,人类精神、文化、价值、观念问题研究方法:联想、反思、感悟、直觉、情感渗透、价值分析社会价值:通过认识人自身,为人类构建一个有意义的世界,构筑一个精神家园,使心灵和生命有所归依3.树立全面、正确的科学观科学包括观察与经验,但并不停留于观察与经验,更重在探求现象背后的原因,探求事物之间的关系,发现与认识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第一章.概述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2,科学的四个内涵、本质①科学是知识的体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②科学是过程③科学是世界观④科学的本质是探究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探究,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活动。
第二章理论基础1,建构学习理论P11(了解)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性:①目标是科学教育的核心,是科学教育的第一要素和前提;②目标是教师实施科学教育的方向;③目标是科学教育评价的标准;④制定计划,创设环境,提供材料,选择内容和方法,设计活动,指导探索过程,评价活动效果都与目标紧密相连。
2,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①幼儿教育的总目标P22;②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信息技术的广泛引用,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③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年龄特点,个体差异);④要体现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学前儿童科学活动的特征——内容的广泛性,知识的严密性,方法的科学性)。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P28(五个目标)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单元目标:①以时间为单元(月计划、周计划);②以主题活动为单元(以季节、自然科学现象、人的活动等建构主题)。
第四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依据:P35①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纲要》的主要精神;②符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③适应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④遵循科学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判断属于哪个范围)2,0-3岁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P36-373,3-6岁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P37-39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理解、运用)⑴科学性和启蒙性原则——跟本准则、首要要求含义:首先,符合科学的原理,尊重客观事实;其次,要符合学前儿童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使幼儿通过努力能够接受和理解。
2. 作为态度与精神的科学 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亦科学探究中.按照客观出实认识书物•拙除个人偏见及其他姿索的影札 同时,倾听并尊蕴他人总见,接受他人的∣∣∙M 点,并及时修ιEQYf 观点科学迅求真理、强训实i 正和科学推理。
同石世何力物不断地发展变化,人 们需嬰以怀疑、批判的眼光看•待科学科学活动足水无止境地迫求真理的活动。
科学的也础是创新,创新足科学 的生命和灵魂追求科学的道路充淌无数的闲难和挫折.每 项科学成果祁饱伶春科 学家的无限艰卒与不懈追求°因此,坚持足科学家的定贵耕神品质 和学探究离不开科学家Z 间的紧密合作,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社会性 越来越突出3. 作为知识与能力的科学 科学知识的表现形式如下图所示。
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爭实是•切科学槪念产6和发展的 科学概念是在科学半实的呈础卜.运川 基础,是•种客观“在虽观能动性在爭实与信息Z 间建工僦 义的联系,将木质概括成概念科学理论是对模梅和隐誠在能直接观察 科学模型是通过解释和整合佶息形成 到的现象外的现实的解释。
科学理论不会 的.适用「•解释•些特定的口然现彖。
成为科学爭实,始终保持其暂时性科学模羽有助丁•将理论特征概念化科学理论科学模型(1) 科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科学探索的过程(2) 科学不仅表现为结论的科学性,同时也表现为过程的科学性 3. 科学是世界观(三)科学的内涵1. 作为探究与思维的科学科学探究过程的四大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
通过观察发现H 然界中各种未知的啦物和现 釦从而提出问题假设源于提出的问题•是对问题的•种简洁陈 述,试图解秤•种模式或侦测•种结呆实验求证实验足对假设的 种验证•通过实验,假设 有可能被证实,也冇可能被推翻得岀结论在对假设进行验证的宰础匕总结发 现并得出结论观察提问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与意义(-)学前儿童科学教冇的含义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冇的意义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1) 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疗,有利于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科学学习,并为科学素 质的早期培养奠宦良好的基础。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本章将帮助你:知识目标:1.了解科学、科学教育的内涵。
2.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3.熟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和特点。
技能目标1.能举例说明科学的内涵,能概括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2.能概括说出我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各个时期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和标志。
3.能分析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能举例说明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以下简称科学教育)是对过去幼儿园自然常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幼儿园常识仍沿用50年代的教材教法,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方法上都已显得有些陈旧,无法满足学前儿童身心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发展的步伐。
因此,全国许多幼儿园都开始了常识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实验,经过10多年的实践,“科学”逐渐取代了“常识”。
20XX年,在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科学”第一次正式列入幼儿园教育内容之中。
“科学”被除去了神秘的外衣,并成为学前儿童学习的内容,是一个进步。
具体比较“科学教育”与“常识教育”,我们发现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上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如科学教育在目标上更注重发展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方法上强调学前儿童自己探索与发现;在内容上考虑到数学是科学的本质,是科学的工具,两者是有联系的,能够互相渗透的,因而将数学并入科学领域,统称为科学教育。
第一节概念一、基本概念(一)科学是什么对于常人类似说,科学是什么?说远点,科学是物理、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学科知识,是科学家们进行的实验研究。
说近些,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斗转星移,这些事物和现象无一不和科学联系在一起,无一不是科学探索的对象。
总之科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那么,科学的含义呢?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层面来理解,会得出不同的看法。
在这里我们综合各家论述给科学的内涵作一个解释: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还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涵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二、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什么样的科学。
1. 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
2. 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
3. 对世界独特的理解。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
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
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个体发展(一)从周围环境的特点来分析周围环境是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幼儿获得感性经验的服泉。
周围环境是互相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对发展幼儿的思维有着重安的促进作用。
周围环境是可以被认识、利用和改造的物质世界,对培养幼儿的求知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影响。
周围环境美的姿态,可以为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提供有利的因素。
周围环境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源泉。
(二)从幼儿年龄阶段的特点来分析1. 通过科学教育,能满足这种好奇心,使幼儿对学习科学产生积极的态度,还能对幼儿长大后正确对待周围事物、对待生活产生良好的影响。
2. 幼儿的智力、语言处于迅速发展区,但他们的智力、语言的发展有赖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科学教育能以客观事物为媒介,促进幼儿智力语言的发展。
3. 幼儿的个性品质处于发展期,科学教育可以促进幼儿个性的良好发展。
(三)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来分析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可为幼儿园各项活动,特别是教育活动提供具体而丰富的内容,即科学教育活动是进行其他各项教育活动的基础。
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含《指南》)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1. 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环境,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 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1)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脚,探究问题。
(2)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3. 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1)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2)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科学概念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王爱星第一章绪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本章提要:本章包括科学与技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等四方面的内容。
本章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难点:科学、技术的概念。
1、科学与技术(1)科学与技术的概念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科学还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技术是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技术的表现形式是多元的,技术是成套的知识体系。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相互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相辅相成。
(2)科学与技术的功能科学技术有两个功能:认识功能和生产力功能。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1)学前儿童与科学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的发展分为若干个阶段,并将2——7岁阶段称为“前运算阶段”。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概念的发展是由概念含混、复合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个时期组成的,每一个阶段又包含着若干个小阶段。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急于将由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现象和原理,按成人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儿童,并要求儿童像成人那样去理解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道理。
教师应该顾及到儿童的“天真理论”。
“天真理论”是儿童在学校学习之前已获得的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的概念,也被称之为“前概念”、“幼稚理论”、“直觉概念”等。
布鲁纳:认为儿童必须先通过操作具体实物发展概念,进而逐渐发展到以抽象符号表达概念的层次。
强调发挥儿童学习的主动性,要求让儿童主动地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因此,他竭力倡导发现学习(发现法),并广泛地运用于科学教育。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
第一节 科学与科学教育(一)科学的内涵科学知识、科学活动与过程和科学价值等科学内涵。
(二)科学教育的内涵1.对科学教育内涵认识的发展与变化。
2.几种对科学素质的不同界定。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1.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涵的认识的发展与变化。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定义:以3-6岁幼儿为对象,引导幼儿探究科学的主动性、支持幼儿经历探究和发现、旨在培养幼儿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三位一体的科学素养的教育过程。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与特点:是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支持幼儿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过程。
第二节 数学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一)什么是数学?描述了各个角度对数学的理解,特别是恩格斯的定义。
(二)什么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指遵循学前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帮助学前儿童积极建构数学经验,发展数学认知能力,并未正规的数学学习进行准备的过程。
第三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与价值取向(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变迁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1世纪初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内容与变化。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解读明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应包括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以及科学知识经验等三个要素。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20世纪80、90年代与21世纪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价值取向的定位及其变化;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本质及目标。
(一)国内外相关文件中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规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相关论述。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1.科学(1)生命科学。
生命体的身体特征、生命体的基本需求、生命体的简单行为、生命的生命周期、生命体的变化性与多样性以及生命体与环境的关系。
(2)物质科学。
对物体与材料以及日常生活的周围环境中非生命物质的探究。
(3)地球与空间科学。
地球物质的性质、天气和气候、宇宙。
科学教育总复习第一章学前儿童教育概述一、名词解释1、科学: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结合体。
2、科学知识的真理性:是指科学知识必须符合客观事实,它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
3、科学知识的经验性:是指科学知识来源于经验性的活动,而不是任何人的主观臆断。
4、科学知识的开放性:是指科学知识不是固化、静态的知识体系,而是一个灵活动态,具有多种接纳和包容可能性,时刻准备修正自我的开放体系。
5、科学知识的可重复性:是指科学知识应该是可以验证的、规律性的知识,应该是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并能够服务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6、朴素理论:是指人们对一组信息、事物和现象的日常理解。
表示天真、幼稚、质朴的,因此也被称为“天真理论”。
7、科学经验:既是指儿童的科学学习过程,即“儿童通过经验来学习”,又是指儿童的科学学习结果,即“儿童获取科学经验”。
8、学习品质:是儿童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建立联系的桥梁。
儿童的学习品质具体包括:好奇心、学习兴趣、主动性、坚持与专注、想象与创造、反思与解释等等。
二、简答题1、科学知识具有什么样的特点?(1)科学知识具有真理性。
(2)科学知识具有经验性。
(3)科学知识具有开放性。
(4)科学知识具有可重复性。
2、科学过程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和形成结论。
3、简述科学态度的内涵。
(1)好奇心。
善于提出问题,并且积极地去寻求答案。
(2)尊重事实证据。
思路开阔,积极主动地去考虑不同的、甚至有冲突的证据。
(3)批判地思考。
权衡、观察和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评价。
(4)灵活性。
积极主动地接受经证实的结论并重新考虑自己的认识。
(5)对变化的世界敏感。
有尊重生命和环境的觉悟。
4、从传统的科学观到当代的科学观,人们对于科学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科学的内涵发生了变化。
(2)科学的核心在于探究。
(3)科学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结合体,这三个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5、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