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二节__食品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65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是指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和卫生,制定的一系列标准操作程序。
它是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卫生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SSOP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保障生产环境的卫生和食品的安全。
一、人员卫生。
1. 所有从业人员进入生产车间前,必须进行手部卫生,包括洗手和消毒。
2. 所有从业人员在工作时,必须穿着整洁的工作服,并佩戴头罩和手套。
3. 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禁止吸烟、喝水、吃东西,以免污染食品。
4. 从业人员在工作时,如有伤口或生病,应立即停止工作并向主管报告。
二、设备卫生。
1. 生产设备在使用前和使用后,必须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以保证设备表面的卫生。
2. 设备清洁和消毒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确保彻底、全面。
3. 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卫生状态。
三、场地卫生。
1. 生产车间的地面、墙壁、天花板等表面应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2. 废弃物和垃圾应及时清理,防止积存和滋生害虫。
3. 生产车间应保持通风良好,确保空气清新,有利于食品卫生。
四、原料卫生。
1. 进货原料必须具有合格的检验证明,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2. 进货原料在入库前,必须进行检查和验收,对不合格原料及时退货或处理。
3. 原料储存应按照要求进行分类、分堆、标识,确保原料的卫生和安全。
五、产品卫生。
1. 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食品接触表面的卫生,防止交叉污染。
2. 成品在包装前,必须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确保产品表面的卫生。
3. 包装后的产品应进行合格的质量检验,对不合格产品及时处理,确保产品卫生和安全。
六、卫生监测。
1. 生产车间应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和监测,确保卫生标准操作程序的有效实施。
2. 对生产车间的卫生状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七、员工培训。
1. 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卫生标准操作程序的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受控状态:非受控本食品有限公司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编制:审核:批准: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批准令为了更加切实有效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全面实现产品质量目标,根据《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和《出口。
加工企业注册规范》的要求,制订了符合本企业的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现予批准颁布,从年月日起实施。
本企业的所属部门和全体职工,必须切实遵守本程序中有关操作,为保证本企业的产品质量和信誉而共同努力。
总经理:年月日目录1.生产用水的安全卫生2.食品接触面的状况和清洁(包括工器具、工作服等)3.防止交叉污染4.手的清洁、消毒设施和厕所、更衣室设施的维护5.防止食品、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接触面的外部污染6.有毒化合物的正确标记、贮藏和使用7.员工的健康8.害虫控制9.环境卫生控制10.检验检测卫生控制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一、生产用水的安全卫生生产用水的卫生质量是影响食品卫生的关键因素。
对于任何的食品加工,首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水的安全卫生。
食品加工企业一个完整的SSOP计划,首先要考虑与食品接触或与食品接触表面接触用水来源及处理应符合有关规定,并要考虑非生产用水及污水处理的交叉污染问题。
控制和监测:1.本公司内所有的生产、生活用水均来自自来水公司供给的自来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2.公司送生产用水到卫生部门进行水质全项检验,并有检验报告正本。
监测频率:每半年一次。
3.公司化验室用余氯数显测定仪测定水管末端游离余氯,一年内对所有生产用水水龙头进行抽样。
当检测结果于低0.05PPM时,公司有自动加氯装置对增压水池水量进行加氯,保证余氯含量符合本行业卫生要求。
监测频率:生产期间每天一次。
4.公司化验室对水质进行感官和微生物(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检查,要求:细菌总数W100CFU/ML(37°C和22°C培养),大肠菌群〈3MPN/L。
监测频率:生产期间每月至少一次。
生产用水的卫生控制1、目的:直接接触食品、食品表面及生产用水,其水源要安全卫生,或经过处理使用。
2、方法:a、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都使用自来水,本公司每年2次以上请市卫生部门到生产车间进行抽样检验或由工厂抽样送有关部门进行检测,证实符合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每次检测结果的报告均于本企业存档;b、在生产用水和非生产用水之间没有交叉联系;c、质管部定期抽验水质、检验细菌常规及游离余氯。
3、内容:1)加工用水来自江门市市政供水系统,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1994),每年向技监所定期送检,按GB5749-1994标准做全项目分析,检验结果由质管部存档保存。
A.国家饮用水标准:GB5749-1994全部项目指标(35项);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小于100个/ml,37℃培养大肠菌群小于3个/ml致病菌不得检出游离余氯,水管末端不低于0.05PPM2)绘制供水网络图,生产用水的各出口实行编号管理,化验室每月一次对出水口进行现场取样,化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
3)化验员每天按出水口顺序抽取一个编号的水样,检验生产用水余氯含量。
4)车间供水管由自来水公司供水管接出分支,向各楼层供水,出水口按使用要求实际安装,车间二层楼共有出水口59个,已编号、制表。
5)加工用水充足,压力适宜,水管管路不得破损、锈蚀,出水管口不得落地,质管部每月对厂区供水系统和废水排放系统进行检查,检查供水系统管路是否破裂、与废水排放系统有无交叉、废水排放系统是否畅通。
6)废水有专门的污水水渠向外排至至市政污水处理厂。
7)如遇水质异常,并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化验室应及时通知厂部,暂停生产,待水质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生产。
当水质检测发现细菌指标超标时,化验室须及时通知厂部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受水质影响的产品要与其它未受影响的产品区分开,以便对有关的产品进行适当的处理。
8)在停水、水管破裂、水管堵塞或局部流速突增等情况下会出现负压和真空,如出现上述情况,为防止水管外不洁的水被虹吸和倒流入管路内,须在水管适当的位置安装真空消除器。
食品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1、水和冰的安全2、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和卫生3、防止交叉污染4、操作人员洗手、手消毒和卫生间设备的维护5、防止外部污染6、有毒化合物的正确标记、贮存和使用7、员工健康状况的控制8、预防和清除鼠害、虫害1、水和冰的安全生产用水(冰)的卫生质量是影响食品卫生的关键因素。
食品加工企业一个完整的SSOP 计划,首先要考虑与食品接触或与食品接触物表面接触的水(冰)的来源与处理应符合有关规定,并要考虑非生产用水及污水处理的交叉污染问题。
(1)食品加工厂必须采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水源。
对于自备水源,要考虑水井周围环境、井深度,污水等因素的影响。
对两种供水系统并存的企业采用不同颜色管道,防止生产用水与非生产用水混淆。
对贮水设备(水塔、储水池、蓄水罐等)要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
无论是城市供水还是自备水源都必须有效地加以控制,有合格的证明后方可使用。
(2)对于公共供水系统必须提供供水网络图,并清楚标明出水口编号和管道区分标记。
合理地设计供水、废水和污水管道,防止饮用水与污水的交叉污染及虹吸倒流造成的交叉污染。
检查时,水和下水道应追踪至交叉污染区和管道死水区域。
(3)水管龙头要有真空排气阀、水管离水面两倍于水管直径或有其他阻止回流装置保护以避免产生负压脏水被回吸入饮用水中。
(4)要定期对大肠菌群和其他影响水质的成分进行分析。
企业至少每月1次进行微生物监测,每天对水的PH值和余氯进行监测,当地主管部门对水的全项目的监测报告每年2次。
水的监测取样,每次必须包括总的出水口,一年内做完所有的出水口。
(5)对于废水排放,要求地面有一定坡度易于排水,加工用水、台案或清洗消毒池的水不能直接流到地面,地沟(明沟、暗沟)要加篦子(易于清洗、不生锈),水流向要从清洁区到非清洁区,与外界接口要防异味、防蚊蝇。
(6)当冰与食品或食品表面相接触时,制冰用水必须符合饮用水标准,制冰设备卫生、无毒、不生锈,储存、运输和存放的容器卫生、无毒、不生锈。
2023《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引言•定义和术语•SSOP的基本原则目录•SSOP的具体操作程序•SSOP的执行和监控•SSOP的审核和改进•参考文献01引言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条件符合相关法规,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
目的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背景目的和背景范围本标准操作程序适用于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料验收、加工、储存、运输等。
适用性本标准操作程序适用于各类食品生产企业,包括加工、制造、包装、运输等环节。
范围和适用性02定义和术语1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的定义23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是一种用于确保食品生产过程符合卫生标准和安全要求的程序。
SSOP是一套详细的书面指示,描述了如何进行操作、监控和记录与食品生产有关的卫生关键控制点。
SSOP通常涉及生产、加工、包装、储存和运输等环节,涵盖了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关键环节。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通常包括八个关键卫生要素:水的安全、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和消毒、防止交叉污染、有毒化学物质的标记和管理、员工的健康和卫生、害虫的控制、产品的标识和追溯以及食品的储存和运输。
与SSOP相关的术语和定义SSOP必须与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相结合使用,以实现对食品生产过程中潜在危害的有效控制。
SSOP是HACCP体系的基础之一,它为HACCP体系提供了实际操作的方法和指南。
01020303 SSOP的基本原则03成品卫生控制对成品进行检测和检验,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
食品加工过程的卫生控制原则01原料卫生控制确保食品原料在运输、储存和加工过程中不受到污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02生产过程卫生控制制定严格的卫生标准操作程序,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条件符合法规要求。
1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和消毒23食品接触表面包括:手、工具、设备、容器、餐具等。
目录第一章水(冰)的安全第二章与食品接触的表面的清洁度第三章防止发生交叉污染第四章手的清洗与消毒,厕所设施的维护与卫生保持第五章防止食品被污染物污染第六章有毒化学物质的标记、储存和使用第七章雇员的健康与卫生控制第八章虫害的防治第一章水(冰)的安全1、目的和适用范围生产用水(冰)的卫生质量是影响食品卫生的关键因素,对于任何食品的加工,首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水的安全。
范围包括生产加工、清洗消毒用水(冰)。
2、职责2.1 品管部负责水质标准的引用,水质监控及采取纠正措施。
2、2设备管理人员负责供水、排水设施的建设和维修,并保持供水网络图。
2、3 加工工场负责用水操作有关事项。
3、管理要求3、1供水网络图设备管理人员应保持详细的供水网络图,以便日常对生产供水系统管理与维护。
供水网络应表明水的流向,并标明末梢水的位置。
3、2水源生产用水须使用城市公共用水,并要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3、3检验1)公司化验室进行水(冰)的微生物检查每周至少一次。
2)公司化验室每天一次进行余氯检查。
3、4生产用冰1)直接与产品接触的冰必须采用生活饮用水制造。
2)制冰设备和盛装冰块的器具,应保持良好的清洁卫生状态。
3)冰的存放、粉碎、运输、盛装应在良好的卫生条件下进行,防止与地面接触造成污染。
4)厂化验室每周二次对盛装冰的器具进行微生物检测。
3、5操作工场软水管使用时不要拖在地上,不用时水管要盘在支架上。
3、6纠正品管部监控时发现加工用水存在问题,应终止使用这种水源,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直到问题解决。
4、记录1)水(冰)的微生物、余氯检查记录。
2)工场供水网络图。
3)自来水公司水费单。
第二章与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度1、目的和适用范围食品接触表面包括设备、手、手套、工作服、围裙、护袖、案台、工器具、包装物料等。
保证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度是为了防止污染食品。
2、职责2、1供销部门负责设备、工作服、手套等的采购工作。
2、2加工工场负责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洗、消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