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系统设计范本
- 格式:doc
- 大小:200.50 KB
- 文档页数:42
×××××煤矿矿井通风设计(2013年)矿长;×××设计编写;××××编写日期; 2013年3月3日目录第一章井田概况 (3)第二章矿井通风系统 (9)第三章、矿井风量计算 (11)第四章、矿井风量、风压及等积孔 (15)第五章、反风方式、反风系统及设施 (19)第六章、供热风系统设计 (20)第七章、矿井通风费用计算 (22)第八章、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性可靠性和抗灾能力分析 (24)第九章、附图 (26)前言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保障煤矿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保证生产建设的正常进行,达到以风定产的要求,让井下各工作面以及其它地点的风量按需分配,特制定本通风设计。
本通风设计主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和2011年版《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条款而制定,参考新疆天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第一煤矿《初步设计安全专篇》、《新疆天发公司第一煤矿2011年瓦斯等级报告》二书。
本设计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使用专业术语,简明扼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对通风设施的设置、管理、各工作面所需风量的配备和安全保证措施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本设计经审批签字后,煤矿要认真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本设计有关规定,在生产中严格按设计操作,如有变更,必须及时修改或补充说明。
编者2013年3月第一章井田概况一、矿井交通及气候情(一)矿井概况1.交通位置××××××煤矿位于乌鲁木齐市以东八道湾与碱沟之间的九道湾中部。
行政区划属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管辖。
井田地理坐标:东经87°41′46″~87°42′36″北纬43°51′35″~43°53′10″井田西距乌鲁木齐市16㎞,北距米泉市15㎞,均有沥青公路相通,交通极为便利。
矿井通风设计目录第一节矿井概况 (3)一、煤层地质概况 (3)二、井田范围 (3)三、矿井生产任务 (3)四、矿井开拓方式 (3)五、采煤方法及矿井工作制度 (4)六、矿井通风方式 (4)七、巷道尺寸及支护情况 (4)第二节矿井通风系统 (9)一、矿井通风系统要符合下列要求。
(9)第三节矿井风量计算与分配 (12)一、矿井需风量的计算原则12二、矿井需风量的计算方法 (12)第四节矿井通风阻力及等积孔计算 (17)一、计算原则 (18)二、计算方法 (23)三、计算矿井总风阻 (24)四、计算矿井等积孔 (25)第五节主要通风机选型 (29)一、选型依据 (29)三、通风机运行工况 (32)四、电动机选型 (33)五、通风机电动机的校验 (33)第六节矿井反风措施 (35)一、反风目的和意义 (35)二、反风方式、反风系统及设施 (35)第七节矿井通风费用 (37)一、矿井通风费用 (37)二、风阻与等积孔 (37)三、综合评价 (38)第八节矿井灾害防治措施 (41)参考文献 (43)第一节矿井概况一、煤层地质概况单一煤层,煤层倾角15°~18°,煤层厚平均2.2m,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小于5in3m,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小于3m3/min,煤尘自然发火期12月,煤尘具有爆炸性。
二、井田范围本设计第一水平垂深240m,走向长6270m,两翼开采,每翼长3135m。
三、矿井生产任务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t,上山部分服务年限25年,下山部分服务年限21年,总服务年限46年。
四、矿井开拓方式本矿井开拓方式,全矿井共划分四个分区,上山部分2个,下山部分2个。
前期采用立井单水平上山多煤层联合开采,其服务年限为25a。
五、采煤方法及矿井工作制度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普通机械化采煤。
工作面长150m,采高2.2m,采用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最大控顶距4.2m,最小控顶距3.2m;作业形式为两采一准,交接班时人数最多80人,回采工作面温度一般在21°。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前言井田概述一井田境界:煤层走向长约1200m,倾斜长约800m,地表平坦,标高+35m。
井田内有二个煤层,3号煤层厚度为2.3m,5号煤层厚度为2.5m,煤层露头为-100m。
煤层倾角12º。
各煤层厚度、间距及顶、底板情况见下表: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m,m2顶板岩性为细砂岩,顶板中等稳定,各煤层的容重γ=1.5t/m3。
,煤层无自燃倾向,表土内有流砂。
二矿井采区储量:井田采用一对立井开拓,井筒位置布置在井田走向中央和倾斜中部。
井田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垂高200m,由于倾角较大均采用上山开采,一水平运输大巷布置在-200m 水平,大巷沿m3煤层底板开拓,位置距m3煤层垂直距离25m,回风大巷布置在+0m标高,距m3煤层的距离与运输大巷相同,矿井设计能力为年产60万t。
主井采用箕斗提升,副井采用罐笼提升。
井底车场选用立井刀式环形车场,大巷运输采用600mm轨距架线式电机车运输,矿车选用1t固定式U型矿车。
采区工作制度规定如下:年工作日数:330天。
每日工作班数:3班。
每班工作时数:8h。
第一章选择矿井通风系统通风系统选择的原则:要求要符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合理、经济、投产快等。
矿井通风系统是向矿井各作业地点供给新鲜空气、排出污浊空气的进、回风井的布置方式,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法,通风网络和风流控制设施的总称。
按进、回风在井田内的位置不同,通风系统可分为中央式、对角式、区域式及混合式。
由于煤层倾角较小,埋藏较浅,井田走向长度不大等条件,故确定为中央边界式通风系统。
采区通风系统:采区共设3条上山,1条轨道上山和2条回风上山。
根据《煤矿开采安全规程》规定,再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本矿井采用抽出式通风方式。
第二章计算和分配矿井总风量矿井需风量,按下列要求分别计算,并采取其中最大值。
(一) 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风量不小于4m3。
(二) 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他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合进行计算。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引言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安全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良好的通风系统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矿井内的气体浓度和温度,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矿工的安全和健康,并提高矿井的生产效率。
本文将介绍矿井通风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并结合实际案例,详细阐述了通风系统设计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
1.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安全性原则:矿井通风系统设计的首要原则是确保矿工的安全。
通风系统应能及时有效地排除矿井内的有毒有害气体,保持矿井空气的新鲜和清洁,并能够应对突发事故,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
•可靠性原则:通风系统应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避免因系统故障或设备损坏而导致通风不畅或停工。
•经济性原则:通风系统的设计应尽量节约能源和降低成本。
通过优化设计,合理选择设备和管道,减少能耗,降低运行成本,并确保达到预期的通风效果。
•适应性原则:通风系统应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能根据矿井的不同情况和要求进行调整和变化。
在矿井开采过程中,通风系统需要能够适应不同工作面的通风需求,保持稳定的通风效果。
2.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的步骤2.1. 矿井通风需求分析首先,需要进行矿井通风需求的分析和评估。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矿井开采方式:矿井的开采方式将直接影响通风系统的设计。
不同的开采方式(如采煤工作面、采矿工作面等)对通风需求会有不同的要求。
•矿井周围环境条件:矿井所处的地质环境、气候条件等对通风系统设计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地质条件不稳定、大气状况恶劣等因素都需要考虑进去。
•矿井规模和产能:矿井的规模和产能将决定通风系统的工作量和效果。
大型矿井通常需要更大容量的通风系统来满足通风需求。
2.2.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参数计算在了解矿井通风需求后,接下来需要进行通风系统设计参数的计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风量计算:通风量是通风系统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决定了矿井内空气的流动速率和质量。
通风量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根据矿井的规模和产能进行计算。
82采区通风系统设计袁店一井井田范围:西以袁店断层为界,与袁店二井毗邻;东至32煤层-1000m的水平投影线和39467500经线;南从杨柳~五沟断层(与五沟煤矿相邻)及10煤层露头线;北到32煤层—1000m的水平投影线和区块登记边界。
东西长约6。
9~13。
6km,南北宽1.2~3。
4km,井田面积约37.22km2。
本矿井目前有主井、副井、中央风井、西风井和北风井5个井筒,矿井主采煤层为32、72、8、10煤层。
矿井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一次采全高综采或综采放顶煤回采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袁店一井煤矿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方式,各采区实行分区通风,有主井、副井、新主井(原中央风井,目前仅做进风井用)、南风井、东风井5个井筒。
其中主井、副井、新主井进风,南风井、东风井回风。
82采区的通风由南风井担负通风任务.南风井装备两台GAF25-13.1-1型轴流式风机,电机型号YR500-6,额定功率900kw,转速950rpm。
一、采区需风量计算原则矿井用风地点风流中的瓦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及其他有害气体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及安徽省有关规定;用风地点的风量、风速、温度、粉尘浓度等符合规定要求。
采区需风量应按照“由里往外”的计算原则,由采、掘工作面、硐室和其它用风地点的实际最大需风量总和,再考虑一定的备用风量系数后,计算出采区所需总风量。
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供风量不少于4m3/min;井下作业地点实际供风量不小于所需风量;矿井通风系统阻力合理.确保无违反《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扩散通风、采空区通风;无不合理的串联通风,局部通风机无循环风.82采区置2个岩巷掘进工作面、2个煤巷掘进工作面、1个采煤工作面。
二、采区需风量的计算方法采区所需风量按以下方法计算,并取其中最大值。
㈠按采区同时工作最多人数计算采区所需风量:Q总=4NK式中:Q总——矿井需要的总风量,m3/minK——矿井通风系数,取1.2。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煤矿的通风系统前言本设计是针对于邓家庄煤矿的通风系统进行的设计,内容涉及较多,设计时间较短,对于我来说,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把所有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过程。
再此设计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和在老师的帮助下对全矿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其中以前的矿井开拓设计也为本次设计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同时涉及的参考文献较多,由于参考资料层次不齐,难免存在一些错误,还望大家见谅。
根据设计大纲所要求内容,将设计分为五章,内容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于邓家庄煤矿的地质条件和水文、煤层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合理的对煤田进行划分,内容涉及第一章。
二到四章为设计的第二部分,也是本次设计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对矿井的开拓和通风系统进行合理设计,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和方法,并计算出容易时期和困难时期的风阻,最后选择出适合的风机和对通风费用进行概算。
第五章介绍了矿用设备的选择。
由于时间紧迫,加之所学知识有限,本设计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2013年12月23号·2·目录前言 (2)目录 (3)第一章井田地质条件 (4)1.1井田概况 (4)1.2水文和地质条件 (6)1.3煤层及煤质 (8)第二章井田开拓 (14)2.1井田再划分 (14)2.2井田开拓方式 (19)2.3主要巷道设计 (25)2.4井底车场设计 (29)第三章采煤方法 (33)3.1采煤方法选择 (33)3.2采区巷道布置及回采工艺 (35)3.3采区车场选择 (37)3.4采区生产能力确定 (39)第四章通风系统设计 (41)4.1矿井通风系统设计 (41)4.2采区通风系统设计 (42)4.3风量计算与分配 (48)4.4计算矿井通风系统总阻力 (54)第五章矿井通风设备选择 (63)5.1主要通风机的选择 (64)5.2电动机的选择 (70)5.3矿井通风费用计算 (71)致谢 (73)·3·参考文献 (75)第一章井田地质条件本章主要介绍井田的地理概况以及井田煤系地层、开采赋存条件、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煤层瓦斯涌出规律等地质概况。
目录一概述 (1)二矿井通风系统选择 (1)(一)设计原则及步骤 (1)三风量计算及风量分配 (3)(一)矿井需风量计算 (3)(二)风量分配与风速验算 (8)四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10)(一)计算原则 (10)(二)计算方法 (11)五主要通风机选型 (12)(一)自然风压的计算 (12)(二)选择主要通风机 (13)(三)选择电动机 (15)六概算矿井通风费用 (16)七矿井等积孔计算 (17)参考文献 (18)附录一矿井井巷通风总阻力附表 (19)附录二困难时期通风网络图 (21)附录三容易时期通风网络图 (22)一概述某煤矿井田范围走向长7.42km,倾斜宽0.66—1.47km,井田面积约8.53 km2。
位于背斜南翼,为一般平缓的单斜构造,地层产状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南,倾角10-25。
,一般为16。
左右。
矿井生产能力为90万t/a。
矿井采用中央竖井,煤层分组采区上山布置的开拓方式,单翼对角式通风。
矿井通风难易时期的系统示意图见后。
井田设三个井筒:主井、副井、风井。
地面标高+200m。
全矿井划分为两个水平,第一水平标高-150m,第二水平标高-350m,回风水平标高+45~+50m。
第一水平东西运输大巷布置在煤层的底板岩石中,距煤层30m,通过水平大巷开拓煤层的全部上山采区。
矿井采用走向长壁开采方式。
该矿是高瓦斯矿井,瓦斯涌出量较大,为安全起见,用“品”字形布置三条上山。
采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采煤。
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断面积8.1 m2,回采工作面温度一般在21°,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或二氧化碳)的平均绝对涌出量为5.65m3/min,三四班交接时人数最多66人;掘进工作面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3.75m3/min,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18人,一次爆破炸药用量4.3kg。
二矿井通风系统选择选择合理的局部通风方法、风筒类型与直径,计算局部通风阻力、选择局部通风机及掘进通风安全技术措施、装备。
《矿山通风系统设计》报告书摘要:本报告旨在设计一套高效可靠的矿山通风系统,以确保矿工的安全和健康。
报告包括了对矿山通风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原则、设计方案和实施计划。
设计方案包括矿山空气流动模式的研究、通风机的选择和布局、风量的计算以及系统的控制与监测等。
一、引言矿山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存在着大量的毒气和粉尘等有害物质,给矿工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合理设计和运行矿山通风系统是十分重要的。
本报告将从需求分析、设计原则、设计方案和实施计划四个方面进行设计。
二、需求分析我们首先需要对矿山通风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
根据矿山的具体情况和国家标准,我们需要确定通风系统的流量要求、通风方式和要达到的安全工作环境要求等。
三、设计原则在设计矿山通风系统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
其中包括选择适当的通风方式、合理布置通风机、确定风量计算方法和优化空气流动模式等。
四、设计方案设计方案是实施通风系统的关键,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1.矿山空气流动模式的研究:通过模拟分析和实地勘察,了解矿山的空气流动规律,确定通风管道的布置和风流路径。
2.通风机的选择和布局:根据矿山的需求和通风要求,选择合适类型和规格的通风机,并合理布局,以确保流量和压力符合要求。
3.风量的计算:通过计算矿山的气体产生量和工作场所的环境容积,确定所需的总风量,并根据矿山的特殊情况,将风量分配到各个区域。
4.系统的控制与监测:设计通风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压力控制、风量控制和温度控制等,同时设计实时监测系统,用于监测通风系统的运行状态和空气质量。
五、实施计划最后,我们将制定一份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试运行和监测调整等。
六、结论本报告通过对矿山通风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原则、设计方案和实施计划的详细讨论,为设计和实施高效可靠的矿山通风系统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1.矿山安全法规及标准2.矿井通风工程手册3.矿山通风设计与运行实施方案。
目录前言3第一章矿井基本简况5第一节矿井简况4一、井田简况4二、煤层地质简况4三、瓦斯简况5四、水文简况5五、煤尘、煤炭自燃简况5六、通风简况5第二章通风系统设计可行性论证8 第一节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背景8一、矿井目前通风及生产能力情况8二、矿井生产能力发展前景8第二节通风系统改造的必要性分析、论证9第三节通风系统改造的主要手段10第四节通风系统改造总体技术方案的选择10第三章矿井通风参数计算14 第一节通风系统改造后矿井需要风量的计算14一、矿井风量计算原则14二、矿井需风量的计算14第二节通风系统改造后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19一、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原则19二、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19第三节通风系统改造技术方案比较33第四章矿井通风设备的选择35 第一节主要通风机选型35一、设计依据35二、通风设备选型35第二节矿井主要通风设备的配置要求38第五章通风费用概算40第六章矿井安全技术措施43第一节粉尘灾害防治43一、防尘措施43二、防爆措施43三、隔爆措施43第二节瓦斯灾害防治44第三节防灭火44一、煤的自燃预防措施44二、外因火灾防治44第四节矿井防治水45第五节井下其它灾害预防45一、顶板灾害防治45二、机电运输事故防治45前言矿井通风是一个运用多种技术手段输送、调度空气在井下流动,维护矿井正常生产和劳动安全的动态过程。
在生产期间其任务是利用通风动力,以最经济的方式,向井下各用风地点供给质优量足的新鲜空气,保证工作人员的呼吸,稀释并排除瓦斯、粉尘等各种有害物质,降低热害,给井下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在发生灾变时,能有效、及时地控制风向及风量,并与其它措施结合,防止灾害的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剖析历次煤矿重大灾害事故发生及扩大的原因,无不与矿井通风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建立一个既能满足日常生产需风,保证风向稳定、风质合格,在灾害时期又能保持通风设备运行可靠、稳定、能快速实现风流控制的通风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本设计基于郑兴义兴(新密)煤矿的现状,本着为矿井的长期发展,提高矿井生产能力进行的矿井通风系统改造。
总设计技术方案:维修扩大矿井东回风巷的断面,回收矿井西回风巷,对皮带巷进行扩修增大通风断面减小阻力,并经过矿井通风设施改造。
通过风量、风阻等计算,选择出主要通风机以及配套的电机型号。
通过各种论证,本设计可靠可行,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提高了矿井的经济效益。
郑兴义兴(新密)煤业有限公司通风系统优化设计第一章矿井基本简况第一节矿井简况一、井田简况1、交通位置及隶属关系本矿井位于河南省新密市西南约3.0km,在新密市城关镇东瓦店村境内,行政区划隶属新密市城关镇东瓦店村管辖。
区域上位于新密煤田M村—牛店勘探区王庄井田东段。
本村有乡村公路与郑(州)—(新)密公路相连,可至郑州、新郑、登封等地,矿区南部有新(密)—新(郑)铁路与京广铁路接轨。
各乡镇及村庄间的简易公路纵横成网,交通较为便利,交通位置示意图见图1-1。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0′31.8″-113°21′24.4″北纬:34°29′22.2″ - 34°29′51.8″煤炭资源储量核查的矿井范围,东西长约1360m,南北宽约940m,面积0.7751km2。
其拐点坐标见表1-1。
表1-1 井田拐点坐标表11 3818420 3944092012 3818620 3844092013 3818750 3844074514 3819005 38440400图1-2 交通位置示意图1.2矿井生产能力郑兴义兴(新密)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新密煤田M村—牛店勘探区王庄井田东段,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上下石河子组。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
矿井通风系统为主、副斜井进风,风井回风。
矿井生产能力15万t/a。
矿井目前为资源整合矿井。
矿井内有一个采煤工作面(即:二1煤层11041工作面)和一个掘进工作面(即:二1煤层11081工作面)。
二、煤层地质简况二1煤层为本区主要开采对象,区内一1煤层未揭露,区内仅有一个钻孔,二1煤层厚度为6.50M,9个探煤点揭露的煤层可开采,无夹矸结构简单,煤层走向106-110°,倾向220°,倾角6-9°,总体表现为单斜构造,属全区可采煤层。
本矿区二1煤层稳定程度可定为较稳定煤层。
三、瓦斯简况郑兴义兴(新密)煤业有限公司主要开采二1煤层,据新密煤字[2004]119号文件、郑煤[2009]128号文件和实际测量,2004年矿井瓦斯平均相对涌出量为2.19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21 m3/min,为低瓦斯矿井;2009年郑兴义兴(新密)煤业有限公司二1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12 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21 m3/min、CO2相对涌出量为4.77 m3/t,绝对涌出量为1.3 m3/min,详见表1-2。
四、水文简况本矿区位于新密煤田中西部,地势呈缓坡状,西南高东北低,处于三面环山的箕形盆地之中,矿区北、西部有奥陶系、寒武系灰岩等地层出露,区内以中奥陶系马家沟组石灰岩、太原组L1-4、L7-8灰岩为主要含水层,区内多被第四系所覆盖。
根据矿井调查资料和上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认为,矿区浅部是以顶板淋水为主的裂隙承压充水矿床,在西南庙岭深部,则以地板金水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本区水文地质类型属第三类第二亚类第一型,即以地板进水为主的岩溶充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
六、通风简况矿井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主副井进风,风井回风。
使用FBCDZ№14风机,满足矿井正常风量需求。
第二章通风系统设计可行性论证第一节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背景一、矿井目前通风及生产能力情况矿井为独立的通风系统,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全负压抽出式,即主、副井进风,风井回风。
主要通风机为两台同型号轴流式通风机,型号为FBDCZ№.14,配套电动机型号YBFe250M-6-37、功率为2×37Kw,额定转速980r/min。
主要通风机扇叶角度300,工作风压1348pa,工作风量1 656m3/min,一台正常运转另一台检修备用。
矿井总进风量1240.2m3/min,总排风量1480.8m3/min,通风阻力为576.99pa,矿井等积孔为1.022m,矿井通风能力为15.2万吨/年。
矿井井下分东、西两翼分区通风,采区内为采区轨道下山进风、皮带下山回风,采煤工作面为U通风,掘进工作面为压入式通风,井下正常布置一个回采工作面(已停),2个掘进工作面及三个独立通风峒室。
随着矿井的开采,因矿井井下井巷断面小,东西回风巷、皮带下山个别段和其他巷道采用木支护,回风巷道拐弯多,造成矿井阻力大,通风尤显困难,给通风系统的稳定造成很大影响。
二、矿井生产能力发展前景本次技术方案设计是为矿井的长期发展,提高矿井生产能力而进行的矿井通风系统改造。
根据郑兴义兴(新密)煤业公司今后的发展规划,使矿井生产能力增大到15万吨/年以上。
第二节通风系统改造的必要性分析、论证经过对现有通风系统的分析,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矿井通风线路长,控制风门多(达9组),巷道通风断面小(一般在4m2 ~6 m2)之间,部分巷道存在木支护,矿井有效风量低,通风阻力大,致使矿井通风难易程度难。
2、井下采煤工作面的进回风布置在角联风路中,降低了矿井局部抗灾能力。
3、煤仓到上仓绕巷之间的巷道因通风问题有出现盲巷的危险。
4、现有井下主要进、回风巷断面过小、回风巷道拐弯多,致使局部阻力加大,矿井阻力分布不合理,部分区域通风系统需调整。
5、目前矿井通风能力为15.2万吨/年,现属于隐患整改矿井,生产后矿井通风能力不能满足需要。
为此,必须对矿井的通风系统进行改造,从根本上解决矿井通风能力制约后期生产的问题。
第三节通风系统改造的主要手段归纳总结国内外通风系统改造的方法、手段,归纳可分为三种:1、改变矿井通风方法:既改变进、回风井筒的相对位置,从而,达到缩短通风线路、降低通风阻力、提高矿井风量的目的。
2、改变矿井的通风方法,即抽改压或压改抽,此方法多用于受周边老空影响严重且自燃发火严重的矿井。
3、改变矿井通风网络:即通过调整矿井主要通风机的有关参数或通风网络中分支的参数,如增阻调节、降阻调节、调整主要通风机扇叶角度、更换电机提高转速等,从而实现提高通风能力的目的。
此方法为生产矿井通风系统调整的常用方法。
第四节通风系统改造总体技术方案的选择根据通风系统改造的基本手段,结合义兴煤矿的地表地理条件及井下现有通风系统的实际情况,经技术比较采用改变矿井通风网络的方法,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改造。
并提出以下技术方案:总体技术方案:为充分利用现有巷道,考虑矿井通风、运输等因素,经技术论证,最后确定改造技术方案为:扩修矿井东回风大巷:由原来的4m2左右、木支护巷道现变为U型钢支护、净断面11m2,回收报废矿井西回风大巷并密闭防止漏风,扩修皮带下山:由原来的小断面木支护变更为工字钢支护大断面,以及部分巷道由弯变直新掘巷道。
通风系统改造需新做巷道、改造巷道及通风设施1、新掘巷道工程量:煤仓绕巷、井下部分拐弯巷道。
2、改造巷道付井底绕巷、东回风巷、一、二部皮带巷及其他联巷。
3、通风设施改造:改造通风设施14处(其中建挡风墙4道,改建、新建风门3组)。
四、改造前、后通风系统风路流程说明:1、改造前:(新鲜风流)主、副井→轨道运输巷→用风地点(乏风流)→皮带运输巷→西总回风巷。
2、改造后:(新鲜风流)主、副井→轨道运输巷→用风地点(乏风流)→皮带运输巷→东总回风巷。
第三章矿井通风参数计算第一节通风系统改造后矿井需要风量的计算一、矿井风量计算原则矿井需风量,按下列要求分别计算,并采取其中最大值。
(1)按井下同时工作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少于4m3。
(2)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他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进行计算。
二、矿井需风量的计算1、采煤工作面的需风量:①按瓦斯涌出量计算Q采=100×q瓦采×K采通,m3/min式中:Q采—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的风量,m3/min;q瓦采—采煤工作面的瓦斯绝对涌出量,工作面平均瓦斯涌出量按预测值1.13m3/min;K采通—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取1.4;则Q采=100×1.13×1.4=158.2m3/min=2.64m3/s。
②按工作面温度计算Q采=V采×S采×K i,m3/s式中:V采——采煤工作面温度23-26℃适宜风速,m/s,取1.5;S采——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有效断面积,5.0m2;K i——采煤工作面长度70-85M,取0.9。
Q采=1.5×5.0×0.9=6.75 m3/s;③按人数计算实际需风量Q采>4×N/60,m3/s式中:N——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按交接班时的最多人数计算为4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