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路径
- 格式:doc
- 大小:109.50 KB
- 文档页数:6
(2009 版)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一、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轻症急性胰腺炎(ICD-10:K85.001/K85.101/K85.201/K85.301/K85.801/K85.802/K8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 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消化病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持续性腹痛(偶无腹痛)。
2.实验室检查: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正常值上限3倍。
3.辅助检查:影像学提示胰腺有或无形态学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消化病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 内科治疗:(1)监护、禁食、胃肠减压;(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治疗;(3)药物治疗: 抑酸治疗、抑制胰腺分泌药物、胰酶抑制剂;无感染征象的患者不建议使用抗菌药物;必要时谨慎使用镇静和镇痛药物。
2.内镜治疗:对于胆源性胰腺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内镜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K85.001/K85.101/K85.201/K85.301/K85.801/K85.802/K85.901 轻症急性胰腺炎疾病编码。
2.排除急性重症胰腺炎及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合并心、肺、肾等脏器功能损害,合并胰腺脓肿、胰腺囊肿等)。
3.排除其他急腹症:急性肠梗阻、消化性溃疡穿孔、胆石症和急性胆囊炎、肠系膜血管栓塞、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者。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路径A
一、急性左心衰竭住院流程A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左心衰
(二)诊断依据
1、突发胸闷、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咯痰或咯血。
2、胸片提示肺水肿,
3、心脏彩超提示左心功能减低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1、一般治疗
2、强心、利尿、扩血管、改善心脏供血药物
1、符合诊断标准
2、除外肺源性心脏病、哮喘急性发作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可以进入路径
(五)治疗常规
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活血药物、ACEI、镇静、中药(活血化瘀)
(六)标准住院日为10-15天
(七)出院标准
1、生命体征平稳
2、心功能明显改善
3.心脏彩超提示心功能恢复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和并症,病情危重不能出院
2、患者拒绝出院
二急性左心衰临床路径表单A 标准住院日:≤15天。
房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2010年版)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ICD-10:I42.101)。
行经皮腔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ICD-9-CM-3:37.34)。
(二)诊断依据。
根据《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及2003年ACC/ESC相关指南。
1.临床发作特点:劳力性呼吸困难、胸痛、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晕厥、黑朦或短瞬间头晕、猝死。
2.超声心动图特点: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伴SAM现象。
3.心电图特点:T波倒置、ST段改变、异常Q波,可有多种心律失常。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及2003年ACC/ESC相关指南。
1.基础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
2.经皮经腔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静息时≥50mmHg或LVOTPG 静息时<50mmHg,应激时≥70m Hg,心脏血管解剖适于行PTSMA。
3.外科室间隔心肌切除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静息时≥50mmHg。
4.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建议安装埋藏式心脏复律器。
5.双腔起搏器(DDD)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不适宜PTSMA或手术不成功,特别是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1–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42.101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酮体、大便常规+潜血;(2)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核磁共振;(4)冠脉+左心室造影,注意左心室测压。
心力衰竭临床路径1. 疾病介绍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病,该疾病使得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器官缺血、缺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心力衰竭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并且往往与其他心脏病病因密切相关。
该病的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疲劳、肺淤血等。
2. 临床路径目标心力衰竭临床路径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标准化操作和规范化管理,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时间和再住院率,降低医疗费用,并且改善患者的预后。
3. 临床路径内容3.1 早期诊断和分级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对疾病的控制和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等进行评估,早期发现和诊断心力衰竭的患者。
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2 给予药物治疗根据分级结果,给予合适的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
药物治疗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功能,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3.3 饮食和运动指导心力衰竭患者应当控制摄入盐和液体的量,以减少体液潴留。
同时,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和肌肉的功能,提高患者的耐力和生活质量。
因此,在临床路径中需要提供科学的饮食和运动指导。
3.4 超声心动图随访超声心动图是评估心脏功能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心力衰竭的临床路径中,需要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善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5 心理支持和教育心力衰竭患者常常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和教育。
通过心理咨询和教育,提高患者对心力衰竭的认识和理解,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减少因心理问题而造成的不良影响。
3.6 定期复诊和追踪心力衰竭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的疾病,因此,临床路径中应包含定期复诊和追踪的内容。
通过定期复诊和追踪,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和改善。
4. 结束语心力衰竭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预后。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护理篇入院第一天:心力衰竭常规护理、特级护理●绝对卧床休息●高流量吸氧6-8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指标的变化a、生命体征、紫绀及肺内体征变化。
b、洋地黄类药物的毒性反应:c、密切观察电解质、酸硷平衡●建立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记录出入量●静脉取血复查血气电解质●药物治疗,对药物作用的观察:镇静:安定5~10毫克、杜冷丁50~100毫克、吗啡5~10毫克皮下注射。
强心剂:西地兰0.2~0.4mg静脉推,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排血量增加。
利尿:速尿20~40毫克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5~10毫克静脉滴注。
氨茶硷: 0.25mg静脉推,除了扩张支气管的作用外,可直接兴奋心肌,缓解支气管痉挛,加强利尿、强心、扩血管药物的作用。
激素:Dxm10~20mg静脉推。
降低外周阻力→回心血量下降→解除支气管痉挛。
●呼吸困难时可取体位:坐位、两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减少●定时翻身加强皮肤护理及口腔护理●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嘱其保持大便通畅,切勿用力,便秘者给予缓泻剂●控制静脉补液速度●做好心理护理,向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消除其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入院第2天:心力衰竭常规护理特级护理●绝对卧床休息●持续吸氧心电监护●记录出入量●静脉取血复查电解质●加强皮肤及口腔的护理●完善其他相关检查,如尿便常规等●心理护理消除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入院第3-4天:心力衰竭常规护理特级护理●绝对卧床休息●持续吸氧心电监护●记录出入量●复查电解质●保持病室安静●注意观察有无药物改变用药反应●加强皮肤及口腔的护理●完善其他相关检查,如尿便常规等入院第5-6天:心力衰竭常规护理一级护理●卧床休息●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记录出入量●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观察利尿剂等其他药物的用药反应●观察电解质,纠正水电解质几酸碱度紊乱情况●保持大便通畅●注意皮肤及口腔的护理●病情允许者,转入普通病房入院第6-13天:心力衰竭常规护理二级护理●卧床或病情允许者可轻度床旁活动,嘱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劳累●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不宜过饱●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院指导:㈠饮食指导:低盐低热量、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晚餐不宜过饱避免发生夜间左心功能不全,适当限制水分→增加循环血量→心脏负担。
心力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心力衰竭(ICD10:I50.911)二、诊断依据:根据2006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等国内、外治疗指南1、收缩期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为:①左心室增大、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增加及LVEF≤40%;②有基础心脏病的病史、症状及体征;③有或无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 (水肿)等症状;2、NYHA心功能分级:①Ⅰ级:日常活动无心力衰竭症状;②Ⅱ级:日常活动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呼吸困难、乏力);③Ⅲ级:低于日常活动出现心力衰竭症状;④Ⅳ级:在休息时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心力衰竭患者的LVEF与心功能分级症状并非完全一致。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2006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等国内、外治疗指南,心力衰竭一般治疗:(一)去除或缓解基本病因:所有心力衰竭患者都应对导致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进行评价。
凡有原发性瓣膜病并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Ⅱ级及以上 ,主动脉瓣疾患有晕厥、心绞痛的患者均应予手术修补或置换瓣膜。
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伴心绞痛, 左室功能低下但证实有存活心肌的患者 ,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可望改善心功能。
其他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室壁瘤的手术矫正等均应注意。
(二)去除诱发因素:控制感染,治疗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并快速心室律;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注意是否并发肺梗死等。
(三)改善生活方式,降低新的心脏损害的危险性:如戒烟、戒酒 ,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饮食宜低脂、低盐 ,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应限制入水量 ,应每日称体重以早期发现液体潴留。
鼓励心力衰竭患者作动态运动。
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或冬春季节 ,可给予流感、肺炎球菌疫苗等以预防感染。
(四)密切观察病情演变及定期随访(五)关于心肌能量药物的应用问题:心肌能量药物如辅酶Q10、肌苷、1,6二磷酸果糖或某些激素如生长激素等不推荐应用。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2009 年版)一、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左心功能衰竭(ICD-10 :I5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欧洲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诊疗指南》1.临床表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2.体征:肺部干湿性罗音。
3.辅助检查:胸片呈肺淤血或肺水肿表现,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脏扩大、心功能严重低下,心电图可出现严重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欧洲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诊疗指南》1.一般治疗:取坐位,吸氧,心电、血压和指端氧饱和度监测。
2.急救措施:根据病情使用吗啡。
3.消除肺淤血的治疗措施: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4.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措施:若血压降低(收缩压w 90mmHg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5.洋地黄制剂的应用:无禁忌证、必要时可使用。
6.其他药物:解痉平喘、糖皮质激素。
7.原发病的治疗:治疗原发病和诱因。
8.非药物治疗措施:必要时可给予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液超滤等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50.1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疾病编码。
2.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进入路径。
(六)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心力衰竭的生化标志物(如BNP 或NT -Pro BNP)、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如TNT或TNI、CK-MB、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气分析。
3.心电图、心电监测、床旁胸片及超声心动图。
(七)出院标准。
1.症状缓解,可平卧2.生命体征稳定。
3.胸片显示肺水肿、肺淤血征象明显改善或正常。
4.原发病得到有效控制。
《内科学》第七版—急性左心衰一、临床表现:增添了胸部X线的表现——早期间质水肿时,上肺静脉充盈、肺门血管影模糊,小叶间隔增厚;肺水肿时表现为蝶形肺门;严重肺水肿,为弥漫性大片阴影。
同时把Killp分级引入到AHF中;——有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与预后,做到心里有数,向家属交代的一个依据,目前的医疗环境就是这样,病人与家属对病情的知情权不可忽视!二、治疗方面:1,关于吸氧:去掉了“使用抗泡沫剂、酒精”,增加了“双水平气道正压给养(BiPAP)”方式;——体现了对AHF治疗给养的重要性。
我们心内科医生可能都是习惯一上来强心利尿扩血管加吗啡,然后看患者的反应,确实很大一部分心衰的病人就可以得到缓解的(这部分病人可能是轻度心衰),但是另外一部分病人药物治疗方法缓解不明显,我们见过严重心衰发作病人时喘气的样子,完全是用尽最大的力气来挣扎,本身这个时候呼吸肌肉的做功相当于一直百赛跑冲刺一样(有统计此时呼吸做功占全身做功的80%以上),而心肌缺氧又反过来影响其收缩做功,此时我们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一则可能杯水车薪,2.是起效未必能立竿见影,及时采用机械通气能气道立杆见影的作用:1.替代呼吸肌做功,那么有效的机械通气配合适当的镇静可以使心脏负担下降至原来的20%(个别情况的经验估计)。
2.呼气末正压可以减少静脉回流,同事减少心室跨壁压减少心脏负担,在有效减轻心脏负担的情况下再给予强心治疗必能事半功倍。
已经有meta分析表明,在伴有低氧血症的急性心衰发作的病人应用无创机械通气可以降低病死率。
2,吗啡的使用:由原来“5~10mg静脉缓注”改为“3~5mg静脉注射”;——抢救急性左心衰时,正确及时地应用吗啡能起到神奇的、立杆见影的效果,但应用吗啡也有一定的风险,我的理解:1、2005年的ESC急性左心衰指南中强调:“因严重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应早期应用吗啡治疗,尤其是对那些伴有焦虑和呼吸困难者。
IIb类推荐,证据水平B级。
吗啡可引起静脉舒张和缓和的动脉扩张并降低心率。
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路径一、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左心衰竭(ICD-10:I50.1)。
(二)诊断依据根据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18年)、《急性心力衰竭院前及院内早期管理建议》(ESC,2015年)、《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ESC,2016年)。
1.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或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重者可出现低灌注症状如四肢湿冷、尿少、神志模糊、头晕。
2.体征:奔马律、肺部啰音(双侧)、外周水肿(双侧),重者脉压窄、低血压。
3.辅助检查:心力衰竭的生化标志物(如BNP或NT-ProBNP)升高,X线胸片可呈肺淤血或肺水肿表现,超声心动图可提示心脏扩大、心功能严重低下,心电图可出现严重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客观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18年)、《急性心力衰竭院前及院内早期管理建议》(ESC,2015年)、《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ESC,2016年)、《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2016年)。
1.一般治疗:半卧位或端坐位,必要时吸氧,无创监测包括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尿量及持续心电监测,适当限制液体和钠的入量。
2.药物治疗:(1)应用利尿剂消除肺循环淤血和(或)体循环淤血症状和(或)体征,应用强效袢利尿剂。
(2)血管扩张剂的应用:对于收缩压>90mmHg,可静脉用血管扩张剂。
收缩压>110mmHg,可安全使用,90~110mmHg,密切观察下使用。
(3)正性肌力药物:如伴症状性低血压(≤85mmHg)或心输出量降低伴循环淤血患者可以考虑短期静脉内输入。
(4)血管收缩药物:应用了正性肌力药仍有心源性休克表现或合并显著低血压状态时可应用。
(5)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可缓解焦虑和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患者可谨慎使用。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
一、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左心功能衰竭(ICD10:I50.102)(二)诊断依据:
根据欧洲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诊疗指南
1.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2.肺部干湿性罗音;
3.胸片肺淤血或肺水肿表现;
4.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脏病变的客观证据。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欧洲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诊疗指南
1. 一般治疗:吸氧,心率、血压和指氧监测;
2. 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措施:控制心室率、降压药或升压药的应
用;
3. 消除肺淤血水肿的治疗措施:利尿剂的应用;
4. 改善心脏生物学效应药物的应用。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50.102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疾病编
码;
2.如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
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进入路径。
(六)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
2.血常规、尿常规;
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4.心肌血清标志物;
5.凝血功能,D-二聚体;
6.心电图;
7.心电监测;
8.胸部X光片;
9.超声心动图。
(七)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呼吸困难缓解,平卧位无气短;
2.肺水肿消退,淤血明显减轻;
3.心率和血压稳定。
(八)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危重,需气管插管及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2.合并肾功能不全需血液透析;
3.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需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
4.合并严重感染不易控制者;
5.等待外科手术。
二、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左心衰竭(ICD10:I50.1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0天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到达急诊时间:年月日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