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作文高分秘籍第5讲中考作文分类指导素材
- 格式:docx
- 大小:30.62 KB
- 文档页数:8
2020年中考作文高分技巧:让作文的语言有文采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在考试作文中,如果没有好的语言支撑,再好的主题也难以存在,再好的中心也难以表现,再好的情感也难以寄托,整篇文章难以升华。
如果要想让阅卷老师一看到这种语言,心中就感到暖洋洋的,心情舒畅起来,就必须使用有文采的语言。
一、锤炼词语,文采斐然。
对文采的追求,首先表现为对词语的锤炼,词语用得好,用得准确,用得细致,往往能一字传神,使“字活而自响,句健而自妙”。
周立明的《动物游戏之谜》里有这样一个句子:“野象喜欢把杂草老藤滚成草球,然后用象牙踢草球。
”讲野象用象牙来处理草球,用“踢”似有搭配不当之嫌,但是用“顶”、“撞”、“触”“拱”都不及“踢”字准确。
象牙虽是长在嘴里,但是它那么长,只要大象把头稍微低下来,它就成了辅助脚;大象又常用它,运用自如。
所以,野象以此玩球,太像人们常见的人用脚踢球了。
这个“踢”字看似搭配不当,实则准确、生动,易于理解。
再如有同学写海水:“我慢慢地游向大海,有时海水会趁我不注意跳到我的脸上,吻一吻我被海风吹乱的头发,逗得我哈哈大笑。
”这里的“趁”“跳”“吻”三个动词用得极其传神,不仅写出了像孩子般的好动调皮,也写出了“我”的喜爱之情。
二、运用修辞,增强效果。
修辞手法很多,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反问等。
修辞用得好,特别是比喻运用得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机,化腐朽为神奇,增强语言的表现性、形象性。
比喻最大的好处是使语言具有形象性,使被比喻的人或事物可感、可想、可触,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例如:“事情慢慢有些好转,但那心事已纠结成片,飘落在我心上。
宛如时光深处的花朵,见证了曾经极致的绚烂。
惟余以声声咏叹,画过眉间心上。
于是,那些迷茫就像隔年的草根,总是在我意志薄弱的时候潜滋暗长,产生一次又一次的裂变,与我如影随形。
”将心事比作时光深处的花朵,生动地写出了青春期心事的美好,将青春期的迷茫比作隔年的草根,形象地写出了青春期的苦闷。
2020年中考满分作文范文六大秘诀一种体裁只写记叙文,好好把记叙文复习好。
两个原则1、真实才能动情。
真正能打动读者的,还是那些你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的身边小事;2、妙语才能煽情。
只有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读之使人不断点头默叹。
三字要求1、稳:写好事,力求能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情交代清楚,开头结尾注意点题,结尾处要点明中心,稳定的发挥好自己的写作水平。
特别是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不要强求自己必须写出“惊世之作”来,考试作文能够发挥自己80%的写作水平就很了不起了。
2、细:不要像电视剧情介绍那样的简单叙述,中间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能力好的同学再来些远近相衬、动静相映、侧面烘托、环境渲染、五觉描写,是文章细腻、动人。
3、精: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说,“精”体现在:(1)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内容;(2)写出自己最好的字;(3)采用自己最顺手的结构(总分结构或顺叙方式),力求发挥好自己的水平。
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来说,“精”应体现在:(1)选择较有新意的、又是自己有把握写好的内容;(2)有漂亮的书写;(3)精心的安排好开头和结尾,适当的采用倒叙、衬托、联想、象征、描写、抒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托物喻志、以物喻人的方法方式结构文章;(4)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特别是运用比喻、反复、排比、反问等手法,恰当的运用成语、引用格言名句,增添文采。
四个流程(保住基本分)1、审清题意:千万注意,题意审不好,来个文不对题,哪就……应该先花2-3分钟看看作文题,然后在开始答基础知识题目。
2、立好中心:至少指导自己想说什么,是喜欢、是厌恶?是感动、是反对?是快乐,是痛苦?是哲理、是深情?是赞扬、是批评?…………用一句话把它写在草稿纸上。
3、选好材料:符合题目要求的、自己最熟悉的、能够写好的事。
4、写好提纲:(1)用一句话写出中心内容和主题;(2)分清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什么?(3)打好开头、结尾的细稿,以及每段的开头句。
第五模块作文河北考情分析考纲要求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和简单的议论文。
根据生活需要,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并能根据题意和要求写作。
写作要感情真挚,能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做到中心明确、思想健康、条理清楚、语言通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写记叙性文章,做到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河北近五年考情分析年份及篇目分值考查类型2020年:以“不可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50 话题作文2020年:这次,我没有__________50 半命题作文2020年:以“这样的衣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50 话题作文2020年:根据开头“语文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它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续50 续写写作文。
2020年:我与 __________50 半命题作文的亲密接触2.审写作要求例如2020年河北省中考作文写作要求第③条为“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这就要注意不要写成文言文,不要使用不规范的网络用语,不要用繁体字,不要中英文混杂,等等;第④条则规定“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对诗歌行数的要求提高了10行,如果考生想写诗歌就要特别注意。
3.审导语随着命题形式的丰富多彩,很多命题除了题目之外,前面还有导语。
认真阅读导语部分也应成为我们审题的基本功。
二、六点细则“六点细则”具体指以下六个方面。
1.审写作内容审题时要弄清写人还是记事,写人有无要求写什么样的人,记事有无要求记什么样的事。
2.审取材范围要从题目上理解取材是否有时间范围、空间范围、数量范围等限制。
3.审写作重点要读懂题目,理解文章的写作重点及详略。
4.审蕴含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些题目已经限定了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0中考写作指导——作文升格指导例析“较好”的文章如何完成华丽转身变“优秀”不会写文章的同学,最大的期望是——登堂入室,学会写文章,而会写文章的同学,最大的期盼是——凤凰涅槃,完成由“较好”向“优秀”的蜕变,让自己的文章羽化飞升,二次华丽转身。
要解决“较好”文章的“升级换代”问题,我们首先要解决好两大难题:1.哪些因素制约着“较好”的文章向“优秀”的文章华丽转身?2.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笔下的“较好”化蛹成蝶?一.明确制约写作水平提升的要素和具体问题【例析】秋风落叶1.秋风无情地将落叶扫走,就像我们将自己不太注意的东西遗忘了一样,虽然你没有感觉,但落叶的心必竟是痛的,无论它多么坚强!2.我望着站在窗边的母亲,渐渐呆(口语)在了那里,但这一次,我不是来赞颂母亲的,因为颂扬母爱的话已经够多了,今天,我要歌咏的,是被遗忘了的父亲。
3.那一次,是(多余)父亲第一次出差,(应该用句号)可能是(多余)由于时间太短,也可能是(因为)(缺失)父亲(用词重复)平时的(多余)不善表达,父亲(用词重复)回来后,问我想不想他,我几乎是斩钉截铁地回答“不想”。
(少了冒号,引号内部少了感叹号,外面多了句号)顿时我察觉到(多余)父亲呆住(口语)了,他的喉结动了动,转身走开了。
(就是)那一刻我才发现(多余)他头顶的黑发无力地(堆在一起),而白发却扎眼地立得笔直,我突然感到了(多余)一股涌上心头的惭愧。
(两种头发两种状态,怎么可能?)4.我和父亲的感情像夹丝玻璃,虽然碎了,但仍连着,而且像网一样紧密地连着,血脉中的浓情,碎了,也是因为父亲的太过严历,我几乎没受到时过他的关心。
5.有一次,我与同学们出去玩,我们飞速地下一长串台阶,我被绊了一下,仰面摔倒,由膝盖为着地点。
这下撞击使我的整条右腿都软了,一动不动地爬(应该是趴)在地上,有些个同学下(应该是吓)呆了,(个别)(多余)几个同学来扶(少了“我”)却怎么也扶不起来。
这时,父亲刚好下班,见我爬(应该是“趴”)在地上,用别样(用词不准确)的目光看着我,那眼神中分明透着“你知道该怎么做”,我当即迅速爬起来,掸去身上的尘土,甩袖(用词不准)而去。
2020年中考语文作文高分策略【名师精讲作文写作六要素,值得下载练习】作文是中考语文的重头戏,分值较大,可发挥的空间也很大,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中考语文作文呢?把握好六要素,帮你写出好作文。
要素一:立好意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
所以,也有人说:“千古文章意为高。
”足见一篇文章的立意的重要性。
简单地说,就是一篇文章的主题,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明确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我们在选材,布局,语言的选择,感情的倾向上才有方向性。
一般来说,初中生的记叙文大都是表现出赞同、赞美、欣赏、歌颂什么,或者是反对、批判、揭露、讽刺什么,当然也有表达自己的怀念、感叹、倾诉、情趣等等的。
应该说,写文章的立意是比较自由的。
但是,中考作文的立意并不是绝对自由的,它是有很多的限定的,它也是有很多的评价标准的。
作为一名学生当然也应该有一个受教育的方向,而在中考作文中也体现了这个方向性,所以,我们的中考作文立意也符合这些方向标准。
所以,好的立意应该力求做到:1.方向要正确所谓正确,就是立意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
立意正确是写好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文章的重要标准。
一般来说,我们的立意要与我们目前国家社会倡导的公德相一致,要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相一致。
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提倡以人为本、爱国、诚信、环境保护、无私奉献等等。
决不能表现一些厌世消极的思想,或者是为那些腐败分子、迷信分子歌功颂德。
2.情感要鲜明情感的鲜明是指在文章中的情感指向要明确,该批判的批判,该歌颂的歌颂,并且在你的语言中要饱含感情。
最好不要出现那些让读者都想不透的模棱两可的情感倾向。
这不仅仅会减弱对主题的表现,也会伤害到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也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感情的鲜明最忌的是故作姿态,夸大其辞,没有分寸,这样反而会让人感觉作呕。
2020年中考作文高分技巧:立意的技巧与原则在考场作文中,立意撞车的现象十分普遍。
作文要想获高分,首先立意上要独辟蹊径。
所谓独辟蹊径,就是指立意角度打破由习惯或经验形成的心理定势,打破思维的模式化,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眼光看问题,或者是以自己独特的角度去立意,提出不同于传统观点的新颖独到的见解,做到浅中求深,旧中求新,正中求反。
一、超越小我,放大眼光。
作文要有新意,就不能就事论事,而必须超越自我局限,尽量用大眼光去看文题,用世界的、长远的、人生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将从大处对生活的认识和文题巧妙地结合起来,努力展现自己的家国情怀和人文思想。
这样文章才能有高度,有高度也就做到了脱俗求新。
请看2019年中考南京卷作文题:端午节,奶奶像往年一样,送来了端午食品——绿豆糕,你却不领情,对奶奶说:“这是你喜欢的,不是我喜欢的。
”事后,这引起了呢的联想和深思……你以“你的和我的”为题写一篇文章,向校刊投稿。
大多数考生从生活习惯、兴趣爱好进行立意,有一位考生从“我”和奶奶对待传统节日的不同情感态度入手,提出如何对待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问题。
作者写道:端午节,绿豆茶,这是你喜欢的,不是我喜欢的。
那么,我喜欢什么呢?我喜欢圣诞节,喜欢三明治。
你喜欢中国节日,中国食品,我喜欢外国节日,外国食品,这看是个人喜好问题,但在背后却藏着一个民族感情问题。
君不见,许多年轻人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屑一顾,对西方节日如痴如狂,甚至有人将七夕改成为情人节。
我们不仅要问,为什么要用西方人的标准改造我们的传统节日呢?是不是也要把春节改成圣诞节,中秋节改成感恩节?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新春佳节,合家团圆;清明之节,抚慰亡灵;中秋之夜,明月高悬,清辉洒遍人间,亲人故友共婵娟;端午之晨,龙舟竞发,唱尽胸中豪情,祭奠古人之忠烈;七夕之时,仰望夜空,乞巧求福,盼幸运之降临,寄希望于未来。
佳节既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更是联系血脉之情的纽带。
第5讲中考作文分类指导第一节自我成长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成长类作文命题最贴近考生,注重引导考生对自我的认识,对个人成长过程的体验和感悟,最易引起考生的共鸣,在中考命题中一直保持强劲势头。
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明确此类作文命题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做到有的放矢,赢在“自我”。
文题展示人生路上有我们成长的足迹、拼搏的汗水、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这一路虽有风吹雨打,但更多的是阳光普照:父母师友的鼓励关怀、战胜挫折的自信勇气、读书赏景的美好感悟,一句叮咛个眼神、一篇好文、一次顿悟……这一切如阳光一样洒满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请以“路上洒满阳光"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写作指导1.忆往昔,言当下,思未来,选材广泛。
成长是一个过程,有过去,有现在,也有未来,在写成长作文话题的时候,既可以回忆过去的成长历程,也可以描述现在的成长状况,还可以展望成长的道路,单从时间的跨度上看,可写实、可想象,选材的范围广泛。
而从另外的角度看,可以单纯地写“自我”,写“自我”成长、拼搏、追梦、成功等话题;也可以写“我”与他人,写在成长过程中与亲情、友情、师生情等相关的话题;还可以写“我”与生活、与社会的话题,像阅读、人际交往、成长感悟等。
2.讲故事、抒情怀、谈看法,表达灵活度高。
从文体选择上说,“自我成长类”命题有很高的灵活度。
“路上洒满阳光”这个题目就适于讲述有关拼搏、梦想、成功、挫折、阅读等话题相关的故事,以此来表达成长的主题。
故事可以是自身经历的,或来源于身边熟悉的人,甚至是从报纸、网络等媒体了解的。
当然,除了讲述故事,还可以抒写对成长的感悟,或者表达对有关成长话题的观点,能做到叙述与抒情相结合、叙述与议论相结合会更好。
在题为“成长路上洒满阳光”一文的结尾,叙述完故事之后,一句议论性的话:“‘儿子,妈妈更希望看到一个阳光帅气的孩子!’”在这个望子成龙、希望自己孩子学习第一的浮躁年代,妈妈,你的这句话,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的心底。
第五部分写作第一章满分作文的必备要素从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来看,作文写作种类繁多,主要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
要想在中考作文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熟悉各类作文的写作技巧,综观历年全国各地的中考满分作文就会发现,优秀作文一般都具备以下五个要素。
只要你掌握了它们,就拥有了冲刺满分作文的能力:1.审题精准。
2.立意独到。
3.形式新颖。
4.语言优美。
5.首尾精彩。
一、新课标的要求1.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写作目的和对象。
2.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 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象和想象,丰富所要表达的内容。
5. 写记叙文,要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要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要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 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体裁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总之,熟悉“新课标”的作文要求,做到仔细审题,明确方向,选取合适的角度切入点,以“我”的生活为源泉,拟定新颖的题目,用自己熟悉的语言风格去抒写自己的感情,一定会写出精彩的文章。
二、预计2016年某某省中考作文具有以下走势1. 命题形式仍以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为主,选题作文进一步增加,材料作文出现扩X趋势,已有多地市出现材料作文。
2. 命题突出生活性,回归日常主题。
日常生活中蕴藏着生命最奇绝的波澜,人生的千姿百态都在日常时光里;困惑、迷惘、坚忍、刚强,都在日常生活中点滴汇聚。
对生活的感悟,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所以,这样的作文很能反映考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
3. 关注自我、关注社会的主流。
从近几年的中考作文来看,命题重视个性,关注社会。
第5讲中考作文分类指导第一节自我成长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成长类作文命题最贴近考生,注重引导考生对自我的认识,对个人成长过程的体验和感悟,最易引起考生的共鸣,在中考命题中一直保持强劲势头。
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明确此类作文命题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做到有的放矢,赢在“自我”。
文题展示人生路上有我们成长的足迹、拼搏的汗水、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这一路虽有风吹雨打,但更多的是阳光普照:父母师友的鼓励关怀、战胜挫折的自信勇气、读书赏景的美好感悟,一句叮咛个眼神、一篇好文、一次顿悟……这一切如阳光一样洒满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请以“路上洒满阳光"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写作指导1.忆往昔,言当下,思未来,选材广泛。
成长是一个过程,有过去,有现在,也有未来,在写成长作文话题的时候,既可以回忆过去的成长历程,也可以描述现在的成长状况,还可以展望成长的道路,单从时间的跨度上看,可写实、可想象,选材的范围广泛。
而从另外的角度看,可以单纯地写“自我”,写“自我”成长、拼搏、追梦、成功等话题;也可以写“我”与他人,写在成长过程中与亲情、友情、师生情等相关的话题;还可以写“我”与生活、与社会的话题,像阅读、人际交往、成长感悟等。
2.讲故事、抒情怀、谈看法,表达灵活度高。
从文体选择上说,“自我成长类”命题有很高的灵活度。
“路上洒满阳光”这个题目就适于讲述有关拼搏、梦想、成功、挫折、阅读等话题相关的故事,以此来表达成长的主题。
故事可以是自身经历的,或来源于身边熟悉的人,甚至是从报纸、网络等媒体了解的。
当然,除了讲述故事,还可以抒写对成长的感悟,或者表达对有关成长话题的观点,能做到叙述与抒情相结合、叙述与议论相结合会更好。
在题为“成长路上洒满阳光”一文的结尾,叙述完故事之后,一句议论性的话:“‘儿子,妈妈更希望看到一个阳光帅气的孩子!’”在这个望子成龙、希望自己孩子学习第一的浮躁年代,妈妈,你的这句话,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的心底。
”照应了文题,点明了主旨。
3.主题明、素材鲜、情感真,比较易出彩。
在写作“路上洒满阳光”这个题目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主题鲜明。
一旦题目补充完整,就要围绕所补充的关键词构思、选材。
比如,写“追梦路上洒满阳光”这个文题,要突出在追逐梦想的时候,怎样克服困难、汲取正能量,努力实现梦想。
还有就是要注意运用新鲜素材和材料,敢于说真话、抒真情。
我们现在训练的重点还是记叙文写作,结合作文命题,迅速搜索出自己相关的生活积累,从中选出能够写人作文的见闻、经历、感受作为写作的材料。
只有这样写出的作文才会有真实感,才会得到阅卷老师的好评。
佳作展示追梦路上洒满阳光“吱——”门开了,果然是妈妈进来了。
她手里捧着牛奶杯,“来,喝杯热牛奶吧,缓缓神!”“谢谢您,我不累。
”我接过杯子,啜了一口醇香的牛奶,香味立刻浸润了心田。
“妮儿,弦不要绷得太紧,放松些,也许思路就豁然开朗了。
”妈妈轻轻地说道。
“妈,不会的,我知道。
”听了我的话,妈妈脸上笑靥如花。
而此刻,窗外正是阳光明媚,我记忆的闸门也悄然开启……那是在刚升入初中不久,我拿了一篇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里朗读的作文急匆匆地回家,兴高采烈地跑到家人面前宣布: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
爸爸笑了,妈妈也笑了。
尽管他们一再提醒我“别三分钟热度”,但我还是因为有“伟大梦想”而感到有些膨胀。
然而,接下来追梦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
我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写呀,改呀,投稿呀,但结果总是杳无音讯。
不久,数学考试,我的分数亮起了红灯,然后就是除了语文之外,所有学科都出现了下降情况。
爸爸脸上的笑意消失了,妈妈也开始对我的梦想起了疑心。
“整天就只知道瞎写,有什么用呀,看看你这次成绩,成什么样子了!你能不能有点志气,给我长长脸。
看看人家XX……”耳畔又响起了妈妈的唠叨。
我装作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仰着头,呆坐在书桌前。
可在妈妈转身关上门的那一刻,我早已泪流满面。
站到窗前,我默默垂泪。
不见阳光,天空灰蒙蒙一片,不远处高楼的轮廓也显得若隐若现,马路上的嘈杂声却能持续不断地传来,更让人觉得心里烦躁。
我又回到书桌前坐下,随手翻开一本书,“人不轻狂枉少年”,它后面的文字我已记不清,只觉得如醍醐灌顶,促使我发奋。
写稿、改稿、投稿,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我失败着,坚持着,终于有了第一篇作文见诸报端,终于有了第一次作文获奖……“注意劳逸结合。
”妈妈接过杯子,转身离去。
我记忆的闸门也戛然落下。
“嗯,我知道,谢谢妈妈!”我的心里一片阳光明媚。
技法点拨1.讲故事要以“自我”为根本,要结合自身经历进行选材,在保证真实性的基础上,设法增强故事的可读性。
做到故事不但有人物、有情节、有结果,更要讲究叙述方式。
上面《追梦路上洒满阳光》一文,以对话开头,以对话结尾,情景性很强,中间插叙对往事的回忆,扣题严密,整体结构安排巧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2.抒写成长感悟。
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也会产生不同的成长感悟。
而抒写出独到的成长感悟,既是写作“自我成长类”作文的要求,也是文章呈现亮点的方式之一。
当然,成长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话题,它可以衍生出许多相关的具体话题。
而要生成感悟就要结合具体的话题、具体的事例。
“终于明白,现在无人喝彩,不代表一切努力都是徒劳,坚持下去,做好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到优秀,总有一天,你必会被所有人看见。
”没有亲身经历,很难会有这样“接地气”的成长感悟。
再如佳作中,正是小作者经历了追梦的波折,才更深刻地体会到“追梦路上洒满阳光”这一感受。
3.揭示成长道理。
一般来说,记叙文也不都是单纯地叙述事件,而是要通过写人记事,传达出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态度。
那么,写“自我成长类”作文,自然就需要适时地揭示成长道理,以此表明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态度。
在一篇习作的结尾,小作者写道:“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就是跌倒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就是放弃的路。
”这是多么深刻的成长道理啊,也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在该讲道理的时候,要顺其自然、水到渠成,不为刻意拔高而生编硬造所谓的道理。
第二节情感体验类注重对美好情感的体验与追求,一直是近年中考命题最为重要的方向。
“要写出真情实感”“表达你的真情实感”之类的表述,更是出现在多地的写作要求中。
对于同学们来说,这类作文写得最多的应该是亲情、友情、师生情这三个题材,它们涉及的常写主题以理解、奉献与爱、收获为主。
怎样才能写好这类作文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明确这类作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写作指导1.材料求独特真实的材料是写好情感类作文的基础。
对学生来说,真情的抒发首先应该建立在叙述自己最熟悉、最了解的亲人、朋友、老师身上。
当然,让我们印象深刻或感动的事也许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学会独辟蹊径,从众多的材料中把独特的内容写进自己的文章。
如写《家中的故事》,有些同学往往囿于生病、做饭、洗衣这一类事情上,思路局限,步入俗套。
倘若我们从独特的感受方面为切入点的话,就会写出新意。
同样,一位同学以《家庭“一把手”之争》为题,写的是妈妈不服爸爸这位家庭“一把手”的地位,决定一显身手,争当家庭“一把手”的故事。
这样写,既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又有一种忍俊不禁的幽默情绪。
2.角度求小巧我们都知道,摄像时角度选得越大,照片中的人和景物就越不清晰;选取的角度越小,则越可以把人物的性情或景物的特征在细微之处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我们所说的“于细微处见真情”就是这个道理。
角度为何还要“巧”呢?因为一个题材可供立意的角度有很多,但并不一定每一个角度都能写好文章,只有选取最能拨动读者心弦的角度才能让人心头一亮,看到事物精彩、引人的一面。
如一位同学在《一碗面条》一文中讲述的是妈妈生病时照样给我准备一碗面条的故事,作者透过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写出了一份感人的母爱。
《一根红头绳》讲述的则是自己在家庭贫困时,老师在“我”生日那天送“我”一根红头绳作为礼物的故事。
作者通过小小的红头绳写出了一份让人感动的师生之情。
这些考场作文选取的事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角度小巧,于细微之处写出了真情。
3.情节求曲折中考作文一般只要求写五六百字,在情节上稍加用心,掌握一些“尺水兴波”的技巧,就会有与众不同的效果。
如一位同学在《那一刻我好幸福》一文中写的是在中考前一天晚上,渴望在医院上晚班的妈妈能陪一陪自己的故事。
文章中说:“在这种关键时刻我竟然无法得到父母的特殊关照,谁会想到一个所谓的幸福之家还有着如此的不幸?”当考生无奈之时妈妈回来了,而且回来了三次。
第一次回家取钥匙时作者的“心凉了半截”,第二次回家是由于天雨回家取伞,当作者彻底失望时,不料粗心的妈妈第三次出现在自己面前。
一件小事写得波澜曲折,真实感人,鲜明地反映出了自己由怨到恨到爱的过程。
这样富有创新意识的文章在中考作文中很受阅卷老师的青睐。
佳作展示那一刻,我没有回头我沉默却坚定地死死扒住车门,就是不肯回头。
父亲几近是在咆哮了:“你干吗要跟我去?快回头!”纷纷扬扬的雪落在他的头顶、肩头,他的鼻尖冻得通红。
他有些粗鲁地想把不听话的我硬拉回家,但似乎忘了现在他并不比我高几厘米了。
我们僵持着。
最先妥协的似乎总是父亲。
他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大手一挥示意我上后座,然后发动了车子,在这样的暴雪天里去进行公路巡查。
车上的暖气效果并不好,排气口总是吹着不冷不热的风。
父亲动手将风力调到最大挡,很长一段时间,车内只有吹风声与我们因寒冷而发出的粗重的呼吸声。
我偷偷望向父亲。
明亮的路灯透过地上厚积的雪的反射,将天地间照得亮堂堂的。
他专心致志地开着车,嘴边还有一圈未来得及剃的胡茬,眼里血丝纵横,内里衬衣的领口毫无章法地露在棉衣外。
我心里一阵酸涩,看了一下表,凌晨两点。
我又突然想到了母亲的眼泪。
同样是一次暴雪的夜晚,父亲照例去公路上巡查,母亲也执意要去。
我还在香甜的睡梦中,父母却已悄悄披上衣服出了家门。
第二天,母亲一提及前夜就忍不住掉眼泪。
“你爸爸真是太辛苦了。
夜里整条马路上就我们一辆车,车底一个打滑,险些撞在护栏上……”“手套箱里的保温杯中有热水。
”不知何时,父亲在一处绿化带边停下了车,打开车门哑着嗓子嘱咐我。
我还来不及点头,就看到父亲带着电筒与手机走远了。
我紧盯着父亲的背影。
他沒有回头,而是穿着高筒靴在雪中艰难地走着,雪已经没过了他的小腿。
他走下雪坡,开始检查起广告牌与路标。
突然,让我胆战心惊的一幕出现了:父亲不知被什么绊了一下,扑倒在雪里。
好一会儿,他才挣扎着起来,竟然是先向同事汇报情况,然后才慢慢地回到车上。
一进车门,他满身的雪渐渐消融成了水珠,密布全身。
“咱们回家了。
”他显出一副轻松的样子,我的眼泪却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