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癌症中心:2018年全国最新癌症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9
癌症仍然是人类的大敌作者:张田勘来源:《百科知识》2019年第05期目前,癌症仍然是人类的大敌。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和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每年一度的癌症报告阐明了这一点,但是也透露出人类征服癌症方面的种种进步和突破。
癌症的统计和分析必须以前几年各国癌症发病情况为基准,无论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还是中国的癌症报告都是基于3、4年前的确切数据和信息,尽管这有一定的滞后性,但反映的是确实、可靠的信息。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于2018年9月12日发表了2018年《全球癌症报告》,这份报告对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36种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等相关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同时根据2015年的全球癌症情况,预测了2018年全球癌症的一些发展情况。
《全球癌症报告》表明,癌症仍然是人类不能承受之重,全球癌症负担进一步加重。
目前,肺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三种癌症,死亡率分别位列第一、第五和第二。
但是,全球的癌症发病情况有着明显的两性差异。
在全球范围,肺癌是男性最常罹患的癌症,同时也是男性因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
男性肺癌的发病率为14.5%(男性肺癌占癌症总病例的14.5%),死亡率为22%(男性肺癌死亡约占所有癌症死亡的22%),在这两方面都占最高。
位于男性第二和第三高发病率的癌症是前列腺癌,发病率为13.5%;结直肠癌,发病率为10.9%。
但是,男性的癌症死亡率位于第二和第三高位的分别是肝癌,死亡率为10.2%;胃癌,死亡率为9.5%。
乳腺癌发病率在女性中占第一位,为24.2%(占女性癌症总病例的24.2%),同时乳腺癌的死亡率也是最高的,为15%(约占女性所有癌症死亡的15%)。
女性癌症发病率第二至第四位的是结直肠癌(9.5%)、肺癌(8.4%)和宫颈癌(6.6%),但女性癌症死亡率最高的是肺癌,为13.8%;其次是结直肠癌(9.5%)和宫颈癌(7.5%)。
2018全球癌症统计报告出炉!185个国家、36种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018年9月12日,牛逼的CA杂志(影响因子:244.585)终于发布了最新的全球癌症统计报告:全文链接:/doi/full/10.3322/caac.21492全球癌症新发病例和死亡分布情况研究估计,2018年,全球范围内将会有1810万癌症新发病例和960万癌症死亡病例,表1为各类癌症的新发病例和死亡情况。
原文图3展示了不同地区的整体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占比。
整体来讲,2018年,估计接近一半的癌症新发病例和超过一半的癌症死亡发生在亚洲地区,部分原因是因为接近60%的人口居住在亚洲。
原文图4展示了排名前10的癌症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和死亡占比。
对于整体人群来讲,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类型(占整体的11.6%),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癌症总死亡数的18.4%)。
对于发病来讲,女性乳腺癌(11.6%)、结直肠癌(10.2%)、前列腺癌(7.1%)是占比靠前的癌症;对于死亡率,结直肠癌(9.2%)、胃癌(8.2%)和肝癌(8.2%)是占比靠前的癌症。
全球癌症地图原文图5和图6分别显示了各个国家、不同性别人群中最常被诊断的癌症以及主要的癌症死因。
先来说说男性,前列腺癌是105个国家中男性最常被诊断的癌症,其次为肺癌(37个国家),肝癌(13个国家)。
对于癌症死亡来讲,肺癌是93个国家男性最常见的癌症死因,其次是前列腺癌(46个国家)、肝癌(20个国家)。
再来说说女性,乳腺癌是绝大多数(154个)国家女性的最常见癌症,其次是宫颈癌(28个国家)。
对于癌症死亡来讲,乳腺癌和宫颈癌分别为103个国家和42个国家的主要癌症死因,再次是肺癌(28个国家)。
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全球整体癌症发病率来讲,男性要高于女性(年龄标化率(ASR):218.6/10万vs 182.6/10万)。
同样,男性的癌症死亡率也要高于女性(122.7/10万 vs 83.1/10万)。
国家癌症中心全国癌症报告近年来,癌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癌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家癌症中心进行了一项全国性的癌症报告。
本报告以最新的数据和统计结果为基础,详细描述了我国癌症的流行情况,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1. 癌症概述癌症是一类由异常细胞增长而导致的疾病,可以发生在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对社会和个人健康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根据报告的数据,截至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100万例,其中死亡病例超过50万例。
2. 癌症类型分布本报告对我国癌症的类型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果显示,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是我国五大常见癌症类型。
其中,肺癌和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与此同时,由于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3. 癌症防控策略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癌症的发展,本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的防控策略。
首先,加强对癌症风险因素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其次,加强癌症早期筛查和诊断,提高癌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率。
此外,加强对高风险人群的监测和管理,提供个性化的防控措施。
最后,加强多学科合作,推动癌症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促进癌症防治技术的发展。
4. 抗癌药物创新为了更好地治疗癌症疾病,本报告提倡加大抗癌药物的创新研发力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被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抗癌药物创新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加强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制药公司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抗癌药物的创新和开发是至关重要的。
5. 癌症康复与关怀癌症的治疗不仅仅是消除病灶,更重要的是提供全面的康复关怀。
本报告强调了癌症康复的重要性,包括身体康复、心理康复和社会康复。
通过提供恰当的康复服务和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减轻心理压力,并重新融入社会。
综上所述,国家癌症中心的全国癌症报告为我们提供了全面而准确的数据,以更好地了解我国癌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18中国最新癌症报告出来了,看得人心惊肉跳1. 发病率全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相当于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2. 死亡率全国癌症死亡数229.6万例。
到了医院才知道到了医院才知道:明明几千几万就能解决的事,偏偏我花了近百万还不够。
到了医院才知道:存折上的存款就是一个数字,不定哪天花完了就被清户了。
到了医院才知道:除了亲人和家人来看望你就是债主来看你了,家人来看你是关心你,债主来看你是来要钱的,之前所谓朋友早就躲得远远地,为啥?怕你借钱啊!到了医院才知道:辛辛苦苦几十年,都是给医院打工了,不管你有多少钱,在医院也就只能买到一张床,从贫穷到富裕很难很难,但从富裕到贫穷也许就是那么一瞬间。
很多年轻人总是说我身体很好,我多运动,身体就没事!也有人说,我的爷爷奶奶活到90多,顿顿白菜豆腐,吃什么保健品,养生有什么用!还有人认为,吃得好就是健康,我有的是钱,有医院给我做保障!其实这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是在赌自己的未来。
养生不是让你花多少钱,吃多少保健品,是拥有一个正确的观念--早检查,早预防,早治疗,别把希望寄托给医院,别等躺在病床上再谈养生,提前预防比什么都重要。
随着人们对健康维护及改善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发展,一个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世界都在以更科学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被动治疗变成主动管理自己的健康、从短期治疗痊愈变成为日常预防和院后康复与保健成为现在最受欢迎的健康管理方式。
在一线城市,年轻人对自身健康投资每月超过千元,民营企业对职工健康投资逐年增多,更有从事健康管理服务的企业为专业人才开出了年薪50万的诱人收入,可见,健康管理已成社会刚需,中国的14亿人口需要大约1000万健康管理人才提供专业健康管理指导服务。
面对人才紧缺问题,在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文件中明确要求,健全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加大健康管理师等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力度。
美国癌症免疫疗法大盘点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8年全国最新癌症报告》报告显示,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近年来,国内癌症治疗水平虽然进步迅速,但同世界顶尖水平仍有明显差距。
据统计,中国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仅30%,而美国约70%。
美国层出不穷的癌症新药、新技术、新理念,为出国看病患者带来新希望,例如时下最热门的免疫治疗。
美国到底有哪些免疫疗法?国际医疗平台好医友为您盘点如下: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会识别并杀死癌细胞。
但癌细胞很狡猾,很会伪装自己,让免疫系统误以为其是正常细胞,从而逃过攻击(免疫逃逸)。
若能让免疫系统“揪出”癌细胞,就能治疗癌症。
1、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它通过增强免疫细胞T细胞的活性,发挥抗癌效果。
最常用的两种药物是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α(IFN-α),均已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黑色素瘤和肾细胞癌。
其它相关药物还有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来那度胺(Revlimid)、Pomalyst,以及治疗膀胱癌的卡介苗(BCG)。
2、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这类恐怕是时下最为热门的免疫疗法,包括PD-1抑制剂Opdivo、Keytruda,以及PD-L1抑制剂Tecentriq、Bavencio、Imfinzi。
它们已获批治疗多种癌症,并能在部分接受治疗的患者中起到长期控制疾病的效果。
3、CAR-T细胞疗法去年,有两款CAR-T疗法Kymriah和Yescarta获FDA批准,分别用于治疗年轻的白血病患者和淋巴瘤成人患者。
它是从患者的血液中获取T细胞,再进行基因工程改造,使其产生可识别肿瘤的嵌合抗原受体(CAR)。
这些CAR-T细胞被大量扩增后回输给患者,杀死癌细胞。
目前,这种疗法在一些患者中效果非常出色,他们的癌症几乎可以被认为是治愈。
4、癌症疫苗癌症疫苗分为预防性疫苗(如HPV疫苗)和治疗性疫苗,我们要说的是后者。
癌症疫苗使免疫系统暴露在肿瘤抗原中,训练免疫细胞识别这些肿瘤抗原,从而治疗肿瘤。
2018全球癌症统计报告解读2018全球癌症统计报告解读癌症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致命疾病之一,对于全球人类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据2018年的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给公众和医学界敲响了警钟。
一、全球癌症患病率逐年上升根据2018年的报告数据,全球范围内癌症患病率在过去几年中呈上升趋势。
这一趋势可能受到人口增长、老龄化、不良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报告中指出,全球2018年新增癌症病例约为1850万,与10年前相比增长了一倍。
在全球范围内,癌症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各类癌症种类及分布根据统计报告显示,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和肝癌。
其中,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类型,并且致死率最高。
在全球,肺癌的发病率呈不同程度上升,与吸烟率和空气污染有关。
乳腺癌则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但在发达国家通过筛查和早期治疗的手段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肝癌则在亚洲地区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特别是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
结直肠癌和胃癌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常见的癌症类型。
三、癌症的预防和控制面对全球癌症问题,预防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筛查癌前病变及早期诊断、提供优质的治疗和关注生物疫苗的发展。
报告指出,有90%的癌症与环境、生活方式以及遗传因素有关,其中一些因素是可以干预的。
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制酒精摄入、少食多餐、保持体重、均衡饮食和定期运动,可以降低癌症的风险。
此外,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减少环境污染和化学物质暴露也是预防癌症的重要措施。
早期诊断对于癌症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通过筛查高危人群,如乳腺癌、宫颈癌和结直肠癌等,可以在癌症发展的早期阶段进行诊断和治疗,从而提高存活率。
另外,新型的生物疫苗研究可以帮助预防癌症,其中包括研发乙肝疫苗和宫颈癌疫苗等。
四、制定全球癌症防控政策在防控癌症方面,需要制定全球和国家层面的政策。
2018年全国最新癌症报告近年来,癌症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头号杀手之一。
据2018年的最新全国癌症报告显示,中国癌症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成为全国健康和医疗领域的重要挑战。
本文将对2018年全国最新癌症报告进行分析和解读,并探讨癌症的危害、预防方法以及对癌症患者的支持。
在2018年全国癌症报告中,肺癌依然是中国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
据研究显示,吸烟是肺癌最主要的诱因之一。
每年有大量的人因吸烟导致肺癌,这给社会和个体健康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减少肺癌的发病率,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推行吸烟禁令,并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人们对吸烟危害的认识。
与此同时,胃癌也是中国癌症报告中的另一个关注焦点。
胃癌一直被视为中国的一种“多发病”。
中国的饮食习惯是胃癌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过量的食用咸腌制食品、红肉和精加工食品。
为了预防胃癌的发病,我们应该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并且适度减少对咸腌制食品和热量过高的食物的摄入。
除了肺癌和胃癌之外,乳腺癌也是中国女性癌症报告中的重点研究对象。
乳腺癌已经成为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女性患上这种病。
早期发现和治疗是乳腺癌预防和控制的关键。
因此,女性应该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并在发现任何异常情况时及时就医。
同时,加强对乳腺癌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女性了解乳腺癌的风险,并采取积极的保健措施。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常见癌症类型,报告中还涉及了其他一些类型的癌症,如大肠癌、肝癌、口腔癌等。
对于这些癌症类型,预防和早期诊断同样非常重要。
定期接受体检和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识都是防止这些类型癌症发生的重要手段。
除了预防措施外,对于癌症患者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2018年全国癌症报告提到了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受病痛影响的生活质量下降问题。
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经历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痛苦,因此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关爱。
医疗机构应该提供全面、专业的护理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2018年中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统计分析目前,肿瘤成为了当今威胁中国居民生命健康最大的因素。
据《中国肿瘤的现状和趋势》报告,中国目前肿瘤死亡居前五位的肿瘤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
2018年全球将有大约1810万癌症新发病例和960万癌症死亡病例。
2018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肺癌依旧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
发病率其次为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死亡率其次为肝癌、胃癌、食管癌。
男性各项癌症病发率占比情况(%)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老年三高癌症医疗保险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预测》女性各项癌症病发率占比情况(%)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城市各项癌症病发率占比情况(%)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农村各项癌症病发率占比情况(%)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中国排名前10位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中国排名前10位女性性恶性肿瘤发病率(%)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中国排名前10位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率(%)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中国排名前10位农村恶性肿瘤发病率(%)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从地区分布看,华南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200.6/10万例),西南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最低(165.8/10万例)。
华东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最高(109.5/10万例),华北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最低(96.7/10万例)。
肺癌是所有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
各区域癌症新发病率(万例)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通过对比以上两组数据,我们可以总结出全球癌症数据与中国癌症数据有以下特点:1.我国癌症患病率在国际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估计有1800万新增癌症病例以及960万癌症死亡病例,而我国有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以及死亡病例229.6万例,相当于我国占据全球癌症新发病人数的20%以上,同时意味着我国每天有1万人确诊癌症,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得癌症。
中国2018癌症年报出炉!肺癌继续领跑~2018年全球预计有1810万癌症新发病例和960万癌症死亡病例(全球所有年龄段、性别,包括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在内的所有癌症发病比例的推算数据)。
亚洲癌症新发占50%,死亡占70%新增的1810万癌症患者中,亚洲占将近50%;而死亡的960万癌症患者中,亚洲则占了近70%;1810万新增癌症病例中,有950万为男性,亚洲男性占发病总数的50%,死亡率达60%;另外860万新增女性癌症患者种,发病率亚洲女性占47.5%,死亡率略微超过一半。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全球新发癌症发病率最高的依次为:肺癌(11.6%)、乳腺癌(11.6%)、结肠直肠癌(10.2%)、前列腺癌(7.1%)、胃癌(5.7%);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依次为:肺癌(18.4%)、结肠直肠癌(9.2%)、胃癌(8.2%)、肝癌(8.2%)、乳腺癌(6.6%)。
肺癌是“男性头号杀手”,乳腺癌是“女性头号杀手”男性中,肺癌发病率(14.5%)和死亡率(22%)最高。
男性癌症发病率其次分别是前列腺癌(13.5%)、结肠直肠癌(10.9%)、胃癌(7.2%)、肝癌(6.3%),死亡率其次则分别是肝癌(10.2%)、胃癌(9.5%)、结肠直肠癌(9%)、前列腺癌(6.7%)。
女性中,乳腺癌发病率(24.2%)和死亡率(15%)最高。
女性癌症发病率其次分别是结肠直肠癌(9.4%)、肺癌(8.4%)、宫颈癌(6.6%)、甲状腺癌(5.1%),死亡率其次分别是肺癌(13.8%)、结肠直肠癌(9.5%)、宫颈癌(7.5%)、胃癌(6.5%)。
中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全球第一1800万新增癌症病例及960万癌症死亡病例中,我国新增病例数占380.4万例、死亡病例数占229.6万例。
这一组数据也就意味着:全球每新增100个癌症患者中,中国人就占了21个。
也就是说,我国每天有超过1万人确诊癌症,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得癌症。
2018中国健康报告作者:来源:《齐鲁周刊》2018年第47期前段时间,李咏的谢幕再次在朋友圈引起震动。
疾病不是一触即发的,有时候,来日并不方长。
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伴随工业化和寿命增长,我们迎来了癌症高发期的现实,中国人的健康大数据并不乐观。
重压之下,健康管理必须要趁早——在疾病发生之前就进行健康管理的“主动养生”正成为一股风潮席卷中国,国人的健康观念也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换代升级”。
健康大数据面前,谁能独善其身?根据哈文微博的描写,李咏已经和癌症抗击了整整17个月,换言之,李咏人生中的最后一次主持活动是带病出场的。
癌症是一件沉重的铅衣,披到谁的身上,他的人生就会骤然出现一个休止符。
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被卷入到痛苦茫然的抗癌战争里。
只是多数健康人,听不到来自疾病王国沉重的呐喊。
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约380.4万例,肺癌位居全国发病首位,每年发病约78.1万,其后依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
中国社科院《人才发展报告》显示,七成国人有过劳死的危险。
当前中国有76%的白领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2.7亿人有高血压,超重或者肥胖症的人数也达到了2亿。
在影响中国人寿命的所有疾病中,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帕金森成为三大“杀手”。
和日本相比,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要少整整10岁。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疾病开始年轻化。
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4年,35岁-46岁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中国是22%,美国是12%。
当下中青年猝死人数节节攀升,已经占到全部猝死者的四成以上,“年轻一代”也因此被冠以“累倒的一代”。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教授钮文异认为,当下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加速转型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改变,这些都要求人们必须尽快地适应现实生活,加快步伐跟上经济增长速度,竞争也更为严酷和激烈。
2017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国家癌症中心隶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是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肿瘤防治研究和信息交流的中心,定期出版全国肿瘤登记年报和专业学术期刊。
2017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汇总了全国347家癌症登记点的数据。
中国癌症统计一般滞后3年,所以这次最新公布的是2013年的发病和死亡数据。
2017年的报告显示:每天约1万人确诊癌症,平均每分钟就有7人确诊。
本次癌症统计,根据总结分析,有以下4大显著风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数据:1、中国是癌症大国,癌症病人占全球癌症病人总量的将近40%●与2012年相比,中国癌症新发人数继续上升,从358万增加到368万,增幅3%●同年,世界新发病例约1409万。
中国新发癌症病例占世界的1/42、中国癌症发病率有显著的年龄区隔:40岁是分水岭,之前较低,之后迅速拉升,80岁是高峰● 40岁之前,处于较低水平,之后以后开始快速升高,80岁达到峰值;●城市女性在20-50岁之间,癌症发病率均高于同龄男性;●中国城市居民0-85岁,累计癌症发生风险为36%3、中国癌症发病率城市区别:发病率U型分布,中型城市发病率最低●中国大/中/小城市的癌症平均发病率差异明显,发病率呈"U"型;●中等城市男女平均癌症发病率最低4、中国癌症发病率人群分布:小城市男性+大城市女性风险最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男性癌症风险逐渐降低,小城市男性风险最高;●女性患癌风险与男性相反,大城市女性癌症风险最高5、城市地区TOP10高发癌症●消化道癌症:中国人主要的癌症负担,占男性全部癌症的50%左右;●肠癌:城市女性增长趋势明显,主要与不健康饮食、久坐、腰围增粗有关;●甲状腺癌:城市女性需要特别关注。
6、TOP10男性高发癌症●癌症谱:大/中/小城市差异明显;●肺癌:仍是各类城市男性癌症首位,与吸烟和环境污染关系密切;●肠癌和前列腺癌:从小城市到大城市,发病趋势增加趋势明显7、TOP 2大城市男性高发癌症病种●肠癌和前列腺癌:发病率与城市化程度呈正相关;●肠癌:大城市发病率是小城市的2倍;●前列腺癌:小城市前列腺癌发病率<5/10万,而大城市发病率是小城市的4倍8、TOP10女性高发癌症●乳腺癌:为城市女性癌症的主要负担,主要与城市女性压力大、晚婚晚育、生活节奏快有关;●肺癌:也位居前列,主要与二手烟暴露、室内/室外空气污染相关;●肠癌:随着城市化水平逐渐升高,主要与城市女性久坐、缺乏锻炼、饮食不健康有关9、TOP 2大城市女性高发癌症病种●乳腺癌:大城市女性乳腺癌风险是小城市的2倍;●甲状腺癌:大城市患病风险是小城市的4倍10、大城市低发癌症病种●随着城市化提高,也有部分癌症发病率降低,主要体现在胃癌/肝癌/食管癌;●胃癌与不洁饮食、吃饭不规律、常吃烟熏、腌制食物有关;肝癌主要与乙型肝炎、过量饮酒、食用霉变的玉米/稻谷有关;食管癌则与烫食、饮食不新鲜有关11、城市地区癌症死亡率●虽然大城市癌症发病率较高,但死亡率比小城市低了近20%;●城市化水平越高,医疗卫生条更优越,癌症治疗手段有更多先进的选择12、TOP10 高死亡率癌症病种范文.范例.参考●死亡率前五位的癌症主要是肺癌和消化系统癌症资料来源:以上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癌症中心WORD格式整理版。
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亚洲占全球癌症发病数和死亡数的50%编译:刘立轩来源:肿瘤资讯研究人员根据GLOBOCAN 2018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提供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估计数据,完成了2018年全球癌症负担状况报告。
该报告主要关注全球范围内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对20个地区观察到的癌症地理多样性进行评估。
2018年预计全球将出现1810万新癌症病例和960万癌症死亡病例。
预计2018年将有近一半的病例和超过一半的癌症死亡发生在亚洲,报告描述了癌症的大小,分布以及癌症的主要类型,简要评述了相关的风险因素和全球主要癌症预防的前景。
非传染性疾病(NCDs)是世界上主要的死亡原因,而癌症预计将成为21世纪大部分死亡的原因,并成为增加预期寿命的最重要障碍。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的统计,癌症在172个国家中的91个国家为70岁以下排名前二的死因,另在22个国家中排名第三或第四。
2015年癌症在各国70岁以下死亡原因中的排名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迅速增长。
其背后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和人口的老龄化存在一定联系,同时也与导致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关。
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老龄化,癌症作为主要死亡原因的突出地位也反映了许多国家中风和冠心病死亡率的显着下降。
癌症发病率的转变在新兴经济体中最为突出,这些地区疾病的增加程度与常见癌症类型的变化非常相似。
此外大多数发达国家发生了与感染和贫困相关的癌症。
这些癌症通常与所谓的生活方式西化相关,但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不同的癌症特征表明这些癌症仍存在地理多样性。
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两端的国家中观察到的感染相关癌症的显着差异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在此背景下,研究人员根据GLOBOCAN 2018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提供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估计数据,完成了2018年全球癌症负担状况报告。
与之前2002年,2008年与2012年的报告一样,该报告主要关注全球范围内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对20个地区观察到的癌症地理多样性进行评估。
世卫组织:2018年全球最新癌症报告声明: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燕梳杂谈(yanshuzt)。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现在,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NCDs)是造成全球大多数人死亡的原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估计,在172个国家中的91个国家,癌症是70岁前死亡的第一(48个国家,主要为欧美发达国家)或第二大原因(43个国家,中国在内),在另外22个国家中排名第三或第四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于2018年9月发布了2018年最新全球癌症统计数据《全球癌症报告》,提供了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36种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等相关数据。
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对报告中的数据进行解读:i. 全球癌症负担ii. 2018年主要癌症发病与死亡情况iii. 不同性别的癌症发病与死亡情况iv. 不同地域的癌症发病与死亡情况v. 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癌症发病差异1. 全球癌症负担2018年全球新增1810万例癌症病例(男性950万,女性860万),死亡人数达960万(男性540万,女性420万),全球癌症负担进一步加重。
全球范围内1/5的男性和1/6的女性均会患癌,1/8的男性和1/11的女性会因此死亡。
而五年生存率,即患病5年后仍存活的人数估计能达到4380万。
造成全球癌症负担日益加重的因素有许多,包括人口增长和老龄化,以及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相关的某些癌症病因的变化。
在快速发展的经济体中,这个问题尤其突出,例如癌症的某些病因正从之前的与贫困和感染相关,转向与生活方式相关。
不过,有效的预防可以降低某些癌症的发生率,比如肺癌(最突出的例子为北欧和北美男性),宫颈癌(除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多数区域)。
但最新数据显示,大多数国家依然面临着癌症患者的绝对增长。
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几乎一半的新发癌症病例及超过一半的癌症死亡病例都发生在亚洲,这部分是因为该地区有着全球几乎60%的人口。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负责全国肿瘤登记数据收集、质量控制、汇总、分析及发布工作。
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
由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一般滞后3年,本次报告发布数据为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汇总全国肿瘤登记处2014年登记资料。
报告主要发现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0万万例),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肿瘤发病率为278.07/10万(男性为301.67/10万,女性为253.29/10万),中标率(中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结构)为190.63/10万,世标率(世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为186.53/10万。
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1.58%。
胂瘤死亡率为167.89/10万,中标率为106.98/10万,世标率为106.09/10万。
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2.00%。
恶性肿瘤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
调整人口结构后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缩小,但趋势并未改变。
各地区中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按发病例数排位,肺癌位居全国发病首位,每年发病约78.1万,其后依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
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的第1位。
恶性肿瘤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调整人口结构后,中部地区死亡率高于东、西部地区。
各地区肿瘤年龄别死亡率趋势相似,主要恶性肿瘤死因大致相同,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在各地区均为主要恶性肿瘤死因。
报告数据来源和质量控制截至2017年8月30日,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共收集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49个登记处提交的2014年肿瘤登记资料,其中县级以上城市160个,县及县级市289个。
根据质量控制标准纳入339个登记处,其中东部地区140个,中部地地区112个,西部地区87个。
覆盖人口共288243347人(包括男性146203891人,女性142039456人),占全国2014年年未人口数的21.07%,其中东部地区164062330人,中部地区81477272人,西部地区42703745人。
恶性肿瘤发病总体情况据估计,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0万万例),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肿瘤发病率为278.07/10万(男性为301.67/10万,女性为253.29/10万),中标率(中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结构)为190.63/10万,世标率(世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为186.53/10万。
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1.58%。
胂瘤死亡率为167.89/10万,中标率为106.98/10万,世标率为106.09/10万。
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2.00%。
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存在地区性差异恶性肿瘤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
调整人口结构后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缩小,但趋势并未改变。
各地区中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恶性肿瘤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调整人口结构后,中部地区死亡率高于东、西部地区。
各地区肿瘤年龄别死亡率趋势相似,主要恶性肿瘤死因大致相同,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在各地区均为主要恶性肿瘤死因。
主要恶性肿瘤发病情况按发病例数排位,肺癌位居全国发病首位,每年发病约78.1万,其后依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
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的第1位。
各地区肿瘤年龄别发病率、死亡率趋势相似。
肺、结直肠、胃、肝癌在东、中、西部地区均较常见,东、西部地区女性乳腺癌较常见,中部地区食管癌较常见。
东、中、西部地区主要肿瘤死因均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
分年龄段发病率各地区0~30岁组恶性肿瘤发病率均较低,3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快速增高,80~岁组时达到高峰,之后有所下降。
各地区20~50岁组女性发病率均略高于男性,50岁以上人群男性发病率显着高于女性。
3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人数快速增高,60~64岁组的发病人数最多,其后发病人数有所下降。
总体而言,各地区男性、女性年龄别发病率变化趋势相似。
肺癌2012年全球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调查显示,肺癌是世界范围内男性新发病例、死亡病例最高的肿瘤,发展中国家男性肺癌新发病例数远超排在第2位的肝癌,但在发达国家中前列腺癌已超越肺癌成为新发病例最多的癌症。
我国各地区男性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均排名第一,中部地地区男性肺癌年龄标化发病率、死亡率最高,这可能与我国男性较高的吸烟率有关。
肺癌在全世界女性中发病率排名第3、死亡率排名第2,发达国家女性肺癌新发病例数低于乳腺癌与结直肠癌,肺癌死亡病例数排名第1,发展中国家女性肺癌新发病例数低于乳腺癌与宫颈癌,肺癌死亡病例数低于乳腺癌。
我国女性肺癌发病率排名第2,但在西部地区肺癌发病例数仍居第1位,所有地区女性肺癌死亡率排名第1。
发达国家女性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可能与近年来这些国家女性吸烟率的不断上升有关。
我国女性吸烟率较低,但女性肺癌发病率仍高于一些女性吸烟率较高的欧美国家,这可能与女性性二手烟暴露、室内油烟与燃料污染明、室外空气污染有关。
我国不吸烟女性二手烟暴露率高达71.6%,农村地区(74.2%)二手烟暴露率高于城市地区(70.5%)。
另有研究显示,我国北部、东部地区各省工作场所禁烟率最高,而中、西部地区公共场所吸烟情况较为普遍。
同时,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室内燃料使用情况更为普遍,这些可能是导致西部地区女性肺癌负担较重的原因。
胃癌胃癌新发病例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4、第5位,死亡病例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3、第5位,东亚地区胃癌发病率最高。
我国胃癌发病率、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中、东、西部地区。
不良饮食结构、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慢性幽门螺旋杄菌感染可能是胃癌高发的危险因素。
我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太行山脉和甘肃等地是胃癌高发区巧。
中部地区胃癌发病、死亡率较高,这与胃癌高发区的分布有一定关系。
结直肠癌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3位及第2位,死亡病例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4位及第3位。
发达国家中结直肠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这与发达国家较高的肥胖率、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我国东部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最高,这可能与东部发达地区人群生活方式明显西化有关。
西部地区发病率、死亡率与东部地区相似,而中部地区的发病率、死亡率则均较低,其原因需要更多相关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大规模人群筛查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的重要途径。
目前的筛查方法包括:创木脂化学法粪隐血试验、免疫化学粪隐血试验、粪便DNA检测测、血清癌胚抗原检测测、弯曲乙状结肠镜检查、CT仿真内镜、气钡双重造影、结肠镜检査等。
应根据各地区的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医疗疗资源及个人危险因素选择适当的筛查方式。
肝癌肝癌疾病负担男性重于女性,发展中国家重于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中男性肝癌发病排名第10位死亡排名第6位,女性发病排排名未进前10位、死亡排名第7位。
发展中国家男性肝癌发病、死亡均排名第2位,女性发病排名第6位、死亡排名第5位。
我国肝癌发病、死亡从高到低依次为西、中、东部地区。
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素、饮酒、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肥胖等因素是肝癌的危险因素。
1992年全国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乙肝流行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中、西部地区列。
2006年全国调查显示,东、中部地区乙肝流行率大幅降低而西部地区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与西部各省乙肝疫苗接种率较低有关。
西部欠发达地区应注重肝癌危险因素的防控工作,从而降低区域癌症负担。
乳腺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均排名第1,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在发达国家中排名第2,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15。
我国东中部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排名第1,西部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例数少于肺癌,但发病率仍排名第1。
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中、西部地区。
我国各地区乳腺癌死亡率普遍低于肺癌、胃沪、肝癌、结直肠癌等常见恶性肿瘤。
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中、西部地区。
我国东部地区乳腺癌负担较重,这与东部地区城镇化进程较快有关。
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不断西化、肥胖率的普遍增高、生育率的相对降低都是导致城市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不断增高的危险因素。
食管癌中国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ー。
包括河南、河北、山西等省部分地区的太行山脉一带是我国传统的食管癌高发区域,我国中部地区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相对较高与食管癌高发区的分布有一定关系。
我国国高发地区90%以上的食管癌为鳞状细胞癌,其发生与吸烟、营养元素缺乏惯、食烫食等因素有关。
甲状腺癌甲状腺癌主要出现在女性人群中,发达国家女性甲状腺癌发病排名第7位,发展中国家女性甲状腺癌发病排名第9位。
我国东部地区甲状腺癌发病率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女性发病率远高于男性。
甲状腺癌是30岁以下女性人群的最主要癌症类型。
近年来,我国甲状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但死亡率则相对稳定在较低水平,其他国家也发现了类似趋势,这可能与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有关。
我国甲状腺癌发病率存在地区差异,这可能是由于不同地区甲状腺癌筛查率不同所导致的。
宫颈癌发展中国家女性宫颈癌负担远高于发达国家。
宫颈癌发病率在发达国家中未排入前10名,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2位,死亡率在发达国家中排名第9位,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3位。
我国女性宫颈癌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中、西、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死亡率略高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最低,这与欠发达地区女性宫颈癌筛查普及度较低、HPV感染率较高有关。
2017年,宫颈癌疫苗在我国内地正式获批上市,这为我国宫颈癌防控提供了更多选择。
总体而言,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癌谱略有不同。
胃癌、肝癌、宫颈癌等与慢性感染有关的恶性肿瘤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疾病负担较重,而结直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等与较高社会经济水平、西化的生活方式有关的恶性肿瘤在东部发达地区的疾病负担较重。
疾病谱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国医疗资源分配的地域差异,因此在欠发达地区及高危地区对重点肿瘤开展基于人群的早期筛查工作提高预后较好的肿瘤的临床诊治水平,加大力度推进医疗资源公平化,同时在发达地区进一步提高肿瘤监测和筛查覆盖率可能是未来我国肿瘤防控工作的重点。