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测验分数的解释与组合-百分等级与标准分
- 格式:ppt
- 大小:2.13 MB
- 文档页数:38
幻灯片1第九讲测验分数的解释幻灯片2本章主要内容:9.1 参照常模的分数9.2 参照标准的分数9.3 测验分数的解释幻灯片3●从测验中直接获得的分数,称为原始分数,它是通过将被试的反应与标准答案相比较而获得的。
原始分数本身并不具有多大的意义,必须与一定的参照体系作比较,才能显示其意义。
●例:语文85分,游泳第3名。
●确定原始分数意义的参照体系有两类:●⑴其他被试的分数,即其他被试在所测特质上的一般水平。
●⑵社会在所测特质上的客观要求,即被试在所测特质上发展应该达到的标准。
幻灯片4●第一种称为参照常模的分数解释。
参照常模的分数解释方法是将被试的分数和常模团体测验分数进行比较来解释的,并且主要以个人在常模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来说明。
●第二种是参照标准的分数解释。
参照标准的分数解释方法是用被试测验分数与应有的标准作比较来确定被试测验分数的意义。
凡达到要求的标准,就是“合格”或“达标”;未达到要求的标准,就是“不合格”或“未达标”,它全然不管其他被试在同一测验上的分数如何。
幻灯片59.1 参照常模的分数●参照常模的分数解释是把被试的测验分数与具有某种特征的人所组成的有关团体的一般水平作比较,以确定被试在该团体内的相对位置。
●用来比较的参照团体称常模团体(n o r m g r o u p),常模团体的分数分布叫常模,它是我们解释测验分数的基础。
●9.1.1常模团体的性质●9.1.2确定常模团体的注意事项●9.1.3常模幻灯片69.1.1 常模团体的性质●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从测验的编制者来说,确定常模团体的问题就是确定所编制的测验将来用于什么总体。
所选定的常模团体必须能够代表该总体。
●例如,测验是用来评价高中毕业生的学业成就,则常模团体应包括全体高中毕业生,或是能足够代表该总体的一个样本,由于大部分的测验要用于各种不同团体,所以大部分测验都有不止一个常模团体。
教育统计试卷辨析题标准分数
标准分数(Standard Scores)是一种常用的教育统计方法,用于比较不同测试或评估结果之间的差异。
它将每个人的得分转化为相对于总体均值的标准单位。
在教育统计试卷的辨析题中,标准分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表现。
以下是一些相关概念的辨析题:
1. 区分度和难度指数
- 区分度指数(Discrimination Index)反映了一个试题区分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程度,通过计算不同得分组之间的差异来衡量。
- 难度指数(Difficulty Index)表示一个试题被学生正确回答的程度,通常使用百分比或标准分数来表示。
2. 百分等级和等级分数
- 百分等级(Percentile Rank)表示一个学生在总体分数分布中所处的百分比位置。
例如,如果一个学生的百分等级是80%,则意味着他/她的得分高于80%的学生。
- 等级分数(Grade Equivalent)是将学生的得分与特定年级或年龄群体的平均得分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相应
的等级。
例如,一个学生的等级分数为6.5,表示他/她的水平相当于一个六年级学生的平均水平。
3. 标准分数和原始分数
- 标准分数(Standard Scores)是将原始分数转化为相对于总体均值的标准单位,常用的标准分数包括Z分数和T分数。
- 原始分数(Raw Scores)是学生在测试中直接获得的分数,通常是通过计算学生回答正确的题目数量来得出。
以上是教育统计试卷中辨析题的一些概念,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表现,并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比较。
最新数学里面标准分是什么意思标准分是一种由原始分推导出来的相对地位量数,它是用来说明原始分在所属的那批分数中的相对位置的。
高考标准分数制度由常模量表分数、等值量表分数组成。
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确定原始分数与标准分数的转换关系,各省考试机构根据转换关系,得出省级常模量表分数。
简介标准分图册(2)生在接受测验后,按照评分标准对其作答反应直接评出来的分数,叫原始分。
原始分反映了考生答对题目的个数,或作答正确的程度。
但是,原始分一般不能直接反映出考生间差异状况,不能刻划出考生相互比较后所处的地位,也不能说明考生在其他等值测试上应获得什么样的分值。
导出分是在原始分的基础上,按一定的规则推导出来的,其目的就是进一步解决原始分所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说,就是为了更好、更科学地解释分数的含义,进行分数的组合,实现分数的等值化。
这种把原始分数转化为导出分的过程,称作分数转换。
导出分的种类有很多,最常用的是百分等级和标准分数。
计算标准分是一种由原始分推导出来的相对地位量数,它是用来说明原始分在所属的那批分数中的相对位置的。
求法如下:Z=(X-X_bar)/S式中,X为原始分数,X_bar为原始分的平均数,S为原始分的标准差。
Z分数是以一批分数的平均数作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作为单位表示距离的。
它由正负号和绝对数值两部分组成,正负号说明原始分是大于还是小于平均数,绝对数值说明原始分距离平均分数的远近程度。
一批分数全部转换成Z分数后,它们的整个分布形态并没有发生改变。
Z 分数准确地刻划了一个分数在一批分数中的相对位置,但是,由于Z分数有负值,常带有小数,不易被人理解和应用。
因此人们在Z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转换,从而发展起了一系列其他形式的标准分。
转换通式为:Z′=αZ+β式中,Z′为其他形式的标准分,α为扩大系数,一般等于原始数据的标准差S,β是基准分,一般等于原始分的平均分X_bar。
心理测量学知识点1、测量包括三个元素即事务、数字和规则。
2、数字具有区分性、序列性、等距性和可加性特征。
3、任何测量都应具备两个要素即参照点和单位。
参照点有两种,分为绝对零点和相对零点。
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为确定的意义,二为有相同的价值。
4、测量的本质是根据某一法则在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上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这个连续体即为量表。
根据量表的精确程度,斯蒂文斯将测量从低级到高级分成四种水平,即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等比量表.命名量表是测量水平最低的一种量表形势,只用数字来代表食物和把事物归类,可分为代号和类别两种。
在命名量表中,数字仅用来标记和分类,既不能比大小也不能加减乘除。
顺序量表,如学生的考试名次,工资级别等。
顺序量表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数字仅代表等级.等距量表,有大小关系,且具有相等的单位,数值可做加、减运算,但没有绝对零点,无法进行乘、除运算。
如温度.等比量表,是最高水平的量表,有相等单位,有绝对零点,数值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5、心理测量,即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人的全部行为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个人在测验中所获得的原始份数,不具有任何意义,只有将它与其他人的分数和常模作比较才有意义。
6、心理测量的性质:间接性、相对性、客观性。
心理测量的标准化包括A、测量用的项目或作业等经过的标准化。
B、评分计分的原则和手续经过了标准化。
C,分数的转换和解释经过了标准化。
7、心理测验按照功能分为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人格测验。
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分为文字测验、操作测验(非文字测验按照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客观测验、投射测验.8、按测验的方式分类:个别测验、团体测验9、按测验的要求分类:最高行为测验、典型行为测验。
10、错误的测验观:A、测验万能论B\测验无用论、C 心理测验即为智力测验11、正确的测验观:A、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
原始分.百分等级分与标准分一、原始分原始分是考生在接受测验后,按照评分标准对其作答反应直接评出来的分数。
原始分反映了考生答对题目的个数,或作答正确的程度。
但是,原始分一般不能直接反映出考生间差异状况,不能反映出考生相互比较后所处的地位,也不能说明考生在其他等值测试上应获得什么样的分值。
二、百分等级分(一)百分等级分概念百分等级(PerCentiIerank,PR),亦称“超前百分数”。
相对位置量数。
在一个按大小顺序排列的数列中,低于某分数的分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百分比,即为该分数的百分等级。
百分等级取值越大,说明成绩越优秀。
(二)百分等级分计算百分等级的计算关键在于确定在常模团体中分数低于某一特别分数的人数比例,分两种情况:1 .未分组资料的百分等级计算,公式为:其中PR是原始分数排列顺序数,N是指总人数(样本的总人数)。
例如小东在50名同学中语文成绩是80分,排列第9名,则其百分等级为:百分等级为83即指在100名被试中,语文成绩低于小东的80分的有83人。
2 .分组资料的百分等级求法,虽然计算方法不同,但其百分等级的意义与未分组资料一样。
另一种是分组资料的百分等级计算,公式为:PR为百分等级;X为给定的原始分数;f为该分数所在组的频数;Fb为该分数所在组的精确下限;Fb为X所在组以下各组次数的和;N为总次数;i为组距。
(三)百分等级分的优缺点1 .优点。
容易计算,容易解释,甚至外行人也能理解;对于各种被试和各种测验普遍适用。
2 .缺点。
缺少相等单位属于顺序量表;测验分数的分布通常呈正态曲线,中间密集两端分散而百分等级的分布呈长方形,因此接近中数或分配中间的原始分数的差异在转换成百分等级时往往被夸大,而接近分数两端的原始分数差异转换成百分等级后则被大大缩小。
三、标准分(一)标准分概念标准分数也叫Z分数,是一种由原始分推导出来的相对地位量数,它是用来说明原始分在所属的那批分数中的相对位置的。
它是将原始分数与团体的平均数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度量原始分数离开其平均数的分数之上多少个标准差,或是在平均数之下多少个标准差。
****【各量表的计算方法】T=100+15(X-¯X)/SD2、联合瑞文:原始分→百分等级→IQ采用离差智商:T=100+15(X-¯X)/SD3、中国比内:①心理年龄(1905年)②比率智商(1916年)=心理年龄/实际年龄*100③离差智商(1960年)T=100+16(X-¯X)/SDT=10+3(X-¯X)/SDT 分数:T=50+10(X-¯X)/SD 2、16PE 采用标准十分:T=5.5+1.5(X-¯X)/SDT=5+1.5(X-¯X)/SDSCL-90、SAS 、SDS,都是不用转换T 分,只用原始分划线。
****【确定信度可以接受的水平】 信度系数r xx =1最可信,表示完全没有测量误差;为r xx=0时,则所有的变异和差别都反映的是测量误差;一般原则是:r xx <0.7时测验不能用于对个人做出评价或预测,而且不能作团体比较;当r xx 大于或等于0.7而不够0.85时只能用于团体,不能用于个体;当r xx 大于或等于0.85时才能用来鉴别或预测个人成绩或作为。
****【智商】 1、智商的提出——心理年龄19世纪末,比内首创智力测验的理论和方法。
1904年比内与其助手西蒙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以后于1908年第一次进行修订。
修订后的量表首先采用了心理年龄,或称智力年龄的概念,简称心龄或智龄。
2、智商的计算方法(1)比率智商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提出,是心理年龄除以实足年龄所得商数,即为智力商数,或比率商数。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推孟编制的“斯坦福-比内量表”中正式引用了智力商数并加以改进。
为去掉商数的小数,将商数乘以100,用IQ 代表智商。
IQ=MA / CA*100(2)离差智商韦克斯勒在编制智力测验时,提出了另一个智商的计算法。
其重要特点是放弃了心理年龄的概念,但仍保留了智商的概念,离差智商是建立在统计学的基础上,它表示的是个体智力在年龄组中所处的位置,因而是表示智力高低的一种理想的指标。
标准分是什么意思标准分,又称为Z分数,是一种统计学上常用的概念,用来衡量一个数据点相对于其所在数据集的位置。
标准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判断某个数据点在整体数据集中的相对位置,以及进行跨数据集的比较和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标准分有着广泛的用途,不仅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领域被广泛应用,也在其他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标准分的计算方法是将一个数据点与其所在数据集的均值相减,再除以数据集的标准差。
这样计算出来的标准分可以告诉我们这个数据点相对于平均水平的偏离程度。
如果标准分为正数,说明这个数据点高于平均水平;如果标准分为负数,说明这个数据点低于平均水平;如果标准分为0,说明这个数据点与平均水平相同。
通过标准分,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数据点在整体数据集中的位置,以及其相对于平均水平的偏离程度。
其次,标准分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中,标准分常常用来判断数据的异常情况,比如识别离群值(outlier),即相对于整体数据集显著偏离的数据点。
此外,标准分还可以用来进行不同数据集之间的比较和分析,因为标准分可以将不同数据集的数据点转化为具有相同尺度的数值,从而方便进行跨数据集的比较。
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标准分也常常用来评估个体的特质和能力,比如智力测验中常用的智商(IQ)就是以标准分的形式来表示的。
最后,标准分的概念和应用对于我们理解和分析数据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标准分,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和个体的特征,从而进行更加准确和深入的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标准分来识别异常情况、进行数据比较和评估,从而为决策和研究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标准分是一种用来衡量数据点相对于其所在数据集的位置的统计学概念,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标准分,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和分析数据,为决策和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因此,掌握标准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于我们在统计学、数据分析以及其他领域的工作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