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
- 格式:docx
- 大小:12.33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过去30年以来主要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中国过去30年以来主要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施焕中教授1978年之后的改革开放政策带来了中国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生活条件、营养及卫生保健的改善使得婴儿死亡率及感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逐步减少,导致死亡模式发生改变。
1957年,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和结核病是主要死亡原因;同期,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分别为第五位、第六位和第七位主要死亡原因。
到了1975年,脑血管疾病、心脏疾病和恶性肿瘤成为前三位死亡原因;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肺结核紧随其后。
最近的一项包括成年中国人口代表性样本的大规模前瞻队列研究并于2005年报道结果,发现男性的前五位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意外事故和感染性疾病;女性的前五位死亡原因为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肺炎和流感、传染性疾病(N Engl J Med 2005; 353: 1124-1134)。
虽然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总人口的国家死亡登记系统,但国家卫生部可以通过卫生部生命登记系统和全国疾病监测点(DSP)系统获取全国范围的关于死亡率的估计信息资料。
卫生部生命登记系统的样本地点不具代表性,因为这些地点几乎全部集中于东部地区,样本监测地点数量逐年变化。
相反,DSP系统监测地点不变,基本上可以代表全国人口。
因此,由DSP系统得来的死亡原因统计数据是估计中国疾病负担的主要数据。
中国死亡原因统计基于根本死因,其定义为引起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的那些疾病或损伤。
国家卫生部自1983年开始每年一次出版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按照原因、性别及年龄报告死亡。
为了分析过去近30年以来中国主要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我们翻阅和剖析了自1983年至2011年共计29册《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同时重点分析了2010年年龄特异性死亡率的主要死亡原因及首位死亡原因??恶性肿瘤的类别范围。
胸苷激酶1(TK1)细胞周期分析项目说明一、 癌症已成为最主要的致死类疾病 近10年来,癌症逐渐取代心血管疾病,成为中国人首要致死类病变,防癌形势严峻(右图)。
《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国人每分钟有6人确诊为肿瘤。
以我省(湖南省)为例,截至2010年,肿瘤死亡率为143.67/10万(略高于全国肿瘤死亡率135.88/10万),每四到五个死亡者中就有一个死于肿瘤,肿瘤类型以肝癌、食道癌、胃癌、肺癌为主。
二、肿瘤发病率逐渐升高带来的高社会成本和经济压力 癌症病人医疗费用在全民医疗费用中占比极高,根据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和中国癌症基金会2006年编写的《癌症的科学与实践》,如果按照每位病人花费2万元来估算,中国每年癌症病人的医疗费用高达近千亿元,占全国医疗卫生总费用的20%以上,远图1:2009年全国死亡病因分析2006年全国医疗费用支出肿瘤其他>20%高于其他慢性病的医疗费用。
而一般以为,2万元每人的标准完全被低估了。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三分之一以上甚至约一半以上的癌症都是可以预防的。
而癌症预防的成本,远远低于癌症治疗的花费。
同时造成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及费用高昂的原因有:(1)早期发现难:缺乏经济、灵敏度高的适于早期全身筛查的检测手段:肿瘤标记物增强CT PET-CT 内窥镜免疫组化是否定性否否是配合组化否灵敏度低,尤其早期高高高高特异性低低高高高发现恶变阶段早期灵敏度低,中晚期灵敏度高肿瘤早期癌巢早期,较CT早6个月癌前病变期不典型组织增生是否适合全身筛查需联合使用是是否否安全性微创或无创造影剂易产生过敏,辐射辐射微创,但易发生出血样本来源有创费用低高昂贵低低(2)中晚期治疗难原因1:治疗过程中,缺乏准确预后的方法,治疗方案评估信息不足,方案有效性评估不足;原因2:治疗恢复过程中,缺乏灵敏、准确的复发风险评估方案,无法进行动态、有效的评估。
以上原因使得难以对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全球死亡恶性肿瘤构成、癌症死亡病例分布、各年龄段癌症发病率、癌症的发病因素及如何预防各种癌症一、世界癌症发病及死亡情况1、癌症死亡病例分布、各种癌症死亡人数占比及死亡前10的恶性肿瘤构成情况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新报告称,全世界罹患癌症的人数在“迅速增长”,仅2018年一年就新增1810万病例,死亡人数高达960万。
到本世纪末,癌症将成为全球头号“杀手”,也是阻碍人类预期寿命延长的最大“拦路虎”。
罹患癌症或死于癌症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你住在哪里。
全球近半数新增癌症病例和超过半数癌症死亡病例来自亚洲,亚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0%。
但美洲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其癌症发病率占全球总数的21%;死亡病例占全球总数的14.4%。
不过,美洲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的13.3%。
欧洲的癌症病例和癌症死亡病例分别占全球总数的23.4%和20.3%,但其人口仅为世界总人口的9%。
世界癌症死亡病分布情况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癌症病例数量增加有多种原因,如全球人口增加、老龄化加剧等。
亚洲是癌症重灾区,肺癌、乳腺癌和结肠直肠癌则是罹患人数最多的癌症。
在经济富裕的国家,因贫困和感染而出现的癌症病例减少了,但与生活方式选择(比如肥胖和饮酒)相关的癌症却增加了。
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肿瘤医疗服务行业市场前景规划及投资方向分析报告》显示:肺癌、乳腺癌和结肠直肠癌是罹患人数最多的癌症。
肺癌死亡人数最多,预计2018年将造成180万人死亡,占预计癌症死亡总人数的18.4%;结肠直肠癌造成的死亡人数排第二,将导致88.1万人死亡;乳腺癌排名第五,将导致62.7万人死亡。
肺癌、结肠直肠癌和乳腺癌这3种癌症加在一起,占2018年全球预计癌症死亡人数的1/3。
此外,胃癌和肝癌分别会导致78.3万人、78.2万人死亡,排名第三和第四。
各种癌症死亡人数占比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癌症对男性和女性的杀伤力并不一样。
中国大陆肺癌发病率居全球第一信息来源:中国国际肺癌学术会议我国癌症死亡率世界第一信息来源:广州日报心脏病: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快速成长趋势-10年内男性冠心病发病率将增加,女性将增加;每年死于各种冠心病的人数估计超过100万,死于高血压并发症的人数则估计超过150万。
信息来源:CNKI我国每年百万人死于心肌梗塞,冠心病发病率上升--我国目前约有4000万冠心病患者,每小时约有260例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冠心病发率近年来在我国呈急剧上升的趋势。
信息来源:CNKI心脏病全球每分钟夺命32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脏病,相当于心脏病每分钟夺命32人。
中国有逾2亿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广东省就有接近1500万人。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癌症:癌症的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全球癌症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有资料表明。
目前发达国家癌症发病率高于250/10万,而我国这个数字接近150/10万,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在前列。
我国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在逐年上升,预计2010年癌症发病人数及死亡人数将分别为220万和170万。
信息来源:CNKI癌症的主要种类--癌症死因仍居我国恶心肿瘤前列,男性发病率为55.7/10万,女性为21/10万;结直肠癌发病率也已升至癌症发病率的第3位,男女发病率分别上升到37.2/10万到33.5/10万。
我国消化系统癌症发病人数占全世界发病人数的,其中胃癌占。
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癌症发病率上升了69%,死亡率增长。
信息来源:CNKI2030年,全球癌症患者将翻一番--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负责人预测,到2030年,全球确诊的癌症患者的人数将比2000年的增加1倍以上,新增加癌症这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统计数据表示,2000年全球共有癌症患者2500万人,其中新增1100万个确诊患者病例,并有700万人死于癌症。
全球死于癌症的人数比死于肺结核、艾滋病和疟疾三种疾病的人数总和还多。
2010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根据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病报告,2010年新发职业病27240例。
其中尘肺病23812例,急性职业中毒617例,慢性职业中毒1417例,其他职业病1394例。
从行业分布看,煤炭、铁道和有色金属行业报告职业病病例数分别为13968例、2575例和2258例,共占全国报告职业病例数的69.02%。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49970例,其中累计报告尘肺病676541例,死亡149110例,现患527431例;累计报告职业中毒47079,其中急性职业中毒24011,慢性职业中毒23068例。
(一)尘肺病。
2010年共报告尘肺病新病例23812例,死亡病例679例。
23812例尘肺病新病例中,94.21%的病例为煤工尘肺和矽肺,分别为12564例和9870例;57.75%的病例分布在煤炭行业。
目前尘肺病仍是我国最严重的职业病,2010年,报告尘肺病例数占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87.42%;尘肺病发病工龄有缩短的趋势;超过半数的病例分布在中、小型企业。
(二)职业中毒。
2010年共报告各类急性职业中毒事故301起,中毒617例,死亡28例,病死率为4.54%。
其中,重大职业中毒事故19起,中毒215例,死亡28例,病死率13.02%。
报告急性职业中毒起数最多的为化工行业,占21.59%;急性职业中毒人数最多的为煤炭行业;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涉及30余种,居首位的为一氧化碳,共发生78起175人中毒;病死率最高的为硫化氢中毒,47人中毒,死亡8人。
2010年共报告慢性职业中毒1417例。
引起慢性职业中毒人数排在前3位的化学物质分别是铅及其化合物、苯、砷及其化合物,分别为499例(占35.22%)、272例(占19.20%)和157例(占11.08%)。
主要分布在轻工、冶金和电子等行业。
(三)职业性肿瘤。
2010年共报告职业性肿瘤80例。
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一、本文概述《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是一篇关于中国境内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的综合性研究报告。
本文旨在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大量的癌症发病和死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中国恶性肿瘤的流行趋势、主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科学依据,以指导癌症防控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文章将从多个维度,包括发病率、死亡率、年龄分布、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地区分布等方面,全面展示中国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现状,同时探讨可能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影响因素,以期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癌症防控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二、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恶性肿瘤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
这一现状与中国的人口结构变化、生活方式转变以及环境污染等多重因素有关。
从地域分布来看,中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城市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相对较高,这可能与这些地区的工业化程度高、人口密度大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而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相对较低,可能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因素有关。
在恶性肿瘤类型方面,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等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这些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还与环境污染、吸烟、不良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
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前列腺癌、宫颈癌等老年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面对恶性肿瘤发病现状的严峻挑战,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恶性肿瘤的防控工作。
例如,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等。
加强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提高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也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点工作。
中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现状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类型差异。
国内外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数据分析摘要】目的:统计了2012—2015年国内外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数据及我国恶性肿瘤的种类,以此为我国恶性肿瘤的研究医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数据描述法对国内外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率相关指标。
结果:在同时期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64.85/10万,占世界总发病例数的25.49%,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此外中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61.49/10万,占世界总死亡例数的26.6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结论:中国恶性肿瘤无论发病率或死亡率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显示出恶性肿瘤已成为当前严重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此应扩大恶性肿瘤预防控制区域,提高防治和治愈能力。
【关键词】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国内外比较【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9-0376-02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恶性肿瘤不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而且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加上人口老龄化扩大及环境污染恶化等不利因素,恶性肿瘤预防工作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式。
同时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普遍呈不断上升态势,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2]。
为了更全面科学地了解当前全球恶性肿瘤有关方面的情况,达到更好宣传预防目的,统计了同时期国外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数据及我国恶性肿瘤的种类,为我国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科学的素材。
1.资料与方法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在2012-2015年肿瘤登记数据,据《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3]并参照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国际癌症登记协会对恶性肿瘤的统计数据[4-5],按照国内外进行汇总分类统计。
另据2015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人口信息,并结合当时世界人口总数,分别计算了中国和世界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估计了同时期中国和世界肿瘤发病例数和死亡例数[6]。
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 年版)一、概述(一)前言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 2014 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 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 60.59 万(男性 41.63 万,女性 18.96 万),居恶性肿瘤首位(男性首位,女性第 2 位),占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 19.59%(男性 23. 03%,女性 14. 75%)。
肺癌发病率为 35. 23/10 万(男性 49.27/10 万,女性 21.66/10 万)。
同期,我国肺癌死亡人数为 48.66 万(男性 33.68 万,女性 16.62 万),占恶性肿瘤死因的 24.87%(男性 26. 85%,女性 21. 32%)。
肺癌死亡率为 27. 93/10 万(男性 39. 79/10 万,女性16.62/10 万)。
在高危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有益于早期发现早期肺癌,提高治愈率。
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 发现早期肺癌的敏感度是常规胸片的 4-10 倍,可以早期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
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数据显示,LDCT 年度筛查能发现 85% 的 I 期周围型肺癌,术后 10 年预期生存率达 92%。
美国全国肺癌筛查试验证明,LDCT 筛查可降低 20% 的肺癌死亡率,是目前最有效的肺癌筛查工具。
我国目前在少数地区开展的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试点技术指南中推荐采用 LDCT 对高危人群进行肺癌筛查。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 指南中提出的肺癌筛查风险评估因素包括吸烟史(现在和既往)、氡暴露史、职业史、患癌史、肺癌家族史、疾病史(慢阻肺或肺结核)、烟雾接触史(被动吸烟暴露)。
风险状态分 3 组:(1)高危组:年龄 55~ 74 岁,吸烟史≥30 包年,戒烟史 <15 年(1 类);或年龄≥50 岁,吸烟史≥20 包年,另外具有被动吸烟除外的项危险因素(2B 类)。
山东省肿瘤报告1. 引言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增加。
山东省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省份,肿瘤发病情况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山东省肿瘤报告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肿瘤疾病现状。
2. 肿瘤概述2.1 什么是肿瘤?肿瘤是由于机体内部异常细胞的过度增生形成的一类疾病。
它可以分为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两种,其中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对人体健康威胁更大。
2.2 山东省肿瘤发病情况根据山东省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近年来山东省肿瘤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包括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等。
3. 山东省肿瘤报告数据分析3.1 肿瘤发病率年趋势根据山东省肿瘤报告数据,自2010年以来,山东省的肿瘤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具体数据如下:•2010年:肿瘤发病率为XX/10万人•2011年:肿瘤发病率为XX/10万人•2012年:肿瘤发病率为XX/10万人•…3.2 不同性别肿瘤发病比例根据统计数据,山东省男性和女性的肿瘤发病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具体数据如下:•男性肿瘤发病率:XX/10万人•女性肿瘤发病率:XX/10万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男性肿瘤发病率较高。
3.3 不同年龄段肿瘤发病情况根据数据分析,山东省不同年龄段的肿瘤发病率也存在差异。
具体数据如下:•0-14岁:XX/10万人•15-29岁:XX/10万人•30-44岁:XX/10万人•45-59岁:XX/10万人•60岁以上:XX/10万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肿瘤发病率逐渐增加。
3.4 不同地区肿瘤发病情况山东省各地区的肿瘤发病率也存在差异。
根据数据统计,以下为各地区肿瘤发病率排名前五的地区:•地区A:XX/10万人•地区B:XX/10万人•地区C:XX/10万人•地区D:XX/10万人•地区E:XX/10万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地区A的肿瘤发病率最高。
4. 肿瘤防控策略针对山东省肿瘤发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十分重要。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负责全国肿瘤登记数据收集、质量控制、汇总、分析及发布工作。
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
由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一般滞后3年,本次报告发布数据为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汇总全国肿瘤登记处2014年登记资料。
报告主要发现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0万万例),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肿瘤发病率为278.07/10万(男性为301.67/10万,女性为253.29/10万),中标率(中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结构)为190.63/10万,世标率(世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为186.53/10万。
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1.58%。
胂瘤死亡率为167.89/10万,中标率为106.98/10万,世标率为106.09/10万。
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2.00%。
恶性肿瘤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
调整人口结构后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缩小,但趋势并未改变。
各地区中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按发病例数排位,肺癌位居全国发病首位,每年发病约78.1万,其后依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
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的第1位。
恶性肿瘤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调整人口结构后,中部地区死亡率高于东、西部地区。
各地区肿瘤年龄别死亡率趋势相似,主要恶性肿瘤死因大致相同,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在各地区均为主要恶性肿瘤死因。
报告数据来源和质量控制恶性肿瘤发病总体情况据估计,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0万万例),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肿瘤发病率为278.07/10万(男性为301.67/10万,女性为253.29/10万),中标率(中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结构)为190.63/10万,世标率(世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为186.53/10万。
2009~2010年高密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经济与环境因素的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恶性肿瘤死亡呈明显上升趋势[1],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为摸清高密市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制定和落实切实可行的肿瘤防治措施,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高密市2009~2010年常住居民的恶性肿瘤发病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恶性肿瘤死亡资料来源于对2009~2010年高密市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状况的调查,调查过程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
1.2方法分类编码使用ICD-10进行,标化死亡率按2010年全国普查人口进行标化。
1.3统计方法2009~2010年高密市恶性肿瘤死亡资料应用Access 2003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类,应用Excel2003和SPSS13.0计算各种统计指标。
死亡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结果2.1恶性肿瘤总死亡情况2009~2010年高密市恶性肿瘤死亡调查累计调查1703598例,死亡12384例,其中恶性肿瘤死亡2967例,占全死因的23.96%,在死因顺位中排第2位。
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74.1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8.36/10万,低于山东省标化死亡率136.55/10万[2]。
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216.45/10万,女性为131.77/10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060,P<0.01)。
2.2恶性肿瘤构成比和死因顺位全人群恶性肿瘤死亡顺位前5位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肛肠癌,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79.78%;男性前5位与全人群相同,但位次有所不同;女性与全人群不同,前5位为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肛肠癌、乳腺癌。
肺癌、胃癌、肝癌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27、43.442、116.281,P<0.01),见表1。
2.3各年龄段恶性肿瘤死亡情况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55岁以上人群恶性肿瘤死亡数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79.10%。
2010年中国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
据估计,2010 年全国癌症新发病例3 093 039例(男性1 807 921 例,女性1 285 118 例)全国发病率为235.23/10 万(男性268.65/10 万,女性200.21/10 万),中标率184.58/10 万。
全国2010 年癌症死亡率为148.81/10 万(男性186.37/10万,女性109.42/10 万),中标率113.92/10 万。
2010 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居第1 位的是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60 万,其次为女性乳腺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在男性中,肺癌高居第1 位,每年病例约42 万,其次为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乳腺癌居女性发病率第1 位,每年新发病例约21 万,其次为
肺癌、结直肠癌、胃癌和肝癌
2010 年中国恶性肿瘤死亡第1 位的是肺癌,每年死亡约49 万,其次为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
男性死亡第 1 位为肺癌,每
年死亡约34 万,其次为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女性死亡第1 位
恶性肿瘤为肺癌,每年死亡约15 万,其次为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女性乳腺癌。
——《摘自2010年肿瘤癌症登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