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则及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 格式:ppt
- 大小:2.46 MB
- 文档页数:47
一、何为多材料作文多则材料作文就是由两则或者两则以上的单则材料所构成的一组材料的作文形式。
多则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往往具有相对独立的性质,同时又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绝大多数同学不知道如何全面归纳,常常顾此失彼,不能快速而准确地把握立意。
因此,多则材料作文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要想准确立意,首先必须找准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它们的聚焦点,然后将其导入我们熟悉的视野。
即运用已掌握的单则材料审题立意的方法逐则分析提炼,再进行比对分析找到聚焦点,最后综合判断和归纳。
二、多则材料审题立意的步骤1、弄清每则材料的内涵。
命题者往往提供2~3则材料,如果是事件或现象类材料,首先要弄清其主旨或意图;如果是论断或名言类材料,则要提炼出思想观点。
2、辨析材料间关系。
命题者提供的这些材料往往不是同一层面的,材料内涵丰富。
辨析材料间的关系是审题立意的关键,只有关系清楚了,审题立意的方法才能确定下来。
3、确定立意。
性质相同的材料容易找到共同点;性质相对的材料容易从互补叠加角度立意;性质相异的既可以从共同点角度立意,也可以从相异点角度多向立意。
总结起来就是要根据材料本身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立意。
探究案多则材料组合在一起,它们之间自然会有着比较明显的相同点、不同点或者关联点,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就是立意的关键所在。
主要是(1)、同中求异,(2)、异中求同、互补法。
(一)异中求同异中求同,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
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相同性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用求同法,找出共同点,它即是中心观点,即异中求同。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
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求同法”要求“异中求同”,形式是:①多则材料。
课题:多则材料作文快速审题法设计人:崔伟利高皎皎审核人: 白治国日期:【学习目标】1、要求学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
2、掌握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知识梳理】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1、求同分析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处的多则材料。
其方法是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或意义点),然后再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2、求异分析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对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的多则材料。
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作文的立意所在。
3、辩证分析法这种分析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相互对立,且各则材料的观点都有道理,却又不全正确。
对这类材料,不能简单地肯定某则材料的观点,或否定某则材料的观点,而应作辩证分析,归纳出一个辩证的观点,作为作文的论点,论述时突出一个方面,不能平均使用笔墨。
4、综合分析法有的多则材料,各则材料的内涵不相同也不想反或相对,却都有片面的一面,如果偏于一点立论,文章势必片面而缺乏说服力。
这类材料就要用综合分析法,将各则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以上几种方法,往往要综合使用,因为材料的组合关系有时往往几种兼有。
【课堂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方法1提炼观点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袜了做为圣诞节的礼物。
当妈妈看到袜子时,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看到的都是红色的,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的,他感觉自己的色觉有问题。
他研究了两年,1794年他发表了《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病症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日本商人安藤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长队,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一个创业的机会。
他买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个小时,实验了一年,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这一产品的开发带动了一个新的产业。
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
高考单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作文辅导1108 0640::高考单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一提炼中心法:通过……(事),表达……(看法、想法、道理、情感、态度等)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1、【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2、【材料】《华尔街》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
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1、【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2、【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
2102高考作文备考_多则材料类作文的审题立意新高考新作文2011-11-24 0847多则材料类作文的审题立意来源一、相同型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
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例一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3、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
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以上文字是由三则材料组合而成,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三则材料的契合点。
第一则熟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第二则是《晏子春秋》上“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几句话;第三则是成语故事“一傅众咻”。
三则材料虽然长短不一,内容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客观环境条件影响着事物的发展,作文时就应抓住这一共同点来立意。
切忌断章取义,如教育要注重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都是偏离材料含义的。
例文是“黑”是“赤”皆在于“己”古人云“近朱则赤,近墨则黑。
”古人又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的确,环境对事、物、人的影响是不可小觑,但我认为一个人是“黑”是“赤”全在于个人本身的素质,环境只不过是一个外在的条件而已。
古往今来,大凡成大业者,都能如荷般出淤泥而不染,摆脱了环境的束缚。
你看,那个在汨罗江畔披发行吟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那个“王听之不聪,谗谄之蔽明,邪曲害公、方正不容”的朝廷,仍能洁身自好,发出“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的誓言。
屈原,他让世人证明近朱者并不一定就赤,近墨者也并不一定就黑,能否洁身自好全在你自己。
再看,那个梦游天姥山,畅游祖国山水的青莲居士——李白。
藐视权贵、向往自由。
他让力士脱靴,让贵妃磨墨。
他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他做人的宗旨。
例谈高考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应对策略高考作文一直是考生备考的关键部分,而多则材料作文更是考生备考的难点之一。
多则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审题立意,理清材料脉络,表达清晰,思路连贯,这对考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审题立意成为了多则材料作文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那么,在高考多则材料作文中,如何审题立意?应对策略又有哪些呢?下面将从审题、理解材料、构思、立意和写作等方面来谈谈高考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应对策略。
一、审题阶段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对多则材料作文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审题阶段,要求考生仔细阅读作文题目,理解题目信息,抓住主题,确定写作立意。
具体的应对策略如下:1. 仔细审题: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内容,确定作文要求,考虑材料作文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什么?2. 抓住主题:审题时要抓住文章主题,确定文章要传达的思想和主旨。
3. 确定立意:审题时要根据题目要求确定作文的立意,明确自己要写作的焦点是什么?二、理解材料阶段1. 仔细阅读材料:对于高考多则材料作文,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材料,理解每一则材料的信息,把握材料的重点和主旨。
2. 思考材料: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考生要结合自己的思考,对材料进行分析和理解,确定自己的写作立意。
三、构思阶段在审题中,考生需要对自己的立意加以布局和构思。
在这一阶段,需要考生能够结合材料脉络和自己的思考,确定自己的文章结构和写作思路。
具体的应对策略如下:2. 确定结构:在构思阶段,考生要确定文章的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布局合理,思路清晰。
3. 确定观点:在构思阶段,考生要确定自己的写作观点,明确表达思想,展示观点。
四、立意阶段1. 客观分析:在确定立意时,考生要以客观的态度对材料进行分析,抓住事实,确定自己的观点。
2. 理清思路:在确定立意时,考生要清晰自己的思路,明确表达自己的立意观点,确保文章思路连贯。
五、写作阶段1. 语言表达:在写作阶段,要求考生以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表达思想和观点。
高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单则材料与多则材料审题方法详解一、单则材料的审题方法(一)提炼关键词句关键词句往往是材料的“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因此,可将其作为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新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例: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必须写议论文;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由果溯因法即把材料提供的现象作为结果,推导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将推导出来的原因作为立意的依据。
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事物都会以因果关系的形式存在。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的结果,多问几个为什么,推导出造成结果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9月24日下午,在南京地铁3号线列车上,一中年男子给一位老人让座后,要求邻座的小伙子再给自己让座。
遭到拒绝后,中年男子借口小伙子“脚尖对着自己”“不懂礼貌”,一脚踹在小伙子的胸腹处。
最终,在其他乘客的劝说下,中年男子当场向被踹小伙子口头道歉。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第一步事件结果中年男子要求小伙子给自己让座。
第二步由果及因在他的观念里,小伙子给他让座是理所应当的,用道德绑架了小伙子第三步提出观点文明社会拒绝道德绑架;莫让行善成束缚(三)寓意揭示法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
审题步骤如下:第一步抽取具体概念(关键词语)第二步把具体概念抽象化第三步联系现实生活(由虚到实)第四步确定中心论点例: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考多则材料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学案和教案议论文2014-04-16 10:26:多则材料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学案和教案张华英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多则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2、通过严谨的步骤,审出精当的立意。
多则材料文题的写作,一般指含有两个以上材料文题的写作,立意时应先概括每段文字的中心,根据段落之间的关系,整体把握,确定立意。
如是并列关系,应对各段立意进行合并总结。
遵循三大原则1.整体性原则。
即审题立意时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整体出发,全面把握材料的意旨。
最忌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断章取义,立意成文。
2.多向性原则。
材料蕴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读材料。
3.最佳性原则。
选准角度,选取最佳角度立意成文。
选取最佳立意,遵循以下原则1.题目要求限定的角度;2.能触及材料主旨的角度;3.具有新颖性的角度;4.最适合自己的角度。
选取恰当的思维切入口:从关键词句入手;从分析原因入手;从命题者的感情倾向入手;从分析事物间的内在关系入手。
二、高考试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一双袜子,妈妈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都说是红色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他感到自己色觉有问题。
他研究了两年,1794年发表论文《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疾病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日本商人安腾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着长队,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一个创业的机会,他买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个小时,实验了一年,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这一新产品的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
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
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仅没脏反而把陈年污渍也清除了。
这个发现,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剂,改革了传统的洗衣技术。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