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不合格品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合格项,收好!摘要:记得认证君第一次接触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时甚是紧张,当时特别担心外审专家开“不合格”项,给部门扣分。
虽然后来顺利通过,但重新去看当时的体系运行,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
今天整理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最常见的不合格项,供大家参考。
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4)1、质量手册(标准条款4.2.2)(1)各部门执行的文件与手册的规定不一致。
(2)质量手册未包括或引用形成文件的程序。
(3)对标准的剪裁不合理。
(4)质量手册不是最高管理者签发。
(5)质量手册不能完整反映该组织的性质特点。
(6)程序文件中规定的控制和操作方法与现行的运用不一致。
(7)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不协调一致。
(8)质量手册的发布、修改、管理比较混乱不能保证最新有效版本在现场使用2、文件控制(标准条款4.2.3)(1)程序没涉及失效文件的控制。
(2)外来文件、发外文件未列人控制范围。
(3)电子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文件未受控。
(4)发布的文件无批准人。
(5)不能识别文件的修订状态。
(6)未标识保存的作废文件。
(7)外来文件没有办理识别性的手续。
(8)未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
(9)文件的发放没有控制,随便复制。
(10)保管不善,不能迅速出示文件。
(11)文件更改记录没有或不适当。
(12)文件被非授权人复制或更改。
(13)现场使用的文件不是有效版本,或有效版本与作废版本并存。
3、记录控制(标准条款4.2.4)(1)供方的质量记录未纳人控制范围。
(2)未规定电子媒体形式的质量记录控制方法。
(3)质量记录保存环境不符合要求。
(4)质量记录未规定标识、贮存、保护、保存期、处置的方法。
(5)质量记录填写不全,质量记录上无记录者签名。
二、管理职责(标准条款:5)1、管理承诺(标准条款5.1)(1)最高管理者不知道对管理承诺应提供哪些证据。
(2)组织成员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各有各的理解。
(3)资源配置不足,检验人员素质差,内审人员未经培训。
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
不合格品返工(返修)单
预防措施实施报告
纠正措施实施报告
检测设备及计量器具送检明细表
检测设备及计量器具送检通知单(存根)
NO: XY/PR7.5-TY-02 厂、部:
年月,你单位即将到周检期的检测设备及计量器具已列入本通知的附表《检测设备及计量器具送检明细表》中,请按要求送检,最迟不得超过有效检定日期5—10天。
发单部门签字:接单部门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检测设备及计量器具送检通知单(存根)
NO: XY/PR7.5-TY-02 厂、部:
年月,你单位即将到周检期的检测设备及计量器具已列入本通知的附表《检测设备及计量器具送检明细表》中,请按要求送检,最迟不得超过有效检定日期5—10天。
发单部门签字:接单部门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浙江德威不锈钢管业制造有限公司
QR8.4-01 统计技术应用登记表No.
厚德载物,养威蓄锐
浙江德威不锈钢管业制造有限公司
QR8.3-03 不合格品统计记录(返工记录)No.
记录人:
厚德载物,养威蓄锐
浙江德威不锈钢管业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德威不锈钢管业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德威不锈钢管业制造有限公司
QR-8.5-01 纠正/预防措施计划№:
浙江德威不锈钢管业制造有限公司
QR-8.5-02 纠正/预防措施跟踪验证记录№:
浙江德威不锈钢管业制造有限公司
(月份)不合格品统计分析
1、统计收集数据NO
2、观察分析
质量缺陷分析:
采取主要措施:
3、验证结果:
统计:日期:。
浅谈8.3、8.4条款在企业的运用信息来源:梁淑莉对于这两个条款的在企业的运用,不少企业实施较简单,与标准的内涵有很大差距,借此机会,现提出笔者的一点启示,以供探讨。
8.3 不合格品控制众所周知,针对此条款应建立文件化的程序,并对各阶段不合格的处置作出规定。
然而,在此过程,经常有一些组织的规定含糊其词,规定的内容不能明确地说明各自的职责和权限。
比如,一家生产锻造件的企业,规定生产过程中如发现一般不合格由生产部经理批准其处置方式,质检员配合进行处置、标识,而此程序文件中职责权限明确规定本条款归口管理部门是质管部。
这就是一种前后矛盾,很明显,如果质管部只负责挂牌听候处置,那就没有管理本条款的相应权限,至少是主要职责权限不在于此。
我们暂且不分析应该由哪个部门来行使职权,如果依照这样的规定办事,一旦发生了不合格,势必会造成推诿扯皮的现象。
所以说,这是理解上的问题,对不合格究竟是哪个部门或主要领导说了算,在企业策划此管理过程时一定要心中有数,把文件表述清楚,为实施奠定基础。
另外,对不合格的处置后续的控制问题上,也应引起注意。
标准明确规定:在不合格品得到纠正之后应对其再次进行验证,以证实符合要求。
往往有些企业在实施此项时,对此已进行了批准处置如进行返工,而对返工后的再检验则没有证据,这反映了在实施时不够严谨,员工对文件的贯彻仍存在不理解的现象。
在实施此条款时,还有最后一项内容:如果发现产品不合格已经交付或进行了非预期使用,一定要采取措施。
虽然企业在文件中均有说明,如产品合格后方可交付至顾客处。
但审核该条款时对此应有追溯,要证实并说明交付的产品是合格品。
这样才符合此条款的内涵,也是PDCA 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
8.4数据分析此条款虽名为数据分析,但与原94版统计技术之内容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是我想就此条款表述自己的一点愚见之缘故。
在审核许多企业实施此条款时,可以说是没有深入,实施得很浅。
以统计顾客满意程度、各部门目标完成情况居多,都是将一些数据作以表格统计。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加强生产设备管理,提高生产设备技术水平,制定本制度。
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也有大生产设备。
3设备管理目的采取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利用修理、改造和更新等手段,恢复设备的精度性能,提高设备的素质,改善原有的设备构成,充分发挥设备效能,保证产品的产量、质量和设备安全运行,降低能耗和成本,促进企业生产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设备管理原则坚持预防为主,以设备状态监测检测为基础,依靠技术进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取得最佳设备投资效果。
充分发挥设备效率,谋求其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
采取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使用、维护和计划检修相结合,技术、安全管理和经济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和员工管理相结合。
5设备管理5.1规章制度和责任制5.1.1建立健全和完善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责任目标制。
5.1.2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种设备技术档案。
5.1.3建立健全和完善设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2设备前期管理5.2.1设备前期管理是指设备从规划采购开始到投入运行的全过程管理。
5.2.2在设备前期管理阶段,必须明确划分各负责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范围、任务和工作程序。
5.2.3设备资料的管理要制定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
5.3使用、维护、修理5.3.1按规定配置设备操作人员,并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操作人员必须是培训合格者。
5.3.2人员培训执行:Q/XHJ—CX—6.2—2005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5.3.3设备投入运行前必须制定出设备的操作规程。
5.3.4操作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
5.3.5对设备进行登记编号、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
5.3.6建立日常和定期维护保养制度,按制度严格执行。
5.3.7坚持对设备监测检测,根据设备实际状态制定修理计划。
5.3.8修理计划包括:项修计划和大修计划,设备修理计划必须纳入公司计划下达,并进行考核。
5.3.9修理计划实施后必须经过质量验收。
5.4事故及处理5.4.1设备事故及分类5.4.1.1设备故障:设备或零件失去原由精度,不能正常运行,技术性能低下等造成停产或经济损失在规定限额以下。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合格项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4)1、质量手册(标准条款4。
2.2)(1)各部门执行的文件与手册的规定不一致。
(2)质量手册未包括或引用形成文件的程序.(3)对标准的剪裁不合理.(4)质量手册不是最高管理者签发.(5)质量手册不能完整反映该组织的性质特点.(6)程序文件中规定的控制和操作方法与现行的运用不一致。
(7)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不协调一致。
(8)质量手册的发布、修改、管理比较混乱不能保证最新有效版本在现场使用。
2、文件控制(标准条款4。
2.3)(1)程序没涉及失效文件的控制。
(2)外来文件、发外文件未列人控制范围。
(3)电子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文件未受控。
(4)发布的文件无批准人。
(5)不能识别文件的修订状态.(6)未标识保存的作废文件。
(7)外来文件没有办理识别性的手续。
(8)未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
(9)文件的发放没有控制,随便复制。
(10)保管不善,不能迅速出示文件。
(11)文件更改记录没有或不适当。
(12)文件被非授权人复制或更改。
(13)现场使用的文件不是有效版本,或有效版本与作废版本并存。
3、记录控制(标准条款4。
2.4)(1)供方的质量记录未纳人控制范围。
(2)未规定电子媒体形式的质量记录控制方法。
(3)质量记录保存环境不符合要求.(4)质量记录未规定标识、贮存、保护、保存期、处置的方法。
(5)质量记录填写不全,质量记录上无记录者签名。
二、管理职责(标准条款:5)1、管理承诺(标准条款5。
1)(1)最高管理者不知道对管理承诺应提供哪些证据.(2)组织成员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各有各的理解.(3)资源配置不足,检验人员素质差,内审人员未经培训。
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标准条款5。
2)(1)拿不出文件证实顾客的要求已得到确定.3、质量方针(标准条款5.3)(1)质量方针空洞,体现不出企业特色,与质量目标的关系不明确.(2)下级人员不清楚质量方针。
(3)拿不出对质量方针的评审证据。
有限公司文件编号:XA/QM-01质量手册依据GB/T19001-2008 idt ISO9001:2008标准受控状态:分发号:版本: A 版持有部门:持有人:颁布令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变化的环境和相关风险,持续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定要求,提高本公司质量管理水平,增强顾客满意,依据G B/T19001-2008i d t I S 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本公司编制了《质量手册》,经审查本《质量手册》(B 版)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本公司实际情况,现正式批准发布,从2011年3月20日起开始实施。
本《质量手册》是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依据,也是全体员工的行为规范,体现了本公司对顾客的承诺。
自本手册实施之日起,全体员工要充分理解,正确执行本公司的质量方针,严格按《质量手册》要求落实质量职责,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强化和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实施科学管理,满足合同要求及顾客期望,达到顾客满意。
总经理:王健2011年 3月 20 日任命书为了贯彻执行I S 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领导,特任命谢先生为本公司的管理者代表。
其职责是:1、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2、负责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改进的需求;3、确保本公司员工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4、负责对外联络和协调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事宜;5、负责组织做好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工作;6、负责测量、分析和改进的策划工作,并做好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中过程监视和测量控制、数据分析及改进措施的实施和管理。
总经理:王2011 年 3月 20 日目录章节号章节内容对应ISO9001条款页码备注颁布令 1任命书 2目录 4第0章质量方针和目标 5第1章企业简介 6第2章手册说明 7第3章手册管理 8第4章质量管理体系 4 94.1总要求 4.1 94.2文件要求 4.2 9第5章管理职责 5 115.1管理承诺 5.1 11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2 115.3质量方针 5.3 115.4策划 5.4 115.5职责、权限和沟通 5.5 115.6管理评审 5.6 14第6章资源管理 6 156.1资源提供 6.1 156.2人力资源 6.2 156.3基础设施 6.3 156.4工作环境 6.4 15第7章产品实现 7 177.1产品实现的策划 7.1 17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2 177.3 设计和开发 7.3 187.4采购 7.4 207.5生产和服务提供 7.5 217.6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7.6 22第8章测量、分析和改进 8 248.1总则 8.1 248.2监视和测量 8.2 248.3不合格品控制 8.3 258.4数据分析 8.4 268.5改进 8.5 26附录1:组织机构图 28附录2:质量职能分配表 29附录3: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清单 30附录4:产品实现流程图 31附录5:质量管理和支持过程示意图 33附录6:手册修改记录页 34第 0 章质量方针和目标本公司的质量方针:精心设计,诚信服务;为用户提升效能和效率,创造更佳效益。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质量问题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第 1 页共8 页版本号:2.0 QP8-3 质量问题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第2 页共8 页1 概述通过采取纠正措施,消除质量问题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通过确定预防措施,消除潜在质量问题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对质量问题,包括不合格品、不合格质量管理项、顾客抱怨和投诉的纠正和预防。
3 职责和权限3.1公司3.1.1公司工程管理部负责监督检查公司重点工程质量问题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并评价其效果。
3.1.2相关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各自职能范围内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并评价其效果。
3.1.3 公司战略规划部负责汇总、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并将采取措施的有关信息提交管理评审。
3.2子(分)公司3.2.1质检部门负责监控在建工程质量问题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验证和评价。
3.2.2相关部门负责监控各自职能范围内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验证和评价。
3.2.3体系管理部门负责汇总、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报备公司战略规划部。
3.3项目部3.3.1工程部门负责制定顾客抱怨和投诉的纠正措施,并组织实施。
参与制定不合格品、不合格质量管理项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并配合实施。
3.3.2 物资部门负责制定不合格结构材料的纠正措施并组织实施。
3.3.3 质检部门负责制定不合格品、不合格质量管理项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
3.3.4 相关部门负责制定各自职能范围内质量问题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
3.3.5体系管理部门负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收集整理并报备子(分)公司体系管理部门。
4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管理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