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油气资源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22
伊朗西南部主要为扎格罗斯盆地。
这是伊朗主要的油气田富集区。
中部伊朗地区夹于扎格罗斯山和厄尔布尔士山(阿尔博兹山)及鲁特地块这间,地表大部分地区为沙漠覆盖,发育有一系列盆地,如中央盆地群等,是除西南部以外伊朗最大的含油气远景区。
伊朗北部地区为里海南缘前陆盆地。
伊朗西南部含油气区,为波斯湾盆地的一部分,由扎格罗斯山前褶皱带和阿拉伯地台东缘(相当于鲁卜哈利盆地)的伊朗部分组成,是伊朗目前主要产油气区。
主要产油层为第三系---渐新统阿斯马里石灰岩、白运云岩,其次为白垩系的班尼斯坦石灰岩,以及二、三叠纪孔隙性白云岩和石灰岩产气层。
阿斯玛里石灰岩储层上覆为下法尔斯以、组大套石膏、盐岩盖层,厚达1000m,具有良好的封闭条件。
侏罗系及二叠系石灰岩油气藏亦具蒸发岩盖层。
中、新生代有良好的生油层,富含沥青的暗色泥岩类厚达3000~4000m。
中阿拉伯油气区的伊朗部分,包括Dibdibah坳陷、Qatar隆起和西波斯湾坳陷。
油气产层约50个左右,其时代从志留纪到中新世,早二叠世Faraghan组储集层均为浅海陆棚鲕粒灰岩和白云质灰岩;早、中侏罗世Sergelu组储集层为闭塞海深水陆棚沉积的薄层状沥青质白云岩,主要分布在卢里斯坦盆地;早白垩世Khakaib组储集层为浅海陆棚介壳灰岩及泥灰岩;晚白垩世Sarra组、Nam组为浅海灰岩储含有层;古新世至始新世Jahrum组储集层亦为浅海灰岩,始新中--新世Asmai组储集层为开阔海陆棚环境沉积的生物碎屑灰岩。
盆地中的局部性和区域性盖层有页岩、致密灰岩和蒸发盐岩。
盆地中的所有油气藏均以背斜圈闭为主。
迄今已在中阿拉伯盆地的伊朗部分已发现了11个油气田,亿吨级以上的大油气田5个。
1 中央盆地群①中央山间盆地:又称库姆盆地,面积约12×104km2,位于扎格罗斯和厄尔布士褶皱带之间,西界为具有大量基性--中性岩的火山岩带,东部邻塔巴斯--凯尔曼盆地,属中间地块性质的裂谷收敛盆地。
石油输出国:伊朗
伊朗旧称波斯。
人口5 680万(1991年),在西亚各国中居首位。
面积164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坐落在伊朗高原上,海拔一般在900~1500米之间。
高原的主体位于国土的中部偏东,面积占全国一半,称中央高地,其内部地势坦荡,四周则有高山环绕,而成为一个巨大的内流盆地。
这种地形的闭塞性使得中央高原内部气候十分干燥,沙漠和盐沼分布很广。
环绕中央高原的山地主要由扎格罗斯和厄尔布尔士两大山系组成。
伊朗气候的特点是大陆性强和降水稀少,全国年平均降水量仅400毫米,约有一半的国土降水不足100毫米,故农业生产颇受局限,主要分布于相对湿润的西部山地高原及各滨海地带,游牧或畜牧业地位比较重要。
同西亚其他石油输出国相比,伊朗虽也同样以石油业为其经济命脉,但总的结构要相对均衡一些,70年代后期,当石油业在伊朗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最高时亦仅占1/3左右,1988年已降至4%,而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现仍占到1/5~2/5。
在西亚各石油输出国中,伊朗的农业和制造业,无论绝对规模还是相对比重,都是最大的,而且基础工业包括机械工业比较雄厚,这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显然是有利的。
因此当石油价格近年大幅度下降时,伊朗虽也蒙受了不利影响,但程度上比其他几个石油输出国要和缓一些。
伊朗的石油资源非常丰富。
伊朗拥有两大石油产区,一是扎格罗斯西南山麓丘陵平原,二是波斯湾海域。
伊朗生产原油的3/4供出口,主要输往西欧和日本。
伊朗天然气的储量居世界第2位(占14.3%),折合标准燃料同石油的储量相当。
但迄今利用不多,按目前的生产规模,足以维持700多年,潜力是巨大的。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